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农林大学(浙江林学院):《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七章 微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育种 7.5 第五节 菌种的衰退、复壮及保藏

衰退的原因:①基因突变 ②分离现象 常见的衰退现象: 菌落和细胞形态的改变; 生长速度缓慢,产孢子越来越少; 代谢产物生产能力下降; 第五节 菌种的衰退、复壮及保藏 一、菌种的衰退与复壮 1. 衰退(degeneration) 菌种在培养或保藏过程中,由于自发突变的存在,出现某些 原有优良生产性状的劣化、遗传标记的丢失等现象
衰退的原因:①基因突变 ②分离现象 常见的衰退现象: 菌落和细胞形态的改变; 生长速度缓慢,产孢子越来越少; 代谢产物生产能力下降; 第五节 菌种的衰退、复壮及保藏 一、菌种的衰退与复壮 1. 衰退(degeneration) 菌种在培养或保藏过程中,由于自发突变的存在,出现某些 原有优良生产性状的劣化、遗传标记的丢失等现象

①控制传代次数(一般在DNA的复制过程中,碱基的错配率 是5×10-4,自发突变的频率为10-8~10-9,采用良好的菌种保 藏方法,可以减少移种和传代的次数); ②创造合适的培养条件; ③采用不易衰退的细胞进行传代(对丝状微生物而言,通 常采用稳定的单核孢子进行接种); ④采用有效的菌种保藏方法。 防止菌种衰退的方法 致病菌对宿主侵染能力下降; 抵抗力、抗不良环境能力减弱等
①控制传代次数(一般在DNA的复制过程中,碱基的错配率 是5×10-4,自发突变的频率为10-8~10-9,采用良好的菌种保 藏方法,可以减少移种和传代的次数); ②创造合适的培养条件; ③采用不易衰退的细胞进行传代(对丝状微生物而言,通 常采用稳定的单核孢子进行接种); ④采用有效的菌种保藏方法。 防止菌种衰退的方法 致病菌对宿主侵染能力下降; 抵抗力、抗不良环境能力减弱等

狭义的复壮是指在菌种已发生衰退的情况下,通过纯种分 离和生产性能测定等方法,从衰退的群体中找出未衰退的 个体,以达到恢复该菌原有典型性状的措施; 广义的复壮是指在菌种的生产性能未衰退前就有意识的经 常进行纯种的分离和生产性能测定工作,以期菌种的生产 性能逐步提高。实际上是利用自发突变(正变)不断地从 生产中选种。 2、 菌种的复壮(rejuvenation)
狭义的复壮是指在菌种已发生衰退的情况下,通过纯种分 离和生产性能测定等方法,从衰退的群体中找出未衰退的 个体,以达到恢复该菌原有典型性状的措施; 广义的复壮是指在菌种的生产性能未衰退前就有意识的经 常进行纯种的分离和生产性能测定工作,以期菌种的生产 性能逐步提高。实际上是利用自发突变(正变)不断地从 生产中选种。 2、 菌种的复壮(rejuvenation)

①纯种分离:(平板划线法、涂布法、倾注法、单细胞挑 取法等)。 ②通过寄主体内生长进行复壮(如Bacillus thuringiensis的 复壮); ③淘汰已衰退的个体(采用比较激烈的理化条件进行处理, 以杀死生命力较差的已衰退个体)。 ④采用有效的菌种保藏方法。 菌种的复壮措施
①纯种分离:(平板划线法、涂布法、倾注法、单细胞挑 取法等)。 ②通过寄主体内生长进行复壮(如Bacillus thuringiensis的 复壮); ③淘汰已衰退的个体(采用比较激烈的理化条件进行处理, 以杀死生命力较差的已衰退个体)。 ④采用有效的菌种保藏方法。 菌种的复壮措施

二、菌种保藏 ①存活,不丢失,不污染 ②防止优良性状丧失 ③随时为生产、科研提供优良菌种 选用优良的纯种(最好是休眠体,如分生孢子、芽胞 等),创造降低微生物代谢活动强度,生长繁殖受抑制,难 以发生突变的环境条件。(其环境要素是干燥、低温、缺氧、 缺营养 以及添加保护剂等) 1. 目的: 2. 原理:
二、菌种保藏 ①存活,不丢失,不污染 ②防止优良性状丧失 ③随时为生产、科研提供优良菌种 选用优良的纯种(最好是休眠体,如分生孢子、芽胞 等),创造降低微生物代谢活动强度,生长繁殖受抑制,难 以发生突变的环境条件。(其环境要素是干燥、低温、缺氧、 缺营养 以及添加保护剂等) 1. 目的: 2. 原理:

广泛收集科研和生产菌种、菌株,并加以妥善保管,使之达 到不死、不衰、不乱以及便于研究、交换和使用的目的。 3. 国内外菌种保藏机构 ➢菌种保藏机构的任务 ➢菌种保藏机构 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委员会(CCCCM) 美国的典型菌种保藏中心(ATCC) 英国国家典型菌种保藏所(NCTC) 法国里昂巴斯德研究所(IPL)
广泛收集科研和生产菌种、菌株,并加以妥善保管,使之达 到不死、不衰、不乱以及便于研究、交换和使用的目的。 3. 国内外菌种保藏机构 ➢菌种保藏机构的任务 ➢菌种保藏机构 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委员会(CCCCM) 美国的典型菌种保藏中心(ATCC) 英国国家典型菌种保藏所(NCTC) 法国里昂巴斯德研究所(IPL)

连续在培养基上(内)移种 连续在活宿主上(内)移种 滴入小试管 菌液直接干燥 冷冻真空干燥法 液氮保藏法 封入安瓿 土壤 砂粒 土壤+砂粒 硅胶 磁球 曲料 麦粒 棉纤维 滤纸片 明胶小片 血清蛋白小片 薄片状载体 细粒状载体 球块状载体 有机基质 藏在玻璃管内 吸附在合适的载体上 固体斜面 半固体琼脂柱 液体介质(蒸馏水、糖液、甘油、其它悬液) 干法 湿法 生活态 传代培养保藏法 休眠态 4. 菌 种 保 藏 的 方 法
连续在培养基上(内)移种 连续在活宿主上(内)移种 滴入小试管 菌液直接干燥 冷冻真空干燥法 液氮保藏法 封入安瓿 土壤 砂粒 土壤+砂粒 硅胶 磁球 曲料 麦粒 棉纤维 滤纸片 明胶小片 血清蛋白小片 薄片状载体 细粒状载体 球块状载体 有机基质 藏在玻璃管内 吸附在合适的载体上 固体斜面 半固体琼脂柱 液体介质(蒸馏水、糖液、甘油、其它悬液) 干法 湿法 生活态 传代培养保藏法 休眠态 4. 菌 种 保 藏 的 方 法

石蜡油低温保藏法: 橡皮塞取代棉塞、加石蜡油。 低温保藏法 方法:菌种管置4℃冰箱保藏,定时传代 原理:低温下,微生物代谢强度明显下降 。 干燥保藏法 将菌种置于土壤、细纱、滤纸、硅胶等干燥材料上保藏。 如砂土管法,适用于放线菌、芽孢菌和某些真菌保藏, 保藏时间几至几十年
石蜡油低温保藏法: 橡皮塞取代棉塞、加石蜡油。 低温保藏法 方法:菌种管置4℃冰箱保藏,定时传代 原理:低温下,微生物代谢强度明显下降 。 干燥保藏法 将菌种置于土壤、细纱、滤纸、硅胶等干燥材料上保藏。 如砂土管法,适用于放线菌、芽孢菌和某些真菌保藏, 保藏时间几至几十年

真空冷冻干燥法 加有保护剂的菌悬液在冻结状态下予以真空干燥。 适用于各种微生物,便于大量保藏,菌种存活时间 长,是目前最好的保藏方法。 液氮超低温保藏法 将菌种置于保护剂中,预冻后保存在液氮超低温冰箱 中( -196℃)。 适用于各种微生物的较理想的保藏方法
真空冷冻干燥法 加有保护剂的菌悬液在冻结状态下予以真空干燥。 适用于各种微生物,便于大量保藏,菌种存活时间 长,是目前最好的保藏方法。 液氮超低温保藏法 将菌种置于保护剂中,预冻后保存在液氮超低温冰箱 中( -196℃)。 适用于各种微生物的较理想的保藏方法

几种常用菌种保藏方法的比较 方法名称 主要措施 适宜菌种 保藏期 评 价 冰箱保藏法(斜面) 冰箱保藏法(半固体) 石蜡油封藏法* 沙土保藏法 冷冻干燥法 低温 低温 低温、缺氧 干燥、无营养 干燥、无氧、低 温、有保护剂 各大类 细菌、酵母菌 各大类** 产孢子微生物 各大类 3~6月 6~12月 1~2年 1~10年 5~15年以 上 简便 简便 简便 简便 有效 简便 有效
几种常用菌种保藏方法的比较 方法名称 主要措施 适宜菌种 保藏期 评 价 冰箱保藏法(斜面) 冰箱保藏法(半固体) 石蜡油封藏法* 沙土保藏法 冷冻干燥法 低温 低温 低温、缺氧 干燥、无营养 干燥、无氧、低 温、有保护剂 各大类 细菌、酵母菌 各大类** 产孢子微生物 各大类 3~6月 6~12月 1~2年 1~10年 5~15年以 上 简便 简便 简便 简便 有效 简便 有效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浙江农林大学(浙江林学院):《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七章 微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育种 7.4 第四节 基因工程.ppt
- 浙江农林大学(浙江林学院):《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七章 微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育种 7.3 第三节 基因重组和杂交育种.ppt
- 浙江农林大学(浙江林学院):《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七章 微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育种 7.2 第二节 基因突变和诱变育种.ppt
- 浙江农林大学(浙江林学院):《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七章 微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育种 7.1 第一节 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ppt
- 浙江农林大学(浙江林学院):《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六章 微生物的生长及其控制 6.5 第五节 有害微生物的控制.ppt
- 浙江农林大学(浙江林学院):《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六章 微生物的生长及其控制 6.4 第四节 微生物培养法概论.ppt
- 浙江农林大学(浙江林学院):《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六章 微生物的生长及其控制 6.3 第三节 影响微生物生长的主要因素.ppt
- 浙江农林大学(浙江林学院):《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六章 微生物的生长及其控制 6.2 第二节 微生物的生长规律.ppt
- 浙江农林大学(浙江林学院):《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六章 微生物的生长及其控制 6.1 第一节 微生物纯培养分离及测定生长繁殖的方法.ppt
- 浙江农林大学(浙江林学院):《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五章 微生物的新陈代谢 5.4 第四节 微生物的代谢调节与发酵生产.ppt
- 浙江农林大学(浙江林学院):《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五章 微生物的新陈代谢 5.3 第三节 微生物独特合成代谢举例.ppt
- 浙江农林大学(浙江林学院):《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五章 微生物的新陈代谢 5.2 第二节 微生物代谢回补途径.ppt
- 浙江农林大学(浙江林学院):《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五章 微生物的新陈代谢 5.1 第一节 微生物的能量代谢.ppt
- 浙江农林大学(浙江林学院):《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五章 微生物的新陈代谢 5.0 概述.ppt
- 浙江农林大学(浙江林学院):《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四章 微生物营养和培养基 4.5 第五节 培养基.ppt
- 浙江农林大学(浙江林学院):《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四章 微生物营养和培养基 4.4 第四节 营养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ppt
- 浙江农林大学(浙江林学院):《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四章 微生物营养和培养基 4.3 第三节 微生物的营养类型.ppt
- 浙江农林大学(浙江林学院):《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四章 微生物营养和培养基 4.2 第二节 微生物的6类营养要素.ppt
- 浙江农林大学(浙江林学院):《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四章 微生物营养和培养基 4.1 第一节 微生物细胞的化学组成.ppt
- 浙江农林大学(浙江林学院):《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三章 病毒和亚病毒 3.3 第三节 噬菌体的危害和应用.ppt
- 浙江农林大学(浙江林学院):《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八章 微生物的生态 8.1 第一节 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分布与菌种资源的开发.ppt
- 浙江农林大学(浙江林学院):《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八章 微生物的生态 8.2 第二节 微生物与生物环境间的关系.ppt
- 浙江农林大学(浙江林学院):《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八章 微生物的生态 8.3 第三节 微生物与自然界物质循环.ppt
- 浙江农林大学(浙江林学院):《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九章 传染与免疫 9.1 第一节 传染.ppt
- 浙江农林大学(浙江林学院):《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九章 传染与免疫 9.2 第二讲 非特异性免疫.ppt
- 浙江农林大学(浙江林学院):《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九章 传染与免疫 9.3 第三讲 特异性免疫.ppt
- 浙江农林大学(浙江林学院):《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九章 传染与免疫 9.4 第4节 免疫学方法及其应用.ppt
- 四川轻化工大学(四川理工学院):《微生物工程工艺原理》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发酵工业染菌的防治.ppt
- 四川轻化工大学(四川理工学院):《微生物工程工艺原理》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发酵产物的提取和精制概论.ppt
- 四川轻化工大学(四川理工学院):《微生物工程工艺原理》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发酵产物的提取和精制.ppt
- 四川轻化工大学(四川理工学院):《微生物工程工艺原理》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吸附.ppt
- 四川轻化工大学(四川理工学院):《微生物工程工艺原理》课程教学课件(讲义)离子交换.doc
- 四川轻化工大学(四川理工学院):《微生物工程工艺原理》课程教学课件(讲义)发酵工艺实验讲义.doc
- 四川轻化工大学(四川理工学院):《微生物工程工艺原理》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膜分离.ppt
- 四川轻化工大学(四川理工学院):《微生物工程工艺原理》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层析法.ppt
- 四川轻化工大学(四川理工学院):《微生物工程工艺原理》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绪论.ppt
- 四川轻化工大学(四川理工学院):《微生物工程工艺原理》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菌种与种子扩大培养.ppt
- 四川轻化工大学(四川理工学院):《微生物工程工艺原理》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培养基及制备.ppt
- 四川轻化工大学(四川理工学院):《微生物工程工艺原理》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嫌气性发酵机制.ppt
- 四川轻化工大学(四川理工学院):《微生物工程工艺原理》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柠檬酸发酵机制.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