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职业素养》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十二章 坚持道德 12.6 实践训练

12.6实践训练12.6.1课外作业与练习1什么是职业道德?怎样理解职业道德在工作中的作用?2.在当前网络经济时代,诚信处于什么样的地位?如何看待电子商务中的诚信基础。3.你认为淘宝的诚信机制是否合理,可以怎么样改进?4:思考下列现象,回答相应问题。我们经常购买电子产品,在购买电子产品的时候,经常会问到,开票价和不开票价,所谓开票价就是指带发票的价格,不开票价是指不带发票的价格。对于IT市场而言,一般产品上市正规行货的进货,每一款产品都是附带了发票的(多数是增值税发票)。目前增值税发票的票点是17%,这在商家进货的时候就已经含有了。大家在购买笔记本的时候笔记本的实际售价为“产品价格+增值税数额”,最后增值税的金额商家是需要上缴税务部门的商家仅仅起到一个代收的作用。那么,如果在大家购买笔记本的时候,商家并未向大家提供发票(不管是大家忘记索要,还是商家故意不给,还是大家觉得要不要无所谓),这些留在商家手里的发票并非毫无用处,因为商家可以将这些增值税票拿去变卖,在中关村一般是发票额度的百分之五到百分之七,通过变卖增值税发票,商家又能够获取一部分利益。(1)讲述一下你曾经遭遇的与发票有关的潜规则。(2)你怎么看待这种现象?(3)不开发票购买人员可以得到让利,而销售者可以通过销售发票来获取利益,买卖双方双赢,在这个过程中,谁吃了亏,为什么?5.阅读下面的案例,并回答相应的问题。朱某于2007年2月1日进入上海某公司任销售经理。公司与朱某签订了为期三年的劳动合同,并约定月薪为6000元。朱某工作努力,销售业绩也非常可观,常常得到总经理的嘉奖。2008年1月底,公司总经理与朱某口头约定对其实行年薪制,每年年薪为15万元,每个月先支付8000元,其中6000元打入工资卡中,另外2000元由朱某提供发票报销,余下部分于年底一次性发放。2008年,公司按照约定发放了朱某15万的年薪。2009年2月至10月期间,公司还是按照2008年的方式支付朱某的工资。可是到了2009年的11月,公司以销售业绩不好为由拒绝发放朱某每个月的2000元发票报销款,到了2009年年底,公司也不再发给其剩余部分的年薪。朱某认为自己的销售业绩一直都挺不错,既然公司已经答应对自己实行年薪制就应该按照约定发放,于是多次找公司理论,但是公司却不加理躲,在多次协商无果后朱某向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要求公司支付2009年11月及12月的发票报销款及余下的年薪。(1)你认为是不是应该支付朱某的年薪。(2)本案例中,应该怎么样避免这个纠纷,你从中学习到了什么?6.初入职场,应该怎么样保护好自己不受伤害?
12.6 实践训练 12.6.1 课外作业与练习 1.什么是职业道德?怎样理解职业道德在工作中的作用? 2.在当前网络经济时代,诚信处于什么样的地位?如何看待电子商务中的诚信基础。 3.你认为淘宝的诚信机制是否合理,可以怎么样改进? 4.思考下列现象,回答相应问题。 我们经常购买电子产品,在购买电子产品的时候,经常会问到,开票价和不开票价,所 谓开票价就是指带发票的价格,不开票价是指不带发票的价格。对于 IT 市场而言,一般产 品上市正规行货的进货,每一款产品都是附带了发票的(多数是增值税发票)。目前增值税 发票的票点是 17%,这在商家进货的时候就已经含有了。大家在购买笔记本的时候笔记本 的实际售价为“产品价格+增值税数额”,最后增值税的金额商家是需要上缴税务部门的, 商家仅仅起到一个代收的作用。 那么,如果在大家购买笔记本的时候,商家并未向大家提供发票(不管是大家忘记索要, 还是商家故意不给,还是大家觉得要不要无所谓),这些留在商家手里的发票并非毫无用处, 因为商家可以将这些增值税票拿去变卖,在中关村一般是发票额度的百分之五到百分之七, 通过变卖增值税发票,商家又能够获取一部分利益。 (1)讲述一下你曾经遭遇的与发票有关的潜规则。 (2)你怎么看待这种现象? (3)不开发票购买人员可以得到让利,而销售者可以通过销售发票来获取利益,买卖 双方双赢,在这个过程中,谁吃了亏,为什么? 5.阅读下面的案例,并回答相应的问题。 朱某于 2007 年 2 月 1 日进入上海某公司任销售经理。公司与朱某签订了为期三年的劳 动合同,并约定月薪为 6000 元。朱某工作努力,销售业绩也非常可观,常常得到总经理的 嘉奖。2008 年 1 月底,公司总经理与朱某口头约定对其实行年薪制,每年年薪为 15 万元, 每个月先支付 8000 元,其中 6000 元打入工资卡中,另外 2000 元由朱某提供发票报销,余 下部分于年底一次性发放。2008 年,公司按照约定发放了朱某 15 万的年薪。2009 年 2 月至 10 月期间,公司还是按照 2008 年的方式支付朱某的工资。可是到了 2009 年的 11 月,公司 以销售业绩不好为由拒绝发放朱某每个月的 2000 元发票报销款,到了 2009 年年底,公司也 不再发给其剩余部分的年薪。 朱某认为自己的销售业绩一直都挺不错,既然公司已经答应对自己实行年薪制就应该按 照约定发放,于是多次找公司理论,但是公司却不加理睬,在多次协商无果后朱某向单位所 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要求公司支付 2009 年 11 月及 12 月的发票报销款及 余下的年薪。 (1)你认为是不是应该支付朱某的年薪。 (2)本案例中,应该怎么样避免这个纠纷,你从中学习到了什么? 6.初入职场,应该怎么样保护好自己不受伤害?

12.6.2热点话题:商业贿赂一一跨国公司的本土化战略?2006年11月15日,德国司法部对享誉全球的西门子公司(位于慕尼黑的总部)进行了突击搜查,封存了上万份档案资料,并逮捕了数名西门子员工,由此揭开了西门子全球市场的贿赂丑闻。据相关调查人员透露,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起,西门子非法贿赂支出已超过10亿欧元。对于全球最大的跨国公司之一的西门子来说,巨大的中国市场不容小靓。随着西门子贿赂案调查的不断深入发现,中国公司也未能幸免。负责西门子审计的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报告显示,9个与中国业务有关的公司和个人被率牵扯到贿赂案中。2007年7月,有德国媒体报道称,据西门子内部文件披露,通过在列支敦士登Neue银行开立的3个银行账户,西门子内部有人将资金转入中国、印度和印度尼西亚。仅在账号“220030”下从1998年9月至次年4月间,就有6笔资金被提取,金额约合现在的410万欧元。8月20日,西门子总部发言人安德里亚斯·施瓦伯称,内部调查表明,西门子中国市场的确存在不正当的商业行为,目前正在接受调查。8月23日,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郝睿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去年西门子(中国)公司开除了20名员工,因为他们被发现涉及了一些公司不能容忍的行为。2004年全球知名电信服务供应商朗讯科技中国“贿赂门”事件,经过内部审计和外部法律专家的调查发现,朗讯科技(中国)公司的内部控制存在缺陷,同时朗讯(中国)公司4名高管一一公司总裁、首席运营官、销售部高级主管及一名财会经理遭到解雇,原因是涉嫌违反了禁止美国公司在海外实行贿略的联邦法规。2005年5月,美国德普公司案引起了公众对商业贿赂的广泛关注。根据美国司法部2005年5月20日提供的报告披露,全球最大的诊断设备生产企业德普公司在天津的子公司天津德普诊断产品有限公司从1991年到2002年期间,向中国国有医院医生行贿162.3万美元现金,用来换取这些医疗机构购买德普公司的产品,德普公司从中赚取了200万美元。这家企业最后被美国相关机构以违反“反商业贿赂法”为由,处以479万美元巨额罚金。2006年11月13日宣判的中国建设银行原行长张恩照案件让人记忆犹新。该案中,随着审判结果一同浮出水面的,还有众多跨国IT公司的名单,他们分别是IBM、思科、安迅和日立。其中在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的判决书中提到,IBM曾向一个行贿张恩照的销售代理支付了22.5万美元。国内民间经济分析机构安邦集团公布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跨国企业在华行贿事件近10年来一直呈上升趋势。中国在10年内至少调查了50万件腐败事件,其中64%与国际贸易和外商有关。客观地说,跨国公司进行商业贿赂也并不是什么新鲜事。然而,值得关注的是,慢于发达经济体的严刑峻法,跨国公司如今已经将商业贿略的主战场转移到了发展中国家,尤其是像中国这样的新兴经济体。从某种意义而言,大量的跨国公司竞相加入中国商业贿阵营的事实,固然反映了国际资本逐利的本质,但也隐然显出其海外扩张战略向本土化潜规则的安协与屈从。母庸讳言,中国30多年的对外开放所引进的并不只是跨国公司的庞大身躯,西方企业公平、公开的竞争精神与商业伦理也植入了中国市场。然而,由于本土文化的强大与根深蒂固,新的商业规则并不能在短期内取得市场话语权,盛行于中国商业领域的依然是旧的习俗或者悲俗:人脉关系决定着企业的生存,请客送礼左右着竞争者的命运。而面对着这样的商业生态,善于经营市场的跨国公司难免“入乡随俗”。因此,任何一家进入中国市场的跨国公司首先面临着的是如何平衡商业伦理与海外市场的竞争力的选择,在这种选择中,企业往往被逼向“因徒困境”:如果远离商业贿赂,企业就可能失去市场;如果同流合污,就会背叛商业伦理。毫无疑问,对于受经济人理性主导的
12.6.2 热点话题:商业贿赂——跨国公司的本土化战略? 2006 年 11 月 15 日,德国司法部对享誉全球的西门子公司(位于慕尼黑的总部)进行了 突击搜查,封存了上万份档案资料,并逮捕了数名西门子员工,由此揭开了西门子全球市场 的贿赂丑闻。据相关调查人员透露,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起,西门子非法贿赂支出已超过 10 亿欧元。 对于全球最大的跨国公司之一的西门子来说,巨大的中国市场不容小觑。随着西门子贿 赂案调查的不断深入发现,中国公司也未能幸免。负责西门子审计的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出 具的报告显示,9 个与中国业务有关的公司和个人被牵扯到贿赂案中。 2007 年 7 月,有德国媒体报道称,据西门子内部文件披露,通过在列支敦士登 Neue 银 行开立的 3 个银行账户,西门子内部有人将资金转入中国、印度和印度尼西亚。仅在账号 “220030”下从 1998 年 9 月至次年 4 月间,就有 6 笔资金被提取,金额约合现在的 410 万 欧元。8 月 20 日,西门子总部发言人安德里亚斯·施瓦伯称,内部调查表明,西门子中国 市场的确存在不正当的商业行为,目前正在接受调查。8 月 23 日,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 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郝睿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去年西门子(中国)公司开除了 20 名员 工,因为他们被发现涉及了一些公司不能容忍的行为。 2004 年全球知名电信服务供应商朗讯科技中国“贿赂门”事件,经过内部审计和外部 法律专家的调查发现,朗讯科技(中国)公司的内部控制存在缺陷,同时朗讯(中国)公司 4 名高管——公司总裁、首席运营官、销售部高级主管及一名财会经理遭到解雇,原因是涉嫌 违反了禁止美国公司在海外实行贿赂的联邦法规。 2005 年 5 月,美国德普公司案引起了公众对商业贿赂的广泛关注。根据美国司法部 2005 年 5 月 20 日提供的报告披露,全球最大的诊断设备生产企业德普公司在天津的子公司天津 德普诊断产品有限公司从 1991 年到 2002 年期间,向中国国有医院医生行贿 162.3 万美元现 金,用来换取这些医疗机构购买德普公司的产品,德普公司从中赚取了 200 万美元。这家企 业最后被美国相关机构以违反“反商业贿赂法”为由,处以 479 万美元巨额罚金。 2006 年 11 月 13 日宣判的中国建设银行原行长张恩照案件让人记忆犹新。该案中,随 着审判结果一同浮出水面的,还有众多跨国 IT 公司的名单,他们分别是 IBM、思科、安迅 和日立。其中在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的判决书中提到,IBM 曾向一个行贿张恩照的销售 代理支付了 22.5 万美元。国内民间经济分析机构安邦集团公布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跨国 企业在华行贿事件近 10年来一直呈上升趋势。中国在10 年内至少调查了 50万件腐败事件, 其中 64%与国际贸易和外商有关。 客观地说,跨国公司进行商业贿赂也并不是什么新鲜事。然而,值得关注的是,慑于发 达经济体的严刑峻法,跨国公司如今已经将商业贿赂的主战场转移到了发展中国家,尤其是 像中国这样的新兴经济体。从某种意义而言,大量的跨国公司竞相加入中国商业贿赂阵营的 事实,固然反映了国际资本逐利的本质,但也隐然显出其海外扩张战略向本土化潜规则的妥 协与屈从。 毋庸讳言,中国 30 多年的对外开放所引进的并不只是跨国公司的庞大身躯,西方企业 公平、公开的竞争精神与商业伦理也植入了中国市场。然而,由于本土文化的强大与根深蒂 固,新的商业规则并不能在短期内取得市场话语权,盛行于中国商业领域的依然是旧的习俗 或者恶俗:人脉关系决定着企业的生存,请客送礼左右着竞争者的命运。而面对着这样的商 业生态,善于经营市场的跨国公司难免“入乡随俗”。 因此,任何一家进入中国市场的跨国公司首先面临着的是如何平衡商业伦理与海外市场 的竞争力的选择,在这种选择中,企业往往被逼向“囚徒困境”:如果远离商业贿赂,企业 就可能失去市场;如果同流合污,就会背叛商业伦理。毫无疑问,对于受经济人理性主导的

跨国公司来说,最后只能选择后者。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说中国商场中的“潜规则”导致了跨国公司的群体被动性“异化”,那么中国市场中的特殊利益结构则使跨国公司的商业行贿由被动走向了主动。首先,中国市场巨大的利润令跨国巨头在“潜规则”面前敢于大胆出手。以电信行业为例,中国电信市场占全球电信市场的10%-15%,朗讯的财务报告显示,中国市场已经成为其在全球的第二大市场,仅次于其在美国的业务,面对中国巨大的市场和利润空间,朗讯难以在中国式商业形态下独善其身,而贿略自然成为其打开商业大门的一把钥匙。其次,垄断特权的存在驱使跨国公司在“潜规则”面前链而走险。商业贿赂与资源垄断相伴而生。望断行业和政府严格管制的行业中,从业人员手中所掌控的垄断性资源太多,权力部门与企业存在频繁的微观接触,在缺乏全面监督的环境中,手握行政审批权、资源分配权、管理权等公权的人员自然成为商业贿赂猎取的对象,各类强势组织权力寻租的机会大大增加,而急于开拓中国市场的跨国公司则成为商业的重要参与者。最后,制度供给不足使跨国公司在“潜规则”面前肆无总。集中表现为我国现行治理商业贿赂法律体系尚不完善,法律处罚力度不够,加之地方政府对跨国公司违规行为的放任以及企业、商界长期以来的“习惯性沉默”,既使各交易参与方产生了关于潜规则的悲观心理预期,又变相助长了在华跨国公司的违规气焰。参考资料:[1]http://www.cyol.net/zqb/content/2009-08/03/content_2785266.htm[2]http://wenku.baidu.com/view/a1581280bceb19e8b8f6ba91.html[3]工商行政管理编辑部工商机关治理商业贿略实务与案例解析北京:中国工商出版社2012
跨国公司来说,最后只能选择后者。 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说中国商场中的“潜规则”导致了跨国公司的群体被动性“异 化”,那么中国市场中的特殊利益结构则使跨国公司的商业行贿由被动走向了主动。 首先,中国市场巨大的利润令跨国巨头在“潜规则”面前敢于大胆出手。以电信行业为 例,中国电信市场占全球电信市场的 10%-15%,朗讯的财务报告显示,中国市场已经成为 其在全球的第二大市场,仅次于其在美国的业务,面对中国巨大的市场和利润空间,朗讯难 以在中国式商业形态下独善其身,而贿赂自然成为其打开商业大门的一把钥匙。 其次,垄断特权的存在驱使跨国公司在“潜规则”面前铤而走险。商业贿赂与资源垄断 相伴而生。垄断行业和政府严格管制的行业中,从业人员手中所掌控的垄断性资源太多,权 力部门与企业存在频繁的微观接触,在缺乏全面监督的环境中,手握行政审批权、资源分配 权、管理权等公权的人员自然成为商业贿赂猎取的对象,各类强势组织权力寻租的机会大大 增加,而急于开拓中国市场的跨国公司则成为商业贿赂的重要参与者。 最后,制度供给不足使跨国公司在“潜规则”面前肆无忌惮。集中表现为我国现行治理 商业贿赂法律体系尚不完善,法律处罚力度不够,加之地方政府对跨国公司违规行为的放任 以及企业、商界长期以来的“习惯性沉默”,既使各交易参与方产生了关于潜规则的悲观心 理预期,又变相助长了在华跨国公司的违规气焰。 参考资料:[1] http://www.cyol.net/zqb/content/2009-08/03/content_2785266.htm [2] http://wenku.baidu.com/view/a1581280bceb19e8b8f6ba91.html [3] 工商行政管理编辑部 工商机关治理商业贿赂实务与案例解析 北京:中国工商出版 社 2012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IT职业素养》课程教学资源(讲稿)第十二章 坚持道德 12.5 总结讨论.pdf
- 《IT职业素养》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十二章 坚持道德 12.5 总结讨论.pdf
- 《IT职业素养》课程教学资源(讲稿)第十二章 坚持道德 12.4 保护自己.pdf
- 《IT职业素养》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十二章 坚持道德 12.4 保护自己.pdf
- 《IT职业素养》课程教学资源(讲稿)第十二章 坚持道德 12.3 如何对待潜规则.pdf
- 《IT职业素养》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十二章 坚持道德 12.3 如何对待潜规则.pdf
- 《IT职业素养》课程教学资源(讲稿)第十二章 坚持道德 12.2 再论诚信.pdf
- 《IT职业素养》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十二章 坚持道德 12.2 再论诚信.pdf
- 《IT职业素养》课程教学资源(讲稿)第十二章 坚持道德 12.1 职业道德.pdf
- 《IT职业素养》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十二章 坚持道德 12.1 职业道德.pdf
- 《IT职业素养》课程教学资源(作业习题)第十二章 坚持道德(含答案).pdf
- 《IT职业素养》课程教学资源(学习指导)第十二章 坚守道德.pdf
- 《IT职业素养》课程教学资源(讲稿)第十一章 不断创新 11.6 实践训练.pdf
- 《IT职业素养》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十一章 不断创新 11.6 实践训练.pdf
- 《IT职业素养》课程教学资源(讲稿)第十一章 不断创新 11.5 总结讨论.pdf
- 《IT职业素养》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十一章 不断创新 11.5 总结讨论.pdf
- 《IT职业素养》课程教学资源(讲稿)第十一章 不断创新 11.4 失败与创新.pdf
- 《IT职业素养》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十一章 不断创新 11.4 失败与创新.pdf
- 《IT职业素养》课程教学资源(讲稿)第十一章 不断创新 11.3 日积月累.pdf
- 《IT职业素养》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十一章 不断创新 11.3 日积月累.pdf
- 《IT职业素养》课程教学资源(讲稿)第十二章 坚持道德 12.6 实践训练.pdf
- 《IT职业素养》课程教学资源(学习指导)第十三章 职业拓展.pdf
- 《IT职业素养》课程教学资源(作业习题)第十三章 职业拓展(含答案).pdf
- 《IT职业素养》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十三章 职业拓展 13.1 危机管理.pdf
- 《IT职业素养》课程教学资源(讲稿)第十三章 职业拓展 13.1 危机管理.pdf
- 《IT职业素养》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十三章 职业拓展 13.2 培训的种类与选择.pdf
- 《IT职业素养》课程教学资源(讲稿)第十三章 职业拓展 13.2 培训的种类与选择.pdf
- 《IT职业素养》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十三章 职业拓展 13.3 项目管理能力培养.pdf
- 《IT职业素养》课程教学资源(讲稿)第十三章 职业拓展 13.3 项目管理能力培养.pdf
- 《IT职业素养》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十三章 职业拓展 13.4 主动帮助别人.pdf
- 《IT职业素养》课程教学资源(讲稿)第十三章 职业拓展 13.4 主动帮助别人.pdf
- 《IT职业素养》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十三章 职业拓展 13.5 总结讨论.pdf
- 《IT职业素养》课程教学资源(讲稿)第十三章 职业拓展 13.5 总结讨论.pdf
- 《IT职业素养》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十三章 职业拓展 13.6 实践训练.pdf
- 《IT职业素养》课程教学资源(讲稿)第十三章 职业拓展 13.6 实践训练.pdf
- 《IT职业素养》课程教学资源(学习指导)第十四章 化解压力.pdf
- 《IT职业素养》课程教学资源(作业习题)第十四章 化解压力(含答案).pdf
- 《IT职业素养》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十四章 化解压力 14.1 压力概述.pdf
- 《IT职业素养》课程教学资源(讲稿)第十四章 化解压力 14.1 压力概述.pdf
- 《IT职业素养》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十四章 化解压力 14.2 心理压力测试.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