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教学资源 》 大学文库

曲阜师范大学:物理学专业《高等数学》核心课程教学大纲(三)

文档信息
资源类别:文库
文档格式:DOCX
文档页数:12
文件大小:124.6KB
团购合买:点击进入团购
内容简介
曲阜师范大学:物理学专业《高等数学》核心课程教学大纲(三)
刷新页面文档预览

曲华師范大学课程教学大纲学院:物理工程学院课程名称:高等数学3英文名称:TheAdvancedMathematics3课程代码:072103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计划学时:理论:72实践/实验:0学分:41-18 周授课时间:授课地点:物理楼三阶一物理学适用专业:执笔人:彭严审核人:张英杰批准人:彭严课程负责人:授课教师:修订日期:2023年9月1日

学 院: 物理工程学院 课程名称: 高等数学 3 英文名称:The Advanced Mathematics 3 课程代码: 072103 课程性质: 专业必修课 计划学时:理论:72 实践/实验: 0 学 分: 4 授课时间: 1-18 周 授课地点: 物理楼三阶一 适用专业: 物理学 执笔人: 彭严 审核人: 张英杰 批准人: 课程负责人: 授课教师: 彭严 修订日期: 2023 年 9 月 1 日

《高等数学3》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高等数学3》包括线性代数和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是物理各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其任务是要为各相关专业后继课程提供基本的数学工具,又要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本专业实际问题的意识与能力。通过各个教学环节,逐步培养学生具有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以及空间想象能力。从而为培养理工科学生的综合创新设计能力和科学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奠定数学理论分析与数值计算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运用数学工具处理实际问题的方法,为学习其它理论物理课程打下基础。二、课程目标1.使学生了解高等数学在生活及科研工作中的重要意义,掌握线性代数和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思想方法,形成数学学科核心素养。通过对学生进行严格的数学思维训练,使学生具有较广博的数学知识,能够综合运用代数学和统计学知识解决物理学科及其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支撑毕业要求2,3)2.通过本课程教学要使学生掌握高等数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运算,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通过各个教学环节逐步培养学生具有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自学能力,要特别重视理论联系实际以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支撑毕业要求2,7,8)3.培养学生主动查阅、整理文献的习惯,在阅读与整理文献的过程中形成批判性思维,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为将来学生服务于社会提供必备的数学技术,提高文化素质。(支撑毕业要求2,3,7,8)表1: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具体指标点的对应关系表毕业要求指标点课程目标1.对教师职业有强烈的认同,具有积极的从教意愿和动机,端正的从教态度,认同教师工作的专业性和意义。2.具有人文底蕴与科学精神,富有爱心、责任心课程目标1毕业要求2教育情怀和事业心,自觉成为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课程目标2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课程目标33.树立正确的教师观、学生观,理解教师作为学生学习促进者的角色要求,对学生富有爱心与责任心,促进学生自主与全面发展1.通过本课程教学要使学生掌握高等数学中的课程目标1一些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思想方法,形成-毕业要求3学科素养数学学科核心素养。课程目标32.通过对学生进行严格的数学思维训练,使学生1/12

《 高等数学 3 》课程教学大纲 1 / 12 一、课程简介 《高等数学 3》包括线性代数和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是物理各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 基础课程。其任务是既要为各相关专业后继课程提供基本的数学工具,又要培养学生应 用数学知识解决本专业实际问题的意识与能力。通过各个教学环节,逐步培养学生具有 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以及空间想象能力。从而为培养理工科学生的综合创新设 计能力和科学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奠定数学理论分析与数值计算基础。通过本课程 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运用数学工具处理实际问题的方法,为学习其它理论物理课程打 下基础。 二、课程目标 1. 使学生了解高等数学在生活及科研工作中的重要意义,掌握线性代数和概率论 与数理统计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思想方法,形成数学学科核心素养。通 过对学生进行严格的数学思维训练,使学生具有较广博的数学知识,能够综合运用代数 学和统计学知识解决物理学科及其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支撑毕业要求 2,3) 2. 通过本课程教学要使学生掌握高等数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运算,在 传授知识的同时,要通过各个教学环节逐步培养学生具有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 空间想象能力和自学能力,要特别重视理论联系实际以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的能力。(支撑毕业要求 2,7,8) 3.培养学生主动查阅、整理文献的习惯,在阅读与整理文献的过程中形成批判性思 维,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为将来学生服务于社会提供必备的数学技术,提高文化素质。 (支撑毕业要求 2,3,7,8) 表 1: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具体指标点的对应关系表 毕业要求 指标点 课程目标 毕业要求2 教育情怀 1.对教师职业有强烈的认同,具有积极的从教意 愿和动机,端正的从教态度,认同教师工作的专 业性和意义。 2.具有人文底蕴与科学精神,富有爱心、责任心 和事业心,自觉成为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 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3.树立正确的教师观、学生观,理解教师作为学 生学习促进者的角色要求,对学生富有爱心与责 任心,促进学生自主与全面发展。 课程目标1 课程目标2 课程目标3 毕业要求3 学科素养 1.通过本课程教学要使学生掌握高等数学中的 一些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思想方法,形成 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2.通过对学生进行严格的数学思维训练,使学生 课程目标1 课程目标3

《高等数学3》课程教学大纲具有较广博的数学知识,能够综合运用相关学科知识解决物理学科及其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1.通过查阅文献资料获取有价值信息,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具有在物理教育和科研等专业领课程目标2域发展的意识;毕业要求7学会反思2.通过学习高等数学3中的理论方法,培养学生课程目标3具有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举一反三的能力,1.能够根据实际问题,通过查阅有关文献和参考书,深刻理解数学在物理中的应用。课程目标2毕业要求8沟通合作2.培养创新精神以及实事求是的人生态度,在课程目标3学习过程中锻炼与他人沟通合作的技能,初步具有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教学内容周章节内容课程目标1课程目标2课程目标3日期次(1)初步具备1.1n阶行(1)掌握线性代数综合运用微积列式的定义和概率论与数理统分的能力、一(1)通过查阅文08.2计中的计算;定的逻辑推理行列式1.2行列式8-献资料,具备多(4学的主要性质(2)掌握线性代数能力、分析问109.0种角度解决问题时)1.3行列式和概率论与数理统题的能力和将5的能力按行(列)计中的一些简单证数学思想扩展明。展开到其它领域的能力。2.1矩阵的概念(1)通过查阅文2.2矩阵的通过对学生进行严格的数学思维训练,献资料,具备多代数运算(2)解决某些2.3逆矩阵使学生具有较广博种角度解决问题09.0矩阵代简单的几何量与矩阵的初的数学知识,能够综的能力。4-数(4学和物理量问题209.1等变换合运用代数学和统(2)养成发散性时)的能力和空间02.4转置矩计学知识解决物理思维,培养数学想象能力。阵与一些重学科及其教学中遇思维,掌握数学要方阵到的实际问题技术和手段。2.5分块矩阵3.1向量组使学生了解高等数(2)解决某些(2)养成发散性09.1线性方与矩阵的秩学在生活及科研工简单的几何量思维,培养数学1-程组(43.2线性方作中的重要意义,掌和物理量问题309.1思维,掌握数学学时)程组的解法握线性代数和概率的能力和空间7技术和手段。3.3线性方论与数理统计中的想象能力。2 / 12

《 高等数学 3 》课程教学大纲 2 / 12 具有较广博的数学知识,能够综合运用相关学科 知识解决物理学科及其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毕业要求7 学会反思 1.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获取有价值信息,养成终 身学习的习惯,具有在物理教育和科研等专业领 域发展的意识; 2. 通过学习高等数学3中的理论方法,培养学生 具有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 力和举一反三的能力。 课程目标2 课程目标3 毕业要求8沟通合作 1. 能够根据实际问题,通过查阅有关文献和参 考书,深刻理解数学在物理中的应用。 2. 培养创新精神以及实事求是的人生态度,在 学习过程中锻炼与他人沟通合作的技能,初步 具有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程目标2 课程目标3 三、教学内容 周 次 日期 章节 内容 课程目标1 课程目标2 课程目标3 1 08.2 8- 09.0 5 行列式 ( 4 学 时) 1.1 n阶行 列式的定义 1.2 行列式 的主要性质 1.3 行列式 按 行 ( 列 ) 展开 (1)掌握线性代数 和概率论与数理统 计中的计算; (2)掌握线性代数 和概率论与数理统 计中的一些简单证 明。 (1)初步具备 综合运用微积 分的能力、一 定的逻辑推理 能力、分析问 题的能力和将 数学思想扩展 到其它领域的 能力。 (1)通过查阅文 献资料,具备多 种角度解决问题 的能力 2 09.0 4- 09.1 0 矩阵代 数(4学 时) 2.1 矩阵的 概念 2.2 矩阵的 代数运算 2.3 逆矩阵 与矩阵的初 等变换 2.4 转置矩 阵与一些重 要方阵 2.5 分块矩 阵 通过对学生进行严 格的数学思维训练, 使学生具有较广博 的数学知识,能够综 合运用代数学和统 计学知识解决物理 学科及其教学中遇 到的实际问题 (2)解决某些 简单的几何量 和物理量问题 的能力和空间 想象能力。 (1)通过查阅文 献资料,具备多 种角度解决问题 的能力。 (2)养成发散性 思维,培养数学 思维,掌握数学 技术和手段。 3 09.1 1- 09.1 7 线性方 程组(4 学时) 3.1 向量组 与矩阵的秩 3.2 线性方 程组的解法 3.3 线性方 使学生了解高等数 学在生活及科研工 作中的重要意义,掌 握线性代数和概率 论与数理统计中的 (2)解决某些 简单的几何量 和物理量问题 的能力和空间 想象能力。 (2)养成发散性 思维,培养数学 思维,掌握数学 技术和手段

《高等数学3》课程教学大纲程组解的结一些基本概念、基本构理论和基本思想方法,形成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使学生了解高等数学在生活及科研工(1)通过查阅文作中的重要意义,掌(2)解决某些4.1线性空09.1线性空握线性代数和概率简单的几何量献资料,具备多间的概念8-间(4学论与数理统计中的和物理量问题4种角度解决问题09.24.2n维线时)一些基本概念、基本的能力和空间的能力。4性空间理论和基本思想方想象能力。法,形成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使学生了解高等数(1)初步具备5.1线性变学在生活及科研工综合运用微积换的定义作中的重要意义,掌分的能力、一(1)通过查阅文09. 25.2n维线线性变定的逻辑推理握线性代数和概率性空间V中献资料,具备多5-S换(4学论与数理统计中的能力、分析问线性变换的10.0种角度解决问题时)一些基本概念、基本题的能力和将1矩阵的能力理论和基本思想方数学思想扩展5.3矩阵的到其它领域的法,形成数学学科核对角化心素养课程目标3能力。(1)初步具备(1)掌握线性代数综合运用微积和概率论与数理统分的能力、一欧几里6.1欧几里(2)养成发散性10.0计中的计算;定的逻辑推理思维,培养数学得空间得空间6 2-(2)掌握线性代数能力、分析问(4学思维,掌握数学6.2正交变和概率论与数理统10.8题的能力和将时)换技术和手段。数学思想扩展计中的一些简单证明。到其它领域的能力。7.1第一节n元实二次(2)解决某些(1)通过查阅文10.9n元实型及其标准课程目标1简单的几何量二次型形7.2正定献资料,具备多一7和物理量问题课程目标210.1(4学二次型种角度解决问题课程目标3的能力和空间5时)7.3用正交的能力想象能力。变换化二次型为标准形3 /12

《 高等数学 3 》课程教学大纲 3 / 12 程组解的结 构 一些基本概念、基本 理论和基本思想方 法,形成数学学科核 心素养 4 09.1 8- 09.2 4 线性空 间(4学 时) 4.1 线性空 间的概念 4.2 n维线 性空间 使学生了解高等数 学在生活及科研工 作中的重要意义,掌 握线性代数和概率 论与数理统计中的 一些基本概念、基本 理论和基本思想方 法,形成数学学科核 心素养 (2)解决某些 简单的几何量 和物理量问题 的能力和空间 想象能力。 (1)通过查阅文 献资料,具备多 种角度解决问题 的能力。 5 09.2 5- 10.0 1 线性变 换(4学 时) 5.1 线性变 换的定义 5.2 n维线 性空间V 中 线性变换的 矩阵 5.3 矩阵的 对角化 使学生了解高等数 学在生活及科研工 作中的重要意义,掌 握线性代数和概率 论与数理统计中的 一些基本概念、基本 理论和基本思想方 法,形成数学学科核 心素养课程目标3 (1)初步具备 综合运用微积 分的能力、一 定的逻辑推理 能力、分析问 题的能力和将 数学思想扩展 到其它领域的 能力。 (1)通过查阅文 献资料,具备多 种角度解决问题 的能力 6 10.0 2- 10.8 欧几里 得空间 ( 4 学 时) 6.1 欧几里 得空间 6.2 正交变 换 (1)掌握线性代数 和概率论与数理统 计中的计算; (2)掌握线性代数 和概率论与数理统 计中的一些简单证 明。 (1)初步具备 综合运用微积 分的能力、一 定的逻辑推理 能力、分析问 题的能力和将 数学思想扩展 到其它领域的 能力。 (2)养成发散性 思维,培养数学 思维,掌握数学 技术和手段。 7 10.9 - 10.1 5 n 元 实 二次型 ( 4 学 时) 7.1 第一节 n 元实二次 型及其标准 形 7.2 正 定 二次型 7.3 用正交 变换化二次 型为标准形 课程目标1 课程目标2 课程目标3 (2)解决某些 简单的几何量 和物理量问题 的能力和空间 想象能力。 (1)通过查阅文 献资料,具备多 种角度解决问题 的能力

《高等数学3》课程教学大纲8.1随机事件及其运算8.2频率的(1)初步具备稳定性与概(1)掌握线性代数综合运用微积率8.3古典和概率论与数理统分的能力、一(2)养成发散性10.1随机事概型8.4条计中的计算;定的逻辑推理思维,培养数学6-件及概件概率与独8(2)掌握线性代数能力、分析问10.2率(4学立性8.5全思维,掌握数学和概率论与数理统题的能力和将2时)概率公式与技术和手段。计中的一些简单证数学思想扩展贝叶斯明。到其它领域的(Bayes)公能力。式8.6独立试验9.1随机变(2)解决某些(2)养成发散性随机变量的定义(2)掌握线性代数10.2简单的几何量和概率论与数理统思维,培养数学 3-量及其9.2离散型和物理量问题910.2分布(4随机变量的计中的一些简单证思维,掌握数学的能力和空间9明。学时)概率分布技术和手段。想象能力。(1)初步具备综合运用微积9.3连续型随机变量的分的能力、一多维随(2)养成发散性(2)掌握线性代数定的逻辑推理10.3概率分布机向量9.4正态分和概率论与数理统能力、分析间思维,培养数学10-及其分0布11.0计中的一些简单证题的能力和将思维,掌握数学布(4学59.5随机变数学思想扩展明。技术和手段。时)量函数的分到其它领域的布能力。10.1多维随(1)掌握线性代数随机变机向量的定和概率论与数理统(2)解决某些(2)养成发散性11. 0义量的数计中的计算;简单的几何量6-思维,培养数学110.2二维随和物理量问题字特征(2)掌握线性代数111.1思维,掌握数学(4学机向量的概和概率论与数理统的能力和空间2技术和手段。时)率分布计中的一些简单证想象能力。明。10.3二维随(1)初步具备综合运用微积机向量的分(1)掌握线性代数(1)通过查阅文11. 1极限定布函数分的能力、一13-和概率论与数理统献资料,具备多理(4学10.4边缘分定的逻辑推理211.1计中的计算;种角度解决问题布时)能力、分析问9的能力10.5条件分题的能力和将布数学思想扩展4 /12

《 高等数学 3 》课程教学大纲 4 / 12 8 10.1 6- 10.2 2 随机事 件及概 率(4学 时) 8.1 随机事 件及其运算 8.2 频率的 稳定性与概 率 8.3 古 典 概 型 8.4 条 件概率与独 立 性 8.5 全 概率公式与 贝叶斯 (Bayes) 公 式 8.6 独立试 验 (1)掌握线性代数 和概率论与数理统 计中的计算; (2)掌握线性代数 和概率论与数理统 计中的一些简单证 明。 (1)初步具备 综合运用微积 分的能力、一 定的逻辑推理 能力、分析问 题的能力和将 数学思想扩展 到其它领域的 能力。 (2)养成发散性 思维,培养数学 思维,掌握数学 技术和手段。 9 10.2 3- 10.2 9 随机变 量及其 分布(4 学时) 9.1 随机变 量的定义 9.2 离散型 随机变量的 概率分布 (2)掌握线性代数 和概率论与数理统 计中的一些简单证 明。 (2)解决某些 简单的几何量 和物理量问题 的能力和空间 想象能力。 (2)养成发散性 思维,培养数学 思维,掌握数学 技术和手段。 1 0 10.3 0- 11.0 5 多维随 机向量 及其分 布(4学 时) 9.3 连续型 随机变量的 概率分布 9.4 正态分 布 9.5 随机变 量函数的分 布 (2)掌握线性代数 和概率论与数理统 计中的一些简单证 明。 (1)初步具备 综合运用微积 分的能力、一 定的逻辑推理 能力、分析问 题的能力和将 数学思想扩展 到其它领域的 能力。 (2)养成发散性 思维,培养数学 思维,掌握数学 技术和手段。 1 1 11.0 6- 11.1 2 随机变 量的数 字特征 ( 4 学 时) 10.1多维随 机向量的定 义 10.2二维随 机向量的概 率分布 (1)掌握线性代数 和概率论与数理统 计中的计算; (2)掌握线性代数 和概率论与数理统 计中的一些简单证 明。 (2)解决某些 简单的几何量 和物理量问题 的能力和空间 想象能力。 (2)养成发散性 思维,培养数学 思维,掌握数学 技术和手段。 1 2 11.1 3- 11.1 9 极限定 理(4学 时) 10.3二维随 机向量的分 布函数 10.4边缘分 布 10.5条件分 布 (1)掌握线性代数 和概率论与数理统 计中的计算; (1)初步具备 综合运用微积 分的能力、一 定的逻辑推理 能力、分析问 题的能力和将 数学思想扩展 (1)通过查阅文 献资料,具备多 种角度解决问题 的能力

《高等数学3》课程教学大纲到其它领域的能力。(1)初步具备综合运用微积10.6相互独分的能力、一第五章(2)掌握线性代数(2)养成发散性11. 2立的随机变定的逻辑推理习题课量0-和概率论与数理统能力、分析问思维,培养数学1第六章311. 210.7二维随计中的一些简单证题的能力和将思维,掌握数学(4学6机向量函数明。数学思想扩展技术和手段。时)的分布到其它领域的能力。能够综合运用代数(2)解决某些(1)通过查阅文11.2极限定11.1数学期学和统计学知识解简单的几何量7-献资料,具备多1理(4学望和物理量问题决物理学科及其教4种角度解决问题12.0时)学中遇到的实际问的能力和空间11.2方差3的能力题。想象能力。(1)初步具备综合运用微积11.3二维随分的能力、一(1)通过查阅文机向量的协(1)掌握线性代数12.0极限定定的逻辑推理方差与相关和概率论与数理统献资料,具备多14-理(4学能力、分析问5系数计中的计算;种角度解决问题12.1时)题的能力和将011.4矩与协的能力数学思想扩展方差矩阵到其它领域的能力。(1)初步具备综合运用微积分的能力、一12.1大数定(2)掌握线性代数(2)养成发散性12.1极限定定的逻辑推理律思维,培养数学11-和概率论与数理统理(4学能力、分析问612. 112.2中心极计中的一些简单证思维,掌握数学时)题的能力和将7明。限定理技术和手段。数学思想扩展到其它领域的能力。(2)解决某些12.1(1)掌握线性代数(2)养成发散性第六章第六章样简单的几何量18-和概率论与数理统思维,培养数学(4学和物理量问题本及抽样分7计中的计算;思维,掌握数学12.2时)布;的能力和空间4技术和手段。想象能力。5/12

《 高等数学 3 》课程教学大纲 5 / 12 到其它领域的 能力。 1 3 11.2 0- 11.2 6 第五章 习题课 第六章 ( 4 学 时) 10.6相互独 立的随机变 量 10.7二维随 机向量函数 的分布 (2)掌握线性代数 和概率论与数理统 计中的一些简单证 明。 (1)初步具备 综合运用微积 分的能力、一 定的逻辑推理 能力、分析问 题的能力和将 数学思想扩展 到其它领域的 能力。 (2)养成发散性 思维,培养数学 思维,掌握数学 技术和手段。 1 4 11.2 7- 12.0 3 极限定 理(4学 时) 11.1数学期 望 11.2方差 能够综合运用代数 学和统计学知识解 决物理学科及其教 学中遇到的实际问 题。 (2)解决某些 简单的几何量 和物理量问题 的能力和空间 想象能力。 (1)通过查阅文 献资料,具备多 种角度解决问题 的能力 1 5 12.0 4- 12.1 0 极限定 理(4学 时) 11.3二维随 机向量的协 方差与相关 系数 11.4矩与协 方差矩阵 (1)掌握线性代数 和概率论与数理统 计中的计算; (1)初步具备 综合运用微积 分的能力、一 定的逻辑推理 能力、分析问 题的能力和将 数学思想扩展 到其它领域的 能力。 (1)通过查阅文 献资料,具备多 种角度解决问题 的能力 1 6 12.1 1- 12.1 7 极限定 理(4学 时) 12.1大数定 律 12.2中心极 限定理 (2)掌握线性代数 和概率论与数理统 计中的一些简单证 明。 (1)初步具备 综合运用微积 分的能力、一 定的逻辑推理 能力、分析问 题的能力和将 数学思想扩展 到其它领域的 能力。 (2)养成发散性 思维,培养数学 思维,掌握数学 技术和手段。 1 7 12.1 8- 12.2 4 第六章 ( 4 学 时) 第六章 样 本及抽样分 布; (1)掌握线性代数 和概率论与数理统 计中的计算; (2)解决某些 简单的几何量 和物理量问题 的能力和空间 想象能力。 (2)养成发散性 思维,培养数学 思维,掌握数学 技术和手段

《高等数学3》课程教学大纲(1)初步具备综合运用微积分的能力、一第六章(2)掌握线性代数(2)养成发散性12.2定的逻辑推理5-习题课和概率论与数理统思维,培养数学1能力、分析间(4学计中的一些简单证思维,掌握数学812.3题的能力和将1时)明。技术和手段。数学思想扩展到其它领域的能力。四、课程考核(一)课程目标与课程考核的对应关系(二级标题:楷体小四)表3:课程目标与课程考核的对应关系表课堂课后期末期中作业考试课程目标考勤考试课程分自标达成评价方法(%)(%)(%)(%)分目标达成度=((0.1x分目标在出勤与课堂参与的70707070课程目标1平均得分+0.1x分目标在作业中平均得分+0.1x分目标在期中考试中的平均得分+0.7X分目标在期末课程目标210 101010考试中的平均得分)/(0.1X分目标在出勤与课堂参与中总分+0.1x分目标在作业成绩中总分+0.1x分课程目标320202020目标在期中考试中的总分+0.7x分目标在期末考试中的总分)(二)评定方法过程性评价占有一定的比例,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持续投入。(三)评分标准6/12

《 高等数学 3 》课程教学大纲 6 / 12 1 8 12.2 5- 12.3 1 第六章 习题课 ( 4 学 时) (2)掌握线性代数 和概率论与数理统 计中的一些简单证 明。 (1)初步具备 综合运用微积 分的能力、一 定的逻辑推理 能力、分析问 题的能力和将 数学思想扩展 到其它领域的 能力。 (2)养成发散性 思维,培养数学 思维,掌握数学 技术和手段。 四、课程考核 (一)课程目标与课程考核的对应关系(二级标题:楷体小四) 表 3:课程目标与课程考核的对应关系表 (二)评定方法 过程性评价占有一定的比例,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持续投入。 (三)评分标准 课程目标 课堂 考勤 (%) 课后 作业 (%) 期中 考试 (%) 期末 考试 (%) 课程分目标达成评价方法 课程目标1 70 70 70 70 分目标达成度={(0.1x分 目标在出勤与课堂参与的 平均得分+0.1x分目标在 作业中平均得分+0.1x分 目标在期中考试中的平均 得分+0.7x分目标在期末 考试中的平均得分)/(0.1 x分目标在出勤与课堂参 与中总分+0.1x分目标在 作业成绩中总分+0.1x分 目标在期中考试中的总分 +0.7x分目标在期末考试 中的总分)} 课程目标2 10 10 10 10 课程目标3 20 20 20 20

《高等数学3》课程教学大纲表4:课程目标与评分标准的对应关系表80-8970-7990-10060-690-59课程教学目标中优良及格不及格课程目标1.较熟练掌基本掌部分掌握线没有掌握熟练掌握线性代数和概握线性代握线性线性代数使学生了解高性代数和概代数和率论与数理等数学在生活率论与数理数和概率和概率论及科研工作中统计中的计论与数理概率论统计中的计与数理统的重要意义,算;熟练掌统计中的与数理算;部分掌计中的计计算;较统计中掌握线性代数握线性代数握线性代数算;较熟的计和概率论与数和概率论与熟练掌握和概率论与练掌握线理统计中的一数理统计中线性代数算;基数理统计中性代数和些基本概念、和概率论本掌握概率论与的一些简单的一些简单证明。与数理统线性代证明。数理统计基本理论和基本思想方法,计中的一数和概中的一些些简单证率论与简单证形成数学学科明。明。核心素养。通数理统过对学生进行计中的严格的数学思一些简单证维训练,使学明。生具有较广博的数学知识,能够综合运用代数学和统计学知识解决物理学科及其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7 / 12

《 高等数学 3 》课程教学大纲 7 / 12 表 4:课程目标与评分标准的对应关系表 课程教学目标 90-100 80-89 70-79 60-69 0-59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 课程目标 1. 使学生了解高 等数学在生活 及科研工作中 的重要意义, 掌握线性代数 和概率论与数 理统计中的一 些基本概念、 基本理论和基 本思想方法, 形成数学学科 核心素养。通 过对学生进行 严格的数学思 维训练,使学 生具有较广博 的数学知识, 能够综合运用 代数学和统计 学知识解决物 理学科及其教 学中遇到的实 际问题。 熟练掌握线 性代数和概 率论与数理 统计中的计 算;熟练掌 握线性代数 和概率论与 数理统计中 的一些简单 证明。 较熟练掌 握线性代 数和概率 论与数理 统计中的 计算;较 熟练掌握 线性代数 和概率论 与数理统 计中的一 些简单证 明。 基本掌 握线性 代数和 概率论 与数理 统计中 的计 算;基 本掌握 线性代 数和概 率论与 数理统 计中的 一些简 单证 明。 部分掌握线 性代数和概 率论与数理 统计中的计 算;部分掌 握线性代数 和概率论与 数理统计中 的一些简单 证明。 没有掌握 线性代数 和概率论 与数理统 计中的计 算;较熟 练掌握线 性代数和 概率论与 数理统计 中的一些 简单证 明

《高等数学3》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目标2.具备熟练运具备较熟基本具能够部分运不具备运通过本课程教用代数学和练运用代备运用用代数学和用代数学学要使学生掌统计学知识数学和统代数学统计学知识和统计学握高等数学的的能力、一计学知识和统计的能力、一知识的能定的逻辑推的能力、学知识定的逻辑推力、一定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理能力、分一定的逻的能理能力、分的逻辑推运算,在传授析问题的能辑推理能力、一析问题的能理能力、力和将数学力、分析定的逻分析问题知识的同时,力和将数学要通过各个教思想扩展到问题的能辑推理思想扩展到的能力和其它领域的力和将数能力、其它领域的学环节逐步培将数学思学思想扩养学生具有抽能力;具备分析问能力;具备想扩展到象思维能力、熟练解决某展到其它题的能其它领域部分解决某逻辑推理能些简单的几领域的能力和将些简单的几的能力;力、空间想象何量和物理力:具备数学思何量和物理不具备解量问。能力和自学能较熟练解想扩展量问题的能决某些简到其它单的几何力,要特别重决某些简力和空间想单的几何领域的量和物理视理论联系实象能力。际以提高学生量和物理能力;量问题的的分析问题能量问题的基本具能力和空力能力和空备解决间想象能间能力。某些简力。课程目标3.具备熟练查具备较熟基本上具备查阅文不具备查培养学生主动阅文献的能练查阅文具备查献的能力;阅文献的查阅、整理文献的能阅文献能够运用各能力;不力;能够熟力;能够的能献的习惯,在练运用各种种数学技术能运用各阅读与整理文较熟练运力;基种数学技数学技术和和方法。献的过程中形用各种数本上能术和方方法。成批判性思学技术和够运用法。维,培养终身各种数方法。学习的能力,学技术为将来学生服和方务于社会提供法。必备的数学技术,提高文化素质。(四)课程目标达成情况评价方法1.定量评价法评价方式以考核学生能力培养目标的达成为主要目的,以检查学生对各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为重要内容,总评成绩由平时成绩(30%)和期末考试(70%)两个考核环节构成。2.定性评价法8 /12

《 高等数学 3 》课程教学大纲 8 / 12 课程目标 2. 通过本课程教 学要使学生掌 握高等数学的 基本概念、基 本理论和基本 运算,在传授 知识的同时, 要通过各个教 学环节逐步培 养学生具有抽 象思维能力、 逻辑推理能 力、空间想象 能力和自学能 力,要特别重 视理论联系实 际以提高学生 的分析问题能 力 具备熟练运 用代数学和 统计学知识 的能力、一 定的逻辑推 理能力、分 析问题的能 力和将数学 思想扩展到 其它领域的 能力;具备 熟练解决某 些简单的几 何量和物理 量问。 具备较熟 练运用代 数学和统 计学知识 的能力、 一定的逻 辑推理能 力、分析 问题的能 力和将数 学思想扩 展到其它 领域的能 力;具备 较熟练解 决某些简 单的几何 量和物理 量问题的 能力和空 间能力。 基本具 备运用 代数学 和统计 学知识 的能 力、一 定的逻 辑推理 能力、 分析问 题的能 力和将 数学思 想扩展 到其它 领域的 能力; 基本具 备解决 某些简 能够部分运 用代数学和 统计学知识 的能力、一 定的逻辑推 理能力、分 析问题的能 力和将数学 思想扩展到 其它领域的 能力;具备 部分解决某 些简单的几 何量和物理 量问题的能 力和空间想 象能力。 不具备运 用代数学 和统计学 知识的能 力、一定 的逻辑推 理能力、 分析问题 的能力和 将数学思 想扩展到 其它领域 的能力; 不具备解 决某些简 单的几何 量和物理 量问题的 能力和空 间想象能 力。 课程目标 3. 培养学生主动 查阅、整理文 献的习惯,在 阅读与整理文 献的过程中形 成批判性思 维,培养终身 学习的能力, 为将来学生服 务于社会提供 必备的数学技 术,提高文化 素质。 具备熟练查 阅文献的能 力;能够熟 练运用各种 数学技术和 方法。 具备较熟 练查阅文 献的能 力;能够 较熟练运 用各种数 学技术和 方法。 基本上 具备查 阅文献 的能 力;基 本上能 够运用 各种数 学技术 和方 法。 具备查阅文 献的能力; 能够运用各 种数学技术 和方法。 不具备查 阅文献的 能力;不 能运用各 种数学技 术和方 法。 (四)课程目标达成情况评价方法 1.定量评价法 评价方式以考核学生能力培养目标的达成为主要目的,以检查学生对各知识点的掌 握程度和应用能力为重要内容,总评成绩由平时成绩(30%)和期末考试(70%)两个考 核环节构成。 2.定性评价法

《高等数学3》课程教学大纲通过本课程教学要使学生掌握高等数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运算,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通过各个教学环节逐步培养学生具有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自学能力,要特别重视理论联系实际以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主动查阅、整理文献的习惯,在阅读与整理文献的过程中形成批判性思维,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为将来学生服务于社会提供必备的数学技术,提高文化素质。五、教材及参考资料[1】四川大学数学系教研室编《高等数学》(一册)(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2]同济大学应用数学系编.《高等数学》(上册)第七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3]】陈兰祥主编。《高等数学复习指南》学苑出版社,2017。9/12

《 高等数学 3 》课程教学大纲 9 / 12 通过本课程教学要使学生掌握高等数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运算,在传授 知识的同时,要通过各个教学环节逐步培养学生具有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空 间想象能力和自学能力,要特别重视理论联系实际以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 能力。 培养学生主动查阅、整理文献的习惯,在阅读与整理文献的过程中形成批判性思维, 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为将来学生服务于社会提供必备的数学技术,提高文化素质。 五、教材及参考资料 [1] 四川大学数学系教研室编.《高等数学》(一册)(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 [2] 同济大学应用数学系编.《高等数学》(上册)第七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3] 陈兰祥主编.《高等数学复习指南》学苑出版社,2017

共12页,试读已结束,阅读完整版请下载
刷新页面下载完整文档
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