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分几何》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2章 空间曲面 2.3 曲面的第二基本形式 2.3.8 高斯曲率的几何意义

2.3曲面的第二基本形式 2.3.8高斯曲率的几何意义 一、高斯映射(球面表示) 二、曲面的第三基本形式 三、高斯曲率的几何意义
2.3 曲面的第二基本形式 2.3.8 高斯曲率的几何意义 一、高斯映射(球面表示) 二、曲面的第三基本形式 三、高斯曲率的几何意义

引入 高斯曲率几何意义研究途径:在3.7节所讨论的高斯曲率的值 所给出的对于曲面的一般弯曲性的分析是从各个方向的法曲 率分布概括出来的 不利用曲面曲线的研究结果,能否直接讨论高斯曲率的几何 意义呢? 高斯曲率有什么几何意义呢?
高斯曲率几何意义研究途径:在3.7节所讨论的高斯曲率的值 所给出的对于曲面的一般弯曲性的分析是从各个方向的法曲 率分布概括出来的. 不利用曲面曲线的研究结果,能否直接讨论高斯曲率的几何 意义呢? 高斯曲率有什么几何意义呢? 引入

一、高斯映射(球面表示) 1.定义 设O是曲面S:r=u,y)上一块不大的区域,另外做一单位 球面! 对VP∈o做曲面在P点处的单位法向量武u,以 把的始端平移到单位球心,则其另外一段在单位球面 上,设为P (u,v) VP∈O,(u,v),(u,v)∈o<>P'∈单位球面, n(u,v) ocS→o*c单位球面 把曲面上点与球面上的 ni(u,v) 点的这种对应称为曲面的球 面表示,也称为高斯(Gauss) 映射 u,)
* 一、高斯映射(球面表示) 1. 定义 S r u v ( , ) P n n u v ( , ) P' 设 是曲面 上一块不大的区域,另外做一单位 球面. S r r u v : ( , ) = 对 P 做曲面在 P 点处的单位法向量 n u v ( , ). 把 的始端平移到单位球心,则其另外一段在单位球面 上,设为 n P'. ( , ) , ( , ),( , ) ' , n u v P r u v u v P 单位球面 ( , ) * . n u v S 单位球面 把曲面上点与球面上的 点的这种对应称为曲面的球 面表示,也称为高斯(Gauss) 映射. • •

2.高斯映射的表示:n=(u,v) u, 3.在高斯映射下,曲面越弯曲, 球面像越大,反之越小 u,) 4.在高斯映射下,平面的球面像是一个点,圆柱面的球面像是 一个大圆,抛物面的球面像则是一个区域。 5.P在S上描出一曲线ds时,通过球面表示,其对应点P'在单位球 面上也描出对应曲线ds*
* 4. 在高斯映射下,平面的球面像是一个点,圆柱面的球面像是 一个大圆,抛物面的球面像则是一个区域。 2. 高斯映射的表示: n n(u,v) = S r u v ( , ) P n n u v ( , ) P' • 3. 在高斯映射下,曲面越弯曲, 球面像越大,反之越小. 5. P在S上描出一曲线ds时,通过球面表示,其对应点P'在单位球 面上也描出对应曲线ds*

二、曲面的第三基本形式 1.定义:把dn的长度平方称为曲面的第三基本形式,记为 III=ds *2=dn2 edu?+2fdudy +gdv? 实际上就是曲面的球面表示的第一基本形式: 这里 dn2 =(n,du+n,dv)" =n.·nndu2+2n.·n,dudy+i,·n,d2 记e=in·n。,f=in·i,g=i,·i, 叫做曲面的第三类基本量
二、曲面的第三基本形式 1. 定义:把 的长度平方称为曲面的第三基本形式,记为 Ⅲ= dn 2 2 2 2 ds dn edu fdudv gdv * = 2 = + + 这里 2 2 2 2 ( ) 2 u v u u u v v v dn n du n dv n n du n n dudv n n dv = + = + + 实际上就是曲面的球面表示的第一基本形式. 叫做曲面的第三类基本量. 记 u u nu nv g nv nv e n n f = , = , =

2.第一、二、三基本形式的关系 定理:曲面的三个基本量之间存在关系Ⅲ-2H+KI=0. 证明:取曲率线网为坐标网,则有 I=Edu2+Gdv2,II=Ldu2+Ndy? 由于曲率线网为坐标网,故下,分别为主方向,设k,k 分别为对应于u一曲线方向和ⅴ一曲线方向的主曲率,则根据主方 向判定定理(罗德里格斯定理) (d)为主方向台dn=-k,d,kn为主曲率 有方,=-k,万,=-k正.因此有 e=i·n.=k2=kE, f=in·i,=kki·正=kk2F=0,IⅢ=k2Edu2+kGd2 g=ii=kf元=G
2. 第一、二、三基本形式的关系 证明:取曲率线网为坐标网,则有 2 2 , II = + Ldu Ndv 2 2 = Edu +Gdv , 0, , 2 2 2 2 1 2 1 2 2 1 2 2 1 g n n k r r k G f n n k k r r k k F e n n k r k E v v v v u v u v u u u = = = = = = = = = = 2 2 2 2 2 Ⅲ = k1 Edu + k Gdv 定理:曲面的三个基本量之间存在关系 Ⅲ-2HⅡ+KⅠ=0. 由于曲率线网为坐标网,故 分别为主方向,设 k1 , k2 分别为对应于u—曲线方向和v—曲线方向的主曲率,则根据主方 向判定定理(罗德里格斯定理) 有 因此有 ( ) , . n n d dn k dr k 为主方向 = − 为主曲率 1 2 , . u u v v n k r n k r = − = − , u v r r

nn=-ki,n=-k正 I=Edu2+Gdv2,II Ldu2+Ndv2, III=k2 Edu?+kGdy? 由 L=-in=k E,M=-i=0,N=-=k2G 得 IⅡ=kEdu2+k,Gd2 推得 Ⅲ-(k+k2)Ⅲ+kkI=0 由高斯曲率K=kk,平均曲率H=十,得三个基本形式关系 2 Ⅲ-2I+KⅪ=0
2 2 , II , = + Ldu Ndv 2 2 = Edu +Gdv 2 2 2 2 1 2 III = + k Edu k Gdv 由 , L = −ru nu = k1 E = − = 0, u nv M r N = −rv nv = k2 G 1 2 , . u u v v n k r n k r = − = − 得 2 2 1 2 II = + k Edu k Gdv 推得 1 2 1 2 III ( )II I 0 − + + = k k k k 由高斯曲率 K k k = 1 2 , 平均曲率 1 2 , 得三个基本形式关系 2 k k H + = III 2 II I 0. − + = H K

三、高斯曲率的几何意义 球面表示(Gauss映射) 曲面S的小区域o 球面的区域o* σ弯曲程度越大,它对应球面区域σ*也越大. σ弯曲程度可用 o*的面积 刻画. o的面积 曲面在一点P的弯曲程度可用lim 6*的面积 来刻画。 。→Po的面积 下面证明lim o*的面积 等于P点高斯曲率的绝对值 g→P o的面积 命题7曲面上P点邻近的区域o在单位球面上的表示为σ 则有 K=lim σ的面积 Po的面积
三、高斯曲率的几何意义 的面积 的面积 * lim P KP → = 命题7 曲面上 P 点邻近的区域 在单位球面上的表示为 则有 * 曲面S的小区域 球面的区域 * 球面表示(Gauss映射) 弯曲程度越大,它对应球面区域 * 也越大. 弯曲程度可用 刻画. * 的面积 的面积 曲面在一点P的弯曲程度可用 来刻画. * lim P → 的面积 的面积 下面证明 等于P点高斯曲率的绝对值. * lim P → 的面积 的面积

o的面积 K=的面积 证明 o的面积=×dhud,o的面积=m,×元,udw 其中积分区域ō为曲纹坐标u,v的变化区域,而u,y同时为这 两个积分中的变数 由于。×广,×,分别是曲面和球面的法向量,且因对应法 线互相平行,所以 nn×i,=2(匠n×F) →(n×i,)(G×)=(×下)2 由拉格朗日恒等式得到 证明 元 下 LN-M2 EG-F2 K LN-M2=A(EG-F2)
r r dudv, = u v 的面积 n n dudv = u v 证明 * 的面积 其中积分区域 为曲纹坐标 u,v 的变化区域,而 u,v 同时为这 两个积分中的变数. ( ) 2 2 LN M EG F r r r r r r r r n r n r n r n r v u v v u u u v v u v v u u u v − = − = K EG F LN M = − − = 2 2 的面积 的面积 * lim P KP → = 由于 分别是曲面和球面的法向量, 且因对应法 线互相平行,所以 u v nu nv r r , ( ) u v u v n n r r = 2 ( ) ( ) ( ) u v u v u v = n n r r r r 由拉格朗日恒等式得到 证明

所以 i,×i,=K(匠×).n×i=K× o的面积=风,×ih=xdudv 应用二重积分的中值定理,有 o的面积=Kglj.×dudv=Kgo的面积 其中Ko表示高斯曲率在区域。中某一内点Q的值.由此得到 lim 的面照mK。-K=K a→Po的面积 高斯曲率绝对值的几何意义为单位球面上的区域σ的面积与 曲面上的对应区域σ的面积之比,当σ趋于P时的极限
所以 ( ) u v u v n n K r r = u v u v n n K r r = n n dudv K r r dudv u v u v = = * 的面积 应用二重积分的中值定理,有 其中KQ表示高斯曲率在区域 中某一内点Q的值.由此得到 的面积 的面积 Q u v dudv KQ = K r r = * Q P Q P Q P P = K = K = K → → → lim lim lim * 的面积 的面积 高斯曲率绝对值的几何意义为单位球面上的区域 的面积与 曲面上的对应区域 的面积之比,当 趋于 P 时的极限. *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微分几何》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2章 空间曲面 2.3 曲面的第二基本形式 2.3.7 曲面在一点邻近的结构.pdf
- 《微分几何》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2章 空间曲面 2.3 曲面的第二基本形式 2.3.6 曲面的主曲率、高斯曲率和平均曲率.pdf
- 《微分几何》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2章 空间曲面 2.3 曲面的第二基本形式 2.3.5 曲面的主法方向和曲率线.pdf
- 《微分几何》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曲面论——曲面的第二基本形式(曲面的渐进方向和共轭方向).ppt
- 《微分几何》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曲面论——曲面的第一基本形式.ppt
- 《微分几何》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2章 空间曲面 2.2 曲面的第一基本形式 2.2 曲面的第一基本形式.pdf
- 《微分几何》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曲面论——曲面的概念.ppt
- 《微分几何》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2章 空间曲面 2.1 曲面的概念 2.1 曲面的概念.pdf
- 《微分几何》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曲面论——曲面的概念.ppt
- 《微分几何》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参数曲线.ppt
- 《微分几何》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1章 空间曲线 1.2 曲线的概念 1.2 曲线的概念.pdf
- 《微分几何》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1章 空间曲线 1.1 向量函数 1.1.2 向量函数 两个重要命题.pdf
- 《微分几何》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0章 绪论 1.0 微分几何 绪论(山东理工大学:孙文华).pdf
- 《运筹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十章 排队论.ppt
- 《运筹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八章 动态规划.ppt
- 《运筹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七章 计划评审技术和关键路线法(Program Evaluation and Review Technique,Critical Path Method).ppt
- 《运筹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一章 线性规划及单纯形法(Linear Programming, LP).ppt
- 华东师范大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五章 统计量及其分布.ppt
- 《数值最优化方法》课程教学课件(讲稿,打印版)罚函数法.pdf
- 《数值最优化方法》课程教学课件(讲稿,打印版)线搜索技术.pdf
- 《微分几何》课程教学资源(参考教材)DIFFERENTIAL GEOMETRY,A First Course in Curves and Surfaces Preliminary Version.pdf
- 《微分几何》课程教学资源(参考教材)微分几何课外教材.pdf
- 《微分几何》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2章 空间曲面 2.3 曲面的第二基本形式 2.3.1 曲面的第二基本形式.pdf
- 《微分几何》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曲面论——曲面的第二基本形式(曲面的第二基本形式).ppt
- 《微分几何》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2章 空间曲面 2.3 曲面的第二基本形式 2.3.2 曲面上曲线的曲率 2.3.3 迪潘(Dupin)指标线.pdf
- 《微分几何》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曲面论——曲面的第二基本形式(曲面上曲线的曲率、迪潘指标线Dupin).ppt
- 《微分几何》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2章 空间曲面 2.3 曲面的第二基本形式 2.3.4 曲面的渐进方向和共轭方向.pdf
- 《微分几何》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2章 空间曲面 2.4 指纹面和可展曲面 2.4 直纹面和可展曲面.pdf
- 《微分几何》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从古典几何到现代几何.ppt
- 《微分几何》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几何学与科学技术.ppt
- 《微分几何》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微分几何课程分析.ppt
- 《图论及其应用》课程教学大纲 Graph Theory and Its Applications.doc
- 《图论及其应用》课程教学资源 Graph Theory and Its Applications(书籍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张先迪、李正良).pdf
- 《图论及其应用》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一章 图的基本概念 1-1 图论简介.ppt
- 《图论及其应用》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一章 图的基本概念 1-2 图的基本概念.ppt
- 《图论及其应用》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一章 图的基本概念 1-3 子图、图运算、路与连通性.ppt
- 《图论及其应用》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一章 图的基本概念 1-4 最短路算法、图顿代数表示.ppt
- 《图论及其应用》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一章 图的基本概念 1-5 邻接谱与图的邻接代数.ppt
- 《图论及其应用》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一章 图的基本概念 1-6 极图理论简介.ppt
- 《图论及其应用》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七章 图的着色 7-1 图的边着色.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