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统计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一章 绪论

2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学习心理统计方法的作用的和意义一、统计学与心理统计学的概念二、心理统计学的主要作用三、学习心理统计学的意义.第二节心理统计的基本过程和内容一、研究设计二、资料收集与整理三、资料统计分析..5第三节心理统计学中常用的名词和概念6一、变量和随机变量二、个体、总体与样本三、统计量和参数...四、统计数据资料的分类8第四节应用SPSS软件建立数据文件9一、SPSS简介..9二、启动SPSS.10三、建立数据文件10四、整理数据文件1314五、保存数据文件六、读入已保存或其它类型的数据文件15
1 第一章 绪论. 2 第一节 学习心理统计方法的作用的和意义. 2 一、统计学与心理统计学的概念. 2 二、心理统计学的主要作用. 2 三、学习心理统计学的意义. 4 第二节 心理统计的基本过程和内容 . 4 一、研究设计. 5 二、资料收集与整理. 5 三、资料统计分析. 5 第三节 心理统计学中常用的名词和概念 . 6 一、变量和随机变量. 7 二、个体、总体与样本. 7 三、统计量和参数. 7 四、统计数据资料的分类. 8 第四节 应用 SPSS 软件建立数据文件. 9 一、SPSS 简介. 9 二、启动 SPSS. 10 三、建立数据文件. 10 四、整理数据文件. 13 五、保存数据文件. 14 六、读入已保存或其它类型的数据文件. 15

第一章绪论问题心理学家观察到,中学生在学习数学时普遍有畏难的态度,并有对数学的焦虑,对数学学习的投入也不一样。这种心理现象是否会影响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呢?还有人认为,数学成绩差异与男女性别有关,男生优于女生。这个说法是否成立?为此,心理学家进行了有关实证研究,应用心理评定量表抽样调查了一批中学生对数学的态度、数学焦虑、对数学的投入及其数学成绩,结果见例1-1。研究问题如下:1.学生的数学焦虑、数学态度、数学投入动机的量表评分和数学成绩的基本情况如何?2.学生的数学焦虑、数学态度、数学投入动机与数学成绩间是否存在相关关系?3.男女生之间数学焦虑、数学态度、数学投入动机和数学成绩是否存在差异。4.学生的数学焦虑、数学态度、数学投入动机是否可有效预测其数学成绩?回答以上所提出的研究问题则需要借助心理统计方法,这是本书将要学习的内容。本章学习目标1.了解统计学与心理统计学的基本概念2.理解学习心理统计学的作用和意义3.了解心理统计学的基本内容4.了解进行心理统计的基本步骤5.熟悉和掌握统计学的基本概念6.初步认识SPSS软件的内容第一节学习心理统计方法的作用的和意义一、统计学与心理统计学的概念统计学是搜集、整理、分析、描述和显示数据的科学,其目的是探索数据内在的数量规律,也称为“数据的科学”。从传统的观点可以将统计学分为数理统计学和应用统计学。数理统计学以概率论为基础,阐明统计学的数学原理,推导和证明有关的数学公式,为各个学科领域的研究者提供适用的数学工具和方法。应用统计学是数理统计学理论和方法在各学科领域中的应用。心理统计学是应用统计学的分支,是运用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专门研究如何整理与分析由实验、调查和测验等所获得的数据资料,找出客观规律,进行科学推论的一门应用学科,是心理学研究的科学方法。二、心理统计学的主要作用在心理学研究中会遇到大量的数据的问题。这些数据资料尽管拥有大量的信息,但是它们却以分散而零乱的形式呈现在人们面前,不能被直接利用。对搜集到的研究数据资料,只有经过统计整理、计算、分析和推断,才能从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帮助我们发现有关的心2
2 第一章 绪论 问题 心理学家观察到,中学生在学习数学时普遍有畏难的态度,并有对数学的焦虑,对数学 学习的投入也不一样。这种心理现象是否会影响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呢?还有人认为,数学 成绩差异与男女性别有关,男生优于女生。这个说法是否成立? 为此,心理学家进行了有关实证研究,应用心理评定量表抽样调查了一批中学生对数学 的态度、数学焦虑、对数学的投入及其数学成绩,结果见例 1-1。研究问题如下: 1. 学生的数学焦虑、数学态度、数学投入动机的量表评分和数学成绩的基本情况如何? 2. 学生的数学焦虑、数学态度、数学投入动机与数学成绩间是否存在相关关系? 3. 男女生之间数学焦虑、数学态度、数学投入动机和数学成绩是否存在差异。 4. 学生的数学焦虑、数学态度、数学投入动机是否可有效预测其数学成绩? 回答以上所提出的研究问题则需要借助心理统计方法,这是本书将要学习的内容。 本章学习目标 1. 了解统计学与心理统计学的基本概念 2. 理解学习心理统计学的作用和意义 3. 了解心理统计学的基本内容 4. 了解进行心理统计的基本步骤 5. 熟悉和掌握统计学的基本概念 6. 初步认识 SPSS 软件的内容 第一节 学习心理统计方法的作用的和意义 一、统计学与心理统计学的概念 统计学是搜集、整理、分析、描述和显示数据的科学,其目的是探索数据内在的数量规 律,也称为“数据的科学”。从传统的观点可以将统计学分为数理统计学和应用统计学。数 理统计学以概率论为基础,阐明统计学的数学原理,推导和证明有关的数学公式,为各个学 科领域的研究者提供适用的数学工具和方法。应用统计学是数理统计学理论和方法在各学科 领域中的应用。 心理统计学是应用统计学的分支,是运用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专门研究如何整理与分 析由实验、调查和测验等所获得的数据资料,找出客观规律,进行科学推论的一门应用学科, 是心理学研究的科学方法。 二、心理统计学的主要作用 在心理学研究中会遇到大量的数据的问题。这些数据资料尽管拥有大量的信息,但是它 们却以分散而零乱的形式呈现在人们面前,不能被直接利用。对搜集到的研究数据资料,只 有经过统计整理、计算、分析和推断,才能从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帮助我们发现有关的心

理现象的特征和规律。心理统计学的作用主要涉及以下五个方面。1描述心理现象的特征和规律在心理学研究中,常常从量的角度进行研究,用数据描述心理现象的特征,例如在本章开始提出的问题中,通过中学生数学焦虑、数学态度、数学投入动机的量表评分和数学成绩进行描述统计分析,可以反映出其基本情况;又如对智力测量获得的智商计算出平均数、标准差等统计量,并用这些统计量说明人群智力水平的分布特征与规律。例1-1:针对学生对数学的态度及相关因素等问题,心理学家进行了有关实证研究,应用心理评定量表抽样调查了一批中学生的数学成绩及其对数学的态度、数学焦虑和数学学习动机,结果见表1-1。表1-1:中学生数学成绩及相关因素评定结果举例调查项目及内容举例结果举例项目名称项目内容编号顺序编号001002003省略姓名甲乙丙具体姓名...性别0.女生1.男生101..年龄(岁)具体年龄151615...856670期中数学成绩具体成绩.期末数学成绩具体成绩866075.数学焦虑量表(A)选择回答完全不完全完全难说同意选择结果问题(例)不同意同意同意A1.在所有科目中,我最23514344..害怕数学A2.数学考试时,我愈想22134534.考得好,我愈觉得慌乱A3.我常担心数学考试会21345541..不及格。以下省略数学态度量表(B)选择回答选择结果B1.我确信我有数学的能12345412...力B2.我能获得好的数学成23514341.绩B3.学好数学是非常重要12345235...的以下省略数学动机量表(C)选择回答选择结果C1.懂得数学对谋生有帮23514413...助C2.为想让老师认为我是12345442.位好学生所以我学数学C3.我学数学的原因是因22134541..为数学很有趣以下省略3
3 理现象的特征和规律。心理统计学的作用主要涉及以下五个方面。 1. 描述心理现象的特征和规律 在心理学研究中,常常从量的角度进行研究,用数据 描述心理现象的特征,例如在本章开始提出的问题中,通过中学生数学焦虑、数学态度、数 学投入动机的量表评分和数学成绩进行描述统计分析,可以反映出其基本情况;又如对智力 测量获得的智商计算出平均数、标准差等统计量,并用这些统计量说明人群智力水平的分布 特征与规律。 例 1-1:针对学生对数学的态度及相关因素等问题,心理学家进行了有关实证研究,应 用心理评定量表抽样调查了一批中学生的数学成绩及其对数学的态度、数学焦虑和数学学习 动机,结果见表 1-1。 表 1-1:中学生数学成绩及相关因素评定结果举例 调查项目及内容举例 结果举例 项目名称 项目内容 编号 顺序编号 001 002 003 省略 姓名 具体姓名 甲 乙 丙 . 性别 0.女生 1.男生 1 0 1 . 年龄(岁) 具体年龄 15 16 15 . 期中数学成绩 具体成绩 85 66 70 . 期末数学成绩 具体成绩 86 60 75 . 数学焦虑量表(A) 选择回答 问题(例) 完全 不同意 不完全 同意 难说 同意 完全 同意 选择结果 A1.在所有科目中,我最 害怕数学 1 2 3 4 5 3 4 4 . A2.数学考试时,我愈想 考得好,我愈觉得慌乱 1 2 3 4 5 2 4 3 . A3.我常担心数学考试会 不及格。 1 2 3 4 5 1 5 4 . 以下省略 数学态度量表(B) 选择回答 选择结果 B1.我确信我有数学的能 力 1 2 3 4 5 4 1 2 . B2.我能获得好的数学成 绩 1 2 3 4 5 4 1 3 . B3.学好数学是非常重要 的 1 2 3 4 5 5 2 3 . 以下省略 数学动机量表(C) 选择回答 选择结果 C1.懂得数学对谋生有帮 助 1 2 3 4 5 4 1 3 . C2.为想让老师认为我是 位好学生所以我学数学 1 2 3 4 5 2 4 4 . C3.我学数学的原因是因 为数学很有趣 1 2 3 4 5 4 1 2 . 以下省略

2.探索心理现象间的关系许多心理现象之间可能相互关联,如生活压力与心理健康之间,学生对数学的焦虑、数学态度与数学成绩等等,都存在着一定的关系。心理统计学中的相关分析能够帮助我们探索两种或几种现象间存在着什么关系,关系的密切程度。例如在本章开始提出的问题中,可以对中学生的数学焦虑、数学态度、数学投入动机的量表评分和数学成绩进行相关分析,了解这些因素间是否存在相关关系。3.由样本推断总体在心理学调查或实验研究中,我们不可能对所有的个体都加以研究,只能从研究对象总体中抽取一部分个体组成样本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样本数据的整理分析,去推断和预测总体的情况,这就需要心理统计学中推论统计的方法。例如在本章开始提出的问题中,可以对男女中学生样本的数学焦虑、数学态度、数学投入动机的量表评分和数学成绩等指标进行分析,根据样本的统计量推论男女中学生总体的情况。4.心理现象差异的分析有些心理现象或对象之间往往存在差异,例如在本章开始提出的问题中,男女中学生样本的数学成绩之间可能存在差异,又如实验表明心理治疗组与对照组的心理症状评分之间存在差异,评价两组样本的成绩或症状平均数之间的差异是否有意义,不能只靠直观辨别,必须通过统计分析中的t检验等方法的分析结果进行科学推论。5.分析多种心理现象间的联系与规律一种心理现象的变化,常常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中有的因素作用较大,有的次之,有的相互关联。究竞哪一个或哪几个因素的作用真正在起作用?因素间或个体间的联系如何?这是我们关注的问题。例如本章开始提出的问题中,要了解中学生的数学焦虑、数学态度、数学投入动机是否可有效预测其数学成绩:义如个体心理健康状况与生活压力、人格特征、社会支持等因素有关,要想从诸多因素中找出作用较大的因素及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和规律,就必须应用心理统计学中的方差分析、回归分析和因素分析等方法。三、学习心理统计学的意义1:学习心理统计学能更好地阅读和理解心理科学文献作为学生或专业人员,要经常研读国内外有关心理学文献,而有关心理学的研究报告、科研论文和专著,多是采用科学的统计方法来表述其研究成果的。如果不懂得心理统计,就会看不懂他人的研究成果,就无法从中吸取经验和评价其研究的成果2.学习心理统计学能更好地进行心理科学研究在心理学领域中,无论进行调查、测验或实验,都涉及到整理和分析数据,都需要运用统计的方法,这样才能进行正确的处理,作出科学的解释,从而得出科学的结论。由此可见,心理统计知识的匮乏有碍于心理科研水平的提高,会影响学术交流以及学科理论的发展。3.学习心理统计学能培养科学思维方式和态度通过心理统计学的学习和应用,有助于培养我们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态度。心理统计学是以数理统计理论发展起来的一门科学,具有数学的严谨性等特点。它所使用的推理及思考问题的方法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它可以培养人们有条理、严谨和注重实证的科学思维方式和态度。第二节心理统计的基本过程和内容心理统计分析是一个数据处理的过程,一般包括下列三个基本步骤:4
4 2. 探索心理现象间的关系 许多心理现象之间可能相互关联,如生活压力与心理健康 之间,学生对数学的焦虑、数学态度与数学成绩等等,都存在着一定的关系。心理统计学中 的相关分析能够帮助我们探索两种或几种现象间存在着什么关系,关系的密切程度。例如在 本章开始提出的问题中,可以对中学生的数学焦虑、数学态度、数学投入动机的量表评分和 数学成绩进行相关分析,了解这些因素间是否存在相关关系。 3. 由样本推断总体 在心理学调查或实验研究中,我们不可能对所有的个体都加以研 究,只能从研究对象总体中抽取一部分个体组成样本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样本数据的整理 分析,去推断和预测总体的情况,这就需要心理统计学中推论统计的方法。例如在本章开始 提出的问题中,可以对男女中学生样本的数学焦虑、数学态度、数学投入动机的量表评分和 数学成绩等指标进行分析,根据样本的统计量推论男女中学生总体的情况。 4. 心理现象差异的分析 有些心理现象或对象之间往往存在差异,例如在本章开始提 出的问题中,男女中学生样本的数学成绩之间可能存在差异,又如实验表明心理治疗组与对 照组的心理症状评分之间存在差异,评价两组样本的成绩或症状平均数之间的差异是否有意 义,不能只靠直观辨别,必须通过统计分析中的 t 检验等方法的分析结果进行科学推论。 5. 分析多种心理现象间的联系与规律 一种心理现象的变化,常常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这些因素中有的因素作用较大,有的次之,有的相互关联。究竟哪一个或哪几个因素的作用 真正在起作用?因素间或个体间的联系如何?这是我们关注的问题。例如本章开始提出的问 题中,要了解中学生的数学焦虑、数学态度、数学投入动机是否可有效预测其数学成绩;又 如个体心理健康状况与生活压力、人格特征、社会支持等因素有关,要想从诸多因素中找出 作用较大的因素及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和规律,就必须应用心理统计学中的方差分析、回归分 析和因素分析等方法。 三、学习心理统计学的意义 1. 学习心理统计学能更好地阅读和理解心理科学文献 作为学生或专业人员,要经常 研读国内外有关心理学文献,而有关心理学的研究报告、科研论文和专著,多是采用科学的 统计方法来表述其研究成果的。如果不懂得心理统计,就会看不懂他人的研究成果,就无法 从中吸取经验和评价其研究的成果。 2. 学习心理统计学能更好地进行心理科学研究 在心理学领域中,无论进行调查、测 验或实验,都涉及到整理和分析数据,都需要运用统计的方法,这样才能进行正确的处理, 作出科学的解释,从而得出科学的结论。由此可见,心理统计知识的匮乏有碍于心理科研水 平的提高,会影响学术交流以及学科理论的发展。 3. 学习心理统计学能培养科学思维方式和态度 通过心理统计学的学习和应用,有助 于培养我们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态度。心理统计学是以数理统计理论发展起来的一门科学,具 有数学的严谨性等特点。它所使用的推理及思考问题的方法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它可 以培养人们有条理、严谨和注重实证的科学思维方式和态度。 第二节 心理统计的基本过程和内容 心理统计分析是一个数据处理的过程, 一般包括下列三个基本步骤:

一、研究设计在从事心理学实验研究或调查研究工作之前,要事先作好研究设计(researchdesign)。研究设计是关于如何更加合理、有效地获得观测资料、达到研究目的。研究设计的基本内容包括立题,提出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提出研究假设,确定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内容、研究指标、研究控制因素,安排研究步骤,选择处理和分析研究数据资料统计方法等。研究设计在心理学领域的使用极广,每一项调查、测量和实验事先都必须进行合理的设计才能实施。由于研究设计的独特性和专业性等特点,其内容将在科研方法教材中详细介绍。二、资料收集与整理资料搜集是统计工作的前提,是进行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的基础。资料收集常常通过科学实验、调查、测验、工作记录、统计报表或统计公报与统计年鉴等获得。资料收集时要特别注意收集方法的科学性、资料的准确性、完整性。资料整理是指对收集到的原始数据进行检查、核对、纠错、改正、汇总的过程。现代统计分析常常是将原始数据资料录入计算机后进行。但在原始数据资料输入计算机前,首先要对原始数据记录进行整理,必须进行仔细的检查核对,及时纠正错误。这是因为计算机本身不能识别数据的诊误,以致诊误不断扩大,使结果难以解释。数据资料录入计算机后,一般可运用逻辑核对法和双重输入自动核对法进行错误识别,及时有效地发现和控制数据输入时人为的误差。三、资料统计分析心理统计分析的基本内容包括描述统计、推断统计和多元统计分析三大类。1,描述统计主要研究如何整理心理科学实验、调查、测验得到的大量数据,描述数据的全貌,从而表达事物或现象某一方面的特征与相互关系。其具体内容有:数据如何分组归类,如何使用统计表和统计图来描述一组数据的分布情况,如何通过计算数据的集中量数、差异量数等特征数,简缩数据,进一步描述一组数据的特征及全貌。描述统计的方法,既适用于只表示局部情况(样本)的一组数据,也适用于全面调查、实验或测验中所获得的表示整体情形(总体)的数据,它可以使大量零散的、杂乱无章的数字资料简缩、概括,更好地显示事物的某些特征,有助于研究和说明问题的实质。2.推论统计也称推断统计,是在描述统计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主要研究如何通过局部数据所提供的信息,推断总体的有关特征。在科学研究工作中,通常不可能或者没有必要把所研究的问题的全体逐一加以观测和研究,而是从总体中抽出一部分的个体作为样本,进行分析研究。这就有如何从局部的统计资料估计推断全体的情况,如何对假设进行检验,如何对影响事物变化的因素进行分析,如何对两个事物及两个以上事物之间的差异进行比较,如何对不肯定的事物和现象作出决策等等,这是推断统计所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推断统计的具体内容有:总体参数的估计方法、假设检验的各种方法、计数资料假设检验方法、各种非参数的统计方法等。在研究过程中,以上二部分内容间有着密切联系。描述统计是推断统计的基础,推断统计必须依靠描述统计所计算的特征数。描述统计只是对数据进行一般的分析归纳,若不进-5
5 一、研究设计 在从事心理学实验研究或调查研究工作之前,要事先作好研究设计(research design)。 研究设计是关于如何更加合理、有效地获得观测资料、达到研究目的。研究设计的基本内容 包括立题,提出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提出研究假设,确定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内容、 研究指标、研究控制因素,安排研究步骤,选择处理和分析研究数据资料统计方法等。研究 设计在心理学领域的使用极广,每一项调查、测量和实验事先都必须进行合理的设计才能实 施。 由于研究设计的独特性和专业性等特点,其内容将在科研方法教材中详细介绍。 二、资料收集与整理 资料搜集是统计工作的前提,是进行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的基础。资料收集常常通过科 学实验、调查、测验、工作记录、统计报表或统计公报与统计年鉴等获得。资料收集时要特 别注意收集方法的科学性、资料的准确性、完整性。 资料整理是指对收集到的原始数据进行检查、核对、纠错、改正、汇总的过程。现代统 计分析常常是将原始数据资料录入计算机后进行。但在原始数据资料输入计算机前,首先要 对原始数据记录进行整理,必须进行仔细的检查核对,及时纠正错误。这是因为计算机本身 不能识别数据的谬误,以致谬误不断扩大,使结果难以解释。数据资料录入计算机后,一般 可运用逻辑核对法和双重输入自动核对法进行错误识别,及时有效地发现和控制数据输入时 人为的误差。 三、资料统计分析 心理统计分析的基本内容包括描述统计、推断统计和多元统计分析三大类。 1. 描述统计 主要研究如何整理心理科学实验、调查、测验得到的大量数据,描述数 据的全貌,从而表达事物或现象某一方面的特征与相互关系。其具体内容有:数据如何分组 归类,如何使用统计表和统计图来描述一组数据的分布情况,如何通过计算数据的集中量数、 差异量数等特征数,简缩数据,进一步描述一组数据的特征及全貌。描述统计的方法,既适 用于只表示局部情况(样本)的一组数据,也适用于全面调查、实验或测验中所获得的表示整 体情形(总体)的数据,它可以使大量零散的、杂乱无章的数字资料简缩、概括,更好地显示 事物的某些特征,有助于研究和说明问题的实质。 2. 推论统计 也称推断统计,是在描述统计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主要研究如何通过 局部数据所提供的信息,推断总体的有关特征。在科学研究工作中,通常不可能或者没有必 要把所研究的问题的全体逐一加以观测和研究,而是从总体中抽出一部分的个体作为样本, 进行分析研究。这就有如何从局部的统计资料估计推断全体的情况,如何对假设进行检验, 如何对影响事物变化的因素进行分析,如何对两个事物及两个以上事物之间的差异进行比 较,如何对不肯定的事物和现象作出决策等等,这是推断统计所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推断统 计的具体内容有:总体参数的估计方法、假设检验的各种方法、计数资料假设检验方法、各 种非参数的统计方法等。 在研究过程中,以上二部分内容间有着密切联系。描述统计是推断统计的基础,推断统 计必须依靠描述统计所计算的特征数。描述统计只是对数据进行一般的分析归纳,若不进一

步应用推断统计对事物的进一步的分析,将会使统计结果失去意义,达不到统计分析的目的要求。因此,推断统计的应用和发展,又使描述统计具有更大的意义。3.多元统计分析在心理学研究常常涉及多种因素及其影响效果以及寻找主要的影响因素或把相近或相关的因素合并归类等问题,这就是多元统计分析的主要任务。多元统计分析的主要内容有主成分分析、因素分析、聚类分析、多元方差分析、结构方程模型和多层线性模型等等。多元分析使心理学研究更加深入,进一步揭示了心理现象的内在。多元分析的理论深奥,计算复杂,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其应用受到限制。但随着计算机和专门成熟的统计软件的推广应用,多元统计分析法在心理统计学中获得广泛的应用。有必要指出的是,心理统计除以上内容基础外,还有涉及心理测验的信度效度分析、项目分析,以及近年发展的元分析(Metaanalysis)等方法。表1-2常用心理统计方法一览表基本类别主要具体方法描述性统计平均数(mean,M)标准差(standarddeviation,SD)频数(frequency)百分数(percent)统计表与统计图(statisticaltableandchart)推论统计t检验(t-test)方差分析(analysisof variance,ANOVA)卡方检验(Chi-squaretest)秩和检验(ranksumtest)相关与回归分析相关(correlation)回归(regression)多元统计方法因子分析(factoranalysis)聚类分析(clusteringanalysis)判别分析(discriminantanalysis)Logitic回归()多因素多变量方差分析()典型相关分析()结构方程模型()多层线性模型()其它测验的信度和效度检验方法()测验项目分析方法()元分析方法()第三节心理统计学中常用的名词和概念每一门独立的学科都有该学科所特有的专业名词或术语。正确掌握统计学常用名词的基本概念,有助于理解和运用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和统计分析方法的原理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对常用名词的基本涵义与作用的透彻理解,对于全面掌握本学科领域的科学内容是非常重要的一环。6
6 步应用推断统计对事物的进一步的分析,将会使统计结果失去意义,达不到统计分析的目的 要求。因此,推断统计的应用和发展,又使描述统计具有更大的意义。 3. 多元统计分析 在心理学研究常常涉及多种因素及其影响效果以及寻找主要的影响 因素或把相近或相关的因素合并归类等问题,这就是多元统计分析的主要任务。多元统计分 析的主要内容有主成分分析、因素分析、聚类分析、多元方差分析、结构方程模型和多层线 性模型等等。多元分析使心理学研究更加深入,进一步揭示了心理现象的内在。多元分析的 理论深奥,计算复杂,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其应用受到限制。但随着计算机和专门成熟的统 计软件的推广应用,多元统计分析法在心理统计学中获得广泛的应用。 有必要指出的是,心理统计除以上内容基础外,还有涉及心理测验的信度效度分析、项 目分析,以及近年发展的元分析(Meta analysis)等方法。 表 1-2 常用心理统计方法一览表 基本类别 主要具体方法 描述性统计 平均数(mean, M) 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 SD) 频数(frequency) 百分数(percent) 统计表与统计图(statistical table and chart) 推论统计 t 检验(t-test) 方差分析(analysis of variance, ANOVA) 卡方检验(Chi-square test) 秩和检验(rank sum test) 相关与回归分析 相关(correlation) 回归(regression) 多元统计方法 因子分析(factor analysis) 聚类分析(clustering analysis) 判别分析(discriminant analysis) Logitic 回归() 多因素多变量方差分析() 典型相关分析() 结构方程模型() 多层线性模型() 其它 测验的信度和效度检验方法() 测验项目分析方法() 元分析方法() 第三节 心理统计学中常用的名词和概念 每一门独立的学科都有该学科所特有的专业名词或术语。正确掌握统计学常用名词的基 本概念,有助于理解和运用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和统计分析方法的原理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对 常用名词的基本涵义与作用的透彻理解,对于全面掌握本学科领域的科学内容是非常重要的 一环

一、变量和随机变量人们在深入了解某种事物时,总是从观测其具体的特征开始的。这些特征统称之为观察指标。例如在分析诊断疾病时通常要观测病人的呼吸、脉搏、体温和血压等情况;在分析智力水平时通常要观测个体的智商和适应能力评分等。这些观察指标在统计学上统称为变量(Variable)。之所以称为变量是因为观察测量不同的个体时会得到不同的结果(值)。例如,在测量个体的血压之前,测量者只知道人体血压的大致范围,而某人血压的实际值是未确定的,只有在测量之后才能取得。故血压就是一个变量。在统计学的概率论中,称变量为随机变量(randomvariable)。当某变量的统计学属性为定性(分类)的性质时,该变量就是定性变量或分类变量,如性别、职业和婚姻状况等。当某变量的统计学属性为定量(连续)的性质时,该变量就称为定量变量或连续变量,如呼吸、脉搏、血压、实验数据、智商或心理测量分数等。二、个体、总体与样本在统计学中,每一个原始数据或变量都是从个体那里获得的。例如,要研究人的内外向程度这个特征,就要编制一个能够比较有效地测定内外向水平的量表,对一定数量的人进行评定。从每个人那里我们都能得到一个(或一系列)原始数据。这里说的每个人就是“个体”。如果能测定世界上所有的人的内外向程度,就知道了人这个“总体”的内外向程度。不过,限于人力、物力、经费和时间,对所有人进行测定的成本和代价太大,几乎是不可能的。这时只能抽取一部分人进行测定,这一部分人就组成了一个“样本”,我们就可以根据这个样本的情况推断总体的情况。由此可以理解:个体是我们所研究的随机现象的载体,是原始数据的所在,它具有我们感兴趣的某种特性(例如内外向程度),是组成总体的基本单位;总体是共同具有某些特性的个体的总和。样本是从总体中抽取的作为观测对象的一部分个体。在心理统计中,常用样本来对总体作出估计、推断。从总体中抽取一部分个体的办法称为抽样。样本中包含个体的数目称为样本含量,样本含量常用n表示。通常把个体数目超过30的样本称为大样本,等于或小于30的样本称为小样本。人们可根据研究和实验的条件及要求决定选取大样本或小样本。样本越大,从中提供的信息就越多,它对总体的代表性就越大。但是,样本含量过大则没有必要,反而会失去降低研究成本的意义。一个总体如果包含的个体数目是有限的,称为有限总体;如果包含的个体数目是无限的,则称为无限总体。当我们要研究某大学在校本科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时,该校全体本科生就构成了一个有限总体。而当我们研究20岁青年的心理健康状况时,从理论上来讲,古今中外的20岁青年都应该成为研究对象,这就是一个无限总体。一般情况下,心理研究中的总体常为无限总体,因为不可能对总体中所有的个体加以观测,因此,一般情况下,心理科学研究中,只能通过观察样本来推断总体。三、统计量和参数统计量(statistic)对样本观察测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所获得的统计指标值称为统计量。如对学生样本的身高测量数据分析得到的平均值就是一个统计量,它反映了样本的特征7
7 一、变量和随机变量 人们在深入了解某种事物时,总是从观测其具体的特征开始的。这些特征统称之为观察 指标。例如在分析诊断疾病时通常要观测病人的呼吸、脉搏、体温和血压等情况;在分析智 力水平时通常要观测个体的智商和适应能力评分等。这些观察指标在统计学上统称为变量 (Variable)。之所以称为变量是因为观察测量不同的个体时会得到不同的结果(值)。例如, 在测量个体的血压之前,测量者只知道人体血压的大致范围,而某人血压的实际值是未确定 的,只有在测量之后才能取得。故血压就是一个变量。在统计学的概率论中,称变量为随机 变量(random variable)。 当某变量的统计学属性为定性(分类)的性质时,该变量就是定性变量或分类变量,如性 别、职业和婚姻状况等。当某变量的统计学属性为定量(连续)的性质时,该变量就称为定量 变量或连续变量,如呼吸、脉搏、血压、实验数据、智商或心理测量分数等。 二、个体、总体与样本 在统计学中,每一个原始数据或变量都是从个体那里获得的。例如,要研究人的内外向 程度这个特征,就要编制一个能够比较有效地测定内外向水平的量表,对一定数量的人进行 评定。从每个人那里我们都能得到一个(或一系列)原始数据。这里说的每个人就是“个体”。 如果能测定世界上所有的人的内外向程度,就知道了人这个“总体”的内外向程度。不过, 限于人力、物力、经费和时间,对所有人进行测定的成本和代价太大,几乎是不可能的。这 时只能抽取一部分人进行测定,这一部分人就组成了一个“样本”,我们就可以根据这个样 本的情况推断总体的情况。 由此可以理解:个体是我们所研究的随机现象的载体,是原始数据的所在,它具有我们 感兴趣的某种特性(例如内外向程度),是组成总体的基本单位;总体是共同具有某些特性的 个体的总和。样本是从总体中抽取的作为观测对象的一部分个体。在心理统计中,常用样本 来对总体作出估计、推断。 从总体中抽取一部分个体的办法称为抽样。样本中包含个体的数目称为样本含量,样本 含量常用 n 表示。通常把个体数目超过 30 的样本称为大样本,等于或小于 30 的样本称为小 样本。人们可根据研究和实验的条件及要求决定选取大样本或小样本。样本越大,从中提供 的信息就越多,它对总体的代表性就越大。但是,样本含量过大则没有必要,反而会失去降 低研究成本的意义。 一个总体如果包含的个体数目是有限的,称为有限总体;如果包含的个体数目是无限的, 则称为无限总体。当我们要研究某大学在校本科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时,该校全体本科生就构 成了一个有限总体。而当我们研究 20 岁青年的心理健康状况时,从理论上来讲,古今中外 的 20 岁青年都应该成为研究对象,这就是一个无限总体。一般情况下,心理研究中的总体 常为无限总体,因为不可能对总体中所有的个体加以观测,因此,一般情况下,心理科学研 究中,只能通过观察样本来推断总体。 三、统计量和参数 统计量(statistic) 对样本观察测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所获得的统计指标值称为统计 量。如对学生样本的身高测量数据分析得到的平均值就是一个统计量,它反映了样本的特征

或情况。参数(parameter)又称总体参数,是反映总体特征或情况的统计指标,由各种方式得到的表示总体特征的量数称为参数。统计量和参数在表示数据特征时所用的名称基本相同,但意义或反映对象不相同。统计量是描述一组样本数据情况的统计指标,而参数是描述一个总体情况的统计指标。统计量和参数的符号也不一样,统计量一般用英文或拉丁字母表示,参数一般用希腊字母表示。例如,反映样本集中趋势的平均数用英文字母m(mean)或X表示,反映总体集中趋势的平均数用希腊字母μ表示。不过,统计量与总体参数之间还存在一定的关系,具体讲,当一组数据是来自一个总体的样本时,若样本代表性较强,统计量将接近总体参数;若样本代表性较差,统计量与参数有较大的差别。通常,统计量可在某种程度上作为总体参数的估计值,在进行统计推断时,就是根据样本统计量来推断相应的总体参数。究竞如何样本统计量估计推断总体参数,这是心理统计学所要介绍的内容之一。四、统计数据资料的分类在统计分析时,要根据不同的数据资料类别和特点,选用不同或相应的统计分析方法。只有认识了数据资料的类别特点,才能正确地选用统计分析方法。这一点在统计分析中非常重要。统计数据资料一般可以分为计数数据和计量数据和等级数据三大类:l.计数资料(countingdata)又称分类数据(categoricaldata)或定性数据(qualitativedata),是将事物现象按其不同的属性加以归类,从而得知每一类事物的数量。最常见的定性或分类数据莫过于统计男女人数多少、不同职业分类的人数和不同婚姻状况的人数等。这类数据又可分为以下两种。(1)二项分类数据这是一种最简单的数据类型,即把每一个体分配到两种可能的类别中之一类里。例如将某人按其性别划为“男”性或“女”性,将某人的婚姻状况划为“已”婚或“未”婚等。在问卷调查中常见有“是”、“否”两种答案的问题,如询问对方“你是否吸烟?”,对方只要在“是”和“否”两个答案中选择符合自己情况的一个即可。因此,按“是”与“否”答案进行统计的数据亦属二项分类数据。(2)多项分类数据是对具有多类属性的事物进行分类所得到的数据。婚姻状况可以细分为:未婚、在婚、离异、丧偶及一再婚等;民族状况可以细分为:汉族、回族、藏族..….等:血型一般可分为A型、B型、AB型和O型四个型别。这些都属于多项分类数据。2.计量数据(quantitativedata)定量数据通常是使用仪器或某种尺度进行测定或衡量所取得的数据。例如身高、体重、血压等指标是使用仪器进行测量而得的数据;年龄这一指标则是以历法作为尺度对人的年龄加以衡量而得到的数据。考试成绩、智商和心理量表分则是通过考试、心理测验或心理评定量表进行测量而得的数据。3.等级资料在心理学研究中,有些数据资料既有分类数据资料的特性,同时又有半定量的特性,这些数据有着等级或程度上的差别,被称为等级资料。如吸烟情况可以分为:①不吸烟、②偶尔吸烟、③有时吸烟、④经常吸烟:智力缺陷水平可以分为:①轻度、②中度、③重度、④极重度:心理症状的严重程度也可以分为:①轻度、②中度、③重度、④极重度。根据研究的需要,计量资料可以转换为等级资料或计数资料,等级资料也可以转换为计数资料,例如不同的年龄本是计量资料,可以将其转换为老、中、青和儿童四个等级,也可以转换为成年和未成年两个类别。在把分类数据或等级资料输入计算机时,通常须经过量化处理,即编码后输入(见表680
8 或情况。 参数(parameter) 又称总体参数,是反映总体特征或情况的统计指标,由各种方式得 到的表示总体特征的量数称为参数。 统计量和参数在表示数据特征时所用的名称基本相同,但意义或反映对象不相同。统计 量是描述一组样本数据情况的统计指标,而参数是描述一个总体情况的统计指标。统计量和 参数的符号也不一样,统计量一般用英文或拉丁字母表示,参数一般用希腊字母表示。例如, 反映样本集中趋势的平均数用英文字母 m(mean)或 X 表示,反映总体集中趋势的平均数用 希腊字母表示。不过,统计量与总体参数之间还存在一定的关系,具体讲,当一组数据是 来自一个总体的样本时,若样本代表性较强,统计量将接近总体参数;若样本代表性较差, 统计量与参数有较大的差别。通常,统计量可在某种程度上作为总体参数的估计值,在进行 统计推断时,就是根据样本统计量来推断相应的总体参数。究竟如何样本统计量估计推断总 体参数,这是心理统计学所要介绍的内容之一。 四、统计数据资料的分类 在统计分析时,要根据不同的数据资料类别和特点,选用不同或相应的统计分析方法。 只有认识了数据资料的类别特点,才能正确地选用统计分析方法。这一点在统计分析中非常 重要。 统计数据资料一般可以分为计数数据和计量数据和等级数据三大类: 1. 计数资料(counting data) 又 称分类数据(categorical data) 或定性数据 (qualitative data),是将事物现象按其不同的属性加以归类,从而得知每一类事物的数量。 最常见的定性或分类数据莫过于统计男女人数多少、不同职业分类的人数和不同婚姻状况的 人数等。这类数据又可分为以下两种。 (1)二项分类数据 这是一种最简单的数据类型,即把每一个体分配到两种可能的类别 中之一类里。例如将某人按其性别划为“男”性或“女”性,将某人的婚姻状况划为“已” 婚或“未”婚等。在问卷调查中常见有“是”、“否”两种答案的问题,如询问对方“你是 否吸烟?”,对方只要在“是”和“否”两个答案中选择符合自己情况的一个即可。因此, 按“是”与“否”答案进行统计的数据亦属二项分类数据。 (2)多项分类数据 是对具有多类属性的事物进行分类所得到的数据。婚姻状况可以细 分为:未婚、在婚、离异、丧偶及一再婚等;民族状况可以细分为:汉族、回族、藏族 等;血型一般可分为 A 型、B 型、AB 型和 O 型四个型别。这些都属于多项分类数据。 2. 计量数据(quantitative data) 定量数据通常是使用仪器或某种尺度进行测定或 衡量所取得的数据。例如身高、体重、血压等指标是使用仪器进行测量而得的数据;年龄这 一指标则是以历法作为尺度对人的年龄加以衡量而得到的数据。考试成绩、智商和心理量表 分则是通过考试、心理测验或心理评定量表进行测量而得的数据。 3. 等级资料 在心理学研究中,有些数据资料既有分类数据资料的特性,同时又有半 定量的特性,这些数据有着等级或程度上的差别,被称为等级资料。如吸烟情况可以分为: ①不吸烟、②偶尔吸烟、③有时吸烟、④经常吸烟;智力缺陷水平可以分为:①轻度、②中 度、③重度、④极重度;心理症状的严重程度也可以分为:①轻度、②中度、③重度、④极 重度。 根据研究的需要,计量资料可以转换为等级资料或计数资料,等级资料也可以转换为计 数资料,例如不同的年龄本是计量资料,可以将其转换为老、中、青和儿童四个等级,也可 以转换为成年和未成年两个类别。 在把分类数据或等级资料输入计算机时,通常须经过量化处理,即编码后输入(见表

1-3),如对性别指标的编码规则事先约定男为1、女为0,则“性别”指标男、女的编码分别为“1”和“0”。如张三是男性,则输入“1”;王五是女性,则输入“0”。又如心理症状的严重程度从轻度到极重度分别输入1、2、3、4。表1-3:对分类数据或等级资料的量化(编码)举例姓名性别 (性别)年龄(年龄段)婚姻(婚姻状况)症状(症状程度)张xx1(男)10(未婚)2(青年)(中度)李xx(女)2(中年)1(已婚)10(轻度)3131(男)(老年)(已婚)(重度)王xx注:括号内容不录入计算机第四节应用SPSS软件建立数据文件在实际工作中,当非统计专业的人员面对大量数据资料和复杂的运算公式和运算过程时,常常感到十分困难和畏难,对此,可以应用现代发展的计算机和统计分析软件来解决,计算机统计分析软件中现成的程序可以使复杂困难的数据统计分析工作变得简单而容易。对于非统计专业人员来说,在了解掌握统计分析原理、方法和原则的基础上,可以通过统计分析软件,无需通晓统计分析的各种公式和算法,即可得到统计分析结果。自前,世界上于分著名的统计分析软件有SAS和SPSS等。SAS具有功能强大、专业性强、灵活多样等特点,多为统计专业人士应用:而SPSS也具有功能全面,且简单易懂等特点,在非统计专业人士中广泛应用。SPSS全称为StatisticalPackagefortheSocialSciences,即“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但SPSS不仅适用于社会科学,同样适用于心理学、教育学、经济、管理、和医疗卫生等各个领域,已成为国内外科研人员最常用的统计分析工具之一。一、SPSS简介1SPSS的主要统计功能,SPSS的统计功能主要通过选择软件中的统计指令进行。SPSS的统计指令和相应主要统计功能见表1-4表1-4:SPSS软件中Analyze菜单中的统计指令及其主要功能统计指令主要功能Reports统计描述与报表Descriptive Statistics描述性统计,包括算术平均数、标准差、频数和百分数卡方检验等。Tables专业报表统计Compare Means均值比较,包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等。General Linear Model一般线性模型,包括多因素方差分析、重复测量和多因素多变量方差分析等。Correlate相关分析Regression线形和非线性回归分析等Classify聚类分析9
9 1-3),如对性别指标的编码规则事先约定男为 1、女为 0,则“性别”指标男、女的编码分 别为“1”和“0”。如张三是男性,则输入“1”;王五是女性,则输入“0”。 又如心理 症状的严重程度从轻度到极重度分别输入 1、2、3、4。 表 1-3:对分类数据或等级资料的量化(编码)举例 姓名 性别(性别) 年龄(年龄段) 婚姻(婚姻状况) 症状(症状程度) 张 1 (男) 1 (青年) 0 (未婚) 2 (中度) 李 0 (女) 2 (中年) 1 (已婚) 1 (轻度) 王 1 (男) 3 (老年) 1 (已婚) 3 (重度) 注:括号内容不录入计算机 第四节 应用 SPSS 软件建立数据文件 在实际工作中,当非统计专业的人员面对大量数据资料和复杂的运算公式和运算过程 时,常常感到十分困难和畏难,对此,可以应用现代发展的计算机和统计分析软件来解决, 计算机统计分析软件中现成的程序可以使复杂困难的数据统计分析工作变得简单而容易。对 于非统计专业人员来说,在了解掌握统计分析原理、方法和原则的基础上,可以通过统计分 析软件,无需通晓统计分析的各种公式和算法,即可得到统计分析结果。 目前,世界上十分著名的统计分析软件有 SAS 和 SPSS 等。SAS 具有功能强大、专业性 强、灵活多样等特点,多为统计专业人士应用;而 SPSS 也具有功能全面,且简单易懂等特 点,在非统计专业人士中广泛应用。 SPSS 全称为 Statistical Package for the Social Sciences,即“社会科学统计软件 包”。但 SPSS 不仅适用于社会科学,同样适用于心理学、教育学、经济、管理、和医疗卫生 等各个领域,已成为国内外科研人员最常用的统计分析工具之一。 一、SPSS 简介 1. SPSS 的主要统计功能 SPSS 的统计功能主要通过选择软件中的统计指令进行。SPSS 的统计指令和相应主要统计功能见表 1-4。 表 1-4:SPSS 软件中 Analyze 菜单中的统计指令及其主要功能 统计指令 主要功能 Reports 统计描述与报表 Descriptive Statistics 描述性统计,包括算术平均数、标准差、频数和百分数卡方检 验等。 Tables 专业报表统计 Compare Means 均值比较,包括 t 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等。 General Linear Model 一般线性模型,包括多因素方差分析、重复测量和多因素多变 量方差分析等。 Correlate 相关分析 Regression 线形和非线性回归分析等 Classify 聚类分析

因子分析等Data ReductionScale量表信度分析等非参数检验等Nonparametric Tests时间序列分析等Time Series多重应答数据分析MultipleResponse缺省值分析Missing Value Analysis2.应用SPSS的基本步骤应用SPSS的基本工作流程为见图1-1所示。1、启用SPSS软件,进入SPSS界面2、建立数据文件,包括定义变量(数据结构)、录入数据,保存数据。3、整理数据,如对已有数值重新赋、应用函数计算建立新变量等。4、分析数据,根据统计设计,选择相应统计指令,获得相应结果+5、解释分析结果,根据统计学知识和专业知识解释数据分析结果。图1-1:应用SPSS进行数据分析的基本过程二、启动SPSSSPSS软件安装完毕后,系统会自动在Windows菜单中创建快捷方式。之后可以按以下步骤启动。1.单击Windows的“开始”按钮,在“所有程序”中找到“SPSSforWindows”标签,如图1-1所示,单击相应图标即可启动SPSS。此时屏幕将出现显示SPSS数据编辑窗口画面,并在屏幕中央弹出“Whatwould youliketodo”的对话框。2.对于初学者,对功能选择对话框的“Whatwouldyouliketodo”提问,可以选择“TyPeindata”,再单击“OK”确认(或者直接选择“cancel”退出此对话),此后便进入SPSS数据编辑窗口,可开始录入数据或打开已有数据文件进行分析。三、建立数据文件建立数据文件的软件和方法有多种,例如大家熟悉的微软的电子表格(Excel)和FoxPro软件、著名的Lotus软件等都可以用于建立数据文件。本书仅介绍利用SPSS软件本身的数据编辑功能建立数据文件。现以表1-1资料为例介绍如何应用SPSS建立数据文件。10
10 Data Reduction 因子分析等 Scale 量表信度分析等 Nonparametric Tests 非参数检验等 Time Series 时间序列分析等 Multiple Response 多重应答数据分析 Missing Value Analysis 缺省值分析 2. 应用 SPSS 的基本步骤 应用 SPSS 的基本工作流程为见图 1-1 所示。 图 1-1:应用 SPSS 进行数据分析的基本过程 二、启动 SPSS SPSS 软件安装完毕后,系统会自动在 Windows 菜单中创建快捷方式。之后可以按以下 步骤启动。 1. 单击 Windows 的“开始”按钮,在“所有程序”中找到“SPSS for Windows” 标签, 如图 1-1 所示,单击相应图标即可启动 SPSS。此时屏幕将出现显示 SPSS 数据编辑窗口画面, 并在屏幕中央弹出 “What would you like to do” 的对话框。 2. 对于初学者,对功能选择对话框的“What would you like to do”提问,可以选择 “TyPe in data”,再单击“OK”确认(或者直接选择“cancel”退出此对话),此后便进入 SPSS 数据编辑窗口,可开始录入数据或打开已有数据文件进行分析。 三、建立数据文件 建立数据文件的软件和方法有多种,例如大家熟悉的微软的电子表格(Excel)和 FoxPro 软件、著名的 Lotus 软件等都可以用于建立数据文件。本书仅介绍利用 SPSS 软件本身的数 据编辑功能建立数据文件。 现以表 1-1 资料为例介绍如何应用 SPSS 建立数据文件。 2、建立数据文件,包括定义变量(数据结构)、录入数据,保存数据。 3、整理数据,如对已有数值重新赋、应用函数计算建立新变量等。 5、解释分析结果,根据统计学知识和专业知识解释数据分析结果。 1、启用 SPSS 软件,进入 SPSS 界面 4、分析数据,根据统计设计,选择相应统计指令,获得相应结果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心理统计学》课程教学大钢 Psychological Statistics.doc
- 《生理心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10章 学习与记忆的生理心理.ppt
- 《生理心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8章 睡眠与觉醒(睡眠的生理心理).ppt
- 《生理心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7章 运动控制的生理心理.ppt
- 《生理心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6章 感知觉生理心理(二).ppt
- 《生理心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5章 感知觉生理心理(一).ppt
- 《生理心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4章 脑的发育与可塑性.ppt
- 《生理心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3章 生理心理学的解剖基础.ppt
- 《生理心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2章 神经元的电活动与信息交流.ppt
- 《生理心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1章 绪论(生理心理学概论).ppt
- 《生理心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9章 注意的心理生理.ppt
- 《生理心理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一章 生理心理学概论.doc
- 《生理心理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二章 神经元的电活动与信息交流.doc
- 《生理心理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六章 感知觉生理心理(二).doc
- 《生理心理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三章 心理活动的神经解剖学基础.doc
- 《生理心理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四章 脑的发育与可塑性.doc
- 《生理心理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五章 感知觉生理心理(一).doc
- 《生理心理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八章 睡眠的生理心理.doc
- 《生理心理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十章 学习与记忆.doc
- 《生理心理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七章 运动控制的生理心理.doc
- 《心理统计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二章 统计表和统计图.doc
- 《心理统计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三章 计量资料的描述统计.doc
- 《心理统计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五章 参数估计.doc
- 《心理统计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四章 相关分析.doc
- 《心理统计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六章 假设检验.doc
- 《心理统计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七章 两组均数差别比较的t检验.doc
- 《心理统计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九章 多因素方差分析.doc
- 《心理统计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八章 单因素方查分析.doc
- 《心理统计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十章 卡方检验.doc
- 《心理统计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十一章 秩转换的非参数检.doc
- 《心理统计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05 相关关系(质与量的相关、品质相关).ppt
- 《心理统计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04 差异量数.ppt
- 《心理统计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07 参数估计.ppt
- 《心理统计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06 概率分布(样本分布).ppt
- 《心理统计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03 集中量数 Measure of central tendency.ppt
- 《心理统计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06 概率分布(概率的基本概念、正态分布、二项分布).ppt
- 《心理统计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01 绪论(华北理工大学:杨绍清).ppt
- 《心理统计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02 统计图表(次数分布表的制作、次数分布图的制作).ppt
- 《心理统计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08 假设检验 8.2 平均数的显著性检验.ppt
- 《心理统计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08 假设检验 8.3 平均数差异的显著性检验 8.4 方差的差异检验 8.5 相关系数的显著性检验 8.6 比率的显著性检验.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