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教学资源 》 大学文库

曲阜师范大学:物理工程学院核心主干课程《课程论文》教学大纲

文档信息
资源类别:文库
文档格式:DOC
文档页数:11
文件大小:1.5MB
团购合买:点击进入团购
内容简介
曲阜师范大学:物理工程学院核心主干课程《课程论文》教学大纲
刷新页面文档预览

曲华师范大学S教学大纲课程名称课程论文(设计)课程号075001学院物理工程学院专 业物理学

1 教 学 大 纲 课程名称 课程论文(设计) 课 程 号 075001 学 院 物理工程学院 专 业 物理学

《课程论文(设计)》教学大纲075001课程类别专业实践课课程编号课程名称课程论文(设计)Course Thesis / Design英文名称2建议修读学期6-7学分总学时数36预修课程课程论文(设计)选题所依托的课程考核方式课程论文(设计)成绩由指导教师结合成绩评定标准评定成绩适用专业物理学李妍、申传英大纲审核人王海龙大纲执笔人一、课程性质课程论文(设计)是本科生实践教学环节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依托专业课程,在教师指导下对学生进行的初步科研训练。课程论文(设计)旨在巩固、深化和拓展学生的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和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锻炼学生综合运用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提高学生获取、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通过课程论文(设计)工作的开展,不仅使学生巩固、验证和深入理解课程论文(设计)所依托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通过运用课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训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研究意识,提高科学研究的综合素养,为学生的职业发展和继续深造打好基础,使学生在毕业后能较快地胜任物理学方面的科研和教学等工作。二、课程目标1.使学生系统地掌握依托课程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了解课程知识在日常生活和现代科学技术领域中的应用现状和发展前景,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科学思维能力、自学能力以及对科学问题的探索和创新精神,为学生将来从事科学研究、物理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支撑毕业要求2,3,4)2

2 《课程论文(设计)》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075001 课程类别 专业实践课 课程名称 课程论文(设计) 英文名称 Course Thesis / Design 学分 2 建议修读学期 6-7 总学时数 36 预修课程 课程论文(设计)选题所依托的课程 考核方式 课程论文(设计)成绩由指导教师结合成绩评定标准评定成绩 适用专业 物理学 大纲执笔人 李妍、申传英 大纲审核人 王海龙 一、课程性质 课程论文(设计)是本科生实践教学环节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依托专 业课程,在教师指导下对学生进行的初步科研训练。课程论文(设计)旨在巩固、 深化和拓展学生的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和严 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锻炼学生综合运用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的能力,培养提高学生获取、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通过课程论 文(设计)工作的开展,不仅使学生巩固、验证和深入理解课程论文(设计)所 依托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通过运用课程知识解决实际问 题的训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研究意识,提高科学研究的综合素养,为学生 的职业发展和继续深造打好基础,使学生在毕业后能较快地胜任物理学方面的科 研和教学等工作。 二、课程目标 1.使学生系统地掌握依托课程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了解课程知识在日常 生活和现代科学技术领域中的应用现状和发展前景,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 能力、科学思维能力、自学能力以及对科学问题的探索和创新精神,为学生将来 从事科学研究、物理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支撑毕业要求 2,3,4)

2.使学生合理开展科学研究,数据处理规范,对科研数据进行合理分析和解释,得出合理有效结论,同时对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支撑毕业要求3,7)3培养学生主动查阅文献、整理文献的习惯,在阅读与整理文献的过程中形成批判性思维,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提高利用信息技术获取及处理信息的能力。(支撑毕业要求4,7,8)4.使学生能够通过书面报告、陈述发言等方式清晰地表达课程论文(设计)工作,并与教师、同学等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支撑毕业要求4,8)三、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毕业要求指标点课程目标1.对教师职业有强烈的认同,具有积极的从教意愿和动机,端正的从教态度,认同教师工作的专业性和意义:2.具有人文底蕴与科学精神,富有爱心、责任心和事业心,自觉成为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毕业要求2教育情怀课程目标1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3.树立正确的教师观、学生观,理解教师作为学生学习促进者的角色要求,懂得尊重学生人格及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对学生富有爱心与责任心,能够促进学生自主与全面发展。1.掌握依托课程的基本概念、原理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够运用依托课程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课程目标1毕业要求3学科素养2.了解科研数据的数学处理方法,提高运用数学课程目标2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1.通过巩固、深化和拓展依托课程的理论知识与课程目标1专业技能,了解课程问题的认知特点和一般讲授毕业要求4教学能力课程目标3方式方法:课程目标42.通过问题讨论和论文答辩,锻炼语言表达能力。3

3 2.使学生合理开展科学研究,数据处理规范,对科研数据进行合理分析和解 释,得出合理有效结论,同时对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支撑毕业要 求 3,7) 3.培养学生主动查阅文献、整理文献的习惯,在阅读与整理文献的过程中形 成批判性思维,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提高利用信息技术获取及处理信息的 能力。(支撑毕业要求 4,7,8) 4.使学生能够通过书面报告、陈述发言等方式清晰地表达课程论文(设计) 工作,并与教师、同学等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支 撑毕业要求 4,8) 三、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毕业要求 指标点 课程目标 毕业要求2 教育情怀 1.对教师职业有强烈的认同,具有积极的从教意 愿和动机,端正的从教态度,认同教师工作的专 业性和意义; 2.具有人文底蕴与科学精神,富有爱心、责任心 和事业心,自觉成为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 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3.树立正确的教师观、学生观,理解教师作为学 生学习促进者的角色要求,懂得尊重学生人格及 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对学生富有爱心与责任心, 能够促进学生自主与全面发展。 课程目标1 毕业要求3 学科素养 1.掌握依托课程的基本概念、原理以及解决问题 的方法,能够运用依托课程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了解科研数据的数学处理方法,提高运用数学 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课程目标1 课程目标2 毕业要求4 教学能力 1.通过巩固、深化和拓展依托课程的理论知识与 专业技能,了解课程问题的认知特点和一般讲授 方式方法; 2.通过问题讨论和论文答辩,锻炼语言表达能力。 课程目标1 课程目标3 课程目标4

1.通过查阅文献资料获取有价值信息,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具有在物理教育和科研等专业领域课程目标2发展的意识;毕业要求7学会反思课程目标32.通过学习依托课程中的基本原理、定律和方法,掌握一定的反思方法和技能,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批判性思维。1.根据实际问题,通过查阅有关文献、书籍等,找到运用课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与方法;课程目标3毕业要求8沟通合作2.在问题调研、论文答辩等过程中,能够主动与课程目标4同学、老师进行学术交流,养成与人合作解决问题的习惯。四、时间安排课程论文(设计)是物理学专业培养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本专业学生在校期间的一个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安排在第6、7学期进行,第7学期完成答辩工作。完成课程论文(设计)并符合要求,计2学分。具体安排如下:妻求阶段完成时间工作程序及要求确定题目和指导教师1.院(系)成立课程论文(设计)领导小组2.院(系)向教师(具有讲师以上职称或具有研究生学历的第助教)分派指导课程论文(设计)任务,院(系)公布备选一阶段大学三年题目一览表;(准备阶段)(-)级第二学3.院(系)召开指导教师和学生参加的课程论文(设计)布期第16周置大会;4.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兴趣、课程特长选定论文题目,确定指导教师,也可与指导教师协商后确定论文题目:5.院(系)将选题结果汇总成表,报教务处实践教学科备案

4 毕业要求7 学会反思 1.通过查阅文献资料获取有价值信息,养成终身 学习的习惯,具有在物理教育和科研等专业领域 发展的意识; 2.通过学习依托课程中的基本原理、定律和方法, 掌握一定的反思方法和技能,具有一定的创新意 识和批判性思维。 课程目标2 课程目标3 毕业要求8 沟通合作 1.根据实际问题,通过查阅有关文献、书籍等, 找到运用课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与方法; 2.在问题调研、论文答辩等过程中,能够主动与 同学、老师进行学术交流,养成与人合作解决问 题的习惯。 课程目标3 课程目标4 四、时间安排 课程论文(设计)是物理学专业培养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本专业学生在 校期间的一个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安排在第 6、7 学期进行,第 7 学期完成答 辩工作。完成课程论文(设计)并符合要求,计 2 学分。具体安排如下: 工作程序及要求 完成时间 第 一 阶 段 ( 准 备 阶 段 ) (一) 确定题目和指导教师 1.院(系)成立课程论文(设计)领导小组; 2.院(系)向教师(具有讲师以上职称或具有研究生学历的 助教)分派指导课程论文(设计)任务,院(系)公布备选 题目一览表; 3.院(系)召开指导教师和学生参加的课程论文(设计)布 置大会; 4.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兴趣、课程特长选定论文题目,确定 指导教师,也可与指导教师协商后确定论文题目; 5.院(系)将选题结果汇总成表,报教务处实践教学科备案。 大学三年 级第二学 期第16周 阶 要 求 段

做好论文开题、写作的准备工作大学三年1.指导教师向学生传达课程论文(设计)要求及有关管理规定,师生沟通交流课题任务,使学生正确理解课题,为开题级第二学(二)做准备;期第17周及以后2.学生确定课程论文(设计)题目后,应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文献检索、实习调研以及实验等论文前期准备工作。大学四年做好开题报告级第一学(三)教师指导并组织学生做开题报告,院(系)检查开题情况,期第4周及教务处抽查。第以前一阶段认真进行课程论文(设计)指导、检查工作(开题及写作阶段)大学四年1.指导教师做好指导工作,定期检查学生的工作进度和质量,(四)级第一学及时解答和处理学生提出的有关问题:期第6-7周2.院(系)要随时了解、检查论文写作进展情况,及时研究协调处理论文写作过程中的有关问题。中期检查大学四年(五)级第一学指导老师组织中期课程论文(设计)检查工作,做好记录,学生须向指导教师汇报工作进度和工作质量。期第8周大学四年指导教师评定课程论文(设计)级第一学(六)答辩前一周,学生将课程论文(设计)交给指导教师,指导第期第15周一教师需认真审阅,给出评分。一阶段前(评审答辨阶段)大学四年组织答辨(七)级第一学院(系)成立答辩委员会,指导老师组织学生进行论文答辩,期第16周做好答辩记录,给出答辩成绩。大学四年综合评定成绩(八)院(系)组织专门人员检查评分标准执行情况,进行成绩汇级第一学期第17周总和统计:课程论文(设计)成绩及时报送教务处。5

5 (二) 做好论文开题、写作的准备工作 1.指导教师向学生传达课程论文(设计)要求及有关管理规 定,师生沟通交流课题任务,使学生正确理解课题,为开题 做准备; 2.学生确定课程论文(设计)题目后,应在指导教师的指导 下进行文献检索、实习调研以及实验等论文前期准备工作。 大学三年 级第二学 期 第 17 周 及以后 第 二 阶 段 ( 开 题 及 写 作 阶 段 ) (三) 做好开题报告 教师指导并组织学生做开题报告,院(系)检查开题情况, 教务处抽查。 大学四年 级第一学 期第4周及 以前 (四) 认真进行课程论文(设计)指导、检查工作 1.指导教师做好指导工作,定期检查学生的工作进度和质量, 及时解答和处理学生提出的有关问题; 2.院(系)要随时了解、检查论文写作进展情况,及时研究 协调处理论文写作过程中的有关问题。 大学四年 级第一学 期第6-7周 (五) 中期检查 指导老师组织中期课程论文(设计)检查工作,做好记录, 学生须向指导教师汇报工作进度和工作质量。 大学四年 级第一学 期第8周 第 三 阶 段 ( 评 审 答 辩 阶 段 ) (六) 指导教师评定课程论文(设计) 答辩前一周,学生将课程论文(设计)交给指导教师,指导 教师需认真审阅,给出评分。 大学四年 级第一学 期 第 15 周 前 (七) 组织答辩 院(系)成立答辩委员会,指导老师组织学生进行论文答辩, 做好答辩记录,给出答辩成绩。 大学四年 级第一学 期第16周 (八) 综合评定成绩 院(系)组织专门人员检查评分标准执行情况,进行成绩汇 总和统计;课程论文(设计)成绩及时报送教务处。 大学四年 级第一学 期第17周

大学四年归档管理(九)级第一学学院(系)收集并整理归档课程论文(设计)有关材料期第18周五、教学方法课程论文(设计)题目确定后,学生通过调研论证、数据分析、论文写作和答辩等环节,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教师指导为辅。六、教学评价评价方式为科研过程表现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包括论文开展过程表现成绩(40%,含科研交流与文献调研、开题报告、中期考核等)、课程论文(设计)报告质量(30%)与答辩成绩(30%)。课程目标考核内容评价依据课程目标1.使学生系统地掌握依托课程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了解课(1)对依托课程的基本概念、理论、程知识在日常生活和现代科学技术1.科研交流方法等的深入理解与拓展;领域中的应用现状和发展前景,培养2.开题报告(2)理论联系实际,提出问题,综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科学思3.论文答辩合运用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4.论文报告维能力、自学能力以及对科学问题的题的能力。探索和创新精神,为学生将来从事科学研究、物理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1)开展课程论文(设计)工作的课程目标2.使学生合理开展科学研程序;1.实验操作究,数据处理规范,对科研数据进行(2)针对实际问题所采取的解决方2.中期考核合理分析和解释,得出合理有效结3.论文答辩法与思路;论,同时对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3)对实验、数值计算等数据的数4.论文报告行反思。学处理方式、分析解释以及反思等

6 (九) 归档管理 学院(系)收集并整理归档课程论文(设计)有关材料 大学四年 级第一学 期第18周 五、教学方法 课程论文(设计)题目确定后,学生通过调研论证、数据分析、论文写作和 答辩等环节,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教师指导为辅。 六、教学评价 评价方式为科研过程表现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包括论文开展过程表现 成绩(40%,含科研交流与文献调研、开题报告、中期考核等)、课程论文(设 计)报告质量(30%)与答辩成绩(30%)。 课程目标 考核内容 评价依据 课程目标1. 使学生系统地掌握依托 课程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了解课 程知识在日常生活和现代科学技术 领域中的应用现状和发展前景,培养 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科学思 维能力、自学能力以及对科学问题的 探索和创新精神,为学生将来从事科 学研究、物理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1)对依托课程的基本概念、理论、 方法等的深入理解与拓展; (2)理论联系实际,提出问题,综 合运用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 题的能力。 1.科研交流 2.开题报告 3.论文答辩 4.论文报告 课程目标2. 使学生合理开展科学研 究,数据处理规范,对科研数据进行 合理分析和解释,得出合理有效结 论,同时对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 行反思。 (1)开展课程论文(设计)工作的 程序; (2)针对实际问题所采取的解决方 法与思路; (3)对实验、数值计算等数据的数 学处理方式、分析解释以及反思等。 1.实验操作 2.中期考核 3.论文答辩 4.论文报告

课程目标3.培养学生主动查阅文(1)查阅文献的能力:1.科研交流献、整理文献的习惯,在阅读与整理(2)团结协作能力;2.中期考核文献的过程中形成批判性思维,培养3.论文答辩(3)分析解决问题过程和反思解决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提高利用信息4.论文报告思路,自我提高的能力。技术获取及处理信息的能力。课程目标4.使学生能够通过书面报(1)语言表达能力;告、陈述发言等方式清晰地表达课程1.论文答辩(2)沟通交流能力:论文(设计)工作,并与教师、同学(3)反思解决思路,自我提高的能2.论文报告等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提高学生的力。语言表达能力。七、成绩评定方法课程论文(设计)报告质量占30%,答辩成绩占30%,科研过程表现成绩占40%(其中科研交流与文献调研20%,开题报告10%,中期考核等10%)。课程论文(设科研过程答辩成绩计)报告质量课程目标课程分目标达成评价方法表现(40%)(40%)(30%)分目标达成度=(0.4x分目60课程目标1200标在科研过程表现中的平均得分+0.3x分目标在课程论文(设计)报告质量中的平均40课程目标2200得分+0.4x分目标在答辩中的平均得分)/(0.4x分目标4020课程目标30在科研过程表现中的总分+0.3x分目标的课程论文(设计)报告质量总分+0.4x分目课程目标400100标答辩总分))

7 课程目标3. 培养学生主动查阅文 献、整理文献的习惯,在阅读与整理 文献的过程中形成批判性思维,培养 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提高利用信息 技术获取及处理信息的能力。 (1)查阅文献的能力; (2)团结协作能力; (3)分析解决问题过程和反思解决 思路,自我提高的能力。 1.科研交流 2.中期考核 3.论文答辩 4.论文报告 课程目标4. 使学生能够通过书面报 告、陈述发言等方式清晰地表达课程 论文(设计)工作,并与教师、同学 等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提高学生的 语言表达能力。 (1)语言表达能力; (2)沟通交流能力; (3)反思解决思路,自我提高的能 力。 1.论文答辩 2.论文报告 七、成绩评定方法 课程论文(设计)报告质量占 30%,答辩成绩占 30%,科研过程表现成绩占 40%(其中科研交流与文献调研 20%,开题报告 10%,中期考核等 10%)。 课程目标 科研过程 表现(40%) 课程论文(设 计)报告质量 (30%) 答辩成绩 (40%) 课程分目标达成评价方法 课程目标1 20 60 0 分目标达成度={(0.4x分目 标在科研过程表现中的平均 得分+0.3x分目标在课程论 文(设计)报告质量中的平均 得分+0.4x分目标在答辩中 的平均得分)/(0.4x分目标 在 科 研 过 程 表现 中 的 总 分 +0.3x分目标的课程论文(设 计)报告质量总分+0.4x分目 标答辩总分)} 课程目标2 40 20 0 课程目标3 40 20 0 课程目标4 0 0 100

八、参考资料1.《曲阜师范大学本科生课程论文(设计)管理办法(试行)》校字(2008)95号。2.学校图书馆网站http://lib.qfnu.edu.cn/九、课程学习建议自主性和研究性学习:鼓励学生结合所学知识提出和解决问题,以学术论文或者专利等发表。80

8 八、参考资料 1.《曲阜师范大学本科生课程论文(设计)管理办法(试行)》校字(2008) 95 号。 2. 学校图书馆网站 http://lib.qfnu.edu.cn/ 九、课程学习建议 自主性和研究性学习:鼓励学生结合所学知识提出和解决问题,以学术论文 或者专利等发表

十、评分标准901008089707960~69059课程教学目标良中优及格不及格课程目标1.使学生系系统掌握依托课程的基较好掌握依托课程的基基本掌握依托课程的基初步掌握依托课程的不能掌握依托课程的基统地掌握依托课程的本概念、理论与方法,本概念、理论与方法,本概念、理论与方法,基基本概念、理论与方本概念、理论与方法,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熟悉课程知识的实际应比较熟悉课程知识的实本熟悉课程知识的实际法,了解课程知识的实了不解课程知识的实际了解课程知识在日常用情况,选题具有很强际应用情况,选题具有应用情况,选题具有一定际应用情况,选题一应用情况,选题空润,的新颖性,课程论文(设较强的新颖性,课程论的新颖性,课程论文(设般,课程论文(设计)课程论文(设计)方案生活和现代科学技术方案制定具有一定的制定缺乏合理性,论述领域中的应用现状和计)方案制定合理,论文(设计)方案制定比计)方案制定基本合理,发展前景,培养学生分述充实,能够熟练地运较合理,论述比较充实,论述基本充实,基本能够合理性,论述完整,能不完整,不能运用依托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用依托课程的知识分析能够比较熟练地运用依运用依托课程的知识分够运用依托课程的知课程的知识分析并解决科学思维能力、自学能并解决物理问题。托课程的知识分析并解析并解决物理问题。识分析并解决物理问物理问题。题。力以及对科学问题的决物理问题。探索和创新精神,为学生将来学研究物理教良好的基础

9 十、评分标准 课程教学目标 90-100 80-89 70-79 60-69 0-59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 课程目标1. 使学生系 统地掌握依托课程的 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了解课程知识在日常 生活和现代科学技术 领域中的应用现状和 发展前景,培养学生分 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科学思维能力、自学能 力以及对科学问题的 探索和创新精神,为学 生将来从事科学研究、 物理教学打下良好的 基础。 系统掌握依托课程的基 本概念、理论与方法, 熟悉课程知识的实际应 用情况,选题具有很强 的新颖性,课程论文(设 计)方案制定合理,论 述充实,能够熟练地运 用依托课程的知识分析 并解决物理问题。 较好掌握依托课程的基 本概念、理论与方法, 比较熟悉课程知识的实 际应用情况,选题具有 较强的新颖性,课程论 文(设计)方案制定比 较合理,论述比较充实, 能够比较熟练地运用依 托课程的知识分析并解 决物理问题。 基本掌握依托课程的基 本概念、理论与方法,基 本熟悉课程知识的实际 应用情况,选题具有一定 的新颖性,课程论文(设 计)方案制定基本合理, 论述基本充实,基本能够 运用依托课程的知识分 析并解决物理问题。 初步掌握依托课程的 基本概念、理论与方 法,了解课程知识的实 际应用情况,选题一 般,课程论文(设计) 方案制定具有一定的 合理性,论述完整,能 够运用依托课程的知 识分析并解决物理问 题。 不能掌握依托课程的基 本概念、理论与方法, 了不解课程知识的实际 应用情况,选题空洞, 课程论文(设计)方案 制定缺乏合理性,论述 不完整,不能运用依托 课程的知识分析并解决 物理问题

课程目标2.使学生合具备独立开展课题研究具备一定的独立开展课具备基本开展课题研究在指导教师指导下,能很难开展课题研究,对理开展科学研究,数据题研究的能力,能够对的能力,能够对实验数据够开展课题研究,对实的能力,能够对实验数实验数据无法进行处理处理规范,对科研数据据进行规范处理和合理实验数据进行比较规范进行处理和分析,并得到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和分析,得不到有效结进行合理分析和解释,分析,并得到有效结论,处理和合理分析,并得结论,能够对执行过程中析,并得到初步结论,论,不能对执行过程中得出合理有效结论,同能够很好地对执行过程到有效结论,能够较好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基本能够对执行过程出现的问题等进行反时对执行过程中出现中出现的间题进行深刻地对执行过程中出现的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经指导教师指导后的问题进行反思。反思。问题进行反思。思。仍不能完成本课程目标。课程目标3.培养学生具备很强的文献调研能具备较强的文献调研能具备基本的文献调研能在指导教师指导下,能不具备基本的文献调研主动查阅文献、整理文力,能够提出不同见解,力,能够提出不同见解,力,能够提出自己的见解够开展文献调研,获得能力,无法获得有价值献的习惯,在阅读与整给出创新性的观点,自给出具有一定创新性的和观点,具有一定的自学有价值的科研方法和的科研方法和思路,自理文献的过程中形成批观点,自学能力较强。能力。思路,自学能力较差。学能力强。学能力很差,经指导教判性思维,培养学生终师指导后仍不能完成本课程目标。身学习的能力,提高利用信息技术获取及处理信息的能力,1

10 课程目标2. 使学生合 理开展科学研究,数据 处理规范,对科研数据 进行合理分析和解释, 得出合理有效结论,同 时对执行过程中出现 的问题进行反思。 具备独立开展课题研究 的能力,能够对实验数 据进行规范处理和合理 分析,并得到有效结论, 能够很好地对执行过程 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刻 反思。 具备一定的独立开展课 题研究的能力,能够对 实验数据进行比较规范 处理和合理分析,并得 到有效结论,能够较好 地对执行过程中出现的 问题进行反思。 具备基本开展课题研究 的能力,能够对实验数据 进行处理和分析,并得到 结论,能够对执行过程中 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 在指导教师指导下,能 够开展课题研究,对实 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 析,并得到初步结论, 基本能够对执行过程 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反 思。 很难开展课题研究,对 实验数据无法进行处理 和分析,得不到有效结 论,不能对执行过程中 出现的问题等进行反 思,经指导教师指导后 仍不能完成本课程目 标。 课程目标 3. 培养学生 主动查阅文献、整理文 献的习惯,在阅读与整 理文献的过程中形成批 判性思维,培养学生终 身学习的能力,提高利 用信息技术获取及处理 信息的能力。 具备很强的文献调研能 力,能够提出不同见解, 给出创新性的观点,自 学能力强。 具备较强的文献调研能 力,能够提出不同见解, 给出具有一定创新性的 观点,自学能力较强。 具备基本的文献调研能 力,能够提出自己的见解 和观点,具有一定的自学 能力。 在指导教师指导下,能 够开展文献调研,获得 有价值的科研方法和 思路,自学能力较差。 不具备基本的文献调研 能力,无法获得有价值 的科研方法和思路,自 学能力很差,经指导教 师指导后仍不能完成本 课程目标

共11页,试读已结束,阅读完整版请下载
刷新页面下载完整文档
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