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理工大学:《产业结构理论》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七章 产业集聚 Industrial cluster

6武汉理工大学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第七章产业集聚Industrial cluster
第七章 产业集聚 Industrial cluster

主要内容8.1产业集聚的基本理论8.2产业集聚度的测量方法8.3产业集聚的基本因素8.4产业集聚效应
2 主要内容 8.1 产业集聚的基本理论 8.2 产业集聚度的测量方法 8.3 产业集聚的基本因素 8.4 产业集聚效应

7.1产业集聚的基本理论7.1.1产业集聚含义及特征7.1.2产业集聚的成因7.1.3产业集聚的基本类型
3 7.1 产业集聚的基本理论 7.1.1 产业集聚含义及特征 7.1.2 产业集聚的成因 7.1.3 产业集聚的基本类型

7.1.1产业集聚的含义和特征(1))空间外部性产业集聚这一经济现象是由马歇尔(AlfredMarshall.1890)开创性地展开研究的。他提出的“产业集聚”即空间外部性的概念他认为外部经济往往能因许多性质相似的企业一即“工业地区分布”而集中在特定的地方一获得。..他提出了产业空间集聚的三个基本原因:第一共享辅助性工业的服务,促进专业化投入和服务的发展;第二,为真有专业化技能的工人提供集中的市场;第三,提供协同创新的环境,使公司从技术溢出中获益
4 7.1.1 产业集聚的含义和特征 (1)空间外部性 产业集聚这一经济现象是由马歇尔(Alfred Marshall,1890) 开创性地展开研究的。 他提出的“产业集聚” ,即空间外部性的概念。 他认为外部经济往往能因许多性质相似的企业 集中在特定的地方——即“工业地区分布”而 获得。 他提出了产业空间集聚的三个基本原因:第一, 共享辅助性工业的服务,促进专业化投入和服 务的发展;第二,为具有专业化技能的工人提供 了集中的市场;第三,提供协同创新的环境,使 公司从技术溢出中获益

7.1.1产业集聚的含义和特征(2产业集聚最佳规模论美国区域经济学家埃德加.M.胡佛(Hoover,1937)首次将规模经济区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他认为,就任何一种产业来说,都有:(1)单个区位单位(工厂、商店等等)的规模决定的经济:(区位单位最佳规模)(2)单个公司(即联合企业体)的规模决定的经济:(公司最佳规模)(3)该产业在某个区位的集聚体的规模决定的经济。集聚体最佳规模他的主要贡献在于指出产业集聚存在最佳规模,若集聚企业太少、集聚规模太小,则达不到集聚能产生的最佳效果
5 7.1.1 产业集聚的含义和特征 (2)产业集聚最佳规模论 美国区域经济学家埃德加.M.胡佛(Hoover,1937) 首次将规模经济区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他认为,就任 何一种产业来说,都有: (1)单个区位单位(工厂、商店等等)的规模决定的经济; (区位单位最佳规模) (2)单个公司(即联合企业体)的规模决定的经济; (公司最佳规模) (3)该产业在某个区位的集聚体的规模决定的经济。 (集聚体最佳规模) 他的主要贡献在于指出产业集聚存在最佳规模,若集聚 企业太少、集聚规模太小,则达不到集聚能产生的最佳 效果

7.1.1产业集聚的含义和特征(3)产业空间理论斯克特(Scott,1983,1988)应用宏观经济理论探讨当代生产空间的组织变化,主要集中在灵活的“产业区”或新的“产业空间”,创立了新产业空间理论。在这些新产业区,生产同种类型产品的大量中小型企业集聚在一起,共同发展。这些中小企业之间既竞争又合作,合作的形式不仅有正式的战略联盟、合同契约和投入产出联系,还包括非正式的交流、沟通、接触和面对面的谈话。正是中小企业之间的这种有效的合作网络,产生了一种内生力,使当地经济迅速增长
6 7.1.1 产业集聚的含义和特征 (3)产业空间理论 斯克特(Scott,1983,1988)应用宏观经济理论探 讨当代生产空间的组织变化,主要集中在灵活的 “产业区”或新的“产业空间” ,创立了新产业 空间理论。 在这些新产业区,生产同种类型产品的大量中小 型企业集聚在一起,共同发展。这些中小企业之 间既竞争又合作,合作的形式不仅有正式的战略 联盟、合同契约和投入产出联系,还包括非正式 的交流、沟通、接触和面对面的谈话。正是中小 企业之间的这种有效的合作网络,产生了一种内 生力,使当地经济迅速增长

7.1.1产业集聚的含义和特征(4)产业集聚创新体系Lundvall(1992)将创新、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和贸易的分析结合起来,提出产业集聚的创新体系。lundvall指出,创新体系包括在生产、传播、利用新知识过程中相互作用的各种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创新体系是一种社会体系,创新是经济体之间社会行为的结果。在lundvall看来,任何创新过程都是一个互动的过程。产业集群的创新倾向和意识,乃是诸多因素共同作用而形成的,除了受市场需求和利润动机的影响之外,还受法律、法规和习俗等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在创新过程中赢利性组织和非赢利性组织之间发生着复杂的互动,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共同提高
7 7.1.1 产业集聚的含义和特征 (4)产业集聚创新体系 Lundvall(1992)将创新、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和贸易的 分析结合起来,提出产业集聚的创新体系。 lundvall指出,创新体系包括在生产、传播、利用新知识 过程中相互作用的各种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创新体系是 一种社会体系,创新是经济体之间社会行为的结果。 在lundvall看来,任何创新过程都是一个互动的过程。产 业集群的创新倾向和意识,乃是诸多因素共同作用而形 成的,除了受市场需求和利润动机的影响之外,还受法 律、法规和习俗等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在创新过程中, 赢利性组织和非赢利性组织之间发生着复杂的互动,相 互学习、相互借鉴,共同提高

7.1.1产业集聚的含义和特征(5)新地理经济学克鲁格曼(Krugman,1991,1995)应用产业组织理论有关不完全竞争和收益递增模型的最新进展,路径依赖和累积因果关系等解释产业的空间集聚,创立了“新经济地理学”,试图构建“空间经济”的理论体系。“新经济地理学”比较注重国际经济学与地理区位及运输费用(贸易壁垒)的关联,强调规范的模型分析方法,提出了一系列复杂的空间经济模型,以模拟产业集聚的向心力和离心力的相互作用,寻求产业集聚持续发展和多重均衡实现及被打破的条件,强调收益递增、不完全竞争、历史和偶然事件、路径依赖等在产业集聚和区域发展中的作用。P
8 7.1.1 产业集聚的含义和特征 (5)新地理经济学 克鲁格曼(Krugman,1991,1995)应用产业组织理 论有关不完全竞争和收益递增模型的最新进展,路径 依赖和累积因果关系等解释产业的空间集聚,创立了 “新经济地理学” ,试图构建“空间经济”的理论体 系。 “新经济地理学”比较注重国际经济学与地理区位及 运输费用(贸易壁垒)的关联,强调规范的模型分析 方法,提出了一系列复杂的空间经济模型,以模拟产 业集聚的向心力和离心力的相互作用,寻求产业集聚 持续发展和多重均衡实现及被打破的条件,强调收益 递增、不完全竞争、历史和偶然事件、路径依赖等在 产业集聚和区域发展中的作用

7.1.1产业集聚的含义和特征(6)国家竞争优势波特(Porter,1998)在研究国家竞争优势的过程中注意到一国的优势产业往往在地理上集聚,从而开始了对集聚经济的研究,并提出了产业集群(industrialcluster)概念:在某一特定领域内互相联系的/在地理位置上集中的公司和机构的集合。它包括一批对竞争起重要作用的、相互联系的产业和其他实体。产业集聚是某一特定领域内相互联系的企业及机构在地理上的聚集体,是一种空间产业组织形式,已成为许多国家、区域或城市经济的显著特征,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并彰显出较强的竞争力和良好的发展远景
9 7.1.1 产业集聚的含义和特征 (6)国家竞争优势 波特(Porter,1998)在研究国家竞争优势的过程中, 注意到一国的优势产业往往在地理上集聚,从而开始了 对集聚经济的研究,并提出了产业集群(industrial cluster)概念:在某一特定领域内互相联系的/在地理 位置上集中的公司和机构的集合。 它包括一批对竞争起重要作用的、相互联系的产业和 其他实体。产业集聚是某一特定领域内相互联系的企 业及机构在地理上的聚集体, 是一种空间产业组织形 式, 已成为许多国家、 区域或城市经济的显著特征, 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并彰显出较强的竞争 力和良好的发展远景

7.1.1产业集聚的含义和特征定义:所谓产业集聚(Industrialcluster,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EnterpriseCluster),是指生产同类产品的企业,或具有直接上下游产业关联的企业,或其他具有紧密联系的相关产业的企业在特定地理区域内的集中,并形成区内企业之间以地方网络为基础的正式和非正式协作的产业体系。10
10 7.1.1 产业集聚的含义和特征 定义:所谓产业集聚(Industrial cluster,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Enterprise Cluster),是指生产同类产品的企业,或 具有直接上下游产业关联的企业,或其 他具有紧密联系的相关产业的企业在特 定地理区域内的集中,并形成区内企业 之间以地方网络为基础的正式和非正式 协作的产业体系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武汉理工大学:《产业结构理论》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六章 主导产业 Leading industry.pdf
- 武汉理工大学:《产业结构理论》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五章 产业关联分析.pdf
- 武汉理工大学:《产业结构理论》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四章 产业结构升级的动因.pdf
- 武汉理工大学:《产业结构理论》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三章 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 Structure and Grow.pdf
- 武汉理工大学:《产业结构理论》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二章 产业结构演变.pdf
- 武汉理工大学:《产业结构理论》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一章 绪论(经济学院:赵玉林).pdf
-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一章 商品经济及其基本规律.ppt
-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二章 资本和剩余价值.ppt
-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导论 Political economics.ppt
-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三章 资本的积累过程.ppt
-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四章 资本的流通过程.ppt
-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九章 资本国际化和国际垄断.ppt
-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七章 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和发展.ppt
-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五章 职能资本和平均利润.ppt
-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八章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ppt
-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六章 经济周期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ppt
-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技术创新与超额利润的来源_基于劳动价值论的各种解释.pdf
-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论剩余价值的实现条件.pdf
-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探析超额剩余价值的两个源泉_揭开科学技术影响价值创造之谜.pdf
-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新解.pdf
- 武汉理工大学:《产业结构理论》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八章 产业融合 Industrial convergence.pdf
- 《金融风险管理》课程PPT教学课件(Risk Management and Financial Institutions)Chapter 01 Introduction.ppt
- 《金融风险管理》课程PPT教学课件(Risk Management and Financial Institutions)Chapter 02 Banks.ppt
- 《金融风险管理》课程PPT教学课件(Risk Management and Financial Institutions)Chapter 03 Insurance Companies and Pension Plans.ppt
- 《金融风险管理》课程PPT教学课件(Risk Management and Financial Institutions)Chapter 04 Mutual Funds and Hedge Funds.ppt
- 《金融风险管理》课程PPT教学课件(Risk Management and Financial Institutions)Chapter 05 Trading in Financial Markets.ppt
- 《金融风险管理》课程PPT教学课件(Risk Management and Financial Institutions)Chapter 06 The Credit Crisis of 2007.ppt
- 《金融风险管理》课程PPT教学课件(Risk Management and Financial Institutions)Chapter 07 How Traders Manage Their Risks.ppt
- 《金融风险管理》课程PPT教学课件(Risk Management and Financial Institutions)Chapter 08 Interest Rate Risk.ppt
- 《金融风险管理》课程PPT教学课件(Risk Management and Financial Institutions)Chapter 09 Value at Risk.ppt
- 《金融风险管理》课程PPT教学课件(Risk Management and Financial Institutions)Chapter 10 Volatility.ppt
- 《金融风险管理》课程PPT教学课件(Risk Management and Financial Institutions)Chapter 11 Correlations and Copulas.ppt
- 《金融风险管理》课程PPT教学课件(Risk Management and Financial Institutions)Chapter 12 Basel I, Basel II, and Solvency II.ppt
- 《金融风险管理》课程PPT教学课件(Risk Management and Financial Institutions)Chapter 13 Basel 2.5, Basel III, and Dodd-Frank.ppt
- 《金融风险管理》课程PPT教学课件(Risk Management and Financial Institutions)Chapter 14 Market Risk VaR - Historical Simulation Approach.ppt
- 《金融风险管理》课程PPT教学课件(Risk Management and Financial Institutions)Chapter 15 Market Risk VaR - Model - Building Approach.ppt
- 《金融风险管理》课程PPT教学课件(Risk Management and Financial Institutions)Chapter 16 Credit Risk - Estimating Default Probabilities.ppt
- 《金融风险管理》课程PPT教学课件(Risk Management and Financial Institutions)Chapter 17 Counterparty Credit Risk in Derivatives.ppt
- 《金融风险管理》课程PPT教学课件(Risk Management and Financial Institutions)Chapter 18 Credit Value at Risk.ppt
- 《金融风险管理》课程PPT教学课件(Risk Management and Financial Institutions)Chapter 19 Scenario Analysis and Stress Testing.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