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科技大学:《细胞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八章 细胞膜与染色体

第八章细胞核与染色体

• 1781年 Trontana发现于鱼类细胞; • 1831年,Brown发现于植物。 • 大小:植物1~4μm,动物10μm。常以核质比来估算核的 大小。正常细胞NP≈0.5,分裂期细胞NP>0.5,衰老细胞 NP<0.5。 NP = Vc-Vn Vn
• 1781年 Trontana发现于鱼类细胞; • 1831年,Brown发现于植物。 • 大小:植物1~4μm,动物10μm。常以核质比来估算核的 大小。正常细胞NP≈0.5,分裂期细胞NP>0.5,衰老细胞 NP<0.5。 NP = Vc-Vn Vn

• 形状:圆形,胚乳细胞(网状)蝶类丝腺细胞(分支状)。 • 位置:细胞中央 ,成熟植物细胞的边缘。 • 数目:通常一个,成熟的筛管和红细胞(0)、肝细胞、 心肌细胞(1-2)、破骨细胞(6~50)、骨骼肌细胞(数百)、 植物毡绒层细胞(2~4)。 • 结构:①核被膜、②核仁、③核基质、④染色质、⑤核纤 层。 • 功能:①遗传、②发育
• 形状:圆形,胚乳细胞(网状)蝶类丝腺细胞(分支状)。 • 位置:细胞中央 ,成熟植物细胞的边缘。 • 数目:通常一个,成熟的筛管和红细胞(0)、肝细胞、 心肌细胞(1-2)、破骨细胞(6~50)、骨骼肌细胞(数百)、 植物毡绒层细胞(2~4)。 • 结构:①核被膜、②核仁、③核基质、④染色质、⑤核纤 层。 • 功能:①遗传、②发育

Nucleus structure
Nucleus structure

第一节 核被膜 Nuclear envelope
第一节 核被膜 Nuclear envelope

一、核被膜是双层膜结构 • 构成:①内核膜(inner nuclear membrane)②外核膜 ( outer nuclear membrane ) ③ 核 周 隙 ( perinuclear space) • 外核膜:内质网的一部分,胞质面附有核糖体。 • 核周隙:宽20~40nm,与内质网腔相通。 • 核纤层:位于内核膜的内表面的纤维网络,可支持核膜, 并与染色质及核骨架相连
一、核被膜是双层膜结构 • 构成:①内核膜(inner nuclear membrane)②外核膜 ( outer nuclear membrane ) ③ 核 周 隙 ( perinuclear space) • 外核膜:内质网的一部分,胞质面附有核糖体。 • 核周隙:宽20~40nm,与内质网腔相通。 • 核纤层:位于内核膜的内表面的纤维网络,可支持核膜, 并与染色质及核骨架相连

The nuclear envelope
The nuclear envelope

• 核纤层由核纤肽(lamin)构成,核纤肽一类中间纤维, 分为A、B两型。作用: • 1.保持核的形态: • 2.参与染色质和核的组装:核纤层在细胞分裂时呈现出 周期性的变化,在间期核中,核纤层提供了染色质(异染 色质)在核周边锚定的位点。在前期结束时,核纤层被磷 酸化,核膜解体。其中B型核纤肽与核膜残余小泡结合, A型溶于胞质中。在分裂末期,核纤肽去磷酸化重新组装, 介导了核膜的重建
• 核纤层由核纤肽(lamin)构成,核纤肽一类中间纤维, 分为A、B两型。作用: • 1.保持核的形态: • 2.参与染色质和核的组装:核纤层在细胞分裂时呈现出 周期性的变化,在间期核中,核纤层提供了染色质(异染 色质)在核周边锚定的位点。在前期结束时,核纤层被磷 酸化,核膜解体。其中B型核纤肽与核膜残余小泡结合, A型溶于胞质中。在分裂末期,核纤肽去磷酸化重新组装, 介导了核膜的重建

Lamins
Lamins

Cytoplasm Integral protein Outer membrane Ribosome Inner membrane Nuclear pore complex ER Intermembrane Lamina space Heterochromatin (a) Copyright 1999 John Wiley and Sons.Inc.All nights reserved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天津科技大学:《细胞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五章 物质的跨模运输与信号传递.ppt
- 天津科技大学:《细胞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四章 细胞膜与细胞表面.ppt
- 天津科技大学:《细胞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三章 细胞生物学研究方法 METHODS AND TECHNIQUES.ppt
- 天津科技大学:《细胞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一章 历史与展望 HISTORY AND PERSPECTIVE.ppt
- 天津科技大学:《细胞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十三章 细胞衰老与凋亡.ppt
- 天津科技大学:《细胞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十二章 细胞分化 Breast Epithelial Tumor Cell.ppt
- 天津科技大学:《细胞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十一章 细胞增值与调控.ppt
- 鹤壁职业技术学院:《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九章 食品卫生微生物.ppt
- 鹤壁职业技术学院:《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八章 微生物与食品腐败变质.ppt
- 鹤壁职业技术学院:《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七章 发酵食品微生物.ppt
- 鹤壁职业技术学院:《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六章 微生物的遗传变异与菌种选育.ppt
- 鹤壁职业技术学院:《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五章 微生物的生长及其影响因素.ppt
- 鹤壁职业技术学院:《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四章 微生物的代谢.ppt
- 鹤壁职业技术学院:《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三章 微生物营养.ppt
- 鹤壁职业技术学院:《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二章 微生物主要类群的形态、结构和功能.ppt
- 鹤壁职业技术学院:《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一章 绪论.ppt
- 天津科技大学:《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ppt
- 天津科技大学:《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8 DNA或蛋白质的化学修饰与基因表达.ppt
- 天津科技大学:《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7 真核生物基因表达的调控.ppt
- 天津科技大学:《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5 蛋白质的生物合成(翻译).ppt
- 天津科技大学:《细胞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九章 核糖体.ppt
- 陕西师范大学:《植物生理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八章 植物的进化与系统发育.ppt
- 海南大学(华南热带农业大学):《普通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微生物学绪论.ppt
- 海南大学(华南热带农业大学):《普通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十章 微生物的分类、鉴定与命名.ppt
- 海南大学(华南热带农业大学):《普通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一章 原核微生物.ppt
- 海南大学(华南热带农业大学):《普通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三章 病毒和亚病毒.ppt
- 海南大学(华南热带农业大学):《普通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四章 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ppt
- 海南大学(华南热带农业大学):《普通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六章 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及控制.ppt
- 海南大学(华南热带农业大学):《普通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九章 传染与免疫.ppt
- 浙江农林大学(浙江林学院):《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绪论.ppt
- 浙江农林大学(浙江林学院):《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一章 原核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 1.1 第一节 细菌(Bacteria).ppt
- 浙江农林大学(浙江林学院):《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一章 原核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 1.2 第二节 放线菌(Actinomycetes).ppt
- 浙江农林大学(浙江林学院):《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一章 原核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 1.3 第三节 蓝细菌.ppt
- 浙江农林大学(浙江林学院):《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一章 原核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 1.4 第四节 支原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ppt
- 浙江农林大学(浙江林学院):《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十章 分类与鉴定 10.2 第二节 微生物在自然界的地位.ppt
- 浙江农林大学(浙江林学院):《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十章 分类与鉴定 10.3 第三节 各大类微生物的分类系统纲要.ppt
- 浙江农林大学(浙江林学院):《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十章 分类与鉴定 10.4 第四节 微生物分类鉴定的方法.ppt
- 浙江农林大学(浙江林学院):《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十一章 微生物在食品中的应用 11.1 第一讲 微生物在食品制造中的作用.ppt
- 浙江农林大学(浙江林学院):《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十一章 微生物在食品中的应用 11.2 第二节 微生物引起的食品变质.ppt
- 浙江农林大学(浙江林学院):《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十一章 微生物在食品中的应用 11.3 第三讲 微生物与食品安全性.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