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基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劳动价值论

经济理论问题【生产力研究》No.24.2007基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劳动价值论樊倚天(湖南商学院,湖南长沙410205)【摘要】中共中央关于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论述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如何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等重大理论问题作出了新的贡献,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一次新的飞跃。【关键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政治经济学【中图分类号】F01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27682007】24-0007-02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改革实践中,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物化劳动”不管这种“物化劳动”以什么样的形式出现,也不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国情相结合,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管劳动者的“活劳动”发展出了多少种形式,不管“活劳动”创造主义政治经济学。邓小平经济理论是一个内容丰富的科学体的价值怎样迁回地表现出来,都不能改变这一事实。从这点上系,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如何在落后的中国建设说,马克思的劳动价值没有过时,也永远不会过时,因为劳动价社会主义”等基本理论问题,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继承值论揭示的是与商品经济共存亡的客观规律。和发展。江泽民主席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持用马克思二、中国共产党对劳动价值论的新责献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现实,对当今时代特征和社会经济发展趋(一)物质生产和服务生产的劳动都同样创造价值势,对世界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成败、发展中国家谋求发展马克思实现了劳动价值论的革命性变革,但也没有也不可的得失、发达国家发展的态势和矛盾等,进行了正确分析和深能终极劳动价值论。长期以来人们固守着只有物质生产领域的入思考,作出了新的科学判断,并且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劳动才是生产劳动,或者一切为社会需要的劳动都是生产性劳经济制度、公有制实现形式等方面作出了许多新的概括,丰富动的观点。但是,由于认定流通领域的劳动大多属于非生产性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回答了“21世纪的马克思主劳动,不形成价值,把其排斥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分析之外,结果义政治经济学如何奠基”等基本的理论问题,这是在坚持马克是作董自缚,固步自封,不利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当代的发思主义劳动和劳动价值论核心思想的基础上对马克思主义政展。治经济学的新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又一次飞江泽民七一”讲话中提到“现在,我们发展社会主义市场跃。经济,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当时所面对和研究的情况有很大不一、经典作家的劳动价值理论同。我们应该结合新的实际,深化对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马克思认为,商品的两个因素即使用价值和价值来源于生价值理论的研究和认识"。这表明,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是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即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马克思的劳动二重性学说科学地解决了古典经济学家所解决不了的难题,历史车轮的飞速前进不断给人类提出许多新的课题,与经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创造价值。劳动者生产商品济发展的有关领域越来越宽,远远超出了商品领域,如资源、环的过程既是劳动者的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的过程,又是劳动境、知识、信息已成为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因素,尽管劳动价值论者的抽象劳动创造价值的过程。在生产商品的过程中,劳动者没有讨论这些因素与价值的关系,但当代经济研究者却无法将的具体劳动一方面创造使用价值,另一方面又转移旧价值,即其忽视。这就要求我们以新的视角突破性的思维来发展劳动将生产商品时所消耗的生产资料的价值转移到商品中去:劳动价值论,以适应时代的需求,迎接时代的挑战。比如,为了使劳者的抽象劳动创造新价值,这个新价值分成两个部分:一部分动价值论和经济现实协调起来,我们应当重新研究马克思关于等于劳动力的价值,另一部分是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剩余价生产性劳动和非生产性劳动划分的标准,把劳动价值论的运用值。古典经济学家在剩余价值的特殊形式上,例如在利润或地从物质生产领域扩展到服务生产领域。在我国国民经济的统计租的形式上看到剩余价值的存在,但他们都没有形成剩余价值工作中,20世纪80年代以来就这样做了,现在需要从理论上进一般形式的概念,都误把剩余价值的特殊形式直接等同于剩余一步研究和说明。尽管我们不能同意西方经济学关于一切服务价值的一般形式。只有马克思在经济思想史上第一次研究了剩都其有生产性的见解,但也的确应该把马克思关于生产性劳动余价值的一般形式,创立了科学的剩余价值理论,使全部政治的概念加以扩展,使之更加符合实际,并使我国的国民经济核经济学发生了革命的变革,为无产阶级制订了革命的理论。所算体系与国际接轨,便于对外比较。这种修正并不改变劳动是以,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在最一般的意义上揭示了商品经济的本价值唯一源泉的结论,只是扩大劳动价值论的应用范围,使之质:创造价值的是劳动者的活劳动而不是作为活劳动结晶的更加适应于社会经济现实。【收稿日期】2007-05-19【作者简介】樊倚天(1967-),女,湖南长沙人,湖南商学院教务处讲师,研究方向:经济学。7C1994-200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
《生产力研究》No.24.2007 经 济 理 论 问 题 ! 生产力研究" No.24.2007 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改革实践中, 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 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国情相结合, 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 主义政治经济学。邓小平经济理论是一个内容丰富的科学体 系, 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如何在落后的中国建设 社会主义”等基本理论问题, 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继承 和发展。江泽民主席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 坚持用马克思 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现实, 对当今时代特征和社会经济发展趋 势, 对世界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成败、发展中国家谋求发展 的得失、发达国家发展的态势和矛盾等, 进行了正确分析和深 入思考, 作出了新的科学判断, 并且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 经济制度、公有制实现形式等方面作出了许多新的概括, 丰富 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回答了“21 世纪的马克思主 义政治经济学如何奠基”等基本的理论问题, 这是在坚持马克 思主义劳动和劳动价值论核心思想的基础上对马克思主义政 治经济学的新的发展, 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又一次飞 跃。 一、经典作家的劳动价值理论 马克思认为, 商品的两个因素即使用价值和价值来源于生 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 即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马克思的劳 动二重性学说科学地解决了古典经济学家所解决不了的难题, 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 抽象劳动创造价值。劳动者生产商品 的过程既是劳动者的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的过程, 又是劳动 者的抽象劳动创造价值的过程。在生产商品的过程中, 劳动者 的具体劳动一方面创造使用价值, 另一方面又转移旧价值, 即 将生产商品时所消耗的生产资料的价值转移到商品中去; 劳动 者的抽象劳动创造新价值, 这个新价值分成两个部分: 一部分 等于劳动力的价值, 另一部分是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剩余价 值。古典经济学家在剩余价值的特殊形式上, 例如在利润或地 租的形式上看到剩余价值的存在, 但他们都没有形成剩余价值 一般形式的概念, 都误把剩余价值的特殊形式直接等同于剩余 价值的一般形式。只有马克思在经济思想史上第一次研究了剩 余价值的一般形式, 创立了科学的剩余价值理论, 使全部政治 经济学发生了革命的变革, 为无产阶级制订了革命的理论。所 以,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在最一般的意义上揭示了商品经济的本 质: 创造价值的是劳动者的活劳动而不是作为活劳动结晶的 “物化劳动”, 不管这种“物化劳动”以什么样的形式出现, 也不 管劳动者的“活劳动”发展出了多少种形式, 不管“活劳动”创造 的价值怎样迂回地表现出来, 都不能改变这一事实。从这点上 说,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没有过时, 也永远不会过时, 因为劳动价 值论揭示的是与商品经济共存亡的客观规律。 二、中国共产党对劳动价值论的新贡献 ( 一) 物质生产和服务生产的劳动都同样创造价值 马克思实现了劳动价值论的革命性变革, 但也没有也不可 能终极劳动价值论。长期以来人们固守着只有物质生产领域的 劳动才是生产劳动, 或者一切为社会需要的劳动都是生产性劳 动的观点。但是, 由于认定流通领域的劳动大多属于非生产性 劳动, 不形成价值, 把其排斥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分析之外, 结果 是作茧自缚, 固步自封, 不利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当代的发 展。 江泽民“七一”讲话中提到“现在, 我们发展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 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当时所面对和研究的情况有很大不 同。我们应该结合新的实际, 深化对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 价值理论的研究和认识”。这表明, 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是与时 俱进的科学理论。 历史车轮的飞速前进不断给人类提出许多新的课题, 与经 济发展的有关领域越来越宽, 远远超出了商品领域, 如资源、环 境、知识、信息已成为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因素, 尽管劳动价值论 没有讨论这些因素与价值的关系, 但当代经济研究者却无法将 其忽视。这就要求我们以新的视角、突破性的思维来发展劳动 价值论, 以适应时代的需求, 迎接时代的挑战。比如, 为了使劳 动价值论和经济现实协调起来, 我们应当重新研究马克思关于 生产性劳动和非生产性劳动划分的标准, 把劳动价值论的运用 从物质生产领域扩展到服务生产领域。在我国国民经济的统计 工作中,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就这样做了, 现在需要从理论上进 一步研究和说明。尽管我们不能同意西方经济学关于一切服务 都具有生产性的见解, 但也的确应该把马克思关于生产性劳动 的概念加以扩展, 使之更加符合实际, 并使我国的国民经济核 算体系与国际接轨, 便于对外比较。这种修正并不改变劳动是 价值唯一源泉的结论, 只是扩大劳动价值论的应用范围, 使之 更加适应于社会经济现实。 基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劳动价值论 樊倚天 ( 湖南商学院, 湖南 长沙 410205) 【摘 要】 中共中央关于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论述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如何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的发展而 发展等重大理论问题作出了新的贡献, 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一次新的飞跃。 【关 键 词】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 政治经济学 【中图分类号】F01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 2768( 2007) 24- 0007- 02 【收稿日期】2007- 05- 19 【作者简介】樊倚天( 1 967- ) , 女, 湖南长沙人, 湖南商学院教务处讲师, 研究方向: 经济学。 !

(二)社会主义不同性质的劳动是分工合作、平等互动的劳克思曾说过:同货币资本家相对来说,产业资本家是劳动者,不动过是作为资本家的劳动者,即作为对别人劳动剥的劳动者。江泽民“七一”重要讲话论述了判断人们政治上先进和落根据马克思的思维逻辑,不管生产性企业的所有制状况如何,后的”三看”标准,即“看他们的思想政治状况和现实表现,看他生产性的经营管理活动都是创造价值的生产劳动。从事管理的们的财产是怎么得来的以及对财产怎么支配和使用,看他们以经理人员,同时拥有企业的大量财产及其收益,那么,他就具有自已的劳动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所作的贡献”。这双重身份:作为管理者,他创造了劳动价值,应有相应的劳动收一观点表明在社会主义社会各行各业的劳动者以及富裕程度入;作为资本所有者,他理当获得资本收入。于是,他的管理活不同的劳动者之间人身是平等的,政治地位和民主权利是平等动就具有两重性:既从社会劳动协作的必要管理中产生了劳动的,他们的劳动没有高低贵贱之分。职能,客观上创造了商品的新价值:又从财产权利的本性中产社会主义各类劳动体现了社会分工,有的属于创造价值的生了剥削职能,客观上占有了别人剩余劳动所创造的剩余价生产劳动,有的属于实现价值后价值形态转换的流通劳动,有值。因此,一个公有制企业与另一个规模相同的私有制企业在的属于分割现存价值的分配劳动,决不能认为只有创造价值的效益完全一致的前提下,两个企业的厂长经理管理劳动所创造劳动才是重要的,甚至是高人一等的。其实,实现价值的流通劳的价值相同,但不同所有制企业中,他们的个人财产则会大不一样。动和分割现存价值的分配劳动都是社会化大生产链条有序运行的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不同形式的社会主义劳动的根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的新分配制度反本目的都是为了“实现人民的富裕幸福”。映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收入分配的客观规律,体现了效率优在社会主义的现代企业中,“总体劳动"即“总体工人"的劳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同时也符合社会主义劳动和劳动价值理动,包括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五种形态,即体力型、技能型、论的要求。如果完全按劳分配,则劳动者个人财产会与其劳动知识运用型、技术创新型和理论创造型劳动,它们共同创造价价值一致:如果完全按生产要素分配,则会造成贫富悬殊、两极值。这五种劳动具体”分别抽象地代表“总生产”的五个环节。分化。所以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收入分配中,应该追求这两但是,现实中这五个环节并非截然分开的。它们有些“环节”交个方面的最佳结合。叉在同一个劳动过程中,有些环节或某一环节的一部分在直接正如马克思所指出:“按照经济学家通常的理解,资本是以生产过程之外。不过,这几种不同性质的劳动形式是客观存在货币和商品形式存在的积累的劳动,它像一切劳动条件包括的,所以在分别说明各自在价值创造中的作用时,假设它们是不花钱的自然力在内)一样,在劳动过程中,在创造使用价值五个独立的生产环节,甚至分别由不同的劳动部门进行,是个时,发挥生产性的作用,但它永远不会成为价值的源泉。资本不“合理的抽象”。这些生产环节的“产品”有些以商品的形式出创造任何新价值。”土地所有权和资本,对于它们的所有者来现,有些则不以商品的形式出现,如“创造劳动”的产品,科学理说,是收入的源泉,也就是说,使他们的所有者有权占有劳动创论的研究成果等。这些劳动的产品以中间要素形式进入下一个造者的价值的一部分,可是他们并不因此成为他们的所有者占生产环节,其创造的价值就是加于其产品上的新价值,并通过有的价值的源泉。这个原理也适用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此,商品形式将其创造的价值,连同前面环节转移的价值,一起并我们必须对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源泉和性质问题有正确的认识,入下一个生产环节:依此一直到达最后环节,将累加的价值转要把收入的分配和价值、收入的创造区别开来。资本、土地尽管移到最终产品。因此,在“总体劳动”创造价值的问题上,不同性是重要的生产要素并具有增值的可能性,但要把这种可能性变质的劳动形式是平等的。为现实性,必须通过劳动者的活劳动、而且,按照价值的社会规(三)社会主义劳动创造的价值与劳动者收入不等并不矛定性,一切非活劳动因素的作用在生产过程中只是意味着提高盾活劳动的质量和效率,因此,创造商品价值包括收入)的唯江泽民在“七一”讲话中提到“随着经济的发展,广大人民的现实源泉只能归结于活劳动。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个人的财产也逐渐增加。在这种情【参考文献】况下,不能简单地把有没有财产、有多少财产当作判断人们政[]《资本论》研究译从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2.治上先进与落后的标准”,这表明社会主义劳动者的个人财产[2]资本论,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1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与其劳动所创造的价值之间没有必然联系。B]程恩富,当今我们如何看“劳动价值"N1联合时报,2001-07-20公有制企业的厂长经理们从事的管理活动是创造价值的4昊易风.坚持和发展劳动价值论切群言,2001(2)劳动。同样,在所有制日益多元化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私有[5]鲁丛明.论商品价值的潜在源和现实源中共中央党校学报,1998(4).制企业的业主和拥有大量股权的民营企业的经理们,他们的管[6]杨继国.论知识经济中劳动价值论的新发展[社会科学家,2000,(2)[]崔战利.对劳动价值源泉的现代经济分析[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0,理劳动同样的创造价值。因为生产部门的管理活动是创造价值(2) .的劳动,即使它与财产的私有权相结合,也同样具有创造劳动(责任编辑:L校对:Q)价值的属性,否则在逻辑上形成一种难以自圆其说的矛盾。马8C1994-200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
( 二) 社会主义不同性质的劳动是分工合作、平等互动的劳 动 江泽民“七一”重要讲话论述了判断人们政治上先进和落 后的“三看”标准, 即“看他们的思想政治状况和现实表现, 看他 们的财产是怎么得来的以及对财产怎么支配和使用, 看他们以 自己的劳动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所作的贡献”。这 一观点表明在社会主义社会各行各业的劳动者以及富裕程度 不同的劳动者之间人身是平等的, 政治地位和民主权利是平等 的, 他们的劳动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社会主义各类劳动体现了社会分工, 有的属于创造价值的 生产劳动, 有的属于实现价值后价值形态转换的流通劳动, 有 的属于分割现存价值的分配劳动, 决不能认为只有创造价值的 劳动才是重要的, 甚至是高人一等的。其实, 实现价值的流通劳 动和分割现存价值的分配劳动都是社会化大生产链条有序运 行的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不同形式的社会主义劳动的根 本目的都是为了“实现人民的富裕幸福”。 在社会主义的现代企业中,“总体劳动”即“总体工人”的劳 动, 包括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五种形态, 即体力型、技能型、 知识运用型、技术创新型和理论创造型劳动, 它们共同创造价 值。这五种“劳动具体”分别抽象地代表“总生产”的五个环节。 但是, 现实中这五个环节并非截然分开的。它们有些“环节”交 叉在同一个劳动过程中, 有些环节或某一环节的一部分在直接 生产过程之外。不过, 这几种不同性质的劳动形式是客观存在 的, 所以在分别说明各自在价值创造中的作用时, 假设它们是 五个独立的生产环节, 甚至分别由不同的劳动部门进行, 是个 “合理的抽象”。这些生产环节的“产品”有些以商品的形式出 现, 有些则不以商品的形式出现, 如“创造劳动”的产品, 科学理 论的研究成果等。这些劳动的产品以中间要素形式进入下一个 生产环节, 其创造的价值就是加于其产品上的新价值, 并通过 商品形式将其创造的价值, 连同前面环节转移的价值, 一起并 入下一个生产环节; 依此一直到达最后环节, 将累加的价值转 移到最终产品。因此, 在“总体劳动”创造价值的问题上, 不同性 质的劳动形式是平等的。 ( 三) 社会主义劳动创造的价值与劳动者收入不等并不矛 盾 江泽民在“七一”讲话中提到“随着经济的发展, 广大人民 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个人的财产也逐渐增加。在这种情 况下, 不能简单地把有没有财产、有多少财产当作判断人们政 治上先进与落后的标准”, 这表明社会主义劳动者的个人财产 与其劳动所创造的价值之间没有必然联系。 公有制企业的厂长经理们从事的管理活动是创造价值的 劳动。同样, 在所有制日益多元化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 私有 制企业的业主和拥有大量股权的民营企业的经理们, 他们的管 理劳动同样的创造价值。因为生产部门的管理活动是创造价值 的劳动, 即使它与财产的私有权相结合, 也同样具有创造劳动 价值的属性, 否则在逻辑上形成一种难以自圆其说的矛盾。马 克思曾说过: 同货币资本家相对来说, 产业资本家是劳动者, 不 过是作为资本家的劳动者, 即作为对别人劳动剥削的劳动者。 根据马克思的思维逻辑, 不管生产性企业的所有制状况如何, 生产性的经营管理活动都是创造价值的生产劳动。从事管理的 经理人员, 同时拥有企业的大量财产及其收益, 那么, 他就具有 双重身份: 作为管理者, 他创造了劳动价值, 应有相应的劳动收 入; 作为资本所有者, 他理当获得资本收入。于是, 他的管理活 动就具有两重性: 既从社会劳动协作的必要管理中产生了劳动 职能, 客观上创造了商品的新价值; 又从财产权利的本性中产 生了剥削职能, 客观上占有了别人剩余劳动所创造的剩余价 值。因此, 一个公有制企业与另一个规模相同的私有制企业在 效益完全一致的前提下, 两个企业的厂长经理管理劳动所创造 的价值相同, 但不同所有制企业中, 他们的个人财产则会大不 一样。 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的新分配制度反 映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收入分配的客观规律, 体现了效率优 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同时也符合社会主义劳动和劳动价值理 论的要求。如果完全按劳分配, 则劳动者个人财产会与其劳动 价值一致; 如果完全按生产要素分配, 则会造成贫富悬殊、两极 分化。所以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收入分配中, 应该追求这两 个方面的最佳结合。 正如马克思所指出:“按照经济学家通常的理解, 资本是以 货币和商品形式存在的积累的劳动, 它像一切劳动条件( 包括 不花钱的自然力在内) 一样, 在劳动过程中, 在创造使用价值 时, 发挥生产性的作用, 但它永远不会成为价值的源泉。资本不 创造任何新价值。”土地所有权和资本, 对于它们的所有者来 说, 是收入的源泉, 也就是说, 使他们的所有者有权占有劳动创 造者的价值的一部分, 可是他们并不因此成为他们的所有者占 有的价值的源泉。这个原理也适用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此, 我们必须对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源泉和性质问题有正确的认识, 要把收入的分配和价值、收入的创造区别开来。资本、土地尽管 是重要的生产要素并具有增值的可能性, 但要把这种可能性变 为现实性, 必须通过劳动者的活劳动、而且, 按照价值的社会规 定性, 一切非活劳动因素的作用在生产过程中只是意味着提高 活劳动的质量和效率, 因此, 创造商品价值( 包括收入) 的唯一 的现实源泉只能归结于活劳动。 【 参考文献 】 [1]《资本论》研究译从[M].济南: 山东人民出版社, 1992. [2] 资本论,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72. [3] 程恩富.当今我们如何看“劳动价值”[N].联合时报, 2001- 07- 20. [4] 吴易风.坚持和发展劳动价值论[J].群言, 2001,( 2) . [5] 鲁丛明.论商品价值的潜在源和现实源[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 1998,( 4) . [6] 杨继国.论知识经济中劳动价值论的新发展[J].社会科学家, 2000,( 2) . [7] 崔战利.对劳动价值源泉的现代经济分析[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 2000, ( 2) . ( 责任编辑: L 校对: Q) !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马克思级差地租理论与当前中国的农地流转.pdf
-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马克思地租视角下的农地使用权流转.pdf
-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论劳动力的非商品性及劳动力价值的含义_对马_省略_劳动价值理论中_劳动产品_和.pdf
-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转形问题的一个马克思主义的全新解法_读_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与当代现实_一书.pdf
-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正确认识级差地租量的规定及其变动趋势_兼谈级差地租量的规定理论对城镇建设用地的影.pdf
-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马克思地租_地价理论研究.pdf
-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论马克思级差地租理论中的边际分析方法.pdf
-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对商业银行利润最大化的认识.pdf
-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劳动复杂程度的演变与平均利润率形成趋势的变化研究.pdf
-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地租问题的一般均衡分析.pdf
-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当代资本主义腐朽性的典型表现.pdf
-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超国家垄断资本主义_对当代资本主义的一种理论分析.pdf
-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当代资本主义的批判与反思_美国学者与中国学者的学术对话.pdf
-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从所有制形式的变化看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趋势.pdf
-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_当代资本主义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_综述.pdf
-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当前金融危机与当代资本主义停滞趋势.pdf
-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工人阶级的新变化及历史使命.pdf
-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雇佣劳动的嬗变与当代资本主义的自我调节_阿格里塔的调节理论及其评价.pdf
-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和发展趋势研究.pdf
-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关于当代资本主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问题的思考.pdf
-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劳动价值论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意义.pdf
-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_劳动价值论_的最新研究进展.pdf
-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关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争论的若干问题.pdf
-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劳动价值论的历史使命.pdf
-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劳动价值论也应与时俱进.pdf
-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论劳动价值论的创新——从解决阶级之间的利益冲突问题到解决劳动者之间的利益差别问题.pdf
-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劳动价值论与分配的关系.pdf
-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劳动价值论与效用价值论的辩证关系_与卫兴华_晏智杰教授交流.pdf
-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理解科学劳动价值论_分工_交易与劳动创造价值.pdf
-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论研究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正确方法.pdf
-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论劳动价值论假定前提的内生化_基于人力资本理论的视角.pdf
-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试析_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与现实背离_的问题.pdf
-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方法论.pdf
-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全面理解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pdf
-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对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研究的新阐释_马克思两大发现新探_主要内容评介.pdf
-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对剩余价值与剩余价值规律的再认识.pdf
-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超额剩余价值的来源问题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pdf
-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运用马克思劳动价值论解读科学价值.pdf
-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怎样看待约翰_罗默的非劳动价值论的剥削理论.pdf
-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论剩余价值理论纳入当下市场经济理论的路径意义.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