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农林大学(浙江林学院):《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三章 病毒和亚病毒 3.3 第三节 噬菌体的危害和应用

第三节 噬菌体的危害和应用 ➢ 食品发酵噬菌体污染 丙酮、丁醇发酵与噬菌体污染为发酵受害的典型代表。当 受噬菌体感染,发酵速度缓慢、产气减少、发酵液对流也不旺 盛,甚至菌数减少,逐渐使发酵停止。可以采用噬菌体抗性菌 株,每隔一周交换使用一次,这样对稳定生产有一定好处。 食品工业上采用乳酸菌、醋酸菌、棒状杆菌等进行发酵, 生产各种不同的产品,如果生产过程中受到相应的噬 噬菌体的危害
第三节 噬菌体的危害和应用 ➢ 食品发酵噬菌体污染 丙酮、丁醇发酵与噬菌体污染为发酵受害的典型代表。当 受噬菌体感染,发酵速度缓慢、产气减少、发酵液对流也不旺 盛,甚至菌数减少,逐渐使发酵停止。可以采用噬菌体抗性菌 株,每隔一周交换使用一次,这样对稳定生产有一定好处。 食品工业上采用乳酸菌、醋酸菌、棒状杆菌等进行发酵, 生产各种不同的产品,如果生产过程中受到相应的噬 噬菌体的危害

菌体感染时,发酵作用就会减慢,周期明显延长,甚至停止; 发酵液变清,不积累发酵产物,菌体很快消失,整个发酵生产 就被破坏。所以在微生物发酵工业中,必须采取一定预防措施 以减少由噬菌体造成的损失。 ➢抗生素发酵噬菌体污染 灰色链霉菌发酵生产链霉素, 由于噬菌体污染出现溶菌现 象,菌体减少,培养液变黑,抗生素效价不上升。1951年以来, 有关金色链霉菌的噬菌体的报道,四环素发酵生产中也出现类 似异常现象
菌体感染时,发酵作用就会减慢,周期明显延长,甚至停止; 发酵液变清,不积累发酵产物,菌体很快消失,整个发酵生产 就被破坏。所以在微生物发酵工业中,必须采取一定预防措施 以减少由噬菌体造成的损失。 ➢抗生素发酵噬菌体污染 灰色链霉菌发酵生产链霉素, 由于噬菌体污染出现溶菌现 象,菌体减少,培养液变黑,抗生素效价不上升。1951年以来, 有关金色链霉菌的噬菌体的报道,四环素发酵生产中也出现类 似异常现象

a. 决不可使用可疑菌种。认真检查摇瓶、斜面及种子罐所使用 的菌种,坚持废弃任何可疑菌种。 b. 严格保持环境卫生。 c. 决不排放或丢弃活菌液。严格消毒或灭菌后才能排放。 d. 注意通气质量。空气过滤器要保持质量并经常灭菌。 e. 加强管道和发酵罐的灭菌。 f. 不断筛选抗性菌种,并经常轮换生产菌种。 g. 严格执行会客制度。 噬菌体感染预防
a. 决不可使用可疑菌种。认真检查摇瓶、斜面及种子罐所使用 的菌种,坚持废弃任何可疑菌种。 b. 严格保持环境卫生。 c. 决不排放或丢弃活菌液。严格消毒或灭菌后才能排放。 d. 注意通气质量。空气过滤器要保持质量并经常灭菌。 e. 加强管道和发酵罐的灭菌。 f. 不断筛选抗性菌种,并经常轮换生产菌种。 g. 严格执行会客制度。 噬菌体感染预防

一旦发现噬菌体污染,要及时采取合理措施。 a. 尽快提取成品。 b. 使用药物抑制, 加入某些金属螯合剂,抗生素,表面活 性剂等(如0.3~0.5%的草酸盐、柠檬酸铵,可抑制噬菌体 的吸附和侵入)。 c. 及时改用抗噬菌体的生产菌株
一旦发现噬菌体污染,要及时采取合理措施。 a. 尽快提取成品。 b. 使用药物抑制, 加入某些金属螯合剂,抗生素,表面活 性剂等(如0.3~0.5%的草酸盐、柠檬酸铵,可抑制噬菌体 的吸附和侵入)。 c. 及时改用抗噬菌体的生产菌株

①用于细菌鉴定和分型 由于噬菌体的作用具有高度的种、型特异性,即一种噬 菌体只能裂解和它相应的该种细菌的某一型,因此可用于 细菌鉴定。目前已利用噬菌体将金黄色葡萄球菌分为132型, 将伤寒杆菌分为72型。 ②用于诊断和治疗疾病 噬菌体感染相应细菌后,迅速繁殖并产生噬菌体子代。 利用该特性可将已知噬菌体加入被检材料中,如出现噬菌 体效价增长,就证明材料中有相应细菌存在。在疾病治疗 噬菌体的应用
①用于细菌鉴定和分型 由于噬菌体的作用具有高度的种、型特异性,即一种噬 菌体只能裂解和它相应的该种细菌的某一型,因此可用于 细菌鉴定。目前已利用噬菌体将金黄色葡萄球菌分为132型, 将伤寒杆菌分为72型。 ②用于诊断和治疗疾病 噬菌体感染相应细菌后,迅速繁殖并产生噬菌体子代。 利用该特性可将已知噬菌体加入被检材料中,如出现噬菌 体效价增长,就证明材料中有相应细菌存在。在疾病治疗 噬菌体的应用

中可使用噬菌体来裂解细菌,特别是有些细菌对抗生素产生抗 药性,最好的办法就是采用相应噬菌体来治疗。 ③用作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实验工具 由于噬菌体的基因数目少,噬菌体变异或遗传性缺陷株又容 易辨认、选择和进行遗传性分析,因此可以通过物理的或化学 的方法诱变使其产生多种噬菌体的蚀斑型突变株和条件致死突 变株,然后利用这些突变株的基因重组试验,来研究噬菌体个 别基因的排列顺序和功能。在生物技术方面,噬菌体可作为载 体,将核酸片段传递到另一细胞中,改变细胞的遗传特性。现 已被应用到遗传工程上
中可使用噬菌体来裂解细菌,特别是有些细菌对抗生素产生抗 药性,最好的办法就是采用相应噬菌体来治疗。 ③用作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实验工具 由于噬菌体的基因数目少,噬菌体变异或遗传性缺陷株又容 易辨认、选择和进行遗传性分析,因此可以通过物理的或化学 的方法诱变使其产生多种噬菌体的蚀斑型突变株和条件致死突 变株,然后利用这些突变株的基因重组试验,来研究噬菌体个 别基因的排列顺序和功能。在生物技术方面,噬菌体可作为载 体,将核酸片段传递到另一细胞中,改变细胞的遗传特性。现 已被应用到遗传工程上

he enc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浙江农林大学(浙江林学院):《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三章 病毒和亚病毒 3.2 第二节 亚病毒.ppt
- 浙江农林大学(浙江林学院):《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三章 病毒和亚病毒 3.1 第一节 病毒.ppt
- 浙江农林大学(浙江林学院):《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二章 真核微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 2.4 第四节 蕈菌.ppt
- 浙江农林大学(浙江林学院):《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二章 真核微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 2.3 第三节 丝状真菌——霉菌.ppt
- 浙江农林大学(浙江林学院):《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二章 真核微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 2.2 第二节 酵母菌.ppt
- 浙江农林大学(浙江林学院):《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二章 真核微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 2.1 第一节 真核微生物概述.ppt
- 浙江农林大学(浙江林学院):《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十一章 微生物在食品中的应用 11.3 第三讲 微生物与食品安全性.ppt
- 浙江农林大学(浙江林学院):《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十一章 微生物在食品中的应用 11.2 第二节 微生物引起的食品变质.ppt
- 浙江农林大学(浙江林学院):《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十一章 微生物在食品中的应用 11.1 第一讲 微生物在食品制造中的作用.ppt
- 浙江农林大学(浙江林学院):《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十章 分类与鉴定 10.4 第四节 微生物分类鉴定的方法.ppt
- 浙江农林大学(浙江林学院):《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十章 分类与鉴定 10.3 第三节 各大类微生物的分类系统纲要.ppt
- 浙江农林大学(浙江林学院):《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十章 分类与鉴定 10.2 第二节 微生物在自然界的地位.ppt
- 浙江农林大学(浙江林学院):《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一章 原核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 1.4 第四节 支原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ppt
- 浙江农林大学(浙江林学院):《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一章 原核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 1.3 第三节 蓝细菌.ppt
- 浙江农林大学(浙江林学院):《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一章 原核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 1.2 第二节 放线菌(Actinomycetes).ppt
- 浙江农林大学(浙江林学院):《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一章 原核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 1.1 第一节 细菌(Bacteria).ppt
- 浙江农林大学(浙江林学院):《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绪论.ppt
- 海南大学(华南热带农业大学):《普通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九章 传染与免疫.ppt
- 海南大学(华南热带农业大学):《普通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六章 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及控制.ppt
- 海南大学(华南热带农业大学):《普通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四章 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ppt
- 浙江农林大学(浙江林学院):《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四章 微生物营养和培养基 4.1 第一节 微生物细胞的化学组成.ppt
- 浙江农林大学(浙江林学院):《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四章 微生物营养和培养基 4.2 第二节 微生物的6类营养要素.ppt
- 浙江农林大学(浙江林学院):《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四章 微生物营养和培养基 4.3 第三节 微生物的营养类型.ppt
- 浙江农林大学(浙江林学院):《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四章 微生物营养和培养基 4.4 第四节 营养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ppt
- 浙江农林大学(浙江林学院):《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四章 微生物营养和培养基 4.5 第五节 培养基.ppt
- 浙江农林大学(浙江林学院):《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五章 微生物的新陈代谢 5.0 概述.ppt
- 浙江农林大学(浙江林学院):《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五章 微生物的新陈代谢 5.1 第一节 微生物的能量代谢.ppt
- 浙江农林大学(浙江林学院):《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五章 微生物的新陈代谢 5.2 第二节 微生物代谢回补途径.ppt
- 浙江农林大学(浙江林学院):《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五章 微生物的新陈代谢 5.3 第三节 微生物独特合成代谢举例.ppt
- 浙江农林大学(浙江林学院):《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五章 微生物的新陈代谢 5.4 第四节 微生物的代谢调节与发酵生产.ppt
- 浙江农林大学(浙江林学院):《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六章 微生物的生长及其控制 6.1 第一节 微生物纯培养分离及测定生长繁殖的方法.ppt
- 浙江农林大学(浙江林学院):《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六章 微生物的生长及其控制 6.2 第二节 微生物的生长规律.ppt
- 浙江农林大学(浙江林学院):《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六章 微生物的生长及其控制 6.3 第三节 影响微生物生长的主要因素.ppt
- 浙江农林大学(浙江林学院):《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六章 微生物的生长及其控制 6.4 第四节 微生物培养法概论.ppt
- 浙江农林大学(浙江林学院):《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六章 微生物的生长及其控制 6.5 第五节 有害微生物的控制.ppt
- 浙江农林大学(浙江林学院):《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七章 微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育种 7.1 第一节 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ppt
- 浙江农林大学(浙江林学院):《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七章 微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育种 7.2 第二节 基因突变和诱变育种.ppt
- 浙江农林大学(浙江林学院):《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七章 微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育种 7.3 第三节 基因重组和杂交育种.ppt
- 浙江农林大学(浙江林学院):《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七章 微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育种 7.4 第四节 基因工程.ppt
- 浙江农林大学(浙江林学院):《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七章 微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育种 7.5 第五节 菌种的衰退、复壮及保藏.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