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教学资源 》 大学文库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劳动价值论与效用价值论的辩证关系_与卫兴华_晏智杰教授交流

文档信息
资源类别:文库
文档格式:PDF
文档页数:5
文件大小:213.25KB
团购合买:点击进入团购
内容简介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劳动价值论与效用价值论的辩证关系_与卫兴华_晏智杰教授交流
刷新页面文档预览

经济评论2006年第3期ECONOMICREVIEWNo.32006劳动价值论与效用价值论的辩证关系与卫兴华、晏智杰教授交流许有伦摘要:劳动价值论与效用价值论是两种不同的价值理论,长期以来,争论不休。这个问题不解决,政治经济学的教学研究水平就很难提高。只有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运用逻辑思维辩证思维的科学方法,揭示劳动价值论与效用价值论的辩证统一关系,才能形成新的商品价值理论,达到理论创新的境界。关键词:劳动价值论效用价值论继承创新商品价值理论是经济学的基础理论。自从经济值论”等为资本主义辩护的陈旧理论,谈不上发展、学产生以来,经济学家们就有不同的认识,主要观点创新,因此受到学术界的批评。晏智杰教授反批评,有:劳动价值论、效用价值论、抽象劳动价值论、边际说卫兴华教授本本主义的批评不是科学的研究态度效用价值论以及均衡价格论等等。各种不同的价和思维方式,有悸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无助于值理论长期争论不休,原因在于,经济学家们立场、经济学价值论的发展创新。笔者仔细拜读了两位教观点、方法不同,对价值这个抽象的概念有不同的认授发表的许多文章,认为他们的观点都有自已的一识,对价值、使用价值、交换价值和价格的关系没有定道理,但是,由于他们的思维方式不同,思想情绪完全搞清楚,价值理论因此成为经济学之谜。对立,很难取得共识。本文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从古典经济学的劳动价的思想路线,发扬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值理论发展而来的它与剩余价值理论联系在一起,运用逻辑思维、辩证思维的料学方法,揭示劳动价值对于批判资本主义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在我国学论与效用价值论的辩证统一关系,吸收两种价值论的有益成果,形成新的商品价值理论,供学术界参术界一直占统治地位,其他价值理论都是批判的对考。象。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西方经济学的引进,我国学术界对于马克思一、劳动价值论与效用价值论的来源的劳动价值论产生了不同的认识,引起了学术争论。劳动价值论与效用价值论的理论来源,要追溯其中,以卫兴华教授与晏智杰教授的学术争论尤其到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1723-1790)。斯引人注目。晏智杰教授认为,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密是劳动价值论的奠基人他在自己的代表作《国富有它的前提条件和历史局限性,它只适用于简单商品交换,甚至是实物交换,不适用于现代市场经济,论》中提出劳动创造商品价值的观点,同时区分了商不如生产要素价值论和财富论能够反映现代市场经品的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他指出“应该注意,价值一词有二个不同的意义。它有时表示特定物品的济的发展规律,因此要重新认识劳动价值论,重新界定商品价值的概念。他认为,商品的价值是商品体效用,有时义表示占有某物而取得的对他种货物的购买力。前者可以叫作使用价值,后者可以叫作交与人的需要的关系,即使用价值:商品价值的源泉是换价值。”“劳动是衡量一切商品交换价值的真正多元化多层次的;价格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价值只尺度。”他又说,价值由劳动决定的原理只适用于不过是价格的长期趋势和表现等。卫兴华教授批评晏智杰教授错解与曲解马克思,否定劳动价值论,不“初期野蛮社会”,到了资本主义社会,由于资本积累是科学的态度与思维方式。他指出晏教授提出来的和土地私有制的产生,商品的价值不再由劳动决定,理论不过是“要素价值论”“供求价值论”“效用价而是由工资、利润、地租三种收入决定。他说:“工14994-0hinaAademiJournalEetroncPblishing HouseAhreseedhpwwkie

经济评论 2006 年第 3 期 ECONOMIC REVIEW No13 2006 劳动价值论与效用价值论的辩证关系 ———与卫兴华、晏智杰教授交流 许有伦 摘要 : 劳动价值论与效用价值论是两种不同的价值理论 ,长期以来 ,争论不休。这个 问题不解决 ,政治经济学的教学研究水平就很难提高。只有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 想路线 ,运用逻辑思维、辩证思维的科学方法 ,揭示劳动价值论与效用价值论的辩证统一 关系 ,才能形成新的商品价值理论 ,达到理论创新的境界。 关键词 : 劳动价值论 效用价值论 继承创新 商品价值理论是经济学的基础理论。自从经济 学产生以来 ,经济学家们就有不同的认识 ,主要观点 有 :劳动价值论、效用价值论、抽象劳动价值论、边际 效用价值论 ,以及均衡价格论等等。各种不同的价 值理论长期争论不休 ,原因在于 ,经济学家们立场、 观点、方法不同 ,对价值这个抽象的概念有不同的认 识 ,对价值、使用价值、交换价值和价格的关系没有 完全搞清楚 ,价值理论因此成为经济学之谜。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从古典经济学的劳动价 值理论发展而来的 ,它与剩余价值理论联系在一起 , 对于批判资本主义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 ,在我国学 术界一直占统治地位 ,其他价值理论都是批判的对 象。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 建立和西方经济学的引进 ,我国学术界对于马克思 的劳动价值论产生了不同的认识 ,引起了学术争论。 其中 ,以卫兴华教授与晏智杰教授的学术争论尤其 引人注目。晏智杰教授认为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 有它的前提条件和历史局限性 ,它只适用于简单商 品交换 ,甚至是实物交换 ,不适用于现代市场经济 , 不如生产要素价值论和财富论能够反映现代市场经 济的发展规律 ,因此要重新认识劳动价值论 ,重新界 定商品价值的概念。他认为 ,商品的价值是商品体 与人的需要的关系 ,即使用价值 ;商品价值的源泉是 多元化多层次的 ;价格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 ;价值只 不过是价格的长期趋势和表现等。卫兴华教授批评 晏智杰教授错解与曲解马克思 ,否定劳动价值论 ,不 是科学的态度与思维方式。他指出晏教授提出来的 理论不过是“要素价值论”“, 供求价值论”“, 效用价 值论”等为资本主义辩护的陈旧理论 ,谈不上发展、 创新 ,因此受到学术界的批评。晏智杰教授反批评 , 说卫兴华教授本本主义的批评不是科学的研究态度 和思维方式 ,有悖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无助于 经济学价值论的发展创新。笔者仔细拜读了两位教 授发表的许多文章 ,认为他们的观点都有自己的一 定道理 ,但是 ,由于他们的思维方式不同 ,思想情绪 对立 ,很难取得共识。本文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的思想路线 ,发扬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 运用逻辑思维、辩证思维的科学方法 ,揭示劳动价值 论与效用价值论的辩证统一关系 ,吸收两种价值论 的有益成果 ,形成新的商品价值理论 ,供学术界参 考。 一、劳动价值论与效用价值论的来源 劳动价值论与效用价值论的理论来源 ,要追溯 到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 (1723 - 1790) 。斯 密是劳动价值论的奠基人 ,他在自己的代表作《国富 论》中提出劳动创造商品价值的观点 ,同时区分了商 品的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他指出“: 应该注意 ,价 值一词有二个不同的意义。它有时表示特定物品的 效用 ,有时又表示占有某物而取得的对他种货物的 购买力。前者可以叫作使用价值 ,后者可以叫作交 换价值。”①“劳动是衡量一切商品交换价值的真正 尺度。”②他又说 ,价值由劳动决定的原理只适用于 “初期野蛮社会”,到了资本主义社会 ,由于资本积累 和土地私有制的产生 ,商品的价值不再由劳动决定 , 而是由工资、利润、地租三种收入决定。他说 :“工 14

资、利润和地租,是一切收入和一切可以交换的价值具有创造性:在生产要素中,只有人的劳动是不可缺的三个原始源泉。”③斯密的价值概念不够明确,有少的,其他生产要素并非绝对不可缺少,例如,非农业生产就不一定需要土地(除非你把生产地点也叫些自相矛盾,引起后来学者的争论。法国经济学家萨伊(1767-1832)在《政治经济土地),小生产就不一定需要资本(除非你把生产工学概论》中研究了商品价值问题。他批评斯密的劳具也叫资本)。“劳动创造价值”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同时也是广大劳动人民的价值观(一份辛动价值论是错误的。他认为只有人的劳动才创造价劳,一份收获)。生产要素共同创造价值是西方经济值不符合事实,更加严密的分析表明,一切价值都来自人的劳动加上自然力与资本的作用。他提出生产学的价值观,不是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三要素(劳动、资本、主地)共同创造商品的价值。萨(二)劳动价值论认为,商品的价值就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人类抽象劳动,因此得出结论:劳动是价值伊讲的价值不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抽象劳动,而是物品或财富的效用。他指出:“物品效用就是物品价值的唯一源泉。效用价值论认为,商品的价值就是财的基础,物品的价值就是财富所由构成的。”萨伊富的效用(使用价值),因此得出结论:生产三要素是商品价值的源泉。争论的焦点是对“价值”和“源泉”的价值论被人称为“生产要素价值论”或“效用价值的理解问题。由于对价值概念理解不同对价值源论”。后来,边际学派又发展了效用价值论,创立了泉的看法就必然不同。众所周知,商品是用来交换边际效用价值论。的劳动产品。作为劳动产品,商品是劳动者和生产马克思(1818-1883)批判地继承了古典经济学资料相结合生产出来的。生产力二因素(人力和物的劳动价值论。他肯定了劳动创造价值的基本观力决定商品二因素:一是物的因素来源手自然界:点,批评斯密的价值概念自相矛盾。他在自己的代表作《资本论》中提出“商品二因素”和“劳动二重性”三是人的因素,来源于人的劳动。自然资源与人的劳动是商品使用价值的源泉,而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学说,说明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值的源泉。早在10年前,笔者发表了《重新认识商形成商品的价值:商品的价值就是凝结在商品中的品的价值》一文从经济智学的高度给商品的价值下人类抽象劳动,商品的价值量决定于社会必要劳动了新定义(见下文)同时指出“创造”与“源泉”是两时间,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等等。马克思还批评个不同的概念,不能混为一谈。“劳动创造价值”不萨伊的“生产要素价值论”和“三位一体”的分配公等于“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自然资源与劳动一式,是为资本主义剥削辩护。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样也是商品价值的源泉。因为自然资源对人类有(准确地说是抽象劳动价值论)和萨伊的效用价值论使用价值,稀缺的自然资源(石油、煤炭、天然气、金、都来源于斯密的价值论,演变关系如下:银、铜、铁矿等)有交换价值,这是不能否认的事实。使用价值-效用价值论(边际效用价值论)商品价值商品交换不仅是劳动交换,同时也是资源交换。资(交换价值-劳动价值论(抽象劳动价值论)源、劳动、商品、价值关系如下:二、劳动价值论与效用价值论的区别自然资源+人的劳动=产品一使用价值一商品劳动价值论与效用价值论是两种不同的价值理一交换价值论,二者的区别主要有以下三点:(三)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认为,劳动创造商品(一)劳动价值论认为,生产劳动创造商品的价的价值,资本、土地并不创造价值。因此得出结论:值,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资本带来利润,土地带来地租,都是对雇佣劳动者的品的价值。效用价值论认为生产要素共同创造商剥削。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批判资本主义剥品的价值。劳动只是要素之一,不能单独创造价值。削。萨伊的效用价值论认为,生产三要素共同创造争论的焦点是对“创造”的理解问题。《现代汉语词商品的价值,因此得出结论:劳动获得工资,资本获典》(修订本)的解释是:“创造就是“想出新方法、建得利润,土地获得地租,并不存在剥削。生产要素价立新理论、做出新的成绩或东西。创造性”就是“努值论和“三位一体”的分配公式为资本主义剥削辩力创新的思想和表现:充分调动广大群众在劳动中护。这就是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涉及到政治问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这种涵义上讲,劳动创造价这个问题的关键是对“剥削”的理解问题。我国学术值的观点是正确的。因为,在生产三要素中,人是劳界发表了不少文章,至今还在讨论之中。有人认为动的主体,只有人的劳动具有积极性和创造性,其他价值论是分配论的基础。劳动价值论是按劳分配的生产要素(土地、资本等)都是被动的要素,本身并不理论基础;生产要素价值论是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理15994-209 ChinaAademuraletronePublishing HouseAllighsreservedp/www.nkiet

资、利润和地租 ,是一切收入和一切可以交换的价值 的三个原始源泉。”③斯密的价值概念不够明确 ,有 些自相矛盾 ,引起后来学者的争论。 法国经济学家萨伊 (1767 - 1832) 在《政治经济 学概论》中研究了商品价值问题。他批评斯密的劳 动价值论是错误的。他认为只有人的劳动才创造价 值不符合事实 ,更加严密的分析表明 ,一切价值都来 自人的劳动加上自然力与资本的作用。他提出生产 三要素(劳动、资本、土地) 共同创造商品的价值。萨 伊讲的价值不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抽象劳动 ,而是物 品或财富的效用。他指出“: 物品效用就是物品价值 的基础 ,物品的价值就是财富所由构成的。”④萨伊 的价值论被人称为“生产要素价值论”或“效用价值 论”。后来 ,边际学派又发展了效用价值论 ,创立了 边际效用价值论。 马克思(1818 - 1883) 批判地继承了古典经济学 的劳动价值论。他肯定了劳动创造价值的基本观 点 ,批评斯密的价值概念自相矛盾。他在自己的代 表作《资本论》中提出“商品二因素”和“劳动二重性” 学说 ,说明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 ,抽象劳动 形成商品的价值 ;商品的价值就是凝结在商品中的 人类抽象劳动 ;商品的价值量决定于社会必要劳动 时间 ,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等等。马克思还批评 萨伊的“生产要素价值论”和“三位一体”的分配公 式 ,是为资本主义剥削辩护。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 (准确地说是抽象劳动价值论) 和萨伊的效用价值论 都来源于斯密的价值论 ,演变关系如下 : 商品价值 使用价值 - 效用价值论(边际效用价值论) 交换价值 - 劳动价值论(抽象劳动价值论) 二、劳动价值论与效用价值论的区别 劳动价值论与效用价值论是两种不同的价值理 论 ,二者的区别主要有以下三点 : (一) 劳动价值论认为 ,生产劳动创造商品的价 值 ;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 ,抽象劳动形成商 品的价值。效用价值论认为 ,生产要素共同创造商 品的价值。劳动只是要素之一 ,不能单独创造价值。 争论的焦点是对“创造”的理解问题。《现代汉语词 典》(修订本) 的解释是“: 创造”就是“想出新方法、建 立新理论、做出新的成绩或东西。”“创造性”就是“努 力创新的思想和表现 :充分调动广大群众在劳动中 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这种涵义上讲 ,劳动创造价 值的观点是正确的。因为 ,在生产三要素中 ,人是劳 动的主体 ,只有人的劳动具有积极性和创造性 ,其他 生产要素(土地、资本等) 都是被动的要素 ,本身并不 具有创造性 ;在生产要素中 ,只有人的劳动是不可缺 少的 ,其他生产要素并非绝对不可缺少 ,例如 ,非农 业生产就不一定需要土地 (除非你把生产地点也叫 土地) ,小生产就不一定需要资本 (除非你把生产工 具也叫资本) 。“劳动创造价值”不仅是马克思主义 的价值观 ,同时也是广大劳动人民的价值观(一份辛 劳 ,一份收获) 。生产要素共同创造价值是西方经济 学的价值观 ,不是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 (二) 劳动价值论认为 ,商品的价值就是凝结在 商品中的人类抽象劳动 ,因此得出结论 :劳动是价值 的唯一源泉。效用价值论认为 ,商品的价值就是财 富的效用(使用价值) ,因此得出结论 :生产三要素是 商品价值的源泉。争论的焦点是对“价值”和“源泉” 的理解问题。由于对价值概念理解不同 ,对价值源 泉的看法就必然不同。众所周知 ,商品是用来交换 的劳动产品。作为劳动产品 ,商品是劳动者和生产 资料相结合生产出来的。生产力二因素 (人力和物 力) 决定商品二因素 :一是物的因素 ,来源于自然界 ; 二是人的因素 ,来源于人的劳动。自然资源与人的 劳动是商品使用价值的源泉 ,而使用价值是交换价 值的源泉。早在 10 年前 ,笔者发表了《重新认识商 品的价值》一文 ,从经济哲学的高度给商品的价值下 了新定义(见下文) ,同时指出“创造”与“源泉”是两 个不同的概念 ,不能混为一谈。“劳动创造价值”不 等于“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自然资源与劳动一 样 ,也是商品价值的源泉。因为自然资源对人类有 使用价值 ,稀缺的自然资源(石油、煤炭、天然气、金、 银、铜、铁矿等) 有交换价值 ,这是不能否认的事实。 商品交换不仅是劳动交换 ,同时也是资源交换。资 源、劳动、商品、价值关系如下 : 自然资源 + 人的劳动 = 产品 →使用价值 →商品 →交换价值 (三)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认为 ,劳动创造商品 的价值 ,资本、土地并不创造价值。因此得出结论 : 资本带来利润 ,土地带来地租 ,都是对雇佣劳动者的 剥削。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批判资本主义剥 削。萨伊的效用价值论认为 ,生产三要素共同创造 商品的价值 ,因此得出结论 :劳动获得工资 ,资本获 得利润 ,土地获得地租 ,并不存在剥削。生产要素价 值论和“三位一体”的分配公式为资本主义剥削辩 护。这就是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 ,涉及到政治问题。 这个问题的关键是对“剥削”的理解问题。我国学术 界发表了不少文章 ,至今还在讨论之中。有人认为 , 价值论是分配论的基础。劳动价值论是按劳分配的 理论基础 ;生产要素价值论是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理 15

论基础。有人认为,价值论与分配论无关劳动价值界才是一切财富的源泉。自然界为劳动提供材料,劳动把材料变为财富。”效用价值论认为,生产三论不是按劳分配的理论基础按生产要素分配也不能证明生产要素共同创造价值。事实证明,没有价要素(劳动、资本、土地)是财富(使用价值)的源泉。值创造就没有价值分配。劳动创造价值是按劳分对于这一点,我国学术界没有什么争议。配、多劳多得的理论基础,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基(三)劳动价值论与效用价值论对商品价格的认本分配原则。深化劳动价值理论研究,是为了完善识也有某些相同之处。劳动价值论认为,商品的价按劳分配制度。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有格是由价值决定的,价值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资本、主地是稀缺的定的。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浮资源参与价值形成不能无偿使用,因此也要参与动,是商品经济的价值规律。效用价值论认为,商品分配。如果分配公平(合情、合理、合法),有利于经的原始价格是由生产费用决定的,市场价格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相交,决定商品济发展、社会稳定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就不必谈论剥削问题:如果分配不公,贫富差距扩大,出现两的均衡价格。均衡价格理论代替厂商品价值理论.极分化就肯定有剥削问题。剥削就是利用经济、政成为西方经济学的主要内容。马克思在《雇佣劳动治特权,侵犯劳动人民的利益,为个人或小集团谋私和资本》中也说过,商品的价格是由什么决定的?利。剥削问题比较复杂,应该具体分析,在此不多“它是由买主和卖主之间的竞争即供求关系决定的。”他还指出“商品价格是由生产费用决定的”,谈。“价格由生产费用决定,就等于说价格由生产商品所三、劳动价值论与效用价值论的联系必需的劳动时间决定。”其实,在货币产生以前,商劳动价值论与效用价值论不仅有区别,而且有品的价格是不明确的。在货币产生以后,商品的价格与货币的发行量和流通量密切相关,离开货币就联系,主要有以下三点(一)劳动价值论与效用价值论研究对象都是商谈不上价格。在现代市场经济激烈竞争的条件下,品的价值和价格,只是由手研究的重点和方法不同,决定商品价格的因素很多很复杂,留待下文再谈。产生了不同的认识。效用价值论研究的重点是商品四、劳动价值论与效用价值论的统一的使用价值,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从财富的效用到劳动价值论与效用价值论是两种不同的价值理边际效用从基数效用到序数效用等:劳动价值论研论,长期以来,争论不休。争论本身就说明,两种不究的重点是商品的交换价值,采用定性分析的方法,从交换价值中抽象出价值,从价值讲到价格等。科同的价值论都有自己的一定道理。形而上学的思维学的研究方法应该是:全面分析,系统研究,不仅要方式是“非A即B”辩证法的思维方式是“亦A亦进行定性分析,而且要进行定量分析:不仅要研究使B”。我的研究方法是:求同存异,发展创新,即吸收劳动价值论和效用价值论的有益成果,形成新的商用价值,而且要研究交换价值:还要研究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联系,研究交换价值和价格的区别,才能品价值论。得出科学的结论。商品的价值是什么?这不是单纯的经济学问(二)劳动价值论与效用价值论对商品使用价值题而是经济哲学问题只有上升到哲学的高度才的源泉认识是相同的。劳动价值论认为,劳动不是能获得正确的认识。从哲学上讲,价值是客体对主商品使用价值的源泉,自然界和劳动一样也是商品体的意义以及主体对客体的评价,它反映了客体和使用价值的源泉。例如,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主体的关系。马克思也说过:““价值”这个普遍的概念是从人们对待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物的关系中产中说过“劳动不是一切财富的源泉,自然界和劳动一样,也是使用价值(而物质财富本来就是由使用价生的。”商品的价值就是商品对人所具有的意义以值构成的!的源泉,劳动本身不过是一种自然力的及人对商品所作的评价,它反映了商品(客体)和人(主体)之间的关系。换句话说,我们讲商品的价值表现。只有一个人事先就以所有者的身份来对待自然界这个一切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第一源泉,就是指商品对人有何价值?人对商品作何评价(买把自然界当作隶属于他的东西来处置,他的劳动才不买,值不值)?离开人这个价值的主体,商品无人成为使用价值的源泉,因而也成为财富的源泉。”③问津,价值就无从谈起。这是认识商品价值的关键义如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也说过“政治经济所在,也是发展商品经济的意义所在。我们为什么学家说:劳动是一切财富的源泉。其实劳动和自然要发展商品经济?归根到底是为了满足人民的消费16994009hinaAdemiJouralEetronblishingHuseAhrdwwie

论基础。有人认为 ,价值论与分配论无关 ,劳动价值 论不是按劳分配的理论基础 ;按生产要素分配也不 能证明生产要素共同创造价值。事实证明 ,没有价 值创造 ,就没有价值分配。劳动创造价值是按劳分 配、多劳多得的理论基础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基 本分配原则。深化劳动价值理论研究 ,是为了完善 按劳分配制度。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公有 制为主体 ,多种经济成分并存 ,资本、土地是稀缺的 资源 ,参与价值形成 ,不能无偿使用 ,因此也要参与 分配。如果分配公平 (合情、合理、合法) ,有利于经 济发展、社会稳定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就不必谈 论剥削问题 ;如果分配不公 ,贫富差距扩大 ,出现两 极分化 ,就肯定有剥削问题。剥削就是利用经济、政 治特权 ,侵犯劳动人民的利益 ,为个人或小集团谋私 利。剥削问题比较复杂 ,应该具体分析 ,在此不多 谈。 三、劳动价值论与效用价值论的联系 劳动价值论与效用价值论不仅有区别 ,而且有 联系 ,主要有以下三点 : (一) 劳动价值论与效用价值论研究对象都是商 品的价值和价格 ,只是由于研究的重点和方法不同 , 产生了不同的认识。效用价值论研究的重点是商品 的使用价值 ,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 ,从财富的效用到 边际效用 ,从基数效用到序数效用等 ;劳动价值论研 究的重点是商品的交换价值 ,采用定性分析的方法 , 从交换价值中抽象出价值 ,从价值讲到价格等。科 学的研究方法应该是 :全面分析 ,系统研究 ,不仅要 进行定性分析 ,而且要进行定量分析 ;不仅要研究使 用价值 ,而且要研究交换价值 ;还要研究使用价值和 交换价值的联系 ,研究交换价值和价格的区别 ,才能 得出科学的结论。 (二) 劳动价值论与效用价值论对商品使用价值 的源泉认识是相同的。劳动价值论认为 ,劳动不是 商品使用价值的源泉 ,自然界和劳动一样也是商品 使用价值的源泉。例如 ,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 中说过“: 劳动不是一切财富的源泉 ,自然界和劳动 一样 ,也是使用价值(而物质财富本来就是由使用价 值构成的 !) 的源泉 ,劳动本身不过是一种自然力的 表现。”“只有一个人事先就以所有者的身份来对待 自然界这个一切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第一源泉 , 把自然界当作隶属于他的东西来处置 ,他的劳动才 成为使用价值的源泉 ,因而也成为财富的源泉。”⑤ 又如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也说过“: 政治经济 学家说 :劳动是一切财富的源泉。其实劳动和自然 界才是一切财富的源泉。自然界为劳动提供材料 , 劳动把材料变为财富。”⑥效用价值论认为 ,生产三 要素(劳动、资本、土地) 是财富 (使用价值) 的源泉。 对于这一点 ,我国学术界没有什么争议。 (三) 劳动价值论与效用价值论对商品价格的认 识也有某些相同之处。劳动价值论认为 ,商品的价 格是由价值决定的 ,价值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 定的。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 ,围绕价值上下浮 动 ,是商品经济的价值规律。效用价值论认为 ,商品 的原始价格是由生产费用决定的 ,市场价格是由供 求关系决定的 ,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相交 ,决定商品 的均衡价格。均衡价格理论代替了商品价值理论 , 成为西方经济学的主要内容。马克思在《雇佣劳动 和资本》中也说过 ,商品的价格是由什么决定的 ? “它是由买主和卖主之间的竞争即供求关系决定 的。”⑦他还指出“, 商品价格是由生产费用决定的”, “价格由生产费用决定 ,就等于说价格由生产商品所 必需的劳动时间决定。”⑧其实 ,在货币产生以前 ,商 品的价格是不明确的。在货币产生以后 ,商品的价 格与货币的发行量和流通量密切相关 ,离开货币就 谈不上价格。在现代市场经济激烈竞争的条件下 , 决定商品价格的因素很多很复杂 ,留待下文再谈。 四、劳动价值论与效用价值论的统一 劳动价值论与效用价值论是两种不同的价值理 论 ,长期以来 ,争论不休。争论本身就说明 ,两种不 同的价值论都有自己的一定道理。形而上学的思维 方式是“: 非 A 即 B”;辩证法的思维方式是“亦 A 亦 B”。我的研究方法是 :求同存异 ,发展创新 ,即吸收 劳动价值论和效用价值论的有益成果 ,形成新的商 品价值论。 商品的价值是什么 ? 这不是单纯的经济学问 题 ,而是经济哲学问题 ,只有上升到哲学的高度 ,才 能获得正确的认识。从哲学上讲 ,价值是客体对主 体的意义以及主体对客体的评价 ,它反映了客体和 主体的关系。马克思也说过“:‘价值’这个普遍的概 念是从人们对待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物的关系中产 生的。”⑨商品的价值就是商品对人所具有的意义以 及人对商品所作的评价 ,它反映了商品 (客体) 和人 (主体) 之间的关系。换句话说 ,我们讲商品的价值 , 就是指商品对人有何价值 ? 人对商品作何评价 (买 不买 ,值不值) ? 离开人这个价值的主体 ,商品无人 问津 ,价值就无从谈起。这是认识商品价值的关键 所在 ,也是发展商品经济的意义所在。我们为什么 要发展商品经济 ? 归根到底是为了满足人民的消费 16

需要。质量(时间效用):商品质量要合格,而且要有保在商品经济社会中人从整体(不要理解为个质期过期则失效。特别是食品、药品,关系人民生人)讲具有二重性: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商品命健康,质量尤其重要。现在市场上假冒伪劣商品是用来出卖的劳动产品,生产的最终自的是为了满泛滥成灾,过期食品、药品也拿去卖,广大消费者深足消费需要因此就决定商品的价值也具有二重性:受其害(有些人被伪劣食品药品毒害致死)。国家必对消费者具有使用价值,对生产者具有交换价值。须制定商品质量标准、生产许可证制度和市场准入使用价值是商品价值的物质内容,交换价值是商品制度,加强质量检查监督工作,严厉打击假冒伪劣行价值的表现形式。内容决定形式:有使用价值的商为,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品才有交换价值没有使用价值(如伪劣商品)就没商品的交换价值是商品的经济价值,即能够给有交换价值;使用价值降低(如旧车),交换价值降商品生产者带来经济利益。盈利或赚钱是商品生产低;使用价值消失(如过期失效药品),交换价值消的直接目的,它决定商品生产和流通的全过程,促进失。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关系是辩证统一关系,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繁荣。在商品经济的发展过程统一于商品的价值(这不仅符合形式逻辑而且符合中,商品的交换价值形式也发展变化:从简单的价值辩证法)。研究商品价值问题,必须首先研究使用价形式到扩大的价值形式从一般价值形式到货币形值,只有弄清使用价值,才能弄清交换价值。式,从金属货币流通到纸币产生,如今又发展到电子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商品的社会价值即满足社货币“一卡通”。在货币产生以前,没有价值尺度和会消费者需要。任何社会的商品生产,最终目的都价格标准,商品的交换价值形式是不明确的,在很大是为了满足消费需要。生产是手段,消费是自的:生程度上带有互通有无的性质,交换双方获得的都是产决定消费,消费决定再生产。生产和消费的关系使用价值(货物)。在货币产生以后,有了价值尺度是经济生活的主要矛盾,是经济学的基本问题,它决和价格标准,单位商品的交换价值就明确地表现为定商品与货币、供给与需求、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关价格。商品价值、使用价值、交换价值与价格的逻辑系从而决定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商品的使用价关系是值包括三要素:品种、数量、质量。不同品种、数量、使用价值:品种、数量、质量商品价值质量的商品,具有不同的使用价值,同一商品也可能(交换价值=价格X数量(质量)有不同的用途,这些都是不言而愉的。商品使用价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这值的大小是可以分析比较的,根据使用价值三要素个“物质”就是商品的数量和质量。没有数量就没有对消费者的效用就可以比较出来。质量:没有质量(如食品腐烂变质)数量再多也不顶品种(序数效用):商品类别品种很多,使用价值用等于零。大小不同,可以进行定性分析,按序数排列,排在前商品的交换价值与价格、数量成正比。商品的三位的应该是:食品、衣服、住房··食、衣、住是人价格与质量成正比(优质优价),与数量成反比例方民基本的生活需要,解决的是温饱问题。我国经济向变化(薄利多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可以增加商发展战略第一步就是解决温饱问题,第二步是达到品的产量,与交换价值成正比;同时降低生产成本,小康水平,第三步是实现共同富裕。现在已经走过与价格成反比(我国学术界关于劳动生产率与商品第二步,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水平,但是还没有全价值量成“正比”“反比”的争论,到此迎刃而解)。面达到小康水平。全国农村还有几千万贫困人口温消费者购买商品考虑的因素是:头什么(品种)?头饱问题没解决,城市有几百万下岗职工生活水平下多少(数量)?好不好(质量)?贵不贵(价格)?这是降,需要最低生活保障。经济生活的基本常识。数量(基数效用):商品数量有多少,决定使用价商品的价格就是货币与商品相交换的比例关值的大小,可以进行定量分析,用基数计量。例如,系,即单位商品交换价值的货币表现(亦称单价),用我国现有13亿人口每年需要消费多少粮食?根据公式表示:统计得出基数。满足需要,效用最大。粮食生产就商品价格=货否量(需求)商品量(供给)是要根据这个基数来安排。国家实行最严格的耕地这个公式不仅包括各种商品的各种价格,而且保护制度,保护粮食生产基地;同时建立粮食储备制度以丰补款,保证粮食安全。此外,国家还给种粮反映了价格变化规律,即供求规律:在自由竞争的市农民财政补贴,以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场上,个别商品的市场价格是由生产(下转第24页)17994-209 ChinAademualtroniePublishingHouseAllrighsreseredp/www.nkie

需要。 在商品经济社会中 ,人从整体 (不要理解为个 人) 讲具有二重性 :既是生产者 ,又是消费者。商品 是用来出卖的劳动产品 ,生产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满 足消费需要 ,因此就决定商品的价值也具有二重性 : 对消费者具有使用价值 ,对生产者具有交换价值。 使用价值是商品价值的物质内容 ,交换价值是商品 价值的表现形式。内容决定形式 :有使用价值的商 品才有交换价值 ,没有使用价值 (如伪劣商品) 就没 有交换价值 ;使用价值降低 (如旧车) ,交换价值降 低 ;使用价值消失 (如过期失效药品) ,交换价值消 失。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关系是辩证统一关系 , 统一于商品的价值(这不仅符合形式逻辑 ,而且符合 辩证法) 。研究商品价值问题 ,必须首先研究使用价 值 ,只有弄清使用价值 ,才能弄清交换价值。 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商品的社会价值 ,即满足社 会消费者需要。任何社会的商品生产 ,最终目的都 是为了满足消费需要。生产是手段 ,消费是目的 ;生 产决定消费 ,消费决定再生产。生产和消费的关系 是经济生活的主要矛盾 ,是经济学的基本问题 ,它决 定商品与货币、供给与需求、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关 系 ,从而决定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商品的使用价 值包括三要素 :品种、数量、质量。不同品种、数量、 质量的商品 ,具有不同的使用价值 ,同一商品也可能 有不同的用途 ,这些都是不言而喻的。商品使用价 值的大小是可以分析比较的 ,根据使用价值三要素 对消费者的效用就可以比较出来。 品种(序数效用) :商品类别品种很多 ,使用价值 大小不同 ,可以进行定性分析 ,按序数排列 ,排在前 三位的应该是 :食品、衣服、住房 .食、衣、住是人 民基本的生活需要 ,解决的是温饱问题。我国经济 发展战略第一步就是解决温饱问题 ,第二步是达到 小康水平 ,第三步是实现共同富裕。现在已经走过 第二步 ,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水平 ,但是还没有全 面达到小康水平。全国农村还有几千万贫困人口温 饱问题没解决 ,城市有几百万下岗职工生活水平下 降 ,需要最低生活保障。 数量(基数效用) :商品数量有多少 ,决定使用价 值的大小 ,可以进行定量分析 ,用基数计量。例如 , 我国现有 13 亿人口 ,每年需要消费多少粮食 ? 根据 统计 ,得出基数。满足需要 ,效用最大。粮食生产就 是要根据这个基数来安排。国家实行最严格的耕地 保护制度 ,保护粮食生产基地 ;同时建立粮食储备制 度 ,以丰补歉 ,保证粮食安全。此外 ,国家还给种粮 农民财政补贴 ,以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质量(时间效用) :商品质量要合格 ,而且要有保 质期 ,过期则失效。特别是食品、药品 ,关系人民生 命健康 ,质量尤其重要。现在市场上假冒伪劣商品 泛滥成灾 ,过期食品、药品也拿去卖 ,广大消费者深 受其害(有些人被伪劣食品药品毒害致死) 。国家必 须制定商品质量标准、生产许可证制度和市场准入 制度 ,加强质量检查监督工作 ,严厉打击假冒伪劣行 为 ,维护市场经济秩序 ,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商品的交换价值是商品的经济价值 ,即能够给 商品生产者带来经济利益。盈利或赚钱是商品生产 的直接目的 ,它决定商品生产和流通的全过程 ,促进 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繁荣。在商品经济的发展过程 中 ,商品的交换价值形式也发展变化 :从简单的价值 形式到扩大的价值形式 ,从一般价值形式到货币形 式 ,从金属货币流通到纸币产生 ,如今又发展到电子 货币“一卡通”。在货币产生以前 ,没有价值尺度和 价格标准 ,商品的交换价值形式是不明确的 ,在很大 程度上带有互通有无的性质 ,交换双方获得的都是 使用价值(货物) 。在货币产生以后 ,有了价值尺度 和价格标准 ,单位商品的交换价值就明确地表现为 价格。商品价值、使用价值、交换价值与价格的逻辑 关系是 : 商品价值 使用价值 :品种、数量、质量 交换价值 = 价格 ×数量(质量) 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这 个“物质”就是商品的数量和质量。没有数量就没有 质量 ;没有质量(如食品腐烂变质) ,数量再多也不顶 用 ,等于零。 商品的交换价值与价格、数量成正比。商品的 价格与质量成正比 (优质优价) ,与数量成反比例方 向变化(薄利多销) 。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可以增加商 品的产量 ,与交换价值成正比 ;同时降低生产成本 , 与价格成反比(我国学术界关于劳动生产率与商品 价值量成“正比”、“反比”的争论 ,到此迎刃而解) 。 消费者购买商品考虑的因素是 :买什么 (品种) ? 买 多少(数量) ? 好不好(质量) ? 贵不贵(价格) ? 这是 经济生活的基本常识。 商品的价格就是货币与商品相交换的比例关 系 ,即单位商品交换价值的货币表现(亦称单价) ,用 公式表示 : 商品价格 = 货币量(需求) 商品量(供给) 这个公式不仅包括各种商品的各种价格 ,而且 反映了价格变化规律 ,即供求规律 :在自由竞争的市 场上 ,个别商品的市场价格是由生产 (下转第 24 页) 17

②不可再生资源的经济理论分析,始于数理经济学家崔规制是有效和重要的替代规制方式。特林(Hbtelling)1931年在《政治经济学评论》上发表的经典论税费规制与价格规制相比优点是大幅度减少了文《可枯竭资源经济学》,之所以称为简单的霍特林定律,是因政府与企业的信息不对称性。税费规制通过市场机为这是在假设开采成本为0的条件下霍特林定律所得到的结果。制起作用,政府可根据资源的稀缺度规定资源的税费,能间接和有效地调整该资源的市场价格,包括生参考文献:1. Tiectenberg, T.,1992. Envirormental and Natural Resource产价格和消费价格,并能把税费所得用于治理资源开Eoomomics. 3" edition,New York : Harper Collins Publisher p, 147发中所产生的生态问题,通过税费调整,后代人也相2.赵景柱:《社会折现率与代际公平性分析》载《环境科学》,1995(5)。对容易获得代际间的效率与公平。在长期,由手非再3.Howarth,R.C.,1991."Intertemporal Equilibria and生资源已被耗尽或是由于非再生资源所造成的生态Exhausible Resources: An Overlapping Generation Approach."环境成本和其他成本已经超过可再生资源的开发成Ecological Ecomomics,Vol.4(3) ,pp.1- 11.4. Toman, M. A., 1992. " The Dificulty in Defining本(例如煤和石油的使用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非再Sustainability,” in J.Darmstadter ,ed. ,Gobal Development and the生资源最终会转化为可再生资源。这一过程中,政府Environment:Perspectives on Sustainability,Resources for theFuture的税费规制能调节资源技术在资源产业中的分布和5.Daly,H, E. and Cobb,J.B.,Jr. 1989.For the Common使用,促进替代的可再生资源的开发和使用,减少后Coods:RedirectingtheEcomomy towardCommunity,the代的代际机会成本损失。税费规制的缺点是,在面对Environment ,and a Sustainable Future.Beacon Press.6. Page, T,1988. " Intergenerational Equity and the Social资源垄断和战略性资源供求时,税费手段会鼓励“稀Rate of Discount,"in V. K. Smith,ed. , Environmental Resources缺租”的产生,从而直接损害当代消费者的利益,也不and Applied Welfare Economics:Essays in Homr of John V.Krutilla ,Resources for the Future. pp.71 - 89.利于国家的资源安全保护和战略竞争。7.舒基元、姜学民:《浅析生态伦理学在自然资源代际管理中的应用》,载《地理学与国土研究》,1996(4)。注释:8.张帆:《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126~128页,上海,①温暖”效用(Becker,1974)指从同情和帮助他人中得到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温暖效用:名声效用笔者认为是从捐献资助他人中获得赞誉和地位的效用。参见尼古拉斯马尔、大卫怀恩斯:《福利经(作者单位:江西财经大学产业组织与政府规制研究济学前沿问题》,中文版,151~156页,北京,中国税务出版社,中心南吕330013)2000(责任编辑:QN)(上接第17页)成本和供求关系决定的。生产成本注释:①②③王亚南主编:《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选辑》,(由多种因素决定,可以核算出来)是决定商品价格中文版,308309321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的内因,市场价格只有高于成本价格,生产者有利可④萨伊:《政治经济学概论》中文版59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图,才会继续生产,否则就会停产或转产。供求关系③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中文版,第3卷,5、508页,北是决定商品价格的外因:商品供不应求,价格上涨,京,人民出版社,1977。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中文版,第1卷,5356、360是卖方市场:供过于求,价格下跌,是买方市场;供求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平衡,价格相对稳定,市场价格等于成本价格加平均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版,第19卷,406页,北京,利润,即生产价格。市场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围绕人民出版社,1995。生产价格上下浮动,是市场经济的价格规律。价格参考文献:规律调节商品生产和流通。整个社会的商品价格水1.晏智杰:《劳动价值学说新探》,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平是由货市发行量决定的。国家制定货市政策控2.胡钧等主编:《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制货币发行量,可以保持商品价格水平的基本稳定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防止通货紧缩或通货膨胀,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平稳3.《28位专家学者谈劳动价值论再认识》.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1。发展。4.晏智杰:《本本主义不是科学的研究态度和思维方理论研究贵在创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式》,载《经济评论》,2003(3)。5.卫兴华:《错解与曲解马克思不是科学的态度与思维准。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观,揭开商品价值之谜,解方式》,载《经济评论》,2003(3)。决经济学的世界难题,对于反对商品拜物教和拜金(作者单位:西安财经学院政治与行政学院西安710061)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具有十分(责任编辑:N)重要的意义。24[994-200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

规制是有效和重要的替代规制方式。 税费规制与价格规制相比优点是 ,大幅度减少了 政府与企业的信息不对称性。税费规制通过市场机 制起作用 ,政府可根据资源的稀缺度规定资源的税 费 ,能间接和有效地调整该资源的市场价格 ,包括生 产价格和消费价格 ,并能把税费所得用于治理资源开 发中所产生的生态问题;通过税费调整 ,后代人也相 对容易获得代际间的效率与公平。在长期 ,由于非再 生资源已被耗尽 ,或是由于非再生资源所造成的生态 环境成本和其他成本已经超过可再生资源的开发成 本(例如煤和石油的使用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非再 生资源最终会转化为可再生资源。这一过程中 ,政府 的税费规制能调节资源技术在资源产业中的分布和 使用 ,促进替代的可再生资源的开发和使用 ,减少后 代的代际机会成本损失。税费规制的缺点是 ,在面对 资源垄断和战略性资源供求时 ,税费手段会鼓励“稀 缺租”的产生 ,从而直接损害当代消费者的利益 ,也不 利于国家的资源安全保护和战略竞争。 注释: ①“温暖”效用(Becker ,1974)指从同情和帮助他人中得到 温暖效用 ;名声效用笔者认为是从捐献资助他人中获得赞誉 和地位的效用。参见尼古拉斯·马尔、大卫·怀恩斯《: 福利经 济学前沿问题》,中文版 ,151~156 页 ,北京 ,中国税务出版社 , 2000。 ②不可再生资源的经济理论分析 ,始于数理经济学家霍 特林(Hotelling) 1931 年在《政治经济学评论》上发表的经典论 文《可枯竭资源经济学》,之所以称为简单的霍特林定律 ,是因 为这是在假设开采成本为 0 的条件下霍特林定律所得到的结 果。 参考文献: 11Tietenberg , T. , 1992. Environmental and Natural Resource Economics. 3 rd edition ,New York : Harper Collins Publisher ,p. 147. 21 赵景柱《: 社会折现率与代际公平性分析》,载《环境 科学》,1995 (5) 。 31Howarth , R. C. , 1991. “ Intertemporal Equilibria and Exhausible Resources: An Overlapping Generation Approach. ” Ecological Economics ,Vol. 4 (3) ,pp. 1 - 11. 41Toman , M. A. , 1992. “ The Difficulty in Defining Sustainability ,”in J. Darmstadter ,ed. ,Global Development and the Environment : Perspectives on Sustainability , Resources for the Future. 51Daly , H. E. and Cobb ,J. B. ,Jr. 1989. For the Common Goods: Redirecting the Economy toward Community , the Environment ,and a Sustainable Future.Beacon Press. 61Page , T. , 1988.“Intergenerational Equity and the Social Rate of Discount ,”in V. K. Smith , ed. , Environmental Resources and Applied Welfare Economics: Essays in Honor of John V. Krutilla ,Resources for the Future. pp. 71 - 89. 71舒基元、姜学民《: 浅析生态伦理学在自然资源代际 管理中的应用》,载《地理学与国土研究》,1996 (4) 。 81 张帆《: 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126~128 页 ,上海 ,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8。 (作者单位 :江西财经大学产业组织与政府规制研究 中心 南昌 330013) (责任编辑 :Q、N) (上接第 17 页) 成本和供求关系决定的。生产成本 (由多种因素决定 ,可以核算出来) 是决定商品价格 的内因 ,市场价格只有高于成本价格 ,生产者有利可 图 ,才会继续生产 ;否则就会停产或转产。供求关系 是决定商品价格的外因 :商品供不应求 ,价格上涨 , 是卖方市场 ;供过于求 ,价格下跌 ,是买方市场 ;供求 平衡 ,价格相对稳定 ,市场价格等于成本价格加平均 利润 ,即生产价格。市场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 ,围绕 生产价格上下浮动 ,是市场经济的价格规律。价格 规律调节商品生产和流通。整个社会的商品价格水 平是由货币发行量决定的。国家制定货币政策 ,控 制货币发行量 ,可以保持商品价格水平的基本稳定 , 防止通货紧缩或通货膨胀 ,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平稳 发展。 理论研究贵在创新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 准。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观 ,揭开商品价值之谜 ,解 决经济学的世界难题 ,对于反对商品拜物教和拜金 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具有十分 重要的意义。 注释 : ①②③王亚南 主编《: 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选辑》, 中文版 ,308、309、321 页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79。 ④萨伊《: 政治经济学概论》,中文版 ,59 页 ,北京 ,商务印 书馆 ,1997。 ⑤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中文版 ,第 3 卷 ,5、508 页 ,北 京 ,人民出版社 ,1977。 ⑦⑧《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中文版 ,第 1 卷 ,5356、360 页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77。 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版 ,第 19 卷 ,406 页 ,北京 , 人民出版社 ,1995。 参考文献 : 1. 晏智杰《: 劳动价值学说新探》,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 社 ,2001。 2. 胡钧 等主编《: 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 北京 ,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1。 3《. 28 位专家学者谈劳动价值论再认识》,北京 ,中共中 央党校出版社 ,2001。 4.晏智杰 《: 本本主义不是科学的研究态度和思维方 式》,载《经济评论》,2003 (3) 。 5. 卫兴华《: 错解与曲解马克思不是科学的态度与思维 方式》,载《经济评论》,2003 (3) 。 (作者单位:西安财经学院政治与行政学院 西安 710061) (责任编辑 :N) 24

已到末页,全文结束
刷新页面下载完整文档
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