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和发展趋势研究

·成果介绍·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和发展趋势研究靳辉明中国社会科学院A类重大课题“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和发展趋势研究”最近结项。该成果从探讨战后国际形势和时代主题的转变,以及战后垒断资本主义发展的新阶段入手,全面深入地研究当代资本主义在经济、政治、文化和对外关系等方面的新变化,分析战后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主要类型或模式、它的社会结构和本质特征、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并揭示其对世界格局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影响,力求在战后两种社会制度并存斗争的世界格局中分析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和发展趋势,对当代资本主义有一个具体而又完整的把握。该成果包括四篇,共有60多方学。探讨的主要问题和观点如下1.国际垒断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和主要表现、它的本质特征、历史地位及其对世界社会主义的影响国际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是资本国际化或资本国际社会化,是资本在国际化运动中实现不断增殖。其基本特征包括:(1)断已不是一般的垄断,而是高度集中的国际垄断,垄断组织也不再是最初的“国际托拉斯”,而是庞大的跨国公司以及触角伸向世界各个角落的子公司。(2)金融资本在当今经济全球化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在金融资本的推动下,资本和财富迅速集中,在世界上形成了空前巨大的财团、寡头和豪富。(3)资本输出已经成为国际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形式。国际垄断资本主义是断资本主义或帝国主义发展的新阶段。虽然当代资本主义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其本质并没有改变,帝国主义的寄生性、腐朽性和垂死性特征在当代表现得更为突出和尖锐。国际垄断资本主义的新发展既给社会主义新社会准备着越来越充分的物质基础和历史条件,也给现有社会主义国家构成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2.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条件、主要动因以及当代资本主义的主要发展阶段战后资本主义进入了一个和平发展的新时期,它在东西方冷战和两极对峙的世界格局中谋求稳定和发展。苏东剧变使许多发展中国家重新沦为西方垄断资产阶级经济盘剥、政治干预、军事侵略的对象,现有的社会主义国家遭到严密的包围和遇制,而资本主义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却迅速扩大了。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动因包括社会主义运动的影响、新科技革命的作用、西方国家的自我调节以及不合理的国际关系等。当代资本主义经历了凯恩斯主义、新自由主义、“第三条道路”等三个主要发展阶段。二战结束至20世纪70年代,在凯恩斯主义的指导下,西方国家对资本主义经济进行全面调控,出现了许多与私人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不同的新特征。这些变革为战后资本主义的发展奠定了比较有利的国内和国际环境,但也给资本主义带来了许多新的问题。20世纪70-90年代新自由主义的兴起和发展,是资本主义由国家垄断向国际断阶段发展的产物。经济全球化和资本的全球扩张互相呼应,使新自由主义成为了国际垄断资本主义的思想基础。西方发达国家通过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经济结构的升级,: 124 :D1994-200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
·成果介绍 · 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和发展 趋势研究 靳 辉 明 中国社会科学院 A类重大课题“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和发展趋势研究 ”最近结项。该成果从探 讨战后国际形势和时代主题的转变 ,以及战后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新阶段入手 ,全面深入地研究当代 资本主义在经济、政治、文化和对外关系等方面的新变化 ,分析战后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主要类型或 模式、它的社会结构和本质特征、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 ,并揭示其对世界格局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影响 , 力求在战后两种社会制度并存斗争的世界格局中分析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和发展趋势 ,对当代资本主 义有一个具体而又完整的把握。 该成果包括四篇 ,共有 60多万字。探讨的主要问题和观点如下 : 11国际垄断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和主要表现、它的本质特征、历史地位及其对世界社会主 义的影响 国际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是资本国际化或资本国际社会化 ,是资本在国际化运动中实现不断增 殖。其基本特征包括 : (1)垄断已不是一般的垄断 ,而是高度集中的国际垄断 ;垄断组织也不再是最 初的“国际托拉斯 ”,而是庞大的跨国公司以及触角伸向世界各个角落的子公司。 ( 2)金融资本在当 今经济全球化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在金融资本的推动下 ,资本和财富迅速集中 ,在世界上形成了空前 巨大的财团、寡头和豪富。 (3)资本输出已经成为国际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形式。 国际垄断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或帝国主义发展的新阶段。虽然当代资本主义发生了很大变 化 ,但其本质并没有改变 ,帝国主义的寄生性、腐朽性和垂死性特征在当代表现得更为突出和尖锐。 国际垄断资本主义的新发展既给社会主义新社会准备着越来越充分的物质基础和历史条件 ,也给现 有社会主义国家构成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21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条件、主要动因以及当代资本主义的主要发展阶段 战后资本主义进入了一个和平发展的新时期 ,它在东西方冷战和两极对峙的世界格局中谋求稳 定和发展。苏东剧变使许多发展中国家重新沦为西方垄断资产阶级经济盘剥、政治干预、军事侵略的 对象 ,现有的社会主义国家遭到严密的包围和遏制 ,而资本主义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却迅速扩大了。当 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动因包括社会主义运动的影响、新科技革命的作用、西方国家的自我调节以及不合 理的国际关系等。 当代资本主义经历了凯恩斯主义、新自由主义、“第三条道路 ”等三个主要发展阶段。二战结束 至 20世纪 70年代 ,在凯恩斯主义的指导下 ,西方国家对资本主义经济进行全面调控 ,出现了许多与 私人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不同的新特征。这些变革为战后资本主义的发展奠定了比较有利的国内和国 际环境 ,但也给资本主义带来了许多新的问题。20世纪 70 - 90年代新自由主义的兴起和发展 ,是资 本主义由国家垄断向国际垄断阶段发展的产物。经济全球化和资本的全球扩张互相呼应 ,使新自由 主义成为了国际垄断资本主义的思想基础。西方发达国家通过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经济结构的升级 , ·124·

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和发展趋势研究增强了科学技术优势和国际竞争能力,缓和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但它不能保证经济的稳定增长也没有消除贫困。第三条道路是20世纪90年代后期在欧美左翼政党复兴过程中出现的一股政治思潮。它超越了专注于国家控制、高税收和生产者利益的旧左派,以及把公共投资、“社会和集体事业概念当作邪恶而予以消除的新右派,并在过去10多年里转变为大多数西方国家的治国之策,使美欧资本主义发生了新的变化。3.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性和多样性以及当代资本主义的主要模式和类型经济和政治发展的不平衡作为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为资本主义各个阶段所固有。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性在战后呈现出了一系列新的特点,并对当代世界经济政治格局的演变产生了重要影响。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规律,使资本主义分化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两大类型,两大类型各自义包含许多不同的发展模式,即便是同属于一种模式,各国在发展道路和方式上亦存在一些差别,从而使资本主义发展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盗格鲁-撒克逊模式”、“莱茵模式“和“日本模式”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三种典型的发展模式。它们之间既具有一些共同特征,也在经济理论基础、社会历史背景、经济运行机制、企业组织和经营管理形式、以及财政、金融、社会保障等体制方面存在一定差异。其共同特征和协调合作增强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统一性,其差异和竞争加深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利益矛盾和政治分歧。后发国家由手历史渊源、国家与市场的关系、区位优势、资源票赋及制度不同,形成了东亚模式、拉美模式和非洲模式。这三种模式具有许多共同的经济、社会、政治特征,都面临着发展经济、实现现代化、摆脱依附获得独立等任务,但是它们在起步时人口因素、加入世界体系的方式、政府的作用、选择的发展路径、收入分配的效果以及对待农业的态度等方面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在考察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演进以及荷兰、英国、美国三个霸权周期的基础上,指出资本主义已发展成为一个世界体系,其中发达国家是其中心,不发达国家属于外围。只有将资本主义世界看作是一个文明与落后、进步与局限、繁荣与贫困共存的体系,才能了解它的真实面貌。从世界体系视角分析了当代资本主义矛盾的深化,论证反资本主义体系的社会主义是世界体系的未来。4.战后资本主义的社会结构和本质特征战后新科技革命的发展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也使垫断资本主义出现了新的特点。贸易自由化和金融自由化既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便利,同时也使资本主义的中心外围体系得到强化,世界范围内的贫富分化日趋严重。战后资本主义政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形式民主的完善与政治冷漠、民主危机和民主迷信同时出现,西方国家政党的数量剧增,政党政治法制化程度大大提高,政党政策日益趋同化,政党制度面临着利益集团、媒体等因素的挑战,西方国家全面介入经济、社会和文化生活,议会权力和地位衰落,行政权力扩大,司法功能向政治领域延伸;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输出的战略越发明显。西方资本主义文化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发生了从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的根本变革。通过对极权主义、乌托邦主义、集体主义和理性主义的批判和否定,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在西方思想文化领域中统治地位进一步巩固。而西方大众文化对西方上层社会的文化特别是垄断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既具有不同程度的消解作用,又具有不同程度的维护功能。从本质上讲,当代资本主义文化是围绕资本主义生产和资产阶级统治而形成的价值观念和思想道德,但同时,战后西方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吸收了新科技革命的成果,反映了普通民众的文化需求,以及他们对资本主义制度的不满和抗议。影响当代资本主义阶级结构和阶级关系新变化的因素主要包括科学技术、生产资料所有制、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交换关系、分配关系和上层建筑等。在资产阶级内部,作为资产阶级特殊组成部分的“政治精英和“知识精英“两个阶层获得快速发展,虽然大垄断资产阶级不断增加,但中等资本家仍然是当代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资产阶级的主体。从工人阶级的内部结构看,从事第三产业的工人和知识型工人的比重越来越高。资强劳弱以及工人的阶级意识蜕化是无产阶级反抗资产阶级的斗争一直处于低潮的主要原因。但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西方资本主义社会阶级结构两极化趋:125D1994-200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
增强了科学技术优势和国际竞争能力 ,缓和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但它不能保证经济的稳定增长 , 也没有消除贫困。第三条道路是 20世纪 90年代后期在欧美左翼政党复兴过程中出现的一股政治思 潮。它超越了专注于国家控制、高税收和生产者利益的旧左派 ,以及把公共投资、“社会 ”和集体事业 概念当作邪恶而予以消除的新右派 ,并在过去 10多年里转变为大多数西方国家的治国之策 ,使美欧 资本主义发生了新的变化。 31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性和多样性以及当代资本主义的主要模式和类型 经济和政治发展的不平衡作为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为资本主义各个阶段所固有。资本主义发展 的不平衡性在战后呈现出了一系列新的特点 ,并对当代世界经济政治格局的演变产生了重要影响。 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规律 ,使资本主义分化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两大类型 ,两大类型各自又包 含许多不同的发展模式 ,即便是同属于一种模式 ,各国在发展道路和方式上亦存在一些差别 ,从而使 资本主义发展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 “盎格鲁 - 撒克逊模式 ”、“莱茵模式 ”和“日本模式 ”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三种典型的发展模式。 它们之间既具有一些共同特征 ,也在经济理论基础、社会历史背景、经济运行机制、企业组织和经营管 理形式、以及财政、金融、社会保障等体制方面存在一定差异。其共同特征和协调合作增强了资本主 义世界体系的统一性 ,其差异和竞争加深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利益矛盾和政治分歧。后发国 家由于历史渊源、国家与市场的关系、区位优势、资源禀赋及制度不同 ,形成了东亚模式、拉美模式和 非洲模式。这三种模式具有许多共同的经济、社会、政治特征 ,都面临着发展经济、实现现代化、摆脱 依附获得独立等任务 ,但是它们在起步时人口因素、加入世界体系的方式、政府的作用、选择的发展路 径、收入分配的效果以及对待农业的态度等方面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在考察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演进以及荷兰、英国、美国三个霸权周期的基础上 ,指出资本主义已 发展成为一个世界体系 ,其中发达国家是其中心 ,不发达国家属于外围。只有将资本主义世界看作是 一个文明与落后、进步与局限、繁荣与贫困共存的体系 ,才能了解它的真实面貌。从世界体系视角分 析了当代资本主义矛盾的深化 ,论证反资本主义体系的社会主义是世界体系的未来。 41战后资本主义的社会结构和本质特征 战后新科技革命的发展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也使垄 断资本主义出现了新的特点。贸易自由化和金融自由化既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便利 ,同时也使 资本主义的中心 - 外围体系得到强化 ,世界范围内的贫富分化日趋严重。 战后资本主义政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形式民主的完善与政治冷漠、民主危机和民主迷信同时出 现 ;西方国家政党的数量剧增 ,政党政治法制化程度大大提高 ,政党政策日益趋同化 ,政党制度面临着 利益集团、媒体等因素的挑战 ;西方国家全面介入经济、社会和文化生活 ,议会权力和地位衰落 ,行政 权力扩大 ,司法功能向政治领域延伸 ;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输出的战略越发明显。 西方资本主义文化在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发生了从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的根本变革。通过对 极权主义、乌托邦主义、集体主义和理性主义的批判和否定 ,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在西方思想文化领域 中统治地位进一步巩固。而西方大众文化对西方上层社会的文化特别是垄断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 , 既具有不同程度的消解作用 ,又具有不同程度的维护功能。从本质上讲 ,当代资本主义文化是围绕资 本主义生产和资产阶级统治而形成的价值观念和思想道德 ,但同时 ,战后西方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吸收 了新科技革命的成果 ,反映了普通民众的文化需求 ,以及他们对资本主义制度的不满和抗议。 影响当代资本主义阶级结构和阶级关系新变化的因素主要包括科学技术、生产资料所有制、产业 结构和就业结构、交换关系、分配关系和上层建筑等。在资产阶级内部 ,作为资产阶级特殊组成部分 的“政治精英 ”和“知识精英 ”两个阶层获得快速发展 ;虽然大垄断资产阶级不断增加 ,但中等资本家 仍然是当代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资产阶级的主体。从工人阶级的内部结构看 ,从事第三产业的工 人和知识型工人的比重越来越高。资强劳弱以及工人的阶级意识蜕化是无产阶级反抗资产阶级的斗 争一直处于低潮的主要原因。但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 ,西方资本主义社会阶级结构两极化趋 ·125· 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和发展趋势研究

马克思主义研究2006年第3期势逐步突出,阶级矛盾有进一步激化的可能。5.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趋势与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前景资本主义进入国际垒断资本主义阶段,在全球范围内放大和加深了资本主义的各种矛盾。当代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新的表现形式有:跨国公司内部的高度组织性和计划性与世界市场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世界生产能力无限扩大趋势与世界范围有效需求不足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生产无限性与地球资源和生态环境调节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跨国断资本家阶级的统治与世界范围内劳工之间的对立。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进一步演绎出各种新老危机。这充分说明,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和危机终究会发展到在资本主义框架内无法调节和缓解的地步。当代资本主义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发展为社会主义奠定更加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当代资本主义内部还出现了合作经济、社会保障、职工参与企业管理、三大差别的逐渐消失、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孕育等“新的社会因素”。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发展为社会主义准备着越来越充分的物质条件和“新的社会因素”决不意味着资本主义可以通过这些物质条件“和平长入社会主义。只有通过社会革命,把合作社、股份公司、大银行、大垄断组织、国有企业和一切国家计划和管理机构,“从资本主义那里夺取过来”掌握在人民手中,才能真正建立起社会主义新社会。与此同时,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科技优势、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及其实施的“和平演变战略又给社会主义国家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和严峻的挑战。对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趋势,需要从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和世界社会主义的新发展中进行把握。随着当今时代主题的变换、资本主义社会中新社会因素的增多以及资本主义不平衡性和多样性的发展,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方式和途径也必然是更加灵活多样的。当代工人阶级的变化,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工人的分化,削弱了工人的阶级认同感和革命意识。但是,只要工人阶级雇佣劳动者的社会地位没有改变,其历史使命就依然是消灭资本主义、实现社会主义,因为工人阶级要真正摆脱经济上受剥削、政治上受压迫、精神上受奴役的地位,就必须消灭资本主义制度。(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贵任编辑:张桥)(上接第123页)视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和公共事业等问题,并根据这些方面的标准来评判经济模式和政策的优劣。效率和公平是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两个同等重要的特征,对于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有根本区别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来说,注重社会公平更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完善和发展的必然要求。我们在改革开放的起步阶段,充许一部分人和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是打破普遍贫穷状态,迅速解放生产力的有力措施。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们提出“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以取代党的十四大提出的“兼顾效率与公平的原则,十多年之后,收入分配差距之大已成为令人担优的突出问题,分配问题成为许多矛盾的根源,许多群体事件的发生都是由收入分配问题引起的。国际上通常把基尼系数值0.4作为收入分化程度的警戒线,这是对许多国家实践经验的概括,具有一定的普遍意义。近20年来,我国的基尼系数值从0.2-0.3提高到0.4-0.5,速度之快,举世无双。如果把不合理、不规范的非正常收入计算在内,基尼系数值又会加大,估计高达0.6左右,而且还处在上升阶段。对这种趋势不采取措施,就有迅速向社会承受极限接近的危险,不仅无法保证社会稳定,而且会危及共产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危及共产党的执政地位。目前我国经济总量、综合经济实力大大增强,已经有了一定的物质基础和能力,可逐步解决多年累积的贫富差距问题。特别需要强调的是,我们解决社会公平问题,不能主要依靠二次分配(税收等)或三次分配(福利救济等),更为根本的,是主要依靠一次分配,也就是按劳分配。而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必须巩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实现共同富裕。(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办、政策研究室)(责任编辑:黄华德)·126·D1994-200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
势逐步突出 ,阶级矛盾有进一步激化的可能。 51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趋势与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前景 资本主义进入国际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在全球范围内放大和加深了资本主义的各种矛盾。当代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新的表现形式有 :跨国公司内部的高度组织性和计划性与世界市场无政府状态 之间的矛盾、世界生产能力无限扩大趋势与世界范围有效需求不足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生产无限性 与地球资源和生态环境调节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跨国垄断资本家阶级的统治与世界范围内劳工之 间的对立。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进一步演绎出各种新老危机。这充分说明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和 危机终究会发展到在资本主义框架内无法调节和缓解的地步。 当代资本主义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发展为社会主义奠定更加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 ,当代资本主义 内部还出现了合作经济、社会保障、职工参与企业管理、三大差别的逐渐消失、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孕育 等“新的社会因素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发展为社会主义准备着越来越充分的物质条件和“新的社会因 素 ”,决不意味着资本主义可以通过这些物质条件“和平长入 ”社会主义。只有通过社会革命 ,把合作社、 股份公司、大银行、大垄断组织、国有企业和一切国家计划和管理机构 ,“从资本主义那里夺取过来 ”,掌 握在人民手中 ,才能真正建立起社会主义新社会。与此同时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科技优势、经济社会 的稳定发展及其实施的“和平演变 ”战略又给社会主义国家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和严峻的挑战。 对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趋势 ,需要从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和世界社会主义的新发 展中进行把握。随着当今时代主题的变换、资本主义社会中新社会因素的增多以及资本主义不平衡性 和多样性的发展 ,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方式和途径也必然是更加灵活多样的。当代工人阶级的 变化 ,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工人的分化 ,削弱了工人的阶级认同感和革命意识。但是 ,只要工人阶 级雇佣劳动者的社会地位没有改变 ,其历史使命就依然是消灭资本主义、实现社会主义 ,因为工人阶级 要真正摆脱经济上受剥削、政治上受压迫、精神上受奴役的地位 ,就必须消灭资本主义制度。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 ) (责任编辑 :张 桥 ) (上接第 123页 )视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和公共事业等问题 ,并根据这些方面的标准来评判经济模式 和政策的优劣。效率和公平是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两个同等重要的特征 ,对于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 有根本区别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来说 ,注重社会公平更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体制进一步完善和发展的必然要求。我们在改革开放的起步阶段 ,允许一部分人和一部分地区先 富起来 ,是打破普遍贫穷状态 ,迅速解放生产力的有力措施。20世纪 90年代中期 ,我们提出“效率优 先、兼顾公平 ”,以取代党的十四大提出的“兼顾效率与公平 ”的原则 ,十多年之后 ,收入分配差距之大 已成为令人担忧的突出问题 ,分配问题成为许多矛盾的根源 ,许多群体事件的发生都是由收入分配问 题引起的。国际上通常把基尼系数值 0. 4作为收入分化程度的警戒线 ,这是对许多国家实践经验的 概括 ,具有一定的普遍意义。近 20年来 ,我国的基尼系数值从 0. 2 - 0. 3提高到 0. 4 - 0. 5,速度之快 , 举世无双。如果把不合理、不规范的非正常收入计算在内 ,基尼系数值又会加大 ,估计高达 0. 6左右 , 而且还处在上升阶段。对这种趋势不采取措施 ,就有迅速向社会承受极限接近的危险 ,不仅无法保证 社会稳定 ,而且会危及共产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 ,危及共产党的执政地位。目前我国经济总量、 综合经济实力大大增强 ,已经有了一定的物质基础和能力 ,可逐步解决多年累积的贫富差距问题。特 别需要强调的是 ,我们解决社会公平问题 ,不能主要依靠二次分配 (税收等 )或三次分配 (福利救济 等 ) ,更为根本的 ,是主要依靠一次分配 ,也就是按劳分配。而要做到这一点 ,首先必须巩固公有制的 主体地位 ,实现共同富裕。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办、政策研究室 ) (责任编辑 :黄华德 ) ·126· 马克思主义研究 2006年第 3期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关于当代资本主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问题的思考.pdf
-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论当代资本主义与当代社会主义的_共通_趋向.pdf
-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论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及其基本特征.pdf
-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全面深入探讨当代资本主义与世界社会主义重大问题的新成果.pdf
-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回归马克思的资本批判理论深化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pdf
-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普兰查斯论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功能.pdf
-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新自由主义与当代资本主义阶级结构的变迁_上_以美国和法国为例.pdf
-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社会主义与当代资本主义的关系.pdf
-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新自由主义与当代资本主义阶级结构的变迁_下.pdf
-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试析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内部的社会主义因素.pdf
-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深刻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本质.pdf
- 《政治经济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五章 职能资本和平均利润.doc
- 《政治经济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六章 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和发展.doc
- 《政治经济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八章 资本国际化和国际垄断.doc
- 《政治经济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七章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doc
- 《政治经济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四章 资本的流通过程.doc
- 《政治经济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二章 资本和剩余价值.rtf
- 《政治经济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一章 商品经济及其基本规律.doc
- 《政治经济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导论.doc
- 《政治经济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三章 资本的积累过程.doc
-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雇佣劳动的嬗变与当代资本主义的自我调节_阿格里塔的调节理论及其评价.pdf
-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工人阶级的新变化及历史使命.pdf
-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当前金融危机与当代资本主义停滞趋势.pdf
-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_当代资本主义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_综述.pdf
-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从所有制形式的变化看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趋势.pdf
-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当代资本主义的批判与反思_美国学者与中国学者的学术对话.pdf
-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超国家垄断资本主义_对当代资本主义的一种理论分析.pdf
-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当代资本主义腐朽性的典型表现.pdf
-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地租问题的一般均衡分析.pdf
-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劳动复杂程度的演变与平均利润率形成趋势的变化研究.pdf
-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对商业银行利润最大化的认识.pdf
-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论马克思级差地租理论中的边际分析方法.pdf
-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马克思地租_地价理论研究.pdf
-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正确认识级差地租量的规定及其变动趋势_兼谈级差地租量的规定理论对城镇建设用地的影.pdf
-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转形问题的一个马克思主义的全新解法_读_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与当代现实_一书.pdf
-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论劳动力的非商品性及劳动力价值的含义_对马_省略_劳动价值理论中_劳动产品_和.pdf
-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马克思地租视角下的农地使用权流转.pdf
-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马克思级差地租理论与当前中国的农地流转.pdf
-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基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劳动价值论.pdf
-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劳动价值论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意义.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