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理工大学:《产业结构理论》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八章 产业融合 Industrial convergence

G武汉理工大学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第八章产业融合IndustrialconvergenceTTTX
第七章 产业融合 Industrial convergence 第八章 产业融合 Industrial convergence

主要内容8.1产业融合基础理论8.2电信、广播电视和出版三大产业融合案例分析8.3产业融合的测量方法8.4产业融合对产业结构的影响8.5产业融合对产业结构理论提出的新问题
2 主要内容 8.1 产业融合基础理论 8.2 电信、广播电视和出版三大产业融合 案例分析 8.3 产业融合的测量方法 8.4 产业融合对产业结构的影响 8.5 产业融合对产业结构理论提出的新问 题

产业融合基础理论8.18.1.1产业融合理论的形成背景8.1.2产业融合的含义8.1.3产业融合的方式8.1.4产业融合的途径8.1.5产业融合的动因
3 8.1 产业融合基础理论 8.1.1 产业融合理论的形成背景 8.1.2 产业融合的含义 8.1.3 产业融合的方式 8.1.4 产业融合的途径 8.1.5 产业融合的动因

8.1.1产业融合理论的形成背景产业融合的思想最早源于Rosenberg(1963)对美国机械设备业演化的研究。19世纪早期,机械设备的制造是高度一体化的,专门用于生产满足用户需求的各类终端产品。到19世纪中期,出现了钻孔、研磨、磨光等通用机器制造技能,并在众多产业的广泛应用,从而出现了独立的、专门化的机械设备业。Rosenberg把这种产品功能和性质完全无关的产业因采用通用技术而导致的独立化过程称为技术融合(technological convergence)米Rosenberg, N. Technological change in the machinetoolindustry:18401910jJj.TheJournalofEconomicHistory,1963,23:414-446
4 8.1.1产业融合理论的形成背景 产业融合的思想最早源于Rosenberg(1963)对美国机械 设备业演化的研究。 19世纪早期,机械设备的制造是高度一体化的,专门 用于生产满足用户需求的各类终端产品。 到19世纪中期,出现了钻孔、研磨、磨光等通用机器 制造技能,并在众多产业的广泛应用,从而出现了独 立的、专门化的机械设备业。 Rosenberg把这种产品功能和性质完全无关的产业因采 用通用技术而导致的独立化过程称为技术融合 ( technological convergence) 。 * Rosenberg, N. Technological change in the machine tool industry: 1840一1910[J].The Journal of Economic History, 1963, 23: 414- 446

8.1.1产业融合理论的形成背景1978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尼古路庞特(NicholasNegrouponte)用三个重叠计算机的圆圈来描述计算机印刷和广播三者的技术产业融合区边界,并且认为圆圈的交广播出版电视又处将成为成长最快,创印刷新最多的产业融合区
5 8.1.1产业融合理论的形成背景 1978年,美国麻省理工学 院的尼古路庞特(Nicholas Negrouponte)用三个重叠 的圆圈来描述计算机、 印刷和广播三者的技术 边界,并且认为圆圈的交 叉处将成为成长最快,创 新最多的产业融合区。 计算机 出版 印刷 广播 电视 产业融合区

8.1.1产业融合理论的形成背景1990年代以前,通信服务、计算机和媒体服务存在着不同的分割市场,提供功能各异的服务,相互之间具有一定程度的纵向一体化市场结构。1990年代以来,计算机引入通讯功能,电话则引入程控功能,即出现了“数字融合”,电信业、出版业和广播电视业出现产业边界模糊。1994年,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举办了第一次关于产业融合(IndustryConvergence)的学术论坛一“冲突的世界计算机、电信以及消费电子学”1997年6月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召开了“在数字技术与管制范式之间搭桥”的会议,对产业融合与相关的管制政策进行了讨论
6 8.1.1产业融合理论的形成背景 1990年代以前,通信服务、计算机和媒体服务存在着 不同的分割市场,提供功能各异的服务,相互之间具有 一定程度的纵向一体化市场结构。 1990年代以来,计算机引入通讯功能,电话则引入程 控功能,即出现了“数字融合” ,电信业、出版业和 广播电视业出现产业边界模糊。 1994年,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举办了第一次关于产业融 合(Industry Convergence)的学术论坛——“冲突的世界: 计算机、电信以及消费电子学” 。 1997年6月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召开了“在数字技术 与管制范式之间搭桥”的会议,对产业融合与相关的 管制政策进行了讨论

8.1.2产业融合的含义(1)从信息传输产业融合的角度定义产业融合是在数字融合的基础上出现的产业边界模糊化现象。这一定义局限于以互联网为标志的计算机、通信和广播电视业的融合,可以称为狭义概念。欧洲委员会在1997年的绿皮书中指出,融合是指“产业联盟和合并、技术网络平台与市场等二个方而的融合”。美国学者Yoffie(1997)将产业融合定义为“采用数字技术后原本各自独立的产品的整合”美国学者Greenstein和Khanna指出,产业融合作为一种经济现象,是指为了适应产业增长而发生的产业边界的收缩或消失”,并将产业融合区分为“替代性融合”和“互补性融合。Lind提出了一个具有操作性的融合定义:以前各自分离的市场的合并以及跨产业进入壁垒的消除
7 8.1.2 产业融合的含义 (1) 从信息传输产业融合的角度定义 产业融合是在数字融合的基础上出现的产业边界模糊 化现象。这一定义局限于以互联网为标志的计算机、 通信和广播电视业的融合,可以称为狭义概念。 欧洲委员会在1997年的绿皮书中指出,融合是指“产 业联盟和合并、技术网络平台与市场等二个方而的融 合” 。 美国学者Yoffie( 1997)将产业融合定义为“采用数字 技术后原本各自独立的产品的整合” 。 美国学者Greenstein和Khanna指出,产业融合作为一 种经济现象,是指为了适应产业增长而发生的产业边 界的收缩或消失”,并将产业融合区分为“替代性融 合”和“互补性融合。 Lind提出了一个具有操作性的融合定义:以前各自分离 的市场的合并以及跨产业进入壁垒的消除

8.1.2产业融合的含义(2)从服务部门的结构变化来定义产业融合是制造业的服务化趋势,是服务部门的重构.澳大利亚政府信息办公室在其《融合报告》中将融合定义为“由数字化激活的服务部门的重构”,并指出融合实质上是传统的通过模拟或物理技术来提供大众化的产品的服务传递结构模式,向通过可编程数字化网络进行大众定制化服务的新的服务传递模式的转变这个定义揭示了融合的二个主要特征:融合不仅仅发生在电信和广播业,而是发生在整个知识和交易密集型服务部门,如通信、金融、广播、教育、卫生保健和零售业;融合本质上是结构性的,与融合相关的最显著变化是产业结构的变化8
8 8.1.2 产业融合的含义 (2)从服务部门的结构变化来定义 产业融合是制造业的服务化趋势,是服务部门的重构.澳 大利亚政府信息办公室在其《融合报告》中将融合定义 为 “由数字化激活的服务部门的重构”,并指出融合 实质上是传统的通过模拟或物理技术来提供大众化的产 品的服务传递结构模式,向通过可编程数字化网络进行 大众定制化服务的新的服务传递模式的转变。 这个定义揭示了融合的二个主要特征: 融合不仅仅发生在电信和广播业,而是发生在整个知识 和交易密集型服务部门,如通信、金融、广播、教育、 卫生保健和零售业; 融合本质上是结构性的,与融合相关的最显著变化是产 业结构的变化

8.1.2产业融合的含义(3)从产业演化发展角度来定义Malhotra将产业融合定义为“两个或两个以上过去各自独立的产业,当它们的企业成为直接竞争对手时就发生了融合”,并认为这种融合的发生是经由两个相互关联的过程来进行的.即来自需求方的功能融合(functionalconvergence)和来自供给方的机构融合(institutionalconvergence)。当顾客认为两个产业的产品具有替代性或互补性时即发生了功能融合:当企业认为两个产业的产品之间存在联系并生产或销售这两个产业的产品时,即发生了机构融合。Stieglitz指出,产业融合可以区分为供给方技术融合和需求方产品融合。用相似的技术能力生产不同的产品和服务即为技术融合,通过使用不同的技术提供替代性或互补性产品即为产品融
9 8.1.2 产业融合的含义 (3)从产业演化发展角度来定义 Malhotra将产业融合定义为“两个或两个以上过去各自 独立的产业.当它们的企业成为直接竞争对手时就发生 了融合” ,并认为这种融合的发生是经由两个相互关联 的过程来进行的.即来自需求方的功能融合(functional convergence)和来自供给方的机构融合( institutional convergence)。当顾客认为两个产业的产品具有替代性 或互补性时即发生了功能融合;当企业认为两个产业的 产品之间存在联系并生产或销售这两个产业的产品时, 即发生了机构融合。 Stieglitz指出,产业融合可以区分为供给方技术融合和 需求方产品融合。用相似的技术能力生产不同的产品和 服务即为技术融合,通过使用不同的技术提供替代性或 互补性产品即为产品融

8.1.2产业融合的含义(4)产业融合概念的定义产业融合(IndustryConvergence)是指不同产业之间的传统边界趋于模糊甚至消失,横向产业间出现竞争协同关系,从而形成更大复合经济效应的现象。10
10 8.1.2 产业融合的含义 (4) 产业融合概念的定义 产业融合(Industry Convergence)是 指不同产业之间的传统边界趋于模 糊甚至消失,横向产业间出现竞争 协同关系,从而形成更大复合经济 效应的现象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武汉理工大学:《产业结构理论》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七章 产业集聚 Industrial cluster.pdf
- 武汉理工大学:《产业结构理论》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六章 主导产业 Leading industry.pdf
- 武汉理工大学:《产业结构理论》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五章 产业关联分析.pdf
- 武汉理工大学:《产业结构理论》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四章 产业结构升级的动因.pdf
- 武汉理工大学:《产业结构理论》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三章 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 Structure and Grow.pdf
- 武汉理工大学:《产业结构理论》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二章 产业结构演变.pdf
- 武汉理工大学:《产业结构理论》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一章 绪论(经济学院:赵玉林).pdf
-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一章 商品经济及其基本规律.ppt
-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二章 资本和剩余价值.ppt
-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导论 Political economics.ppt
-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三章 资本的积累过程.ppt
-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四章 资本的流通过程.ppt
-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九章 资本国际化和国际垄断.ppt
-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七章 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和发展.ppt
-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五章 职能资本和平均利润.ppt
-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八章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ppt
-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六章 经济周期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ppt
-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技术创新与超额利润的来源_基于劳动价值论的各种解释.pdf
-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论剩余价值的实现条件.pdf
-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探析超额剩余价值的两个源泉_揭开科学技术影响价值创造之谜.pdf
- 《金融风险管理》课程PPT教学课件(Risk Management and Financial Institutions)Chapter 01 Introduction.ppt
- 《金融风险管理》课程PPT教学课件(Risk Management and Financial Institutions)Chapter 02 Banks.ppt
- 《金融风险管理》课程PPT教学课件(Risk Management and Financial Institutions)Chapter 03 Insurance Companies and Pension Plans.ppt
- 《金融风险管理》课程PPT教学课件(Risk Management and Financial Institutions)Chapter 04 Mutual Funds and Hedge Funds.ppt
- 《金融风险管理》课程PPT教学课件(Risk Management and Financial Institutions)Chapter 05 Trading in Financial Markets.ppt
- 《金融风险管理》课程PPT教学课件(Risk Management and Financial Institutions)Chapter 06 The Credit Crisis of 2007.ppt
- 《金融风险管理》课程PPT教学课件(Risk Management and Financial Institutions)Chapter 07 How Traders Manage Their Risks.ppt
- 《金融风险管理》课程PPT教学课件(Risk Management and Financial Institutions)Chapter 08 Interest Rate Risk.ppt
- 《金融风险管理》课程PPT教学课件(Risk Management and Financial Institutions)Chapter 09 Value at Risk.ppt
- 《金融风险管理》课程PPT教学课件(Risk Management and Financial Institutions)Chapter 10 Volatility.ppt
- 《金融风险管理》课程PPT教学课件(Risk Management and Financial Institutions)Chapter 11 Correlations and Copulas.ppt
- 《金融风险管理》课程PPT教学课件(Risk Management and Financial Institutions)Chapter 12 Basel I, Basel II, and Solvency II.ppt
- 《金融风险管理》课程PPT教学课件(Risk Management and Financial Institutions)Chapter 13 Basel 2.5, Basel III, and Dodd-Frank.ppt
- 《金融风险管理》课程PPT教学课件(Risk Management and Financial Institutions)Chapter 14 Market Risk VaR - Historical Simulation Approach.ppt
- 《金融风险管理》课程PPT教学课件(Risk Management and Financial Institutions)Chapter 15 Market Risk VaR - Model - Building Approach.ppt
- 《金融风险管理》课程PPT教学课件(Risk Management and Financial Institutions)Chapter 16 Credit Risk - Estimating Default Probabilities.ppt
- 《金融风险管理》课程PPT教学课件(Risk Management and Financial Institutions)Chapter 17 Counterparty Credit Risk in Derivatives.ppt
- 《金融风险管理》课程PPT教学课件(Risk Management and Financial Institutions)Chapter 18 Credit Value at Risk.ppt
- 《金融风险管理》课程PPT教学课件(Risk Management and Financial Institutions)Chapter 19 Scenario Analysis and Stress Testing.ppt
- 《金融风险管理》课程PPT教学课件(Risk Management and Financial Institutions)Chapter 20 Operational Risk.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