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阜师范大学:物理工程学院核心主干课程《电磁学》教学大纲

曲华师范大学教学大纲电磁学课程名称课程号072107学院物理工程学院专业物理学
教 学 大 纲 课程名称 电磁学 课 程 号 072107 学 院 物理工程学院 专 业 物理学

《电磁学》教学大纲课程编号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072107课程名称电磁学英文名称Electromagnetics学分42建议修读学期0实验学时总学时数72其中:实践学时18其他学时18预修课程高等数学,力学考核方式平时考核(作业、上课出勤情况、课堂提问、阶段性测验)、期末考试适用专业物理学大纲执笔人邵凤兰王海龙大纲审核人一、课程性质电磁学是理科物理类各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电磁学课程为后继课程,比如:光学、原子物理学、电动力学、量子力学、电路等课程的学习和专业训练提供必要的准备。电磁学已渗透到物理学的各个领域,成为研究物质过程必不可少的基础。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能全面地认识和理解电磁运动的基本现象和基本概念,系统地掌握电磁运动的基本规律,具有一定的分析和解决电磁学问题的能力,并为学习后继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通过对电磁学发展史上某些重大发现和发明的介绍,使学生了解物理学思想和实验方法,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使学生获得科学方法论上的教益。二、课程目标1.使学生系统地掌握电磁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了解电磁学在现代科学技术领域中的应用现状和发展前景,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科学思维能力、自学能力,以及对科学问题的探索和创新精神,为学生将来从事科学研究、物理教学特别是中学物理电磁学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支撑毕业要求3,4)2.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严谨的科学态度、细致踏实的工作作风以及与他人沟通合作的能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教师观。(支撑毕业要求2,8)
《电磁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072107 课程类别 专业必修课 课程名称 电磁学 英文名称 Electromagnetics 学分 4 建议修读学期 2 总学时数 72 其中:实践学时18 实验学时 0 其他学时 18 预修课程 高等数学,力学 考核方式 平时考核(作业、上课出勤情况、课堂提问、阶段性测验)、期末考试 适用专业 物理学 大纲执笔人 邵凤兰 大纲审核人 王海龙 一、课程性质 电磁学是理科物理类各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电磁学课程为后继课程,比 如:光学、原子物理学、电动力学、量子力学、电路等课程的学习和专业训练提 供必要的准备。电磁学已渗透到物理学的各个领域,成为研究物质过程必不可少 的基础。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能全面地认识和理解电磁运动的基本现象和 基本概念,系统地掌握电磁运动的基本规律,具有一定的分析和解决电磁学问题 的能力,并为学习后继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通过对电磁学发展史上某些重大发 现和发明的介绍,使学生了解物理学思想和实验方法,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 世界观,使学生获得科学方法论上的教益。 二、课程目标 1.使学生系统地掌握电磁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了解电磁学在现代科学 技术领域中的应用现状和发展前景,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科学思维 能力、自学能力,以及对科学问题的探索和创新精神,为学生将来从事科学研究、 物理教学特别是中学物理电磁学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支撑毕业要求 3,4) 2.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严谨的科学态度、细致踏实的工作作风以及与 他人沟通合作的能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教师观。(支撑毕 业要求 2,8)

3.培养学生主动查阅文献、整理文献的习惯,在阅读与整理文献的过程中形成批判性思维,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提高利用信息技术获取及处理信息的能力。(支撑毕业要求3,6,7)三、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毕业要求指标点课程目标1.对教师职业有强烈的认同,具有积极的从教意愿和动机,端正的从教态度,认同教师工作的专业性和意义。2.具有人文底蕴与科学精神,富有爱心、责任课程目标2心和事业心,自觉成为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毕业要求2教育情怀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3.树立正确的教师观、学生观,理解教师作为学生学习促进者的角色要求,懂得尊重学生人格及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对学生富有爱心与责任心,能够促进学生自主与全面发展。1.掌握电磁学基本原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够运用电磁学基本定律和定理,解决电磁学问课程目标1毕业要求3学科素养题。课程目标32.掌握电磁学所必需的数学知识,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1.通过引导学生观摩授课老师的讲课过程,做笔记,了解物理学科中电磁学问题的认知特点课程目标1毕业要求4教学能力和一般讲授方式方法:2.通过课堂讨论和语言表达训练,初步具备讲授学习内容的能力。1.通过引导学生查阅资料、文献,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毕业要求6综合育人课程目标32.通过网络资源与课外讨论,培养学生沟通合作的能力。1.通过查阅文献资料获取有价值信息,养成毕业要求7学会反思终身学习的习惯,具有在物理教育和科研等专课程目标3业领域发展的意识:
3.培养学生主动查阅文献、整理文献的习惯,在阅读与整理文献的过程中形 成批判性思维,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提高利用信息技术获取及处理信息的能力。 (支撑毕业要求 3,6,7) 三、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毕业要求 指标点 课程目标 毕业要求2 教育情怀 1.对教师职业有强烈的认同,具有积极的从教 意愿和动机,端正的从教态度,认同教师工作 的专业性和意义。 2.具有人文底蕴与科学精神,富有爱心、责任 心和事业心,自觉成为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 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3.树立正确的教师观、学生观,理解教师作为 学生学习促进者的角色要求,懂得尊重学生人 格及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对学生富有爱心与 责任心,能够促进学生自主与全面发展。 课程目标2 毕业要求3 学科素养 1.掌握电磁学基本原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能 够运用电磁学基本定律和定理,解决电磁学问 题。 2.掌握电磁学所必需的数学知识,提高学生运 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课程目标1 课程目标3 毕业要求4 教学能力 1.通过引导学生观摩授课老师的讲课过程,做 笔记,了解物理学科中电磁学问题的认知特点 和一般讲授方式方法; 2.通过课堂讨论和语言表达训练,初步具备讲 授学习内容的能力。 课程目标1 毕业要求6 综合育人 1.通过引导学生查阅资料、文献,培养学生自 学的能力; 2.通过网络资源与课外讨论,培养学生沟通合 作的能力。 课程目标3 毕业要求7 学会反思 1.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获取有价值信息,养成 终身学习的习惯,具有在物理教育和科研等专 业领域发展的意识; 课程目标3

2.通过学习电磁学中的基本原理、定律和方法以及其应用,掌握一定的反思方法和技能,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批评性思维。1.能够根据实际问题,通过查阅有关文献和参考书,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正确抽象出物理模型。课程目标22.培养学生主动查阅、整理文献的习惯,培毕业要求8沟通合作养终身学习的能力,提高利用信息技术获取及处理信息的能力,了解电磁学发展前沿的先进思想与应用技术。四、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内容专题、学时支撑课程目标1.1电荷1.2库仑定律课程目标1静电场的基本规律1.3静电场课程目标2(12学时)1.4高斯定理课程目标31.5电场线1.6电势2.1静电场中的导体课程目标12.2封闭金属壳内外的静电场有导体时的静电场课程目标22.3电容器与电容(10学时)课程目标32.4静电演示仪器2.5带电体系的静电能3.1概述3.2偶极子课程目标13.3电介质的极化静电场中的电介质课程目标23.4极化电荷(10学时)课程目标33.5有电介质时的高斯定理3.6有电介质时的静电场方程3.7电场的能量恒定电流和电路课程目标14.1恒定电流
2. 通过学习电磁学中的基本原理、定律和方 法以及其应用,掌握一定的反思方法和技能, 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批评性思维。 毕业要求8 沟通合作 1. 能够根据实际问题,通过查阅有关文献和 参考书,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正确抽象出物理模 型。 2. 培养学生主动查阅、整理文献的习惯,培 养终身学习的能力,提高利用信息技术获取及 处理信息的能力,了解电磁学发展前沿的先进 思想与应用技术。 课程目标2 四、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 专题、学时 内容 支撑课程目标 静电场的基本规律 (12 学时) 1.1 电荷 1.2 库仑定律 1.3 静电场 1.4 高斯定理 1.5 电场线 1.6 电势 课程目标1 课程目标2 课程目标3 有导体时的静电场 (10 学时) 2.1 静电场中的导体 2.2 封闭金属壳内外的静电场 2.3 电容器与电容 2.4 静电演示仪器 2.5 带电体系的静电能 课程目标1 课程目标2 课程目标3 静电场中的电介质 (10 学时) 3.1 概述 3.2 偶极子 3.3 电介质的极化 3.4 极化电荷 3.5 有电介质时的高斯定理 3.6 有电介质时的静电场方程 3.7 电场的能量 课程目标1 课程目标2 课程目标3 恒定电流和电路 4.1 恒定电流 课程目标1

课程目标2(8学时)4.2直流电路课程目标34.3欧姆定律和焦耳定律4.4电源和电动势4.5基尔霍夫方程组4.6接触电势差和温差电现象5.1磁现象及其与电现象的联系5.2毕奥一萨伐尔定律课程目标1恒定电流的磁场5.3磁场的高斯定理课程目标2(10学时)课程目标35.4安培环路定理5.5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5.6磁场对载流导体的作用6.1电磁感应一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6.2楞次定律6.3动生电动势6.4感生电动势和感生电场课程目标16.5自感电磁感应与暂态过程课程目标26.6互感(12学时)课程目标36.7涡电流6.8RL电路的暂态过程6.9RC电路的暂态过程6.10RLC电路的暂态过程6.11磁能7.1磁介质存在时静磁场的基本规律课程目标17.2顺磁性与抗磁性课程目标2磁介质(6学时)7.3铁磁性与铁磁质课程目标37.5磁路及其计算7.6磁场的能量课程目标18.1简谐交流电课程目标2交流电路(2学时)课程目标38.2三种理想元件的电压与电流的关系课程目标1时变电磁场和电磁波9.1位移电流与麦克斯韦方程组课程目标2(2学时)课程目标39.2平面电磁波
(8 学时) 4.2 直流电路 4.3 欧姆定律和焦耳定律 4.4 电源和电动势 4.5 基尔霍夫方程组 4.6 接触电势差和温差电现象 课程目标2 课程目标3 恒定电流的磁场 (10 学时) 5.1 磁现象及其与电现象的联系 5.2 毕奥-萨伐尔定律 5.3 磁场的高斯定理 5.4 安培环路定理 5.5 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 5.6 磁场对载流导体的作用 课程目标1 课程目标2 课程目标3 电磁感应与暂态过程 (12 学时) 6.1 电磁感应—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6.2 楞次定律 6.3 动生电动势 6.4 感生电动势和感生电场 6.5 自感 6.6 互感 6.7 涡电流 6.8 RL 电路的暂态过程 6.9 RC 电路的暂态过程 6.10 RLC 电路的暂态过程 6.11 磁能 课程目标1 课程目标2 课程目标3 磁介质(6 学时) 7.1 磁介质存在时静磁场的基本规律 7.2 顺磁性与抗磁性 7.3 铁磁性与铁磁质 7.5 磁路及其计算 7.6 磁场的能量 课程目标1 课程目标2 课程目标3 交流电路(2 学时) 8.1 简谐交流电 8.2 三种理想元件的电压与电流的关系 课程目标1 课程目标2 课程目标3 时变电磁场和电磁波 (2 学时) 9.1 位移电流与麦克斯韦方程组 9.2 平面电磁波 课程目标1 课程目标2 课程目标3

五、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围绕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的指导思想,依托网络教学平台,建立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融合使用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把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建设建立在现代教育技术平台之上。做到讲授、自学与课堂讨论相结合。六、教学评价评价方式为活动表现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包括平时活动表现成绩(50%含课堂参与、作业、考勤、阶段性测验等)和期未成绩(50%)。课程目标考核内容评价依据(1)利用库仑定律、高斯定理求解课程目标1.使学生系统地掌握电磁真空、导体和电介质中电场强度和电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了解电磁势的计算;学在现代科学技术领域中的应用现(2)利用环路定理和磁场高斯定理1.平时作业状和发展前景,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求解真空和磁介质中磁感应强度和2.课堂参与问题的能力、科学思维能力、自学能磁场强度的计算;3.阶段性测验力,以及对科学问题的探索和创新精(3)运用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计算4.期末成绩神,为学生将来从事科学研究、物理感应电动势:教学特别是中学物理电磁学教学打(4)电容、电感系数等的计算;下良好的基础。(5)静电场中电荷之间作用,磁场对带电粒子、载流导体的作用。课程目标2.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1)连续带电体产生的电场强度和1.课堂出勤电势的计算;2.平时作业法、严谨的科学态度、细致踏实的工作作风以及与他人沟通合作的能力;(2)载流导体产生的磁感应强度的3.课堂参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计算;4.阶段性测验和教师观。(3)电磁感应产生的电动势的计算。5.期末成绩课程目标3.培养学生主动查阅文(1)查阅文献的能力:1.平时作业献、整理文献的习惯,在阅读与整理(2)团结协作能力。2.课堂参与文献的过程中形成批判性思维,培养(3)分析解决问题过程和反思解决3.阶段性测验终身学习的能力,提高利用信息技术思路,自我提高的能力。获取及处理信息的能力。七、成绩评定方法期未考试占50%,平时成绩占50%(其中阶段性测验20%,作业10%,出勤和
五、教学方法 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围绕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的指导思想, 依托网络教学平台,建立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融合使用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把 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建设建立在现代教育技术平台之上。做到讲授、自学与课堂讨 论相结合。 六、教学评价 评价方式为活动表现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包括平时活动表现成绩(50%, 含课堂参与、作业、考勤、阶段性测验等)和期末成绩(50%)。 课程目标 考核内容 评价依据 课程目标1. 使学生系统地掌握电磁 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了解电磁 学在现代科学技术领域中的应用现 状和发展前景,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 问题的能力、科学思维能力、自学能 力,以及对科学问题的探索和创新精 神,为学生将来从事科学研究、物理 教学特别是中学物理电磁学教学打 下良好的基础。 (1)利用库仑定律、高斯定理求解 真空、导体和电介质中电场强度和电 势的计算; (2)利用环路定理和磁场高斯定理 求解真空和磁介质中磁感应强度和 磁场强度的计算; (3)运用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计算 感应电动势; (4)电容、电感系数等的计算; (5)静电场中电荷之间作用,磁场 对带电粒子、载流导体的作用。 1.平时作业 2.课堂参与 3.阶段性测验 4.期末成绩 课程目标2. 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 法、严谨的科学态度、细致踏实的工 作作风以及与他人沟通合作的能力;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和教师观。 (1)连续带电体产生的电场强度和 电势的计算; (2)载流导体产生的磁感应强度的 计算; (3)电磁感应产生的电动势的计算。 1.课堂出勤 2.平时作业 3.课堂参与 4.阶段性测验 5.期末成绩 课程目标3. 培养学生主动查阅文 献、整理文献的习惯,在阅读与整理 文献的过程中形成批判性思维,培养 终身学习的能力,提高利用信息技术 获取及处理信息的能力。 (1)查阅文献的能力; (2)团结协作能力。 (3)分析解决问题过程和反思解决 思路,自我提高的能力。 1.平时作业 2.课堂参与 3.阶段性测验 七、成绩评定方法 期末考试占 50%,平时成绩占 50%(其中阶段性测验 20%,作业 10%,出勤和

课堂参与20%)。总成绩=0.5×期末成绩+0.2×阶段性测验+0.1×作业成绩+0.2X出勤与课堂参与成绩。出勤和课作业阶段性测期末考验试堂参与等(10%)课程分目标达成评价方法课程目标(20%)(20%)(50%)分目标达成度={(0.2x分60807080课程目标1目标在出勤与课堂参与20102020课程目标2的平均得分+0.1x分目标在作业中平均得分+0.2x分目标在阶段性测验中的平均得分+0.5x分目标在期末考试中的平均得分)/(0.2x分目标在出课程目标32010100勤与课堂参与中总分+0.1x分目标在作业成绩中总分+0.2x分目标在阶段性测验中的总分+0.5x分目标在期末考试中的总分)}八、教材与参考资料1.选用教材梁灿彬,秦光戎,梁竹健,《电磁学》(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2.主要参考书目[1]赵凯华,陈熙谋,《电磁学》上下册,人民教育学出版社,1978。[2]E.M.Purcell,《伯克利物理学教程》第2卷,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3】陈鹏万,《电磁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78。[4]郑庆生,《电磁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5]程守洙,江之永,《普通物理学》(1、2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6]马文蔚,《物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九、课程学习建议
课堂参与 20%)。总成绩=0.5×期末成绩+0.2×阶段性测验+0.1×作业成绩+0.2 ×出勤与课堂参与成绩。 八、教材与参考资料 1.选用教材 梁灿彬,秦光戎,梁竹健,《电磁学》(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2. 主要参考书目 [1] 赵凯华,陈熙谋,《电磁学》上下册,人民教育学出版社,1978。 [2] E.M.Purcell,《伯克利物理学教程》第 2 卷,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 [3] 陈鹏万,《电磁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78。 [4] 郑庆生,《电磁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5] 程守洙,江之永,《普通物理学》(1、2 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6] 马文蔚,《物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九、课程学习建议 课程目标 出勤和课 堂参与等 (20%) 作业 (10%) 阶段性测 验 (20%) 期末考 试 (50%) 课程分目标达成评价方法 课程目标1 60 80 70 80 分目标达成度={(0.2x分 目标在出勤与课堂参与 的平均得分+0.1x分目标 在作业中平均得分+0.2x 分目标在阶段性测验中 的平均得分+0.5x分目标 在期末考试中的平均得 分)/(0.2x分目标在出 勤与课堂参与中总分+0.1 x分目标在作业成绩中 总分+0.2x分目标在阶段 性测验中的总分+0.5x分 目标在期末考试中的总 分)} 课程目标2 20 10 20 20 课程目标3 20 10 10 0

1.自主学习:建议学生通过中国大学慕课上《电磁学》课程的在线课程视频、图书馆自主查阅实验和作业中涉及的学习资源,充分发挥自身的学习能动性,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2.研究性学习:鼓励学生结合实际生活现象,以个体或小组方式提出与之相关的研究课题,并提出解决方案,可形成研究性课程论文。十、评分标准
1.自主学习:建议学生通过中国大学慕课上《电磁学》课程的在线课程视频、 图书馆自主查阅实验和作业中涉及的学习资源,充分发挥自身的学习能动性,培 养终身学习的能力。 2.研究性学习:鼓励学生结合实际生活现象,以个体或小组方式提出与之相 关的研究课题,并提出解决方案,可形成研究性课程论文。 十、评分标准

90-10070-7980-8960-690-59课程教学目标优良中及格不及格(1)熟练掌握真空、(1)较熟练掌握真空、(1)基本掌握真空、(1)初步掌握真空、(1)不能掌握真空、课程目标1.使学生系统导体和电介质中电场导体和电介质中电场导体和电介质中电场导体和电介质中电场导体和电介质中电场地掌握电磁学的基本概强度和电势的计算:强度和电势的计算:强度和电势的计算:强度和电势的计算:强度和电势的计算:念和基本理论,了解电础(2)熟练掌握真空和(2)较熟练掌握真空(2)基本掌握真空和(2)初步掌握真空和(2)不能掌握真空和学在现代科学技术领域磁介质中磁感应强度和磁介质中磁感应强磁介质中磁感应强度磁介质中磁感应强度磁介质中磁感应强度中的应用现状和发展前和磁场强度的计算:度和磁场强度的计算:和磁场强度的计算:和磁场强度的计算:和磁场强度的计算:景,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3)熟练掌握法拉第(3)较熟练掌握法拉(3)基本掌握法拉第(3)初步掌握法拉第(3)不能掌握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计算感第电磁感应定律,计算电磁感应定律,计算感电磁感应定律,计算感问题的能力、科学思维能电磁感应定律,计算感力、自学能力,以及对科应电动势:感应电动势:应电动势:应电动势:应电动势:(4)基本掌握电容、(4)初步掌握电容、(4)不能掌握电容、学问题的探索和创新精(4)熟练掌握电容、(4)较熟练掌握电容、神,为学生将来从事科学电感系数等的计算:电感系数等的计算:电感系数等的计算:电感系数等的计算:电感系数等的计算:研究、物理教学特别是中(5)熟练掌握静电场(5)较熟练掌握静电(5)基本掌握静电场(5)初步掌握静电场(5)不能掌握静电场学物理电磁学教学打下中电荷之间作用,磁场场中电荷之间作用,磁中电荷之间作用,磁场中电荷之间作用,磁场中电荷之间作用,磁场对带电粒子、载流导体场对带电粒子、载流导对带电粒子、载流导体对带电粒子、载流导体对带电粒子、载流导体良好的基础。的作用。体的作用。的作用。的作用。的作用。(1)熟练掌握连续带(1)较熟练掌握连续(1)基本掌握连续带(1)初步掌握连续带(1)不能掌握连续带课程目标2.培养学生科电体产生的电场强度带电体产生的电场强电体产生的电场强度电体产生的电场强度电体产生的电场强度学的思维方法、严谨的科和电势的计算:度和电势的计算:和电势的计算:和电势的计算:和电势的计算:学态度、细致踏实的工作(2)熟练掌握磁感应(2)较熟练掌握磁感(2)基本掌握磁感应(2)初步掌握磁感应(2)不能掌握磁感应作风以及与他人沟通合强度的计算:应强度的计算:强度的计算:强度的计算:强度的计算:作的能力:引导学生树立(3)熟练掌握电磁感(3)较熟练掌握电磁(3)基本掌握电磁感(3)初步掌握电磁感(3)不能掌握电磁感应产生的电动势的计感应产生的电动势的应产生的电动势的计应产生的电动势的计应产生的电动势的计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算:计算:算;算;算:教师观。(4)能够积极主动地(4)能够积极主动的(4)能够参与课堂讨(4)能够参与课堂讨(4)不能主动参与课
课程教学目标 90-100 80-89 70-79 60-69 0-59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 课程目标1. 使学生系统 地掌握电磁学的基本概 念和基本理论,了解电磁 学在现代科学技术领域 中的应用现状和发展前 景,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 问题的能力、科学思维能 力、自学能力,以及对科 学问题的探索和创新精 神,为学生将来从事科学 研究、物理教学特别是中 学物理电磁学教学打下 良好的基础。 (1)熟练掌握真空、 导体和电介质中电场 强度和电势的计算; (2)熟练掌握真空和 磁介质中磁感应强度 和磁场强度的计算; (3)熟练掌握法拉第 电磁感应定律,计算感 应电动势; (4)熟练掌握电容、 电感系数等的计算; (5)熟练掌握静电场 中电荷之间作用,磁场 对带电粒子、载流导体 的作用。 (1)较熟练掌握真空、 导体和电介质中电场 强度和电势的计算; (2)较熟练掌握真空 和磁介质中磁感应强 度和磁场强度的计算; (3)较熟练掌握法拉 第电磁感应定律,计算 感应电动势; (4)较熟练掌握电容、 电感系数等的计算; (5)较熟练掌握静电 场中电荷之间作用,磁 场对带电粒子、载流导 体的作用。 (1)基本掌握真空、 导体和电介质中电场 强度和电势的计算; (2)基本掌握真空和 磁介质中磁感应强度 和磁场强度的计算; (3)基本掌握法拉第 电磁感应定律,计算感 应电动势; (4)基本掌握电容、 电感系数等的计算; (5)基本掌握静电场 中电荷之间作用,磁场 对带电粒子、载流导体 的作用。 (1)初步掌握真空、 导体和电介质中电场 强度和电势的计算; (2)初步掌握真空和 磁介质中磁感应强度 和磁场强度的计算; (3)初步掌握法拉第 电磁感应定律,计算感 应电动势; (4)初步掌握电容、 电感系数等的计算; (5)初步掌握静电场 中电荷之间作用,磁场 对带电粒子、载流导体 的作用。 (1)不能掌握真空、 导体和电介质中电场 强度和电势的计算; (2)不能掌握真空和 磁介质中磁感应强度 和磁场强度的计算; (3)不能掌握法拉第 电磁感应定律,计算感 应电动势; (4)不能掌握电容、 电感系数等的计算; (5)不能掌握静电场 中电荷之间作用,磁场 对带电粒子、载流导体 的作用。 课程目标2. 培养学生科 学的思维方法、严谨的科 学态度、细致踏实的工作 作风以及与他人沟通合 作的能力;引导学生树立 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 教师观。 (1)熟练掌握连续带 电体产生的电场强度 和电势的计算; (2)熟练掌握磁感应 强度的计算; (3)熟练掌握电磁感 应产生的电动势的计 算; (4)能够积极主动地 (1)较熟练掌握连续 带电体产生的电场强 度和电势的计算; (2)较熟练掌握磁感 应强度的计算; (3)较熟练掌握电磁 感应产生的电动势的 计算; (4)能够积极主动的 (1)基本掌握连续带 电体产生的电场强度 和电势的计算; (2)基本掌握磁感应 强度的计算; (3)基本掌握电磁感 应产生的电动势的计 算; (4)能够参与课堂讨 (1)初步掌握连续带 电体产生的电场强度 和电势的计算; (2)初步掌握磁感应 强度的计算; (3)初步掌握电磁感 应产生的电动势的计 算; (4)能够参与课堂讨 (1)不能掌握连续带 电体产生的电场强度 和电势的计算; (2)不能掌握磁感应 强度的计算; (3)不能掌握电磁感 应产生的电动势的计 算; (4)不能主动参与课

参与课堂讨论、课后交参与课堂讨论、课后交论、课后交流,基本能论、课后交流,基本能堂讨论、课后交流,不流,具有优秀的语言表流,具有良好的语言表够表达自己的思想和够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能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达能力、人际交往能达能力、人际交往能观点:初步养成科学的观点:初步养成科学的观点:不能养成科学的力:养成终身受益的科力:养成终身受益的科思维方法和严谨的科思维方法和严谨的科思维方法和严谨的科学的思维方法和严谨学的思维方法和严谨学态度。学态度。学态度。的科学态度。的科学态度。(1)能够熟练地根据(1)能够较熟练的根(1)能够根据所掌握在别人的协助下能够查阅的文献较少,不能课程目标3.培养学生主所掌握的基本原理,积据所掌握的基本原理,的基本原理,积极地查查阅部分文献,并能够完成设计方案,不能形动查阅文献、整理文献的极主动地查阅、整理文积极地查阅、整理文阅、整理文献,并能够提出不同见解,但不能成自己的观点,不能按习惯,在阅读与整理文献献,提出不同见解,给献,并能够提出不同见提出不同见解,给出一给出自己的观点,偶尔时完成布置的任务。的过程中形成批判性思出创新性的观点,以论解,给出创新性的观些有意义的观点,以论不能按时完成布置的维,培养终身学习的能文的形式,按时完成布点,以论文的形式,按文的形式,基本按时完任务。置的任务:时完成布置的任务:成布置的任务:力,提高利用信息技术获取及处理信息的能力。(2)很好的团结协作(2)具有较好的团结(2)基本具有团结协能力。协作能力。作能力
参与课堂讨论、课后交 流,具有优秀的语言表 达能力、人际交往能 力;养成终身受益的科 学的思维方法和严谨 的科学态度。 参与课堂讨论、课后交 流,具有良好的语言表 达能力、人际交往能 力;养成终身受益的科 学的思维方法和严谨 的科学态度。 论、课后交流,基本能 够表达自己的思想和 观点;初步养成科学的 思维方法和严谨的科 学态度。 论、课后交流,基本能 够表达自己的思想和 观点;初步养成科学的 思维方法和严谨的科 学态度。 堂讨论、课后交流,不 能表达自己的思想和 观点;不能养成科学的 思维方法和严谨的科 学态度。 课程目标3. 培养学生主 动查阅文献、整理文献的 习惯,在阅读与整理文献 的过程中形成批判性思 维,培养终身学习的能 力,提高利用信息技术获 取及处理信息的能力。 (1)能够熟练地根据 所掌握的基本原理,积 极主动地查阅、整理文 献,提出不同见解,给 出创新性的观点,以论 文的形式,按时完成布 置的任务; (2)很好的团结协作 能力。 (1)能够较熟练的根 据所掌握的基本原理, 积极地查阅、整理文 献,并能够提出不同见 解,给出创新性的观 点,以论文的形式,按 时完成布置的任务; (2)具有较好的团结 协作能力。 (1)能够根据所掌握 的基本原理,积极地查 阅、整理文献,并能够 提出不同见解,给出一 些有意义的观点,以论 文的形式,基本按时完 成布置的任务; (2)基本具有团结协 作能力。 在别人的协助下能够 查阅部分文献,并能够 提出不同见解,但不能 给出自己的观点,偶尔 不能按时完成布置的 任务。 查阅的文献较少,不能 完成设计方案,不能形 成自己的观点,不能按 时完成布置的任务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曲阜师范大学:物理工程学院核心主干课程《电动力学》教学大纲.doc
- 曲阜师范大学:物理工程学院核心主干课程《理论力学》教学大纲.docx
- 曲阜师范大学:物理工程学院核心主干课程《热学》教学大纲.docx
- 曲阜师范大学:物理工程学院核心主干课程《热力学与统计物理》教学大纲.doc
- 曲阜师范大学:物理工程学院核心主干课程《模拟电路》教学大纲.doc
- 曲阜师范大学:物理工程学院核心主干课程《普通物理实验》教学大纲(三).doc
- 曲阜师范大学:物理工程学院核心主干课程《普通物理实验》教学大纲(二).doc
- 曲阜师范大学:物理工程学院核心主干课程《普通物理实验》教学大纲(一).doc
- 曲阜师范大学:物理工程学院核心主干课程《数学物理方法》教学大纲.docx
- 曲阜师范大学:物理工程学院核心主干课程《数字电路》教学大纲.docx
- 曲阜师范大学:物理工程学院核心主干课程《固体物理》教学大纲(双语).docx
- 曲阜师范大学:物理工程学院核心主干课程《固体物理》教学大纲.doc
- 曲阜师范大学:物理工程学院核心主干课程《原子物理》教学大纲.docx
- 曲阜师范大学:物理工程学院核心主干课程《力学》教学大纲.doc
- 曲阜师范大学:物理工程学院核心主干课程《光学》教学大纲.doc
- 曲阜师范大学:物理工程学院核心主干课程《课程论文》教学大纲.doc
- 曲阜师范大学:物理工程学院核心主干课程《毕业论文》教学大纲.doc
- 曲阜师范大学:物理学专业《高等数学》核心课程教学大纲(三).docx
- 曲阜师范大学:物理学专业《高等数学》核心课程教学大纲(二).docx
- 曲阜师范大学:物理学专业《量子力学》核心课程教学大纲(一).docx
- 曲阜师范大学:物理工程学院核心主干课程《近代物理实验》教学大纲(一).doc
- 曲阜师范大学:物理工程学院核心主干课程《近代物理实验》教学大纲(二).doc
- 曲阜师范大学:物理工程学院核心主干课程《量子力学》教学大纲.docx
- 曲阜师范大学:物理工程学院核心主干课程《高等数学》教学大纲(一).docx
- 曲阜师范大学:物理工程学院核心主干课程《高等数学》教学大纲(二).doc
- 曲阜师范大学:物理工程学院核心主干课程《高等数学》教学大纲(三).docx
- 曲阜师范大学:物理工程学院核心主干课程《中学物理实验研究》教学大纲.doc
- 曲阜师范大学:物理工程学院核心主干课程《物理教学论》教学大纲.doc
- 北京大学:《微纳光学》课程教学课件(超材料光学讲稿)第一章 表面等离激元基础.pdf
- 北京大学:《微纳光学》课程教学课件(超材料光学讲稿)第二章 表面等离激元的发展、前沿及应用.pdf
- 北京大学:《微纳光学》课程教学课件(超材料光学讲稿)第三章 介观光学的理论方法.pdf
- 北京大学:《微纳光学》课程教学课件(超材料光学讲稿)第四章 零折射率材料及超构表面 4.1 零折射率材料及其应用.pdf
- 北京大学:《微纳光学》课程教学课件(超材料光学讲稿)第四章 超构表面及零折射率材料 4.2 超构表面及其应用.pdf
- 北京大学:《微纳光学》课程教学课件(超材料光学讲稿)第五章 量子微纳光学 5.1 分子荧光 5.2 纳米结构近场区域偶极子弛豫系数 5.3 SPP增强分子荧光的前沿进展 5.4 SPP 的量子性.pdf
- 北京大学:《微纳光学》课程教学课件(超材料光学讲稿)第五章 量子微纳光学 5.5 基于超构表面的量子性质 5.6 基于拓扑光子结构的量子性质.pdf
- 北京大学:《微纳光学》课程教学课件(超材料光学讲稿)第五章 量子微纳光学 5.7 微纳尺度腔量子电动力学及应用.pdf
- 北京大学:《量子光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1章 简介 Quantum Optics(主讲:古英).pdf
- 北京大学:《量子光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2章 粒子数表象.pdf
- 北京大学:《量子光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3章 角动量表象.pdf
- 北京大学:《量子光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4章 电磁场量子化.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