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农林大学(浙江林学院):《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五章 微生物的新陈代谢 5.3 第三节 微生物独特合成代谢举例

第三节 微生物独特合成代谢举例 主要内容: 一、自养微生物的CO2固定(略) 二、生物固氮(略) 三、肽聚糖生物合成 四、微生物次生代谢物的合成
第三节 微生物独特合成代谢举例 主要内容: 一、自养微生物的CO2固定(略) 二、生物固氮(略) 三、肽聚糖生物合成 四、微生物次生代谢物的合成

微生物特有的结构大分子: –细菌:肽聚糖、磷壁酸、脂多糖、各种荚膜成分等 –真菌:葡聚糖、甘露聚糖、纤维素、几丁质等 肽聚糖:绝大多数原核微生物细胞壁所含有的独特成分;在细 菌的生命活动中有重要功能,尤其是许多重要抗生素如青霉素、 头孢霉素、万古霉素、环丝氨酸(恶唑霉素)和杆菌肽等呈现 其选择毒力(selective toxicity)的物质基础。是在抗生素治疗 上有特别意义的物质。 三、肽聚糖的合成
微生物特有的结构大分子: –细菌:肽聚糖、磷壁酸、脂多糖、各种荚膜成分等 –真菌:葡聚糖、甘露聚糖、纤维素、几丁质等 肽聚糖:绝大多数原核微生物细胞壁所含有的独特成分;在细 菌的生命活动中有重要功能,尤其是许多重要抗生素如青霉素、 头孢霉素、万古霉素、环丝氨酸(恶唑霉素)和杆菌肽等呈现 其选择毒力(selective toxicity)的物质基础。是在抗生素治疗 上有特别意义的物质。 三、肽聚糖的合成

合成特点:①合成机制复杂,步骤多,且合成部位几经转移; ②合成过程中须要有能够转运与控制肽聚糖结构元件的载体 (UDP和细菌萜醇)参与。 合成过程:依发生部位分成三个阶段: –细胞质阶段:合成派克(Park)核苷酸 –细胞膜阶段:合成肽聚糖单体 –细胞膜外阶段:交联作用形成肽聚糖
合成特点:①合成机制复杂,步骤多,且合成部位几经转移; ②合成过程中须要有能够转运与控制肽聚糖结构元件的载体 (UDP和细菌萜醇)参与。 合成过程:依发生部位分成三个阶段: –细胞质阶段:合成派克(Park)核苷酸 –细胞膜阶段:合成肽聚糖单体 –细胞膜外阶段:交联作用形成肽聚糖

UDP UDP UDP 细胞壁 肽聚糖 “Park”核苷酸 肽聚糖单体 在细胞质中 在细胞膜上 在细胞膜外 肽聚糖合成的三个阶段及其主要中间代谢物(G为葡萄糖,©为N乙酰葡糖按,☑为 N-乙酰胞壁酸,“Park”核苷酸即UDP-N-乙酰胞壁酸五肽)

第一阶段: 在细胞质中合成N-乙酰胞壁酸五肽(“Park”核苷 酸)。 ☆这一阶段起始于N-乙酰葡萄糖胺-1-磷酸,它是 由葡萄糖经一系列反应生成的; ☆自N-乙酰葡萄糖胺-1-磷酸开始,以后的N-乙酰 葡萄糖胺、 N-乙酰胞壁酸,以及胞壁酸五肽,都 是与糖载体UDP结合的;
第一阶段: 在细胞质中合成N-乙酰胞壁酸五肽(“Park”核苷 酸)。 ☆这一阶段起始于N-乙酰葡萄糖胺-1-磷酸,它是 由葡萄糖经一系列反应生成的; ☆自N-乙酰葡萄糖胺-1-磷酸开始,以后的N-乙酰 葡萄糖胺、 N-乙酰胞壁酸,以及胞壁酸五肽,都 是与糖载体UDP结合的;

葡萄糖 葡萄糖-6-磷酸 果糖-6-磷酸 ATP ADP Gln Glu 葡糖胺-6-磷酸 N-乙酰葡糖胺-6-磷酸 乙酰CoA CoA N-乙酰胞壁酸-UDP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Pi NADPH NADP N-乙酰葡糖胺-1-磷酸 N-乙酰葡糖胺-UDP UTP PPi 由葡萄糖合成N-乙酰葡糖胺和N-乙酰胞壁酸
葡萄糖 葡萄糖-6-磷酸 果糖-6-磷酸 ATP ADP Gln Glu 葡糖胺-6-磷酸 N-乙酰葡糖胺-6-磷酸 乙酰CoA CoA N-乙酰胞壁酸-UDP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Pi NADPH NADP N-乙酰葡糖胺-1-磷酸 N-乙酰葡糖胺-UDP UTP PPi 由葡萄糖合成N-乙酰葡糖胺和N-乙酰胞壁酸

“Park”核苷酸的合成
“Park”核苷酸的合成

在细胞膜上由N-乙酰胞壁酸五肽与N-乙酰葡萄糖胺合 成肽聚糖单体——双糖肽亚单位。 ☆这一阶段中有一种称为细菌萜醇(bactoprenol,Bcp)脂质 载体参与,这是一种由11个类异戊烯单位组成的C35 类异戊 烯醇,——它 通过两个磷酸基与N-乙酰胞壁酸相连,载着 在细胞质中形成的胞壁酸到细胞膜上,在那里与N-乙酰葡 萄糖胺结合,并在L-Lys上接上五肽(Gly)5 ,形成双糖亚单位。 ☆这一阶段的详细步骤如图所示。其中的反应④与⑤分别 为万古霉素和杆菌肽所阻断。 第二阶段:
在细胞膜上由N-乙酰胞壁酸五肽与N-乙酰葡萄糖胺合 成肽聚糖单体——双糖肽亚单位。 ☆这一阶段中有一种称为细菌萜醇(bactoprenol,Bcp)脂质 载体参与,这是一种由11个类异戊烯单位组成的C35 类异戊 烯醇,——它 通过两个磷酸基与N-乙酰胞壁酸相连,载着 在细胞质中形成的胞壁酸到细胞膜上,在那里与N-乙酰葡 萄糖胺结合,并在L-Lys上接上五肽(Gly)5 ,形成双糖亚单位。 ☆这一阶段的详细步骤如图所示。其中的反应④与⑤分别 为万古霉素和杆菌肽所阻断。 第二阶段:

肽聚糖单体的合成 G - M - P - P -类脂 M - P - P -类脂 UDP UDP- G ② UDP ① UDP - M P -类脂 Pi ⑤ P - P -类脂 杆菌肽 ④ 万古霉素 5 甘氨酰-tRNA ③ 5 tRNA 插入至膜外肽 聚糖合成处 G - M - P - P -类脂
肽聚糖单体的合成 G - M - P - P -类脂 M - P - P -类脂 UDP UDP- G ② UDP ① UDP - M P -类脂 Pi ⑤ P - P -类脂 杆菌肽 ④ 万古霉素 5 甘氨酰-tRNA ③ 5 tRNA 插入至膜外肽 聚糖合成处 G - M - P - P -类脂

肽聚糖单体的合成——细菌萜醇 细菌萜醇(bactoprenol):又称类脂载体;运载“Park”核 苷酸进入细胞膜,连接N-乙酰葡糖胺和甘氨酸五肽 “桥” ,最后将肽聚糖单体送入细胞膜外的细胞壁生长 点处。 结构式: CH3 CH3 CH3 CH3C=CHCH2 (CH2C=CHCH2 )9CH2C=CHCH2―OH 功能:除肽聚糖合成外还参与微生物多种细胞外多糖和脂 多糖的生物合成, 如:细菌的磷壁酸、脂多糖, 细菌和真菌的纤维素, 真菌的几丁质和甘露聚糖等
肽聚糖单体的合成——细菌萜醇 细菌萜醇(bactoprenol):又称类脂载体;运载“Park”核 苷酸进入细胞膜,连接N-乙酰葡糖胺和甘氨酸五肽 “桥” ,最后将肽聚糖单体送入细胞膜外的细胞壁生长 点处。 结构式: CH3 CH3 CH3 CH3C=CHCH2 (CH2C=CHCH2 )9CH2C=CHCH2―OH 功能:除肽聚糖合成外还参与微生物多种细胞外多糖和脂 多糖的生物合成, 如:细菌的磷壁酸、脂多糖, 细菌和真菌的纤维素, 真菌的几丁质和甘露聚糖等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浙江农林大学(浙江林学院):《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五章 微生物的新陈代谢 5.2 第二节 微生物代谢回补途径.ppt
- 浙江农林大学(浙江林学院):《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五章 微生物的新陈代谢 5.1 第一节 微生物的能量代谢.ppt
- 浙江农林大学(浙江林学院):《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五章 微生物的新陈代谢 5.0 概述.ppt
- 浙江农林大学(浙江林学院):《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四章 微生物营养和培养基 4.5 第五节 培养基.ppt
- 浙江农林大学(浙江林学院):《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四章 微生物营养和培养基 4.4 第四节 营养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ppt
- 浙江农林大学(浙江林学院):《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四章 微生物营养和培养基 4.3 第三节 微生物的营养类型.ppt
- 浙江农林大学(浙江林学院):《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四章 微生物营养和培养基 4.2 第二节 微生物的6类营养要素.ppt
- 浙江农林大学(浙江林学院):《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四章 微生物营养和培养基 4.1 第一节 微生物细胞的化学组成.ppt
- 浙江农林大学(浙江林学院):《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三章 病毒和亚病毒 3.3 第三节 噬菌体的危害和应用.ppt
- 浙江农林大学(浙江林学院):《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三章 病毒和亚病毒 3.2 第二节 亚病毒.ppt
- 浙江农林大学(浙江林学院):《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三章 病毒和亚病毒 3.1 第一节 病毒.ppt
- 浙江农林大学(浙江林学院):《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二章 真核微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 2.4 第四节 蕈菌.ppt
- 浙江农林大学(浙江林学院):《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二章 真核微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 2.3 第三节 丝状真菌——霉菌.ppt
- 浙江农林大学(浙江林学院):《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二章 真核微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 2.2 第二节 酵母菌.ppt
- 浙江农林大学(浙江林学院):《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二章 真核微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 2.1 第一节 真核微生物概述.ppt
- 浙江农林大学(浙江林学院):《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十一章 微生物在食品中的应用 11.3 第三讲 微生物与食品安全性.ppt
- 浙江农林大学(浙江林学院):《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十一章 微生物在食品中的应用 11.2 第二节 微生物引起的食品变质.ppt
- 浙江农林大学(浙江林学院):《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十一章 微生物在食品中的应用 11.1 第一讲 微生物在食品制造中的作用.ppt
- 浙江农林大学(浙江林学院):《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十章 分类与鉴定 10.4 第四节 微生物分类鉴定的方法.ppt
- 浙江农林大学(浙江林学院):《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十章 分类与鉴定 10.3 第三节 各大类微生物的分类系统纲要.ppt
- 浙江农林大学(浙江林学院):《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五章 微生物的新陈代谢 5.4 第四节 微生物的代谢调节与发酵生产.ppt
- 浙江农林大学(浙江林学院):《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六章 微生物的生长及其控制 6.1 第一节 微生物纯培养分离及测定生长繁殖的方法.ppt
- 浙江农林大学(浙江林学院):《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六章 微生物的生长及其控制 6.2 第二节 微生物的生长规律.ppt
- 浙江农林大学(浙江林学院):《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六章 微生物的生长及其控制 6.3 第三节 影响微生物生长的主要因素.ppt
- 浙江农林大学(浙江林学院):《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六章 微生物的生长及其控制 6.4 第四节 微生物培养法概论.ppt
- 浙江农林大学(浙江林学院):《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六章 微生物的生长及其控制 6.5 第五节 有害微生物的控制.ppt
- 浙江农林大学(浙江林学院):《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七章 微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育种 7.1 第一节 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ppt
- 浙江农林大学(浙江林学院):《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七章 微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育种 7.2 第二节 基因突变和诱变育种.ppt
- 浙江农林大学(浙江林学院):《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七章 微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育种 7.3 第三节 基因重组和杂交育种.ppt
- 浙江农林大学(浙江林学院):《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七章 微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育种 7.4 第四节 基因工程.ppt
- 浙江农林大学(浙江林学院):《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七章 微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育种 7.5 第五节 菌种的衰退、复壮及保藏.ppt
- 浙江农林大学(浙江林学院):《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八章 微生物的生态 8.1 第一节 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分布与菌种资源的开发.ppt
- 浙江农林大学(浙江林学院):《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八章 微生物的生态 8.2 第二节 微生物与生物环境间的关系.ppt
- 浙江农林大学(浙江林学院):《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八章 微生物的生态 8.3 第三节 微生物与自然界物质循环.ppt
- 浙江农林大学(浙江林学院):《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九章 传染与免疫 9.1 第一节 传染.ppt
- 浙江农林大学(浙江林学院):《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九章 传染与免疫 9.2 第二讲 非特异性免疫.ppt
- 浙江农林大学(浙江林学院):《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九章 传染与免疫 9.3 第三讲 特异性免疫.ppt
- 浙江农林大学(浙江林学院):《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九章 传染与免疫 9.4 第4节 免疫学方法及其应用.ppt
- 四川轻化工大学(四川理工学院):《微生物工程工艺原理》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发酵工业染菌的防治.ppt
- 四川轻化工大学(四川理工学院):《微生物工程工艺原理》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发酵产物的提取和精制概论.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