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教学资源 》 大学文库

曲阜师范大学:物理工程学院核心主干课程《理论力学》教学大纲

文档信息
资源类别:文库
文档格式:DOCX
文档页数:11
文件大小:120.83KB
团购合买:点击进入团购
内容简介
曲阜师范大学:物理工程学院核心主干课程《理论力学》教学大纲
刷新页面文档预览

曲华师范大学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理论力学课程号072113学院物理工程学院业物理学专

教 学 大 纲 课程名称 理论力学 课 程 号 072113 学 院 物理工程学院 专 业 物理学

《理论力学》教学大纲课程类别072113专业必修课课程编号课程名称理论力学Theoretical Mechanics英文名称34建议修读学期学分0实验学时54其中:实践学时18总学时数18其他学时高等数学,力学预修课程考核方式平时考核(平时作业、在线自学成绩、课堂提问、阶段性测验)、期末考试适用专业物理学张英杰大纲审核人王海龙大纲执笔人一、课程性质理论力学是物理学专业的第一门理论物理课,也是学生第一次用高等数学方法处理物理问题的一门基础理论课程,是高等师范院校物理学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通过学习,学生不但应对宏观机械运动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有比较系统的理解,而且应能掌握处理力学问题的一般方法,培养解决一般物理问题所必需的抽象思维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进一步掌握力学的基本原理的应用、掌握运用数学工具处理力学问题的方法,为学习其它理论物理课程打下基础。二、课程目标1.使学生了解理论力学在生活及科研工作中的重要意义,牢固掌握理论力学的基本原理和思想,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理论力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解决力学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了解中学物理学科中力学问题的认知特点和一般讲授方式方法。(支撑毕业要求3,4)2.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细致、踏实的工作作风,培养创新精神以及实事求是的人生态度,在学习过程中锻炼与他人沟通合作的技能初步具有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支撑毕业要求2,7,8)

《理论力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072113 课程类别 专业必修课 课程名称 理论力学 英文名称 Theoretical Mechanics 学分 3 建议修读学期 4 总学时数 54 其中:实践学时18 实验学时 0 其他学时 18 预修课程 高等数学,力学 考核方式 平时考核(平时作业、在线自学成绩、课堂提问、阶段性测验)、期末考试 适用专业 物理学 大纲执笔人 张英杰 大纲审核人 王海龙 一、课程性质 理论力学是物理学专业的第一门理论物理课,也是学生第一次用高等数学方 法处理物理问题的一门基础理论课程,是高等师范院校物理学专业学生必修的一 门专业基础课。通过学习,学生不但应对宏观机械运动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有 比较系统的理解,而且应能掌握处理力学问题的一般方法,培养解决一般物理问 题所必需的抽象思维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进一步掌握力学的基本 原理的应用、掌握运用数学工具处理力学问题的方法,为学习其它理论物理课程 打下基础。 二、课程目标 1. 使学生了解理论力学在生活及科研工作中的重要意义,牢固掌握理论力 学的基本原理和思想,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理论力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解 决力学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了解中学物理学科 中力学问题的认知特点和一般讲授方式方法。(支撑毕业要求 3,4) 2. 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细致、踏实的工作作风, 培 养创新精神以及实事求是的人生态度,在学习过程中锻炼与他人沟通合作的技能, 初步具有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支撑毕业要求 2,7,8)

3.培养学生主动查阅、整理文献的习惯,在阅读与整理文献的过程中形成批判性思维,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提高利用信息技术获取及处理信息的能力了解理论力学发展前沿的先进思想与技术。(支撑毕业要求4,7,8)三、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毕业要求指标点课程目标1.对教师职业有强烈的认同,具有积极的从教意愿和动机,端正的从教态度,认同教师工作的专业性和意义。2.具有人文底蕴与科学精神,富有爱心、责任心和事业心,自觉成为学生锤炼品格、学习毕业要求2教育情怀课程目标2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3.树立正确的教师观、学生观,理解教师作为学生学习促进者的角色要求,懂得尊重学生人格及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对学生富有爱心与责任心,能够促进学生自主与全面发展。1.掌握理论力学基本原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够运用理论力学基本定理和定理,解决毕业要求3学科素养基本物理模型的力学问题。课程目标12.掌握理论力学所必需的数学知识,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1.通过引导学生观摩授课老师的讲课过程,做笔记,熟知中学物理学科中力学问题的认知课程目标1毕业要求4教学能力特点和一般讲授方式方法;课程目标32.通过课堂讨论和语言表达训练,初步具备讲授学习内容的能力。1.通过查阅文献资料获取有价值信息,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具有在物理教育和科研等专课程目标2毕业要求7学会反思课程目标3业领域发展的意识:2.通过学习理论力学中的基本原理、定律和

3. 培养学生主动查阅、整理文献的习惯,在阅读与整理文献的过程中形成 批判性思维,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提高利用信息技术获取及处理信息的能力, 了解理论力学发展前沿的先进思想与技术。(支撑毕业要求 4,7,8) 三、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毕业要求 指标点 课程目标 毕业要求2 教育情怀 1. 对教师职业有强烈的认同,具有积极的从 教意愿和动机,端正的从教态度,认同教师工 作的专业性和意义。 2. 具有人文底蕴与科学精神,富有爱心、责 任心和事业心,自觉成为学生锤炼品格、学习 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3. 树立正确的教师观、学生观,理解教师作 为学生学习促进者的角色要求,懂得尊重学生 人格及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对学生富有爱心 与责任心,能够促进学生自主与全面发展。 课程目标2 毕业要求3 学科素养 1. 掌握理论力学基本原理和解决问题的方 法。能够运用理论力学基本定理和定理,解决 基本物理模型的力学问题。 2. 掌握理论力学所必需的数学知识,提高学 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课程目标1 毕业要求4 教学能力 1. 通过引导学生观摩授课老师的讲课过程, 做笔记,熟知中学物理学科中力学问题的认知 特点和一般讲授方式方法; 2. 通过课堂讨论和语言表达训练,初步具备 讲授学习内容的能力。 课程目标1 课程目标3 毕业要求7 学会反思 1.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获取有价值信息,养成 终身学习的习惯,具有在物理教育和科研等专 业领域发展的意识; 2. 通过学习理论力学中的基本原理、定律和 课程目标2 课程目标3

方法以及其应用,掌握一定的反思方法和技能,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批评性思维。1.能够根据实际问题,通过查阅有关文献和参考书,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正确抽象出物理模型。课程目标2毕业要求8沟通合作2.培养学生主动查阅、整理文献的习惯,培课程目标3养终身学习的能力,提高利用信息技术获取及处理信息的能力,了解理论力学发展前沿的先进思想与应用技术。四、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专题、学时内容支撑课程目标1.1运动的描述方法1.2速度、加速度的分量表示式1.3平动参考系1.4质点运动定律课程目标1质点力学(10学时)1.5质点运动微分方程课程目标21.6非惯性系动力学(一)课程目标31.7功与能1.8质点动力学的基本定理与基本守恒定律1.9有心力2.1质点组2.2动量定理与动量守恒定律课程目标12.3动量矩定理与动量矩守恒定律质点组力学(10学时)课程目标22.4动能定理与机械能守恒定律课程目标32.5两体问题2.6变质量物体的运动3.1刚体运动的分析课程目标1刚体力学(14学时)3.2角速度矢量课程目标2

方法以及其应用,掌握一定的反思方法和技 能,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批评性思维。 毕业要求8沟通合作 1. 能够根据实际问题,通过查阅有关文献和 参考书,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正确抽象出物理模 型。 2. 培养学生主动查阅、整理文献的习惯,培 养终身学习的能力,提高利用信息技术获取及 处理信息的能力,了解理论力学发展前沿的先 进思想与应用技术。 课程目标2 课程目标3 四、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 专题、学时 内容 支撑课程目标 质点力学(10 学时) 1.1 运动的描述方法 1.2 速度、加速度的分量表示式 1.3 平动参考系 1.4 质点运动定律 1.5 质点运动微分方程 1.6 非惯性系动力学(一) 1.7 功与能 1.8 质点动力学的基本定理与基本守恒定律 1.9 有心力 课程目标1 课程目标2 课程目标3 质点组力学(10 学时) 2.1 质点组 2.2 动量定理与动量守恒定律 2.3 动量矩定理与动量矩守恒定律 2.4 动能定理与机械能守恒定律 2.5 两体问题 2.6 变质量物体的运动 课程目标1 课程目标2 课程目标3 刚体力学(14 学时) 3.1 刚体运动的分析 3.2 角速度矢量 课程目标1 课程目标2

3.3欧拉角课程目标33.4刚体运动方程与平衡方程3.5转动惯量3.6刚体的平动与绕固定轴的转动3.7刚体的平面平行运动3.8定点转动4.1平面转动参考系课程目标14.2空间转动参考系转动参考系(4学时)课程目标24.3非惯性系动力学(二)课程目标34.4地球自转所产生的影响5.1约束与广义坐标5.2虚功原理课程目标15.3拉格朗日方程分析力学(16学时)课程目标25.5哈密顿正则方程5.6泊松括号与泊松定理课程目标35.7哈密顿定理5.8哈密顿正则变换五、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围绕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的指导思想,依托网络教学平台,建立线上线下融合使用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把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建设建立在现代教育技术平台之上。做到讲授、线上自学与课堂讨论相结合。六、教学评价评价方式为活动表现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包括平时活动表现成绩(50%,含课堂参与、作业、考勤、在线自学成绩或阶段性测验等)和期末成绩(50%)。课程目标考核内容评价依据课程目标1.使学生了解理论力学在(1)利用牛顿运动定律、质点动力1.平时作业生活及科研工作中的重要意义,牢固学的基本定理和基本守恒定律分析2.课堂参与质点的运动问题,并能建立和求解质掌握理论力学的基本原理和思想,培3.阶段性测验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理论力学基点的运动微分方程。4.期末成绩本概念、基本原理解决力学问题的能(2)能够利用保守力与对应势能之

3.3 欧拉角 3.4 刚体运动方程与平衡方程 3.5 转动惯量 3.6 刚体的平动与绕固定轴的转动 3.7 刚体的平面平行运动 3.8 定点转动 课程目标3 转动参考系(4 学时) 4.1 平面转动参考系 4.2 空间转动参考系 4.3 非惯性系动力学(二) 4.4 地球自转所产生的影响 课程目标1 课程目标2 课程目标3 分析力学(16 学时) 5.1 约束与广义坐标 5.2 虚功原理 5.3 拉格朗日方程 5.5 哈密顿正则方程 5.6 泊松括号与泊松定理 5.7 哈密顿定理 5.8 哈密顿正则变换 课程目标1 课程目标2 课程目标3 五、教学方法 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围绕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的指导思想, 依托网络教学平台,建立线上线下融合使用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把教学方法与手 段的建设建立在现代教育技术平台之上。做到讲授、线上自学与课堂讨论相结合。 六、教学评价 评价方式为活动表现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包括平时活动表现成绩(50%, 含课堂参与、作业、考勤、在线自学成绩或阶段性测验等)和期末成绩(50%)。 课程目标 考核内容 评价依据 课程目标1. 使学生了解理论力学在 生活及科研工作中的重要意义,牢固 掌握理论力学的基本原理和思想,培 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理论力学基 本概念、基本原理解决力学问题的能 (1)利用牛顿运动定律、质点动力 学的基本定理和基本守恒定律分析 质点的运动问题,并能建立和求解质 点的运动微分方程。 (2)能够利用保守力与对应势能之 1.平时作业 2.课堂参与 3.阶段性测验 4.期末成绩

力,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间的关系解决问题。(3)有心力与有心运动,掌握行星理能力,了解中学物理学科中力学问题的认知特点和一般讲授方式方法。绕太阳运动的基本规律。(4)会计算质心,利用质点组的运动定理和运动守恒定律解决问题。(5)刚体运动方程与平衡方程的应用、转动惯量的物理意义、定轴转动的动力学方程、刚体的平面平行运动中任一质点的速度和加速度求法、转动瞬心的定义与求法。(6)能够分析定轴转动的刚体并会求轴上的附加压力。能够分析和求解刚体的平面平行运动。(7)虚位移、理想约束的定义。(8)利用虚功原理求解平衡条件。(9)能够利用拉格朗日方程求解力学体系。(10)哈密顿原理的应用。课程目标2.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细致、踏实的(1)对运动微分方程进行积分求解1.平时作业工作作风,培养创新精神以及实事求并对结果进行物理含义分析。2.课堂参与是的人生态度,在学习过程中锻炼与(2)利用失量运算法则处理失量力3.阶段性测验他人沟通合作的技能,初步具有分析学问题。4.期末成绩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课程目标3.培养学生主动查阅、整1.平时作业(1)查阅文献的能力理文献的习惯,在阅读与整理文献的2.课堂参与(2)团结协作能力。过程中形成批判性思维,培养终身学(3)分析解决问题过程和反思解决3.阶段性测验习的能力,提高利用信息技术获取及思路,自我提高的能力。处理信息的能力,了解理论力学发展

力,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 理能力,了解中学物理学科中力学问 题的认知特点和一般讲授方式方法。 间的关系解决问题。 (3)有心力与有心运动,掌握行星 绕太阳运动的基本规律。 (4)会计算质心,利用质点组的运 动定理和运动守恒定律解决问题。 (5)刚体运动方程与平衡方程的应 用、转动惯量的物理意义、定轴转动 的动力学方程、刚体的平面平行运动 中任一质点的速度和加速度求法、转 动瞬心的定义与求法。 (6)能够分析定轴转动的刚体并会 求轴上的附加压力。能够分析和求解 刚体的平面平行运动。 (7)虚位移、理想约束的定义。 (8)利用虚功原理求解平衡条件。 (9)能够利用拉格朗日方程求解力 学体系。 (10)哈密顿原理的应用。 课程目标2. 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 法、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细致、踏实的 工作作风, 培养创新精神以及实事求 是的人生态度,在学习过程中锻炼与 他人沟通合作的技能,初步具有分析 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对运动微分方程进行积分求解 并对结果进行物理含义分析。 (2)利用矢量运算法则处理矢量力 学问题。 1.平时作业 2.课堂参与 3.阶段性测验 4.期末成绩 课程目标3. 培养学生主动查阅、整 理文献的习惯,在阅读与整理文献的 过程中形成批判性思维,培养终身学 习的能力,提高利用信息技术获取及 处理信息的能力,了解理论力学发展 (1)查阅文献的能力; (2)团结协作能力。 (3)分析解决问题过程和反思解决 思路,自我提高的能力。 1.平时作业 2.课堂参与 3.阶段性测验

前沿的先进思想与技术。七、成绩评定方法期末考试占50%,平时成绩占50%(其中阶段性测验(在线自学成绩)20%,作业10%,出勤和课堂参与等20%)。总成绩=0.5X期末成绩+0.2X阶段性测验+0.1×作业成绩+0.2×出勒与课堂参与成绩作业出勤和课阶段性测期末考(10%)验试课程目标堂参与等课程分目标达成评价方法(20%)(20%)(50%)分目标达成度=((0.2x分目标在出勤与课堂参60807080课程目标1与的平均得分+0.1x分目标在作业中平均得分+0.2x分目标在阶段性测验中的平均得分+0.5x分目标在期末考试中2010课程目标22020的平均得分)/(0.2x分目标在出勤与课堂参与中总分+0.1x分目标在作业成绩中总分+0.2x分目标在阶段性测验中2010100课程目标3的总分+0.5x分目标在期末考试中的总分)1八、教材与参考资料1.选用教材周衍柏,《理论力学教程》(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年出版2.主要参考书目

前沿的先进思想与技术。 七、成绩评定方法 期末考试占 50%,平时成绩占 50%(其中阶段性测验(在线自学成绩)20%, 作业 10%,出勤和课堂参与等 20%)。总成绩=0.5×期末成绩+0.2×阶段性测验 +0.1×作业成绩+0.2×出勤与课堂参与成绩。 八、教材与参考资料 1.选用教材 周衍柏,《理论力学教程》(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年出版。 2.主要参考书目 课程目标 出勤和课 堂参与等 (20%) 作业 (10%) 阶段性测 验 (20%) 期末考 试 (50%) 课程分目标达成评价方法 课程目标1 60 80 70 80 分目标达成度={(0.2x 分目标在出勤与课堂参 与的平均得分+0.1x分 目标在作业中平均得分 +0.2x分目标在阶段性 测验中的平均得分+0.5 x分目标在期末考试中 的平均得分)/(0.2x分 目标在出勤与课堂参与 中总分+0.1x分目标在 作业成绩中总分+0.2x 分目标在阶段性测验中 的总分+0.5x分目标在 期末考试中的总分)} 课程目标2 20 10 20 20 课程目标3 20 10 10 0

[1]梁昆淼,《力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出版。[2]于全训,《力学概论》,科学教育出版社,1986年出版。[3]周培源,《理论力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53年出版。[4]]阮图南,《大学物理解题法诠释》第一篇,安徽教育出版社,1994年出版。[5]赵凯华,新概念物理教程力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出版。九、课程学习建议1.自主学习:建议学生通过本学院《理论力学》课程组的在线课程视频、图书馆自主查阅实验和作业中涉及的学习资源,充分发挥自身的学习能动性,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2.研究性学习:鼓励学生结合实际生活现象,以个体或小组方式提出与之相关的研究课题,并提出解决方案,可形成研究性课程论文。十、评分标准

[1] 梁昆淼,《力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年出版。 [2] 于全训,《力学概论》,科学教育出版社,1986 年出版。 [3] 周培源,《理论力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1953 年出版。 [4] 阮图南,《大学物理解题法诠释》第一篇,安徽教育出版社,1994 年 出版。 [5] 赵凯华,新概念物理教程力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年 出版。 九、课程学习建议 1. 自主学习:建议学生通过本学院《理论力学》课程组的在线课程视频、图 书馆自主查阅实验和作业中涉及的学习资源,充分发挥自身的学习能动性,培养 终身学习的能力。 2. 研究性学习:鼓励学生结合实际生活现象,以个体或小组方式提出与之相 关的研究课题,并提出解决方案,可形成研究性课程论文。 十、评分标准

90-10080-89707960690-59课程教学目标中优良及格不及格课程目标1.使学生了解(1)灵活运用牛顿运动(1)了解牛顿运动(1)比较灵活运用牛顿(1)基本能够运用牛顿(1)了解牛顿运动定定律、质点动力学的基运动定律、质点动力学运动定律、质点动力学律、质点动力学的基定律、质点动力学理论力学在生活及科研工作中的重要意义,牢固本定理和基本守恒定律的基本定理和基本守恒的基本定理和基本守恒本定理和基本守恒定的基本定理和基本掌握理论力学的基本原分析质点的运动问题,定律分析质点的运动问定律分析质点的运动问律,基本能够分析质守恒定律,基本能理和思想,培养学生正确建立和求解质点的运动题,建立和求解质点的题,建立和求解质点的点的运动问题,建立够分析质点的运动微分方程。运动微分方程。和求解质点的运动微问题,建立和求解理解和运用理论力学基运动微分方程。分方程。质点的运动微分方本概念、基本原理解决力(2)熟练利用保守力与(2)较熟练利用保守力(2)基本具备利用保守程。学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对应势能之间的关系解与对应势能之间的关系力与对应势能之间的关(2)了解保守力与对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决问题。解决问题。系解决问题的能力。应势能之间的关系。(2)不能灵活应用理能力,了解中学物理学(3)熟练掌握计算质心(3)较熟练掌握计算质(3)基本掌握计算质心(3)了解计算质心的所学理论力学知识方法。科中力学问题的认知特的方法,并灵活利用质心的方法,并利用质点的方法和利用质点组的解决基本物理模型点和一般讲授方式方法。点组的运动定理和运动组的运动定理和运动守的相关力学问题。运动定理和运动守恒定(4)了解刚体运动方守恒定律解决问题。恒定律解决问题。律解决问题。程与平衡方程的应(4)熟练掌握刚体运动(4)较熟练掌握刚体运(4)基本掌握刚体运动用、转动惯量的物理方程与平衡方程的应动方程与平衡方程的应方程与平衡方程的应意义、定轴转动的动

课程教学目标 90-100 80-89 70-79 60-69 0-59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 课程目标1. 使学生了解 理论力学在生活及科研 工作中的重要意义,牢固 掌握理论力学的基本原 理和思想,培养学生正确 理解和运用理论力学基 本概念、基本原理解决力 学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 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 理能力,了解中学物理学 科中力学问题的认知特 点和一般讲授方式方法。 (1)灵活运用牛顿运动 定律、质点动力学的基 本定理和基本守恒定律 分析质点的运动问题, 建立和求解质点的运动 微分方程。 (2)熟练利用保守力与 对应势能之间的关系解 决问题。 (3)熟练掌握计算质心 的方法,并灵活利用质 点组的运动定理和运动 守恒定律解决问题。 (4)熟练掌握刚体运动 方程与平衡方程的应 (1)比较灵活运用牛顿 运动定律、质点动力学 的基本定理和基本守恒 定律分析质点的运动问 题,建立和求解质点的 运动微分方程。 (2)较熟练利用保守力 与对应势能之间的关系 解决问题。 (3)较熟练掌握计算质 心的方法,并利用质点 组的运动定理和运动守 恒定律解决问题。 (4)较熟练掌握刚体运 动方程与平衡方程的应 (1)基本能够运用牛顿 运动定律、质点动力学 的基本定理和基本守恒 定律分析质点的运动问 题,建立和求解质点的 运动微分方程。 (2)基本具备利用保守 力与对应势能之间的关 系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基本掌握计算质心 的方法和利用质点组的 运动定理和运动守恒定 律解决问题。 (4)基本掌握刚体运动 方程与平衡方程的应 (1)了解牛顿运动定 律、质点动力学的基 本定理和基本守恒定 律,基本能够分析质 点的运动问题,建立 和求解质点的运动微 分方程。 (2)了解保守力与对 应势能之间的关系。 (3)了解计算质心的 方法。 (4)了解刚体运动方 程与平衡方程的应 用、转动惯量的物理 意义、定轴转动的动 (1)了解牛顿运动 定律、质点动力学 的基本定理和基本 守恒定律,基本能 够分析质点的运动 问题,建立和求解 质点的运动微分方 程。 (2)不能灵活应用 所学理论力学知识 解决基本物理模型 的相关力学问题

用、转动惯量的物理意用、转动惯量的物理意用、转动惯量的物理意力学方程、刚体的平义、定轴转动的动力学义、定轴转动的动力学义、定轴转动的动力学面平行运动中任一质方程、刚体的平面平行方程、刚体的平面平行方程、刚体的平面平行点的速度和加速度求运动中任一质点的速度运动中任一质点的速度运动中任一质点的速度法、转动瞬心的定义和加速度转动瞬和加速度求法、转动瞬和加速度求法、转动瞬与求法会求惯量主心的定义与求法会求惯心的定义与求法会求惯心的定义与求法会求惯轴。量主轴。量主轴。量主轴。(5)了解定轴转动的(5)熟练掌握分析定轴(5)较熟练掌握分析定(5)基本掌握分析定轴特点及轴上的附加压转动的刚体并会求轴上轴转动的刚体并会求轴转动的刚体并会求轴上力等概念,了解刚体的附加压分析和求上的附加压力,分析和的附加压力,分析和求的平面平行运动。解刚体的平面平行运求解刚体的平面平行运解刚体的平面平行运(6)了解利用虚功原动。动。动。理求解平衡条件的思(6)较灵活运用虚功原路。(6)灵活运用虚功原理(6)能够运用虚功原理求解平衡条件。理求解平衡条件。求解平衡条件。(7)了解利用拉格朗日方程求解力学体系(7)熟练掌握利用拉格(7)较熟练掌握利用拉(7)基本掌握利用拉格朗日方程求解力学体格朗日方程求解力学体朗日方程求解力学体的基本过程。系。系。系

用、转动惯量的物理意 义、定轴转动的动力学 方程、刚体的平面平行 运动中任一质点的速度 和加速度求法、转动瞬 心的定义与求法会求惯 量主轴。 (5)熟练掌握分析定轴 转动的刚体并会求轴上 的附加压力,分析和求 解刚体的平面平行运 动。 (6)灵活运用虚功原理 求解平衡条件。 (7)熟练掌握利用拉格 朗日方程求解力学体 系。 用、转动惯量的物理意 义、定轴转动的动力学 方程、刚体的平面平行 运动中任一质点的速度 和加速度求法、转动瞬 心的定义与求法会求惯 量主轴。 (5)较熟练掌握分析定 轴转动的刚体并会求轴 上的附加压力,分析和 求解刚体的平面平行运 动。 (6)较灵活运用虚功原 理求解平衡条件。 (7)较熟练掌握利用拉 格朗日方程求解力学体 系。 用、转动惯量的物理意 义、定轴转动的动力学 方程、刚体的平面平行 运动中任一质点的速度 和加速度求法、转动瞬 心的定义与求法会求惯 量主轴。 (5)基本掌握分析定轴 转动的刚体并会求轴上 的附加压力,分析和求 解刚体的平面平行运 动。 (6)能够运用虚功原理 求解平衡条件。 (7)基本掌握利用拉格 朗日方程求解力学体 系。 力学方程、刚体的平 面平行运动中任一质 点的速度和加速度求 法、转动瞬心的定义 与求法会求惯量主 轴。 (5)了解定轴转动的 特点及轴上的附加压 力等概念,了解刚体 的平面平行运动。 (6)了解利用虚功原 理求解平衡条件的思 路。 (7)了解利用拉格朗 日方程求解力学体系 的基本过程

共11页,试读已结束,阅读完整版请下载
刷新页面下载完整文档
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