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心理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七章 思维

普通心理学教案校级精品开放课程第七章 思维·本章主要内容:·思维的一般概念·表象与想象·表象和思维的脑机制·问题解决一、教学目标与要求重点掌握思维、表象、想象及各分类的概念和概念的获得,以及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本章难点在于概念的获得和信息加工理论对于问题解决的表述。二、教材分析1.本章重点:(1)思维的过程、种类(2)表象与想象的概念(3)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4)创造性的培养2.本章难点:(1)概念结构的理论(2)概念形成的策略(3)推理的种类三、教学手段和方法1.多媒体教学2.讲授法3.问题讨论四、教学时数4学时五、教学过程第一节思维的一般概念一、思维的概念和特征(一)概念:思维是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的、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间接的认识,是认识的高级形式
普通心理学教案 校级精品开放课程 第七章 思维 ·本章主要内容: ·思维的一般概念 ·表象与想象 ·表象和思维的脑机制 ·问题解决 一、教学目标与要求 重点掌握思维、表象、想象及各分类的概念和概念的获得,以及 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本章难点在于概念的获得和信息加工理论对于 问题解决的表述。 二、教材分析 1.本章重点: (1)思维的过程、种类(2)表象与想象的概念(3)影响问题 解决的因素(4)创造性的培养 2.本章难点: (1)概念结构的理论(2)概念形成的策略(3)推理的种类 三、教学手段和方法 1.多媒体教学 2.讲授法 3.问题讨论 四、教学时数 4 学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节 思维的一般概念 一、思维的概念和特征 (一)概念:思维是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的、对客观事物 的概括和间接的认识,是认识的高级形式

普通心理学教案校级精品开放课程(二)思维的特征1.概括性。2.间接性。3.思维是对经验的改组,二、思维的过程(一)分析和综合是思维的基本过程1.分析是在思想上把整体分解为部分,把复杂的事物分解为简单的要素,分别加以考虑的心智操作。2.综合是在思想上把对象的各部分和各种因素联结起来考虑的心智操作。(二)比较:比较是把事物或事物的个别部分,个别特征加以对比,确定它们的相同、相异及其关系。(三)抽象与概括1.抽象就是在头脑中把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与非本质属性区别开来,并把同类事物共同的本质属性提取出来2.概括则是把头脑中分离事物的共同点综合起来。(四)具体化与系统化福1.具体化就是把抽象、概括的知识用于个别的、具体的场合。2.系统化就是把本质属性相同的东西,分成一定的类别并归纳到一定的类别系统中去的过程。三、思维的种类(一)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根据思维所要解决的问题的内容,可把思维区分为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1:动作思维。以实际操作来解决直观的、具体问题的思维称为动作思维或直观动作思维
普通心理学教案 校级精品开放课程 (二)思维的特征 1.概括性。 2.间接性。 3.思维是对经验的改组. 二、思维的过程 (一)分析和综合是思维的基本过程 1.分析是在思想上把整体分解为部分,把复杂的事物分解为简单 的要素,分别加以考虑的心智操作。2.综合是在思想上把对象的各部 分和各种因素联结起来考虑的心智操作。 (二)比较:比较是把事物或事物的个别部分,个别特征加以对比, 确定它们的相同、相异及其关系。 (三)抽象与概括 1.抽象就是在头脑中把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与非本质属性区别 开来,并把同类事物共同的本质属性提取出来. 2.概括则是把头脑中分离事物的共同点综合起来。 (四)具体化与系统化 1.具体化就是把抽象、概括的知识用于个别的、具体的场合。 2.系统化就是把本质属性相同的东西,分成一定的类别并归纳到 一定的类别系统中去的过程。 三、思维的种类 (一)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 根据思维所要解决的问题的内容,可把思维区分为动作思维、形 象思维和抽象思维。 1.动作思维。以实际操作来解决直观的、具体问题的思维称为 动作思维或直观动作思维

普通心理学教案校级精品开放课程2.形象思维。以心象进行的思维,称为形象思维。3.抽象思维。运用概念进行判断、推理的思维活动,称为抽象思维。(二)聚合式思维和发散式思维根据思维探索答案的方向,可把思维区分为聚合式思维和发散式思维。1.聚合式思维。这种思维是把问题所提供的各种信息聚合起来得出一个正确的答案(或一个最好的解决方案)。只有当问题存在着一个正确的答案或一个最好的解决方案时,才会有聚合式思维。2.发散式思维。这是一种沿着各种不同的方向去思考,去探索新的远景,去追求多样性的思维。(三)经验思维和理论思维依据思维是根据日常生活经验还是科学概念,可区分为:经验思维和理论思维1.经验思维人们凭借日常生活经验进行的思维活动叫做经验思维。2.理论思维这是根据科学的概念和论断,判断某一事物,解决某个问题。(四)直觉思维和分析思维根据思维是否遵循严密的逻辑规律可区分为:直觉思维和分析思维1.直觉思维是人们在面临新的问题、新的事物和现象时,能迅速理解并作出判断的,这是一种直接的领悟性的思维活动。2.分析思维也就是逻辑思维,它是遵循严密的逻辑规律,逐步推导,最后得出合乎逻辑的答案或作出合理的结论
普通心理学教案 校级精品开放课程 2.形象思维。以心象进行的思维,称为形象思维。 3.抽象思维。运用概念进行判断、推理的思维活动,称为抽象 思维。 (二)聚合式思维和发散式思维 根据思维探索答案的方向,可把思维区分为聚合式思维和发散式 思维。 1.聚合式思维。这种思维是把问题所提供的各种信息聚合起来 得出一个正确的答案(或一个最好的解决方案)。只有当问题存在着 一个正确的答案或一个最好的解决方案时,才会有聚合式思维。 2.发散式思维。这是一种沿着各种不同的方向去思考,去探索 新的远景,去追求多样性的思维。 (三) 经验思维和理论思维 依据思维是根据日常生活经验还是科学概念,可区分为:经验思 维和理论思维 1.经验思维人们凭借日常生活经验进行的思维活动叫做经验思 维。 2.理论思维这是根据科学的概念和论断,判断某一事物,解决某 个问题。 (四) 直觉思维和分析思维 根据思维是否遵循严密的逻辑规律可区分为:直觉思维和分析思 维 1.直觉思维是人们在面临新的问题、新的事物和现象时,能迅速 理解并作出判断的,这是一种直接的领悟性的思维活动。 2.分析思维也就是逻辑思维,它是遵循严密的逻辑规律,逐步推 导,最后得出合乎逻辑的答案或作出合理的结论

普通心理学教案校级精品开放课程(五)常规思维和创造思维根据思维的独创性,可把思维区分为常规思维和创造思维。1.常规思维。就是运用已获得的知识经验,按现成的方案进行问题解决的思维。2.创造思维。这是产生新的思维成果的思维,具有独创性。第二节表象与想象一、表象(一)什么是表象:表象(image)是指人们在头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从信息加工表象是物体或事件的一种知识表征,这种表征具有鲜明的形象性。(二)表象的特征1.直观性2.概括性3.可操作性(三)表象的作用1.表象为概念的形成提供了感性基础,并有利于对事物进行概括的认识。2.表象是从知觉向思维过渡的桥梁3.表象是想象活动的前提4.表象在记忆中起重要作用5.表象促进问题解决二、想象(一)什么是想象:在头脑中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重新组合形式新形象的心理过程。(二)想象与表象的关系:1.区别:
普通心理学教案 校级精品开放课程 (五)常规思维和创造思维 根据思维的独创性,可把思维区分为常规思维和创造思维。 1.常规思维。就是运用已获得的知识经验,按现成的方案进行 问题解决的思维。 2.创造思维。这是产生新的思维成果的思维,具有独创性。 第二节 表象与想象 一、表象 (一)什么是表象:表象(image)是指人们在头脑中出现的关于事 物的形象。从信息加工表象是物体或事件的一种知识表征,这种表征 具有鲜明的形象性。 (二)表象的特征 1.直观性 2.概括性 3.可操作性 (三)表象的作用 1.表象为概念的形成提供了感性基础,并有利于对事物进行概括 的认识。 2.表象是从知觉向思维过渡的桥梁 3.表象是想象活动的前提 4.表象在记忆中起重要作用 5.表象促进问题解决 二、想象 (一)什么是想象:在头脑中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重新组 合形式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二)想象与表象的关系: 1.区别:

普通心理学教案校级精品开放课程(1)表象:在记忆中所保持的客观事物的形象,一般称作记忆表象或简称表象。它是对以往感知过而当前不在面前的事物的心理浮现。想象:是人们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产生新形象的心理过程。(2)表象属于记忆范畴;想象是思维的一种特殊形式。(3)表象无创造性:想象有创造性。2.联系:表象为想象提供素材。课程(三)想像的功能营1想象具有预见的作用。2想象具有补充知识经验的作用。3想象还有代替作用。4想象对机体得生理活动过程也有调节作用。(三)想像的综合过程1.粘合:粘合是把客观事物中从未结合过的属性、特征、部分在头脑中结合在一起而形成新的形象。2.张:夸张又称为强调。这是通过改变客观事物的正常特点,或者突出某些特点而在头脑中形成新的形象。3.典型化:典型化是根据一类事物的共同特征创造新形象的过程。4.联想(五)想像的种类1.无意想像:无意想像是一种没有预定目的、不自觉地产生的想像2.有意想像:有意想像是按一定目的、自觉进行的想像。在有意想像中,根据想像内容新颖程度和形成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再造想像
普通心理学教案 校级精品开放课程 (1)表象:在记忆中所保持的客观事物的形象,一般称作记忆表 象或简称表象。它是对以往感知过而当前不在面前的事物的心理浮现。 想象:是人们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产生新形象的心 理过程。 (2)表象属于记忆范畴;想象是思维的一种特殊形式。 (3)表象无创造性;想象有创造性。 2.联系:表象为想象提供素材。 (三)想像的功能 1 想象具有预见的作用。 2 想象具有补充知识经验的作用。 3 想象还有代替作用。 4 想象对机体得生理活动过程也有调节作用。 (三)想像的综合过程 1.粘合:粘合是把客观事物中从未结合过的属性、特征、部分 在头脑中结合在一起而形成新的形象。 2.夸张:夸张又称为强调。这是通过改变客观事物的正常特点, 或者突出某些特点而在头脑中形成新的形象。 3.典型化:典型化是根据一类事物的共同特征创造新形象的过 程。 4.联想 (五)想像的种类 1.无意想像:无意想像是一种没有预定目的、不自觉地产生的想 像 2.有意想像:有意想像是按一定目的、自觉进行的想像。在有意 想像中,根据想像内容新颖程度和形成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再造想像

普通心理学教案校级精品开放课程创造想像和幻想。(1)再造想像。再造想像是根据言语的描述或图样的示意,在人脑中形成相应的新象的过程。再造想像的形成的条件:a要求有充分的记忆表象作基础。b对言语和实物标志的正确理解(2)创造想像。创造想像是在创造活动中,根据一定的目的、任务,在人脑中独立刃造出新形象的过程。它比再造想像更复杂、更困难。放课创造想像的形成的条件a创造动机b丰富的表象储备c原型启发d灵感(3)幻想。幻想是指向未来,并与个人愿望相联系的想像。它是创造想像的特殊形式第三节表象和思维的脑机制、表象的脑机制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些人用脑成像的方法研究正常人,进一步证明了表象和视知觉可能具有相同的脑机制。拉·毕汉等人(1993)在一项研究中,让被试交替地观看一些闪光模式或想像这些模式,用磁共振成像测量了被试脑的局部血流量的变化。结果显示,被试在想像闪光模式时在纹状皮层所得到的局部血流量,与被试实际观模式时相似。二、思维的脑机制
普通心理学教案 校级精品开放课程 创造想像和幻想。 (1)再造想像。再造想像是根据言语的描述或图样的示意,在人 脑中形成相应的新象的过程。 再造想像的形成的条件: a 要求有充分的记忆表象作基础. b 对言语和实物标志的正确理解 (2)创造想像。创造想像是在创造活动中,根据一定的目的、任 务,在人脑中独立刃造出新形象的过程。它比再造想像更复杂、更困 难。 创造想像的形成的条件 a 创造动机 b 丰富的表象储备 c 原型启发 d 灵感 (3)幻想。幻想是指向未来,并与个人愿望相联系的想像。它是 创造想像的特殊形式 第三节 表象和思维的脑机制 一、表象的脑机制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一些人用脑成像的方法研究正常人,进一 步证明了表象和视知觉可能具有相同的脑机制。拉•毕汉等人(1993) 在一项研究中,让被试交替地观看一些闪光模式或想像这些模式,用 磁共振成像测量了被试脑的局部血流量的变化。结果显示,被试在想 像闪光模式时在纹状皮层所得到的局部血流量,与被试实际观模式时 相似。 二、思维的脑机制

普通心理学教案校级精品开放课程思维是整个脑的功能,特别是大脑皮层的功能。大脑皮层额叶负责编制行为的程序,调节和控制人们的行为和心理过程同时,还要将行为的结果与最初的目的进行对照,以保证活动的完成。大脑半球左侧题叶和顶一枕叶与思维也有密切的关系;近年来研究还发现大脑右半球在推理中起着重要作用。第四节概念与推理一、概念的含义和种类(一)概念的含义1.定义概念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的认识2.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每一个概念都包括内涵与外延两个方面。内涵是指概念的质,即概念所反映的事物质特征。外延是指概念的量,即概念的范围。3.概念的层次概念具有不同的等级或层次4.概念和词概念和词紧密地联系着。词是概念的语言形式,概念是词的思想内容。任何概念都是通过词来表达的。不依赖于词的赤裸裸的概念是不存在的。但概念和词也不完全等同。(二)概念的种类概念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1.具体概念和抽象概念根据概念所包含的属性的抽象与概括程度,概念可分为具体概念和抽象概念。(1)按事物的指认属性形成的概念称为具体概念。(2)按事物的内在、本质属性形成的概念称为抽象概念。2.合取概念、析取概念和关系概念根据概念反映事物属性的数量及其它们的相互关系,可分为合取
普通心理学教案 校级精品开放课程 思维是整个脑的功能,特别是大脑皮层的功能。大脑皮层额叶负 责编制行为的程序,调节和控制人们的行为和心理过程同时,还要将 行为的结果与最初的目的进行对照,以保证活动的完成。大脑半球左 侧颞叶和顶-枕叶与思维也有密切的关系;近年来研究还发现大脑右 半球在推理中起着重要作用。 第四节 概念与推理 一、概念的含义和种类 (一)概念的含义 1.定义概念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的认识. 2.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每一个概念都包括内涵与外延两个方面。内 涵是指概念的质,即概念所反映的事物质特征。外延是指概念的量, 即概念的范围。 3.概念的层次概念具有不同的等级或层次 4.概念和词概念和词紧密地联系着。词是概念的语言形式,概念 是词的思想内容。任何概念都是通过词来表达的。不依赖于词的赤裸 裸的概念是不存在的。但概念和词也不完全等同。 (二)概念的种类 概念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 1.具体概念和抽象概念 根据概念所包含的属性的抽象与概括程度,概念可分为具体概念 和抽象概念。 (1)按事物的指认属性形成的概念称为具体概念。 (2)按事物的内在、本质属性形成的概念称为抽象概念。 2.合取概念、析取概念和关系概念 根据概念反映事物属性的数量及其它们的相互关系,可分为合取

普通心理学教案校级精品开放课程概念、析取概念和关系概念。(1)合取概念:是根据一类事物中单个或多个相同属性形成的概念。这些属性在概念中必须同时存在,缺一不可(2)析取概念:是根据不同的标准结合单个或多个属性所形成的概念。(3)关系概念:是指根据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形成的概念。3.自然概念和人工概念根据概念形成的自然性,概念可分为自然概念和人工概念。(1)自然概念是指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自然形成的概念(2)人工概念是在实验室的条件下,为模拟自然概念的形成过程而人为地制造出的一种概念。二、概念结构的理论(一)层次网络模层次网络模型是由柯林斯等人(1969)针对言语理解的计算机模拟提出的,后来被用来说明概念的结构。在这个理论中,概念是以结点的形式储存在概念网络中,每个概念具有一定的特征,这些特征实际上也是概念。各类属概念按逻辑的上下级关系组织在一起,概念间通过连线表示它们的类属关系,这样彼此具有类属关系的概念组成了一个概念的网络。在网络中,层次越高的概念,其抽象概括的水平也越高(二)特征表理论特征表理论是由波纳等人(1979)提出的。特征表理论把概念的语义特征分解为定义性特征和特异性特征。定义性特征是定义一个概念所必须具备的特征,它相当于概念的本质特征。特异性特征是具有描述功能的特征,它相当于概念的非本质特征。特征表理论认为,概念
普通心理学教案 校级精品开放课程 概念、析取概念和关系概念。 (1)合取概念:是根据一类事物中单个或多个相同属性形成的 概念。这些属性在概念中必须同时存在,缺一不可 (2)析取概念:是根据不同的标准结合单个或多个属性所形成 的概念。 (3)关系概念:是指根据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形成的概念。 3.自然概念和人工概念 根据概念形成的自然性,概念可分为自然概念和人工概念。 (1)自然概念是指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自然形成的概念。 (2)人工概念是在实验室的条件下,为模拟自然概念的形成过 程而人为地制造出的一种概念。 二、概念结构的理论 (一)层次网络模 层次网络模型是由柯林斯等人(1969)针对言语理解的计算机模 拟提出的,后来被用来说明概念的结构。在这个理论中,概念是以结 点的形式储存在概念网络中,每个概念具有一定的特征,这些特征实 际上也是概念。各类属概念按逻辑的上下级关系组织在一起,概念间 通过连线表示它们的类属关系,这样彼此具有类属关系的概念组成了 一个概念的网络。在网络中,层次越高的概念,其抽象概括的水平也 越高 (二)特征表理论 特征表理论是由波纳等人(1979)提出的。特征表理论把概念的语 义特征分解为定义性特征和特异性特征。定义性特征是定义一个概念 所必须具备的特征,它相当于概念的本质特征。特异性特征是具有描 述功能的特征,它相当于概念的非本质特征。特征表理论认为,概念

普通心理学教案校级精品开放课程的结构是由概念的定义性特征和整合这些特征的规则构成的。这些规则也称概念规则,它包括肯定、否定、合取、析取、条件等。概念的定义性特征和规则相互结合就构成了各种不同性质的概念。(三)原型模型原型模型主要是由茹什(1975)等人提出来的。茹什认为概念主要是以原型来表征的。所谓原型是指范畴中最能代表该范畴的典型成员。三、概念形成的实验研究(一)人工概念形成的途径1.假设检验说布鲁纳等人的假设检验说认为,概念形成的过程是不断提出假设、验证假设的过程。被试根据对实验材料的分析,综合与主试提供的反馈,提出了种种假设,当某种假设被证明是正确的,概念也就形成了。2.内隐学习说内隐学习说认为,一些抽象概念的复杂结构是在无意识的内隐学习中获得的。在概念形成中,被试依赖于一些属性在无意识中累加的频次,来区分概念中的相关属性和无关属性。(三)概念形成的策略概念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概念形成中人们通常采用哪些策略呢?布兽纳提出了概念形成中的四种策略。1.保守性聚焦。它是指把第一个肯定实例(焦点)所包含的全部属性都看做未知概念的有关属性,以后只改变其中的一个属性。如果改变这一属性后的实例被证实为肯定实例,那么这一属性就是未知概念的无关属性。相反,如果改变这一属性后的实例被判定为否定实例,那么这一属性就是未知概念的有关属性。2..冒险性聚焦。它是指把第一个肯定实例所包含的全部属性都
普通心理学教案 校级精品开放课程 的结构是由概念的定义性特征和整合这些特征的规则构成的。这些规 则也称概念规则,它包括肯定、否定、合取、析取、条件等。概念的 定义性特征和规则相互结合就构成了各种不同性质的概念。 (三)原型模型 原型模型主要是由茹什(1975)等人提出来的。茹什认为概念主要 是以原型来表征的。所谓原型是指范畴中最能代表该范畴的典型成员。 三、概念形成的实验研究 (一)人工概念形成的途径 1.假设检验说 布鲁纳等人的假设检验说认为,概念形成的过程是不断提出假设、 验证假设的过程。被试根据对实验材料的分析、综合与主试提供的反 馈,提出了种种假设,当某种假设被证明是正确的,概念也就形成了。 2.内隐学习说 内隐学习说认为,一些抽象概念的复杂结构是在无意识的内隐学 习中获得的。在概念形成中,被试依赖于一些属性在无意识中累加的 频次,来区分概念中的相关属性和无关属性。 (三)概念形成的策略 概念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概念形成中人们通常采用哪些 策略呢?布鲁纳提出了概念形成中的四种策略。 1.保守性聚焦。它是指把第一个肯定实例(焦点)所包含的全部属 性都看做未知概念的有关属性,以后只改变其中的一个属性。如果改 变这一属性后的实例被证实为肯定实例,那么这一属性就是未知概念 的无关属性。相反,如果改变这一属性后的实例被判定为否定实例, 那么这一属性就是未知概念的有关属性。 2.冒险性聚焦。它是指把第一个肯定实例所包含的全部属性都

普通心理学教案校级精品开放课程看做未知概念的有关属性,但同时改变焦点卡片上一个以上的属性。这种策略带有冒险性,“不能保证成功,但有可能在较短时间内发现概念。冒险性聚焦有时能很快地发现概念,但失败的可能性也较大。布鲁纳等人发现采用这种策略的人数较少。3.同时性扫描。它是指根据第一个肯定实例所包含的部分属性形成多个部分假设,在选取一定的实例后,根据主试的反馈,对多个部分假设进行检验。采用这种策略由于要同时记住多个假设,因此,给工作记忆以及记忆的信息加工带来了很大的负担。这种策略被试也较少采用。4.继时性扫描。它是指在已形成的部分假设的基础上,根据主试的反馈,每次只考验一种假设,如果这种假设被证明是正确的,就保留它,否则就采用另一个假设。由于对假设的考验是相继进行的,因此这种策略被称为继时性扫描。四种策略相比,采用保守性聚焦时,记忆的负担较轻,而且因被试根据主试提供反馈,可以获得较明确的未知概念的有关信息,因此,相比而言,保守性聚焦是一种更有效的概念形成策略四、推理(一)三段论推理三段论推理由两个假定真实的前提和一个可能符合也可能不符合这个前提的结论所组成。(二)线性推理,又称关系推在线性推理中,所给予的两个前提说明了三个逻辑项之间的可传递性的关系。例如,张三坐在李四左边,李四坐在王五左边,因此,张三坐在王五左边。由于这种推理的三个逻辑项之间具有线性的特点
普通心理学教案 校级精品开放课程 看做未知概念的有关属性,但同时改变焦点卡片上一个以上的属性。 这种策略带有冒险性,‘不能保证成功,但有可能在较短时间内发现 概念。冒险性聚焦有时能很快地发现概念,但失败的可能性也较大。 布鲁纳等人发现采用这种策略的人数较少。 3.同时性扫描。它是指根据第一个肯定实例所包含的部分属性 形成多个部分假设,在选取一 定的实例后,根据主试的反馈,对多个部分假设进行检验。采用 这种策略由于要同时记住多个假设,因此,给工作记忆以及记忆的信 息加工带来了很大的负担。这种策略被试也较少采用。 4.继时性扫描。它是指在已形成的部分假设的基础上,根据主 试的反馈,每次只考验一种假设,如果这种假设被证明是正确的,就 保留它,否则就采用另一个假设。由于对假设的考验是相继进行的, 因此这种策略被称为继时性扫描。 四种策略相比,采用保守性聚焦时,记忆的负担较轻,而且因被 试根据主试提供反馈,可以获得较明确的未知概念的有关信息,因此, 相比而言,保守性聚焦是一种更有效的概念形成策略 四、推理 (一)三段论推理 三段论推理由两个假定真实的前提和一个可能符合也可能不符 合这 个前提的结论所组成。 (二)线性推理,又称关系推 在线性推理中,所给予的两个前提说明了三个逻辑项之间的可传 递性的关系。例如,张三坐在李四左边,李四坐在王五左边,因此, 张三坐在王五左边。由于这种推理的三个逻辑项之间具有线性的特点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普通心理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八章 语言.pdf
- 《普通心理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六章 记忆.pdf
- 《普通心理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五章 意识和注意.pdf
- 《普通心理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三章 感觉.pdf
- 《普通心理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一章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pdf
- 《普通心理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二章 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pdf
- 《普通心理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四章 知觉.pdf
- 《普通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上).pdf
- 《中学生心理辅导》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什么是中学生心理辅导.ppt
- 《艺术概论》教学大纲.pdf
-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课程教学大纲.pdf
- 《教学实务》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一章 教师专业技能概述.ppt
- 《教学实务》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二章 教师专业技能习得的原则和方法.ppt
- 《教学实务》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四章 课堂教学技能.ppt
- 《教学实务》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五章 全面育人技能.ppt
- 《教学实务》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三章 教学设计技能.ppt
- 《教学实务》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六章 教学评价技能.ppt
- 《教学实务》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二章 教师专业技能习得的原则与方法.doc
- 《教学实务》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一章 教师专业技能概述.doc
- 《教学实务》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四章 课堂教学技能.doc
- 《普通心理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十一章 能力.pdf
- 《普通心理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九章 动机.pdf
- 《普通心理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十章 情绪和情感.pdf
- 《普通心理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十二章 人格.pdf
- 《普通心理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十四章 人生全程发展.pdf
- 《普通心理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十三章 学习.pdf
- 《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课程教学大纲.doc
- 《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空间观念的培养.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