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南山学院:《食品检验技术》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模块四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2/2

项目三分析实验条件的选择 1、 吸光度范围的选择 2、测定波长的选择 3、显色反应及其条件 、参比溶液的选择
项目三 分析实验条件的选择 1、吸光度范围的选择 2、测定波长的选择 3、显色反应及其条件 4、参比溶液的选择

1、吸光度范围的选择 控制浓度二→吸光度A:0.20.8
1、吸光度范围的选择 控制浓度 吸光度A:0.2~0.8

2、 测定波长的选择 选择原则:“吸收最大,干扰最小” 灵敏度 选择性 0.10 0.18 max wave=320nm 04 016 012 01 009 002 310 320 300 length(nm) 选择最大吸收波长(max)作为入射波长。 若干扰物质在人max处也有强烈吸收时,可选用 非最大吸收处的波长,但应尽可能选择A随波长改 变而变化不大的区域内的波长
2、测定波长的选择 选择原则:“吸收最大,干扰最小” 灵敏度 选择最大吸收波长(λmax )作为入射波长。 若干扰物质在λmax处也有强烈吸收时,可选用 非最大吸收处的波长,但应尽可能选择A 随波长改 变而变化不大的区域内的波长。 选择性

3、显色反应及其条件 可见光区的吸光光度法只能用于测定有色溶液。 对无色溶液和颜色较浅的溶液进行测定时,必须将 被测组分转变成有色化合物(显色反应)。 能与被测组分反应使之生成有色化合物的试剂称为 显色剂
3、显色反应及其条件 可见光区的吸光光度法只能用于测定有色 溶液。 对无色溶液和颜色较浅的溶液进行测定时,必须将 被测组分转变成有色化合物(显色反应)。 能与被测组分反应使之生成有色化合物的试剂称为 显色剂

显色剂必须满足下述条件: (I)灵敏度要高:要求选择的显色剂能与待测组分生 成摩尔吸收系数较大的有色化合物。 (2)选择性要好。 (3)有色化合物稳定性好 0 (4)反应定量完成,否则再现性就较差。 (5)有色化合物与显色剂的最大吸收波长的差别要足 够大,一般要求相差60nm以上
显色剂必须满足下述条件: (1)灵敏度要高:要求选择的显色剂能与待测组分生 成摩尔吸收系数较大的有色化合物。 (2)选择性要好。 (3)有色化合物稳定性好 。 (4)反应定量完成,否则再现性就较差。 (5)有色化合物与显色剂的最大吸收波长的差别要足 够大,一般要求相差 60 nm 以上

显色条件的选择 1.显色剂的用量 2.溶液的酸度 3.显色温度 4.显色时间
显色条件的选择 1. 显色剂的用量 2. 溶液的酸度 3. 显色温度 4. 显色时间

1)显色剂的用量 吸光度A与显色剂用量c的关系会出现如 图所示的几种情况。选择曲线变化平坦处。 A 0 a'b' CR CR (a) (b) (c)
1)显色剂的用量 吸光度A与显色剂用量cR的关系会出现如 图所示的几种情况。选择曲线变化平坦处

2)溶液酸度 在相同实验条件下,分别测定不同H值条件 下显色溶液的吸光度。选择曲线中吸光度较大且恒 定的平坦区所对应的pH范围。 H
2)溶液酸度 在相同实验条件下,分别测定不同pH值条件 下显色溶液的吸光度。选择曲线中吸光度较大且恒 定的平坦区所对应的pH范围

3)显色温度及显色时间 (CMCR、pH一定)作A~T曲线,寻找适宜反应温度。 A 反应时间的选择:作A~t曲线,寻找适宜反应时间
3) 显色温度及显色时间 (CM、 CR 、 pH一定)作 A ~ T 曲线,寻找适宜反应温度。 A T A T A t A t 反应时间的选择:作A ~ t 曲线,寻找适宜反应时间

4.参比液的选择 原则:扣除比色皿、样品基体(非待测组分)和显色剂的吸收 A(样)=A(待测吸光物质)+A(干扰)+A(池) A(参比)=A(干扰)+A(池) 以显色反应为例进行讨论 M+R=M 若欲测MR的吸收 入max max 试样 显色剂 溶剂 吸光物质 参比液组成 无吸收 无吸收 光 吸收 溶剂 基体吸收 无吸收 学 吸收 不加显色剂的试液 无吸收 吸收 吸收 显色剂+溶剂 基体吸收 吸收 明 吸收 显色剂+试液+待测组分 掩蔽剂
4. 参比液的选择 原则:扣除比色皿、样品基体(非待测组分)和显色剂的吸收 以显色反应为例进行讨论 M + R = M-R max 试样 显色剂 溶剂 吸光物质 参比液组成 无吸收 无吸收 光 学 透 明 溶剂 基体吸收 无吸收 吸收 不加显色剂的试液 无吸收 吸收 吸收 显色剂+溶剂 基体吸收 吸收 吸收 吸收 显色剂+ 试液 + 待测组分的 掩蔽剂 若欲测 M-R 的吸收 max A (样) = A (待测吸光物质)+ A (干扰)+ A (池) A (参比) = A (干扰)+ A (池)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烟台南山学院:《食品检验技术》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模块四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1/2.ppt
- 烟台南山学院:《食品检验技术》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模块三 脂类的测定.ppt
- 烟台南山学院:《食品检验技术》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模块三 灰分的测定.ppt
- 烟台南山学院:《食品检验技术》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模块三 水分的测定.ppt
- 烟台南山学院:《食品检验技术》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模块二III 容量分析的计算.ppt
- 烟台南山学院:《食品检验技术》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模块二 II 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ppt
- 烟台南山学院:《食品检验技术》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模块二 I 容量分析I.ppt
- 烟台南山学院:《食品检验技术》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模块三 重量分析法.ppt
- 烟台南山学院:《食品检验技术》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模块一 定量分析过程质量控制2/2.ppt
- 烟台南山学院:《食品检验技术》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模块一 定量分析过程质量控制1/2.ppt
- 烟台南山学院:《食品检验技术》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绪论(主讲:张会娟).ppt
- 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食品分析与检测技术》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食品添加剂的测定.ppt
- 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食品分析与检测技术》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食品矿物质的测定.ppt
- 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食品分析与检测技术》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维生素的测定.ppt
- 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食品分析与检测技术》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蛋白质和氨基酸的测定.ppt
- 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食品分析与检测技术》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碳水化合物的测定.ppt
- 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食品分析与检测技术》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食品中酸类物质的测定.ppt
- 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食品分析与检测技术》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水分的测定.ppt
- 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食品分析与检测技术》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物理检验.ppt
- 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食品分析与检测技术》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食品分析的基本知识.ppt
- 烟台南山学院:《食品检验技术》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模块六 气相色谱分析.ppt
- 烟台南山学院:《食品检验技术》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食品检验技术期中考试题.ppt
- 烟台南山学院:《食品检验技术》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模块五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AAS).ppt
- 烟台南山学院:《食品检验技术》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模块八 微生物检验技术.ppt
- 烟台南山学院:《食品检验技术》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模块七 高效液相色谱的课件.ppt
- 《食品生物应用技术》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三章 蛋白质工程及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ppt
- 《食品生物应用技术》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四章 酶工程及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ppt
- 《食品生物应用技术》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七章 食品生物技术与食品安全检验.ppt
- 《食品生物应用技术》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九章 食品生物技术与食品储藏保鲜.ppt
- 《食品生物应用技术》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八章 现代生物技术在食品“三废”治理.ppt
- 《食品生物应用技术》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蛋白质工程及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ppt
- 《食品生物应用技术》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酶工程——酶的发酵生产.ppt
- 《食品生物应用技术》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六章 细胞工程及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ppt
- 《食品生物应用技术》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一章 绪论 Introduction to Food Biotechnology、第二章 基因工程.ppt
- 《食品生物应用技术》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五章 发酵工程及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ppt
- 烟台南山学院:《食品营养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二章 食物的消化和吸收.ppt
- 烟台南山学院:《食品营养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三章 营养与能量平衡.ppt
- 烟台南山学院:《食品营养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五章 脂类.ppt
- 烟台南山学院:《食品营养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一章 绪论.ppt
- 烟台南山学院:《食品营养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八章 水和矿物质.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