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试析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内部的社会主义因素

第19卷第2期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Vol 19Na22006年4月Joumal of YantaiUniversity (Phibsophy and Social Science)Apr,2006试析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内部的社会主义因素尹倩(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100872)摘要1传统理论认为资本主义社会内部不能产生社会主义因素。当代资本主义发生的种种变化,如资本社会化、国民经济的计划化、企业管理的民主化、社会福利制度以及三大差别的消失,都证明了马克思和恩格斯一直主张的资本主义的母体能够孕育和形成社会主义因素。资本主义内部不断增多的社会主义因素,为其向社会主义过渡准备着物质条件,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两种制度相互依赖,相互渗透。关键词1资本主义,新变化:社会主义因素[中图分类号】A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3194(2006)02-0134-06当今世界,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制度共存事求是地看待当今资本主义的新情况、新变化,也没已经是不争的事实,要发展社会主义,必须全面地认有科学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识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深入研究资本主义社1传统理论认为资本主义内部不能产生社会主义因素。会,尤其是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重大发展变化,既是对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前景作出科学判断的前提与基传统理论认为,以往社会制度的更选都是以一础,也是推进社会主义事业健康发展的现实需要。种剥削制度代替另一-种剥削制度,因此在旧制度内当代资本主义发生的种种变化表明资本主义社会内部可以孕育和形成新制度的因素,如奴隶社会内部部的社会主义因素在不断积累,资本主义的发展离可以孕育和形成封建社会因素、封建社会内部可以社会主义不是越来越远了,而是越来越近了。充分自发地孕育和形成资本主义因素,但在资本主义社肯定并能正确认识资本主义社会内部的社会主义因会内部却不能自发地孕育和形成社会主义因素,因素问题,有利于全面认识资本主义在当代的发展,进为社会主义制度是人类历史上一种全新的制度,要步树立社会主义必胜的信心:有利手全面认识资彻底消灭私有制。这种全新的社会制度只有在无产本主义的本质,更好地处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阶级革命取得胜利,建立无产阶级专政以后才能用相互关系有利于进一步解放思想,理论创新,促进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政权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和一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切私有制,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苏联理论界之所以认为资本主义内部不能产生一、资本主义社会内部能孕育社会主义因素社会主义因素,与十月革命时期俄国的国情有十分长期以来,社会主义国家的理论界普遍不承认密切的关系。因为俄国经济文化落后刚刚进人资资本主义社会内部社会主义因素的存在,认为这是本主义社会,各种资本主义的关系很不发达,俄国资不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而且把它当作修正本主义社会制度内部尚未孕育新的社会主义因素,主义观点来加以批判,甚至现在有很多学者仍然坚至少是社会主义因素尚未明显表现出来。列宁认持这样的观点。现在看来,这种传统理论既没有实为,“社会主义革命和资产阶级革命的区别在于:在[收稿日期】200511-22[作者简介】尹倩(1973-),女,山西大同人,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31994-2009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hww.cnki.ner
第 19卷 第 2期 2006年 4月 烟台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Journal of Yantai University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Vol. 19 No. 2 Ap r. , 2006 试析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内部的社会主义因素 [收稿日期 ] 2005 - 11 - 22 [作者简介 ] 尹倩 (1973 - ) ,女 ,山西大同人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主要研究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尹 倩 (中国人民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北京 100872) [摘 要 ] 传统理论认为资本主义社会内部不能产生社会主义因素。当代资本主义发生的种种变化 ,如资本 社会化、国民经济的计划化、企业管理的民主化、社会福利制度以及三大差别的消失 ,都证明了马克思和恩格斯一 直主张的资本主义的母体能够孕育和形成社会主义因素。资本主义内部不断增多的社会主义因素 ,为其向社会主 义过渡准备着物质条件 ,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两种制度相互依赖 ,相互渗透。 [关键词 ] 资本主义 ;新变化 ;社会主义因素 [中图分类号 ] A 8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00223194 (2006) 0220134206 当今世界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制度共存 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要发展社会主义 ,必须全面地认 识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深入研究资本主义社 会 ,尤其是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重大发展变化 ,既是 对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前景作出科学判断的前提与基 础 ,也是推进社会主义事业健康发展的现实需要。 当代资本主义发生的种种变化表明资本主义社会内 部的社会主义因素在不断积累 ,资本主义的发展离 社会主义不是越来越远了 ,而是越来越近了。充分 肯定并能正确认识资本主义社会内部的社会主义因 素问题 ,有利于全面认识资本主义在当代的发展 ,进 一步树立社会主义必胜的信心 ;有利于全面认识资 本主义的本质 ,更好地处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 相互关系 ;有利于进一步解放思想 ,理论创新 ,促进 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 一、资本主义社会内部能孕育社会主义因素 长期以来 ,社会主义国家的理论界普遍不承认 资本主义社会内部社会主义因素的存在 ,认为这是 不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 ,而且把它当作修正 主义观点来加以批判 ,甚至现在有很多学者仍然坚 持这样的观点。现在看来 ,这种传统理论既没有实 事求是地看待当今资本主义的新情况、新变化 ,也没 有科学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 1. 传统理论认为资本主义内部不能产生社会主 义因素。 传统理论认为 ,以往社会制度的更迭都是以一 种剥削制度代替另一种剥削制度 ,因此在旧制度内 部可以孕育和形成新制度的因素 ,如奴隶社会内部 可以孕育和形成封建社会因素、封建社会内部可以 自发地孕育和形成资本主义因素 ,但在资本主义社 会内部却不能自发地孕育和形成社会主义因素 ,因 为社会主义制度是人类历史上一种全新的制度 ,要 彻底消灭私有制。这种全新的社会制度只有在无产 阶级革命取得胜利 ,建立无产阶级专政以后 ,才能用 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政权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和一 切私有制 ,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 苏联理论界之所以认为资本主义内部不能产生 社会主义因素 ,与十月革命时期俄国的国情有十分 密切的关系。因为俄国经济文化落后 ,刚刚进人资 本主义社会 ,各种资本主义的关系很不发达 ,俄国资 本主义社会制度内部尚未孕育新的社会主义因素 , 至少是社会主义因素尚未明显表现出来。列宁认 为 ,“社会主义革命和资产阶级革命的区别在于 :在 © 1994-200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第2期尹倩:试析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内部的社会主义因素135资产阶级革命时已经存在资本主义关系的现成形述资本的原始积累时说:“所有这些方法都利用国式,而苏维埃政权,即无产阶级政权,却没有这种现家权力,来大力促进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成的关系,有的仅是那些实际上只包括一小部分高的转化过程,缩短过渡时间。暴力是每一个孕育着度集中的工业而很少触及农业的最发达的资本主义新社会的旧社会的助产婆,暴力本身就是一种经济形式。"[1]437力。612这里马克思借助于从封建社会形态向资本斯大林接受并强化了列宁的这一思想。在其逝主义社会形态的过渡,明确提出一个适用于一切社世前的1951年写的《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一书会形态及其向更高的社会形态转化的观点,即“旧中文说:“苏维埃政权的特殊作用,是由下列两种情社会内部“孕育着新社会的因素,当然也应该包况造成的:第一,苏维埃政权不能像以往的革命那括资本主义社会内部可以自发地孕育和形成社会主样,以另一种剥削形式去代替一种剥削形式,而必须义因素。消灭任何剥削:第二,由于国内没有现成的社会主义马克思在《给“祖国纪事“志编辑部的信》中经济的萌芽,苏维埃政权必须在所谓空地上“创建说的十分明确,“我把生产的历史趋势归结成这样:新的社会主义的经济形式。"[21542-543它本身以主宰着自然界变化的必然性产生出它自毛泽东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下册)时身的否定;它本身已经创造出一种新的经济制度有这样的批注,“在资本主义社会里,社会主义的国的因素,它同时给社会劳动生产力和一切个体生产营经济和合作经济都根本不能产生,当然也就说不者的全面发展以极大的推动;实际上已经以一种集上成长。这是我们同修正主义者的重要分歧。修正体生产为基础的资本主义所有制只能转变为社会的所有制。"[7J3这样的论断决非是个别的、偶然的。主义者说,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城市中的公用事业是社会主义因素,说资本主义可以和平长入社会主义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一书中又指出:“工人阶级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严重歪曲。"3175.%6不是要实现什么理想,而只是要解放那些由旧的正资本主义社会内部不能自发地孕育和形成社会在崩溃的资产阶级社会里孕育着的新社会因素。818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这些论述中提到的“新主义因素的观点,从列宁提出,经过斯大林的强化,再经过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进一步理论社会的因素”、“新的经济制度的因素都是资本主化、系统化,最后经过毛泽东更加强烈、更加鲜明的义自行扬弃的结果和产物,即社会主义因素。意识形态化,成了苏联理论界和中国改革开放前以列宁虽然认为资本主义社会内部不能自发地孕至改革开放后一段时间内人们普遍认同的一种所育和形成社会主义因素,但他却和马克思、恩格斯一的马克思主义观点。人们错误地认为,这一观点不样,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内部可以孕育和形成向社仅是列宁、斯大林提出来的,而且也是马克思、恩格会主义过渡的经济形式。列宁说:“其实,社会主义斯所主张的。41事实上,马克思和恩格斯对于资本主现在已经在现代资本主义的一切窗口中出现,在这义社会内部能否孕育和产生社会主义因素一直是持个最新资本主义的基础上前进一步的每项重大措施中,社会主义已经直接地、实际地显现出来了。191267肯定态度的。2马克思和恩格斯一直认为资本主义社会内部按列宁的思想,资本主义发展的过程,也就是社会主能够孕育社会主义因素。义因素增长的过程。马克思和恩格斯始终认为,在资本主义的母体通过上面的考察和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在内可以孕育和产生社会主义因素,这可以从他们的资本主义社会内部可以自发地孕育和形成社会主义一些论著中找到佐证。因素的观点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观点。无论在自然早在1848年的《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和恩格界和人类社会都没有纯粹的事物。任何一个社会都斯就表达了如此的思想,“当人们谈到使整个社会不是也不可能是纯而又纯的。除了有该社会的本质革命化的思想时,他们只是表明了一个事实:在旧社特征外,还有前一个社会的残余和后一个社会的萌会内部已经形成了新社会的因素。"51292据此,他们芽:在奴隶社会,有封建主义的萌芽因素;在封建社不仅分析了资本主义经济结构怎样从封建社会中产会,有资本主义的萌芽因素;同样在资本主义社会,生,“资本主义的经济结构是从封建社会的经济结也会有社会主义的萌芽因素。构中产生的,后者的解体使前者的要素得到解二、资本主义内部社会主义因素的表现分析放。6126而且觉察到资本主义社会发展中也进行着二战以来,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主义在与类似的运动,即社会主义因素如何在资本主义的母体中孕育。社会主义的对立斗争和相互依存中不断调整自身,马克思在1867年发表的《资本论》第1卷中论全球化时代的资本主义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西方21994-2009ChinaAcademicJournal 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 rightsreservedhtp://www.cnki.ner
资产阶级革命时已经存在资本主义关系的现成形 式 ,而苏维埃政权 ,即无产阶级政权 ,却没有这种现 成的关系 ,有的仅是那些实际上只包括一小部分高 度集中的工业而很少触及农业的最发达的资本主义 形式。”[ 1 ]437 斯大林接受并强化了列宁的这一思想。在其逝 世前的 1951年写的《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 》一书 中又说 :“苏维埃政权的特殊作用 ,是由下列两种情 况造成的 :第一 ,苏维埃政权不能像以往的革命那 样 ,以另一种剥削形式去代替一种剥削形式 ,而必须 消灭任何剥削 ;第二 ,由于国内没有现成的社会主义 经济的萌芽 ,苏维埃政权必须在所谓‘空地上 ’创建 新的社会主义的经济形式。”[ 2 ]542 - 543 毛泽东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 (下册 )时 有这样的批注 ,“在资本主义社会里 ,社会主义的国 营经济和合作经济都根本不能产生 ,当然也就说不 上成长。这是我们同修正主义者的重要分歧。修正 主义者说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 ,城市中的公用事业是 社会主义因素 ,说资本主义可以和平长入社会主义 , 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严重歪曲。”[ 3 ]75 - 76 资本主义社会内部不能自发地孕育和形成社会 主义因素的观点 ,从列宁提出 ,经过斯大林的强化 , 再经过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 》》的进一步理论 化、系统化 ,最后经过毛泽东更加强烈、更加鲜明的 意识形态化 ,成了苏联理论界和中国改革开放前以 至改革开放后一段时间内人们普遍认同的一种所谓 的马克思主义观点。人们错误地认为 ,这一观点不 仅是列宁、斯大林提出来的 ,而且也是马克思、恩格 斯所主张的。[ 4 ]事实上 ,马克思和恩格斯对于资本主 义社会内部能否孕育和产生社会主义因素一直是持 肯定态度的。 2. 马克思和恩格斯一直认为资本主义社会内部 能够孕育社会主义因素。 马克思和恩格斯始终认为 ,在资本主义的母体 内可以孕育和产生社会主义因素 ,这可以从他们的 一些论著中找到佐证。 早在 1848年的《共产党宣言 》中马克思和恩格 斯就表达了如此的思想 ,“当人们谈到使整个社会 革命化的思想时 ,他们只是表明了一个事实 :在旧社 会内部已经形成了新社会的因素。”[ 5 ]292据此 ,他们 不仅分析了资本主义经济结构怎样从封建社会中产 生 ,“资本主义的经济结构是从封建社会的经济结 构中产生的 , 后者的解体使前者的要素得到解 放。”[ 6 ]261而且觉察到资本主义社会发展中也进行着 类似的运动 ,即社会主义因素如何在资本主义的母 体中孕育。 马克思在 1867年发表的《资本论 》第 1卷中论 述资本的原始积累时说 :“所有这些方法都利用国 家权力 ,来大力促进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的转化过程 ,缩短过渡时间。暴力是每一个孕育着 新社会的旧社会的助产婆 ,暴力本身就是一种经济 力。”[ 6 ]266这里马克思借助于从封建社会形态向资本 主义社会形态的过渡 ,明确提出一个适用于一切社 会形态及其向更高的社会形态转化的观点 ,即“旧 社会 ”内部“孕育着新社会 ”的因素 ,当然也应该包 括资本主义社会内部可以自发地孕育和形成社会主 义因素。 马克思在《给“祖国纪事 ”杂志编辑部的信 》中 说的十分明确 ,“我把生产的历史趋势归结成这样 : 它‘本身以主宰着自然界变化的必然性产生出它自 身的否定 ’;它本身已经创造出一种新的经济制度 的因素 ,它同时给社会劳动生产力和一切个体生产 者的全面发展以极大的推动 ;实际上已经以一种集 体生产为基础的资本主义所有制只能转变为社会的 所有制。”[ 7 ]130这样的论断决非是个别的、偶然的。 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 》一书中又指出 :“工人阶级 不是要实现什么理想 ,而只是要解放那些由旧的正 在崩 溃的资产 阶级社 会里孕育 着的新社 会因 素。”[ 8 ]60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这些论述中提到的“新 社会的因素 ”、“新的经济制度的因素 ”都是资本主 义自行扬弃的结果和产物 ,即社会主义因素。 列宁虽然认为资本主义社会内部不能自发地孕 育和形成社会主义因素 ,但他却和马克思、恩格斯一 样 ,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内部可以孕育和形成向社 会主义过渡的经济形式。列宁说 :“其实 ,社会主义 现在已经在现代资本主义的一切窗口中出现 ,在这 个最新资本主义的基础上前进一步的每项重大措施 中 ,社会主义已经直接地、实际地显现出来了。”[ 9 ]267 按列宁的思想 ,资本主义发展的过程 ,也就是社会主 义因素增长的过程。 通过上面的考察和分析 ,我们可以得出结论 ,在 资本主义社会内部可以自发地孕育和形成社会主义 因素的观点 ,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观点。无论在自然 界和人类社会都没有纯粹的事物。任何一个社会都 不是也不可能是纯而又纯的。除了有该社会的本质 特征外 ,还有前一个社会的残余和后一个社会的萌 芽 :在奴隶社会 ,有封建主义的萌芽因素 ;在封建社 会 ,有资本主义的萌芽因素 ;同样在资本主义社会 , 也会有社会主义的萌芽因素。 二、资本主义内部社会主义因素的表现分析 二战以来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 ,资本主义在与 社会主义的对立斗争和相互依存中不断调整自身 , 全球化时代的资本主义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 ,西方 第 2期 尹 倩 :试析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内部的社会主义因素 135 © 1994-200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第19卷136烟台大学学报(智学社会科学版)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的社会主义因素在增长。资本势日趋增强的特征,且在当代资本主义的股份公司社会化和国际化、对经济的计划调节和宏观调控、高中,法人持股率上升而个人持股率下降,已成普遍现额累进税制和福利制度的推行、企业管理的“共决象。此种股份制在当代资本主义经济中的新发展,制”三大差别的缩小和逐渐消失等,都在证明着马是“在资本主义体系本身的基础上,对资本主义的私人产业的扬弃"914%,而且,“它越是扩大,越是侵克思所说的,资本主义胚胎内将孕育出新社会因素来。这些因素的增长不可避免地将促使资本主义社入新的生产部门,它就越会消灭私人产业。9149在会在量变的过程中发生部分的质变直至最后发生根股份公司内,职能已经同资本所有权相分离,而且劳本的质变一进人新的社会。那么资本主义内部的动也已经完全同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和剩余劳动相分社会主义因素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呢?离,具有明显的公有属性。因此,正如马克思所指出1.资本社会化。的那样,“资本主义的股份企业,也和合作工厂一资本增值的物质依托是不同类型的资本组织形样,应当被看作是由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转化为联合的生产方式的过渡形式"94。从当代资本主义股式和资本运营方式,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资本组织形式和运营方式也日趋多元份制的发展趋势看,股份制已经具有某些公有的属化、复杂化,资本主义也在这种多元化、复杂化的发性,是私有制向公有制转化的历史桥梁。股份制使展过程中获得了继续前进的动力。当代资本主义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生了部分质变,使资本的所有本组织和运营方式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国家资本所有权相对削弱。制的出现、股份制、合作制经济的发展以及跨国公司再次,合作经济是对资本主义制度的积极扬弃。的发展上。其中,资本不断社会化代表着产权关系合作经济在资本主义社会内的历史由来已久,近半变化的趋势。个世纪以来又有较大规模的成长和发展,目前不仅首先,日臻完善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社会主广泛存在于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交换、分配和义的入口。自二战结束以后,当代资本主义由一般消费各个领域,而且已成为适应社会化大生产要求的、各国国民经济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龙断资本主义阶段发展到国家型断资本主义阶段,国家断的根本标志是发挥国有经济的作用和加强着日趋重要甚至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干预、调节。二战结束后,各发达资本国家合作社总数高达64万个。从参加的人数看,法主义国家为适应生产社会化的要求,采取“国有国参加合作社的人占人口总数的50%,日本为化”、国家预算拨款和投资、股票收购、国家持股等17.4%,意大利为81%。从合作经济的作用上看,多种方式建立并发展国有企业。西欧各国在邮电、丹麦的合作社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占24%,法国和荷电讯、电力、煤气、铁路、航空、采煤等国民经济的命兰都超过10%。除农业中的合作社外,工业中的合脉行业都实行了国有化。从1984年到1993年,国作工厂也在快速发展。法国现有工人生产合作社家在国内总固定资本形成中所占的比重,美国为576个,职工35000人,营业额达40亿法郎。当然,15.6%、日本为23.8%法国为17.2%、德国为在资本主义的制度框架下,合作经济不能不受垒断16.2%。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国民财富三分之一资本的影响和制约,“蛋然它在自己的实际组织中,以上由国家直接支配。国有经济的发展使生产资料当然到处都再生产出并且必然会再生产出现存制度的国家占有得到空前壮大。虽然国有经济没有从根的一切缺点。但其“是在旧形式内对旧形式打开的第一个缺口191498,其不仅突破了单一的、纯粹的、私本上改变资本主义所有制的性质,但这种生产资料的国家占有的发展,却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资人占有制的资本主义传统模式,而且在其经营宗旨、本主义制度框架内的重大调整,是对资本主义私有管理方式和分配原则上,带有明显的社会主义经济制的否定,其发展趋势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最后因素,是资本主义制度向社会主义制度过渡的重要终结。从这个意义上讲,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为向社形式。这充分说明,“在物质生产力和与之相适应会主义的过渡准备了良好的物质条件,正如列宁指的社会生产形式的一定的发展阶段上,一种新的生出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社会主义的最充分的产方式怎样会自然而然地从一种生产方式中发展并物质准备,是社会主义的前阶。1266形成起来。"[91498其次,现代西方股份制是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资本的形式从最初的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到股转变的过渡点和历史桥梁。战后,资本主义各国普份公司、垄断组织和国家垒断,最后发展到跨国公司遍推行了以股权社会化为特征的股份制经济。目和国际垄断,就是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生产社会化前,股份制不仅成为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的主要经济程度不断提高的结果。这些形式不可能从根本上改组织形式,而且呈现出股权分散化与控股法人化态变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但包含着形式上D1994-2009China 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 righis reservedhip://www.cnki.net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的社会主义因素在增长。资本 社会化和国际化、对经济的计划调节和宏观调控、高 额累进税制和福利制度的推行、企业管理的“共决 制 ”、三大差别的缩小和逐渐消失等 ,都在证明着马 克思所说的 ,资本主义胚胎内将孕育出新社会因素 来。这些因素的增长不可避免地将促使资本主义社 会在量变的过程中发生部分的质变直至最后发生根 本的质变 ———进人新的社会。那么资本主义内部的 社会主义因素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 1. 资本社会化。 资本增值的物质依托是不同类型的资本组织形 式和资本运营方式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和科学 技术的发展 ,资本组织形式和运营方式也日趋多元 化、复杂化 ,资本主义也在这种多元化、复杂化的发 展过程中获得了继续前进的动力。当代资本主义资 本组织和运营方式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国家资本所有 制的出现、股份制、合作制经济的发展以及跨国公司 的发展上。其中 ,资本不断社会化代表着产权关系 变化的趋势。 首先 ,日臻完善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社会主 义的入口。自二战结束以后 ,当代资本主义由一般 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发展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 国家垄断的根本标志是发挥国有经济的作用和加强 国家对经济的干预、调节。二战结束后 ,各发达资本 主义国家为适应生产社会化的要求 ,采取“国有 化 ”、国家预算拨款和投资、股票收购、国家持股等 多种方式建立并发展国有企业。西欧各国在邮电、 电讯、电力、煤气、铁路、航空、采煤等国民经济的命 脉行业都实行了国有化。从 1984年到 1993年 ,国 家在国内总固定资本形成中所占的比重 ,美国为 15. 6%、日本为 23. 8%、法国为 17. 2%、德国为 1612%。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国民财富三分之一 以上由国家直接支配。国有经济的发展使生产资料 的国家占有得到空前壮大。虽然国有经济没有从根 本上改变资本主义所有制的性质 ,但这种生产资料 的国家占有的发展 ,却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资 本主义制度框架内的重大调整 ,是对资本主义私有 制的否定 ,其发展趋势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最后 终结。从这个意义上讲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为向社 会主义的过渡准备了良好的物质条件 ,正如列宁指 出的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社会主义的最充分的 物质准备 ,是社会主义的前阶。”[ 1 ]266 其次 ,现代西方股份制是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 转变的过渡点和历史桥梁。战后 ,资本主义各国普 遍推行了以股权社会化为特征的股份制经济。目 前 ,股份制不仅成为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的主要经济 组织形式 ,而且呈现出股权分散化与控股法人化态 势日趋增强的特征 ,且在当代资本主义的股份公司 中 ,法人持股率上升而个人持股率下降 ,已成普遍现 象。此种股份制在当代资本主义经济中的新发展 , 是“在资本主义体系本身的基础上 ,对资本主义的 私人产业的扬弃 ”[ 9 ]496 ,而且 ,“它越是扩大 ,越是侵 入新的生产部门 ,它就越会消灭私人产业。”[ 9 ]496在 股份公司内 ,职能已经同资本所有权相分离 ,而且劳 动也已经完全同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和剩余劳动相分 离 ,具有明显的公有属性。因此 ,正如马克思所指出 的那样 ,“资本主义的股份企业 ,也和合作工厂一 样 ,应当被看作是由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转化为联合 的生产方式的过渡形式 ”[ 9 ]498。从当代资本主义股 份制的发展趋势看 ,股份制已经具有某些公有的属 性 ,是私有制向公有制转化的历史桥梁。股份制使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生了部分质变 ,使资本的所有 权相对削弱。 再次 ,合作经济是对资本主义制度的积极扬弃。 合作经济在资本主义社会内的历史由来已久 ,近半 个世纪以来又有较大规模的成长和发展 ,目前不仅 广泛存在于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交换、分配和 消费各个领域 ,而且已成为适应社会化大生产要求 的、各国国民经济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发挥 着日趋重要甚至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 ,资本主义 国家合作社总数高达 64万个。从参加的人数看 ,法 国参加合作社的人占人口总数的 50% , 日本为 1714% ,意大利为 8. 1%。从合作经济的作用上看 , 丹麦的合作社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占 24% ,法国和荷 兰都超过 10%。除农业中的合作社外 ,工业中的合 作工厂也在快速发展。法国现有工人生产合作社 576个 ,职工 35000人 ,营业额达 40亿法郎。当然 , 在资本主义的制度框架下 ,合作经济不能不受垄断 资本的影响和制约 ,“虽然它在自己的实际组织中 , 当然到处都再生产出并且必然会再生产出现存制度 的一切缺点。”但其“是在旧形式内对旧形式打开的 第一个缺口 ”[ 9 ]498 ,其不仅突破了单一的、纯粹的、私 人占有制的资本主义传统模式 ,而且在其经营宗旨、 管理方式和分配原则上 ,带有明显的社会主义经济 因素 ,是资本主义制度向社会主义制度过渡的重要 形式。这充分说明 ,“在物质生产力和与之相适应 的社会生产形式的一定的发展阶段上 ,一种新的生 产方式怎样会自然而然地从一种生产方式中发展并 形成起来。”[ 9 ]498 资本的形式从最初的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到股 份公司、垄断组织和国家垄断 ,最后发展到跨国公司 和国际垄断 ,就是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生产社会化 程度不断提高的结果。这些形式不可能从根本上改 变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 ,但包含着形式上 136 烟台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第 19卷 © 1994-200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第2期尹倩:试析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内部的社会主义因素137尽管这些社会福利政策和制度的广泛推行,没解决冲突的手段和线索,资本主义在其发展过程中,尤其在全球化时代不断积累着社会主义的因素和向有也不可能改变分配关系的资本主义性质,而只是社会主义过渡的物质基础和形式。对其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但马恩在《供产党宣言》2国民经济的计划管理和宏观调控。中强调的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要实行的重要措施,如实行高额累进税、实现收入公平化对儿童实行公马克思、恩格斯曾把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视为资本主义经济的重要特征,把个别企业的有组织共的免费教育等设想,的确已成为现实。其所导致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视为资本主义基本的使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向社会公平、人民富裕方向矛盾的表现,由此设想整个社会的计划性是未来社的部分质变,无疑是资本主义社会中社会主义因素的显现。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早期资本主义发展中普遍4企业管理的民主化。存在的社会经济无序运行,也的确证实了马恩的这一科学论断。但是从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当代资本主义国家为了缓和阶级矛盾,采取协看,当前,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各国基本上不再具有社调人际关系,调节劳资关系等方法,营造一种民主和会生产无政府状态的特征,对国民经济的计划调节谐的气氛,缓和劳资矛盾,刺激工人的劳动积极性。和宏观调控已贯穿于社会再生产的全过程。资本主他们通过建构劳资之间对话与合作的机制,极力把义国家的政府在经济体制和经济运行、产业结构升工人阶级的阶级斗争纳入到改良主义的轨道中去。级等方面,不断自觉进行自我调节和调整,使得生产对话与合作的主要形式是集体谈判与集体合同制度的计划性大大增强。这既是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和共同决定制度。“共同决定制度要求企业必须求,也是追求利润最大化的需要。如从1948年到吸收若干名工人进入董事会,参与企业管理。例如1992年,法国已制定了10个国家经济发展计划,并1977年,瑞典推出一项法律,要求厂主定期向工人设立计划总署,一直保持着70多名专业人员。日本提供充分的有关生产和人事方面的情报,一切大事要同工人代表协商。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瑞典把战前就有的经济计划在战后推向多层次和多样化,在1955到1992年间制定了12个中长期计划和推行了“基金社会主义”。一切大公司都必须在超国土开发长期计划。此外,德国、英国、意大利、荷兰过50万克郎的超额利润部分中提取20%纳入工人等国家相继推行的经济的计划化,从总体上基本消投资基金,职工通过工人投资基金,掌握企业的一定除了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经济运行呈现出股权。德国法律规定:企业职工有权参与企业管理,明显的有序化和可调控化态势,社会主义经济因素公司监事会中必须有1/2的监事由职工代表担任,在资本主义母体中的产生和积累明显可见。在监事会中与资方协商解决公司的一切重大问题。3.社会福利制度。自前,西欧各国企业均不得随意解工人,必须解雇在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无论是北欧还是北时要与工会协商,并给予补偿。美,甚至一些发展中的资本主义国家,都十分重视社集体谈判制度和共同决定制度的推行,在一定会保障制度的建设。通过比较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程度上减弱了劳资双方的对立态度,推动了劳资双为年老退休的人提供养老金,为失业人员提供失业方的对话与合作,其意义是深远的。显然,工人参与保险金,为丧失劳动能力的甚至一些懒汉提供最低企业管理既是资本家私人占有制和雇佣劳动制的否生活保障和生活救济。政府设立公立学校,为全社定因素,又是新社会赖以生成的肯定因素。会适龄人口提供受教育机会;政府建设廉租房,为那5.三大差别的消失。些赤贫家庭提供住所等。社会福利制度的建立,使无论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还是社会主义的福利措施从零星的、局部的社会保障发展成为一个实践者都把“三大差别的消灭当作未来社会的1个重要特征而努力追求。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及国家庞大的体系,也大大缓解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固有矛盾,社会福利也从单纯的社会救济发展成公民的的政策调整,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工农差别、城乡差-种社会权利。瑞典更是形成了“从摇篮到坟墓的别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差别大大缩小,甚至消一整套社会福利制度,有人称其为“生产中的资本失。科学技术的应用,现代生产手段的装备,使农业主义,分配中的社会主义模式。西方各国还通过生产获得了与现代工业具有同等水平的生产效率,实行征收累进税来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公平。农业与工业只存在形式上的差别。随着传统农业走如瑞典经过税收调节,普通工人同资本家税后收入上工业化和集约化的发展道路,以农业为依托的乡的平均差距为1:5。1997年,瑞典收入最高的10%村步入城市化,城乡一体化趋势日渐明显:从城市和人口与收入最低的10%人口,经过税收或补贴后,乡村的外观看,其差别已基本不存在。随着新科技收人差距为4:1。革命和新产业革命的蓬勃兴起,西方工人出现了知21994-2009ChinaAcademicJounal 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 righis reservedhtp://www.cnki.ner
解决冲突的手段和线索 ,资本主义在其发展过程中 , 尤其在全球化时代不断积累着社会主义的因素和向 社会主义过渡的物质基础和形式。 2. 国民经济的计划管理和宏观调控。 马克思、恩格斯曾把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视 为资本主义经济的重要特征 ,把个别企业的有组织 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视为资本主义基本 矛盾的表现 ,由此设想整个社会的计划性是未来社 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早期资本主义发展中普遍 存在的社会经济无序运行 ,也的确证实了马恩的这 一科学论断。但是从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 看 ,当前 ,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各国基本上不再具有社 会生产无政府状态的特征 ,对国民经济的计划调节 和宏观调控已贯穿于社会再生产的全过程。资本主 义国家的政府在经济体制和经济运行、产业结构升 级等方面 ,不断自觉进行自我调节和调整 ,使得生产 的计划性大大增强。这既是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 求 ,也是追求利润最大化的需要。如从 1948年到 1992年 ,法国已制定了 10个国家经济发展计划 ,并 设立计划总署 ,一直保持着 70多名专业人员。日本 把战前就有的经济计划在战后推向多层次和多样 化 ,在 1955到 1992年间制定了 12个中长期计划和 国土开发长期计划。此外 ,德国、英国、意大利、荷兰 等国家相继推行的经济的计划化 ,从总体上基本消 除了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 ,经济运行呈现出 明显的有序化和可调控化态势 ,社会主义经济因素 在资本主义母体中的产生和积累明显可见。 3. 社会福利制度。 在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无论是北欧还是北 美 ,甚至一些发展中的资本主义国家 ,都十分重视社 会保障制度的建设。通过比较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 为年老退休的人提供养老金 ,为失业人员提供失业 保险金 ,为丧失劳动能力的甚至一些懒汉提供最低 生活保障和生活救济。政府设立公立学校 ,为全社 会适龄人口提供受教育机会 ;政府建设廉租房 ,为那 些赤贫家庭提供住所等。社会福利制度的建立 ,使 福利措施从零星的、局部的社会保障发展成为一个 庞大的体系 ,也大大缓解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固有矛 盾 ,社会福利也从单纯的社会救济发展成公民的一 种社会权利。瑞典更是形成了“从摇篮到坟墓 ”的 一整套社会福利制度 ,有人称其为“生产中的资本 主义 ,分配中的社会主义 ”模式。西方各国还通过 实行征收累进税来缩小贫富差距 ,促进社会公平。 如瑞典经过税收调节 ,普通工人同资本家税后收入 的平均差距为 l∶5。1997年 ,瑞典收入最高的 10% 人口与收入最低的 10%人口 ,经过税收或补贴后 , 收人差距为 4∶1。 尽管这些社会福利政策和制度的广泛推行 ,没 有也不可能改变分配关系的资本主义性质 ,而只是 对其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但马恩在《共产党宣言 》 中强调的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要实行的重要措施 , 如实行高额累进税、实现收入公平化、对儿童实行公 共的免费教育等设想 ,的确已成为现实。其所导致 的使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向社会公平、人民富裕方向 的部分质变 ,无疑是资本主义社会中社会主义因素 的显现。 4. 企业管理的民主化。 当代资本主义国家为了缓和阶级矛盾 ,采取协 调人际关系 ,调节劳资关系等方法 ,营造一种民主和 谐的气氛 ,缓和劳资矛盾 ,刺激工人的劳动积极性。 他们通过建构劳资之间对话与合作的机制 ,极力把 工人阶级的阶级斗争纳入到改良主义的轨道中去。 对话与合作的主要形式是集体谈判与集体合同制度 和共同决定制度。“共同决定制度 ”要求企业必须 吸收若干名工人进入董事会 ,参与企业管理。例如 1977年 ,瑞典推出一项法律 ,要求厂主定期向工人 提供充分的有关生产和人事方面的情报 ,一切大事 要同工人代表协商。从 20世纪 70年代开始 ,瑞典 推行了“基金社会主义 ”。一切大公司都必须在超 过 50万克郎的超额利润部分中提取 20%纳入工人 投资基金 ,职工通过工人投资基金 ,掌握企业的一定 股权。德国法律规定 :企业职工有权参与企业管理 , 公司监事会中必须有 1 /2的监事由职工代表担任 , 在监事会中与资方协商解决公司的一切重大问题。 目前 ,西欧各国企业均不得随意解雇工人 ,必须解雇 时要与工会协商 ,并给予补偿。 集体谈判制度和共同决定制度的推行 ,在一定 程度上减弱了劳资双方的对立态度 ,推动了劳资双 方的对话与合作 ,其意义是深远的。显然 ,工人参与 企业管理既是资本家私人占有制和雇佣劳动制的否 定因素 ,又是新社会赖以生成的肯定因素。 5. 三大差别的消失。 无论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 ,还是社会主义的 实践者都把“三大差别 ”的消灭当作未来社会的一 个重要特征而努力追求。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及国家 的政策调整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工农差别、城乡差 别、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差别大大缩小 ,甚至消 失。科学技术的应用 ,现代生产手段的装备 ,使农业 生产获得了与现代工业具有同等水平的生产效率 , 农业与工业只存在形式上的差别。随着传统农业走 上工业化和集约化的发展道路 ,以农业为依托的乡 村步入城市化 ,城乡一体化趋势日渐明显 ;从城市和 乡村的外观看 ,其差别已基本不存在。随着新科技 革命和新产业革命的蓬勃兴起 ,西方工人出现了知 第 2期 尹 倩 :试析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内部的社会主义因素 137 © 1994-200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第19卷138烟台大学学报(智学社会科学版)识化、脑力化、白领化的新趋势。蓝领工人在发达国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乃至其导致的部分质家工人总数中所占比例连年下降,甚至不到20%。变,是在资本主义基本社会制度框架内的调整,其没白领工人的种类越来越多,数量越来越大,约占工人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根本性质,因而也不可能从根本总数的70%。他们已成为当代工人的主体、主力上消除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在资本主义根本经济军。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差别也在逐步缩小。制度和政治制度尚未改变的前提下,其内部社会主义因素的生产与积累,是对资本主义剥削制度固有三对资本主义内部社会主义因素的分析因素的积极扬弃。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资本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上述新现象和新特主义会不断调整自身以延缓资本主义制度的衰亡,但在客观上却促成了社会主义的因素生成与扩张。点,有的是资本主义在其发展进程中自发产生的,有此类含有社会主义因素的资本主义部分质变及其带的是通过政府的政策调整出现的,还有的是通过工人阶级和劳动群众的斗争取得的,此外,还有学习和来的“社会主义入口特征的日趋增多,是当代资本借鉴社会主义国家的。为了适应生产力发展和生产主义仍能存在并发展的制度性成因。换句话说,以社会化的需要,资本主义不断在调整其生产关系的公有制为主体价值追求的社会主义因素之所以能够实现形式和体制模式,在资本主义自我调整和发展在私有制的资本主义制度中生成与扩张,得益于资中,扬弃和否定资本主义自身的某些新的经济因素本主义发展本身,它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副产品,是与也在发展,这些新经济因素很大程度上就是社会主资本家集团意愿背道而驰的,充分反映着资本主义义因素。当代资本主义部分质变的过程实际上是一发展的必然悸论: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的被动选择。个在生产力社会化强制下不断克服资本主义的擎正如列宁所说:“辩证发展过程在资本主义范围内病,不断吸纳新社会因素的过程,是资本主义逐步向确实就包含着新社会的因素,包含着它的物质因素和精神因素。101371社会主义嬉变的历史过程。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内部的社会主义因素,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母体内孕育的社会主义因素将日益成长。经济全球1.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并非一就而就。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任何事物的发展总是遵循化,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剥削实质,而是以新的方着从量变到质变的规律。新事物的产生要有量的积式继续孕育着资本主义的异已力量。在世界范围累,这种积累是在旧事物内部进行的,否则它就是无内,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和新发展,并不表明资本源之水、无本之木。人类社会的发展同样是一个生主义返老还童、青春永驻。恰恰意味着为转向社会产力持续发展的、绵延不绝的自然历史过程。为了主义社会正在准备着更坚定更雄厚的物质与社会基适应生产力绵延不绝的持续发展,新旧社会制度必础。资本主义的历史趋势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进然要有一个相互渗透、相互交叉与贯通的历史衔接一步发展,社会主义的因素会不断发展与扩大,并将与交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新制度的因素在旧不断扬弃和削弱资本主义私有制度本身。当社会主制度内产生是构成历史衔接与交替的典型表现。义因素积累到一定规模时,就会通过较长期的自然马克思指出:“社会主义社会是从资本主义社发展过程,通过部分质变的不断积累逐渐转向社会会中产生出来的,因此它在各方面,在经济、道德和主义。这一历史趋势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也精神方面都还带着它脱胎出来的那个旧社会的痕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这又一次印证了马克思和迹。这足以表明,资本主义社会同社会主义社会的恩格斯的“两个必然理论。对立是相对的,在对立的同时也有着联系和渗透。3.全面认识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革命道路。通过分析,既然我们承认在资本主义社会内部既然社会主义社会中会存在它脱胎出来的那个旧社可以自发地孕育和形成社会主义因素,而且这种因会的痕迹,那么,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也就必然会有即将从这里降生的社会主义的萌芽或因素。否则,就素积累得越多,离社会主义社会就越近,那么由资本无法解释社会主义社会脱胎于资本主义社会这一历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就既有可能采取史现象。在当代发达资本主义社会中,社会主义因暴力革命的形式,也有可能采取渐进的和平发展的素也有一个从少到多的逐步积累过程,只有社会主形式。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义因素的量积累到相当的程度才会有发生质变的客虽然明确提出过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一般规观要求。至于何时才能发生质变,采取何种形式实律,共产党人的目标“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181,但他们从未否定通过和平现质变,取决于各个方面的条件。这有助于我们认识实现社会主义的长期性和艰巨性。过渡实现社会主义革命的可能性。马克思当年在研2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究了英国经济史和英国经济状况后,就曾明确指出:31994-2009ChinaAcademicJounal 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 rightsreservedhtp:/hwww.cnki.ner
识化、脑力化、白领化的新趋势。蓝领工人在发达国 家工人总数中所占比例连年下降 ,甚至不到 20%。 白领工人的种类越来越多 ,数量越来越大 ,约占工人 总数的 70%。他们已成为当代工人的主体、主力 军。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差别也在逐步缩小。 三、对资本主义内部社会主义因素的分析 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上述新现象和新特 点 ,有的是资本主义在其发展进程中自发产生的 ,有 的是通过政府的政策调整出现的 ,还有的是通过工 人阶级和劳动群众的斗争取得的 ,此外 ,还有学习和 借鉴社会主义国家的。为了适应生产力发展和生产 社会化的需要 ,资本主义不断在调整其生产关系的 实现形式和体制模式 ,在资本主义自我调整和发展 中 ,扬弃和否定资本主义自身的某些新的经济因素 也在发展 ,这些新经济因素很大程度上就是社会主 义因素。当代资本主义部分质变的过程实际上是一 个在生产力社会化强制下不断克服资本主义的弊 病 ,不断吸纳新社会因素的过程 ,是资本主义逐步向 社会主义嬗变的历史过程。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社会 内部的社会主义因素 ,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 1. 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并非一蹴而就。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 ,任何事物的发展总是遵循 着从量变到质变的规律。新事物的产生要有量的积 累 ,这种积累是在旧事物内部进行的 ,否则它就是无 源之水、无本之木。人类社会的发展同样是一个生 产力持续发展的、绵延不绝的自然历史过程。为了 适应生产力绵延不绝的持续发展 ,新旧社会制度必 然要有一个相互渗透、相互交叉与贯通的历史衔接 与交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新制度的因素在旧 制度内产生是构成历史衔接与交替的典型表现。 马克思指出 :“社会主义社会是从资本主义社 会中产生出来的 ,因此它在各方面 ,在经济、道德和 精神方面都还带着它脱胎出来的那个旧社会的痕 迹。”这足以表明 ,资本主义社会同社会主义社会的 对立是相对的 ,在对立的同时也有着联系和渗透。 既然社会主义社会中会存在它脱胎出来的那个旧社 会的痕迹 ,那么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也就必然会有即 将从这里降生的社会主义的萌芽或因素。否则 ,就 无法解释社会主义社会脱胎于资本主义社会这一历 史现象。在当代发达资本主义社会中 ,社会主义因 素也有一个从少到多的逐步积累过程 ,只有社会主 义因素的量积累到相当的程度才会有发生质变的客 观要求。至于何时才能发生质变 ,采取何种形式实 现质变 ,取决于各个方面的条件。这有助于我们认 识实现社会主义的长期性和艰巨性。 2. 资本主义必然灭亡 ,社会主义必然胜利。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乃至其导致的部分质 变 ,是在资本主义基本社会制度框架内的调整 ,其没 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根本性质 ,因而也不可能从根本 上消除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在资本主义根本经济 制度和政治制度尚未改变的前提下 ,其内部社会主 义因素的生产与积累 ,是对资本主义剥削制度固有 因素的积极扬弃。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 ,资本 主义会不断调整自身以延缓资本主义制度的衰亡 , 但在客观上却促成了社会主义的因素生成与扩张。 此类含有社会主义因素的资本主义部分质变及其带 来的“社会主义入口 ”特征的日趋增多 ,是当代资本 主义仍能存在并发展的制度性成因。换句话说 ,以 公有制为主体价值追求的社会主义因素之所以能够 在私有制的资本主义制度中生成与扩张 ,得益于资 本主义发展本身 ,它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副产品 ,是与 资本家集团意愿背道而驰的 ,充分反映着资本主义 发展的必然悖论 :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的被动选择。 正如列宁所说 :“辩证发展过程在资本主义范围内 确实就包含着新社会的因素 ,包含着它的物质因素 和精神因素。”[ 10 ]371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 ,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母体内孕育的社会主义因素将日益成长。经济全球 化 ,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剥削实质 ,而是以新的方 式继续孕育着资本主义的异己力量。在世界范围 内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和新发展 ,并不表明资本 主义返老还童、青春永驻。恰恰意味着为转向社会 主义社会正在准备着更坚定更雄厚的物质与社会基 础。资本主义的历史趋势是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进 一步发展 ,社会主义的因素会不断发展与扩大 ,并将 不断扬弃和削弱资本主义私有制度本身。当社会主 义因素积累到一定规模时 ,就会通过较长期的自然 发展过程 ,通过部分质变的不断积累逐渐转向社会 主义。这一历史趋势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 ,也 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 ,这又一次印证了马克思和 恩格斯的“两个必然 ”理论。 3. 全面认识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革命道路。 通过分析 ,既然我们承认在资本主义社会内部 可以自发地孕育和形成社会主义因素 ,而且这种因 素积累得越多 ,离社会主义社会就越近 ,那么由资本 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 ,就既有可能采取 暴力革命的形式 ,也有可能采取渐进的和平发展的 形式。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 ,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 虽然明确提出过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一般规 律 ,共产党人的目标“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 社会制度才能达到 ”[ 18 ] ,但他们从未否定通过和平 过渡实现社会主义革命的可能性。马克思当年在研 究了英国经济史和英国经济状况后 ,就曾明确指出 : 138 烟台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第 19卷 © 1994-200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第2期尹倩:试析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内部的社会主义因素139“至少在欧洲,英国是唯一可以完全通过和平的和回首过去,两种社会制度在相互竞争相互借鉴之中合法的手段来实现不可避免的社会革命的国走完了20世纪的历程。尽管在20世纪后期社会主家。37义运动因苏联东欧剧变而遭受严重挫折,但社会主随着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内社会主义因素的增义作为一种人类理想的社会制度仍具有强大的生存和发展基础,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还将在一个较长多,资本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的剧烈变动性会相应减弱,而转变的平稳性会相应增强。同时,随着资本时期内共存并相互竞争。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仍将主义部分质变的不断积累为其实现根本质变所作的不可避免地受到资本主义的影响,资本主义也将继相应的铺垫,将使其根本质变的难度降低,从而使当续受到社会主义运动的启示。现存社会主义国家经代资本主义完全有可能以渐进质变的方式,通过和济文化还相对落后,社会生产力还不够发达,社会主平发展与改革逐步转变为社会主义。但是,现实中义市场经济还不够完善。因此,必须借鉴资本主义究竞采取什么形式向社会主义过渡,要在革命的主的文明成果,吸收其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客观形势具备时根据各个国家的具体情况来确定,列宁指出,“必须利用资本主义为反对我们而创造而不应该在不具备革命形势时,主观地加以推测。的一切文化珍品”,“只有这样才能建立社会主义"216。社会主义惟有踏着资本主义文明的阶梯,4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相互学习和借鉴。资本主义社会内部存在的社会主义因素,说明才能充分发挥自身优越性,创造社会主义新文明,最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既有互相排斥、互相对立的一终真正超越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长期共面,又有互相依赖、互相促进的一面。自社会主义国存、和平竞争、互相借鉴、共同发展,仍将是21世纪家产生以来,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就成为左右人类人类历史发展的主线。社会发展的两股相互竞争、相互影响的重要力量。『参考文献]版社,1995.【1】列宁.列宁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斯大林.斯大林选集:下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7】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M]北京:人民[3】邓力群.毛泽东读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批注和谈话:上【G].北出版社,1963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印,1998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8] 版社,1995.【4】赵家祥.资本主义社会内部是否能够孕育和形成社会主义因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M】北京:人民素—马克思恩格斯思想与列宁思想的比较:上[]]北京行政[9] 学院学报,2005(1):47-50出版社,1974.【5】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10】列宁,列宁全集:第1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版社,1995.【11]】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6]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12】列宁.列宁全集:第3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A Ten ta tive Analysis of Socalist Factors n Con tem porary CapitalismYNQian(SchoolofMaixismStudiesRerminUniversityofChina,Beijing100872,China)Abstract:In traditional theory,socialist factors cannot be produced within cap italism.All sorts of changes takingplace in contemporary capitalism,suchas socializationofcapital, plan adm inistrationofnational economy,democ-ratization of enterprise management, social welfare system and disappearance of three major disparities, have provedwhatMarxand Engelshave been advocating all the time that capitalism can pregnantandfom socialistfactors So-cialistfacbrs have been increasing constantly within capitalism,preparingmaterial conditionsfor its transition b so-cialismSocialism replaces capitalism is the inexorable trend of historical devebpment Two kinds of system s interdepend andpemeate into eachotherKey words: capitalism, new changes socialist factors[责任编辑、校对:曹鲁超]1994-2009ChinaAcademicJounal 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 righisreservedhitp://www.cnki.ner
“至少在欧洲 ,英国是唯一可以完全通过和平的和 合法 的手段来 实现不可 避免的社 会革命的 国 家。”[ 11 ]37。 随着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内社会主义因素的增 多 ,资本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的剧烈变动性会相应 减弱 ,而转变的平稳性会相应增强。同时 ,随着资本 主义部分质变的不断积累为其实现根本质变所作的 相应的铺垫 ,将使其根本质变的难度降低 ,从而使当 代资本主义完全有可能以渐进质变的方式 ,通过和 平发展与改革逐步转变为社会主义。但是 ,现实中 究竟采取什么形式向社会主义过渡 ,要在革命的主 客观形势具备时根据各个国家的具体情况来确定 , 而不应该在不具备革命形势时 ,主观地加以推测。 4.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相互学习和借鉴。 资本主义社会内部存在的社会主义因素 ,说明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既有互相排斥、互相对立的一 面 ,又有互相依赖、互相促进的一面。自社会主义国 家产生以来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就成为左右人类 社会发展的两股相互竞争、相互影响的重要力量。 回首过去 ,两种社会制度在相互竞争、相互借鉴之中 走完了 20世纪的历程。尽管在 20世纪后期社会主 义运动因苏联东欧剧变而遭受严重挫折 ,但社会主 义作为一种人类理想的社会制度仍具有强大的生存 和发展基础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还将在一个较长 时期内共存并相互竞争。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仍将 不可避免地受到资本主义的影响 ,资本主义也将继 续受到社会主义运动的启示。现存社会主义国家经 济文化还相对落后 ,社会生产力还不够发达 ,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还不够完善。因此 ,必须借鉴资本主义 的文明成果 ,吸收其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 列宁指出 ,“必须利用资本主义为反对我们而创造 的一切文化珍品 ”,“只有这样才能建立社会主 义 ”[ 12 ]416。社会主义惟有踏着资本主义文明的阶梯 , 才能充分发挥自身优越性 ,创造社会主义新文明 ,最 终真正超越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长期共 存、和平竞争、互相借鉴、共同发展 ,仍将是 21世纪 人类历史发展的主线。 [ 参 考 文 献 ] [ 1 ] 列宁. 列宁选集 :第 3卷 [M ]. 北京 :人民出版社 , 1995. [ 2 ] 斯大林. 斯大林选集 :下卷 [M ]. 北京 :人民出版社 , 1979. [ 3 ] 邓力群. 毛泽东读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批注和谈话 :上 [ G]. 北 京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印 , 1998. [ 4 ] 赵家祥. 资本主义社会内部是否能够孕育和形成社会主义因 素 ———马克思恩格斯思想与列宁思想的比较 :上 [J ]. 北京行政 学院学报 , 2005 (1) : 47 - 50. [ 5 ] 马克思 ,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 1卷 [M ]. 北京 :人民出 版社 , 1995. [ 6 ] 马克思 ,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 2卷 [M ]. 北京 :人民出 版社 , 1995. [ 7 ] 马克思 ,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 19卷 [M ]. 北京 :人民 出版社 , 1963. [ 8 ] 马克思 ,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 3卷 [M ]. 北京 :人民出 版社 , 1995. [ 9 ] 马克思 ,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 25卷 [M ]. 北京 :人民 出版社 , 1974. [ 10 ] 列宁. 列宁全集 :第 11卷 [M ]. 北京 :人民出版社 , 1987. [ 11 ] 马克思. 资本论 :第 1卷 [M ]. 北京 :人民出版社 , 1975. [ 12 ] 列宁. 列宁全集 :第 35卷 [M ]. 北京 :人民出版社 , 1995. A Ten ta tive Ana lysis of Soc ia list Factors in Con tem porary Cap ita lism YIN Q ian (School of M a rxism S tudies, Renm in University of China, B eijing 100872, Ch ina) Abstract: In traditional theory, socialist factors cannot be p roduced within cap italism. A ll sorts of changes taking p lace in contemporary cap italism, such as socialization of cap ital, p lan adm inistration of national economy, democ2 ratization of enterp rise management, socialwelfare system and disappearance of three major disparities, have p roved whatMarx and Engels have been advocating all the time that cap italism can p regnant and form socialist factors. So2 cialist factors have been increasing constantlywithin cap italism, p reparingmaterial conditions for its transition to so2 cialism. Socialism rep laces cap italism is the inexorable trend of historical development. Two kinds of system s inter2 depend and permeate into each other. Key words: cap italism; new changes; socialist factors [责任编辑、校对 :曹鲁超 ] 第 2期 尹 倩 :试析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内部的社会主义因素 139 © 1994-200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深刻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本质.pdf
- 《政治经济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五章 职能资本和平均利润.doc
- 《政治经济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六章 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和发展.doc
- 《政治经济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八章 资本国际化和国际垄断.doc
- 《政治经济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七章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doc
- 《政治经济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四章 资本的流通过程.doc
- 《政治经济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二章 资本和剩余价值.rtf
- 《政治经济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一章 商品经济及其基本规律.doc
- 《政治经济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导论.doc
- 《政治经济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三章 资本的积累过程.doc
- 《西方经济学》课程PPT教学课件(微观经济学)第十一章 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pdf
- 《西方经济学》课程PPT教学课件(微观经济学)第七章 不完全竞争的市场.pdf
- 《西方经济学》课程PPT教学课件(微观经济学)第六章 完全竞争市场中的厂商.pdf
- 《西方经济学》课程PPT教学课件(微观经济学)第五章 成本论.pdf
- 《西方经济学》课程PPT教学课件(微观经济学)第四章 生产论.pdf
- 《西方经济学》课程PPT教学课件(微观经济学)第三章 效用论.pdf
- 《西方经济学》课程PPT教学课件(微观经济学)第二章 需求和供给曲线.pdf
- 《西方经济学》课程PPT教学课件(微观经济学)第一章 绪论 Microeconomics.pdf
- 《西方经济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2)第十章 经济增长理论.doc
- 《西方经济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2)第九章 通货膨胀理论.doc
-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新自由主义与当代资本主义阶级结构的变迁_下.pdf
-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社会主义与当代资本主义的关系.pdf
-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新自由主义与当代资本主义阶级结构的变迁_上_以美国和法国为例.pdf
-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普兰查斯论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功能.pdf
-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回归马克思的资本批判理论深化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pdf
-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全面深入探讨当代资本主义与世界社会主义重大问题的新成果.pdf
-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论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及其基本特征.pdf
-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论当代资本主义与当代社会主义的_共通_趋向.pdf
-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关于当代资本主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问题的思考.pdf
-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和发展趋势研究.pdf
-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雇佣劳动的嬗变与当代资本主义的自我调节_阿格里塔的调节理论及其评价.pdf
-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工人阶级的新变化及历史使命.pdf
-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当前金融危机与当代资本主义停滞趋势.pdf
-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_当代资本主义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_综述.pdf
-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从所有制形式的变化看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趋势.pdf
-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当代资本主义的批判与反思_美国学者与中国学者的学术对话.pdf
-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超国家垄断资本主义_对当代资本主义的一种理论分析.pdf
-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当代资本主义腐朽性的典型表现.pdf
-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地租问题的一般均衡分析.pdf
-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劳动复杂程度的演变与平均利润率形成趋势的变化研究.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