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农林大学(浙江林学院):《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二章 真核微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 2.4 第四节 蕈菌

第四节 蕈菌 蕈菌又称伞菌,是一个通俗名称,通 常是指那些能形成大型肉质子实体的 真菌,包括大多数担子菌类和极少数 的子囊菌类。(蕈菌一般称作蘑菇, 严格地说,蘑菇是指蕈菌的伞形子实 体,木耳、银耳和伏苓等通常不叫蘑 菇,也不把营养生长阶段的菌丝体和 成熟时散发的孢子算在蘑菇之列)
第四节 蕈菌 蕈菌又称伞菌,是一个通俗名称,通 常是指那些能形成大型肉质子实体的 真菌,包括大多数担子菌类和极少数 的子囊菌类。(蕈菌一般称作蘑菇, 严格地说,蘑菇是指蕈菌的伞形子实 体,木耳、银耳和伏苓等通常不叫蘑 菇,也不把营养生长阶段的菌丝体和 成熟时散发的孢子算在蘑菇之列)

与人类的关系密切,其中可供食用的种类就有2000多 种,目前已利用的食用菌约有400种,其中约50种已能 进行人工栽培,如常见的双孢蘑菇、木耳、银耳、香 菇、平菇、草菇、金针菇和竹荪等;新品种有杏鲍菇、 珍香红菇、柳松菇、茶树菇、阿魏菇和真姬菇等;还 有许多种可供药用,例如灵芝、云芝和猴头等;少数 有毒或引起木材朽烂的种类则对人类有害。 第四节 蕈菌
与人类的关系密切,其中可供食用的种类就有2000多 种,目前已利用的食用菌约有400种,其中约50种已能 进行人工栽培,如常见的双孢蘑菇、木耳、银耳、香 菇、平菇、草菇、金针菇和竹荪等;新品种有杏鲍菇、 珍香红菇、柳松菇、茶树菇、阿魏菇和真姬菇等;还 有许多种可供药用,例如灵芝、云芝和猴头等;少数 有毒或引起木材朽烂的种类则对人类有害。 第四节 蕈菌

在蕈菌的发育过程中,菌丝分化的5个阶段 ①形成一级菌丝:担孢子萌发,形成由许多单核细胞 构成的菌丝,称一级菌丝; ②形成二级菌丝:不同性别的一级菌丝发生接合后, 通过质配形成了由双核细胞构成的二级菌丝,它通过 独特的“锁状联合”,即形成喙状突起而连合两 个 细胞的方式不断使双核细胞分裂,从而使菌丝尖端不 断向前延伸;
在蕈菌的发育过程中,菌丝分化的5个阶段 ①形成一级菌丝:担孢子萌发,形成由许多单核细胞 构成的菌丝,称一级菌丝; ②形成二级菌丝:不同性别的一级菌丝发生接合后, 通过质配形成了由双核细胞构成的二级菌丝,它通过 独特的“锁状联合”,即形成喙状突起而连合两 个 细胞的方式不断使双核细胞分裂,从而使菌丝尖端不 断向前延伸;

形成过程:首先,在细胞的两核 之间生出一个喙状突起,双核中 的一个移入喙状突起,另一个仍 留在细胞下部。两异质核同时分 裂,成为4个子核。分裂完成后, 原位于喙基部的一子核与原位于 细胞中的一子核移至细胞上部配 对;另外两子核,一个进入喙突 中,一个留在细胞下部。此时细 胞中部和喙基部均生出横隔,将 原细胞分成三部分
形成过程:首先,在细胞的两核 之间生出一个喙状突起,双核中 的一个移入喙状突起,另一个仍 留在细胞下部。两异质核同时分 裂,成为4个子核。分裂完成后, 原位于喙基部的一子核与原位于 细胞中的一子核移至细胞上部配 对;另外两子核,一个进入喙突 中,一个留在细胞下部。此时细 胞中部和喙基部均生出横隔,将 原细胞分成三部分

上部是双核细胞,下部和喙突部暂为两单核细胞。此 后,喙突尖端继续下延与细胞下部接触并融通。同时 喙突中的核进入下部细胞内,使细胞下部也成为双核。 经如上变化后,4个子核分成2对,一个双核细胞分裂 为两个。此过程结束后,在两细胞分融处残留一个喙 状结构,即锁状联合。 ③形成三级菌丝:到条件合适时,大量的二级菌丝分 化为多种菌丝束,即为三级菌丝;④形成子实体:菌 丝束在适宜条件下会形成菌蕾,然后再分化、膨大成 大型子实体;
上部是双核细胞,下部和喙突部暂为两单核细胞。此 后,喙突尖端继续下延与细胞下部接触并融通。同时 喙突中的核进入下部细胞内,使细胞下部也成为双核。 经如上变化后,4个子核分成2对,一个双核细胞分裂 为两个。此过程结束后,在两细胞分融处残留一个喙 状结构,即锁状联合。 ③形成三级菌丝:到条件合适时,大量的二级菌丝分 化为多种菌丝束,即为三级菌丝;④形成子实体:菌 丝束在适宜条件下会形成菌蕾,然后再分化、膨大成 大型子实体;

⑤产生担孢子:子实体成熟后,双核菌丝的顶端膨大, 细胞质变浓厚,在膨大的细胞内发生核配形成二倍体 的核。二倍体的核经过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形成4个 单倍体子核。这时顶端膨大细胞发育为担子,担子上 部随即突出4个梗,每个单倍体子核进入一个小梗内, 小梗顶端膨胀生成担孢子
⑤产生担孢子:子实体成熟后,双核菌丝的顶端膨大, 细胞质变浓厚,在膨大的细胞内发生核配形成二倍体 的核。二倍体的核经过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形成4个 单倍体子核。这时顶端膨大细胞发育为担子,担子上 部随即突出4个梗,每个单倍体子核进入一个小梗内, 小梗顶端膨胀生成担孢子

能enc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浙江农林大学(浙江林学院):《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二章 真核微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 2.3 第三节 丝状真菌——霉菌.ppt
- 浙江农林大学(浙江林学院):《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二章 真核微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 2.2 第二节 酵母菌.ppt
- 浙江农林大学(浙江林学院):《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二章 真核微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 2.1 第一节 真核微生物概述.ppt
- 浙江农林大学(浙江林学院):《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十一章 微生物在食品中的应用 11.3 第三讲 微生物与食品安全性.ppt
- 浙江农林大学(浙江林学院):《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十一章 微生物在食品中的应用 11.2 第二节 微生物引起的食品变质.ppt
- 浙江农林大学(浙江林学院):《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十一章 微生物在食品中的应用 11.1 第一讲 微生物在食品制造中的作用.ppt
- 浙江农林大学(浙江林学院):《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十章 分类与鉴定 10.4 第四节 微生物分类鉴定的方法.ppt
- 浙江农林大学(浙江林学院):《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十章 分类与鉴定 10.3 第三节 各大类微生物的分类系统纲要.ppt
- 浙江农林大学(浙江林学院):《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十章 分类与鉴定 10.2 第二节 微生物在自然界的地位.ppt
- 浙江农林大学(浙江林学院):《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一章 原核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 1.4 第四节 支原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ppt
- 浙江农林大学(浙江林学院):《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一章 原核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 1.3 第三节 蓝细菌.ppt
- 浙江农林大学(浙江林学院):《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一章 原核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 1.2 第二节 放线菌(Actinomycetes).ppt
- 浙江农林大学(浙江林学院):《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一章 原核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 1.1 第一节 细菌(Bacteria).ppt
- 浙江农林大学(浙江林学院):《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绪论.ppt
- 海南大学(华南热带农业大学):《普通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九章 传染与免疫.ppt
- 海南大学(华南热带农业大学):《普通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六章 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及控制.ppt
- 海南大学(华南热带农业大学):《普通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四章 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ppt
- 海南大学(华南热带农业大学):《普通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三章 病毒和亚病毒.ppt
- 海南大学(华南热带农业大学):《普通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一章 原核微生物.ppt
- 海南大学(华南热带农业大学):《普通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十章 微生物的分类、鉴定与命名.ppt
- 浙江农林大学(浙江林学院):《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三章 病毒和亚病毒 3.1 第一节 病毒.ppt
- 浙江农林大学(浙江林学院):《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三章 病毒和亚病毒 3.2 第二节 亚病毒.ppt
- 浙江农林大学(浙江林学院):《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三章 病毒和亚病毒 3.3 第三节 噬菌体的危害和应用.ppt
- 浙江农林大学(浙江林学院):《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四章 微生物营养和培养基 4.1 第一节 微生物细胞的化学组成.ppt
- 浙江农林大学(浙江林学院):《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四章 微生物营养和培养基 4.2 第二节 微生物的6类营养要素.ppt
- 浙江农林大学(浙江林学院):《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四章 微生物营养和培养基 4.3 第三节 微生物的营养类型.ppt
- 浙江农林大学(浙江林学院):《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四章 微生物营养和培养基 4.4 第四节 营养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ppt
- 浙江农林大学(浙江林学院):《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四章 微生物营养和培养基 4.5 第五节 培养基.ppt
- 浙江农林大学(浙江林学院):《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五章 微生物的新陈代谢 5.0 概述.ppt
- 浙江农林大学(浙江林学院):《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五章 微生物的新陈代谢 5.1 第一节 微生物的能量代谢.ppt
- 浙江农林大学(浙江林学院):《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五章 微生物的新陈代谢 5.2 第二节 微生物代谢回补途径.ppt
- 浙江农林大学(浙江林学院):《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五章 微生物的新陈代谢 5.3 第三节 微生物独特合成代谢举例.ppt
- 浙江农林大学(浙江林学院):《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五章 微生物的新陈代谢 5.4 第四节 微生物的代谢调节与发酵生产.ppt
- 浙江农林大学(浙江林学院):《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六章 微生物的生长及其控制 6.1 第一节 微生物纯培养分离及测定生长繁殖的方法.ppt
- 浙江农林大学(浙江林学院):《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六章 微生物的生长及其控制 6.2 第二节 微生物的生长规律.ppt
- 浙江农林大学(浙江林学院):《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六章 微生物的生长及其控制 6.3 第三节 影响微生物生长的主要因素.ppt
- 浙江农林大学(浙江林学院):《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六章 微生物的生长及其控制 6.4 第四节 微生物培养法概论.ppt
- 浙江农林大学(浙江林学院):《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六章 微生物的生长及其控制 6.5 第五节 有害微生物的控制.ppt
- 浙江农林大学(浙江林学院):《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七章 微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育种 7.1 第一节 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ppt
- 浙江农林大学(浙江林学院):《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七章 微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育种 7.2 第二节 基因突变和诱变育种.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