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概论》教学大纲

《艺术概论》教学大纲说明(一)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二)教学目的《艺术概论》课简要概括和陈述艺术的基本理论。教学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学习和了解现有的艺术理论体系,提高理论水平和理论修养:掌握艺术创作、表演、欣赏的一般规律,树立正确的艺术观和艺术实践观,同时,通过教学活动传递的理论信息,拓展理论视野,加强学生对诸多艺术现象进行分析的能力,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教学内容1、艺术的本质2、艺术的门类3、艺术发展4、艺术创作5、艺术作品6、艺术鉴赏(三)教学时数30学时(四)教学方式以课堂讲解为主,采用集体课形式,进行深入系统的,有条有理的知识传授,并辅以录音机、VCD等视听手段,丰富学生在视听方面的知识的积累,对一些核心知识点,适当组织学生进行讲座,组织学生开展课外阅读,完成课外论文等二、本文第一章总论教学要点本章主要介绍只有在艺术实践发展到一定时期时,才有总结实践经验的艺术理论出现,学习《艺术概论》的重要意义等。教学时数:(2学时)教学内容1什么是《艺术概论》。2《艺术概论》的研究对象。3《艺术概论》的学习目的4《艺术概论》的研究方法教学要求:详细讲述艺术概论的主要内容及研究方法。考核要求:课堂提问:要求学生熟悉艺术概论的主要内容及其研究的对象、方法。明确学习这门课的目的意义。第二章艺术的本质教学要点:1什么是艺术2艺术在社会中的位置3艺术与社会生活
《艺术概论》教学大纲 说明 (一)课程性质 专业基础课 (二)教学目的 《艺术概论》课简要概括和陈述艺术的基本理论。教学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学习和了解现有的艺 术理论体系,提高理论水平和理论修养;掌握艺术创作、表演、欣赏的一般规律,树立正确的艺术 观和艺术实践观,同时,通过教学活动传递的理论信息,拓展理论视野,加强学生对诸多艺术现象 进行分析的能力,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 教学内容 1、艺术的本质 2、艺术的门类 3、艺术发展 4、艺术创作 5、艺术作品 6、艺术鉴赏 (三)教学时数30学时 (四)教学方式 以课堂讲解为主,采用集体课形式,进行深入系统的,有条有理的知识传授,并辅以录音机、 VCD等视听手段,丰富学生在视听方面的知识的积累,对一些核心知识点,适当组织学生进行讲 座,组织学生开展课外阅读,完成课外论文等 二、本文 第一章 总 论 教学要点 本章主要介绍只有在艺术实践发展到一定时期时,才有总结实践经验的艺术理论出现,学习《艺 术概论》的重要意义等。 教学时数:(2学时) 教学内容 1什么是《艺术概论》。 2《艺术概论》的研究对象。 3《艺术概论》的学习目的 4《艺术概论》的研究方法 教学要求: 详细讲述艺术概论的主要内容及研究方法。 考核要求: 课堂提问:要求学生熟悉艺术概论的主要内容及其研究的对象、方法。明确学习这门课的目的意 义。 第二章 艺术的本质 教学要点: 1什么是艺术 2艺术在社会中的位置 3艺术与社会生活

4艺术与社会生产5艺术的审美本质6情感在艺术中的作用和地位教学时数:(6学时)教学内容:1什么是艺术2艺术在社会中的位置3艺术与社会生活4艺术与社会生产5艺术的审美本质6情感在艺术中的作用和地位教学要求:系统讲授艺术的本质及其与政治、经济、道德、宗教的关系,”艺术生产”的实质和意义;艺术的审美本质及情感在艺术中的重要性。考核要求要求学生掌握艺术的本质及其与政治、经济、道德、宗教的关系,”艺术生产”的实质和意义:艺术的审美本质及情感在艺术中的重要性。第三章艺术的门类教学要点:艺术门类的划分主要艺术门类(美术、音乐、舞蹈、戏剧、文学、电影电视、摄影)教学时数:(4学时)教学内容1、艺术门类的划分2美术3音乐4舞蹈5戏剧6文学7电影电视8摄影教学要求重点讲授美术、音乐、舞蹈、戏剧、文学艺术的主要特征和各门类艺术之间的关系。考核要求通过作品分析与欣赏,要求学生掌握各类艺术的一般特征及他们之间的关系。第五章艺术发展教学要点主要讲述艺术发展的根本动力及其发生的历史过程:重点讲述艺术发展的客观规律。政治、道德、宗教、哲学对艺术发展的影响;艺术的民族性与世界性教学时数(4学时)教学内容1艺术发展的根本动力及其发生的历史过程2艺术发展的客观规律3政治、道德、宗教、哲学对艺术发展的影响
4艺术与社会生产 5艺术的审美本质 6情感在艺术中的作用和地位 教学时数:(6学时) 教学内容: 1什么是艺术 2艺术在社会中的位置 3艺术与社会生活 4艺术与社会生产 5艺术的审美本质 6情感在艺术中的作用和地位 教学要求: 系统讲授艺术的本质及其与政治、经济、道德、宗教的关系,"艺术生产"的实质和意义;艺术的审 美本质及情感在艺术中的重要性。 考核要求 要求学生掌握艺术的本质及其与政治、经济、道德、宗教的关系,"艺术生产"的实质和意义;艺 术的审美本质及情感在艺术中的重要性。 第三章 艺术的门类 教学要点: 艺术门类的划分 主要艺术门类(美术、音乐、舞蹈、戏剧、文学、电影电视、摄影) 教学时数:(4学时) 教学内容 1、艺术门类的划分 2美术 3音乐 4舞蹈 5戏剧 6文学 7电影电视 8摄影 教学要求 重点讲授美术、音乐、舞蹈、戏剧、文学艺术的主要特征和各门类艺术之间的关系。 考核要求 通过作品分析与欣赏,要求学生掌握各类艺术的一般特征及他们之间的关系。 第五章 艺术发展 教学要点 主要讲述艺术发展的根本动力及其发生的历史过程;重点讲述艺术发展的客观规律。政治、道德、 宗教、哲学对艺术发展的影响;艺术的民族性与世界性 教学时数 (4学时) 教学内容 1艺术发展的根本动力及其发生的历史过程 2艺术发展的客观规律 3政治、道德、宗教、哲学对艺术发展的影响

4艺术的民族性与世界性教学要求分析概括的方法讲述艺术发展的根本动力及其发生的历史过程;艺术发展的客观规律,政治、道德、宗教、哲学对艺术发展的影响;艺术的民族性与世界性。考核要求课堂提问主要的教学内容,通过书面作业熟练掌握艺术发展的客观规律,分析艺术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关系。第四章艺术创作教学要点主要讲述艺术创作主体艺术家与社会的关系、艺术家的修养、艺术创作的过程及艺术创作的方法与流派、思潮教学时数(4学时)教学内容1艺术创作的主体一一艺术家2艺术创作活动3艺术的创作方法和流派、思潮教学要求详细讲述社会生活对艺术家的影响,艺术家应具备五个方面的修养:艺术创作过程的几个阶段:艺术创作的原则及显示主义与浪漫主义两大艺术流派的创作方法。考核要求课堂提问主要的教学内容,通过书面作业熟练掌握本节所学的主要内容。第五章艺术作品教学要点主要讲述如何理解艺术作品的内容:艺术作品的形式:艺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艺术作品的风格、格调与品位及艺术作品的艺术美。教学时数(6学时)教学内容1如何理解艺术作品的内容2艺术作品的形式3艺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4艺术作品的风格、格调与品位5艺术作品的艺术美教学要求综合分析艺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学习如何理解艺术作品的内容,体会不同风格、品位的艺术作品的艺术美。考核要求课堂提问主要的教学内容,通过比较,分析的方法理解艺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之间的关系及艺术作品的艺术美。第六章艺术接受教学要点主要讲述艺术接受的性质与社会环节:艺术欣赏的性质、特征及过程:艺术审美教育教学时数(4学时)教学内容1艺术接受的性质与社会环节2艺术欣赏的性质与特征3艺术欣赏的过程
4艺术的民族性与世界性 教学要求 分析概括的方法讲述艺术发展的根本动力及其发生的历史过程;艺术发展的客观规律,政治、道 德、宗教、哲学对艺术发展的影响;艺术的民族性与世界性。 考核要求 课堂提问主要的教学内容,通过书面作业熟练掌握艺术发展的客观规律,分析艺术的民族性与世界 性的关系。 第四章 艺术创作 教学要点 主要讲述艺术创作主体艺术家与社会的关系、艺术家的修养、艺术创作的过程及艺术创作的方法与 流派、思潮 教学时数 (4学时) 教学内容 1艺术创作的主体——艺术家 2艺术创作活动 3艺术的创作方法和流派、思潮 教学要求 详细讲述社会生活对艺术家的影响,艺术家应具备五个方面的修养;艺术创作过程的几个阶段;艺 术创作的原则及显示主义与浪漫主义两大艺术流派的创作方法。 考核要求 课堂提问主要的教学内容,通过书面作业熟练掌握本节所学的主要内容。 第五章 艺术作品 教学要点 主要讲述如何理解艺术作品的内容;艺术作品的形式;艺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艺术作品的 风格、格调与品位及艺术作品的艺术美。 教学时数 (6学时) 教学内容 1如何理解艺术作品的内容 2艺术作品的形式 3艺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4艺术作品的风格、格调与品位 5艺术作品的艺术美 教学要求 综合分析艺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学习如何理解艺术作品的内容,体会不同风 格、品位的艺术作品的艺术美。 考核要求 课堂提问主要的教学内容,通过比较,分析的方法理解艺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之间的关系及艺术作 品的艺术美。 第六章 艺术接受 教学要点 主要讲述艺术接受的性质与社会环节;艺术欣赏的性质、特征及过程;艺术审美教育 教学时数 (4学时) 教学内容 1艺术接受的性质与社会环节 2艺术欣赏的性质与特征 3艺术欣赏的过程

4艺术审美教育教学要求详细讲述艺术接受的性质与社会环境;艺术接受的内在过程及艺术审美教育所包括的内容与意义。考核要求课堂提问主要的教学内容,结合自己的体会写一篇有关艺术审美教育方面的论文。三、参考书目作者:王宏建,《艺术概论》文化艺术出版社2001年第1版《艺术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高师教材编写组1996年第1版四、本课程使用教具和现代化教育技术的指导性建议建议本课使用多媒体教室进行授课。五、课外学习(一)课外读书1、目标通过课外阅读,使学生从马克思主要文艺理论到中西方文艺理论方面获取知识,通过综合地研究考察人类社会的一切艺术现象。探索和揭示各种艺术现象共有的普遍规律,研究各种艺术现象的共性问题,基本原理。拓展知识,提高艺术素养。2、阅读书目1、《艺术概论》2、《审美谈》3、学习要求1、了解艺术发展的规律,艺术的本质特征,艺术与社会生活的关系及艺术的审美教育。2、通过阅读,了解审美过程,艺术审美的方法,要求等。4、时间安排2一一8周读《艺术概论》11一一16周读《审美谈》5、评价方式学生写出读书笔记与心得,教师评分,此成绩作为平时成绩。(二)课外讨论1、目标进一步加强对一切艺术现象的认识和了解掌握艺术发展和艺术创作的一般规律。树立正确的艺术观和审美观,加强学生对诸多艺术现象进行分析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2、讨论内容1、艺术审美教育在提高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意义。2、结合之间所学知识试论艺术美。3、讨论要求确认树立怎样的艺术审美观,艺术审美教育有怎样的工效,它在人才素质的提高有什么样的意义。艺术美具体体现在那些方面。4、时间安排第8周和第16周5、评价方式
4艺术审美教育 教学要求 详细讲述艺术接受的性质与社会环境;艺术接受的内在过程及艺术审美教育所包括的内容与意义。 考核要求 课堂提问主要的教学内容,结合自己的体会写一篇有关艺术审美教育方面的论文。 三、参考书目 作者:王宏建,《艺术概论》 文化艺术出版社 2001年第1版 《艺术概论》 高等教育出版社 高师教材编写组 1996年第1版 四、本课程使用教具和现代化教育技术的指导性建议 建议本课使用多媒体教室进行授课。 五、课外学习 (一)课外读书 1、目标 通过课外阅读,使学生从马克思主要文艺理论到中西方文艺理论方面获取知识,通过综合地研究、 考察人类社会的一切艺术现象。探索和揭示各种艺术现象共有的普遍规律,研究各种艺术现象的共 性问题,基本原理。拓展知识,提高艺术素养。 2、阅读书目 1、《艺术概论》 2、《审美谈》 3、学习要求 1、了解艺术发展的规律,艺术的本质特征,艺术与社会生活的关系及艺术的审美教育。 2、通过阅读,了解审美过程,艺术审美的方法,要求等。 4、时间安排 2——8周读《艺术概论》 11——16周读《审美谈》 5、评价方式 学生写出读书笔记与心得,教师评分,此成绩作为平时成绩。 (二)课外讨论 1、目标 进一步加强对一切艺术现象的认识和了解掌握艺术发展和艺术创作的一般规律。树立正确的艺术 观和审美观,加强学生对诸多艺术现象进行分析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 2、讨论内容 1、艺术审美教育在提高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意义。 2、结合之间所学知识试论艺术美。 3、讨论要求 确认树立怎样的艺术审美观,艺术审美教育有怎样的工效,它在人才素质的提高有什么样的意义。 艺术美具体体现在那些方面。 4、时间安排 第8周和第16周 5、评价方式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每小组选出优秀代表进行读后感想演讲比赛。优胜者在班级内给予奖励。(三)实践活动1、目标在实际教学工作中遵循艺术发展规律,以审美教育为前提,以情感教育为重点,培养和水利学生正确的艺术观、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2、实践内容欣赏分析音乐、美术、戏剧、影视、文学、摄影等艺术作品。3、实践要求具体分析几部艺术作品的艺术美和它的艺术价值及社会意义。4、时间安排第7周5、评价方式学生以演讲的方式介绍自已准备的艺术作品。教师口头点评。(四)课外作业1、目标扩展和延伸课堂知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独立思考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作业内容听不同风格,体裁的音乐作品,观看优秀的美术、摄影作品、影视作品和戏剧作品3、作业要求写出通过听、看后对作品的认识和分析的书面作业。要求对作品的作者,作品产生的历史背景、文化背景,作品的艺术美、艺术价值及作品的审美教育意义等方面进行分析。4、时间安排第14周、17周5、评价方式根据书面作业给出成绩,占本课程成绩的20%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每小组选出优秀代表进行读后感想演讲比赛。优胜者在班级内给予奖励。 (三)实践活动 1、目标 在实际教学工作中遵循艺术发展规律,以审美教育为前提,以情感教育为重点,培养和水利学生正 确的艺术观、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2、实践内容 欣赏分析音乐、美术、戏剧、影视、文学、摄影等艺术作品。 3、实践要求 具体分析几部艺术作品的艺术美和它的艺术价值及社会意义。 4、时间安排 第7周 5、评价方式 学生以演讲的方式介绍自己准备的艺术作品。教师口头点评。 (四)课外作业 1、目标 扩展和延伸课堂知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独立思考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作业内容 听不同风格,体裁的音乐作品,观看优秀的美术、摄影作品、影视作品和戏剧作品 3、作业要求 写出通过听、看后对作品的认识和分析的书面作业。要求对作品的作者,作品产生的历史背景、文 化背景,作品的艺术美、艺术价值及作品的审美教育意义等方面进行分析。 4、时间安排 第14周、17周 5、评价方式 根据书面作业给出成绩,占本课程成绩的20%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课程教学大纲.pdf
- 《教学实务》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一章 教师专业技能概述.ppt
- 《教学实务》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二章 教师专业技能习得的原则和方法.ppt
- 《教学实务》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四章 课堂教学技能.ppt
- 《教学实务》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五章 全面育人技能.ppt
- 《教学实务》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三章 教学设计技能.ppt
- 《教学实务》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六章 教学评价技能.ppt
- 《教学实务》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二章 教师专业技能习得的原则与方法.doc
- 《教学实务》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一章 教师专业技能概述.doc
- 《教学实务》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四章 课堂教学技能.doc
- 《教学实务》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六章 教学评价技能.doc
- 《教学实务》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五章 全面育人技能.doc
- 《教学实务》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三章 教学设计技能.doc
- 《教学实务》课程教学大纲.doc
-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五章 基本技能.pptx
-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四章 基本技术.pptx
-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三章 基本理论.pptx
-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一章 基本概念.pptx
-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二章 理论基础.pptx
-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程授课教案.docx
- 《中学生心理辅导》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什么是中学生心理辅导.ppt
- 《普通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上).pdf
- 《普通心理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四章 知觉.pdf
- 《普通心理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二章 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pdf
- 《普通心理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一章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pdf
- 《普通心理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三章 感觉.pdf
- 《普通心理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五章 意识和注意.pdf
- 《普通心理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六章 记忆.pdf
- 《普通心理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八章 语言.pdf
- 《普通心理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七章 思维.pdf
- 《普通心理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十一章 能力.pdf
- 《普通心理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九章 动机.pdf
- 《普通心理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十章 情绪和情感.pdf
- 《普通心理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十二章 人格.pdf
- 《普通心理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十四章 人生全程发展.pdf
- 《普通心理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十三章 学习.pdf
- 《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课程教学大纲.doc
- 《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空间观念的培养.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