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心理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十二章 人格

普通心理学教案校级精品开放课程第十二章 人格·本章主要内容:人格的一般概念人格理论认知风格人格测验人格成因一、教学目标与要求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掌握掌握人格的概念、特征、理论、人格测验、人格成因并掌握认知风格二、教材分析:1.本章重点:(1)人格的理论(2)人格的成因2.本章难点:(1)人格理论(2)人格与个性、人格与性格三、教学手段和方法1.多媒体教学2.讲授法3.心理测量四、教学时数4学时五、教学过程第一节人格的一般概念一、什么是人格(一)概念在心理学中,人格是探讨完整个体与个体差异的领域。到目前为止,由于心理学家各自的研究取向不同,因而对人格的看法有很大差
普通心理学教案 校级精品开放课程 第十二章 人格 ·本章主要内容: 人格的一般概念 人格理论 认知风格 人格测验 人格成因 一、教学目标与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掌握掌握人格的概念、特征、理论、人格测 验、人格成因并掌握认知风格 二、教材分析: 1.本章重点: (1)人格的理论(2)人格的成因 2.本章难点: (1)人格理论(2)人格与个性、人格与性格 三、教学手段和方法 1.多媒体教学 2.讲授法 3.心理测量 四、教学时数 4 学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节 人格的一般概念 一、什么是人格 (一)概念 在心理学中,人格是探讨完整个体与个体差异的领域。到目前为 止,由于心理学家各自的研究取向不同,因而对人格的看法有很大差

普通心理学教案校级精品开放课程异。综合各家的看法,可以将人格的概念界定为:人格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统合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二)特征1.独特性2.稳定性3.统合性4.复杂性5.功能性二、人格的结构(一)气质与性格1.气质气质是人生来就具有的典型的、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2.性格性格是个体在对现实的态度及其相应的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稳定而有核心意义的心理特征。(2②性格结构及其特征a性格的态度特征b性格的理智特征c性格情绪特征d性格的意志特征3.性格与气质的关系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对个体所表现出来的性格特征和气质特征很难区分,常常将两者混为一谈。其实,性格与气质是两种既相互联系,又有本质差别的个性心理特征。(1)性格与气质的区别a性格侧重反映与心理活动的动机和内容有关的方面,是个体对现实的态度及与之相适应的行为方式的总和。气质则侧重于反映与心理活动的动机和内容无关的动力特征,是个体心理活动在速度、强度、稳定性、指向性等方面的特点。b气质是以人的高级神经活动的类型为生理基础的,而性格则以后天形成的暂时神经联系为生理基础的
普通心理学教案 校级精品开放课程 异。综合各家的看法,可以将人格的概念界定为:人格是构成一个人 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统合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 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二)特征 1.独特性 2.稳定性 3.统合性 4.复杂性 5.功能性 二、人格的结构 (一)气质与性格 1.气质气质是人生来就具有的典型的、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 征。 2.性格性格是个体在对现实的态度及其相应的行为方式中表现 出来的稳定而有核心意义的心理特征。 (2)性格结构及其特征 a 性格的态度特征 b 性格的理智特征 c 性格情绪特征 d 性格的意 志特征 3.性格与气质的关系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对个体所表现出来的性格特征和气质特征很 难区分,常常将两者混为一谈。其实,性格与气质是两种既相互联系, 又有本质差别的个 性心理特征。 (1)性格与气质的区别 a 性格侧重反映与心理活动的动机和内容有关的方面,是个体对 现实的态度及与之相适应的行为方式的总和。气质则侧重于反映与心 理活动的动机和内容无关的动力特征,是个体心理活动在速度、强度、 稳定性、指向性等方面的特点。 b 气质是以人的高级神经活动的类型为生理基础的,而性格则以 后天形成的暂时神经联系为生理基础的

普通心理学教案校级精品开放课程气质具有明显的天赋性,气质没有好坏之分;而性格是后天获得的,具有明显的社会性,性格则有好坏之分。d气质是生下来就有的,具有很强的稳定性。而性格则是在个体的生活实践活动中,随着个体的自我意识的发生发展而发生发展的。相对于气质而言,性格较易发生改变。(2)性格与气质的联系首先,一定的气质对形成某些性格特征有重要影响。其次,气质会影响性格的具体特征的表现形式。再次性格对气质有一定的制约作用。(二)自我调控系统自我调控系统是人格中的内控系统或自控系统,具有自我认知、自我体验、自我控制三个子系统,其作用是对人格的各种成分进行调控,保证人格的完整、统一与和谐。1.自我认知自我认知是对自己的洞察和理解,包括自我观察和自我评价。2.自我体验自我体验是伴随自我认识而产生的内心体验,是自我意识在情感上的表现。3.自我控制自我控制是自我意识在行为上的表现,是实现自我意识调节的最后环节。弗洛伊德的人格“三我”结构弗洛伊德将人格结构分为三个层次:本我、自我和超我。1.本我本我位于人格结构的最底层,是由先天的本能、欲望所组成的能量系统,包括各种生理需要。2.自我自我是从本我中逐渐分化出来的,位于人格结构的中间
普通心理学教案 校级精品开放课程 c 气质具有明显的天赋性,气质没有好坏之分;而性格是后天获 得的,具有明显的社会性,性格则有好坏之分。 d 气质是生下来就有的,具有很强的稳定性。而性格则是在个体 的生活实践活动中,随着个体的自我意识的发生发展而发生发展的。 相对于气质而言,性格较易发生改变。 (2)性格与气质的联系 首先,一定的气质对形成某些性格特征有重要影响。 其次,气质会影响性格的具体特征的表现形式。 再次性格对气质有一定的制约作用。 (二)自我调控系统 自我调控系统是人格中的内控系统或自控系统,具有自我认知、 自我体验、自我控制三个子系统,其作用是对人格的各种成分进行调 控,保证人格的完整、统一与和谐。 1.自我认知自我认知是对自己的洞察和理解,包括自我观察和 自我评价。 2.自我体验自我体验是伴随自我认识而产生的内心体验,是自 我意识在情感上的表现。 3.自我控制自我控制是自我意识在行为上的表现,是实现自我 意识调节的最后环节。 弗洛伊德的人格“三我”结构 弗洛伊德将人格结构分为三个层次:本我、自我和 超我。 1.本我本我位于人格结构的最底层,是由先天的本能、欲望所 组成的能量系统,包括各种生理需要。 2.自我自我是从本我中逐渐分化出来的,位于人格结构的中间

普通心理学教案校级精品开放课程层。其作用主要是调节本我与超我之间的矛盾。3.超我超我位于人格结构的最高层次,是道德化了的自我,由社会规范、伦理道德、价值观念内化而来,其形成是社会化的结果。第二节人格理论一、人格特质说(一)奥尔波特的人格特质理论奥尔波特于1937年首次提出了人格特质理论。他认为,人格理论应有能代表“生活综合”的测量单元。这种单元就是特质。多种特质组成了一个人的完整的人格结构,由此引发人的行为和思想。他把人格特质分为共同特质(共性特质)和个人特质(个性特质)两类:共性特质是在某一社会文化形态下大多数人或群体所具有的共同特质。个性特质是指个体身上所独具的特质。个性特质又分为三种:首要特质中心特质次要特质(二)卡特尔的人格特质理论卡特尔人格特质理论的主要贡献在于提出了根源特质。卡特尔认为在每个人身上都具备这16种特质,只是在不同人身的表现有程度上的差异。所以,他认为人格差异主要表现在量的差异上,可以对人格进行量化分析。他提出了基于人格特质的一个理论模型。模型分成四层,即个别特质共同特质,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体质特质和环境特质,动力特质、能力特质和气质特质。(三)现代特质理论1.“三因素模型”艾森克(1947,1967)依据因素分析方法提出了人格的三因素模型。这三个因素是:(1)外倾性它表现为内、外倾的差异
普通心理学教案 校级精品开放课程 层。其作用主要是调节本我与超我之间的矛盾。 3.超我超我位于人格结构的最高层次,是道德化了的自我,由 社会规范、伦理道德、价值观念内化而来,其形成是社会化的结果。 第二节 人格理论 一、人格特质说 (一)奥尔波特的人格特质理论 奥尔波特于 1937 年首次提出了人格特质理论。他认为,人格理 论应有能代表“生活综合”的测量单元。这种单元就是特质。多种特 质组成了一个人的完整的人格结构,由此引发人的行为和思想。他把 人格特质分为共同特质(共性特质)和个人特质(个性特质)两类: 共性特质是在某一社会文化形态下大多数人或群体所具有的共 同特质。个性特质是指个体身上所独具的特质。个性特质又分为三种: 首要特质中心特质次要特质 (二)卡特尔的人格特质理论 卡特尔人格特质理论的主要贡献在于提出了根源特质。卡特尔认 为在每个人身上都具备这 16 种特质,只是在不同人身的表现有程度 上的差异。所以,他认为人格差异主要表现在量的差异上,可以对人 格进行量化分析。他提出了基于人格特质的一个理论模型。模型分成 四层,即个别特质共同特质,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体质特质和环境 特质,动力特质、能力特质和气质特质。 (三)现代特质理论 1.“三因素模型” 艾森克(1947,1967)依据因素分析方法提出了人格的三因素模型。 这三个因素是: (1) 外倾性它表现为内、外倾的差异

普通心理学教案校级精品开放课程(2)神经质,它表现为情绪稳定性的差异.(3)精神质这一维度是后来添加上去的.它表现为孤独、冷酷、敌视、怪异等偏于负面的人格特征2.“五因素模型”塔佩斯等(1961)运用词汇学的方法对卡特尔的特质变量进行了再分析,发现了5个相对稳定的因素.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人格研究者们在人格描述模式上达成比较一致的共识,提出了人格五因素模式。这五种人格特质是:外向性:表现为热情、社交、果断、活跃、冒险,乐观等特质;开放性表现为想像,审美,情感丰富,求异,智能等特质责任心表现为谨慎性:胜任,条理,尽职,成就,自律,谨慎。等特质.宜人性具有信任、直率、利他、依从、谦虚、移情等特质.神经质或情绪稳定性:具有焦虑、敌对、压抑、自我意识、冲动脆弱;等特质这五种人格特质也被称为大五人格",这五个特质的头一个字母构成了“OCEAN”一词,代表了“人格的海洋”可以通过“大五人格因素的测定量表”(NEO—PIR)来测量3.“七因素模型”特里根等(1987)用不同的选词原则,获得了7个因素,构成了七因素模型。这七个因素是:正情绪性、负效价、正效价、负情绪性、可靠性、宜人性、因袭性。与“五因素模型”相比较,“七因素模型”增加了正效价(如优秀的)和负效价(如邪恶的)两个因素。人格特征量表(IPC一7,1991)是“大七人格模型”的有效测量工具。二、类型理论
普通心理学教案 校级精品开放课程 (2) 神经质,它表现为情绪稳定性的差异. (3) 精神质这一维度是后来添加上去的.它表现为孤独、冷酷、 敌视、怪异等偏于负面的人格特征 2.“五因素模型”塔佩斯等(1961)运用词汇学的方法对卡特尔的 特质变量进行了再分析,发现了 5 个相对稳定的因素.20 世纪 80 年代 末以来,人格研究者们在人格描述模式上达成比较一致的共识,提出 了人格五因素模式。这五种人格特质是: 外向性:表现为热情、社交、果断、活跃、冒险,乐观等特质; 开放性表现为想像,审美,情感丰富,求异,智能等特质. 责任心表现为谨慎性:胜任,条理,尽职,成就,自律,谨慎。等特 质. 宜人性具有信任、直率、利他、依从、谦虚、移情等特质. 神经质或情绪稳定性:具有焦虑、敌对、压抑、自我意识、冲动 脆弱;等特质 这五种人格特质也被称为"大五人格",这五个特质的头一个字母 构成了“OCEAN”一词,代表了“人格的海洋”可以通过“大五人格 因素的测定量表”(NEO—PI—R)来测量. 3.“七因素模型” 特里根等(1987)用不同的选词原则,获得了 7 个因素,构成了七 因素模型。这七个因素是:正情绪性、负效价、正效价、负情绪性、 可靠性、宜人性、因袭性。与“五因素模型”相比较,“七因素模型” 增加了正效价(如优秀的)和负效价(如邪恶的)两个 因素。人格特征量表(IPC—7,1991)是“大七人格模型”的有效 测量工具。 二、类型理论

普通心理学教案校级精品开放课程(一)单一型模式--T型人格(一)单一型模式--T型人格美国心理学家佛兰克·法利提出的T型人格,就是单一类型理论的代表。法利认为,T型人格是一种好冒险、爱刺激的人格特征。依据冒险行为的性质(积极性质与消极性质),法利又将T型人格分为T+型和T一型两种。在T+型人格中,又可依据活动的特点进一步分为体格T+型和智力T+型。(二)对立类型理论这种理论认为,人格类型包含了某一人格维度的两个相反的方向。1.A—B型人格福利曼和罗斯曼(1974)描述了A--B人格类型,近年来人们在研究人格和工作压力的关系时,常使用这种人格类型。A型人格的主要特点是,性情急躁,缺乏耐性。他们的成就欲高,上进心强,有苦干精神,工作投入,做事认真负责,时间紧迫感强,富有竞争意识,外向,动作敏捷,说话快,生活常处于紧张状态,但办事匆忙,社会适应性差,属于不安定型人格。具有这种人格特征的人易患冠心病。B型人格的主要特点是,性情不温不火,举止稳当,对工作和生5活的满足感强,喜欢慢步调的生活节奏,在需要审慎思考和耐心的工作中,B型人往往比A型好,他们属于较平凡之人。对冠心病患者的调查表明,B型人格只占患者的三分之一。2.内一外向人格瑞士著名人格心理学家荣格(1875一1961)依据“心理倾向”来划分人格类型,最先提出了内一外向人格类型学说。荣格认为,当一个
普通心理学教案 校级精品开放课程 (一)单一型模式-T 型人格(一)单一型模式-T 型人格 美国心理学家佛兰克•法利提出的 T 型人格,就是单一类型理论 的代表。 法利认为,T 型人格是一种好冒险、爱刺激的人格特征。 依据冒险行为的性质(积极性质与消极性质),法利又将 T 型人格 分为 T+型和 T—型两种。 在 T+型人格中,又可依据活动的特点进一步分为体格 T+型和智 力 T+型。 (二)对立类型理论 这种理论认为,人格类型包含了某一人格维度的两个相反的方向。 1.A—B 型人格 福利曼和罗斯曼(1974)描述了 A-B 人格类型,近年来人们在研 究人格和工作压力的关系时,常使用这种人格类型。 A 型人格的主要特点是,性情急躁,缺乏耐性。他们的成就欲高, 上进心强,有苦干精神,工作投入,做事认真负责,时间紧迫感强, 富有竞争意识,外向,动作敏捷,说话快,生活常处于紧张状态,但 办事匆忙,社会适应性差,属于不安定型人格。具有这种人格特征的 人易患冠心病。 B 型人格的主要特点是,性情不温不火,举止稳当,对工作和生 5 活的满足感强,喜欢慢步调的生活节奏,在需要审慎思考和耐心的 工作中,B 型人往往比 A 型好,他们属于较平凡之人。对冠心病患者 的调查表明,B 型人格只占患者的三分之一。 2.内一外向人格 瑞士著名人格心理学家荣格(1875—1961)依据“心理倾向”来划 分人格类型,最先提出了内一外向人格类型学说。荣格认为,当一个

普通心理学教案校级精品开放课程人的兴趣和关注点倾向外部客体时,就是外向人格;而当一个人的兴趣和关注点指向主体时就是内向人格。在荣格看来,任何人都具有外向和内向这两种特征,其中一种可能占优势,因而可以确定一个人是内向,还是外向。还有一类人兼具两种心理机制,哪一种都不占优势,属均衡型人格,我们将其归类为中间型。(三)多元类型理论1.气质的学说体液说体型说血型说激素说高级神经活动类型说2性格的类型(1)按照心理活动的心理机能划分性格的类型按照性格结构中认知、情绪、意志三种心理机能哪种占优势,可以将性格分为理智型、情绪型、意志型。(2)按照心理活动的倾向性划分性格的类型按照个体心理活动是否外露,可以将性格分为内向型和外向型。(3)按照心理活动的独立性划分性格的类型按照个体心理活动的独立性程度,可以将性格划分为独立型和顺从型。其他的性格分类方式性格分类还有其他几种方式,比较著名的有E·斯普兰格和T.L·霍兰对性格类型的划分。E·斯普兰格提出,按照人的社会价值取向将性格划分为理论型、社会型、经济型、政治型、审美型、宗教型六种类型:T.L·霍兰提出,按照性格与职业选择的关系将性格划分为现实型、研究型、艺术型、社会型、企业型、常规型六种类型。三、艾森克的人格结构理论人格特质理论与人格类型理论从不同角度描绘了人格的复杂结
普通心理学教案 校级精品开放课程 人的兴趣和关注点倾向外部客体时,就是外向人格;而当一个人的兴 趣和关注点指向主体时就是内向人格。在荣格看来,任何人都具有外 向和内向这两种特征,其中一种可能占优势,因而可以确定一个人是 内向,还是外向。还有一类人兼具两种心理机制,哪一种都不占优势, 属均衡型人格,我们将其归类为中间型。 (三)多元类型理论 1.气质的学说 体液说体型说血型说激素说高级神经活动类型说 2 性格的类型 (1)按照心理活动的心理机能划分性格的类型按照性格结构中 认知、情绪、意志三种心理机能哪种占优势,可以将性格分为理智型、 情绪型、意志型。 (2)按照心理活动的倾向性划分性格的类型按照个体心理活动 是否外露,可以将性格分为内向型和外向型。 (3)按照心理活动的独立性划分性格的类型按照个体心理活动 的独立性程度,可以将性格划分为独立型和顺从型。 其他的性格分类方式 性格分类还有其他几种方式,比较著名的有 E·斯普兰格和 T.L·霍兰对性格类型的划分。E·斯普兰格提出,按照人的社会价 值取向将性格划分为理论型、社会型、经济型、政治型、审美型、宗 教型六种类型;T.L·霍兰提出,按照性格与职业选择的关系将性格 划分为现实型、研究型、艺术型、社会型、企 业型、常规型六种类型。 三、艾森克的人格结构理论 人格特质理论与人格类型理论从不同角度描绘了人格的复杂结

普通心理学教案校级精品开放课程构。艾森克提出了人格结构的四层次理论,这种理论将类型理论与特质理论有机地结合起来。人格的构成可以用四令层次来表现。也就是说人的活动从最薄掸的刺激反应开始,逐步归结而达成统下的人格,第一层次是特殊反应,许多扫常生活中衰现出来的可观察到的行为即为特殊反应。第二层次是习惯性反应模式,表示一类较固定的特殊反应,比如:不喜欢聚会,不愿意冲动行事等第三层次是特质,比如:害羞,刻板等等,这是更为稳定和一致的特性。第四层是类型,比如:内倾、外倾等。这一层次是最高层次,实际上就是人格的“维度”,即艾森克通过因素分析抽取出来的因素.第三节认知风格一、场独立性一场依存性场独立性与场依存性这一人格差异,表现在心理活动的许多方面,在知觉、思维、学习和人际交往等方面都可以看到这种差异。整体说来,场独立性与场依存性没有好坏之分。场独立性的人认知重构的能力强,在认知中具有优势;而场依存性的人社会技能高,在人际交往中具有优势。从学习来看,两种认知方式也显示了不同的特点。在解决需要灵活思维的问题上,场独立性的人有优势,他们善于抓住问题的关键性成分,能灵活地运用已有的知识来解决问题。而场依存性的人在解决熟悉的问题时,不会发生困难,但让他们运用已有的知识去解决没有遇到过的问题时,则难于应付,缺乏灵活性。一些研究还表明,场独立性的学生喜欢学习一般原理,而不喜欢
普通心理学教案 校级精品开放课程 构。艾森克提出了人格结构的四层次理论,这种理论将类型理论与特 质理论有机地结合起来。 人格的构成可以用四令层次来表现.也就是说人的活动从最簿掸 的刺激反应开始,逐步归结而达成统下的人格. 第—层次是特殊反应,许多扫常生活中衰现出来的可观察到的行 为即为特殊反应。 第二层次是习惯性反应模式,表示一类较固定的特殊反应,比如: 不喜欢聚会,不愿意冲动行事等 第三层次是特质,比如:害羞,刻板等等,这是更为稳定和一致 的特性。 第四层是类型,比如:内倾、外倾等。这一层次是最高层次,实 际上就是人格的“维度”,即艾森克通过因素分析抽取出来的因素. 第三节 认知风格 一、场独立性一场依存性 场独立性与场依存性这一人格差异,表现在心理活动的许多方面, 在知觉、思维、学习和人际交往等方面都可以看到这种差异。整体说 来,场独立性与场依存性没有好坏之分。 场独立性的人认知重构的能力强,在认知中具有优势;而场依存 性的人社会技能高,在人际交往中具有优势。 从学习来看,两种认知方式也显示了不同的特点。在解决需要灵 活思维的问题上,场独立性的人有优势,他们善于抓住问题的关键性 成分,能灵活地运用已有的知识来解决问题。而场依存性的人在解决 熟悉的问题时,不会发生困难,但让他们运用已有的知识去解决没有 遇到过的问题时,则难于应付,缺乏灵活性。 一些研究还表明,场独立性的学生喜欢学习一般原理,而不喜欢

普通心理学教案校级精品开放课程学习一些具体的知识,他们达到概括化的程度比场依存性的学生高,但两者在获得的知识量上没有差异。在学习兴趣和职业兴趣上,两者也表现出明显的差异。二、冲动一沉思冲动与沉思它们的差异主要表现在:1.对问题的思考速度上。2.在元认知知识和认知策略方面,两种认知风格也存在差异。3.在学习能力上,两种认知风格也有差异。4.沉思型与冲动型学生在不同任务中的表现不一样。三、同时性一继时性1.继时性认知风格的特点是,在解决问题时,能一步一步分析问题,每一个步骤只考虑一种假设或一种属性,提出的假设在时间上有明显的前后顺序,第一个假设成立后再检验第二个假设,解决问题的过程像链条一样,一环扣一环,直到找到问题的答案。言语操作和记忆都属于继时性加工.一般来说,女性擅长于继时性加工,这可能是女孩的记忆和语言能力比男孩好的原因之一。2.同时性认知风格的特点是,在解决问题时,采取宽视野的方式,同时考虑多种假设,并兼顾到解决问题的各种可能性。其解决问题的方式是发散式的。许多数学操作、空间问题的操作都要依赖于这种同时性的加工方式。这也可能是男孩子在数学能力与空间能力方面优于女孩子的原因之一。同时性和继时性是认知方式的差异,而不是加工水平的差异。但是,当学习方式与认知方式互相匹配时,不同认知方式的优势就能显示出来。帕斯克(1974)研究了教师的教学方式与学生的认
普通心理学教案 校级精品开放课程 学习一些具体的知识,他们达到概括化的程度比场依存性的学生高, 但两者在获得的知识量上没有差异。在学习兴趣和职业兴趣上,两者 也表现出明显的差异。 二、冲动一沉思冲动与沉思 它们的差异主要表现在: 1.对问题的思考速度上。 2. 在元认知知识和认知策略方面,两种认知风格也存在 差异。 3. 在学习能力上,两种认知风格也有差异。 4.沉思型与冲动型学生在不同任务中的表现不一样。 三、同时性一继时性 1.继时性认知风格的特点是,在解决问题时,能一步一步分 析问题,每一个步骤只考虑一种假设或一种属性,提出的假设在 时间上有明显的前后顺序,第一个假设成立后再检验第二个假设, 解决问题的过程像链条一样,一环扣一环,直到找到问题的答案。 言语操作和记忆都属于继时性加工.一般来说,女性擅长于继时性 加工,这可能是女孩的记忆和语言能力比男孩好的原因之一。 2.同时性认知风格的特点是,在解决问题时,采取宽视野的 方式,同时考虑多种假设,并兼顾到解决问题的各种可能性。其 解决问题的方式是发散式的。许多数学操作、空间问题的操作都 要依赖于这种同时性的加工方式。这也可能是男孩子在数学能力 与空间能力方面优于女孩子的原因之一。 同时性和继时性是认知方式的差异,而不是加工水平的差异。 但是,当学习方式与认知方式互相匹配时,不同认知方式的优势 就能显示出来。帕斯克(1974)研究了教师的教学方式与学生的认

普通心理学教案校级精品开放课程知方式的关系。结果显示,当学习材搁与学生的认知方式匹配时,学习效果好;反之,当学习材料与学生的认知方式不匹配时,学习成绩一般都不及格,第四节人格测验一、自陈量表(一)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验:(二)爱德华个人兴趣量表开放课程(三)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问卷(四)艾森克人格问卷成人卷二、投射测验(一)罗夏墨迹测验(二)主题统觉测验三、情境测验(一)性格教育测验(二)情境压力测验四、自我概念测验(一)形容词列表法(二)Q分类法第五节人格成因一、生物遗传因素对遗传的作用的一致看法:1、遗传是人格因素不可缺少的影响因素。2、遗传因素对人格的作用随人格特质的不同而不同。如在智力、气质等因素上,遗传因素的作用较重要;而在价值观,信念,性格等与社会因素关系紧密的特质上,后天环境的因素更重要
普通心理学教案 校级精品开放课程 知方式的关系。结果显示,当学习材搁与学生的认知方式匹配时, 学习效果好;反之,当学习材料与学生的认知方式不匹配时,学 习成绩—般都不及格. 第四节 人格测验 一、自陈量表 (一)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验. (二)爱德华个人兴趣量表 (三)卡特尔 16 种人格因素问卷 (四) 艾森克人格问卷成人卷 二、投射测验 (一)罗夏墨迹测验 (二)主题统觉测验 三、情境测验 (一)性格教育测验 (二)情境压力测验 四、自我概念测验 (一)形容词列表法 (二)Q 分类法 第五节 人格成因 一、生物遗传因素 对遗传的作用的一致看法: 1、遗传是人格因素不可缺少的影响因素。 2、遗传因素对人格的作用随人格特质的不同而不同。如在智力、 气质等因素上,遗传因素的作用较重要;而在价值观,信念,性格等 与社会因素关系紧密的特质上,后天环境的因素更重要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普通心理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十章 情绪和情感.pdf
- 《普通心理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九章 动机.pdf
- 《普通心理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十一章 能力.pdf
- 《普通心理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七章 思维.pdf
- 《普通心理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八章 语言.pdf
- 《普通心理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六章 记忆.pdf
- 《普通心理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五章 意识和注意.pdf
- 《普通心理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三章 感觉.pdf
- 《普通心理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一章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pdf
- 《普通心理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二章 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pdf
- 《普通心理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四章 知觉.pdf
- 《普通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上).pdf
- 《中学生心理辅导》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什么是中学生心理辅导.ppt
- 《艺术概论》教学大纲.pdf
-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课程教学大纲.pdf
- 《教学实务》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一章 教师专业技能概述.ppt
- 《教学实务》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二章 教师专业技能习得的原则和方法.ppt
- 《教学实务》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四章 课堂教学技能.ppt
- 《教学实务》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五章 全面育人技能.ppt
- 《教学实务》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三章 教学设计技能.ppt
- 《普通心理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十四章 人生全程发展.pdf
- 《普通心理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十三章 学习.pdf
- 《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课程教学大纲.doc
- 《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空间观念的培养.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