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资源(教学案例)第七章 “科学发展观”的教学分析与设计 3 发展观的演变

教学案例3:发展观的演变 【案例是现】 发展理念应该说早已有之,但是人类社会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发展经济学产生的时 候,才形成对发展的比较明确、系统的看法,也才有了所谓发展观。在此之前,基本上只有 财富增长或经济增长的思想观念,而经济增长只是经济发展的一个方面,经济发展还包括经 济结构的演进、生活质量的提高,广义的发展除了经济发展之外,还包括社会公平和谐的实 现、生态环墙的改姜等社会各个方面的改进,所以说在发展经济学形成之前,特别是没有明 确认识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区别和联系之前,还没有形成完整意义的发展观 。发展观并非 成不变,而是随若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而不断变化演进,只是在对经济社会发展有了更为 全面、深刻认识的基础上才提出了科学发展观. 从世界范围来看,发展观大致上经过了四个阶段的演讲:20世纪0年代以前的“GDP 发展观”,即以经济增长为核心的发展观: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出现的“新发展观”, 即发展=经济增长+结构优化,发展=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包括全面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 进入新的21世纪叶 提出的“科学 展观” 第一阶段即20世纪70年代以前的GDP发展观。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展经济学产生 开始到20世纪60年代,早期发展经济学对发展的看法较为简单、片面,认为发展就是经济 发展,并且把经济发展等同于经济增长,即GDP的增长,“经济规模的扩大、数量的扩张、 增长速度的提高”。在这种发展观指导下制定的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战略,都以工业化作 为发据日标 片面追求GDP的增长。结果形成了“有增长无发展”的局面,造成贫富两极 分化、人口爆炸 农业衰败、粮食不足、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等诸多经济社会问题。正是 这样的背景下,发展经济学对发展的看法开始转变,从而进入第二阶段。 第二阶段即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的新发展观,主要包括全面发展观、可持续发展 观。面对第二次世界大战20年后发展中国家出现的“有增长无发展”的现象,发展经济学 者开始修正对发展的看法。最先对“增长即发展”的观点提出疑问的“罗马俱乐部”的学者 们尖锐地指出, 片面追求增长使人类陷入困境 主张实 “零增长”。首先形成的是 全面 发展观”,即发展是包括经济增长和结构改善在内的以人为本的经济、社会、生态全面发展 的观点。“可持续发展观”是20世纪80年代由联合国提出和倡导的最有影响的新发展观。 第三阶段即新世纪中国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在跨入21世纪之际,中国面对国际国内经 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和前景,在深刻总结国内外发展问题上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全面吸收 和综合了人类社会发展研究的成果,提出 了以人为本 全面 协调和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既纠正了GDP发展观的错误,又克服了各种新发展观的不足,无疑是迄今为止 最科学最正确的发展观。 (资料来源:《发展观的演进与新发展理念》,《当代经济研究》,2017年第9期,有删 改) 【案例占平】 本案例讲述的是发展观的演进历程。从中国来看,在对“什么是发展”“发展什么”“为 什么发展”“为谁发展”“怎样发展”问题的认识上,我们也经历了一个逐步提高的过程。改 革开放以来,对发展的看法发生了很大的转变,认识有了很大的提高和深化。首先是纠正了 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指导方针,提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路线,制定和实施了新的经济 发展战略,工作重心由政治斗争转向经济建设,强调一切经济工作必须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 心。20世纪90年 代初,有 欧发生剧变、中国改革和 重挫折的关 邓小平提出“发展是硬道理”,充分肯定了发展的重要性,极大地提高了对发展的认识,坚 定了一心一意谋发展的决心。随后,在继承、丰富和发展邓小平的发展观,更加全面、深刻 和准确把握发展规律的基础上,纠正了把“经济发展是硬道理”理解为“经济增长是硬道理
教学案例 3:发展观的演变 【案例呈现】 发展理念应该说早已有之,但是人类社会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发展经济学产生的时 候,才形成对发展的比较明确、系统的看法,也才有了所谓发展观。在此之前,基本上只有 财富增长或经济增长的思想观念,而经济增长只是经济发展的一个方面,经济发展还包括经 济结构的演进、生活质量的提高,广义的发展除了经济发展之外,还包括社会公平和谐的实 现、生态环境的改善等社会各个方面的改进,所以说在发展经济学形成之前,特别是没有明 确认识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区别和联系之前,还没有形成完整意义的发展观。发展观并非 一成不变,而是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而不断变化演进,只是在对经济社会发展有了更为 全面、深刻认识的基础上才提出了科学发展观。 从世界范围来看,发展观大致上经过了四个阶段的演进:20 世纪 70 年代以前的“GDP 发展观”,即以经济增长为核心的发展观;20 世纪 70 年代至 90 年代出现的“新发展观”, 即发展=经济增长+结构优化,发展=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包括全面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 等;进入新的 21 世纪中国提出的“科学发展观”。 第一阶段即 20 世纪 70 年代以前的 GDP 发展观。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展经济学产生 开始到 20 世纪 60 年代,早期发展经济学对发展的看法较为简单、片面,认为发展就是经济 发展,并且把经济发展等同于经济增长,即 GDP 的增长,“经济规模的扩大、数量的扩张、 增长速度的提高”。在这种发展观指导下制定的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战略,都以工业化作 为发展目标,片面追求 GDP 的增长。结果形成了“有增长无发展”的局面,造成贫富两极 分化、人口爆炸、农业衰败、粮食不足、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等诸多经济社会问题。正是在 这样的背景下,发展经济学对发展的看法开始转变,从而进入第二阶段。 第二阶段即 20 世纪 70 年代至 90 年代的新发展观,主要包括全面发展观、可持续发展 观。面对第二次世界大战 20 年后发展中国家出现的“有增长无发展”的现象,发展经济学 者开始修正对发展的看法。最先对“增长即发展”的观点提出疑问的“罗马俱乐部”的学者 们尖锐地指出,片面追求增长使人类陷入困境,主张实行“零增长”。首先形成的是“全面 发展观”,即发展是包括经济增长和结构改善在内的以人为本的经济、社会、生态全面发展 的观点。“可持续发展观”是 20 世纪 80 年代由联合国提出和倡导的最有影响的新发展观。 第三阶段即新世纪中国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在跨入 21 世纪之际,中国面对国际国内经 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和前景,在深刻总结国内外发展问题上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全面吸收 和综合了人类社会发展研究的成果,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既纠正了 GDP 发展观的错误,又克服了各种新发展观的不足,无疑是迄今为止 最科学最正确的发展观。 (资料来源:《发展观的演进与新发展理念》,《当代经济研究》,2017 年第 9 期,有删 改) 【案例点评】 本案例讲述的是发展观的演进历程。从中国来看,在对“什么是发展”“发展什么”“为 什么发展”“为谁发展”“怎样发展”问题的认识上,我们也经历了一个逐步提高的过程。改 革开放以来,对发展的看法发生了很大的转变,认识有了很大的提高和深化。首先是纠正了 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指导方针,提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路线,制定和实施了新的经济 发展战略,工作重心由政治斗争转向经济建设,强调一切经济工作必须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 心。20世纪90年代初,在苏联东欧发生剧变、中国改革和发展遭受严重挫折的关键时刻, 邓小平提出“发展是硬道理”,充分肯定了发展的重要性,极大地提高了对发展的认识,坚 定了一心一意谋发展的决心。随后,在继承、丰富和发展邓小平的发展观,更加全面、深刻 和准确把握发展规律的基础上,纠正了把“经济发展是硬道理”理解为“经济增长是硬道理

的偏差,进一步提出“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总结吸收了国内外“先发展后环境”、 “先污染后治理”的深刻牧训,形成了科学发展观 【教学建议】 第一,本案例可用于第一节第二目“科学发展观的形成过程”的教学导入。 第二,在讲述本案例之后,教师回顾科学发展观之前的一系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 果,并播放视频《科学发展观的提出》,组织学生首先就“科学发展观是怎样提出的?”这 问题进行分组讨论,并派代表发言:之后,由教师加以点评
的偏差,进一步提出“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总结吸收了国内外“先发展后环境”、 “先污染后治理”的深刻教训,形成了科学发展观。 【教学建议】 第一,本案例可用于第一节第二目“科学发展观的形成过程”的教学导入。 第二,在讲述本案例之后,教师回顾科学发展观之前的一系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 果,并播放视频《科学发展观的提出》,组织学生首先就“科学发展观是怎样提出的?”这 一问题进行分组讨论,并派代表发言;之后,由教师加以点评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资源(教学案例)第七章 “科学发展观”的教学分析与设计 2 中共领袖与《共产党宣言》.doc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资源(教学案例)第七章 “科学发展观”的教学分析与设计 1 信仰之本——《共产党宣言》.doc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资源(教学案例)第七章 “科学发展观”的教学分析与设计 10 “五位一体”是科学发展观的新部署.doc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资源(教学案例)第六章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教学分析与设计 6 理论体系视角下“三个代表”的历史性贡献.doc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资源(教学案例)第六章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教学分析与设计 5 江泽民与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doc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资源(教学案例)第六章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教学分析与设计 4 江泽民论群众路线.doc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资源(教学案例)第六章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教学分析与设计 3 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doc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资源(教学案例)第六章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教学分析与设计 2 坚持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doc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资源(教学案例)第六章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教学分析与设计 1 执政党的指导思想关系到国家的兴亡.doc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资源(教学案例)第五章 “邓小平理论”的教学分析与设计 6 邓小平理论是国家治理现代化强有力推进器.doc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资源(教学案例)第五章 “邓小平理论”的教学分析与设计 5 邓小平关于“一国两制”的谈话.doc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资源(教学案例)第五章 “邓小平理论”的教学分析与设计 4 关于市场经济的争论.doc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资源(教学案例)第五章 “邓小平理论”的教学分析与设计 3 经济发展与苏联剧变.doc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资源(教学案例)第五章 “邓小平理论”的教学分析与设计 2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到底有多长?”.doc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资源(教学案例)第五章 “邓小平理论”的教学分析与设计 1 傻子瓜子.doc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资源(教学案例)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的教学分析与设计 7 “文化大革命”.doc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资源(教学案例)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的教学分析与设计 6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doc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资源(教学案例)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的教学分析与设计 5 改革开放前30年的经济与科教成就.doc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资源(教学案例)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的教学分析与设计 4 如何正确对待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doc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资源(教学案例)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的教学分析与设计 3《论十大关系》与适合中国国情发展理念的提出.doc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资源(教学案例)第七章 “科学发展观”的教学分析与设计 4 非典的发生与启示.doc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资源(教学案例)第七章 “科学发展观”的教学分析与设计 5 加快自主创新,再铸新时代大国重器.doc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资源(教学案例)第七章 “科学发展观”的教学分析与设计 6 复兴号,引领中国速度.doc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资源(教学案例)第七章 “科学发展观”的教学分析与设计 7 “复兴号”与“和谐号”有何不同?.doc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资源(教学案例)第七章 “科学发展观”的教学分析与设计 8 “幼有所育”“弱有所扶”是篇民生大文章.doc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资源(教学案例)第七章 “科学发展观”的教学分析与设计 9 五大发展理念是对科学发展观的创新发展.doc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资源(教学案例)第八章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其历史地位”的教学分析与设计 10 75字宪法宣誓誓词是如何产生的?.doc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资源(教学案例)第八章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其历史地位”的教学分析与设计 11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doc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资源(教学案例)第八章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其历史地位”的教学分析与设计 1 党的十九大报告点赞的大国重器.doc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资源(教学案例)第八章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其历史地位”的教学分析与设计 2 “四大件”概念的变迁.doc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资源(教学案例)第八章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其历史地位”的教学分析与设计 3 “新四大发明”标注中国 启示世界.doc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资源(教学案例)第八章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其历史地位”的教学分析与设计 4 一个“变”与两个“没有变”.doc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资源(教学案例)第八章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其历史地位”的教学分析与设计 5 党的基本路线的“时代变迁”.doc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资源(教学案例)第八章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其历史地位”的教学分析与设计 6 “五个面貌”的历史性变化开启新时代.doc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资源(教学案例)第八章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其历史地位”的教学分析与设计 7 “新时代”的标志.doc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资源(教学案例)第八章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其历史地位”的教学分析与设计 8 “陕北七年是近平一生最宝贵的财富”.doc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资源(教学案例)第八章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其历史地位”的教学分析与设计 9 “以人民为中心”是新时代思想灵魂.doc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资源(教学案例)第九章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的教学分析与设计 1 “红船精神”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支柱.doc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资源(教学案例)第九章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的教学分析与设计 2 中国梦与美国梦有何不同?.doc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资源(教学案例)第九章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的教学分析与设计 3 经济发展与苏联剧变.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