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统计学》课程教学大钢 Psychological Statistics

西北联启大学心理统计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心理统计学课程编号:H23101课程属性:必修课英文名称:PsychologicalStatistics学分:4学时:64先修课程:普通心理学适用专业:应用心理学专业一、课程简介《心理统计学》是心理学专业本科生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心理统计学》是一门以概率论为基础研究关于数据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和推论的方法论科学。在心理学领域,当我们在研究心理问题时,一般采用心理实验,或调查等方法获得实验数据,将一个心理问题转换成数量化的研究。然而,心理实验的数据特点通常是随机的,变异的,并且是大量的,这就需要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对其进行搜集,整理,分析和推断,从而使事物的特征和规律显现出来。《心理统计学》为心理科学研究提供了一种科学的方法,并为探究心理现象提供了科学依据,是解决心理学问题的科学工具。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了解心理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常用术语,理解有关统计学原理的基本思想和逻辑推理过程,掌握常用统计方法的适用条件、应用特点及相互间的联系与区别,熟悉心理与教育统计工作的基本步骤及方法,旨在培养并提高学生的统计观察能力、辩证分析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并为学生日后从事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以及管理工作奠定基础。同时,作为《心理测量学》的理论基础,也为学生后续课程的顺利学习提供条件。本门课程主要采用讲授法、讨论法和练习法相结合的方式授课,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二、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
心理统计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心理统计学 课程编号:H23101 英文名称:Psychological Statistics 课程属性:必修课 学 时:64 学 分:4 先修课程:普通心理学 适用专业:应用心理学专业 一、课程简介 《心理统计学》是心理学专业本科生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心理统计学》是一门 以概率论为基础研究关于数据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和推论的方法论科学。在心理学 领域,当我们在研究心理问题时,一般采用心理实验,或调查等方法获得实验数据,将 一个心理问题转换成数量化的研究。然而,心理实验的数据特点通常是随机的,变异的, 并且是大量的,这就需要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对其进行搜集,整理,分析和推断,从而使 事物的特征和规律显现出来。《心理统计学》为心理科学研究提供了一种科学的方法, 并为探究心理现象提供了科学依据,是解决心理学问题的科学工具。 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了解心理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常用术语,理解有关统计学 原理的基本思想和逻辑推理过程,掌握常用统计方法的适用条件、应用特点及相互间的 联系与区别,熟悉心理与教育统计工作的基本步骤及方法,旨在培养并提高学生的统计 观察能力、辩证分析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并为学生日后从事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以及 管理工作奠定基础。同时,作为《心理测量学》的理论基础,也为学生后续课程的顺利 学习提供条件。 本门课程主要采用讲授法、讨论法和练习法相结合的方式授课,注重学生能力的培 养。 二、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

西北联启大学教学环节课时安排上机讲课习题课讨论课实验课其它合计481664第一单元绪论(建议学时数:4学时)【学习目的和要求】1.知识掌握:了解心理统计学的定义与作用,心理统计学与统计学的关系;熟悉心理统计学的研究方法;掌握心理统计学的相关概念和内容,掌握SPSS统计软件的使用。2.能力培养:学生应了解心理统计学的学科性质,明确心理统计在心理科学研究就中的重要位置,提升学生学习心理统计的积极性。3.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法和实践法。【重点】心理统计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学习心理统计学的重要意义,心理科学研究的基本步骤;SPSS统计软件的基本操作。【难点】心理科学研究的基本步骤及统计的重要作用;SPSS统计软件的应用第二单元:统计图表(建议学时数:4学时)【学习目的和要求】1.知识掌握:了解统计表的类别、统计图的构成;熟悉统计表和统计图的构成;掌握统计表的编制原则,各种统计图的适用范围以及频数统计表的编制。2.能力培养:面对纷繁复杂的数据能够通过统计表和统计图进行梳理。3.教学方法:讲授法、课堂讨论法。【重点】统计表的编制原则,统计图的适用范围、频数统计表的编制。【难点】频数统计表中的划分组别及数据的登记,统计图的构成。第三单元:数据的集中趋势(建议学时数:6学时)
教 学 环 节 课 时 安 排 讲课 习题课 讨论课 实验课 上机 其它 合计 48 16 64 第一单元 绪论(建议学时数:4 学时) 【学习目的和要求】 1.知识掌握:了解心理统计学的定义与作用,心理统计学与统计学的关系;熟悉心 理统计学的研究方法;掌握心理统计学的相关概念和内容,掌握 SPSS 统计软件的使用。 2.能力培养:学生应了解心理统计学的学科性质,明确心理统计在心理科学研究就 中的重要位置,提升学生学习心理统计的积极性。 3.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法和实践法。 【重点】 心理统计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学习心理统计学的重要意义,心理科学研究的基本 步骤;SPSS 统计软件的基本操作。 【难点】 心理科学研究的基本步骤及统计的重要作用;SPSS 统计软件的应用。 第二单元:统计图表(建议学时数:4 学时) 【学习目的和要求】 1.知识掌握:了解统计表的类别、统计图的构成;熟悉统计表和统计图的构成;掌 握统计表的编制原则,各种统计图的适用范围以及频数统计表的编制。 2.能力培养:面对纷繁复杂的数据能够通过统计表和统计图进行梳理。 3.教学方法:讲授法、课堂讨论法。 【重点】 统计表的编制原则,统计图的适用范围、频数统计表的编制。 【难点】 频数统计表中的划分组别及数据的登记,统计图的构成。 第三单元:数据的集中趋势(建议学时数:6 学时)

西北联启大学【学习目的和要求】1.知识掌握:了解数据集中量数的构成;熟悉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计算方法;掌握平均数的意义和优缺点,中位数和众数的适用范围,掌握三者之间的关系。2.能力培养:依据一组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数值判断数据的分布形态。3.教学方法:讲授法、课堂讨论法。【重点】平均数的计算和优缺点、中位数的计算方法和适用范围、众数的适用范围以及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关系。【难点】频数分布表中平均数、中位数的计算方法。第四单元:数据的离散趋势(建议学时数:6学时)【学习目的和要求】1.知识掌握:了解数据的离中量数的构成,了解极差;熟悉平均差和四分位差;掌握方差和标准差。。2.能力培养:运用数据的离散量数判断数间的差异,解决量表题项的构成,解决能力分组和正态分布方面的问题3.教学方法:讲授法、多媒体教学、PBL教学。【重点】四分位差的计算、方差和标准差的性质、标准差的应用【难点】四分位差的计算、标准差的性质及应用第五单元:相关与SPSS软件应用(建议学时数:6学时)【学习目的和要求】1.知识掌握:了解相关的含义,熟悉相关系数以及各种相关的计算方法;掌握散点图、各种相关方法使用的条件,斯皮尔曼相关的计算方法2.能力培养:运用所学的相关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并能熟练操作
【学习目的和要求】 1.知识掌握:了解数据集中量数的构成;熟悉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计算方法; 掌握平均数的意义和优缺点,中位数和众数的适用范围,掌握三者之间的关系。 2.能力培养:依据一组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数值判断数据的分布形态。 3.教学方法:讲授法、课堂讨论法。 【重点】 平均数的计算和优缺点、中位数的计算方法和适用范围、众数的适用范围以及平均 数、中位数和众数的关系。 【难点】 频数分布表中平均数、中位数的计算方法。 第四单元:数据的离散趋势(建议学时数:6 学时) 【学习目的和要求】 1.知识掌握:了解数据的离中量数的构成,了解极差;熟悉平均差和四分位差;掌 握方差和标准差。 2.能力培养:运用数据的离散量数判断数间的差异,解决量表题项的构成,解决能 力分组和正态分布方面的问题。 3.教学方法:讲授法、多媒体教学、PBL 教学。 【重点】 四分位差的计算、方差和标准差的性质、标准差的应用 【难点】 四分位差的计算、标准差的性质及应用 第五单元:相关与 SPSS 软件应用(建议学时数:6 学时) 【学习目的和要求】 1.知识掌握:了解相关的含义,熟悉相关系数以及各种相关的计算方法;掌握散点 图、各种相关方法使用的条件,斯皮尔曼相关的计算方法。 2.能力培养:运用所学的相关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并能熟练操作

杨北联后大学3.教学方法:讲授法、课堂讨论法、多媒体教学、PBL教学【重点】理解相关系数的意义,掌握各类相关的使用条件,斯皮尔曼相关的计算方法。【难点】各类相关的计算方法及使用条件。第六单元:概率与概率分布(建议学时数:6学时)【学习目的和要求】1.知识掌握:了解随机事件及随机事件的概率,了解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熟悉概率的基本性质,掌握正态分布、二项分布及样本分布。2.能力培养:正确运用正态分布和二项分布。3.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重点】概率的基本性质,正态分布及其在测验中的应用,二项分布及样本分布。【难点】正态分布理论的应用,二项分布的应用第七单元:总体参数的估计(建议学时数:4学时)【学习目的和要求】1.知识掌握:了解参数估计的方法及类别;熟悉参数估计的步骤;掌握点估计与区间估计的不同与联系,总体均数的估计。2.能力培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3.教学方法:讲授法。【重点】点估计及良好的点估计量具备的特征,区间估计的优缺点,总体均数的估计方法【难点】良好的点估计量具备的特征,总体均数的估计方法第八单元:假设检验与SPSS统计(建议学时数:8学时)【学习目的和要求】1.知识掌握:了解建设建言的基本概述,熟悉假设检验的基本原理;掌握两类错误
3.教学方法:讲授法、课堂讨论法、多媒体教学、PBL 教学。 【重点】 理解相关系数的意义,掌握各类相关的使用条件,斯皮尔曼相关的计算方法。 【难点】 各类相关的计算方法及使用条件。 第六单元:概率与概率分布(建议学时数:6 学时) 【学习目的和要求】 1.知识掌握:了解随机事件及随机事件的概率,了解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熟悉概 率的基本性质,掌握正态分布、二项分布及样本分布。 2.能力培养:正确运用正态分布和二项分布。 3.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重点】 概率的基本性质,正态分布及其在测验中的应用,二项分布及样本分布。 【难点】 正态分布理论的应用,二项分布的应用 第七单元:总体参数的估计(建议学时数:4 学时) 【学习目的和要求】 1.知识掌握:了解参数估计的方法及类别;熟悉参数估计的步骤;掌握点估计与区 间估计的不同与联系,总体均数的估计。 2.能力培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教学方法:讲授法。 【重点】 点估计及良好的点估计量具备的特征,区间估计的优缺点,总体均数的估计方法。 【难点】 良好的点估计量具备的特征,总体均数的估计方法 第八单元:假设检验与 SPSS 统计(建议学时数:8 学时) 【学习目的和要求】 1.知识掌握:了解建设建言的基本概述,熟悉假设检验的基本原理;掌握两类错误

西北联启大学及其关系,平均数的显著性检验,平均数差异的显著性检验2.能力培养:运用平均数及差异的显著性检验解决心理科学研究中的具体问题。应用SPSS统计软件解决问题。3.教学方法:讲授法、课堂讨论、实践操作法。【重点】假设检验的基本原理、假设检验的类别,两类错误及其关系,平均数的显著性检验,平均数差异的显著性检验。【难点】两类错误的关系、平均数差异的显著性检验第九单元:单因素方差分析与SPSS统计(建议学时数:6学时)【学习目的和要求】1.知识掌握:了解单因素方差分析与平均数差异的显著性检验的差异,方差分析中的几个相关概念,熟悉方差分析的方法,掌握方差分析的基本原理、使用条件,掌握完全随机设计与随机区组设计。2.能力培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心理科学研究中的完全随机设计与随机区组设计,并掌握运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方差分析。3.教学方法:讲授法、课堂讨论、实践操作法。【重点】方差分析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条件、完全随机设计的方差分析和随机区组设计的方差分析。【难点】方差分析的基本原理。第十单元:非参数检验与SPSS统计(建议学时数:10学时)【学习目的和要求】1.知识掌握:了解非参数检验的基本原理,熟悉非参数检验的特征;掌握非参数检验的方法和卡方检验
及其关系,平均数的显著性检验,平均数差异的显著性检验。 2.能力培养:运用平均数及差异的显著性检验解决心理科学研究中的具体问题。应 用 SPSS 统计软件解决问题。 3.教学方法:讲授法、课堂讨论、实践操作法。 【重点】 假设检验的基本原理、假设检验的类别,两类错误及其关系,平均数的显著性检验, 平均数差异的显著性检验。 【难点】 两类错误的关系、平均数差异的显著性检验 第九单元:单因素方差分析与 SPSS 统计(建议学时数:6 学时) 【学习目的和要求】 1.知识掌握:了解单因素方差分析与平均数差异的显著性检验的差异,方差分析中 的几个相关概念,熟悉方差分析的方法,掌握方差分析的基本原理、使用条件,掌握完 全随机设计与随机区组设计。 2.能力培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心理科学研究中的完全随机设计与随机区组设计, 并掌握运用 SPSS 统计软件进行方差分析。 3.教学方法:讲授法、课堂讨论、实践操作法。 【重点】 方差分析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条件、完全随机设计的方差分析和随机区组设计的方差 分析。 【难点】 方差分析的基本原理。 第十单元:非参数检验与 SPSS 统计(建议学时数:10 学时) 【学习目的和要求】 1.知识掌握:了解非参数检验的基本原理,熟悉非参数检验的特征;掌握非参数检 验的方法和卡方检验

西北联后大学2.能力培养:能够运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非参数检验的操作,并能判断非参数检验的情况。3.教学方法:讲授法、课堂讨论、实践操作法【重点】非参数检验的特征、各种资料的非参数检验方法,卡方检验【难点】各类非参数检验的使用条件。第十一单元:回归分析与SPSS统计(建议学时数:4学时)【学习目的和要求】1.知识掌握:了解回归分析的基本原理,了解一元线性回归与多重线性回归的不同;熟悉线性回归的基本假设;掌握线性回归的方法。。2.能力培养:能够掌握回归使用的条件,运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回归分析。3.教学方法:讲授法、实践操作法。【重点】线性回归的基本假设和基本方法。【难点】线性回归的具体方法及使用条件。三、考核方式及要求闭卷考试。综合成绩中,平时作业30%,期未考试70%。四、教材及参考书1.教材解亚宁主编,心理统计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2.主要参考书目(1)张厚粲.心理与教育统计.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82年2月
2.能力培养:能够运用 SPSS 统计软件进行非参数检验的操作,并能判断非参数检 验的情况。 3.教学方法:讲授法、课堂讨论、实践操作法。 【重点】 非参数检验的特征、各种资料的非参数检验方法,卡方检验。 【难点】 各类非参数检验的使用条件。 第十一单元:回归分析与 SPSS 统计(建议学时数:4 学时) 【学习目的和要求】 1.知识掌握:了解回归分析的基本原理,了解一元线性回归与多重线性回归的不同; 熟悉线性回归的基本假设;掌握线性回归的方法。 2.能力培养:能够掌握回归使用的条件,运用 SPSS 统计软件进行回归分析。 3.教学方法:讲授法、实践操作法。 【重点】 线性回归的基本假设和基本方法。 【难点】 线性回归的具体方法及使用条件。 三、考核方式及要求 闭卷考试。综合成绩中,平时作业 30%,期末考试 70%。 四、教材及参考书 1.教材 解亚宁主编.心理统计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 2.主要参考书目 ⑴张厚粲.心理与教育统计.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82 年 2 月

杨北联合大学(2)王孝玲.教育统计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3月(3)张敏强.教育与心理统计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年3月(4)吴明隆.SPSS统计应用实务.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1年3月(5)周达生,戴梅竞主编.心理统计学.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4年8月(6)B.H.科恩著,高定国译.心理统计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五、责任认定1.大纲执笔人:杨绍清2.大纲审定人:杨美荣3.制定时间:2011年11月
⑵王孝玲.教育统计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年 3 月 ⑶张敏强.教育与心理统计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年 3 月 ⑷吴明隆.SPSS 统计应用实务.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1 年 3 月 ⑸周达生,戴梅竞主编.心理统计学.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4 年 8 月 ⑹B.H.科恩著,高定国译.心理统计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年 五、责任认定 1.大纲执笔人:杨绍清 2.大纲审定人:杨美荣 3.制定时间:2011 年 11 月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生理心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10章 学习与记忆的生理心理.ppt
- 《生理心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8章 睡眠与觉醒(睡眠的生理心理).ppt
- 《生理心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7章 运动控制的生理心理.ppt
- 《生理心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6章 感知觉生理心理(二).ppt
- 《生理心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5章 感知觉生理心理(一).ppt
- 《生理心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4章 脑的发育与可塑性.ppt
- 《生理心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3章 生理心理学的解剖基础.ppt
- 《生理心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2章 神经元的电活动与信息交流.ppt
- 《生理心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1章 绪论(生理心理学概论).ppt
- 《生理心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9章 注意的心理生理.ppt
- 《生理心理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一章 生理心理学概论.doc
- 《生理心理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二章 神经元的电活动与信息交流.doc
- 《生理心理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六章 感知觉生理心理(二).doc
- 《生理心理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三章 心理活动的神经解剖学基础.doc
- 《生理心理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四章 脑的发育与可塑性.doc
- 《生理心理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五章 感知觉生理心理(一).doc
- 《生理心理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八章 睡眠的生理心理.doc
- 《生理心理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十章 学习与记忆.doc
- 《生理心理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七章 运动控制的生理心理.doc
- 《生理心理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九章 情绪与应激.doc
- 《心理统计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一章 绪论.doc
- 《心理统计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二章 统计表和统计图.doc
- 《心理统计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三章 计量资料的描述统计.doc
- 《心理统计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五章 参数估计.doc
- 《心理统计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四章 相关分析.doc
- 《心理统计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六章 假设检验.doc
- 《心理统计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七章 两组均数差别比较的t检验.doc
- 《心理统计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九章 多因素方差分析.doc
- 《心理统计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八章 单因素方查分析.doc
- 《心理统计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十章 卡方检验.doc
- 《心理统计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十一章 秩转换的非参数检.doc
- 《心理统计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05 相关关系(质与量的相关、品质相关).ppt
- 《心理统计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04 差异量数.ppt
- 《心理统计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07 参数估计.ppt
- 《心理统计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06 概率分布(样本分布).ppt
- 《心理统计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03 集中量数 Measure of central tendency.ppt
- 《心理统计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06 概率分布(概率的基本概念、正态分布、二项分布).ppt
- 《心理统计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01 绪论(华北理工大学:杨绍清).ppt
- 《心理统计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02 统计图表(次数分布表的制作、次数分布图的制作).ppt
- 《心理统计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08 假设检验 8.2 平均数的显著性检验.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