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教学资源 》 大学文库

《临床药理学》课程作业习题2(无答案)

文档信息
资源类别:文库
文档格式:DOC
文档页数:25
文件大小:156KB
团购合买:点击进入团购
内容简介
《临床药理学》课程作业习题2(无答案)
刷新页面文档预览

第一章绪论A型题临床药理学是研究(1.)A.药物在人体内作用规律和人体与药物间相互作用过程的一门交叉学科B.药物作用的科学C.临床合理用药的科学D.药物实际疗效的科学E。药物作用和作用规律的科学2.药效学是研究(A.药物的临床疗效B.药物作用机制C.药物对机体的作用规律D.药物作用的影响因素E.药物在体内的变化规律药动学是研究(3.)A.药物作用的动力来源B.药物本身在体内的过程药物作用的动态规律C.D.药物在体内血药浓度的变化E.药物在体内的消除规律4.所有以人为对象的研究必须符合(A.《赫尔辛基宣言》B.医学伦理学C《赫尔辛基宣言》和《人体生物医学研究国际道德指南》D.药学伦理学E.《人体生物医学研究国际道德指南》5.开展临床试验单位的所有研究者都应具备(OA.承担科学的临床试验的专业资格B.经过GCP培训C.承担科学研究的专业特长D.承担临床试验的专业特长、资格和能力并经过GCP培训E承担临床试验研究的能力6.临床试验的统计结果表达及分析过程中都必须采用(0A.一般数据处理方法B.计算机数据处理方法C.统计学处理方法D.统计学方法E规范的统计学分析方法,并应贯彻于临床试验的始终7.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实行(A.定期通报B.定期公布药品再评价结果C.不定期通报D.不定期通报,并公布药品再评价结果

第一章 绪论 A 型题 1.临床药理学是研究( ) A.药物在人体内作用规律和人体与药物间相互作用过程的一门交叉学科 B.药物作用的科学 C.临床合理用药的科学 D.药物实际疗效的科学 E.药物作用和作用规律的科学 2.药效学是研究( ) A.药物的临床疗效 B.药物作用机制 C.药物对机体的作用规律 D.药物作用的影响因素 E.药物在体内的变化规律 3.药动学是研究( ) A.药物作用的动力来源 B.药物本身在体内的过程 C.药物作用的动态规律 D.药物在体内血药浓度的变化 E.药物在体内的消除规律 4.所有以人为对象的研究必须符合( ) A.《赫尔辛基宣言》 B.医学伦理学 C《赫尔辛基宣言》和《人体生物医学研究国际道德指南》 D.药学伦理学 E.《人体生物医学研究国际道德指南》 5.开展临床试验单位的所有研究者都应具备( ) A.承担科学的临床试验的专业资格 B.经过 GCP 培训 C.承担科学研究的专业特长 D.承担临床试验的专业特长、资格和能力并经过 GCP 培训 E.承担临床试验研究的能力 6.临床试验的统计结果表达及分析过程中都必须采用( ) A.一般数据处理方法 B.计算机数据处理方法 C.统计学处理方法 D.统计学方法 E.规范的统计学分析方法,并应贯彻于临床试验的始终 7.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实行( ) A.定期通报 B.定期公布药品再评价结果 C.不定期通报 D.不定期通报,并公布药品再评价结果

E.公布药品再评价结果8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专业机构的人员应由()A.医学技术人员担任B.药学技术人员担任C.有关专业技术人员担任D.护理技术人员担任E.医学、药学及有关专业技术人员担任9.新药的临床前研究包括的内容是(A.生物等效性实验B.制备工艺、理化性质、质量标准、药理C.不良反应的考察D.人体安全性评价E.推荐临床给药剂量10.新药安全性研究的实验室应符合()A.药品流通监督管理方法B.药品临床试验管理规范C.药品非临床研究管理规范D.人体安全性评价E.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办法11.药品不良反应是指(A.由于超剂量、错误用药造成的有害反应B.长期用药造成的慢性中毒反应C.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有害反应D.药品引起的“三致”反应E.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或意外的有害反应B型题12一16题共用备选答案AI期临床试验B.IⅡI期临床试验C.IⅢI期临床试验D.IV期临床试验E.临床试验12.扩大的多中心试验,遵循随机对照原则,进一步评价有效性、安全性13,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对新药有效性、安全性做出初步评价,推荐临床给药剂量14.初步的临床药理学及人体安全性评价试验15.观察人体对新药的耐受程度和药代动力学,为制定给药方案提供依据16.新药上市后监测,在广泛使用条件下考察疗效和不良反应17-21题共用备选答案A.药品不良反应B.报告制度C.超级报告D.检测管理制度E.检测统计资料17.不得随意向国内外机构、组织、学术团体或个人提供和引进未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

E.公布药品再评价结果 8.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专业机构的人员应由( ) A.医学技术人员担任 B.药学技术人员担任 C.有关专业技术人员担任 D.护理技术人员担任 E.医学、药学及有关专业技术人员担任 9.新药的临床前研究包括的内容是( ) A.生物等效性实验 B.制备工艺、理化性质、质量标准、药理 C.不良反应的考察 D.人体安全性评价 E.推荐临床给药剂量 10.新药安全性研究的实验室应符合( ) A.药品流通监督管理方法 B.药品临床试验管理规范 C.药品非临床研究管理规范 D.人体安全性评价 E.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办法 11.药品不良反应是指( ) A.由于超剂量、错误用药造成的有害反应 B.长期用药造成的慢性中毒反应 C.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有害反应 D.药品引起的“三致”反应 E.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或意外的有害反应 B 型题 12—16 题共用备选答案 A.Ⅰ期临床试验 B.Ⅱ期临床试验 C.Ⅲ期临床试验 D.Ⅳ期临床试验 E.临床试验 12.扩大的多中心试验,遵循随机对照原则,进—步评价有效性、安全性 13.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对新药有效性、安全性做出初步评价,推荐临床给药剂量 14.初步的临床药理学及人体安全性评价试验 15.观察人体对新药的耐受程度和药代动力学,为制定给药方案提供依据 16.新药上市后监测,在广泛使用条件下考察疗效和不良反应 17-21 题共用备选答案 A.药品不良反应 B.报告制度 C.超级报告 D.检测管理制度 E.检测统计资料 17.不得随意向国内外机构、组织、学术团体或个人提供和引进未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

)局公布的药品不良反应(18.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是(O19:对严重或罕见的药品不良反应必须随时报告,必要时可以()20:国家实行药品不良反应的(21.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和医疗预防保健机构应根据“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管理办法”第二章临床药动学A型题1.阿司匹林的pKa=3.5,它在pH为7.5肠液中可吸收约(OB. 0. 1%A: 1%C. 0. 01%D. 10%E.99%2.某药半衰期为10小时,一次给药后,药物在体内基本消除时间为()A.10小时左右B.20小时左右C.1天左右D.2天左右E.5天左右3.一级消除动力学的特点是()A.恒比消除,ti/2不定B.恒比消除,ti/2恒定C.恒量消除,t1/2不定D.恒量消除,t1/2恒定E.以上皆否4.药物或其代谢物排泄的主要途径是(A.肾B.胆汁C.汗腺D.乳汁E.呼吸道5.吸收是指药物进人(A.胃肠道过程B.靶器官过程C.血液循环过程D.细胞内过程E.细胞外液过程6.与药物吸收无关的因素是(DA.药物的理化性质B.药物的剂型C.给药途径D.血药与血浆蛋白的亲和力E.药物的首过效应7.半衰期是指()A.药效下降一半所需时间B.血药浓度下降一半所需时间C.组织药物下降一半所需时间D.药物排泄一半所需时间E.药物效应降低一半所需时间8.某药一次给药后的血浆药物浓度为32mg/L。该药半衰期为1.5小时,按一级动力学消

局公布的药品不良反应( ) 18.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是( ) 19.对严重或罕见的药品不良反应必须随时报告,必要时可以( ) 20.国家实行药品不良反应的( ) 21.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和医疗预防保健机构应根据“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管理办法” 第二章 临床药动学 A 型题 1.阿司匹林的 pKa=3.5,它在 pH 为 7.5 肠液中可吸收约( ) A.1% B.0.1% C.0.01% D.10% E.99% 2.某药半衰期为 10 小时,一次给药后,药物在体内基本消除时间为( ) A.10 小时左右 B.20 小时左右 C.1 天左右 D.2 天左右 E.5 天左右 3.一级消除动力学的特点是( ) A.恒比消除,t1/2 不定 B.恒比消除,t1/2 恒定 C.恒量消除,t1/2 不定 D.恒量消除,t1/2 恒定 E.以上皆否 4.药物或其代谢物排泄的主要途径是( A.肾 B.胆汁 C.汗腺 D.乳汁 E.呼吸道 5.吸收是指药物进人( ) A.胃肠道过程 B.靶器官过程 C.血液循环过程 D.细胞内过程 E.细胞外液过程 6.与药物吸收无关的因素是( ) A.药物的理化性质 B.药物的剂型 C.给药途径 D.血药与血浆蛋白的亲和力 E.药物的首过效应 7.半衰期是指( ) A.药效下降一半所需时间 B.血药浓度下降一半所需时间 C.组织药物下降一半所需时间 D.药物排泄一半所需时间 E.药物效应降低一半所需时间 8.某药一次给药后的血浆药物浓度为 32mg/L。该药半衰期为 1.5 小时,按一级动力学消

除,经450分钟后血浆药物浓度应为()B.4mg/LA.2mg/LC.8mg/LD.0.5mg/LE.1mg/L9.药物的起效可能取决于()A.吸收B.分布C.生物转化D.血药浓度E.以上均可能10.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结合(A.是牢固的B.不易被排泄C.是一种生效形式D.见于所有药物E.易被其他药物排挤11.药物的首过效应可能发生于(A.舌下给药后B.吸收给药后C.口服给药后D.静脉注射后E.皮下给药后12.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结合率高,则药物的作用(A.起效快B.起效慢C.维持时间长D.维持时间短E.以上都不是13.下列给药途径中,一般来说,吸收适应最快的是(A.吸入B.口服肌内注射C.D.皮下注射E.皮内注射14.影响半衰期长短的主要因素是(2A.剂量B.吸收速度C.原血浆浓度D.消除速度E.给药时间15.药物的生物利用度是指(0A.药物能通过胃肠道进入肝门脉循环的分量B.药物能吸收进入体循环的分量C.药物能吸收进入体内达到作用点的分量D.药物吸收进入体内的相对速度E.药物吸收进入体循环的分量和速度

除,经 450 分钟后血浆药物浓度应为( ) A.2mg/L B.4mg/L C.8 mg/L D. 0.5mg/L E.1mg/L 9.药物的起效可能取决于( ) A.吸收 B.分布 C.生物转化 D.血药浓度 E.以上均可能 10.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结合( ) A.是牢固的 B.不易被排泄 C.是一种生效形式 D.见于所有药物 E.易被其他药物排挤 11.药物的首过效应可能发生于( ) A.舌下给药后 B.吸收给药后 C.口服给药后 D.静脉注射后 E.皮下给药后 12. 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结合率高,则药物的作用( ) A.起效快 B.起效慢 C.维持时间长 D.维持时间短 E.以上都不是 13.下列给药途径中,一般来说,吸收适应最快的是( ) A.吸入 B.口服 C.肌内注射 D.皮下注射 E.皮内注射 14.影响半衰期长短的主要因素是( ) A.剂量 B.吸收速度 C.原血浆浓度 D.消除速度 E.给药时间 15.药物的生物利用度是指( ) A.药物能通过胃肠道进入肝门脉循环的分量 B.药物能吸收进入体循环的分量 C.药物能吸收进入体内达到作用点的分量 D.药物吸收进入体内的相对速度 E.药物吸收进入体循环的分量和速度

16.某药物在口服和静注相同剂量后的时量曲线下面积相等,表明其(-A.口服吸收迅速B.口服吸收完全C.口服的生物利用度低D.口服药物未经肝门脉吸收E.属一室分布模型17.静脉注射2g磺胺药,其血药浓度为10rng/dl,经计算其表观分布容积为(1A.0.05LB. 2LC. 5LD. 20LE.200L18.决定药物每天用药次数的主要因素是()A.作用强弱B.吸收快慢C.体内分布速度D.体内转化速度E.体内消除速度19.药物吸收到达稳态难度时意味着()A.药物作用最强B.药物的消除过程已经开始C.药物的吸收过程已经开始D.药物的吸收速度与消除速度达到平衡E药物在体内的分布达到平衡20.属于一级动力学药物,按药物半衰期给药1次,大约经过几次可达稳态血浓度A.2~3次B. 4~6次C.7~9次D.10~12次E.13~15次第三章治疗药物监测与给药个体化A型题1.要求开展血药浓度监测工作的是(A.二级医院B.二级医院C.三级医院D.四级医院E.五级医院2.下列药物中不需要进行TDM的是()A.抗高血压药B.降糖药C.利尿药

16.某药物在口服和静注相同剂量后的时量曲线下面积相等,表明其( ) A.口服吸收迅速 B.口服吸收完全 C.口服的生物利用度低 D.口服药物未经肝门脉吸收 E.属一室分布模型 17.静脉注射 2g 磺胺药,其血药浓度为 10rng/dl,经计算其表观分布容积为( ) A.0.05L B.2L C.5L D.20L E.200L 18.决定药物每天用药次数的主要因素是( ) A.作用强弱 B.吸收快慢 C.体内分布速度 D.体内转化速度 E.体内消除速度 19.药物吸收到达稳态难度时意味着( ) A.药物作用最强 B.药物的消除过程已经开始 C.药物的吸收过程已经开始 D.药物的吸收速度与消除速度达到平衡 E.药物在体内的分布达到平衡 20.属于一级动力学药物,按药物半衰期给药 1 次,大约经过几次可达稳态血浓度 A.2~3 次 B.4~6 次 C.7~9 次 D.10~12 次 E.13~15 次 第三章 治疗药物监测与给药个体化 A 型题 1.要求开展血药浓度监测工作的是( ) A.二级医院 B.二级医院 C.三级医院 D.四级医院 E.五级医院 2.下列药物中不需要进行 TDM 的是( ) A.抗高血压药 B.降糖药 C.利尿药

D.抗生素E.抗凝血药3.下列哪项不是常用的血药浓度监测方法(1A.分光光度法B.气相色谱法C.高效液相色谱法D.免疫学方法E.容量分析法4.给药个体化的步骤中含有下列儿项:①给药:②确定初始给药方案:③选择药物及给药途径:明确诊断:③测定血药浓度观察临床效果;③处理数据,求出动力学参数制定调整后的方案(DA.2300560B.4320660C.230466D.023056E.02306605.关于血药浓度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YA.随着血药浓度的变化,药物的药理作用有时会发生变化B.随着血药浓度的变化,中毒症状会发生变化C.血药浓度是指导临床用药的重要指标D.通过不同时间的血药浓度可以计算药动学参数E血药浓度与表观分布容积成正比6.进行药物监测的条件不包括(A.TDM实验室B.测定和数据处理所需的仪器设备C.有一批能建立测定方法并解释测定结果的专门人才D.领导的重视与支持E.白级洁净间7一般情况下,下列哪项可以间接作为受体部位活性药物的指标(A.口服药物的剂量B.血浆中活性药物的浓度C.药物的消除速度常数D.药物的吸收速度常数E药物的半衰期第4章临床药效学A型题1.药物的半数致死量(LD50)是指()A.抗生素杀死一半细菌的剂量B.抗寄生虫药杀死一半寄生虫的剂量C.产生严重副作用的剂量D.引起半数实验动物死亡的剂量E.致死量的一半2.可表示药物安全性的参数是()

D.抗生素 E.抗凝血药 3.下列哪项不是常用的血药浓度监测方法( ) A.分光光度法 B.气相色谱法 C.高效液相色谱法 D.免疫学方法 E.容量分析法 4.给药个体化的步骤中含有下列几项:①给药; ②确定初始给药方案;③选择药物及给药 途径;④明确诊断;⑤测定血药浓度观察临床效果;⑥处理数据,求出动力学参数制定调整 后的方案( ) A.②③①④⑤⑥① B.④③②①⑤⑥① C.②③①④⑤⑥ D.④②③①⑤⑥ E.④②③①⑤⑥① 5.关于血药浓度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随着血药浓度的变化,药物的药理作用有时会发生变化 B.随着血药浓度的变化,中毒症状会发生变化 C.血药浓度是指导临床用药的重要指标 D.通过不同时间的血药浓度可以计算药动学参数 E.血药浓度与表观分布容积成正比 6.进行药物监测的条件不包括( ) . A.TDM 实验室 B.测定和数据处理所需的仪器设备 C.有一批能建立测定方法并解释测定结果的专门人才 D.领导的重视与支持 E.白级洁净间 7 一般情况下,下列哪项可以间接作为受体部位活性药物的指标( ) A. 口服药物的剂量 B.血浆中活性药物的浓度 C.药物的消除速度常数 D.药物的吸收速度常数 E.药物的半衰期 第 4 章 临床药效学 A 型题 1.药物的半数致死量(LD50)是指( ) A.抗生素杀死一半细菌的剂量 B.抗寄生虫药杀死一半寄生虫的剂量 C.产生严重副作用的剂量 D.引起半数实验动物死亡的剂量 E.致死量的一半 2.可表示药物安全性的参数是( )

A.最小有效量B.极量C.治疗指数D.半数致死量E.半数有效量3.下列哪种剂量会产生不良反应?(1A.治疗量B.极量C.中毒量D. LD50E. 最小中毒量4.某药的量效曲线因受某种因素的影响平行右移时,提示(A.作用点改变B.作用机制改变C.作用性质改变D.最大效用改变E.作用强度改变5.药物的内在活性是指(A.药物的脂溶性高低B.药物对受体的亲和力大小药物的水溶性大小C.D.受体激动时的反应强度E.药物穿透生物膜的能力6.一个效价高,效能强的激动剂应是(A.高脂溶性,短Ti/2B.高亲和力,高内在活性C.低亲和力,低内在活性D.低亲和力,高内在活性E.高亲和力,低内在活性7.有关受体叙述正确的是(0A药物都是通过激动或抑制相应受体并发挥作用的B.受体与配体或激动药结合后,都能引起兴奋性效应C.受体是通过遗传基因生成的,其分布密度是固定不变的D.受体都是细胞膜上的蛋白质E.受体是首先与药物或配体结合并引起反应的细胞成分8.在临床上做到合理用药,需了解()A.药物作用与副作用B.药物的毒性与安全性药物的效价与效能C.D.药物的Ti/2与消除途径E.以上都需要9.药物滥用是指(A.医生用药不当B.大量长期使用某种药物

A.最小有效量 B.极量 C.治疗指数 D.半数致死量 E.半数有效量 3.下列哪种剂量会产生不良反应?( ) A.治疗量 B.极量 C.中毒量 D.LD50 E.最小中毒量 4.某药的量效曲线因受某种因素的影响平行右移时,提示( ) A.作用点改变 B.作用机制改变 C.作用性质改变 D.最大效用改变 E.作用强度改变 5.药物的内在活性是指( ) A.药物的脂溶性高低 B.药物对受体的亲和力大小 C.药物的水溶性大小 D.受体激动时的反应强度 E.药物穿透生物膜的能力 6.一个效价高,效能强的激动剂应是( ) A.高脂溶性,短 T1/2 B.高亲和力,高内在活性 C.低亲和力,低内在活性 D.低亲和力,高内在活性 E.高亲和力,低内在活性 7.有关受体叙述正确的是( ) A.药物都是通过激动或抑制相应受体并发挥作用的 B.受体与配体或激动药结合后,都能引起兴奋性效应 C.受体是通过遗传基因生成的,其分布密度是固定不变的 D.受体都是细胞膜上的蛋白质 E.受体是首先与药物或配体结合并引起反应的细胞成分 8.在临床上做到合理用药,需了解( ) A.药物作用与副作用 B.药物的毒性与安全性 C.药物的效价与效能 D.药物的 T1/2 与消除途径 E.以上都需要 9.药物滥用是指( ) A.医生用药不当 B.大量长期使用某种药物

C.未掌握药物的适应证D.无病情根据的长期自我用药E.采用不恰当的剂量10.对同一药物来讲,下列描述中错误的是(A.在一定范围内剂量越大,作用越强B.对不同个体,用量相同,作用不一定相同C.用于妇女时,效应可能与男人有别D.成人应用时,年龄越大,用量应越大E.小儿应用时,可根据其体重计算用量11.麻黄碱短期内用药数次后效应降低,称为(1A.习惯性B.快速耐受性C.成瘾性D.抗药性E.以上都不对12.安慰剂是(OA.治疗用的主要药剂B.治疗用的辅助药剂C.用作参考比较的标准治疗药剂D.不含活性药物的制剂E.是色香味均佳,令病人高兴的药剂13.先天性遗传异常对药物动力学影响主要表现在()A.口服吸收速度不同B.药物体内生物转化异常C.药物体内分布差异D.肾排泄速度E.以上都不对14.肝功能不良的患者用药时,需着重考虑到患者(-A.对药物的转运能力B.对药物的吸收能力C.对药物的排泄能力D.对药物的转化能力E以上都不对15.决定药物每天用药次数的主要原因是()A吸收快慢B.作用强弱C.体内分布速度D.体内转化速度E.体内消除速度16.某两种药物联合应用,其作用大于各药单独作用的代数和,这种作用叫做()A.增强作用B.相加作用C.协同作用D.互补作用

C.未掌握药物的适应证 D.无病情根据的长期自我用药 E.采用不恰当的剂量 10.对同一药物来讲,下列描述中错误的是( A.在一定范围内剂量越大,作用越强 B.对不同个体,用量相同,作用不一定相同 C.用于妇女时,效应可能与男人有别 D.成人应用时,年龄越大,用量应越大 E.小儿应用时,可根据其体重计算用量 11.麻黄碱短期内用药数次后效应降低,称为( ) A.习惯性 B.快速耐受性 C.成瘾性 D.抗药性 E.以上都不对 12.安慰剂是( ) A.治疗用的主要药剂 B.治疗用的辅助药剂 C.用作参考比较的标准治疗药剂 D.不含活性药物的制剂 E.是色香味均佳,令病人高兴的药剂 13.先天性遗传异常对药物动力学影响主要表现在( ) A.口服吸收速度不同 B.药物体内生物转化异常 C.药物体内分布差异 D.肾排泄速度 E.以上都不对 14.肝功能不良的患者用药时,需着重考虑到患者( ) A.对药物的转运能力 B.对药物的吸收能力 C.对药物的排泄能力 D.对药物的转化能力 E.以上都不对 15.决定药物每天用药次数的主要原因是( ) A.吸收快慢 B.作用强弱 C.体内分布速度 D.体内转化速度 E.体内消除速度 16.某两种药物联合应用,其作用大于各药单独作用的代数和,这种作用叫做( ) A.增强作用 B.相加作用 C.协同作用 D.互补作用

E.拮抗作用17.患者长期口服避孕药后失败,可能原因(OA同时服用肝药酶诱导剂B.同时服用肝药酶抑制剂C.产生耐药性D.产生成瘾性E.首过消除改变18.反复用药后,人体对药物的敏感性降低是因为(YA.习惯性B.成瘾性C.依赖性D.耐受性E.抗药性19.某患者应用时,必须应用比一般人更大些的剂量,才呈现应用的效应,这是因为产生了)(A.耐受性依赖性B.C.高敏性成瘾性D.E.过敏性20.下列描述中错误的是(1A.在给药方法中,口服最常用B.过敏反应难以预知C.药物的作用性质与给药途径无关D.肌注比皮下注射吸收快E. 以上均不对21.对多数药物和病人来说,最安全,最经济,最方便的给药途径是(A.肌肉注射B.静脉注射C.口服D.皮下注射E.以上均不对)22.常用舌下给药的药物是(A.阿斯匹林B.硝酸甘油维拉帕米C.D.链霉素E.苯妥英钠B型题23~26题共用备选答案A.空腹内服B.饭前内服C.饭后内服D.睡前内服E定时口服23.增进食欲的药物应()24.对胃有刺激性的药物应(25.需维持有效血药浓度的药物应(O

E.拮抗作用 17.患者长期口服避孕药后失败,可能原因( ) A.同时服用肝药酶诱导剂 B.同时服用肝药酶抑制剂 C.产生耐药性 D.产生成瘾性 E.首过消除改变 18.反复用药后,人体对药物的敏感性降低是因为( ) A.习惯性 B.成瘾性 C.依赖性 D.耐受性 E.抗药性 19.某患者应用时,必须应用比一般人更大些的剂量,才呈现应用的效应,这是因为产生了 ( ) A.耐受性 B.依赖性 C.高敏性 D.成瘾性 E.过敏性 20.下列描述中错误的是( ) A.在给药方法中,口服最常用 B.过敏反应难以预知 C.药物的作用性质与给药途径无关 D.肌注比皮下注射吸收快 E.以上均不对 21.对多数药物和病人来说,最安全,最经济,最方便的给药途径是( ) A.肌肉注射 B.静脉注射 C.口服 D.皮下注射 E.以上均不对 22.常用舌下给药的药物是( ) A.阿斯匹林 B.硝酸甘油 C.维拉帕米 D.链霉素 E.苯妥英钠 B 型题 23~26 题共用备选答案 A.空腹内服 B.饭前内服 C.饭后内服 D.睡前内服 E.定时口服 23.增进食欲的药物应( ) 24.对胃有刺激性的药物应( ) 25.需维持有效血药浓度的药物应( )

26.催眠药应(O27~31题共用备选答案E.口服给药A.直肠给药B.舌下给药C.吸入给药D.鼻腔给药27.刺激性较大,肝易灭活的药物适宜(28.气体,易挥发的药物或气雾剂适宜(29.全麻手术期间快速而方便的给药方法是(30简便,经济,安全而常用的给药方法是31.药物吸收后可发生首过消除的给药途径是(第 7章药物的临床研究A型题1.新药审批办法的适用范围是()A,境内的药品研究、生产、经营、使用、检验、监督及审批管理的单位或个B.受行政保护的药品C.获得专利保护品种的单位或个人D.事疑难危重疾病治疗药物研究开发的单位或个人E.对置备工艺有独特改革的研制人员2对于未在国内外上市销售的药品,其监测期为()A.1年B.2年C.3年D.4年E.5年3.新药研制单位和临床研究单位进行新药临床研究时应符合(A.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B.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C.健康相关产品申报与受理规定D.药品临床试验规范E药品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推行处方药与非处方药的管理制度,方便了(4.A,公众自行治疗、处理日常生活中发生的轻微病症及身体不适B.大众自我处理日常生活中发生的轻微病症C.民众治疗自己身体的不适D.群众自我治疗日常生活中发生的轻微病症E众人自行处理身体的不适5..下列关于非处方药的说法错误的是(A.患者可以自我诊断使用B.服药天数较处方药短C.只能在专业性医药报刊做广告D.有专有标示E.以口服外用为主6.处方药是(()A.不需医生处方可自行在药房选购使用的药品B.不需医生指导可自行使用的药品C.凭医生处方才能从医院药房或药店购买的药品D.消费者按说明书的介绍就可安全使用的药品

26.催眠药应( ) 27~31 题共用备选答案 A.直肠给药 B.舌下给药 C.吸入给药 D.鼻腔给药 E.口服给药 27.刺激性较大,肝易灭活的药物适宜( ) 28.气体,易挥发的药物或气雾剂适宜( ) 29.全麻手术期间快速而方便的给药方法是( 30.简便,经济,安全而常用的给药方法是( 31.药物吸收后可发生首过消除的给药途径是( 第 7 章 药物的临床研究 A 型题 1.新药审批办法的适用范围是( ) A.境内的药品研究、生产、经营、使用、检验、监督及审批管理的单位或个 B.受行政保护的药品 C.获得专利保护品种的单位或个人 D.事疑难危重疾病治疗药物研究开发的单位或个人 E.对置备工艺有独特改革的研制人员 2.对于未在国内外上市销售的药品,其监测期为( ) A.1 年 B.2 年 C.3 年 D.4 年 E.5 年 3.新药研制单位和临床研究单位进行新药临床研究时应符合( A.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 B.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C.健康相关产品申报与受理规定 D.药品临床试验规范 E.药品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 4.推行处方药与非处方药的管理制度,方便了( ) A.公众自行治疗、处理日常生活中发生的轻微病症及身体不适 B.大众自我处理日常生活中发生的轻微病症 C.民众治疗自己身体的不适 D.群众自我治疗日常生活中发生的轻微病症 E.众人自行处理身体的不适 5.下列关于非处方药的说法错误的是( A.患者可以自我诊断使用 B.服药天数较处方药短 C.只能在专业性医药报刊做广告 D.有专有标示 E.以口服外用为主 6.处方药是( ) A.不需医生处方可自行在药房选购使用的药品 B.不需医生指导可自行使用的药品 C.凭医生处方才能从医院药房或药店购买的药品 D.消费者按说明书的介绍就可安全使用的药品

共25页,试读已结束,阅读完整版请下载
刷新页面下载完整文档
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