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论当代资本主义与当代社会主义的_共通_趋向

政治论当代资本主义与当代社会主义的“共通”趋向胡连生(南京财经大学公共管理系教授南京210046)摘要:当代资本主义与当代社会主义出现了“共通”趋向。导致共通趋向的原因是,现代人类文明发展的共同规律道使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都要在一定程度上放弃对原有价值观的固守,遵循现代人类文明发展的共同规律。既有“共通”的趋向,又有根本的对立,既受现代文明共同规律的制约,文受自身发展特殊规律的影响,这是当前两种制度发展的基本特点。关键词:当代资本主义:当代社会主义:“共通”趋向:共同规律中图分类号:DO-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854X(2005)09-0062-04自二战结束以来,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福利缺失:劳资关系上的“雇佣奴隶制”,工人摆脱阶级矛盾和经济危机的困扰,开始对其政无任何政治权利。治、经济制度、经济体制和经济运行机制作自我这样的制度安排符合资产者最大限度榨取剩余价值的意愿,但却不适应社会化生产力的性调整:而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以中国、越南为典型代表的社会主义国家在总结以往经验教训质。因而,它导致贫富两极分化的加深,劳资矛的基础上则开始进行改革。在“调整”和“改盾的激化,工人阶级越来越激烈的反抗斗争;也革”的进程中两种制度在许多方面出现了相互交导致以生产相对过剩为标志的经济危机周期性的融和“共通”的趋向。导致这种趋向的深层原因发生。1929年到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是这种制是什么?“共通”趋向的出现说明了什么?这些度不能继续下去的根本标志。在这次危机中,美问题值得深入探讨。国有5500多家银行倒闭,140万家工商企业破产,3400万人没有任何收入,全国银行总有库存现金60亿美元,却要应付410亿美元的存款和肆虐17天的挤兑风暴①:危机使英国工业生产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人类进入了社会主衰退了17%,德国衰退了40%,法国30%。危机意味着“为利润而产生的制度已经死亡”③。义与资本主义共处竞争的平行发展时期。两种社会制度平行发展的特殊情况使两制关系出现了异残酷的现实迫使资本主义国家的决策者作出痛苦常的复杂性。一方面,双方的意识形态不同、价的决择:要么死亡,要么改变卓期资本主义的制值选择不同、发展道路不同,各自受自身特殊发度安排。展规律的支配。另一方面,由于两种制度都以社正是为了避免死亡,欧美各国开始对资本主会化大生产为物质基础,都处于工业文明时代,义制度进行调整。在调整过程中,欧美主流社会因而双方也必然要受到现代人类文明发展共同规认识到:“(1)社会主义制度有其一些独特的优律的制约。共同规律的制约,不同的价值选择,越性。(2)资本主义制度有其难以避免的一些致使两种制度在20世纪走过了一段迁回曲折的弱点和劣势。(3)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各有所发展道路。优,各有所劣,最好各取所优。”因此,资本主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西方资本主义各国无义各国开始借鉴社会主义的成就,资本主义社会视人类文明发展共同规律的存在,放大了“弱肉中开始出现社会主义的因素。一种“新资本主强食”、“赚钱发财”的法则。其制度设计是:义”模式在调整过程中形成:第一,在坚持以生单一的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财产私人占有权绝产资料私人占有制为基础的同时,推行国有经对化:完全的自由市场经济,弱肉强食、适者生济、职工股份所有制经济、合作制经济同时存在存:收入分配上的“通吃”制度,劳动者的社会的混合经济模式,资本占有出现了社会化的特-2janghan Tribunec J005:9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
!"#$%&#$ ’(")*$+ ,-./0 ! " #$%&’()*$%+,()-. /01 23 456 $%&’()*$%+,()789: /0; 23/023-?@AB 8 %CDEFGH-/IJKLM+,()NOP&’()NOQ5RSTUVWXYZ?[ \]^-_‘B ab8%CDEFGH-/IJKps23-ÎÏ?@ AÐÑÒ . /0; 23-78ÓF9ÐÑÒ pÔ ÕÖ]×ÎØÙÚMrshVR +" ·¸"#9S$%&’(- GHïð?-jõ@A¥B /012 BC .y DØ|óW-: 0E; hVB FGC-+, HIJKy F&vW-: LMNOh;B ûC ,PQ!"cdre|÷-fÎB F&£ ¤-g÷B ûC¡¢ººgh-ijkÝy ý =>øÊZl[m-¥¦§nàç- G< %,+, ¹o %,&& ¹-¥¦§Apsh Vìpqrst-e’m< Rp*¦§zB u N[ (("" ÈOv°wxB %)" yOûz{ü| øB &)"" yC}[PQDØB ?Nv°¾[~ .8 -" uB _5‘ )%" u-. P %. -!y ¦§MNûüø 9 %./B N9 )"/B 5N &"/"< ¦ §é: Iµø-hV; #< -8LM&’()NO-C±7 -î6 5ÑB 5ÑÅà&’()-h VT< A9¡¢B £uñNª«Z&’( )hVݳ´< R³´lUzB £u(¤+, ¥o6 : % +,()hV[¬SÔ¦l-§ ºç< + &’()hV[¬¨¡¢-SÔ /uP©ª< & +,()P&’()ñ[« §B ñ[«©B W¬ñZ«§<; $@B &’( )ñNª«®¯+,()-°±B &’()+, zª«78+,()-@²< Ss: ³&’( ); ´µR³´lUzê°6 ¶SB R·¸ ø&9:C;[htÂ-IßB ¹°N[ ¥ ºû»¼«[h¥ V±h¥Iß.R -½V¥´µB &’;[789+,÷-l 1,

大经济的需要。”“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点。第二,在坚持市场经济体制的同时,加强了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计划调节与市场调节的结合,经济活动具有了有序性的特点。政府不再单纯是资本主义经济活动从20世纪70年代末起,中国开始进行改革,随的“守夜人”,而成了市场经济活动的调节者。后,越南、古巴等国也开始改革。在改革的进程第三,在阶级剥削制度依然存在的同时,实行全中,我们“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民的社会保障与社会福利制度,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具有了福利社会的特点。社会保障与社会福利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制度在西欧各国搞得比较彻底,几乎能保证所有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从而探索出了“新社会成员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失业有救济、生的社会主义,道路:第一,坚持公有制占主体,活有保障,从摇篮到攻基享受社会福利。第四,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将股份制作为公有制在贫富差距依然存在的情况下,推行收入分配兼的主要实现形式,大力推行混合经济模式。第顾公平的举措,努力缩小贫富差距。战后资本主二,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义各国利用高额累进的个人收入调节税、遗产税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和社会福利制度在收入分配上兼顾公平。西欧各国的贫富差距已小于现实社会主义国家。典、第三,实行国家积极调控下的市场经济体制,计荷兰、丹麦等人口较少的国家甚至已经实现了共划机制与市场机制有机结合,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第四,在政治上,完善社会同富裕。据调查,战后瑞典的基尼系数最高是0.28,始终保持在0.25左右。第五,在阶级对主义民主,实行依法治国。立依然存在的同时,推行劳资共同决定制度,吸在资本主义的“调整”和社会主义的“改革”进程中,“新资本主义”与“新社会主义”收职工参与企业管理。德国法律规定,凡职工人在以下几个方面出现了“交融”或“共通”趋数在2000人以上的企业,其监事会中,必须有1/2的成员是职工代表。劳资共同决定制度在向。其一,推行国家宏观调控下的市场经济体西欧国家已经普遍推行。制,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其美欧国家的“新资本主义”道路使美欧各国二,坚持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获得了近半个世纪的平稳发展。从1981年至今,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其三,发展混合经济模美欧没有再发生经济危机,工人黑工斗争的势头式,将股份制作为主要经济形式。当然,在生产逐步减弱,给本国带来的损失也越来越小。正因资料的占有上资本主义仍然以私人占有制为基如此,美欧继续走“新资本主义”道路是必然的。础,而社会主义以公有制为主体。在这一点上双在近百年的岁月中,社会主义国家也经历了方根本不同。但在生产资料占有制的形式上则有曲折的探索过程。在社会主义制度产生之初,社共通之处。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将股份制作为私有会主义国家的决策者们放大了社会主义的理想蓝制的主要实现形式,而社会主义国家则将股份制图,对社会主义社会做了理想主义的制度设计:作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两种制度的交融点单一的、纯粹的生产资料公有制,排斥任何非公就在于将股份制与混合经济模式作为基本的经济形式。有制经济形式:以行政指令为主导的计划经济体制,排市场机制,甚至排序价值规律的调节作用:只讲公平不讲效率的平均主义分配,排斥经二济利益驱动机制:在政治上,曲解人民群众当家作主,实行人治、排斥法治。通过对两种制度各自发展轨迹的分析,我们实践证明,这样的制度设计不适应社会化生可以作出以下判断:1.进入后工业化时期,现代人类文明发展产力的性质,违背现代人类文明发展规律。因而,它使社会主义国家生产力发展缓慢,经济停的共同规律凸显,并制约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不滞不前,人民处于普遍贫穷之中。实践使社会主论是社会主义国家还是资本主义国家,只有遵循义的建设者们认识到:“要大幅度地改变目前落现代人类文明发展的共同规律才能免遭社会动荡后的生产力,就必然要多方面地改变生产关系,不安、经济停滞不前以及现存制度走向崩溃的厄改变上层建筑,改变工农业企业的管理方式和国运。现代人类文明发展的共同规律以其不可抗拒的力量迫使两种制度走出“共通”的轨迹。这些家对工农业企业的管理方式,使之适应于现代化1994-2009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没论搭tp:/2005,9enk63
!"#$ !""#$% %& ’() *+,-./012345) 678 9:;?) /0@ABC8C DE3F%& GHIJKLMNOPQ/0@A 3R STUV) WX8-./0@A3;8 ?@3ABCDr *hiPQ2‘µEF¦ h iPQpq3ØGYHIJ8hiPQ3àKL M¦ ÕhiPQhiN8àKPQ32‘O9P KQ3 LR3µNS¢C2¦ TUVWX¢ C2/0YZ[ æeG\]^P_39:/01 2¦ TU-.$2¦ ÄÅTU‘aäã3;?¦ F¼½ ¾ef¦ J½¾¢£¦ ef¿® ¡¢£&r Z[¦ depqÀÁ;Â3-./012¦ 9 :$2=-.$2C$>?¦ Ã-.*NÄÅ ênÆÊÇEbr Z¦ *Gj·¦ ÈÉhi PQgP¦ deaâjpr *NOPQ3R ;Êô ¶hiPQ3R ô ±Dê¦ R òNOPQô =R òhiPQô *æ|²°º8R ËÌô ÍR ÆÎô Ï Ðr çQ¦ epqÑÒ;Â3-./01 2¦ Ã-.*NÄÅênÆÊÇEbr ç (¦ +,F¼½¾ef¦ J½¾¢£¦ ef¿®¦ ¡¢£r ç[¦ nþ¶?/0· Z¦ ³´µ2b^P/0YZr nb¦ *µ NS3±C·NOPQÓbæÔU±C2^Ê Ç¦ WhiPQæ¢C2^P1r *qQ%·Õ ÖOI4r ×*µNS±C23YZ·ØC ÆÎEr níNOPQpq³´µ2b^ÔC 23PdºYZ¦ WhiPQpqس´µ2 b^¢C23PdºYZr Ù²2‘3ËÌ% *¹³´µ2=¶?/0·Zb^ÊO3/0 YZr ( ÎCÕÙ²2‘uÚnþÛÜ3ݦ H Þæb°æßàP !" ±¬Üu5ᦠºíUyzpnþ 3Æ4äãâ㦠¹2äåUyzp3nþr I #MhiPQpqæMNOPQpq¦ cCçè ºíUyzpnþ3Æ4äãé~êëhiAì Ií /0~Iæîºc2‘:Ðïð3ñ òr ºíUyzpnþ3Æ4äãæçIÞóô 3¨õö÷Ù²2‘:°R ÆÎô 3ÛÜr q÷ #$

规律主要有:热情。超越了这一点,就会因公平的丧失而导致第一,多种所有制经济功能互补规律。当代效率的下降。其次,人们对社会公平的追求,要社会生产力的性质是复杂的。在生产力日益自动为市场机制、竞争机制和个人利益驱动机制发挥化、智能化的条件下,在研制、开发新技术、新作用留有空间,要与提高效率相辅相成。没有经产品的创造性劳动成为主要劳动方式的情况下,济发展的活力和经济效率的提高,社会公平只能生产力对生产资料占有方式的要求是双重的。一是一种华而不实的幻想。方面,它要求一定的生产资料社会占有,以适应第四,民主与法治强势推进规律。现代人类生产力的社会化:另一方面,它要求生产资料的文明的发展进程,实质上是民主和法治强势推进个人占有,以便使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制者、开的过程。民主、自由、安全、幸福是世界上各国发者能成为其技术或产品的直接拥有者,以激励人民的共同追求。社会制度的差异不会影响人们人们的劳动创造性和积极性。正因如此,单一的追求人权、公民权、民主自由权的一致性。尤其生产资料公有制或私有制均不能适应后工业化时是随着科学技术的革命和生产力的高度发展,社期的生产力性质。现代生产力的客观要求是多种会只有给生产力的主要代表一一劳动者以民主自所有制经济并存,功能互补。其中,一定数量的由权利,只有对劳动者给以做人的尊严和作为公公有制经济成份的存在能够保证社会共同自标的民的尊严,生产力才能顺利发展,社会才能稳定。那种“无产阶级在法律上和事实上都是资产实现,满足社会公共利益。而非公有制经济成份的存在能够使经济活动具有个人利益的驱动机阶级的奴隶,资产阶级掌握着他们的生死大权”制,进而增添经济活力。的野时代@,那种把民主自由权作为少数人特第二,计划与市场有机结合规律。历史已经权的专制时代已经在生产力发展的强制力和人民证明,市场经济体制是商品经济时代经济运行的不解斗争的打击下一去不复返了。随着现代文明有效机制。它能够运用供求机制、价格机制、竞的发展,民主与法治的基本准则与机制如普选争机制等向社会各个领域有效地配置资源,使经制、任期制、权力制约与监督、公民权利本位、济活动充满活力。但在现代生产力已将生产规模尊重和保障人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已经超越意扩大到相当大程度的时候,在生产分工越来越识形态的差异,成为约束文明社会稳定与发展的基本要素。细,企业间、行业间的联系举足轻重、利害攸关,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情况下,市场机制在配置在上述规律面前,不论社会主义国家还是资资源时所存在的自发性、盲目性的缺陷便急剧放本主义国家都不得不在一定程度上放弃对原有价大。此时,政府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性随值观的固守,而显示出一定的灵活性,进而使两之显现。因此,计划机制与市场机制的有机结合种制度走出“共通”的轨迹。历史证明,谁恪守原有“主义”的价值取向,拒绝超越意识形态的成了调节经济活动的最佳模式。一方面,推行市差异,谁就将遭受规律的惩罚。场经济体制可以使经济活动保持活力,更为合理而及时地配置资源:另一方面,利用计划机制,2.社会历史的发展错综复杂。社会主义与加强政府对经济活动的调控,可以克服市场机制资本主义除具有“共通”趋向外,也还存在着根在配置资源中的的负面作用,减少经济活动中的本的对立和深刻的矛盾。两种制度各自坚守其固过大波动。有的价值取向,极力维护着固有的社会制度,双第三,效率与公平兼顾规律。效率与公平是方始终存在着相互之闻的“排异”反应。实际制约现代社会发展的基本价值取向。正确处理好上,两种制度是在坚守各自的“主义”与遵循现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是现代社会稳定与发展的前代文明发展规律的合力作用下发展。因而,在这提,也是社会步入现代文明的基本标志。现代文种发展中,双方既有“共通”的趋向,又有根本明社会的存在与健康发展,依赖手公平与效率的的对立:既受现代文明共同规律的制约,又受自兼顾,这是不以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为转移的。身发展特殊规律的影响。这种“自相矛盾”的态首先,社会的稳定与发展要求社会对竞争失败者势,就是当前两种制度发展的基本特点。和普通民众给予人性的关怀和生活保障,使之能就资本主义国家而言,在战后几十年的“调整”中,始终没有放弃资本主义固有的价值观,够分享到提高效率带来的利益。因为经济对效率的追求要受到人们对社会公正普遍认同的价值观也始终没有改变其根本的政治、经济制度。在资的制约,要借助社会公平所激发出的民众的劳动本占有形式上,虽然出现了国有经济、合作制经6-2JjanghanTribunecJ005:9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
!"#$%&#$ ’(")*$+ ,-./0 !"#$%& ’() *+,%-./0123!"4 56 789:;?@A4 9:;) ??78@A6B¶a»/bØa»/ÒvÒw4 x%. /P4a) 780y1 ?(+z¢M?Z#{~#ø¨ <*4 Z#H EH äH ?Ä oZ<cb4 78-Ô<M8oz cboH ZH Z#E<(p=4 s ?ñRS<{9;<aÔP4) 7 8y%\9;<#$6WFriZ#E ¡) y%^WFr\io<{’Y Z<) 9;1¡P4) 781< g4 + ¡¢B~"{£¤?_ ¡¢<¥¦) _¡¢§¨©z<9ª+« <¬6!"#) +®Z#E’Y)o¯ <°-6µ.B9;P4<#-;{oZ M±²Á<³´L(µM@¶ô4 ñ6B¶ <P4) Z#®~<5C·¸®§-X¹ -H º-H ;-3®»¼H Z¡C½H d{û_oH ~"e=oo0µ.k×N OPQ<) wY3¾B¶78<g®P4< 5C$¿4 BÀ!"e=) MÁ78#ÂÃÄ?_ C#ÂäMÅMB(gÔëÆ^Ç%¾ 7<ÈÉ) ¢óÊi(g<ˤ=) ¨¢qÌ +-ÔÍiÎ Y« <ÏÐ4 ³´¶) ÑÒÉ Ç%Î #« <¾78Ã) ÓÔk×NOPQ< ) ÑmÍÕd!"<Ö×4 ,/ 78³´<P4ØÙ@A4 78#® _C#ÂÚ¥%Î Y« ÛÃÜ) ?ÄFBÝ C<^Þ{ßà<áâ4 Ì+-ÔÄEãÉsÈ %<¾78Ã) };äåÈ%<78-Ô) c ZæçFBÒ2òÛ<Î è« ék4 ê ) Ì+-Ô?BãÉÄE<Î #« ®ëì 6B¶P4!"<²;’¼LP44 ¢) BL +P4) cZí%Î Y« <ÛÃ) î%ÝC <^Þï íd6B¶!"<-3) îdE åP4¯ð!"<4 L+Î EÒáâ« <Q ) m?5=Ì+-ÔP4<5C¯l4 m_C#Ââñ) Bòóôõ<Î ï ö« ) æç÷%ëÆ_6#ÂÈ%<¾7) ?æç÷%øùsÝ6<ìH ./-Ô4 B_ 6a%P[) úûiô%./H ²’-. 12

济、职工股份所有制经济等资本占有社会化的经文明发展方面的相互交融和共同的价值选择,“不计较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别”?,在一济形式,但不论是趋于“保守”的美国模式,还是看似“激进”的西欧模式,其财产私人占有制定程度上放弃对原有价值观的固守。实践证明,的基础地位均没有改变。在价值取向上,虽然资现代人类文明发展的共同规律是客观存在的,但本主义各国开始重视效率与公平的平衡,致力于却不是任何人都能认识到的。顽固恪守“姓社”效率与公平的兼顾,但其最根本的价值准则,还或“姓资”价值观的人不可能承认现代人类文明是资产者的赚钱发财。利用“贪婪的无情竞争力发展共同规律的存在,当然更不可能遵循这一规量和致富的欲望竭力实现利润的最大化”是资本律。只有在一定程度上超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主义各国始终没有改变的内在本质。在收入分的差异,找到现代人类社会共同利益的契合点,配上,虽然一些西欧国家坚持收入分配均等化政才有可能成功探索、正确认识现代人类文明发展策,贫富差距较小,但以美国为典型代表的资本的共同规律,并自觉遵循这一规律。主义国家,向富人倾斜的政策不仅没有改变,而3.既要看到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且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而不断强化,贫富两极分性,又要看到这种代替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社会化进一步加剧。主义是高手资本主义的社会发展阶段,人类社会就社会主义中国而言,在20多年的改革中,从资本主义阶段必然发展到社会主义阶段是毫无始终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坚持共同富裕的方凝义的。但从目前已有的实际材料看,社会主义向。对此,邓小平同志曾三令五申:“在改革代替资本主义不会只有20世纪曾经有过的一种中,我们始终坚持两条根本原则,一是以社会主范式。随着现代人类文明发展共同规律的凸显,义公有制经济为主体,一是共同富裕。”③20多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范式的多样性将不再是一年来,量然我们大力发展了私营经济、个体经种毫无根据的空谈。这种多样性的依据开始在现济、“三资”经济,但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并没有实生活中产生。探索和研究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改变,国有经济对国民经济的控制力在不断增义的新范式将成为社会科学所面临的重要任务。注释:强。据统计,到2003年,我国国有经济对GDP①刘绪贻:《当代美国总统与社会》,湖北人民出的贡献率仍接近50%,对财政收入的贡献率超版社1987年版,第68页,过50%。由于我国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②维纳·洛赫:《德国史》中册:三联书店1976年贫富差距还比较大,但我国近13亿人民20多年版,第811页。来走过的则是全体人民告别普遍贫穷、生活水平③威廉·曼彻斯特:《光荣与梦想》,波士顿利特逐步提高的共同富裕的轨迹。尔一布朗公司1974年英文版,第20页。①樊期曾:《现代科技革命与未来社会》,中国人三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14页。③世界银行:《1998/99世界发展报告》,中国财政两种制度“共通”趋向的存在给人们带来了经济出版社1999年版,第199页。诸多的启示。③胡连生、杨玲:《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与社会1.要使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健康发展,既要主义的新课题》,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123-124页。研究社会主义发展的特殊规律,又要探索和遵循③《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35-136、150页。人类文明发展的共同规律。因为,社会主义事业③《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首先是人类文明的事业,只有继承并遵循人类文版,第373、142页。明的发展轨迹,社会主义事业才会有繁荣和未@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来。实践已经证明,现代人类文明的发展趋势同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十六大报告辅导读本》,人民社会主义的发展趋势具有一致性。社会主义事业出版社2002年版,第25、43页。的发展本来属于现代人类文明发展的一部分,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63而,人们遵循人类文明发展规律,推进人类文明年版,第360页。的过程,必然也是社会主义胜利发展的过程。【美]莱斯特·罗:《资本主义的未来》,中国2.要使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健康发展,既要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292页。划清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的界限,注重社会主义(责任编辑刘龙伏)质的规定,又要正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在人类1994-2009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没论搭tp:/2005.9enk65
!"#$ !""#$% %& ’()*+,-.%/012,3456. %789 :;#? @AB 6CDE8F G klmno6st9 :Nuvw6]^xy9 G ÑDîï>34deðñòóF ¡Gô¢F :ÑDê )# õRß !" ¿À Ööì6y?@A RBCD}×6ÃÄ;¨RBCD}×6WF E ®F RÒ@ARBCD}×;?Ü czl¨RBCD}× 6ÃÄa01de634}×òóF RB34 01deòóYc}×å34deòó?7834de¨01d e6¥8 ¥34¦§+d¨6i.v©[ ‘ª« ! ¬®« ¯ ¨CD°ãm34±F ²³Rß´ µ3 )*+, ÀµF ¶ -+ ·[ " ¸¹º»¼« ½ ¾D¿± ½ÀF ÌÁÂà )*,- À µF ¶ +)) ·[ # ÄźÆÇÈ9« É ÊNmËÌÍF ÎÏÐ~9 ÑÒÓÔnÕ )*,. ÀÖCµF ¶ !" ·[ $ ×ØË« É ¨¦ÙÁÚmOÖ34±F ½DR ß§´µ3 )**+ ÀµF ¶ ). ·[ % ^ÛÜ« É )**&’%% ^}×Ý÷±F ½DO .%´µ3 )*** ÀµF ¶ )** ·[ & ÞßüÜ àá« ¯ ¨01de6¥Z5m34 de6¥âãÍF Rß´µ3 !""" ÀµF ¶ )!#/)!. ·[ ’(¯ É£oCiÍ ¶ ! äF Rß´µ3 )**. À µF ¶ )#’/)#-Ü )’" ·[ )!$#¯ É£oCiÍ ¶ # äF Rß´µ3 )**# À µF ¶ #,#Ü ).! ·[ *!%# !åß« ¯ ²d01£534F gæ½D9ç 34de23¥èdÍF ¯ éêÝ÷ëìí1ÍF Rß ´µ3 !""! ÀµF ¶ !’Ü .# ·[ !&#¯ îïðñòȲóÍ ¶ ! äF Rß´µ3 )*-# ÀµF ¶ #-" ·[ !"#ô Cõ öÈ9÷øù« É 01de6OÖ±F ½D 34¦§´µ3 )**- ÀµF ¶ !*! ·[ ú ûvüý ¬þ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