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农林大学(浙江林学院):《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十一章 微生物在食品中的应用 11.3 第三讲 微生物与食品安全性

第三节 微生物与食品安全性 第一部分 食品安全性的基本概念 第二部分 细菌及病毒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 第三部分 真菌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 第四部分 食品安全性的控制
第三节 微生物与食品安全性 第一部分 食品安全性的基本概念 第二部分 细菌及病毒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 第三部分 真菌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 第四部分 食品安全性的控制

第一部分 食品安全性的基本概念 一、食品安全性的一般概念 ⚫ 世界卫生组织1984: “生产、加工、储存、分配和 制作食品过程中确保食品安全可靠,有益健康并且适 合人消费的种种必要条件和措施”。 ⚫ 1996年: ➢ “对食品按其原定用途进行制作和/或食用时不 会使消费者受害的一种担保” ➢ 对食品卫生作的解释: “为确保食品安全性和 适合性在食物链的所有阶段必须采取的一切条 件和措施
第一部分 食品安全性的基本概念 一、食品安全性的一般概念 ⚫ 世界卫生组织1984: “生产、加工、储存、分配和 制作食品过程中确保食品安全可靠,有益健康并且适 合人消费的种种必要条件和措施”。 ⚫ 1996年: ➢ “对食品按其原定用途进行制作和/或食用时不 会使消费者受害的一种担保” ➢ 对食品卫生作的解释: “为确保食品安全性和 适合性在食物链的所有阶段必须采取的一切条 件和措施

第一部分 食品安全性的基本概念 一、食品安全性的一般概念 ⚫ 关注的焦点 ➢ 发达国家在70年代: 主要关注食品添加剂对食品的安全问题 ➢ 80年代 杀虫药剂残留和辐射食品的安全性问题 ➢ 90年代 生物工程技术生产食品的安全性问题
第一部分 食品安全性的基本概念 一、食品安全性的一般概念 ⚫ 关注的焦点 ➢ 发达国家在70年代: 主要关注食品添加剂对食品的安全问题 ➢ 80年代 杀虫药剂残留和辐射食品的安全性问题 ➢ 90年代 生物工程技术生产食品的安全性问题

第一部分 食品安全性的基本概念 ⚫ 食品安全性的标准 ➢与生产力水平有关 ➢与人们对食品中有害物质特性的认 识水平有关 ➢与有害物质在食品中的实际含量有 关 ➢与检测水平紧密联系
第一部分 食品安全性的基本概念 ⚫ 食品安全性的标准 ➢与生产力水平有关 ➢与人们对食品中有害物质特性的认 识水平有关 ➢与有害物质在食品中的实际含量有 关 ➢与检测水平紧密联系

二、食品安全性的影响因素
二、食品安全性的影响因素

三、食品安全性的评价方法 ⚫ 常用指标 ➢ 最大无作用剂量(简称:MNL) ➢ 人体每日容许摄入量 (Acceptable daily intake,简称ADI) ➢ 允许残留量
三、食品安全性的评价方法 ⚫ 常用指标 ➢ 最大无作用剂量(简称:MNL) ➢ 人体每日容许摄入量 (Acceptable daily intake,简称ADI) ➢ 允许残留量

第二部分 细菌及病毒对食品 安全性的影响 一、细菌性食物中毒 ⚫ 人吃了含有细菌毒素或致病细菌的食物而引起的 中毒现象 ➢ 感染型食物中毒 ➢ 毒素型食物中毒
第二部分 细菌及病毒对食品 安全性的影响 一、细菌性食物中毒 ⚫ 人吃了含有细菌毒素或致病细菌的食物而引起的 中毒现象 ➢ 感染型食物中毒 ➢ 毒素型食物中毒

1、沙门氏菌食物中毒 ➢ 病原菌的特性 革兰氏阴性短杆菌 60℃经15 分钟以上处理死亡 引起人类食物中毒的沙门氏菌主要有 十几个血清型,大都属于鼠伤寒沙门 氏菌和肠炎沙门氏菌
1、沙门氏菌食物中毒 ➢ 病原菌的特性 革兰氏阴性短杆菌 60℃经15 分钟以上处理死亡 引起人类食物中毒的沙门氏菌主要有 十几个血清型,大都属于鼠伤寒沙门 氏菌和肠炎沙门氏菌

1、沙门氏菌食物中毒 ➢ 中毒机理及症状 食物带菌量在105~109个/g 菌体可在小肠和结肠内繁殖 可产生肠道毒素和菌体内毒素 潜伏期12~24h 主要表现急性胃肠炎症状 病程通常3~7天,一般预后良好
1、沙门氏菌食物中毒 ➢ 中毒机理及症状 食物带菌量在105~109个/g 菌体可在小肠和结肠内繁殖 可产生肠道毒素和菌体内毒素 潜伏期12~24h 主要表现急性胃肠炎症状 病程通常3~7天,一般预后良好

1、沙门氏菌食物中毒 ➢ 发病率 图9-2-1 沙门氏菌食物中毒统计(美国) (引自:“Food Science”N.N.Potter et al ,USA,1998) 0 5 10 15 20 25 30 1955 1960 1965 1970 1975 1980 1985 1990 年度 病例数(每十万人)
1、沙门氏菌食物中毒 ➢ 发病率 图9-2-1 沙门氏菌食物中毒统计(美国) (引自:“Food Science”N.N.Potter et al ,USA,1998) 0 5 10 15 20 25 30 1955 1960 1965 1970 1975 1980 1985 1990 年度 病例数(每十万人)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浙江农林大学(浙江林学院):《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十一章 微生物在食品中的应用 11.2 第二节 微生物引起的食品变质.ppt
- 浙江农林大学(浙江林学院):《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十一章 微生物在食品中的应用 11.1 第一讲 微生物在食品制造中的作用.ppt
- 浙江农林大学(浙江林学院):《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十章 分类与鉴定 10.4 第四节 微生物分类鉴定的方法.ppt
- 浙江农林大学(浙江林学院):《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十章 分类与鉴定 10.3 第三节 各大类微生物的分类系统纲要.ppt
- 浙江农林大学(浙江林学院):《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十章 分类与鉴定 10.2 第二节 微生物在自然界的地位.ppt
- 浙江农林大学(浙江林学院):《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一章 原核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 1.4 第四节 支原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ppt
- 浙江农林大学(浙江林学院):《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一章 原核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 1.3 第三节 蓝细菌.ppt
- 浙江农林大学(浙江林学院):《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一章 原核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 1.2 第二节 放线菌(Actinomycetes).ppt
- 浙江农林大学(浙江林学院):《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一章 原核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 1.1 第一节 细菌(Bacteria).ppt
- 浙江农林大学(浙江林学院):《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绪论.ppt
- 海南大学(华南热带农业大学):《普通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九章 传染与免疫.ppt
- 海南大学(华南热带农业大学):《普通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六章 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及控制.ppt
- 海南大学(华南热带农业大学):《普通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四章 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ppt
- 海南大学(华南热带农业大学):《普通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三章 病毒和亚病毒.ppt
- 海南大学(华南热带农业大学):《普通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一章 原核微生物.ppt
- 海南大学(华南热带农业大学):《普通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十章 微生物的分类、鉴定与命名.ppt
- 海南大学(华南热带农业大学):《普通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微生物学绪论.ppt
- 陕西师范大学:《植物生理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八章 植物的进化与系统发育.ppt
- 天津科技大学:《细胞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九章 核糖体.ppt
- 天津科技大学:《细胞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八章 细胞膜与染色体.ppt
- 浙江农林大学(浙江林学院):《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二章 真核微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 2.1 第一节 真核微生物概述.ppt
- 浙江农林大学(浙江林学院):《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二章 真核微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 2.2 第二节 酵母菌.ppt
- 浙江农林大学(浙江林学院):《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二章 真核微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 2.3 第三节 丝状真菌——霉菌.ppt
- 浙江农林大学(浙江林学院):《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二章 真核微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 2.4 第四节 蕈菌.ppt
- 浙江农林大学(浙江林学院):《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三章 病毒和亚病毒 3.1 第一节 病毒.ppt
- 浙江农林大学(浙江林学院):《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三章 病毒和亚病毒 3.2 第二节 亚病毒.ppt
- 浙江农林大学(浙江林学院):《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三章 病毒和亚病毒 3.3 第三节 噬菌体的危害和应用.ppt
- 浙江农林大学(浙江林学院):《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四章 微生物营养和培养基 4.1 第一节 微生物细胞的化学组成.ppt
- 浙江农林大学(浙江林学院):《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四章 微生物营养和培养基 4.2 第二节 微生物的6类营养要素.ppt
- 浙江农林大学(浙江林学院):《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四章 微生物营养和培养基 4.3 第三节 微生物的营养类型.ppt
- 浙江农林大学(浙江林学院):《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四章 微生物营养和培养基 4.4 第四节 营养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ppt
- 浙江农林大学(浙江林学院):《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四章 微生物营养和培养基 4.5 第五节 培养基.ppt
- 浙江农林大学(浙江林学院):《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五章 微生物的新陈代谢 5.0 概述.ppt
- 浙江农林大学(浙江林学院):《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五章 微生物的新陈代谢 5.1 第一节 微生物的能量代谢.ppt
- 浙江农林大学(浙江林学院):《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五章 微生物的新陈代谢 5.2 第二节 微生物代谢回补途径.ppt
- 浙江农林大学(浙江林学院):《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五章 微生物的新陈代谢 5.3 第三节 微生物独特合成代谢举例.ppt
- 浙江农林大学(浙江林学院):《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五章 微生物的新陈代谢 5.4 第四节 微生物的代谢调节与发酵生产.ppt
- 浙江农林大学(浙江林学院):《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六章 微生物的生长及其控制 6.1 第一节 微生物纯培养分离及测定生长繁殖的方法.ppt
- 浙江农林大学(浙江林学院):《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六章 微生物的生长及其控制 6.2 第二节 微生物的生长规律.ppt
- 浙江农林大学(浙江林学院):《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六章 微生物的生长及其控制 6.3 第三节 影响微生物生长的主要因素.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