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职业素养》课程教学资源(讲稿)第十一章 不断创新 11.3 日积月累

第11章不断创新11.3日积月累11.3.1创新来自积累创新需要日积月累,只有通过知识的不断累积,才能自然而然的产生创新。即使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也很难一下子在不熟悉的行业做出创新。无论是工业研究,还是文学创作、艺术创新,都需要平日的累积。一般的来讲,画家需要到处采风,感受人世间的风景和人情,然后结合自身的经历最终开始创造自己想要的题材。而某个题材的诞生,是在无数个素描练习的情况下产生的,达芬奇从画蛋开始,不断的积累终于创作了最后的晚餐等作品。文学创作也是如此,凭空很难创作出好的作品。曹DER雪芹本身经历了家道中落、人世冷暖,蒲松龄以茶换故事,道听途说、历经几载昵图网www.nipic.comByiedward1006No.20140415205027147000这些都是平日不断累积的原因。IT职业素养
第11章 不断创新 11.3 日积月累 11.3.1创新来自积累 创新需要日积月累,只有通过知识的不断 累积,才能自然而然的产生创新。即使是 一个非常聪明的人,也很难一下子在不熟 悉的行业做出创新。无论是工业研究,还 是文学创作、艺术创新,都需要平日的累 积。 一般的来讲,画家需要到处采风,感受人 世间的风景和人情,然后结合自身的经历, 最终开始创造自己想要的题材。而某个题 材的诞生,是在无数个素描练习的情况下 产生的,达芬奇从画蛋开始,不断的积累 终于创作了最后的晚餐等作品。文学创作 也是如此,凭空很难创作出好的作品。曹 雪芹本身经历了家道中落、人世冷暖,蒲 松龄以茶换故事,道听途说、历经几载, 这些都是平日不断累积的原因

第11章不断创新11.3日积月累11.3.2灵感发现与培养创新不能没有灵感,但是灵感对于人类社会今天的科技水平来讲,还是神秘的没有研究清楚的灵感来自于日积月累,但是不是只要日积月累就能够触发灵感,灵感也是可以通过有意识的去激发。很多有经验的作家不断通过外界环境来敦促灵感的产生,进而来创作出新作品,下面给出几条在日积月累的基础上激发灵感的方法。1、强迫尽管激发灵感的方法有很多,但是将强迫作为第一项还是引发很多人的思考,而实质上最有效,最常用的激发灵感的方式的确是强迫。所谓急中生智,紧张的压迫能够激发人的潜能,这当中包括灵感的产生,在影视剧等文艺节自中,我们经常看到关键时刻,局中人灵机一动,扭转局面的情况。大发明家爱迪生就非常擅于用强迫式的方式来促进自己灵感的激发,他给自已规定每十天必须有一个小发明,每六个月必须有一个大发明,通过这种方式来保持工作,最终他保持着发明最多的世界记录。他发明了留声机、白炽灯、蓄电池以及改良了电影放映机,还建立了世界上最大IT职业素养的公司之一一通用公司
第11章 不断创新 11.3 日积月累 11.3.2灵感发现与培养 创新不能没有灵感,但是灵感对于人类社会今天的科 技水平来讲,还是神秘的没有研究清楚的。 灵感来自于日积月累,但是不是只要日积月累就能够 触发灵感,灵感也是可以通过有意识的去激发。很多 有经验的作家不断通过外界环境来敦促灵感的产生, 进而来创作出新作品,下面给出几条在日积月累的基 础上激发灵感的方法。 1、强迫 尽管激发灵感的方法有很多,但是将强迫作为第一项 还是引发很多人的思考,而实质上最有效、最常用的 激发灵感的方式的确是强迫。所谓急中生智,紧张的 压迫能够激发人的潜能,这当中包括灵感的产生,在 影视剧等文艺节目中,我们经常看到关键时刻,局中 人灵机一动,扭转局面的情况。大发明家爱迪生就非 常擅于用强迫式的方式来促进自己灵感的激发,他给 自己规定每十天必须有一个小发明,每六个月必须有 一个大发明,通过这种方式来保持工作,最终他保持 着发明最多的世界记录。他发明了留声机、白炽灯、 蓄电池以及改良了电影放映机,还建立了世界上最大 的公司之一——通用公司

第11章不断创新11.3日积月累11.3.2灵感发现与培养2、好奇心大家都知道盖茨与微软的关系,却很少有人知道微软的真正创始人之一艾伦,而盖茨正是在艾伦的引导下才共同创办了微软公司,如果没有艾伦就没有微软,只不过后来因为身体原因,艾伦离开了微软,但是仍然是微软的第二大股东,也是全球十大富翁之一。当初艾伦与盖茨都是学校的顶尖计算机高手,而且性格相投,一开始就有合作关系。有一天艾伦偶然在地摊上看见《大众电子》介绍信推出的世界第一台微机Altair8800,他马上意识到这是一个机会,他们可以为这台计算机写软件以使这台计算机更好的运行,于是他找到当时正无所事事的盖茨,两个人开始创立了微软工作室,逐步发展到微软帝国。没有艾伦对杂志上介绍事物的好奇,就没有微软帝国的创立。俺实在是吃不下了如果牛顿没有好奇IT职业素养
第11章 不断创新 11.3 日积月累 11.3.2灵感发现与培养 2、好奇心 大家都知道盖茨与微软的关系,却很少有人知道微软的真正创始人之一艾伦,而盖 茨正是在艾伦的引导下才共同创办了微软公司,如果没有艾伦就没有微软,只不过 后来因为身体原因,艾伦离开了微软,但是仍然是微软的第二大股东,也是全球十 大富翁之一。当初艾伦与盖茨都是学校的顶尖计算机高手,而且性格相投,一开始 就有合作关系。有一天艾伦偶然在地摊上看见《大众电子》介绍信推出的世界第一 台微机Altair8800,他马上意识到这是一个机会,他们可以为这台计算机写软件, 以使这台计算机更好的运行,于是他找到当时正无所事事的盖茨,两个人开始创立 了微软工作室,逐步发展到微软帝国。没有艾伦对杂志上介绍事物的好奇,就没有 微软帝国的创立

第11章不断创新11.3日积月累11.3.2灵感发现与培养3、质疑人的思维有惯性,打破惯性思维,开拓创新,能够有效的完成工作。跳高就是要跳过一定高度的水平杆,获胜的人就是跳得最高的人。在1968年以前,跳高有两种方式:俯卧式跳高(脸朝下,从杆上飞扑过去)和跨栏式跳高(像跳栏一样,先迈一条腿过去,再迈第二条腿)。这就是过去人们认为最好的跳高方式,如果你想成为跳高冠军,你必须对这两种跳高方式非常了解当然,熟悉跳高技术并不意味着就能保证你能成为跳高冠军,但这样做可以提高成功的几率。但有一天,福斯贝里来了,他是一位研究医药学的跳高运动员,他很注重研究人体结构。他对人们习惯的跳高方式产生了怀疑,他意识到从杆上跳过去的最佳方式不是俯卧式跳高,也不是跨栏式跳高,而是背跃式跳高。于是他在运动会使用了背跃式跳高,并取得了好成绩。IT职业素养
第11章 不断创新 11.3 日积月累 11.3.2灵感发现与培养 3、质疑 人的思维有惯性,打破惯性思维,开拓创新,能够有效的完成工作。跳高就是要跳 过一定高度的水平杆,获胜的人就是跳得最高的人。在1968年以前,跳高有两种方 式:俯卧式跳高(脸朝下,从杆上飞扑过去)和跨栏式跳高(像跳栏一样,先迈一 条腿过去,再迈第二条腿)。这就是过去人们认为最好的跳高方式,如果你想成为 跳高冠军,你必须对这两种跳高方式非常了解。 当然,熟悉跳高技术并不意味着就能保证你能成为跳高冠军,但这样做可以提高成 功的几率。但有一天,福斯贝里来了,他是一位研究医药学的跳高运动员,他很注 重研究人体结构。他对人们习惯的跳高方式产生了怀疑,他意识到从杆上跳过去的 最佳方式不是俯卧式跳高,也不是跨栏式跳高,而是背跃式跳高。于是他在运动会 使用了背跃式跳高,并取得了好成绩

第11章不断创新11.3日积月累11.3.2灵感发现与培养4、转换角度从小我们接受的教育中,一旦一个问题解决不了的时候,通常要换一个思路来解决在工作中,转换角度能够帮助我们解决问题。一家欧洲国际机场的咖啡馆总是宾客满堂,其症结所在是人们在候机时长时间坐在座位上细细品味咖啡而一动不动。咖啡店想找到一种方法,怎样才能让客人尽快腾出座位呢?最初的创意不外乎:使用不舒适的椅子,收取座位费,及时清理桌子等。然而,他们最终采用的办法是:关掉咖啡店里的航班监视器。人们担心误了航班,因而四处寻找没有故障的监视器一一于是座位腾出来了。当咖啡店里有了足够的空座位时,航班监视器又“突然”开始工作了,于是吸引了又一批新客人。IT职业素养
第11章 不断创新 11.3 日积月累 11.3.2灵感发现与培养 4、转换角度 从小我们接受的教育中,一旦一个问题解决不了的时候,通常要换一个思路来解决, 在工作中,转换角度能够帮助我们解决问题。一家欧洲国际机场的咖啡馆总是宾客 满堂,其症结所在是人们在候机时长时间坐在座位上细细品味咖啡而一动不动。咖 啡店想找到一种方法,怎样才能让客人尽快腾出座位呢?最初的创意不外乎:使用 不舒适的椅子,收取座位费,及时清理桌子等。然而,他们最终采用的办法是:关 掉咖啡店里的航班监视器。人们担心误了航班,因而四处寻找没有故障的监视器— —于是座位腾出来了。当咖啡店里有了足够的空座位时,航班监视器又“突然”开 始工作了,于是吸引了又一批新客人

第11章不断创新11.3日积月累11.3.2灵感发现与培养5、联想世界上绝大多数事情不是独立的,要了解它的来龙去脉,并且一件事情很可以启发你做另外一件事情的思路。发明烟雾警铃的人据说是在剧院看了一场名为《剧院魅影》的歌剧后得到灵感,因为当他观察到随着音乐变化产生了浓雾和演员如何消失时,他突然想到,如果能将房间很快充满烟雾的话,这种烟雾可以用来防贼。去剧院和防贼看起来似乎很不搭界,但如果放开思维的话,在最不可能的地方或许就能找到你需要的答案。当摩尔斯研究如何能让摩尔斯式电码的信号足够强大,以便其在美国能从一个海岸传到另一个海岸时,他观察到长途马车的运作是靠马匹的定点更换来完成的,从而意识到通过在一定间隔内建立信号转换站,就能加强电码信号的强度。IT职业素养
第11章 不断创新 11.3 日积月累 11.3.2灵感发现与培养 5、联想 世界上绝大多数事情不是独立的,要了解它的来龙去脉,并且一件事情很可以启发 你做另外一件事情的思路。 发明烟雾警铃的人据说是在剧院看了一场名为《剧院魅影》的歌剧后得到灵感,因 为当他观察到随着音乐变化产生了浓雾和演员如何消失时,他突然想到,如果能将 房间很快充满烟雾的话,这种烟雾可以用来防贼。去剧院和防贼看起来似乎很不搭 界,但如果放开思维的话,在最不可能的地方或许就能找到你需要的答案。 当摩尔斯研究如何能让摩尔斯式电码的信号足够强大,以便其在美国能从一个海岸 传到另一个海岸时,他观察到长途马车的运作是靠马匹的定点更换来完成的,从而 意识到通过在一定间隔内建立信号转换站,就能加强电码信号的强度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IT职业素养》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十一章 不断创新 11.3 日积月累.pdf
- 《IT职业素养》课程教学资源(讲稿)第十一章 不断创新 11.2 模仿与创新.pdf
- 《IT职业素养》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十一章 不断创新 11.2 模仿与创新.pdf
- 《IT职业素养》课程教学资源(讲稿)第十一章 不断创新 11.1 创新基础.pdf
- 《IT职业素养》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十一章 不断创新 11.1 创新基础.pdf
- 《IT职业素养》课程教学资源(作业习题)第十一章 不断创新(含答案).pdf
- 《IT职业素养》课程教学资源(学习指导)第十一章 不断创新.pdf
- 《IT职业素养》课程教学资源(讲稿)第十章 团队超过一切 10.6 实践训练.pdf
- 《IT职业素养》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十章 团队超过一切 10.6 实践训练.pdf
- 《IT职业素养》课程教学资源(讲稿)第十章 团队超过一切 10.5 总结讨论.pdf
- 《IT职业素养》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十章 团队超过一切 10.5 总结讨论.pdf
- 《IT职业素养》课程教学资源(讲稿)第十章 团队超过一切 10.4 形成文化.pdf
- 《IT职业素养》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十章 团队超过一切 10.4 形成文化.pdf
- 《IT职业素养》课程教学资源(讲稿)第十章 团队超过一切 10.3 IT团队.pdf
- 《IT职业素养》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十章 团队超过一切 10.3 IT团队.pdf
- 《IT职业素养》课程教学资源(讲稿)第十章 团队超过一切 10.2 开发管理团队.pdf
- 《IT职业素养》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十章 团队超过一切 10.2 开发管理团队.pdf
- 《IT职业素养》课程教学资源(讲稿)第十章 团队超过一切 10.1 团队基础.pdf
- 《IT职业素养》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十章 团队超过一切 10.1 团队基础.pdf
- 《IT职业素养》课程教学资源(作业习题)第十章 团队超过一切(含答案).pdf
- 《IT职业素养》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十一章 不断创新 11.4 失败与创新.pdf
- 《IT职业素养》课程教学资源(讲稿)第十一章 不断创新 11.4 失败与创新.pdf
- 《IT职业素养》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十一章 不断创新 11.5 总结讨论.pdf
- 《IT职业素养》课程教学资源(讲稿)第十一章 不断创新 11.5 总结讨论.pdf
- 《IT职业素养》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十一章 不断创新 11.6 实践训练.pdf
- 《IT职业素养》课程教学资源(讲稿)第十一章 不断创新 11.6 实践训练.pdf
- 《IT职业素养》课程教学资源(学习指导)第十二章 坚守道德.pdf
- 《IT职业素养》课程教学资源(作业习题)第十二章 坚持道德(含答案).pdf
- 《IT职业素养》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十二章 坚持道德 12.1 职业道德.pdf
- 《IT职业素养》课程教学资源(讲稿)第十二章 坚持道德 12.1 职业道德.pdf
- 《IT职业素养》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十二章 坚持道德 12.2 再论诚信.pdf
- 《IT职业素养》课程教学资源(讲稿)第十二章 坚持道德 12.2 再论诚信.pdf
- 《IT职业素养》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十二章 坚持道德 12.3 如何对待潜规则.pdf
- 《IT职业素养》课程教学资源(讲稿)第十二章 坚持道德 12.3 如何对待潜规则.pdf
- 《IT职业素养》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十二章 坚持道德 12.4 保护自己.pdf
- 《IT职业素养》课程教学资源(讲稿)第十二章 坚持道德 12.4 保护自己.pdf
- 《IT职业素养》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十二章 坚持道德 12.5 总结讨论.pdf
- 《IT职业素养》课程教学资源(讲稿)第十二章 坚持道德 12.5 总结讨论.pdf
- 《IT职业素养》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十二章 坚持道德 12.6 实践训练.pdf
- 《IT职业素养》课程教学资源(讲稿)第十二章 坚持道德 12.6 实践训练.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