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论剩余价值的实现条件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双月刊)2006年第2期论剩余价值的实现条件杨维刘苍劲[摘要]工人雇佣劳动仅仅是产生剩余价值的“源泉”,不是实现剩余价值的条件。产生剩余价值的源泉和实现剩余价值的条件是两个不同的范畴,共同在剩余价值生产过程中发挥作用,只有充分认识剩余价值的实现条件,才能正确理解现代资本主义生产的复杂性【关键词]剩余价值实现条件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一直认为,商品生产者在流通者手中。其二是资本的增值性。这是区分资本货币与一般流通货币的根本标志。资本的本性是不断地增值,是能够领域里购买到劳动力这种特殊商品后,就实现了货币向资带来新的社会财富的价值,如果不能增值,就不能算作资本的转化,劳动力成为商品,是剩余价值产生的关键,劳动力的使用价值不仅能够创造出价值来,而且能够创造出比本。其三是资本的风险性。投资者的预先投入与客观实际劳动力自身的价值(工资)更大的价值,成为剩余价值的源相符合时,可能会获得巨额的收益,投资者的预先投入与客泉。观实际不相符合时,收益不但没有,本金也有可能无法收本文不否认也不可能否认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关回,对于资本来说,收益与风险同在。其四是资本的运动性。资本的本性是不断地增值,但要实现增值,只能不断地于剩余劳动是创造剩余价值源泉的基本理论,而是在这个理论基础上分析并阐明工人的劳动只是产生剩余价值的运动,离开了运动,资本就丧失了生命,资本的上述四个特源泉,但剩余价值的最终实现并非只有通过劳动(或剩余劳性是密切联系、互为条件的:对于资本家来说,预先投入是基础,风险是压力和动力,运动是实现增值的条件,增值才动),在资本主义生产条件下,产生剩余价值的源泉和实现剩余价值的条件是两个不同的范畴,在具体的资本主义生是资本的目的。产方式中,剩余价值的实现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要受多种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一方面认为在资本主义条件素的影响和制约。下,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资本的本性就是不断地增值;另一方面又认为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那部分资一、产生剩余价值的源泉和实现剩余价值本,在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中,只是借助于工人的具体劳动,把它原有的价值转移到新的产品中去,并不会发生价值的条件是不同的范畴量的变化,不发生价值增值,只不过是它原有价值在新产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资本是能够带来增值价中的再现,马克思把这部分资本称为不变资本,其基本结论值的价值。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里,任何一个资本家,无论是不变资本不增值;工人不仅要生产出投资者购买劳动力是从事产业、商业、金融业或其他任何一项经营活动,首先而支出的价值,而且还要生产出比这个价值更多的价值,即要预先投入一定数量的货币,在流通领域里实现G一W的剩余价值。因此,只有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那部分资本价转换。从实物形态上看,资本表现为生产中的一切投资品,值,在生产过程中才会发生价值量的变化(马克思称它为可即机器设备、厂房、工具、劳动力、生产资料等生产的一般要变资本的价值量的变化),才能实现价值的增值,也才能产素。资本最核心的本质特征表现在四个方面:其一是资本生剩余价值。马克思的一个伟大功绩就是根据资本的不同的预先投入性。即当投资者拿出货币时具有预付的性质,组成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不同作用,把资本区分为不自的是在一定时期之后,预付的货币资本必须流回到垫支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其重大意义就在于科学地说明了剩余— 168一1994-2009 China AcademicJounalEletroniePublishing House.Allrightsreservedhtp//www.cnkinet
论剩余价值的实现条件 杨 维 刘苍劲 [摘 要] 工人雇佣劳动仅仅是产生剩余价值的“源泉”,不是实现剩余价值的条件。产生剩余价值的源泉和实现剩 余价值的条件是两个不同的范畴 ,共同在剩余价值生产过程中发挥作用 ,只有充分认识剩余价值的实现 条件 ,才能正确理解现代资本主义生产的复杂性。 [关键词] 剩余价值 实现条件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一直认为 ,商品生产者在流通 领域里购买到劳动力这种特殊商品后 ,就实现了货币向资 本的转化 ,劳动力成为商品 ,是剩余价值产生的关键 ,劳动 力的使用价值不仅能够创造出价值来 ,而且能够创造出比 劳动力自身的价值(工资) 更大的价值 ,成为剩余价值的源 泉。 本文不否认也不可能否认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关 于剩余劳动是创造剩余价值源泉的基本理论 ,而是在这个 理论基础上分析并阐明工人的劳动只是产生剩余价值的 源泉 ,但剩余价值的最终实现并非只有通过劳动(或剩余劳 动) ,在资本主义生产条件下 ,产生剩余价值的源泉和实现 剩余价值的条件是两个不同的范畴 ,在具体的资本主义生 产方式中 ,剩余价值的实现是一个复杂的系统 ,要受多种因 素的影响和制约。 一、产生剩余价值的源泉和实现剩余价值 的条件是不同的范畴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 ,资本是能够带来增值价 值的价值。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里 ,任何一个资本家 ,无论 是从事产业、商业、金融业或其他任何一项经营活动 ,首先 要预先投入一定数量的货币 ,在流通领域里实现 G—W 的 转换。从实物形态上看 ,资本表现为生产中的一切投资品 , 即机器设备、厂房、工具、劳动力、生产资料等生产的一般要 素。资本最核心的本质特征表现在四个方面 :其一是资本 的预先投入性。即当投资者拿出货币时具有预付的性质 , 目的是在一定时期之后 ,预付的货币资本必须流回到垫支 者手中。其二是资本的增值性。这是区分资本货币与一般 流通货币的根本标志。资本的本性是不断地增值 ,是能够 带来新的社会财富的价值 ,如果不能增值 ,就不能算作资 本。其三是资本的风险性。投资者的预先投入与客观实际 相符合时 ,可能会获得巨额的收益 ,投资者的预先投入与客 观实际不相符合时 ,收益不但没有 ,本金也有可能无法收 回 ,对于资本来说 ,收益与风险同在。其四是资本的运动 性。资本的本性是不断地增值 ,但要实现增值 ,只能不断地 运动 ,离开了运动 ,资本就丧失了生命 ,资本的上述四个特 性是密切联系、互为条件的 :对于资本家来说 ,预先投入是 基础 ,风险是压力和动力 ,运动是实现增值的条件 ,增值才 是资本的目的。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一方面认为在资本主义条件 下 ,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资本的本性就是不断 地增值 ;另一方面又认为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那部分资 本 ,在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中 ,只是借助于工人的具体劳 动 ,把它原有的价值转移到新的产品中去 ,并不会发生价值 量的变化 ,不发生价值增值 ,只不过是它原有价值在新产品 中的再现 ,马克思把这部分资本称为不变资本 ,其基本结论 是不变资本不增值 ;工人不仅要生产出投资者购买劳动力 而支出的价值 ,而且还要生产出比这个价值更多的价值 ,即 剩余价值。因此 ,只有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那部分资本价 值 ,在生产过程中才会发生价值量的变化(马克思称它为可 变资本的价值量的变化) ,才能实现价值的增值 ,也才能产 生剩余价值。马克思的一个伟大功绩就是根据资本的不同 组成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不同作用 ,把资本区分为不 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其重大意义就在于科学地说明了剩余 — 168 —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双月刊) 2006 年第 2 期

论文英论剩余价值的实现条件价值的真正来源,即在全部资本中,只有可变资本才能产生的大部分不能带来价值增值,只有小部分才能带来增值价剩余价值,雇佣工人的劳动是产生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值,资本的本性不是全部不断地增值,只有资本的可变资本这一理论虽然为考察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受剥削程度提部分的本性才是不断地增值。供了科学的依据,但并不有说明剩余价值只有依靠雇佣工以上两种理解显然是错误的,但问题出在哪里呢?事人的劳动才能实现,产生剩余价值的源泉与实现剩余价值实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于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定义是两个不同的理论范畴,二者不能混滑,应该严格地区别开和论述都没有错,引起这种歧义的原因,就在于混淆了产生来。工人的雇佣劳动虽然是产生剩余价值的“源泉”,而且剩余价值的源泉和实现剩余价值的条件是两个不同的范是“唯一的源泉”,但雇佣劳动本身不能等于剩余价值,雇佣畴。可变资本是产生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而不变资本劳动必须与生产的各个方面、各种条件、各种因素密切有机具有价值增值的属性,这种属性不能独立存在,只有与劳动地结合,才使剩余价值的实现成为可能,才能最终完成G一结合起来并在一定的生产方式中这种属性才会起作用。不W一G的资本循环过程,才能使投资者真正实现资本的增变资本是实现剩余价值的重要条件,离开了不变资本的值。否则我们就无法理解资本主义生产的复杂性,无法客佣劳动是无效劳动,“源泉“不能变为现实,只有不变资本与观公正地认识雇佣劳动的地位和价值。可变资本有机结合,剩余价值的实现才有可能。二、不变资本具有价值增值的属性三、实现剩余价值的条件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只有可变资本才能生产1.不变资本是实现剩余价值的重要条件和根本保障出剩余价值,实现价值的增值,而不变资本不发生价值增马克思在《资本论》中非常明确地论述了“劳动力和生值,不变资本只是工人雇佣劳动的吸器,是剩余价值生产产资料(货币资本G转化成的生产资本的两个部分)在剩所不可缺少的物质条件。但在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余价值的生产中起着不同的作用,因而它们也具有不同的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和自动化程度的提高,资本有机构成形式:可变资本形式和不变资本形式”,不变资本与可变资的结构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即投资者将货币资本用于购买本的结合,使劳动过程与价值增值过程相统一,就构成了资和投资不变资本的比重越来越重,用重金购买技术和发明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工人一天的也属于不变资本的范畴,而用于购买劳动力的可变资本的劳动时间,总是要超过补充劳动力价值需要的时间,劳动力比重相对越来越低。在现代工业发达的国家中,经常可以在使用过程中所创造的新价值,总是要大大超过劳动力本看到诺大的众多机器设备在自动化流程管理中不间断地身的价值。这样,工人的劳动时间就分为补偿劳动力价值生产,而极少的工人只是进行日常的管理,其付出的劳动数的必要劳动时间和创造剩余价值的剩余劳动时间。剩余价量和劳动质量与该企业产品的价值增值部分完全不成比值的产生是由于投资者把雇佣工人的劳动时间延长到补偿例。这势必有一个现实和理论上的矛盾不可解释:即一方劳动力的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以上,从而使劳动力的使面不变资产是资本,而且是资本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量上用所创造的价值超过了劳动力的价值,这就是资本价值增和质上都是资本的主体,但不变资本不增值;而另一方面传值的基本过程。但雇佣工人的劳动是有目的的劳动,离不统政治经济学认为资本是能够带来增值的价值,资本的本开具体的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不同的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性是不断地增值。根据以上的理论,很容易得出如下两种料决定了劳动的价值和劳动的效率。投资者要获得剩余价片面的理解和观点:值,实现资本的增值,必须把不变资本与工人的劳动有机结其一,既然资本是能够带来新的社会财富、能够带来增合起来,不变资本的数量和质量决定了劳动成果(或物化了值价值的价值,资本的本性是不断地增值,而不变资本是资的劳动)的数量和质量。投资者通过占有剩余劳动获得价本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变资本是资本的主体,那么不变资本值增值的数量和质量,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不变资本的数也能够产生剩余价值,实现价值的增值。量和质量的制约和影响,不变资本成为实现剩余价值的重其二,既然不变资本不能产生剩余价值,即不能增值,要条件和根本保障,从某种意义上讲,没有不变资本,工人不是能带来增值价值的价值,而不变资本是资本的主体,那的劳动就成为无效劳动,也就无法产生剩余价值。么资本就不能定义和理解为能够带来新的财富的价值。资2.投资的方向和内容是实现剩余价值的前提条件本的本性就不能理解为是不断地增值,而应理解为:资本中货币资本转化为生产资本,首先要确定的是投资内容。— 169一1994-2009 China Academic JounalElectroniePublishing House.Allrightsreservedhtp:/www.cnkinet
价值的真正来源 ,即在全部资本中 ,只有可变资本才能产生 剩余价值 ,雇佣工人的劳动是产生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 这一理论虽然为考察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受剥削程度提 供了科学的依据 ,但并不有说明剩余价值只有依靠雇佣工 人的劳动才能实现 ,产生剩余价值的源泉与实现剩余价值 是两个不同的理论范畴 ,二者不能混淆 ,应该严格地区别开 来。工人的雇佣劳动虽然是产生剩余价值的“源泉”,而且 是“唯一的源泉”,但雇佣劳动本身不能等于剩余价值 ,雇佣 劳动必须与生产的各个方面、各种条件、各种因素密切有机 地结合 ,才使剩余价值的实现成为可能 ,才能最终完成 G— W —G′的资本循环过程 ,才能使投资者真正实现资本的增 值。否则我们就无法理解资本主义生产的复杂性 ,无法客 观公正地认识雇佣劳动的地位和价值。 二、不变资本具有价值增值的属性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 ,只有可变资本才能生产 出剩余价值 ,实现价值的增值 ,而不变资本不发生价值增 值 ,不变资本只是工人雇佣劳动的吮吸器 ,是剩余价值生产 所不可缺少的物质条件。但在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 , 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和自动化程度的提高 ,资本有机构成 的结构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即投资者将货币资本用于购买 和投资不变资本的比重越来越重 ,用重金购买技术和发明 也属于不变资本的范畴 ,而用于购买劳动力的可变资本的 比重相对越来越低。在现代工业发达的国家中 ,经常可以 看到偌大的众多机器设备在自动化流程管理中不间断地 生产 ,而极少的工人只是进行日常的管理 ,其付出的劳动数 量和劳动质量与该企业产品的价值增值部分完全不成比 例。这势必有一个现实和理论上的矛盾不可解释 :即一方 面不变资产是资本 ,而且是资本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量上 和质上都是资本的主体 ,但不变资本不增值 ;而另一方面传 统政治经济学认为资本是能够带来增值的价值 ,资本的本 性是不断地增值。根据以上的理论 ,很容易得出如下两种 片面的理解和观点 : 其一 ,既然资本是能够带来新的社会财富、能够带来增 值价值的价值 ,资本的本性是不断地增值 ,而不变资本是资 本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变资本是资本的主体 ,那么不变资本 也能够产生剩余价值 ,实现价值的增值。 其二 ,既然不变资本不能产生剩余价值 ,即不能增值 , 不是能带来增值价值的价值 ,而不变资本是资本的主体 ,那 么资本就不能定义和理解为能够带来新的财富的价值。资 本的本性就不能理解为是不断地增值 ,而应理解为 :资本中 的大部分不能带来价值增值 ,只有小部分才能带来增值价 值 ,资本的本性不是全部不断地增值 ,只有资本的可变资本 部分的本性才是不断地增值。 以上两种理解显然是错误的 ,但问题出在哪里呢 ? 事 实上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于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定义 和论述都没有错 ,引起这种歧义的原因 ,就在于混淆了产生 剩余价值的源泉和实现剩余价值的条件是两个不同的范 畴。可变资本是产生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而不变资本 具有价值增值的属性 ,这种属性不能独立存在 ,只有与劳动 结合起来并在一定的生产方式中这种属性才会起作用。不 变资本是实现剩余价值的重要条件 ,离开了不变资本的雇 佣劳动是无效劳动“, 源泉”不能变为现实 ,只有不变资本与 可变资本有机结合 ,剩余价值的实现才有可能。 三、实现剩余价值的条件 11 不变资本是实现剩余价值的重要条件和根本保障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非常明确地论述了“劳动力和生 产资料(货币资本 G转化成的生产资本的两个部分) 在剩 余价值的生产中起着不同的作用 ,因而它们也具有不同的 形式 :可变资本形式和不变资本形式”,不变资本与可变资 本的结合 ,使劳动过程与价值增值过程相统一 ,就构成了资 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 ,工人一天的 劳动时间 ,总是要超过补充劳动力价值需要的时间 ,劳动力 在使用过程中所创造的新价值 ,总是要大大超过劳动力本 身的价值。这样 ,工人的劳动时间就分为补偿劳动力价值 的必要劳动时间和创造剩余价值的剩余劳动时间。剩余价 值的产生是由于投资者把雇佣工人的劳动时间延长到补偿 劳动力的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以上 ,从而使劳动力的使 用所创造的价值超过了劳动力的价值 ,这就是资本价值增 值的基本过程。但雇佣工人的劳动是有目的的劳动 ,离不 开具体的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 ,不同的劳动对象和劳动资 料决定了劳动的价值和劳动的效率。投资者要获得剩余价 值 ,实现资本的增值 ,必须把不变资本与工人的劳动有机结 合起来 ,不变资本的数量和质量决定了劳动成果(或物化了 的劳动) 的数量和质量。投资者通过占有剩余劳动获得价 值增值的数量和质量 ,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不变资本的数 量和质量的制约和影响 ,不变资本成为实现剩余价值的重 要条件和根本保障 ,从某种意义上讲 ,没有不变资本 ,工人 的劳动就成为无效劳动 ,也就无法产生剩余价值。 21 投资的方向和内容是实现剩余价值的前提条件 货币资本转化为生产资本 ,首先要确定的是投资内容。 — 169 — 论文撷英 论剩余价值的实现条件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双月刊)2006年第2期由于资本的预先投入具有风险性,投资者要考虑到预先投运动中,才能不断地获得货币增加额,实现投资者占有剩余入会带来多种可能性,当投资者的投资方向和投资内容与价值的目的。如果离开了流通领域,货币所有者既不买也不卖,不与客观实际需要相符合时,投资者的产品和服务有可能被社其他商品生产者发生有机联系,而把货币沉淀下去,那他的会所接受,资本就会完成G一G的转化过程,实现价值的增值;当投资者的投资方向和投资内容不符合客观实际需要,货币永远也不会增值。而只有把投资者的货币投入流通,其产品或服务不被社会承认和接受时,尽管工人也付出了购买到一种特殊商品,这种商品的使用结果必须使商品生产者的货币价值增值,才能带来剩余价值。如果资本不在相当的劳动,这种劳动是产生剩余价值的源泉,但这种劳动流通领域或在流通领域的各个环节不畅通,尽管雇佣者付并不被社会承认和需要。投资者不但不能实现占有剩余价出了劳动,只要W一G的流通没有实现,投资者也不可能值的目的,而且有可能连投资本金都无法收回。这就是说,占有和实现剩余价值。因此,流通领域及其畅通是实现投投资者正确有效的投资方向和内容是剩余价值能否实现资者占有剩余价值的重要条件。的前提条件。关于剩余价值,除了以上四个方面的最基本条件外,还3.科学的生产管理是实现剩余价值的基本条件有很多方面的条件,不同的投资者的不同投资方向、内容、投资者确定了正确的投资方向和投资内容后,在商品形式对剩余价值实现条件的要求也有差别。总之,本文的市场上购买了机器、设备、厂房、工具和生产资料的同时,也基本结论是:工人的雇佣劳动仅仅是产生剩余价值的“源购买了劳动力这种特殊商品生产资料与劳动力相结合,就泉”,不是实现剩余价值的条件,或者说不能代替剩余价值构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这还不够,投资者及各层次的管实现的条件,工人的雇佣劳动必须是在具备了实现剩余价理决策和管理方法是企业生产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值的基本条件下的劳动,才能在劳动过程中创造新的价值,管理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生产力,在近现代的资本主这种价值才会大大超过劳动力本身的价值,也才会最终产义大生产中,劳动过程的组织管理对劳动效率的提高、生产生出新的剩余价值。只有从产生剩余价值的源泉和实现剩力的进步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合理的劳动组织和科学的余价值的条件两个不同的范畴去考察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管理方法,能够节约社会劳动,提高产品质量,在越来越大程,才会正确认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复杂性,较客观的程度上促进生产力发展。生产过程的组织管理与科学技地认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对资本主义条件下剩余价值术和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的关系可以表示为:的生产作出正确公正的评价。而在区别产生剩余价值的源生产力(生产成果)=【(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泉和实现剩余价值的条件这两个范畴的基础上认识资本主象)X科学技术1X生产过程的组织管理义生产方式,完全不违背马克思主义关于剩余价值的真正这个关系公式是一个递减关系公式,如果没有生产过来源的科学论述,相反,从另一个角度说明马克思主义剩余程的组织管理,劳动者就不能很好地与生产资料有机结合,价值学说的科学性。就不能生产出合格的产品或提供优质的服务,也就无法被社会所承认,实现价值转换,从而实现投资者的增值目的,(作者:杨维,中共广东商学院党委书记、副教授;刘苍因此,科学有效的管理是实现剩余价值的基本条件。劲、广东商学院社科部主任、教授4.剩余价值的实现离不开流通领域(责任编辑:苑洁)资本的基本特征是它的运动性,资本只有在运动中才能增值,资本离开了运动,就丧失了生命。资本的运动是在流通领域里运动,剩余价值虽然不能从流通中产生,但剩余价值的产生不能离开流通领域。资本流通的基本形式是G(货币)—W(商品)—G(货币)。只有在流通领域中,投资者才用货币购买商品,然后再把商品卖出去,重新取得货币,以买开始,以卖结束,流通的起点和终点都是货币,商品作为整个流通的媒介。因此,完整的资本流通应该是G一W-G,其中G=G+AG,AG是货币价值的增加额,马克思把这个货币价值增加额称为剩余价值。这说明,仅有劳动力和生产资料还不行,还必须让资本处在不停的流通和— 170 —1994-2009 China AcademicJournalElectroniePublishing House.Allrightsreservedhtp/www.cnkinet
由于资本的预先投入具有风险性 ,投资者要考虑到预先投 入会带来多种可能性 ,当投资者的投资方向和投资内容与 客观实际需要相符合时 ,投资者的产品和服务有可能被社 会所接受 ,资本就会完成 G—G′的转化过程 ,实现价值的增 值 ;当投资者的投资方向和投资内容不符合客观实际需要 , 其产品或服务不被社会承认和接受时 ,尽管工人也付出了 相当的劳动 ,这种劳动是产生剩余价值的源泉 ,但这种劳动 并不被社会承认和需要。投资者不但不能实现占有剩余价 值的目的 ,而且有可能连投资本金都无法收回。这就是说 , 投资者正确有效的投资方向和内容是剩余价值能否实现 的前提条件。 31 科学的生产管理是实现剩余价值的基本条件 投资者确定了正确的投资方向和投资内容后 ,在商品 市场上购买了机器、设备、厂房、工具和生产资料的同时 ,也 购买了劳动力这种特殊商品 ,生产资料与劳动力相结合 ,就 构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这还不够 ,投资者及各层次的管 理决策和管理方法是企业生产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 管理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生产力 ,在近现代的资本主 义大生产中 ,劳动过程的组织管理对劳动效率的提高、生产 力的进步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合理的劳动组织和科学的 管理方法 ,能够节约社会劳动 ,提高产品质量 ,在越来越大 的程度上促进生产力发展。生产过程的组织管理与科学技 术和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的关系可以表示为 : 生产力(生产成果) = [ (劳动者 + 劳动资料 + 劳动对 象) ×科学技术] ×生产过程的组织管理 这个关系公式是一个递减关系公式 ,如果没有生产过 程的组织管理 ,劳动者就不能很好地与生产资料有机结合 , 就不能生产出合格的产品或提供优质的服务 ,也就无法被 社会所承认 ,实现价值转换 ,从而实现投资者的增值目的 , 因此 ,科学有效的管理是实现剩余价值的基本条件。 41 剩余价值的实现离不开流通领域 资本的基本特征是它的运动性 ,资本只有在运动中才 能增值 ,资本离开了运动 ,就丧失了生命。资本的运动是在 流通领域里运动 ,剩余价值虽然不能从流通中产生 ,但剩余 价值的产生不能离开流通领域。资本流通的基本形式是 G (货币) —W(商品) —G(货币) 。只有在流通领域中 ,投资 者才用货币购买商品 ,然后再把商品卖出去 ,重新取得货 币 ,以买开始 ,以卖结束 ,流通的起点和终点都是货币 ,商品 作为整个流通的媒介。因此 ,完整的资本流通应该是 G— W —G′,其中 G′= G +ΔG,ΔG是货币价值的增加额 ,马克 思把这个货币价值增加额称为剩余价值。这说明 ,仅有劳 动力和生产资料还不行 ,还必须让资本处在不停的流通和 运动中 ,才能不断地获得货币增加额 ,实现投资者占有剩余 价值的目的。 如果离开了流通领域 ,货币所有者既不买也不卖 ,不与 其他商品生产者发生有机联系 ,而把货币沉淀下去 ,那他的 货币永远也不会增值。而只有把投资者的货币投入流通 , 购买到一种特殊商品 ,这种商品的使用结果必须使商品生 产者的货币价值增值 ,才能带来剩余价值。如果资本不在 流通领域或在流通领域的各个环节不畅通 ,尽管雇佣者付 出了劳动 ,只要 W —G′的流通没有实现 ,投资者也不可能 占有和实现剩余价值。因此 ,流通领域及其畅通是实现投 资者占有剩余价值的重要条件。 关于剩余价值 ,除了以上四个方面的最基本条件外 ,还 有很多方面的条件 ,不同的投资者的不同投资方向、内容、 形式对剩余价值实现条件的要求也有差别。总之 ,本文的 基本结论是 :工人的雇佣劳动仅仅是产生剩余价值的“源 泉”,不是实现剩余价值的条件 ,或者说不能代替剩余价值 实现的条件 ,工人的雇佣劳动必须是在具备了实现剩余价 值的基本条件下的劳动 ,才能在劳动过程中创造新的价值 , 这种价值才会大大超过劳动力本身的价值 ,也才会最终产 生出新的剩余价值。只有从产生剩余价值的源泉和实现剩 余价值的条件两个不同的范畴去考察剩余价值的生产过 程 ,才会正确认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复杂性 ,较客观 地认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对资本主义条件下剩余价值 的生产作出正确公正的评价。而在区别产生剩余价值的源 泉和实现剩余价值的条件这两个范畴的基础上认识资本主 义生产方式 ,完全不违背马克思主义关于剩余价值的真正 来源的科学论述 ,相反 ,从另一个角度说明马克思主义剩余 价值学说的科学性。 (作者 :杨维 ,中共广东商学院党委书记、副教授 ;刘苍 劲 ,广东商学院社科部主任、教授) (责任编辑 :苑 洁) — 170 —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双月刊) 2006 年第 2 期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探析超额剩余价值的两个源泉_揭开科学技术影响价值创造之谜.pdf
-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新解.pdf
-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论剩余价值理论纳入当下市场经济理论的路径意义.pdf
-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怎样看待约翰_罗默的非劳动价值论的剥削理论.pdf
-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运用马克思劳动价值论解读科学价值.pdf
-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超额剩余价值的来源问题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pdf
-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对剩余价值与剩余价值规律的再认识.pdf
-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对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研究的新阐释_马克思两大发现新探_主要内容评介.pdf
-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全面理解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pdf
-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方法论.pdf
-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试析_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与现实背离_的问题.pdf
-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论劳动价值论假定前提的内生化_基于人力资本理论的视角.pdf
-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论研究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正确方法.pdf
-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理解科学劳动价值论_分工_交易与劳动创造价值.pdf
-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劳动价值论与效用价值论的辩证关系_与卫兴华_晏智杰教授交流.pdf
-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劳动价值论与分配的关系.pdf
-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论劳动价值论的创新——从解决阶级之间的利益冲突问题到解决劳动者之间的利益差别问题.pdf
-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劳动价值论也应与时俱进.pdf
-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劳动价值论的历史使命.pdf
-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关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争论的若干问题.pdf
-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技术创新与超额利润的来源_基于劳动价值论的各种解释.pdf
-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六章 经济周期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ppt
-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八章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ppt
-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五章 职能资本和平均利润.ppt
-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七章 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和发展.ppt
-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九章 资本国际化和国际垄断.ppt
-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四章 资本的流通过程.ppt
-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三章 资本的积累过程.ppt
-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导论 Political economics.ppt
-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二章 资本和剩余价值.ppt
-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一章 商品经济及其基本规律.ppt
- 武汉理工大学:《产业结构理论》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一章 绪论(经济学院:赵玉林).pdf
- 武汉理工大学:《产业结构理论》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二章 产业结构演变.pdf
- 武汉理工大学:《产业结构理论》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三章 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 Structure and Grow.pdf
- 武汉理工大学:《产业结构理论》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四章 产业结构升级的动因.pdf
- 武汉理工大学:《产业结构理论》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五章 产业关联分析.pdf
- 武汉理工大学:《产业结构理论》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六章 主导产业 Leading industry.pdf
- 武汉理工大学:《产业结构理论》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七章 产业集聚 Industrial cluster.pdf
- 武汉理工大学:《产业结构理论》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八章 产业融合 Industrial convergence.pdf
- 《金融风险管理》课程PPT教学课件(Risk Management and Financial Institutions)Chapter 01 Introduction.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