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论劳动力的非商品性及劳动力价值的含义_对马_省略_劳动价值理论中_劳动产品_和

社会科学研究2005.2.论劳动力的非商品性及劳动力价值的含义对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中“劳动产品”和“交换”的考辨朱富强摘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决定了劳动力的非商品性:(1)人是社会中创造价值的主体,而不应该当作商品看待;(2)生产劳动力的劳动与生产一般商品的劳动存在很大不同,其中的自然劳动力部分不是劳动的产物,因而不具有价值属性。相应地,对劳动力价值可以有三种理解:一是体现劳动力形成所需投入的物化劳动的维系劳动力价值;二是凝结在劳动者身上的物化劳动价值,三是劳动力本身具有能够在未来带来收入流的贴现之价值。从本质上说,工资并不等于维系劳动力价值的大小,而是基于它所能创造的价值,一般在维系劳动力价值和所创造的价值之间波动,其量的多与少取决于劳动与资本交换时双方的地位和势力。关键词)劳动力:价值:商品属性;工资中图分类号)F01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4769(2005)02-0030-05劳动力究竞是不是商品?根据马克思的定义,产所创造的,这也是马克思讲的人自身的再生产,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本文就从这一定义但如果按照这种观点,劳动力商品的所有权属于出发分别对劳动力的“劳动产品”和“交换”两父母而非劳动者本身。实际上,现代社会强调人个属性进行考辨。生而自由和独立,如卢梭强调,“一个人一旦达一、劳动力不完全是人类劳动的产物到有理智的年龄,可以自行判断维护自已生存的适当方法时,他就从这时候成为自己的主人。”0)劳动力要成为商品,首先应该是劳动的产物,即劳动力的价值就是体现为凝结其中的物化劳动。这显然否认了人之天然劳动力属于父母的观点,但是,劳动力本身却包含了两方面的内容:自然也意味着劳动力是自然的产物。马克思说过,劳动力和后生劳动力。自然劳动力是指非人类劳劳动本身不过是一种自然力的表现即人的劳动力的表现。”既然劳动力本身包含了自然力的动的天然产物,而后生劳动力主要是指吸收人类劳动而形成的。一部分,那么劳动力就不再是纯粹的劳动产品,一方面,我们把个体天生就具有的劳动力称也不再是纯粹意义上的商品。实际上,自然劳动为自然劳动力,这与原始土地具有自然地力类似。力所创造的收益也不再是纯粹的价值,而是包含当然,我们有时也认为这种天然劳动力是父母生了劳力租的那一部分。作者简介)朱富强,中山大学岭南学院副教授,博士,广东广州510275。·30·2 1994-200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
社 会 科 学 研 究 2005121 论劳动力的非商品性及劳动力价值的含义 ———对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中 “劳动产品 ”和 “交换 ”的考辨 朱富强 〔摘要 〕 有两个方面的原因决定了劳动力的非商品性 : (1) 人是社会中创造价值的主体 , 而不应该当作商品看待 ; (2) 生产劳动力的劳动与生产一般商品的劳动存在很大不同 , 其中 的自然劳动力部分不是劳动的产物 , 因而不具有价值属性。相应地 , 对劳动力价值可以有三种 理解 : 一是体现劳动力形成所需投入的物化劳动的维系劳动力价值 ; 二是凝结在劳动者身上的 物化劳动价值 ; 三是劳动力本身具有能够在未来带来收入流的贴现之价值。从本质上说 , 工资 并不等于维系劳动力价值的大小 , 而是基于它所能创造的价值 , 一般在维系劳动力价值和所创 造的价值之间波动 , 其量的多与少取决于劳动与资本交换时双方的地位和势力。 〔关键词 〕 劳动力 ; 价值 ; 商品属性 ; 工资 〔中图分类号 〕F014. 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 - 4769 (2005) 02 - 0030 - 05 劳动力究竟是不是商品 ? 根据马克思的定义 , 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 本文就从这一定义 出发分别对劳动力的 “劳动产品 ”和 “交换 ”两 个属性进行考辨。 一、劳动力不完全是人类劳动的产物 劳动力要成为商品 , 首先应该是劳动的产物 , 即劳动力的价值就是体现为凝结其中的物化劳动。 但是 , 劳动力本身却包含了两方面的内容 : 自然 劳动力和后生劳动力。自然劳动力是指非人类劳 动的天然产物 , 而后生劳动力主要是指吸收人类 劳动而形成的。 一方面 , 我们把个体天生就具有的劳动力称 为自然劳动力 , 这与原始土地具有自然地力类似。 当然 , 我们有时也认为这种天然劳动力是父母生 产所创造的 , 这也是马克思讲的人自身的再生产 , 但如果按照这种观点 , 劳动力商品的所有权属于 父母而非劳动者本身。实际上 , 现代社会强调人 生而自由和独立 , 如卢梭强调 , “一个人一旦达 到有理智的年龄 , 可以自行判断维护自己生存的 适当方法时 , 他就从这时候成为自己的主人。”〔1〕 这显然否认了人之天然劳动力属于父母的观点 , 也意味着劳动力是自然的产物。马克思说过 , “劳动本身不过是一种自然力的表现 , 即人的劳 动力的表现。”〔2〕既然劳动力本身包含了自然力的 一部分 , 那么劳动力就不再是纯粹的劳动产品 , 也不再是纯粹意义上的商品。实际上 , 自然劳动 力所创造的收益也不再是纯粹的价值 , 而是包含 了劳力租的那一部分。 〔作者简介 〕朱富强 ,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副教授 , 博士 , 广东 广州 510275。 ·30·

其实,地力本身也包含了两个方面:一是自生产存在很大差别。(1)一般商品的生产过程是然地力,一是凝结在土地上的物化劳动。因此,劳动行为作用在劳动对象上的过程,这个行为的土地本身不是纯粹意义上的商品。当然,由于现施动主体和劳动对象是分离的,但是,劳动力的代社会的主地都已经过人的开荒,凝结了人类的生产过程却是施动主体与劳动对象合为一体的。劳动,因而与原始天然土地存在很大差别,从而(2)一般来说,其他商品的生产活动是有目的的具有一定的商品属性。正因为如此,一般认为士劳动支出过程,并且这种劳动支出本身是一种痛地的价值大体上反映了土地中所凝结的物化劳动,苦,表现出负效用;斯密、萨伊、杰文斯甚至马尽管其中确实还存在一定的差别。当然,这种把克思等都持这种观点。如斯密认为,“任何一个主地价值视为以前凝结的物化劳动的观点主要为物品的真实价格,乃是获它的辛苦和麻烦”),马克思也强调,“在劳动的全部历程中,巴斯夏等强调,而马克思在土地上看到的更主要是它的自然属性,从而强调了土地的非商品属性。他还必须有那种有目的的意志,也就是把注意力但是,马克思在人身上看到的只有凝结了劳动的集中起来,并且一种工作的内容和进行方法对劳动者越少有吸引力,他就越是不能把这个工作当一面,认为它完全是劳动的产物,从而强调了它作自己的体力和精神力的活动来享受”‘)。但是,的商品属性。另一方面,就体现为凝结在人体身上的物化劳动力的生产活动可能并非如此。警如,每天我劳动的后生劳动力而言,这种物化劳动的凝结与起来跑步,结果增强了自身体质,在某种程度上其他物质商品所凝结的物化劳动也具有不同的特也可以说我的劳动能力增强了,不过我也许并不点,这种物化劳动凝结的独特性限制了劳动力本把跑步当成是一种劳动而是锻炼或活动,也不认身作为商品的属性。一般地,后生劳动力所体现为锻炼是一种痛苦而是一种享乐,也就是说,我的凝结的物化劳动有两个来源:吸收其他形态的可以在享乐的同时获得劳动力的增长。所以,杰物化劳动和由活劳动的直接作用所转化而来的物文斯指出,如果把一切身心的努力包括在劳动之化劳动。因此,我们可以分别考察这两个方面与内,那么“打球的游戏亦是劳动,但若打球的目其他物质商品中的物化劳动所体现出的不同特点。的专在游戏本身的快乐,这种劳动算不算在劳动里面却颇有疑问”5)。马歇尔则更为明确地指出:首先,就吸收其他形态的物化劳动而言,包括了吃穿住行等物质形态的有形物化劳动以及体“劳动是任何心智或身体上的努力,部分地或全现为知识、伦理、社会关系等流动形态的物化劳部地以获得某种好处为目的的,而不是以直接从动,显然这与一般商品的创造过程具有不同的特这种努力中获得愉快为目的的”,因而“有些努点。(1)一般商品的创造往往是劳动者有目的实力只是为努力而努力,如为娱乐而作的一种竞赛,但这些努力却不算是劳动”6。推而广之,对其他施的过程,其目的是获得可使用的或具有价值的财富,但是,劳动力的生产过程往往不是有目的物化劳动的吸收也不一定是一种痛苦,更可能是行为的产物,吃穿住行等就是劳动者凝结物化劳一种享乐,如我喜欢享受美食等。可见,我们实动行为的自的本身。(2)对吃穿住行等物化劳动际上更应把体育锻炼、学习知识以及日常饮食等吸收的过程,往往是这些物化劳动与自然劳动力视为消费过程而不是生产过程。与其他物品消费共同作用的过程,因而新的更大量的物化劳动是不同的是,在消费过程中还获得了增长的劳动力。两者共同作用的结果,我们因此也难以界定那些总之,劳动力生产的劳动过程和其他商品的生产过程具有不同的特点,这些特点限制了劳动由吃穿住行等物化劳动转化进而凝结在人体上的物化劳动的量。实际上,我们在度量一般商品的力作为商品的特性。价值时都是据其所凝结的物化劳动而非投入的劳二、天然私有性限制了劳动力的商品属性动(物化劳动和活劳动),因为各类劳动在生产弱化劳动力商品属性的另一个因素在于劳动中会出现价值增殖;同理,劳动力价值的度量也力天然依附于劳动者,因而劳动力的买卖受到了决不应该仅仅以投入的生活资料等物化劳动为依限制。商品的重要特性就是能够买卖,从这个角据。如果根据马克思的劳动力商品的含义,其价度上讲,土地比劳动力更有资格称为商品,因为值是劳动者所消耗的生活资料的转移,便无法解土地等其他物质资本都具有可交易的属性,而体释消耗相同的生活资料但劳动力不同的社会现实。现为劳动力的人力资本最具有私权性质,他人是其次,就直接作用在人体身上的活劳动而言,难以完全占有的。实际上,一般商品的出售都能这主要是指增强体格等活动,这也与一般商品的够将所有权进行转让,而在人身自由的社会中,·31·2 1994-200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
其实 , 地力本身也包含了两个方面 : 一是自 然地力 , 一是凝结在土地上的物化劳动。因此 , 土地本身不是纯粹意义上的商品。当然 , 由于现 代社会的土地都已经过人的开荒 , 凝结了人类的 劳动 , 因而与原始天然土地存在很大差别 , 从而 具有一定的商品属性。正因为如此 , 一般认为土 地的价值大体上反映了土地中所凝结的物化劳动 , 尽管其中确实还存在一定的差别。当然 , 这种把 土地价值视为以前凝结的物化劳动的观点主要为 巴斯夏等强调 , 而马克思在土地上看到的更主要 是它的自然属性 , 从而强调了土地的非商品属性。 但是 , 马克思在人身上看到的只有凝结了劳动的 一面 , 认为它完全是劳动的产物 , 从而强调了它 的商品属性。 另一方面 , 就体现为凝结在人体身上的物化 劳动的后生劳动力而言 , 这种物化劳动的凝结与 其他物质商品所凝结的物化劳动也具有不同的特 点 , 这种物化劳动凝结的独特性限制了劳动力本 身作为商品的属性。一般地 , 后生劳动力所体现 的凝结的物化劳动有两个来源 : 吸收其他形态的 物化劳动和由活劳动的直接作用所转化而来的物 化劳动。因此 , 我们可以分别考察这两个方面与 其他物质商品中的物化劳动所体现出的不同特点。 首先 , 就吸收其他形态的物化劳动而言 , 包 括了吃穿住行等物质形态的有形物化劳动以及体 现为知识、伦理、社会关系等流动形态的物化劳 动 , 显然这与一般商品的创造过程具有不同的特 点。 (1) 一般商品的创造往往是劳动者有目的实 施的过程 , 其目的是获得可使用的或具有价值的 财富 , 但是 , 劳动力的生产过程往往不是有目的 行为的产物 , 吃穿住行等就是劳动者凝结物化劳 动行为的目的本身。 (2) 对吃穿住行等物化劳动 吸收的过程 , 往往是这些物化劳动与自然劳动力 共同作用的过程 , 因而新的更大量的物化劳动是 两者共同作用的结果 , 我们因此也难以界定那些 由吃穿住行等物化劳动转化进而凝结在人体上的 物化劳动的量。实际上 , 我们在度量一般商品的 价值时都是据其所凝结的物化劳动而非投入的劳 动 (物化劳动和活劳动 ) , 因为各类劳动在生产 中会出现价值增殖 ; 同理 , 劳动力价值的度量也 决不应该仅仅以投入的生活资料等物化劳动为依 据。如果根据马克思的劳动力商品的含义 , 其价 值是劳动者所消耗的生活资料的转移 , 便无法解 释消耗相同的生活资料但劳动力不同的社会现实。 其次 , 就直接作用在人体身上的活劳动而言 , 这主要是指增强体格等活动 , 这也与一般商品的 生产存在很大差别。 (1) 一般商品的生产过程是 劳动行为作用在劳动对象上的过程 , 这个行为的 施动主体和劳动对象是分离的 , 但是 , 劳动力的 生产过程却是施动主体与劳动对象合为一体的。 (2) 一般来说 , 其他商品的生产活动是有目的的 劳动支出过程 , 并且这种劳动支出本身是一种痛 苦 , 表现出负效用 ; 斯密、萨伊、杰文斯甚至马 克思等都持这种观点。如斯密认为 , “任何一个 物品的真实 价格 , .乃是 获它的辛 苦和麻 烦 ”〔3〕 , 马克思也强调 , “在劳动的全部历程中 , 他还必须有那种有目的的意志 , 也就是把注意力 集中起来 , 并且一种工作的内容和进行方法对劳 动者越少有吸引力 , 他就越是不能把这个工作当 作自己的体力和精神力的活动来享受 ”〔4〕。但是 , 劳动力的生产活动可能并非如此。譬如 , 每天我 起来跑步 , 结果增强了自身体质 , 在某种程度上 也可以说我的劳动能力增强了 , 不过我也许并不 把跑步当成是一种劳动而是锻炼或活动 , 也不认 为锻炼是一种痛苦而是一种享乐 , 也就是说 , 我 可以在享乐的同时获得劳动力的增长。所以 , 杰 文斯指出 , 如果把一切身心的努力包括在劳动之 内 , 那么 “打球的游戏亦是劳动 , 但若打球的目 的专在游戏本身的快乐 , 这种劳动算不算在劳动 里面却颇有疑问 ”〔5〕。马歇尔则更为明确地指出 : “劳动是任何心智或身体上的努力 , 部分地或全 部地以获得某种好处为目的的 , 而不是以直接从 这种努力中获得愉快为目的的 ”, 因而 “有些努 力只是为努力而努力 , 如为娱乐而作的一种竞赛 , 但这些努力却不算是劳动 ”〔6〕。推而广之 , 对其他 物化劳动的吸收也不一定是一种痛苦 , 更可能是 一种享乐 , 如我喜欢享受美食等。可见 , 我们实 际上更应把体育锻炼、学习知识以及日常饮食等 视为消费过程而不是生产过程。与其他物品消费 不同的是 , 在消费过程中还获得了增长的劳动力。 总之 , 劳动力生产的劳动过程和其他商品的 生产过程具有不同的特点 , 这些特点限制了劳动 力作为商品的特性。 二、天然私有性限制了劳动力的商品属性 弱化劳动力商品属性的另一个因素在于劳动 力天然依附于劳动者 , 因而劳动力的买卖受到了 限制。商品的重要特性就是能够买卖 , 从这个角 度上讲 , 土地比劳动力更有资格称为商品 , 因为 土地等其他物质资本都具有可交易的属性 , 而体 现为劳动力的人力资本最具有私权性质 , 他人是 难以完全占有的。实际上 , 一般商品的出售都能 够将所有权进行转让 , 而在人身自由的社会中 , ·31·

人力资本的依附属性使得它与其载体人合为一体,不过,在奴隶社会以后的社会中,劳动力在法律没有任何交换能够使之完全丧失。例如,我具有上已经归劳动者本身所有,因而这时劳动力就不分析股票走势的智力和拥有搬运石块的体力,你再是商品了。也许马克思后来也意识到这一问题,可以雇我为你工作,但你不能使我失去能力而为他在其他场合文指出:“因为劳动者不是资本家你所获得,也就是说,你不能买得我的劳动力本的奴隶,所以资本家不能把劳动者当作商品来卖。身。资本家从劳动者那里买到的,只是一定时间内利用他的劳动力的权利。"0)即使就目前流行的产权理论而言,它强调商品内在权利的分解,此时部分权利也可买卖,但其次,就劳动力内容的界定而言,如果劳动这仅指买卖某种属性而不是商品本身。因此,即力属性比较单一,一般就比较容易买卖。事实上,使从这个意义上讲,也不能说是出售劳动力商品,现代意义上的如球员、影星等的转让或转会就体现了这些劳动力的特征。如球星的劳动力一般集而只能说是出售劳动力所附属的部分劳动的权利,如出售一定的使用权等。这实际上意味着,工资中体现在某一类球的运动上,因而可以对此进行监督,但是,即使如此,这种转让也不完全是自并不是与劳动力商品相交换,而只是与某段时间的劳动量的使用权相交换。总之,在一般意义然人的买卖,而是一段时期劳动力支出的买卖。上,商品的买卖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物化劳动及另外,如果劳动力比较同质,一般也比较容易买其载体一起转移。然而,根据天赋人权的观点,卖,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劳动力的价值在市场上即使没有独立的孩童,也具有起码的人身自由,比较容易确定。事实上,奴隶社会之所以能够将因而劳动力显然是无法与作为其载体的劳动者本奴隶以及劳动力进行买卖,根本原因在于当时的身一块转移的,否则就转变为劳动者的买卖。当劳动力是相对同质的。但是,在劳动越来越异质然,在某种程度上,劳动力也存在一定的买卖的化和越来越强调天赋人权的今天,劳动力的买卖可能,这可从两方面来理解:一是对劳动力的转越来越困难,因而劳动力也越来越失去了商品的让程度与对劳动者本身占有权的界定有关;二是属性。劳动力的买卖程度也与劳动力内容的界定有关。然而,马克思却将工资契约和奴隶买卖之间首先,就劳动者本身占有权的界定而言,如的本质等同化了,没有认识到奴隶买卖的主体是果法律规定他人可以对自然人拥有占有权,那么奴隶主,奴隶是无法买卖自身的,也就是说,商劳动力就可以随劳动者本身一起买卖。例如,奴品仅仅是买卖的客体,无法自卖。所以,熊彼特隶的劳动力实际上几乎是可以转让、买卖的,就指出:“自由劳动力的主购买的当然不是像在于“奴隶从头到脚都是奴隶主的财产,因此其奴隶制度的情况那样的劳动者本身,而是他们潜在的劳动力总量中一个确定的份额。”2而且,马劳动成果法定属于奴隶主。首先,奴隶主拿走奴隶的任何东西,只不过是自己拿了法律上说是属克思认为,劳动力商品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的于自己的东西。”所以,马克思说,“奴隶的买特殊形态,因为在他看来,劳动力成为商品有两卖,按它的形式来说,也是商品的买卖。”其实,个条件:一是有人身自由的劳动者:二是劳动者奴隶的劳动力不仅在形式上,更在内容上具有商除了自己的劳动力外一无所有。显然,这里马克品的性质。因为奴隶本身就是商品,是奴隶主劳思非但割裂了劳动力这一物自身属性的一致性,动的产物,奴隶主需要对奴隶进行喂养、看管等,而且混淆了商品买卖中的主体和客体:商品本身就如饲养一头性畜一样,此时的劳动力只是奴隶是交换的客体,而由于劳动力本身与人体不可分这种商品的一个属性。正如维塞尔所说的,“奴离,因而必然以交换主体的面貌出现。实际上,隶对其主人说是一种资本,奴的价值就像性畜、如上面所说,奴隶(及其劳动力)具有商品的客机器或任何一件固定资本的价值一样。”因此,体属性:但资本主义下自主的工人(及其劳动在这个过程中,一个奴隶主在与另一个奴隶主进力)却不具有商品的客体属性。可见,马克思恰行交易时,奴隶就成了商品,但显然并不是奴隶恰把劳动力商品出现的时期颠倒了。而且,正如和奴隶主之间进行劳动力商品的买卖。所以,马钱津指出的,马克思将劳动者没有别的商品可出克思说:“奴隶并不曾把自己的劳动力出卖给奴卖当作是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但是,劳动者康主,正如耕牛不是向农民卖工一样。奴隶连同有其他收入或者说有较多资产的人也并不妨碍他们接受雇佣或者出卖劳动。3事实上,不管劳动自己的劳动力一劳永逸地卖给自己的主人。…奴隶本身是商品,但劳动力却不是他的商品。"0)者有无可资出卖的东西,都无法将不是商品的东·32·2 1994-200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
人力资本的依附属性使得它与其载体人合为一体 , 没有任何交换能够使之完全丧失。例如 , 我具有 分析股票走势的智力和拥有搬运石块的体力 , 你 可以雇我为你工作 , 但你不能使我失去能力而为 你所获得 , 也就是说 , 你不能买得我的劳动力本 身。 即使就目前流行的产权理论而言 , 它强调商 品内在权利的分解 , 此时部分权利也可买卖 , 但 这仅指买卖某种属性而不是商品本身。因此 , 即 使从这个意义上讲 , 也不能说是出售劳动力商品 , 而只能说是出售劳动力所附属的部分劳动的权利 , 如出售一定的使用权等。这实际上意味着 , 工资 并不是与劳动力商品相交换 , 而只是与某段时间 的劳动量的使用权相交换。〔7〕总之 , 在一般意义 上 , 商品的买卖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物化劳动及 其载体一起转移。然而 , 根据天赋人权的观点 , 即使没有独立的孩童 , 也具有起码的人身自由 , 因而劳动力显然是无法与作为其载体的劳动者本 身一块转移的 , 否则就转变为劳动者的买卖。当 然 , 在某种程度上 , 劳动力也存在一定的买卖的 可能 , 这可从两方面来理解 : 一是对劳动力的转 让程度与对劳动者本身占有权的界定有关 ; 二是 劳动力的买卖程度也与劳动力内容的界定有关。 首先 , 就劳动者本身占有权的界定而言 , 如 果法律规定他人可以对自然人拥有占有权 , 那么 劳动力就可以随劳动者本身一起买卖。例如 , 奴 隶的劳动力实际上几乎是可以转让、买卖的 , 就 在于 “奴隶从头到脚都是奴隶主的财产 , 因此其 劳动成果法定属于奴隶主。首先 , 奴隶主拿走奴 隶的任何东西 , 只不过是自己拿了法律上说是属 于自己的东西。”〔8〕所以 , 马克思说 , “奴隶的买 卖 , 按它的形式来说 , 也是商品的买卖。”其实 , 奴隶的劳动力不仅在形式上 , 更在内容上具有商 品的性质。因为奴隶本身就是商品 , 是奴隶主劳 动的产物 , 奴隶主需要对奴隶进行喂养、看管等 , 就如饲养一头牲畜一样 , 此时的劳动力只是奴隶 这种商品的一个属性。正如维塞尔所说的 , “奴 隶对其主人说是一种资本 , 奴隶的价值就像牲畜、 机器或任何一件固定资本的价值一样。”〔9〕因此 , 在这个过程中 , 一个奴隶主在与另一个奴隶主进 行交易时 , 奴隶就成了商品 , 但显然并不是奴隶 和奴隶主之间进行劳动力商品的买卖。所以 , 马 克思说 : “奴隶并不曾把自己的劳动力出卖给奴 隶主 , 正如耕牛不是向农民卖工一样。奴隶连同 自己的劳动力一劳永逸地卖给自己的主人。. 奴隶本身是商品 , 但劳动力却不是他的商品。”〔10〕 不过 , 在奴隶社会以后的社会中 , 劳动力在法律 上已经归劳动者本身所有 , 因而这时劳动力就不 再是商品了。也许马克思后来也意识到这一问题 , 他在其他场合又指出 : “因为劳动者不是资本家 的奴隶 , 所以资本家不能把劳动者当作商品来卖。 资本家从劳动者那里买到的 , 只是一定时间内利 用他的劳动力的权利。”〔11〕 其次 , 就劳动力内容的界定而言 , 如果劳动 力属性比较单一 , 一般就比较容易买卖。事实上 , 现代意义上的如球员、影星等的转让或转会就体 现了这些劳动力的特征。如球星的劳动力一般集 中体现在某一类球的运动上 , 因而可以对此进行 监督 , 但是 , 即使如此 , 这种转让也不完全是自 然人的买卖 , 而是一段时期劳动力支出的买卖。 另外 , 如果劳动力比较同质 , 一般也比较容易买 卖 , 因为在这种情况下 , 劳动力的价值在市场上 比较容易确定。事实上 , 奴隶社会之所以能够将 奴隶以及劳动力进行买卖 , 根本原因在于当时的 劳动力是相对同质的。但是 , 在劳动越来越异质 化和越来越强调天赋人权的今天 , 劳动力的买卖 越来越困难 , 因而劳动力也越来越失去了商品的 属性。 然而 , 马克思却将工资契约和奴隶买卖之间 的本质等同化了 , 没有认识到奴隶买卖的主体是 奴隶主 , 奴隶是无法买卖自身的 , 也就是说 , 商 品仅仅是买卖的客体 , 无法自卖。所以 , 熊彼特 指出 : “‘自由 ’劳动力的雇主购买的当然不是像 奴隶制度的情况那样的劳动者本身 , 而是他们潜 在的劳动力总量中一个确定的份额。”〔12〕而且 , 马 克思认为 , 劳动力商品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的 特殊形态 , 因为在他看来 , 劳动力成为商品有两 个条件 : 一是有人身自由的劳动者 ; 二是劳动者 除了自己的劳动力外一无所有。显然 , 这里马克 思非但割裂了劳动力这一物自身属性的一致性 , 而且混淆了商品买卖中的主体和客体 : 商品本身 是交换的客体 , 而由于劳动力本身与人体不可分 离 , 因而必然以交换主体的面貌出现。实际上 , 如上面所说 , 奴隶 (及其劳动力 ) 具有商品的客 体属性 , 但资本主义下自主的工人 (及其劳动 力 ) 却不具有商品的客体属性。可见 , 马克思恰 恰把劳动力商品出现的时期颠倒了。而且 , 正如 钱津指出的 , 马克思将劳动者没有别的商品可出 卖当作是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 , 但是 , 劳动者 有其他收入或者说有较多资产的人也并不妨碍他 们接受雇佣或者出卖劳动。〔13〕事实上 , 不管劳动 者有无可资出卖的东西 , 都无法将不是商品的东 ·32·

西权当为商品。正如日本的宇野派经济学指出的义,按照这种理解,劳动力的价值相当手工资的资本主义条件下存在一个难以摆脱的矛盾,即资价值。显然,对资本家而言,这个工资也就是劳本主义把人变成了“虚拟商品”而这种“虚拟动力的成本,依靠这一成本资本家可以保证劳动商品”却只能体现人的再生产的某些片面。力所有者“在明日,以同样的能力条件和健康条件重复(如今日工作)同样的过程。”9)总之,劳动力之所以不是商品有两个方面的但是,这种传统的理解显然是有问题的。一原因:(1)人是社会创造价值的主体,而不应该作为商品看待。一些人本主义学者就强调,人权方面,它把商品创造所需投入的成本和商品创造是不能通过权利拥有人所谓的“自由认可”出卖出来后所具有的价值混为一谈。事实上,我们并(让渡)的。4)(2)生产劳动力的劳动与生产不把一般商品的生产成本当成是该商品的价值,般商品的劳动存在很大的不同,而且其中的自然因为生产过程中会产生价值增殖(即剩余价值),劳动力部分不是劳动的产物,因而不具有价值属因而所凝结而成的物化劳动的价值往往要高于所性。如钱津指出的,“劳动力只能市场化,不能投入的物化劳动的价值,这在劳动力的生产中同商品化。”15《国际劳工组织宪章》也规定,“无样如此;另一方面,如果说劳动力的价值仅仅是论在法律上或事实上,劳动力都不应被视为商劳动者本身所需要的生活资料价值的转移,那么品。06)这里就撒开了活劳动的作用。事实上,我们在讨论其他商品的价值创造时,除了不变资本价值的三、劳动力价值的真实含义上面的分析认为,劳动力并不具有商品的完转移外,是离不开活劳动这一要素的。我们把马全属性。那么,劳动力有价值吗?我们谈论劳动克思主义这个意义上的劳动力价值用另一个更为力价值是什么意思呢?实际上,一个商品往往是恰当的概念一维系劳动力价值来表示,这体现指凝结了人类物化劳动的物体(有形的或无形了维系劳动力简单再生产所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的)。但是,劳动力却是指劳动者的劳动能力,第二,就第二种意义的劳动力价值而言,这即凝结在人体中的物化劳动所具有的创造价值的是一般商品价值定义的基础。事实上,用维系劳能力。显然,按照马克思对商品及价值的看法,动力价值来定义劳动力价值是有问题的。因为消我们直接讲劳动力价值这个概念本身就是有问题费相同生活资料的不同个体所体现的劳动力价值的或者是有歧义的,这好比我们谈论土地力的价显然不能说是无差异的,而且,由于自然力和物值或者资本力的价值一样。当然,从西尼尔、庞化劳动的作用,人耗费一定量劳动力所能创造的巴维克到费都把一个物品的价值视为它未来收价值一般总是要大手维系劳动力本身的价值,这入流的贴现,从这个意义上讲,劳动力、土地力、也是马克思所阐述的劳动的使用价值(即劳动资本力都是具有价值的。因此,根据劳动力价值力)的独特点,即在于它能创造出大于劳动力价本身所具有的歧义,对劳动力价值可以有三种理值的价值。试想,再生产一个劳动力的时间不过20年,人的价值仅仅如此吗?警如,人之卖血,解:一是形成劳动力的所需投入的物化劳动价值;二是凝结在劳动者身上的物化劳动价值:三是凝一个人如果3个月卖200CC血也许可以获得结在劳动者身上的物化劳动所具有的凝结更大量2000元的报酬,但自身血液经过3个月的时间便物化劳动所体现的价值。能够完全恢复,而这一过程一般只要花费500元第一,根据恩格斯的看法,“劳动力一旦变就行了。某种意义上,2000元就是在凝结的物化成了商品,就获得一种价值,而这种价值也同劳动角度上体现的劳动力价值;而500元则是从其他任何商品的价值一样,是由生产,从而也是投入的物化劳动角度上体现的劳动力价值。可见,再生产这种特殊交易品所必需的劳动时间决定用劳动者身上所真实凝结的物化劳动量比用所投的:就是说,是由劳动者为制造维持自已能劳入的物化劳动来度量劳动力价值更为合理、可取。动的状态和延续后代所需要的生活资料而必需的事实上,工资的价值一般也不等于维系劳动力再劳动时间决定。”07)马克思也说,“劳动力的价值,生产所需生活资料的价值,否则意味着凝结成劳像任何别一种商品的价值一样,是由生产这种特动力形态的物化劳动在生产中所创造的价值增殖别商品,也就是再生产这种特别商品所必要的劳全部被剥夺了。动时间决定。在劳动力代表价值的时候,它所代第三,如果把劳动力价值仅仅看成是凝结在表的,本来也就是物质化在其中的一定量的社会劳动者身上的物化劳动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平均劳动。”(8这是第一种意义上的劳动力价值含由于劳动力的再生产本身具有自然力的作用,不·33·D 1994-200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
西权当为商品。正如日本的宇野派经济学指出的 , 资本主义条件下存在一个难以摆脱的矛盾 , 即资 本主义把人变成了 “虚拟商品 ”, 而这种 “虚拟 商品 ”却只能体现人的再生产的某些片面。 总之 , 劳动力之所以不是商品有两个方面的 原因 : (1) 人是社会创造价值的主体 , 而不应该 作为商品看待。一些人本主义学者就强调 , 人权 是不能通过权利拥有人所谓的 “自由认可 ”出卖 (让渡 ) 的。〔14〕 (2) 生产劳动力的劳动与生产一 般商品的劳动存在很大的不同 , 而且其中的自然 劳动力部分不是劳动的产物 , 因而不具有价值属 性。如钱津指出的 , “劳动力只能市场化 , 不能 商品化。”〔15〕《国际劳工组织宪章 》也规定 , “无 论在法律上或事实上 , 劳动力都不应被视为商 品。”〔16〕 三、劳动力价值的真实含义 上面的分析认为 , 劳动力并不具有商品的完 全属性。那么 , 劳动力有价值吗 ? 我们谈论劳动 力价值是什么意思呢 ? 实际上 , 一个商品往往是 指凝结了人类物化劳动的物体 (有形的或无形 的 )。但是 , 劳动力却是指劳动者的劳动能力 , 即凝结在人体中的物化劳动所具有的创造价值的 能力。显然 , 按照马克思对商品及价值的看法 , 我们直接讲劳动力价值这个概念本身就是有问题 的或者是有歧义的 , 这好比我们谈论土地力的价 值或者资本力的价值一样。当然 , 从西尼尔、庞 巴维克到费雪都把一个物品的价值视为它未来收 入流的贴现 , 从这个意义上讲 , 劳动力、土地力、 资本力都是具有价值的。因此 , 根据劳动力价值 本身所具有的歧义 , 对劳动力价值可以有三种理 解 : 一是形成劳动力的所需投入的物化劳动价值 ; 二是凝结在劳动者身上的物化劳动价值 ; 三是凝 结在劳动者身上的物化劳动所具有的凝结更大量 物化劳动所体现的价值。 第一 , 根据恩格斯的看法 , “劳动力一旦变 成了商品 , 就获得一种价值 , 而这种价值也 ‘同 其他任何商品的价值一样 , 是由生产 , 从而也是 再生产这种特殊交易品所必需的劳动时间决定 的 ’; 就是说 , 是由劳动者为制造维持自己能劳 动的状态和延续后代所需要的生活资料而必需的 劳动时间决定。”〔17〕马克思也说 , “劳动力的价值 , 像任何别一种商品的价值一样 , 是由生产这种特 别商品 , 也就是再生产这种特别商品所必要的劳 动时间决定。在劳动力代表价值的时候 , 它所代 表的 , 本来也就是物质化在其中的一定量的社会 平均劳动。”〔18〕这是第一种意义上的劳动力价值含 义 , 按照这种理解 , 劳动力的价值相当于工资的 价值。显然 , 对资本家而言 , 这个工资也就是劳 动力的成本 , 依靠这一成本资本家可以保证劳动 力所有者 “在明日 , 以同样的能力条件和健康条 件重复 (如今日工作 ) 同样的过程。”〔19〕 但是 , 这种传统的理解显然是有问题的。一 方面 , 它把商品创造所需投入的成本和商品创造 出来后所具有的价值混为一谈。事实上 , 我们并 不把一般商品的生产成本当成是该商品的价值 , 因为生产过程中会产生价值增殖 (即剩余价值 ) , 因而所凝结而成的物化劳动的价值往往要高于所 投入的物化劳动的价值 , 这在劳动力的生产中同 样如此 ; 另一方面 , 如果说劳动力的价值仅仅是 劳动者本身所需要的生活资料价值的转移 , 那么 这里就撇开了活劳动的作用。事实上 , 我们在讨 论其他商品的价值创造时 , 除了不变资本价值的 转移外 , 是离不开活劳动这一要素的。我们把马 克思主义这个意义上的劳动力价值用另一个更为 恰当的概念 ———维系劳动力价值来表示 , 这体现 了维系劳动力简单再生产所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第二 , 就第二种意义的劳动力价值而言 , 这 是一般商品价值定义的基础。事实上 , 用维系劳 动力价值来定义劳动力价值是有问题的。因为消 费相同生活资料的不同个体所体现的劳动力价值 显然不能说是无差异的 , 而且 , 由于自然力和物 化劳动的作用 , 人耗费一定量劳动力所能创造的 价值一般总是要大于维系劳动力本身的价值 , 这 也是马克思所阐述的劳动的使用价值 (即劳动 力 ) 的独特点 , 即在于它能创造出大于劳动力价 值的价值。试想 , 再生产一个劳动力的时间不过 20年 , 人的价值仅仅如此吗 ? 譬如 , 人之卖血 , 一个人如果 3 个月卖 200CC血 , 也许可以获得 2000元的报酬 , 但自身血液经过 3个月的时间便 能够完全恢复 , 而这一过程一般只要花费 500元 就行了。某种意义上 , 2000元就是在凝结的物化 劳动角度上体现的劳动力价值 ; 而 500元则是从 投入的物化劳动角度上体现的劳动力价值。可见 , 用劳动者身上所真实凝结的物化劳动量比用所投 入的物化劳动来度量劳动力价值更为合理、可取。 事实上 , 工资的价值一般也不等于维系劳动力再 生产所需生活资料的价值 , 否则意味着凝结成劳 动力形态的物化劳动在生产中所创造的价值增殖 全部被剥夺了。 第三 , 如果把劳动力价值仅仅看成是凝结在 劳动者身上的物化劳动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 , 由于劳动力的再生产本身具有自然力的作用 , 不 ·33·

同人的自然劳动力是不一样的,因而这个意义上斯密指出,“劳动生产物构成劳动的自然报酬或的劳动力价值非常难以度量;另一方面,我们更自然工资”,“在土地尚未私有而资本尚未累积的看重的是劳动力所能带来新价值的能力,而凝结原始社会状态下,劳动的全部生产物属于劳动相同物化劳动的不同劳动者所具有的价值创造能者”,而随着交换和分工的发展,在雇佣制下,力往往是不同的。因此,第三种意义的劳动力价“劳动者的普通工资,到处都取决于劳资双方所订的契约。”4)。但是,在劳资争议中,资方占有值也就越来越被人们所采用,因为它真实反映了各个不同劳动力支出所创造价值的不同。如方竹有利地位,从而迫使劳方接受自已提出的条件,兰就认为人力资本的基本内涵,应理解成是人所以致于“需要靠劳动过活的人,其工资至少需足具有的社会财富的创造力;"吉姆·罗沃指出够维持其生活。在大多数场合,工资还得稍稍超2思想并非人力资本,人力资本可以被认为一个国过足够维持生活的程度,否则劳动者不能赠养家家将思想转化为实践的能力的一个标志。显然,室而传宗接代。”5但是,马克思却将这个相当于这与凝结在劳动者身上的物化劳动价值存在两个维系劳动力价值的量看成了工资的本质,并赋予不同,它真实反映了不同环境对价值创造的影响,它劳动力价值含义,显然,马克思将工资的量绝同一个人在不同地方所体现的价值是不同的。正对化了,从而为后人理解这一点带来很多问题。如斯蒂格勒指出的,“在闭塞的制度中,恩里科从社会总的发展趋势看,由于自然劳动力等的作·费米只能是一个花匠,冯·诺伊曼则会是个药用,劳动力的再生产并不需要消耗其所创造的全铺的收款员。”2)部价值,因而工资一般要大于维系劳动力价值。四、尾论:工资性质和数量的反思不过,在资本强权的社会中,工资文常常不会等根据上面的分析,既然劳动力不是商品,工于劳动所创造的全部价值。因此,工资一般就在人出卖的就不一定是劳动力。实际上,劳动者在维系劳动力价值和其所创造的价值之间波动,其与资本家相交换过程中交换的确实是一段时期的多或少取决于劳动与资本交换时双方的地位和势劳动,或者一定量劳动的使用权利。工资所交换力。可见,从本质上说,工资并不等于维系劳动的也就是一定量的劳动支配使用的权利。至于工力价值的多少,而是基于相交换的一定量劳动所资的多少,则直接取决于劳资双方协议的结果,能创造的价值。根本上以该一定量劳动所创造的价值为基础。3)参考文献)(1)卢梭.社会契约论M)商务印书馆,1980.9.2)马克思:对德国工人党纲领的几点意见A)哥达纲领批判(C)人民出版社,19657.B)24)25)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上卷)M).商务印书馆,197226,58-59,62(4)(18)(19)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63172,161,161.6)杰文斯,政治经济学理论M)商务印书馆,19841326)马歇尔:经济学原理:上卷M)商务印书馆,196484(7)23)朱富强.论劳动者出卖的对象:劳动和劳动力之辨0)岭南学刊,2005,(1)(8)巴泽尔产权的经济分析M).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1099)维塞尔,自然价值M).商务印书馆,1982202(10)(11)马克思,资本论:第2卷M)人民出版社,196413,16(12)熊彼特,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民主M)商务印书馆,19999.73.(13)钱津.劳动价值论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207,210(14)卢兹,勒克斯.人本主义经济学的挑战M)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284(15)(16)钱津,追寻彼岸:政治经济学论纲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48-49,49.(17)恩格斯、反杜林论M).人民出版社,197020220)方竹兰,论人力资本及其制度分析价值一与魏杰教授商椎0)学术月刊,2002,(10)21)吉姆·罗沃.对思想的看法(A).尼夫,等编,知识对经济的影响力(C)新华出版社,199922)斯蒂格勒.产业组织和政府管制M).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112(渍任编辑:张琦)·34·2 1994-200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
同人的自然劳动力是不一样的 , 因而这个意义上 的劳动力价值非常难以度量 ; 另一方面 , 我们更 看重的是劳动力所能带来新价值的能力 , 而凝结 相同物化劳动的不同劳动者所具有的价值创造能 力往往是不同的。因此 , 第三种意义的劳动力价 值也就越来越被人们所采用 , 因为它真实反映了 各个不同劳动力支出所创造价值的不同。如方竹 兰就认为人力资本的基本内涵 , 应理解成是人所 具有的社会财富的创造力 ; 〔20〕吉姆 ·罗沃指出 , 思想并非人力资本 , 人力资本可以被认为一个国 家将思想转化为实践的能力的一个标志。〔21〕显然 , 这与凝结在劳动者身上的物化劳动价值存在两个 不同 , 它真实反映了不同环境对价值创造的影响 , 同一个人在不同地方所体现的价值是不同的。正 如斯蒂格勒指出的 , “在闭塞的制度中 , 恩里科 ·费米只能是一个花匠 , 冯 ·诺伊曼则会是个药 铺的收款员。”〔22〕 四、尾论 : 工资性质和数量的反思 根据上面的分析 , 既然劳动力不是商品 , 工 人出卖的就不一定是劳动力。实际上 , 劳动者在 与资本家相交换过程中交换的确实是一段时期的 劳动 , 或者一定量劳动的使用权利。工资所交换 的也就是一定量的劳动支配使用的权利。至于工 资的多少 , 则直接取决于劳资双方协议的结果 , 根本上以该一定量劳动所创造的价值为基础。〔23〕 斯密指出 , “劳动生产物构成劳动的自然报酬或 自然工资 ”, “在土地尚未私有而资本尚未累积的 原始社会状态下 , 劳动的全部生产物属于劳动 者 ”; 而随着交换和分工的发展 , 在雇佣制下 , “劳动者的普通工资 , 到处都取决于劳资双方所 订的契约。”〔24〕。但是 , 在劳资争议中 , 资方占有 有利地位 , 从而迫使劳方接受自己提出的条件 , 以致于 “需要靠劳动过活的人 , 其工资至少需足 够维持其生活。在大多数场合 , 工资还得稍稍超 过足够维持生活的程度 , 否则劳动者不能赡养家 室而传宗接代。”〔25〕但是 , 马克思却将这个相当于 维系劳动力价值的量看成了工资的本质 , 并赋予 它劳动力价值含义 , 显然 , 马克思将工资的量绝 对化了 , 从而为后人理解这一点带来很多问题。 从社会总的发展趋势看 , 由于自然劳动力等的作 用 , 劳动力的再生产并不需要消耗其所创造的全 部价值 , 因而工资一般要大于维系劳动力价值。 不过 , 在资本强权的社会中 , 工资又常常不会等 于劳动所创造的全部价值。因此 , 工资一般就在 维系劳动力价值和其所创造的价值之间波动 , 其 多或少取决于劳动与资本交换时双方的地位和势 力。可见 , 从本质上说 , 工资并不等于维系劳动 力价值的多少 , 而是基于相交换的一定量劳动所 能创造的价值。 〔参考文献 〕 〔1〕卢梭. 社会契约论 〔M〕. 商务印书馆 , 1980. 9. 〔2〕马克思. 对德国工人党纲领的几点意见 〔A〕. 哥达纲领批判 〔C〕. 人民出版社 , 1965. 7. 〔3〕〔24〕〔25〕斯密. 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 (上卷 ) 〔M〕. 商务印书馆 , 1972. 26, 58 - 59, 62. 〔4〕〔18〕〔19〕马克思. 资本论 : 第 1卷 〔M〕. 人民出版社 , 1963. 172, 161, 161. 〔5〕杰文斯. 政治经济学理论 〔M〕. 商务印书馆 , 1984. 132. 〔6〕马歇尔. 经济学原理 : 上卷 〔M〕. 商务印书馆 , 1964. 84. 〔7〕〔23〕朱富强. 论劳动者出卖的对象 : 劳动和劳动力之辨 〔J〕. 岭南学刊 , 2005, (1). 〔8〕巴泽尔. 产权的经济分析 〔M〕. 上海三联书店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1997. 109. 〔9〕维塞尔. 自然价值 〔M〕. 商务印书馆 , 1982. 202. 〔10〕〔11〕马克思. 资本论 : 第 2卷 〔M〕. 人民出版社 , 1964. 13, 16. 〔12〕熊彼特. 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民主 〔M〕. 商务印书馆 , 1999. 73. 〔13〕钱津. 劳动价值论 〔M〕.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2001. 207, 210. 〔14〕卢兹 , 勒克斯. 人本主义经济学的挑战 〔M〕. 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 2003. 284. 〔15〕〔16〕钱津. 追寻彼岸 : 政治经济学论纲 〔M〕.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2001. 48 - 49, 49. 〔17〕恩格斯. 反杜林论 〔M〕. 人民出版社 , 1970. 202. 〔20〕方竹兰. 论人力资本及其制度分析价值 ———与魏杰教授商榷 〔J〕. 学术月刊 , 2002, (10). 〔21〕吉姆 ·罗沃. 对思想的看法 〔A〕. 尼夫 , 等编. 知识对经济的影响力 〔C〕. 新华出版社 , 1999. 〔22〕斯蒂格勒. 产业组织和政府管制 〔M〕. 上海三联书店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1996. 112. (责任编辑 : 张 琦 ) ·34·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转形问题的一个马克思主义的全新解法_读_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与当代现实_一书.pdf
-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正确认识级差地租量的规定及其变动趋势_兼谈级差地租量的规定理论对城镇建设用地的影.pdf
-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马克思地租_地价理论研究.pdf
-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论马克思级差地租理论中的边际分析方法.pdf
-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对商业银行利润最大化的认识.pdf
-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劳动复杂程度的演变与平均利润率形成趋势的变化研究.pdf
-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地租问题的一般均衡分析.pdf
-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当代资本主义腐朽性的典型表现.pdf
-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超国家垄断资本主义_对当代资本主义的一种理论分析.pdf
-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当代资本主义的批判与反思_美国学者与中国学者的学术对话.pdf
-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从所有制形式的变化看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趋势.pdf
-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_当代资本主义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_综述.pdf
-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当前金融危机与当代资本主义停滞趋势.pdf
-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工人阶级的新变化及历史使命.pdf
-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雇佣劳动的嬗变与当代资本主义的自我调节_阿格里塔的调节理论及其评价.pdf
-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和发展趋势研究.pdf
-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关于当代资本主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问题的思考.pdf
-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论当代资本主义与当代社会主义的_共通_趋向.pdf
-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论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及其基本特征.pdf
-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全面深入探讨当代资本主义与世界社会主义重大问题的新成果.pdf
-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马克思地租视角下的农地使用权流转.pdf
-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马克思级差地租理论与当前中国的农地流转.pdf
-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基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劳动价值论.pdf
-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劳动价值论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意义.pdf
-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_劳动价值论_的最新研究进展.pdf
-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关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争论的若干问题.pdf
-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劳动价值论的历史使命.pdf
-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劳动价值论也应与时俱进.pdf
-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论劳动价值论的创新——从解决阶级之间的利益冲突问题到解决劳动者之间的利益差别问题.pdf
-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劳动价值论与分配的关系.pdf
-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劳动价值论与效用价值论的辩证关系_与卫兴华_晏智杰教授交流.pdf
-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理解科学劳动价值论_分工_交易与劳动创造价值.pdf
-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论研究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正确方法.pdf
-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论劳动价值论假定前提的内生化_基于人力资本理论的视角.pdf
-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试析_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与现实背离_的问题.pdf
-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方法论.pdf
-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全面理解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pdf
-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对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研究的新阐释_马克思两大发现新探_主要内容评介.pdf
-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对剩余价值与剩余价值规律的再认识.pdf
-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超额剩余价值的来源问题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