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阜师范大学:物理学专业《理论力学》核心课程教学大纲

曲华師范大学课程教学大纲学院:物理工程学院理论力学课程名称:英文名称:#Theoretical Mechanics课程代码:072113课程性质:专业核心课程计划学时:理论:54实践/实验:18学3分:1-18 周授课时间:授课地点:物理楼物理学适用专业:执笔人:朱保刚审核人:仪双喜批准人:课程负责人:张英杰授课教师:张英杰、李士玲、朱保刚、闫国安修订日期:2023年7月9日
学 院: 物理工程学院 课程名称: 理论力学 英文名称: Theoretical Mechanics 课程代码: 072113 课程性质: 专业核心课程 计划学时:理论:54 实践/实验:18 学 分: 3 授课时间: 1-18 周 授课地点: 物理楼 适用专业: 物理学 执笔人: 朱保刚 审核人: 仪双喜 批准人: 课程负责人: 张英杰 授课教师: 张英杰、李 士玲、朱保刚、闫国安 修订日期: 2023 年 7 月 9 日

《理论力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理论力学是物理学专业的第一门理论物理课,也是学生第一次用高等数学方法处理物理问题的一门基础理论课程,是高等师范院校物理学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通过学习,学生不但应该对宏观机械运动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有比较系统的理解,而且应能掌握处理力学问题的一般方法,培养解决一般物理问题所必需的抽象思维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进一步掌握力学的基本原理的应用、掌握运用数学工具处理力学问题的方法,为学习其它理论物理课程打下基础。二、课程目标本课程着眼于通过高等数学方法处理物理学基础理论问题,学生能够牢固掌握理论力学的基本原理和思想,正确理解和运用理论力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解决力学问题的能力,提高自身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具备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表1: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具体指标点的对应关系表课程目标1:使学生了解理论力学在生活及科研工作中的重要意义,牢固掌握理论力学的基本原理和思想,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理论力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解决力学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了解中学物理学科中力学问题的认知特点和一般讲授方式方法。课程目标2.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细致、踏实的工作作风,培养创新精神以课程目标及实事求是的人生态度,在学习过程中锻炼与他人沟通合作的技能,初步具有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课程目标3.培养学生主动查阅、整理文献的习惯,在阅读与整理文献的过程中形成批判性思维,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引导学生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提高利用信息技术获取及处理信息的能力,了解理论力学发展前沿的先进思想与技术。课程目标课程目标1课程目标2课程目标3毕业要求指标点2-1:对教师职业有强烈的认同,具有积极的从教意愿和动机,端正的从教态V度,认同教师工作的专业毕业要求2:性和意义。教育情怀2-2:具有人文底蕴与科学精神,富有爱心、责任心和事业心,自觉成为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1/9
《理论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1 / 9 一、课程简介 理论力学是物理学专业的第一门理论物理课,也是学生第一次用高等数学方法处理 物理问题的一门基础理论课程,是高等师范院校物理学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通过学习,学生不但应该对宏观机械运动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有比较系统的理解,而 且应能掌握处理力学问题的一般方法,培养解决一般物理问题所必需的抽象思维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进一步掌握力学的基本原理的应用、掌握运用数学工具处 理力学问题的方法,为学习其它理论物理课程打下基础。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着眼于通过高等数学方法处理物理学基础理论问题,学生能够牢固掌握理论 力学的基本原理和思想,正确理解和运用理论力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解决力学问题的 能力,提高自身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具备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表 1: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具体指标点的对应关系表 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 1. 使学生了解理论力学在生活及科研工 作中的重要意义,牢固掌握理论力学的基本原理和 思想,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理论力学基本概 念、基本原理解决力学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抽象 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了解中学物理学科中力 学问题的认知特点和一般讲授方式方法。 课程目标 2. 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严谨的科 学态度和细致、踏实的工作作风,培养创新精神以 及实事求是的人生态度,在学习过程中锻炼与他人 沟通合作的技能,初步具有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 能力。 课程目标 3. 培养学生主动查阅、整理文献的习惯, 在阅读与整理文献的过程中形成批判性思维,培养 终身学习的能力,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引导学生 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提高利用信息技术获 取及处理信息的能力,了解理论力学发展前沿的先 进思想与技术。 课程目标 毕业要求指标点 课程目标 1 课程目标 2 课程目标 3 毕业要求 2: 教育情怀 2-1:对教师职业有强烈的 认同,具有积极的从教意 愿和动机,端正的从教态 度,认同教师工作的专业 性和意义。 √ 2-2:具有人文底蕴与科学 精神,富有爱心、责任心 和事业心,自觉成为学生 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 √

《理论力学》课程教学大纲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2-3:树立正确的教师观、学生观,理解教师作为学生学习促进者的角色要求,懂得尊重学生人格及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对学生富有爱心与责任心,能够促进学生自主与全面发展。3-1:掌握理论力学基本原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够运用理论力学基本定理和定理,解决基本物理模毕业要求3:型的力学问题。学科素养3-2:掌握理论力学所必需的数学知识,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4-1:通过引导学生观摩授课老师的讲课过程,做笔7记,熟知中学物理学科中力学问题的认知特点和一毕业要求4:般讲授方式方法。教学能力4-2:通过课堂讨论和语言表达训练,初步具备讲授2学习内容的能力。7-1:通过查阅文献资料获取有价值信息,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具有在物理MV教育和科研等专业领域发展的意识。毕业要求7:7-2:通过学习理论力学中学会反思的基本原理、定律和方法以及其应用,掌握一定的77反思方法和技能,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批评性思维。8-1:能够根据实际问题通过查阅有关文献和参考MV毕业要求8:书,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正沟通合作确抽象出物理模型。8-2:培养学生主动查阅、VV2 /9
《理论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2 / 9 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 人。2-3 :树立正确的教师观、 学生观,理解教师作为学 生学习促进者的角色要 求,懂得尊重学生人格及 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对 学生富有爱心与责任心, 能够促进学生自主与全面 发展。 √ 毕业要求 3 : 学科素养 3 - 1 :掌握理论力学基本原 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能 够运用理论力学基本定理 和定理,解决基本物理模 型的力学问题。 √ 3 - 2 :掌握理论力学所必需 的数学知识,提高学生运 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 的能力。 √ 毕业要求 4 : 教学能力 4 - 1 :通过引导学生观摩授 课老师的讲课过程,做笔 记,熟知中学物理学科中 力学问题的认知特点和一 般讲授方式方法 。 √ √ 4 - 2 :通过课堂讨论和语言 表达训练,初步具备讲授 学习内容的能力。 √ √ 毕业要求 7 : 学会反思 7 - 1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获 取有价值信息,养成终身 学习的习惯,具有在物理 教育和科研等专业领域发 展的意识 。 √ √ 7 - 2 :通过学习理论力学中 的基本原理、定律和方法 以及其应用,掌握一定的 反思方法和技能,具有一 定的创新意识和批评性思 维。 √ √ 毕业要求 8 : 沟通合作 8 - 1 :能够根据实际问题, 通过查阅有关文献和参考 书,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正 确抽象出物理模型。 √ √ 8 - 2 :培养学生主动查阅、 √ √

《理论力学》课程教学大纲整理文献的习惯,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提高利用信息技术获取及处理信息的能力,了解理论力学发展前沿的先进思想与应用技术。三、教学内容表2:讠课程目标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对应关系表学时教学课程目课程目课程目周次章节日期内容提要分配方法标1标2标3新课讲从2.13绪论绪论;运动的描述方授、问答13VV法到2.19$ 1. 1讨论$1.2速度、加速度的分量新课讲从2.202$1.3表示;平动参照系:授、问答3到2.26$1.4讨论质点运动定律:新课讲$1.5质点运动微分方程;从2.27$1.6授、问答3非惯性系动力学3到3.5$1.7讨论(一):功和能:新课讲质点动力学的基本$1.8授、问答从3.6到4定理与基本守恒定3y73.12$1.9讨论、习律;有心力;题课新课讲从3.13$2.1质点组;动量定理与53授、问答Y到3.19$2.2动量守恒定律:讨论动量矩定理与动量新课讲$2.3从3.206授、问答矩守恒:动能定理与3V到3.26$2.4讨论机械能守恒律:$2.5两体问题;质心坐标新课讲从3.27$2.673授、问答系与实验室坐标系;到4.2$2.7变质量物体的运动;讨论小结习题分从4.3到3.87习题课V析4.9新课讲$ 3. 1从4.10刚体运动的分析;角93授、问答VV到4.16$3.2速度矢量;讨论新课讲$3.3从4.17欧拉角;刚体运动方103授、问答到4.23$3.4程与平衡方程;讨论从4.24$3.5转动惯量;刚体的平新课讲V1137到4.30$3.6动与绕固定轴的转授、问答3 /9
《理论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3 / 9 整理文献的习惯,培养终 身学习的能力,提高利用 信息技术获取及处理信息 的能力,了解理论力学发 展前沿的先进思想与应用 技术。 三、教学内容 表 2:课程目标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对应关系表 周次 日期 章节 内容提要 学时 分配 教学 方法 课程目 标 1 课程目 标 2 课程目 标 3 1 从 2.13 到 2.19 绪论 §1.1 绪论;运动的描述方 法 3 新课讲 授、问答 讨论 √ √ √ 2 从 2.20 到 2.26 §1.2 §1.3 §1.4 速度、加速度的分量 表示;平动参照系; 质点运动定律; 3 新课讲 授、问答 讨论 √ √ 3 从 2.27 到 3.5 §1.5 §1.6 §1.7 质点运动微分方程; 非惯性系动力学 (一);功和能; 3 新课讲 授、问答 讨论 √ √ 4 从 3.6 到 3.12 §1.8 §1.9 质点动力学的基本 定理与基本守恒定 律;有心力; 3 新课讲 授、问答 讨论、习 题课 √ √ √ 5 从 3.13 到 3.19 §2.1 §2.2 质点组;动量定理与 动量守恒定律; 3 新课讲 授、问答 讨论 √ √ √ 6 从 3.20 到 3.26 §2.3 §2.4 动量矩定理与动量 矩守恒;动能定理与 机械能守恒律; 3 新课讲 授、问答 讨论 √ √ √ 7 从 3.27 到 4.2 §2.5 §2.6 §2.7 小结 两体问题;质心坐标 系与实验室坐标系; 变质量物体的运动; 3 新课讲 授、问答 讨论 √ √ √ 8 从 4.3 到 4.9 习题课 3 习题分 析 √ √ 9 从 4.10 到 4.16 §3.1 §3.2 刚体运动的分析;角 速度矢量; 3 新课讲 授、问答 讨论 √ √ 10 从 4.17 到 4.23 §3.3 §3.4 欧拉角;刚体运动方 程与平衡方程; 3 新课讲 授、问答 讨论 √ √ 11 从 4.24 到 4.30 §3.5 §3.6 转动惯量;刚体的平 动与绕固定轴的转 3 新课讲 授、问答 √ √

《理论力学》课程教学大纲动;讨论$3.7刚体的平面平行运新课讲从5.1到$3.8动:刚体绕固定点的授、习题1235. 7小结分析转动;新课讲从5.8到$4.1平面转动参照系:空授、问答1335.14$4.2间转动参照系;讨论非惯性系动力学新新课$4.3从5.1514讲授、习(二):地球自转所3到5.21$4.4产生的影响:题分析新课讲$ 5. 1从5.22约束与广义坐标;虚15授、问答3到5.28$5.2功原理;讨论新课讲$5.3从5.29拉格朗日方程:小振16授、问答3$5.4动;到6.4讨论新课讲从6.5到$5.5哈密顿正则方程;泊授、问答1736.11$5.6松括号与泊松定理;讨论新新课$5.8从6.12318正则变换讲授、习到6.18习题课题分析四、课程考核(一)课程目标与课程考核的对应关系表 3:课程目标与课程考核的对应关系表考核方式及占比考核内容课程目标1课程目标2课程目标3平面极坐标系中质点速度、加速度的分量表示式:质点运动微分线上学习、课堂参方程的应用:保守力的定义与判与、课后作业、阶段性测验、期末考定;质点动力学的基本定理与基试本守恒定律的应用:有心力和有心运动的定义与特点。质点组质心的定义及求法;动量线上学习、课堂参定理与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及应与、课后作业、阶用;动量矩定理与动量矩守恒定段性测验、期末考律的内容与求法;动能定理与机试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与应用。刚体运动的自由度及分类;角速线上学习、课堂参度失量;刚体运动方程与平衡方与、课后作业、阶程;转动惯量的物理意义;定轴段性测验、期末考转动的动力学方程;刚体的平面试平行运动的运动学和动力学问4/9
《理论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4 / 9 动; 讨论 12 从 5.1 到 5.7 §3.7 §3.8 小结 刚体的平面平行运 动;刚体绕固定点的 转动; 3 新课讲 授、习题 分析 √ √ 13 从 5.8 到 5.14 §4.1 §4.2 平面转动参照系;空 间转动参照系; 3 新课讲 授、问答 讨论 √ √ 14 从 5.15 到 5.21 §4.3 §4.4 非惯性系动力学 (二);地球自转所 产生的影响; 3 新新课 讲授、习 题分析 √ √ √ 15 从 5.22 到 5.28 §5.1 §5.2 约束与广义坐标;虚 功原理; 3 新课讲 授、问答 讨论 √ √ √ 16 从 5.29 到 6.4 §5.3 §5.4 拉格朗日方程;小振 动; 3 新课讲 授、问答 讨论 √ 17 从 6.5 到 6.11 §5.5 §5.6 哈密顿正则方程;泊 松括号与泊松定理; 3 新课讲 授、问答 讨论 √ √ 18 从 6.12 到 6.18 §5.8 习题课 正则变换 3 新新课 讲授、习 题分析 √ √ 四、课程考核 (一)课程目标与课程考核的对应关系 表 3:课程目标与课程考核的对应关系表 考核内容 考核方式及占比 课程目标 1 课程目标 2 课程目标 3 平面极坐标系中质点速度、加速 度的分量表示式;质点运动微分 方程的应用;保守力的定义与判 定;质点动力学的基本定理与基 本守恒定律的应用;有心力和有 心运动的定义与特点。 线上学习、课堂参 与、课后作业、阶 段性测验、期末考 试 √ √ 质点组质心的定义及求法;动量 定理与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及应 用;动量矩定理与动量矩守恒定 律的内容与求法;动能定理与机 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与应用。 线上学习、课堂参 与、课后作业、阶 段性测验、期末考 试 √ √ √ 刚体运动的自由度及分类;角速 度矢量;刚体运动方程与平衡方 程;转动惯量的物理意义;定轴 转动的动力学方程;刚体的平面 平行运动的运动学和动力学问 线上学习、课堂参 与、课后作业、阶 段性测验、期末考 试 √ √ √

《理论力学》课程教学大纲题;转动瞬心的定义与求法线上学习、课堂参平面转动参考系:惯性离心力;与、课后作业、阶科里奥利力:地球自转所产生的段性测验、期末考影响。试约束与广义坐标的定义:虚位移和实位移的区别于联系:理想约线上学习、课堂参束的定义:虚功原理内容及应用;与、课后作业、阶保守系拉格朗日方程的推导及其段性测验、期末考应用;哈密顿正则方程的内容及试应用:泊松括号:哈密顿原理的内容及应用。(二)评定方法本课程为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课程考核的分为线上和线下两部分,评定方法采用活动表现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活动表现评价主要是学生平时在课堂学习中的活动表现以及完成作业情况,终结性评价主要是期中和期末考核考试。线上自学包括:预习视频、问题解答,章节考核等形式,占总成绩的30%,线下学习成绩占70%由四部分构成:平时成绩包括:预习讨论、课堂提问、例题解答等形式,占总成绩的14%,课后作业包括完成情况和创新思路等形式,占总成绩的7%,期中考试采用闭卷笔试的形式,考察知识的综合掌握情况,占总成绩的14%,期末考试采用闭卷笔试的形式,考察知识的综合掌握情况,占总成绩的35%。(三)评分标准表4:课程目标与评分标准的对应关系表评分标准基本掌握相部分掌握相不能正确掌握较好掌握相热练掌握相关关知识点,关知识点,部和理解相关知关知识点,占分知识点,熟练能够解决相分地回答课识点,不能够课程目标较好地跟进比例解决相关问题关例题和课堂设计的问解决相关例题理论的讲解题。后作业题。和作业题。优:90-100良:80-89中:70-79合格:60-69不合格:<60(1)灵活运用(1)基本能(1)了解牛(1)了解牛顿(1)比较灵牛顿运动定活运用牛顿够运用牛顿顿运动定律、运动定律、质律、质点动力运动定律、运动定律、质点动力学点动力学的基课程目标 150%学的基本定理质点动力学质点动力学本定理和基本的基本定理和基本守恒定的基本定理的基本定理和基本守恒守恒定律,基和基本守恒律分析质点的和基本守恒定律,基本能本能够分析质运动问题,建定律分析质定律分析质够分析质点点的运动问5/9
《理论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5 / 9 题;转动瞬心的定义与求法。 平面转动参考系;惯性离心力; 科里奥利力;地球自转所产生的 影响。 线上学习、课堂参 与、课后作业、阶 段性测验、期末考 试 √ √ √ 约束与广义坐标的定义;虚位移 和实位移的区别于联系;理想约 束的定义;虚功原理内容及应用; 保守系拉格朗日方程的推导及其 应用;哈密顿正则方程的内容及 应用;泊松括号;哈密顿原理的 内容及应用。 线上学习、课堂参 与、课后作业、阶 段性测验、期末考 试 √ √ √ (二)评定方法 本课程为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课程考核的分为线上和线下两部分,评定方法采用 活动表现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活动表现评价主要是学生平时在课堂学 习中的活动表现以及完成作业情况,终结性评价主要是期中和期末考核考试。 线上自学包括:预习视频、问题解答,章节考核等形式,占总成绩的 30%, 线下学习成绩占 70%由四部分构成: 平时成绩包括:预习讨论、课堂提问、例题解答等形式,占总成绩的 14%, 课后作业包括完成情况和创新思路等形式,占总成绩的 7%, 期中考试采用闭卷笔试的形式,考察知识的综合掌握情况,占总成绩的 14%, 期末考试采用闭卷笔试的形式,考察知识的综合掌握情况,占总成绩的 35%。 (三)评分标准 表 4:课程目标与评分标准的对应关系表 课程目标 占分 比例 评分标准 熟练掌握相关 知识点,熟练 解决相关问题 较好掌握相 关知识点, 较好地跟进 理论的讲解 基本掌握相 关知识点, 能够解决相 关例题和课 后作业题。 部分掌握相 关知识点,部 分地回答课 堂设计的问 题。 不能正确掌握 和理解相关知 识点,不能够 解决相关例题 和作业题。 优:90-100 良:80-89 中:70-79 合格:60-69 不合格:<60 课程目标 1 50% (1)灵活运用 牛顿运动定 律、质点动力 学的基本定理 和基本守恒定 律分析质点的 运动问题,建 (1)比较灵 活运用牛顿 运动定律、 质点动力学 的基本定理 和基本守恒 定律分析质 (1)基本能 够运用牛顿 运动定律、 质点动力学 的基本定理 和基本守恒 定律分析质 (1)了解牛 顿运动定律、 质 点 动力 学 的 基 本定 理 和 基 本守 恒 定律,基本能 够 分 析质 点 (1)了解牛顿 运动定律、质 点动力学的基 本定理和基本 守恒定律,基 本能够分析质 点的运动问

《理论力学》课程教学大纲建立和求立和求解质点点的运动问点的运动问的运动问题,题,的运动微分方题,建立和题,建立和建立和求解解质点的运动程。质点的运动求解质点的求解质点的微分方程。(2)熟练利用运动微分方运动微分方微分方程。(2)不能灵活程。保守力与对应程。(2)了解保应用所学理论势能之间的关(2)较熟练(2)基本具守力与对应力学知识解决系解决问题。利用保守力备利用保守势能之间的基本物理模型(3)熟练掌握与对应势能力与对应势关系。的相关力学问计算质心的方之间的关系能之间的关(3)了解计题。系解决问题法,并灵活利解决问题。算质心的方(3)较熟练的能力。法。用质点组的运动定理和运动掌握计算质(3)基本掌(4)了解刚守恒定律解决心的方法,握计算质心体运动方程问题。并利用质点的方法和利与平衡方程(4)熟练掌握组的运动定用质点组的的应用、转动刚体运动方程理和运动守运动定理和惯量的物理与平衡方程的恒定律解决运动守恒定意义、定轴转问题。应用、转动惯律解决问动的动力学量的物理意(4)较熟练题。方程、刚体的义、定轴转动掌握刚体运(4)基本掌平面平行运动中任一质的动力学方动方程与平握刚体运动程、刚体的平衡方程的应方程与平衡点的速度和面平行运动中用、转动惯方程的应加速度求法、任一质点的速量的物理意用、转动惯转动瞬心的度和加速度求义、定轴转量的物理意定义与求法法、转动瞬心动的动力学义、定轴转会求惯量主的定义与求法方程、刚体动的动力学轴。会求惯量主的平面平行方程、刚体(5)了解定轴。运动中任一的平面平行轴转动的特(5)熟练掌握质点的速度点及轴上的运动中任一分析定轴转动和加速度求质点的速度附加压力等法、转动瞬的刚体并会求和加速度求概念,了解刚轴上的附加压心的定义与法、转动瞬体的平面平力,分析和求求法会求惯心的定义与行运动。解刚体的平面量主轴。求法会求惯(6)了解利平行运动。(5)较熟练量主轴。用虚功原理(6)灵活运用掌握分析定(5)基本掌求解平衡条虚功原理求解轴转动的刚握分析定轴件的思路。平衡条件。体并会求轴转动的刚体(7)了解利(7)熟练掌握上的附加压用拉格朗日并会求轴上利用拉格朗日力,分析和的附加压方程求解力方程求解力学求解刚体的力,分析和学体系的基体系。平面平行运求解刚体的本过程。动。平面平行运6 /9
《理论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6 / 9 立和求解质点 的运动微分方 程。 (2)熟练利用 保守力与对应 势能之间的关 系解决问题。 (3)熟练掌握 计算质心的方 法,并灵活利 用质点组的运 动定理和运动 守恒定律解决 问题。 (4)熟练掌握 刚体运动方程 与平衡方程的 应用、转动惯 量的物理意 义、定轴转动 的动力学方 程、刚体的平 面平行运动中 任一质点的速 度和加速度求 法、转动瞬心 的定义与求法 会求惯量主 轴。 (5)熟练掌握 分析定轴转动 的刚体并会求 轴上的附加压 力,分析和求 解刚体的平面 平行运动。 (6)灵活运用 虚功原理求解 平衡条件。 (7)熟练掌握 利用拉格朗日 方程求解力学 体系。 点的运动问 题,建立和 求解质点的 运动微分方 程。 (2)较熟练 利用保守力 与对应势能 之间的关系 解决问题。 (3)较熟练 掌握计算质 心的方法, 并利用质点 组的运动定 理和运动守 恒定律解决 问题。 (4)较熟练 掌握刚体运 动方程与平 衡方程的应 用、转动惯 量的物理意 义、定轴转 动的动力学 方程、刚体 的平面平行 运动中任一 质点的速度 和加速度求 法、转动瞬 心的定义与 求法会求惯 量主轴。 (5)较熟练 掌握分析定 轴转动的刚 体并会求轴 上的附加压 力,分析和 求解刚体的 平面平行运 动。 点的运动问 题,建立和 求解质点的 运动微分方 程。 (2)基本具 备利用保守 力与对应势 能之间的关 系解决问题 的能力。 (3)基本掌 握计算质心 的方法和利 用质点组的 运动定理和 运动守恒定 律解决问 题。 (4)基本掌 握刚体运动 方程与平衡 方程的应 用、转动惯 量的物理意 义、定轴转 动的动力学 方程、刚体 的平面平行 运动中任一 质点的速度 和加速度求 法、转动瞬 心的定义与 求法会求惯 量主轴。 (5)基本掌 握分析定轴 转动的刚体 并会求轴上 的附加压 力,分析和 求解刚体的 平面平行运 的运动问题, 建 立 和求 解 质 点 的运 动 微分方程。 (2)了解保 守 力 与对 应 势 能 之间 的 关系。 (3)了解计 算 质 心的 方 法。 (4)了解刚 体 运 动方 程 与 平 衡方 程 的应用、转动 惯 量 的物 理 意义、定轴转 动 的 动力 学 方程、刚体的 平 面 平行 运 动 中 任一 质 点 的 速度 和 加速度求法、 转 动 瞬心 的 定 义 与求 法 会 求 惯量 主 轴。 (5)了解定 轴 转 动的 特 点 及 轴上 的 附 加 压力 等 概念,了解刚 体 的 平面 平 行运动。 (6)了解利 用 虚 功原 理 求 解 平衡 条 件的思路。 (7)了解利 用 拉 格朗 日 方 程 求解 力 学 体 系的 基 本过程。 题,建立和求 解质点的运动 微分方程。 (2)不能灵活 应用所学理论 力学知识解决 基本物理模型 的相关力学问 题

《理论力学》课程教学大纲(6)较灵活动。运用虚功原(6)能够运理求解平衡用虚功原理条件。求解平衡条(7)较熟练件。掌握利用拉(7)基本掌格朗日方程握利用拉格求解力学体朗日方程求系。解力学体系。(1)能够熟练(1)能够较(1)基本能(1)基本能(1)不能完成而准确地对运熟练而准确够对运动微够对运动微对运动微分方动微分方程进地对运动微分方程进行分方程进行程进行积分求行积分求解并分方程进行解,不能对结积分求解并积分求解。对结果进行物积分求解并对结果进行(2)了解利果进行物理含理含义分析。对结果进行物理含义分用失量运算义分析。析。(2)能够熟练物理含义分法则处理失(2)不能利用课程目标230%析。而准确利用失(2)基本能量力学问题失量运算法则量运算法则处(2)能够较够利用矢量的思路。处理矢量力学问题。理矢量力学问熟练而准确运算法则处题。利用矢量运理矢量力学算法则处理问题。矢量力学问题。(1)熟练高效(1)基本具在别人的协(1)较熟练查阅的文献较查阅文献的能得查阅文献备查阅文献助下能够查少,不能完成的能力;力;的能力;阅部分文献。设计方案。课程目标320%(2)很好的团(2)具有较(2)基本具结协作能力。好的团结协有团结协作作能力。能力。(四)课程目标达成情况评价方法定量评价法对于课程目标达成情况,仍采用活动表现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总成绩=(作业等平时成绩X30%+期中考试成绩×20%+期末考试成绩×50%)X70%+线上自学成绩×30%。详细的课程目标定量评价标准见表5。表5:课程目标定量评价与评价方式表线上自作业等期中考期末考学成绩平时表试试课程目标课程分目标达成评价方法现(30%)(21%)(14%)(35%)7 / 9
《理论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7 / 9 (6)较灵活 运用虚功原 理求解平衡 条件。 (7)较熟练 掌握利用拉 格朗日方程 求解力学体 系。 动。 (6)能够运 用虚功原理 求解平衡条 件。 (7)基本掌 握利用拉格 朗日方程求 解力学体 系。 课程目标 2 30% (1)能够熟练 而准确地对运 动微分方程进 行积分求解并 对结果进行物 理含义分析。 (2)能够熟练 而准确利用矢 量运算法则处 理矢量力学问 题。 (1)能够较 熟练而准确 地对运动微 分方程进行 积分求解并 对结果进行 物理含义分 析。 (2)能够较 熟练而准确 利用矢量运 算法则处理 矢量力学问 题。 (1)基本能 够对运动微 分方程进行 积分求解并 对结果进行 物理含义分 析。 (2)基本能 够利用矢量 运算法则处 理矢量力学 问题。 (1)基本能 够 对 运动 微 分 方 程进 行 积分求解。 (2)了解利 用 矢 量运 算 法 则 处理 矢 量 力 学问 题 的思路。 (1)不能完成 对运动微分方 程进行积分求 解,不能对结 果进行物理含 义分析。 (2)不能利用 矢量运算法则 处理矢量力学 问题。 课程目标 3 20% (1)熟练高效 查阅文献的能 力; (2)很好的团 结协作能力。 (1)较熟练 得查阅文献 的能力; (2)具有较 好的团结协 作能力。 (1)基本具 备查阅文献 的能力; (2)基本具 有团结协作 能力。 在 别 人的 协 助 下 能够 查 阅部分文献。 查阅的文献较 少,不能完成 设计方案。 (四)课程目标达成情况评价方法 定量评价法 对于课程目标达成情况,仍采用活动表现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总 成绩=(作业等平时成绩×30%+期中考试成绩×20%+期末考试成绩×50%)×70%+线上自 学成绩×30%。详细的课程目标定量评价标准见表 5。 表 5:课程目标定量评价与评价方式表 课程目标 线上自 学成绩 (30%) 作业等 平时表 现 (21%) 期中考 试 (14%) 期末考 试 (35%) 课程分目标达成评价方法

《理论力学》课程教学大纲5070分目标达成度Di=分目标达6080课程目标1成度=分目标达成度10202020课程目标2=(0.3×分目标在线上自学的平均得分+0.14X分目标在期中考试的平均得分+0.21X分目标在作业等平时表现中平均得分+0.35×分目标在期末考试中的平20课程目标340100均得分)/(0.3×分目标在线上自学的总分+0.14X分目标在期中考试的总分+0.21×分目标在作业等平时表现中总分+0.35×分目标在期末考试中的总分))五、教材及参考资料1.选用教材周衍柏,《理论力学教程》(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年出版。2.主要参考书目[1]】梁昆淼,《力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出版。[2]于全训,《力学概论》,科学教育出版社,1986年出版。[3]周培源,《理论力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53年出版。[4]阮图南,《大学物理解题法诠释》第一篇,安徽教育出版社,1994年出版。[51赵凯华,新概念物理教程力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出版。8/9
《理论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8 / 9 五、教材及参考资料 1.选用教材 周衍柏,《理论力学教程》(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年出版。 2. 主要参考书目 [1] 梁昆淼,《力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年出版。 [2] 于全训,《力学概论》,科学教育出版社,1986 年出版。 [3] 周培源,《理论力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1953 年出版。 [4] 阮图南,《大学物理解题法诠释》第一篇,安徽教育出版社,1994 年出版。 [5] 赵凯华,新概念物理教程力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年出版。 课程目标1 50 60 70 80 分目标达成度Di=分目标达 成度=分目标达成度 ={(0.3×分目标在线上自 学的平均得分+0.14×分目 标在期中考试的平均得分 +0.21×分目标在作业等平 时表现中平均得分+0.35× 分目标在期末考试中的平 均得分)/(0.3×分目标在 线上自学的总分+0.14×分 目标在期中考试的总分 +0.21×分目标在作业等平 时表现中总分+0.35×分目 标在期末考试中的总分)} 课程目标2 10 20 20 20 课程目标3 40 20 10 0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曲阜师范大学:物理学专业《力学》核心课程教学大纲.docx
- 曲阜师范大学:物理学专业《高等数学》核心课程教学大纲(一).docx
- 曲阜师范大学:物理学专业《电动力学》核心课程教学大纲.doc
- 曲阜师范大学:物理学专业《模拟电路》核心课程教学大纲.docx
- 曲阜师范大学:物理学专业《光学》核心课程教学大纲.doc
- 曲阜师范大学:物理学专业《热力学与统计物理》核心课程教学大纲.docx
- 曲阜师范大学:物理学专业《数学物理方法》核心课程教学大纲.docx
- 曲阜师范大学:物理学专业《原子物理》核心课程教学大纲.docx
- 曲阜师范大学:物理学专业《热学》核心课程教学大纲.docx
- 曲阜师范大学:物理学专业《固体物理》核心课程教学大纲(双语).docx
- 曲阜师范大学:物理学专业《固体物理》核心课程教学大纲.docx
- 曲阜师范大学: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光电检测技术》课程教学大纲.docx
- 曲阜师范大学: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工程光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一).docx
- 曲阜师范大学: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应用光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
- 曲阜师范大学: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电路分析》课程教学大纲.docx
- 曲阜师范大学: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工程数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
- 曲阜师范大学: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光电信息综合实验》课程教学大纲.docx
- 曲阜师范大学: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信息光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
- 曲阜师范大学: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激光原理》课程教学大纲.docx
- 曲阜师范大学: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光电检测技术》课程教学大纲.docx
- 曲阜师范大学:物理学专业《量子力学》核心课程教学大纲(一).docx
- 曲阜师范大学:物理学专业《高等数学》核心课程教学大纲(二).docx
- 曲阜师范大学:物理学专业《高等数学》核心课程教学大纲(三).docx
- 曲阜师范大学:物理工程学院核心主干课程《毕业论文》教学大纲.doc
- 曲阜师范大学:物理工程学院核心主干课程《课程论文》教学大纲.doc
- 曲阜师范大学:物理工程学院核心主干课程《光学》教学大纲.doc
- 曲阜师范大学:物理工程学院核心主干课程《力学》教学大纲.doc
- 曲阜师范大学:物理工程学院核心主干课程《原子物理》教学大纲.docx
- 曲阜师范大学:物理工程学院核心主干课程《固体物理》教学大纲.doc
- 曲阜师范大学:物理工程学院核心主干课程《固体物理》教学大纲(双语).docx
- 曲阜师范大学:物理工程学院核心主干课程《数字电路》教学大纲.docx
- 曲阜师范大学:物理工程学院核心主干课程《数学物理方法》教学大纲.docx
- 曲阜师范大学:物理工程学院核心主干课程《普通物理实验》教学大纲(一).doc
- 曲阜师范大学:物理工程学院核心主干课程《普通物理实验》教学大纲(二).doc
- 曲阜师范大学:物理工程学院核心主干课程《普通物理实验》教学大纲(三).doc
- 曲阜师范大学:物理工程学院核心主干课程《模拟电路》教学大纲.doc
- 曲阜师范大学:物理工程学院核心主干课程《热力学与统计物理》教学大纲.doc
- 曲阜师范大学:物理工程学院核心主干课程《热学》教学大纲.docx
- 曲阜师范大学:物理工程学院核心主干课程《理论力学》教学大纲.docx
- 曲阜师范大学:物理工程学院核心主干课程《电动力学》教学大纲.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