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教学资源 》 大学文库

《普通心理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五章 意识和注意

文档信息
资源类别:文库
文档格式:PDF
文档页数:7
文件大小:254.94KB
团购合买:点击进入团购
内容简介
《普通心理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五章 意识和注意
刷新页面文档预览

普通心理学教案校级精品开放课程第五章意识和注意·本章主要内容:意识的一般问题几种不同的意识状态注意概述注意的生理机制及认知理论一、教学目标与要求重点掌握意识和注意等有关概念和规律,了解意识的各不同层面在现实生活中的表现,以及注意规律在实践生活中的运用。本章难点是对意识和意识各层面的理解,以及注意的认知理论二、教材分析1.本章重点:(1)意识无意识的概念(2)注意的一般概述(3)注意的认知理论2.本章难点:(1)意识的各层面(2)注意的认知理论三、教学手段和方法1.多媒体教学2。讲授法3.问题讨论4.实例分析四、教学时数4学时五、教学过程第一节意识的一般问题一什么是意识1.意识是一种觉知。2.意识是一种记忆3.意识是一种高级的心

普通心理学教案 校级精品开放课程 第五章 意识和注意 ·本章主要内容: 意识的一般问题 几种不同的意识状态 注意概述 注意的生理机制及认知理论 一、教学目标与要求 重点掌握意识和注意等有关概念和规律,了解意识的各不同层面 在现实生活中的表现,以及注意规律在实践生活中的运用。本章难点 是对意识和意识各层面的理解,以及注意的认知理论 二、教材分析 1.本章重点: (1)意识无意识的概念(2)注意的一般概述(3)注意的认知 理论 2.本章难点: (1)意识的各层面 (2)注意的认知理论 三、教学手段和方法 1.多媒体教学 2。讲授法 3.问题讨论 4.实例分析 四、教学时数 4 学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节 意识的一般问题 一什么是意识 1.意识是一种觉知。2.意识是一种记忆 3.意识是一种高级的心

普通心理学教案校级精品开放课程理官能。4.意识是一种心理状态。二什么是无意识(一)概念:无意识是相对于意识而言的,是个体不曾觉察到的心理活动和过程。(二)常见的无意识现象:1.无意识行为。2.对刺激的无意识3.盲视三意识的特征(一)意识的觉知性(二)意识的能动性(三)意识的概括性(四)目的性(预见性)(五)意识的社会历史制约性第二节几种不同的意识状态一睡眠和梦(一)睡眠1.睡眠及其阶段第一阶段,混合的、频率和波幅都较低的脑电波。持续10分钟。第二阶段,出现“睡眠锭”(一种短暂爆发的,频率高、波幅大的脑电波)脑电波。持续20分钟。第三阶段。脑电波的频率会继续降低,波幅变大,出现波,有时会有“睡眠锭”波。持续40分钟。第四阶段。称深度睡眠,个体肌肉近一步放松,身体功能的各项指标变慢,梦游、梦吃、尿床等发生在此。(二)梦1.梦的特点2.梦的功能解释3.梦的作用

普通心理学教案 校级精品开放课程 理官能。 4.意识是一种心理状态。 二什么是无意识 (一)概念:无意识是相对于意识而言的,是个体不曾觉察到的 心理活动和过程。 (二)常见的无意识现象: 1.无意识行为。2.对刺激的无意识 3.盲视 三意识的特征 (一)意识的觉知性(二)意识的能动性(三)意识的概括性(四)目 的性(预见性) (五)意识的社会历史制约性 第二节 几种不同的意识状态 一睡眠和梦 (一)睡眠 1.睡眠及其阶段 第一阶段,混合的、频率和波幅都较低的脑电波。持续 10 分钟。 第二阶段,出现“睡眠锭”(一种短暂爆发的,频率高、波幅大 的脑电波)脑电波。持续 20 分钟。 第三阶段。脑电波的频率会继续降低,波幅变大,出现△波,有 时会有“睡眠锭”波。持续 40 分钟。 第四阶段。称深度睡眠,个体肌肉近一步放松,身体功能的各项 指标变慢,梦游、梦呓、尿床等发生在此。 (二)梦 1.梦的特点 2.梦的功能解释 3.梦的作用

普通心理学教案校级精品开放课程二催眠(一)催眠状态下的心理特征1.感觉麻痹2.感觉扭曲和幻觉3.解除抑制4.对催眠经验的记忆消失(二)催眠相关理论1.催眠是角色扮演2.催眠是意识的分离三、白日梦与幻想第三节注意概述一、注意的基本概念(一)什么是注意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它是心理过程的动力特征。(二)注意的功能1.选择的功能。2.维持的功能。3.调节和监督的功能。(三)注意的外部表现1.感官的适应性动作2.无关运动的停止3.呼吸变得轻微而缓慢二、 注意的种类(一)无意注意什么是无意注意无意注意(不随意注意)是事先没有预定的1目的,也不需要作意志努力的注意。2.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刺激物的特点(1)刺激物的强度。(2)刺激物的对比关系。(3)刺激物的新异性。(4)刺激物的活动变化2.人本身的状态

普通心理学教案 校级精品开放课程 二催眠 (一)催眠状态下的心理特征 1.感觉麻痹 2.感觉扭曲和幻觉 3.解除抑制 4.对催眠经验的 记忆消失 (二)催眠相关理论 1.催眠是角色扮演 2.催眠是意识的分离 三、白日梦与幻想 第三节 注意概述 一、注意的基本概念 (一)什么是注意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它是 心理过程的动力特征。 (二)注意的功能 1.选择的功能。2.维持的功能。3.调节和监督的功能。 (三)注意的外部表现 1.感官的适应性动作 2.无关运动的停止 3.呼吸变得轻微而缓慢 二、注意的种类 (一)无意注意 1.什么是无意注意无意注意(不随意注意)是事先没有预定的 目的,也不需要作意志努力的注意。 2.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 刺激物的特点 (1)刺激物的强度。(2)刺激物的对比关系。(3)刺激物的新异 性。(4)刺激物的活动变化 2.人本身的状态

普通心理学教案校级精品开放课程(1)需要和兴趣。(2)情绪和过去经验。(二)随意注意1.什么是随意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2.引起随意注意的主要原因(1)对注意目的与任务的依从性(2)对兴趣的依从性(3)对活动组织的依从性放课程(4)对过去经验的依从性。(5)对人格的依从性。(三)随意后注意三、注意的特征(一)注意的范围1.概念:注意的范围也称注意广度,是指一个人在同一时间内能清楚地观察到对象的数量。2. 影响注意范围的因素:(1)知觉对象的特点(2.)知觉者的活动任务和知识经验(二)注意的稳定性1.概念是指注意保持在某一对象或某一活动上的时间久暂特性。2.注意起伏当人专注某一对象时,视、听感觉器官会产生周期性的加强和减弱的变化.这种短时间内注意周期性地不随意跳跃现象称为注意的起伏(或注意的动摇)3.分心:注意不稳定表现为注意分散(也叫分心)。注意分散是指注意不自觉地离开当前应当完成的活动而被无关刺激所吸引。(三)注意的分配1.概念:注意的分配是指人在进行两种或多种活动时能把注意指

普通心理学教案 校级精品开放课程 (1)需要和兴趣。(2)情绪和过去经验。 (二)随意注意 1.什么是随意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2.引起随意注意的主要原因 (1)对注意目的与任务的依从性 (2)对兴趣的依从性 (3)对活动组织的依从性 (4)对过去经验的依从性。 (5)对人格的依从性。 (三)随意后注意 三、注意的特征 (一)注意的范围 1.概念:注意的范围也称注意广度,是指一个人在同一时间内能 清楚地观察到对象的数量。 2.影响注意范围的因素: (1)知觉对象的特点(2.)知觉者的活动任务和知识经验 (二)注意的稳定性 1.概念是指注意保持在某一对象或某一活动上的时间久暂特性。 2.注意起伏当人专注某一对象时,视、听感觉器官会产生周期性 的加强和减弱的变化.这种短时间内注意周期性地不随意跳跃现象称 为注意的起伏(或注意的动摇) 3.分心:注意不稳定表现为注意分散(也叫分心)。注意分散是 指注意不自觉地离开当前应当完成的活动而被无关刺激所吸引。 (三)注意的分配 1.概念:注意的分配是指人在进行两种或多种活动时能把注意指

普通心理学教案校级精品开放课程向不同对象的现象。2.注意分配的条件。(1)在同时进行着的几种活动中,必须每一种活动是相当熟悉的,其中一种是自动化了的或部分自动化了的。(2)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如果建立起联系形成了某种反应系统。(四)注意的转移1.概念注意的转移是指人有意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或从一种活动转移到另一种活动上。2.影响注意转移因素(1)依赖于原来注意的强度。(2)依赖于新注意的对象的特点第四节注意的生理机制及认知理论一、注意的生理机制(一)朝向反射与优势兴奋中心和相互诱导(二)脑干网状结构(三)边缘系统和大脑皮层的功能二、 注意的认知理论(一)注意的选择功能1. 过滤器理论布罗德本特(Broadbent,1958)最先提出注意的过滤器理论。该理论的基本假设是,信息加工受通道容量的限制。来自外界输入的信息是大量的,这些感觉信息将通过大量的平行的感觉通道进行加工。但是人神经系统在加工信息的容量方面是有限度的,不可能对所有的感觉刺激进行加工。当信息通过各种感觉通道进入神经系统时,要先经过一个过滤机制。只有部分信息可以通过这个机制,接受进一步加

普通心理学教案 校级精品开放课程 向不同对象的现象。 2.注意分配的条件。 (1) 在同时进行着的几种活动中,必须每一种活动是相当熟悉 的,其中一种是自动化了的或部分自动化了的。 (2) 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如果建立起联系形成了某种反应系统。 (四)注意的转移 1.概念注意的转移是指人有意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 个对象上,或从一种活动转移到另一种活动上。 2.影响注意转移因素 (1)依赖于原来注意的强度。 (2)依赖于新注意的对象的特点。 第四节 注意的生理机制及认知理论 一、注意的生理机制 (一)朝向反射与优势兴奋中心和相互诱导 (二)脑干网状结构 (三)边缘系统和大脑皮层的功能 二、注意的认知理论 (一)注意的选择功能 1.过滤器理论 布罗德本特(Broadbent,1958)最先提出注意的过滤器理论。 该理论的基本假设是,信息加工受通道容量的限制。来自外界输入的 信息是大量的,这些感觉信息将通过大量的平行的感觉通道进行加工。 但是人神经系统在加工信息的容量方面是有限度的,不可能对所有的 感觉刺激进行加工。当信息通过各种感觉通道进入神经系统时,要先 经过一个过滤机制。只有部分信息可以通过这个机制,接受进一步加

普通心理学教案校级精品开放课程工;而其他信息被阻断在他的外面,而完全丧失。它以全或无"的方式进行工作。一个通道通过信息同时就关闭其他通道。当环境需要的时候,过滤器又转换到另一个通道,使有关信息通过;同时阻断其他通道,不让信息通过。因此该理论也称为单通道理论。2.衰减模型特瑞斯曼(Treisman,1964)的衰减模型认为,有机体总的加工能力是有限的,在信息加工系统中存在着某种过滤器。但是,她认为过滤器不是按"全或无"原则工作的而是按衰减的方式工作的;并认为许多通道都能对信息作不同程度的加工。3.后期选择模型该模型首先由多依奇和多依奇(Deutsch&Deutsch,1963)提出,后来由诺曼(Norman,1968)加以修订。该模型认为,所有的选择注意都发生在信息加工的晚期,过滤器位于知觉和工作记忆之间。注意的选择依知觉的强度和意义为转移。4.多阶段选择理论:过滤器理论、衰减理论及后期选择理论都假设,注意的选择过程发生在信息加工的某个特定阶段上,这意味着信息加工系统是非常刻板的。约翰斯顿等人(Johnston&Heinz,1978)提出了一个较灵活的模型,认为选择过程在不同的加工阶段都有可能发生。其中本理论的两个假设是:(1)在进行选择之前的加工阶段越多,所需要的认知加工资源就越多;(2)选择发生的阶段依赖于当前的任务要求。(二)注意与认知资源分配1.认知资源理论注意是如何协调不同的认知任务或认知活动的。不同的认知活动对注意提出的要求不相同。当刺激越复杂或加工任务越复杂时,占用

普通心理学教案 校级精品开放课程 工;而其他信息被阻断在他的外面,而完全丧失。它以全或无"的方 式进行工作。一个通道通过信息同时就关闭其他通道。当环境需要的 时候,过滤器又转换到另一个通道,使有关信息通过;同时阻断其他 通道,不让信息通过。因此该理论也称为单通道理论。 2.衰减模型 特瑞斯曼(Treisman,1964)的衰减模型认为,有机体总的加工 能力是有限的,在信息加工系统中存在着某种过滤器。但是,她认为 过滤器不是按"全或无"原则工作的而是按衰减的方式工作的;并认为 许多通道都能对信息作不同程度的加工。 3.后期选择模型 该模型首先由多依奇和多依奇(Deutsch&Deutsch,1963)提出, 后来由诺曼(Norman,1968)加以修订。该模型认为,所有的选择注 意都发生在信息加工的晚期,过滤器位于知觉和工作记忆之间。注意 的选择依知觉的强度和意义为转移。 4.多阶段选择理论: 过滤器理论、衰减理论及后期选择理论都假设,注意的选择过程 发生在信息加工的某个特定阶段上,这意味着信息加工系统是非常刻 板的。约翰斯顿等人(Johnston&Heinz,1978)提出了一个较灵活的 模型,认为选择过程在不同的加工阶段都有可能发生。其中本理论的 两个假设是:(1)在进行选择之前的加工阶段越多,所需要的认知加 工资源就越多;(2)选择发生的阶段依赖于当前的任务要求。 (二)注意与认知资源分配 1.认知资源理论 注意是如何协调不同的认知任务或认知活动的。不同的认知活动 对注意提出的要求不相同。当刺激越复杂或加工任务越复杂时,占用

普通心理学教案校级精品开放课程的认知资源就越多。当认知资源完全被占用时,新的刺激将得不到加工(未被注意)该理论还假设,输入刺激本身并不能自动地占用资源,而是在认知系统内有一个机制负责资源的分配。这一机制是灵活的,可以受我们的控制,这样我们可以把认知资源分配到重要的刺激上。2.双加工理论:自动化加工和意识控制加工在注意的认知资源理论的基础上,谢夫林等人进一步提出了双加工理论。该理论认为,人类的认知加工有两类:自动化加工和受意识控制的加工。其中自动化加工不受认知资源的限制,不需要注意,是自动化进行的。而意识控制的加工受认知资源的限制,需要注意的参与,可以随环境的变化而不断进行调整。思考题:1。述注意的几种认知理论2.简述引起随意注意不随意注意的原因.3.试述注意的基本特征4.概述注意的资源限制说参考资料:1.【苏】彼得罗夫斯基(1991)普通心理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张春兴(1994)现代心理学。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3.王雁(2002)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4.孟昭兰主编(1994):普通心理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普通心理学教案 校级精品开放课程 的认知资源就越多。当认知资源完全被占用时,新的刺激将得不到加 工(未被注意)该理论还假设,输入刺激本身并不能自动地占用资源, 而是在认知系统内有一个机制负 责资源的分配。这一机制是灵活的,可以受我们的控制,这样我 们可以把认知资源分配到重要的刺激上。 2.双加工理论:自动化加工和意识控制加工 在注意的认知资源理论的基础上,谢夫林等人进一步提出了双加 工理论。该理论认为,人类的认知加工有两类:自动化加工和受意识 控制的加工。其中自动化加工不受认知资源的限制,不需要注意,是 自动化进行的。而意识控制的加工受认知资源的限制,需要注意的参 与,可以随环境的变化而不断进行调整。 思考题: 1。述注意的几种认知理论. 2.简述引起随意注意不随意注意的原因. 3.试述注意的基本特征. 4.概述注意的资源限制说. 参考资料: 1.[苏]彼得罗夫斯基(1991)普通心理学。北京:人民教育出 版社 2.张春兴(1994)现代心理学。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3.王雁(2002)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4.孟昭兰主编(1994):普通心理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已到末页,全文结束
刷新页面下载完整文档
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