《图论及其应用》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一章 图的基本概念 1-1 图论简介

参考文献 [1]美,邦迪 《图论及其应用》 I2]美,Gary Chartrand《图论导引》,人民邮电 出版社,2007 I3】Bela Bollobas,《现代图论》,科学出版社, 2001中国科学院研究生教学丛书 [4美,Fred Buckley《图论简明教程》,清华大学 出版社,2005李慧霸王风芹译
0.8 1 0.6 0.4 0.2 0 x t 0 0.5 1 1.5 2 −1 −0.5 0 0.5 1 n 3 参考文献 [1] 美,邦迪《图论及其应用》 [2] 美,Gary Chartrand《图论导引》,人民邮电 出版社,2007 [3] Bela Bollobas,《现代图论》,科学出版社, 2001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教学丛书 [4] 美,Fred Buckley《图论简明教程》,清华大学 出版社,2005 李慧霸 王风芹译

[5]李尉萱,《图论》,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79 I6美,Douglas B.West《图论导引》, 机械工业出 版社,2007李建中,骆吉洲译 [7]杨洪,《图论常用算法选编》,中国铁道出版社, 1988 81陈树柏, 《网络图论及其应用》,科学出版社, 1982
0.8 1 0.6 0.4 0.2 0 x t 0 0.5 1 1.5 2 −1 −0.5 0 0.5 1 n 4 [5] 李尉萱,《图论》,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79 [6] 美,Douglas B.West《图论导引》,机械工业出 版社,2007 李建中,骆吉洲译 [7] 杨洪,《图论常用算法选编》,中国铁道出版社, 1988 [8] 陈树柏,《网络图论及其应用》,科学出版社, 1982

[9]Chris Godsil,Gordon Royle Algebraic Graph Theory》,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2004 [10]王朝瑞,《图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83
0.8 1 0.6 0.4 0.2 0 x t 0 0.5 1 1.5 2 −1 −0.5 0 0.5 1 n 5 [9] Chris Godsil,Gordon Royle 《Algebraic Graph Theory》,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2004 [10] 王朝瑞,《图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83

第一章图的基本概念 本次课主要内容 图的概念与图论模型 (一)、图论课程简介 (二)、图的定义与图论模型 (三)、图的同构
0.8 1 0.6 0.4 0.2 0 x t 0 0.5 1 1.5 2 −1 −0.5 0 0.5 1 n 6 第一章 图的基本概念 本次课主要内容 图的概念与图论模型 (一)、图论课程简介 (二)、图的定义与图论模型 (三)、图的同构

(一)、图论课程简介 1、研究对象 图论是研究点与边组成的“图形”问题的一门科 学。属于离散数学分支 2、发展历史 图论起源于18世纪的1736年,标志事件是“哥尼 斯堡七桥问题。 数学家欧拉被称为“图论之父”. 20世纪30年代出版第一本图论著作
0.8 1 0.6 0.4 0.2 0 x t 0 0.5 1 1.5 2 −1 −0.5 0 0.5 1 n 7 1、研究对象 图论是研究点与边组成的“图形”问题的一门科 学。属于离散数学分支. (一)、图论课程简介 2、发展历史 图论起源于18世纪的1736年,标志事件是“哥尼 斯堡七桥问题. 数学家欧拉被称为“图论之父”. 20世纪30年代出版第一本图论著作

目前,图论已形成很多分支:如随机图论、网络 图论、代数图论、拓扑图论、极值图论等。 3、应用状况 图论的应用已经涵盖了人类学、计算机科学、化 学、环境保护、非线性物理、心理学、社会学、交 通管理、电信以及数学本身等。 4、教学安排 主要介绍图的一些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图论的 典型应用
0.8 1 0.6 0.4 0.2 0 x t 0 0.5 1 1.5 2 −1 −0.5 0 0.5 1 n 8 3、应用状况 图论的应用已经涵盖了人类学、计算机科学、化 学、环境保护、非线性物理、心理学、社会学、交 通管理、电信以及数学本身等。 目前,图论已形成很多分支:如随机图论、网络 图论、代数图论、拓扑图论、极值图论等。 4、教学安排 主要介绍图的一些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图论的 典型应用

(二)、图的定义与图论模型 1、图的定义 一个图是一个序偶,记为G=(V,E),其中: (1)V是一个有限的非空集合,称为顶点集合,其 元素称为顶点或点。用V表示顶点数; (2)E是由V中的点组成的无序对构成的集合,称 为边集,其元素称为边,且同一点对在E中可以 重复出现多次。用E表示边数
0.8 1 0.6 0.4 0.2 0 x t 0 0.5 1 1.5 2 −1 −0.5 0 0.5 1 n 9 1、图的定义 (二)、图的定义与图论模型 一个图是一个序偶,记为G=(V,E),其中: (1) V是一个有限的非空集合,称为顶点集合,其 元素称为顶点或点。用|V|表示顶点数; (2) E是由V中的点组成的无序对构成的集合,称 为边集,其元素称为边,且同一点对在E中可以 重复出现多次。用|E|表示边数

图可以用图形表示:V中的元素用平面上一个黑点表示,E 中的元素用一条连接V中相应点对的任意形状的线表示。 例1、设图G=。这里V={WVV3V4} E=ferezeseseseh, e1=(V1,V2),e2=(V1,v3),e3=(V1,V4), e4=(V2,vg),e5=(Vg,2〉,e6=(v3,g)。 10
0.8 1 0.6 0.4 0.2 0 x t 0 0.5 1 1.5 2 −1 −0.5 0 0.5 1 n 10 图可以用图形表示:V中的元素用平面上一个黑点表示,E 中的元素用一条连接V中相应点对的任意形状的线表示。 例1、设图G=。这里V={v1 ,v2 ,v3 ,v4 } E={e1 ,e2 ,e3 ,e4 ,e5 ,e6 }, e1 =(v1 ,v2 ),e2 =(v1 ,v3 ),e3 =(v1 ,v4 ), e4 =(v2 ,v3 ),e5 =(v3 ,v2 ),e6 =(v3 ,v3 )。 v1 v2 v3 v4 e1 e2 e3 e4 e5 e6

图的相关概念: 有限图:顶点集和边集都有限的图称为有限图; 平凡图:只有一个顶点的图称为平凡图: 空图:边集为空的图称为空图; n阶图:顶点数为n的图称为n阶图; (m,m)图:顶点数为n,边数为m的图称为(n,m)图; 边的重数:连接两个相同顶点的边的条数称为边的重数; 重数大于1的边称为重边; 环:端点重合为一点的边称为环; 简单图:无环无重边的图称为简单图;其余的图称为 复合图:
0.8 1 0.6 0.4 0.2 0 x t 0 0.5 1 1.5 2 −1 −0.5 0 0.5 1 n 11 图的相关概念: 有限图:顶点集和边集都有限的图称为有限图; 平凡图:只有一个顶点的图称为平凡图; 空图:边集为空的图称为空图; n阶图:顶点数为n的图称为n阶图; (n, m) 图:顶点数为n,边数为m的图称为(n, m) 图; 边的重数:连接两个相同顶点的边的条数称为边的重数; 重数大于1的边称为重边; 环:端点重合为一点的边称为环; 简单图:无环无重边的图称为简单图;其余的图称为 复合图;

顶点u与v相邻接:顶点u与v间有边相连接;其中u与v称为 该边的两个端点; 顶点u与边e相关联:顶点u是边e的端点; 边e,与边e,相邻接:边e1与边e2有公共端点; 2、图论模型 为了抽象和简化现实世界,常建立数学模型。图是关系的 数学表示,为了深刻理解事物之间的联系,图是常用的数学 模型。 (1)化学中的图论模型 19世纪,化学家凯莱用图论研究简单烃一】 即碳氢化合物 12
0.8 1 0.6 0.4 0.2 0 x t 0 0.5 1 1.5 2 −1 −0.5 0 0.5 1 n 12 顶点u与v相邻接:顶点u与v间有边相连接;其中u与v称为 该边的两个端点; 顶点u与边e相关联:顶点u是边e的端点; 边e1与边e2相邻接:边e1与边e2有公共端点; 2、图论模型 为了抽象和简化现实世界,常建立数学模型。图是关系的 数学表示,为了深刻理解事物之间的联系,图是常用的数学 模型。 (1) 化学中的图论模型 19世纪,化学家凯莱用图论研究简单烃——即碳氢化合物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图论及其应用》课程教学资源 Graph Theory and Its Applications(书籍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张先迪、李正良).pdf
- 《图论及其应用》课程教学大纲 Graph Theory and Its Applications.doc
- 《微分几何》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微分几何课程分析.ppt
- 《微分几何》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几何学与科学技术.ppt
- 《微分几何》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从古典几何到现代几何.ppt
- 《微分几何》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2章 空间曲面 2.4 指纹面和可展曲面 2.4 直纹面和可展曲面.pdf
- 《微分几何》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2章 空间曲面 2.3 曲面的第二基本形式 2.3.4 曲面的渐进方向和共轭方向.pdf
- 《微分几何》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曲面论——曲面的第二基本形式(曲面上曲线的曲率、迪潘指标线Dupin).ppt
- 《微分几何》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2章 空间曲面 2.3 曲面的第二基本形式 2.3.2 曲面上曲线的曲率 2.3.3 迪潘(Dupin)指标线.pdf
- 《微分几何》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曲面论——曲面的第二基本形式(曲面的第二基本形式).ppt
- 《微分几何》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2章 空间曲面 2.3 曲面的第二基本形式 2.3.1 曲面的第二基本形式.pdf
- 《微分几何》课程教学资源(参考教材)微分几何课外教材.pdf
- 《微分几何》课程教学资源(参考教材)DIFFERENTIAL GEOMETRY,A First Course in Curves and Surfaces Preliminary Version.pdf
- 《微分几何》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2章 空间曲面 2.3 曲面的第二基本形式 2.3.8 高斯曲率的几何意义.pdf
- 《微分几何》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2章 空间曲面 2.3 曲面的第二基本形式 2.3.7 曲面在一点邻近的结构.pdf
- 《微分几何》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2章 空间曲面 2.3 曲面的第二基本形式 2.3.6 曲面的主曲率、高斯曲率和平均曲率.pdf
- 《微分几何》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2章 空间曲面 2.3 曲面的第二基本形式 2.3.5 曲面的主法方向和曲率线.pdf
- 《微分几何》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曲面论——曲面的第二基本形式(曲面的渐进方向和共轭方向).ppt
- 《微分几何》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曲面论——曲面的第一基本形式.ppt
- 《微分几何》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2章 空间曲面 2.2 曲面的第一基本形式 2.2 曲面的第一基本形式.pdf
- 《图论及其应用》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一章 图的基本概念 1-2 图的基本概念.ppt
- 《图论及其应用》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一章 图的基本概念 1-3 子图、图运算、路与连通性.ppt
- 《图论及其应用》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一章 图的基本概念 1-4 最短路算法、图顿代数表示.ppt
- 《图论及其应用》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一章 图的基本概念 1-5 邻接谱与图的邻接代数.ppt
- 《图论及其应用》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一章 图的基本概念 1-6 极图理论简介.ppt
- 《图论及其应用》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七章 图的着色 7-1 图的边着色.ppt
- 《图论及其应用》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七章 图的着色 7-2 图的顶点着色.ppt
- 《图论及其应用》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七章 图的着色 7-3 与色数有关的几类图和完美图.ppt
- 《图论及其应用》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七章 图的着色 7-4 着色的计数与色多项式.ppt
- 《图论及其应用》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三章 图的连通度 3-1 割边、割点和块.ppt
- 《图论及其应用》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三章 图的连通度 3-2 网络的容错参数.ppt
- 《图论及其应用》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三章 图的连通度 3-3 图的宽与直径.ppt
- 《图论及其应用》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九章 有向图.ppt
- 《图论及其应用》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二章 树 2-1 树的概念与性质.ppt
- 《图论及其应用》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二章 树 2-2 生成树.ppt
- 《图论及其应用》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二章 树 2-3 最小生成树.ppt
- 《图论及其应用》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五章 匹配与因子分解 5-1 偶图的匹配问题.ppt
- 《图论及其应用》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五章 匹配与因子分解 5-2 图的因子分解.ppt
- 《图论及其应用》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五章 匹配与因子分解 5-3 匈牙利算法与最优匹配算法.ppt
- 《图论及其应用》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六章 平面图 6-1 平面图的概念与性质.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