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教学资源 》 大学文库

《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各章知识点)第一章 概论、第三章 误差及数据处理、第五章 酸碱滴定法

文档信息
资源类别:文库
文档格式:DOC
文档页数:3
文件大小:40KB
团购合买:点击进入团购
内容简介
《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各章知识点)第一章 概论、第三章 误差及数据处理、第五章 酸碱滴定法
刷新页面文档预览

第一章概论 1、熟悉“化学计量点”与“滴定终点”,两者不一致造成的误差为“终点误差”。(P7) 2、滴定分析法对化学反应的要求。(P7) 3、了解滴定分析法分类:按照滴定反应类型分类(酸碱、配位、氧化还原、沉淀)和滴定方 式分类(直接、返滴定、置换、间接)。P79 4、基准物质定义及应该符合的基本要求;了解常见的基准物质,知道用来标定HCI、NaOH、 KMnO:等物质的基准物质是什么。P9-10 5、标准溶液的配制:直接配制和标定法(间接配制法)。P10 6、滴定度:指每毫升滴定剂相当于被测物质的质量(克或毫克)。P11 TAwB,A为被滴定物质,B为滴定剂 滴定度与物质量浓度之间的换算关系:a+B=cC+d 7、反应物质生成物质互相的化学计量比关系,溶液浓度、组分含量的计算(反应式的书写 配平、计算)。P1117 第三章误差及数据处理 1、真值、误差、偏差的概念:熟练掌握平均值、全距(极差)、绝对误差、相对误差、平均偏 差、相对平均偏差、标准偏差、相对标准偏差的准确计算。P36-39 2、理解准确度与精密度概念,准确度用误差来衡量,精密度用偏差来衡量。知道准确度和精 密度关系:精密度高,准确度不一定高:准确度高要求精密度一定高。P3940 3、系统误差、随机误差、过失误差的概念及其分类,学会正确判断某一误差是何种误差。P4142 4、有效数字,确定有效数字应遵循的原则,注意pH、pM、gK与对应的I门、M]、K的有 效数字及其表示方法。有效数字的修约原则“四舍六入五成双”注意:若5后面还有不为0 的数字,一律进位,例如:1214501修约为4位有效数字,应为:1.215。若是1.2145修约为 4位有效数字,应为:1.214。有效数字的运算规则:加减法(小数点后位数最少的为准),乘 除法(有效数字位数最少为准),在乘除运算中,9以上的数如9.86,9.00等按照四位有效数 字处理。求算溶液浓度一般为4位有效数字,注意容量瓶、移液管、滴定管等的读数。P47-49 5、提高准确度方法。P69-72

1 第一章 概论 1、 熟悉“化学计量点”与“滴定终点”,两者不一致造成的误差为“终点误差”。(P7) 2、 滴定分析法对化学反应的要求。(P7) 3、 了解滴定分析法分类:按照滴定反应类型分类(酸碱、配位、氧化还原、沉淀)和滴定方 式分类(直接、返滴定、置换、间接)。P7-9 4、 基准物质定义及应该符合的基本要求;了解常见的基准物质,知道用来标定 HCl、NaOH、 KMnO4 等物质的基准物质是什么。P9-10 5、 标准溶液的配制:直接配制和标定法(间接配制法)。P10 6、 滴定度:指每毫升滴定剂相当于被测物质的质量(克或毫克)。P11 TA/B,A 为被滴定物质,B 为滴定剂 滴定度与物质量浓度之间的换算关系: 7、反应物质生成物质互相的化学计量比关系,溶液浓度、组分含量的计算(反应式的书写、 配平、计算)。P11-17 第三章 误差及数据处理 1、真值、误差、偏差的概念;熟练掌握平均值、全距(极差)、绝对误差、相对误差、平均偏 差、相对平均偏差、标准偏差、相对标准偏差的准确计算。P36-39 2、理解准确度与精密度概念,准确度用误差来衡量,精密度用偏差来衡量。知道准确度和精 密度关系:精密度高,准确度不一定高;准确度高要求精密度一定高。P39-40 3、系统误差、随机误差、过失误差的概念及其分类,学会正确判断某一误差是何种误差。P41-42 4、有效数字,确定有效数字应遵循的原则,注意 pH、pM、lgK 与对应的[H+ ]、[M+ ]、K 的有 效数字及其表示方法。有效数字的修约原则“四舍六入五成双”注意:若 5 后面还有不为 0 的数字,一律进位,例如:1.214501 修约为 4 位有效数字,应为:1.215。若是 1.2145 修约为 4 位有效数字,应为:1.214。有效数字的运算规则:加减法(小数点后位数最少的为准),乘 除法(有效数字位数最少为准),在乘除运算中,9 以上的数如 9.86,9.00 等按照四位有效数 字处理。求算溶液浓度一般为 4 位有效数字,注意容量瓶、移液管、滴定管等的读数。P47-49 5、提高准确度方法。P69-72 aA + bB = cC + dD 1000 T B A A/B c M b a =

第五章酸碱滴定法 (重点看) 质子理论中何为酸?何为碱?何为两性物质?共轭酸碱对的概念(组成上仅相差一个质子,且 共轭酸碱对的ka与k的关系ka×k=kw,见P113页例3):PI13页K1的计算公式(也可详细参 见课件)。 PII5页MBE、CBE、特别是PBE,详见课本中例子,注意自己确实要学会,而不是死记硬背 比如PI15页MBE的例子可以将Na2SO3改为NaCO3等其他物质:PI16页PBE的例子可以将 (NH42HPO4改为NH4HPO,等其他物质(例4)。 分布分数的计算公式,重点为一元、二元的,见P1I7页例5,比如也可以将例题中HAC改为 甲酸等其他一元酸。注意特殊点pHpk时的含义(见PI17页图,各型体分布分数随酸度的变 化规律)。二元pH=pHa1以及pH=pH2的含义(见P118页图,结合P169页习题15理解)。 各型体分布分数计算公式的规律是分母都是相同的,分子对应的是分母中的各项,如型体中含 有两个质子,分子对应的就是含有山P的那一项。 PI19页溶液中H浓度的计算,重点还是二元弱酸,一个最简式以及两个近似式的应用条件 P121页例8至例11(例11推广到一元的弱碱),P123页二元弱酸碱H+浓度的计算等同于 元弱酸碱:另外要明确:酸的浓度与酸度的区别,见P120。 P126页两性物质pH值的求算,参见课本P127页例16。 P135页缓冲溶液pH计算的最简式(5-28)-如P169页习题的18和23:P138页有效 的缓冲范围pK士1:何时缓冲容量最大(即pH改变最小)?c越大越好,两组份比例越接近 :1时缓冲容量最大:P140页酸碱指示剂的作用原理?(即酸式及其共轭碱式颜色不同):P140 页理论变色范围pH=pK士】和理论变色点pH=pKa:PI41页指示剂用量不是越多越好? P143页Na0H滴定HCI计量点pH=?,计量点前后突跃范围的pH=?(即反应99.9%至100.1% 时或加入滴定剂的体积为19.98至20.02mL)P142页指示剂如何选择?(最好是在计量点变 色,即终点要与计量点重合)。P145页滴定突跃的大小与浓度有送,浓度增大10倍,突跃如 回变化?(看课本以及课件的例子) P145页NaOH滴定HAc计量点p?(特别是计量点时浓度的处理?):滴定前的pH=?(与 PI19页溶液中H浓度的计算,重点还是一元弱酸溶液中H浓度的计算联系起来复习):计量 点前后突跃范围的pH=?(即反应99.9%至100.1%时或加入滴定剂的体积为19.98至20.02mL

2 第五章 酸碱滴定法 (重点看) 质子理论中何为酸?何为碱?何为两性物质?共轭酸碱对的概念(组成上仅相差一个质子,且 共轭酸碱对的 ka 与 kb 的关系 ka×kb=kw,见 P113 页例 3);P113 页 Kt 的计算公式(也可详细参 见课件)。 P115 页 MBE、CBE、特别是 PBE,详见课本中例子,注意自己确实要学会,而不是死记硬背, 比如 P115 页 MBE 的例子可以将 Na2SO3 改为 Na2CO3 等其他物质;P116 页 PBE 的例子可以将 (NH4)2HPO4改为 NH4H2PO4等其他物质(例 4)。 分布分数的计算公式,重点为一元、二元的,见 P117 页例 5,比如也可以将例题中 HAc 改为 甲酸等其他一元酸。注意特殊点 pH=pka 时的含义(见 P117 页图,各型体分布分数随酸度的变 化规律)。二元 pH=pHa1 以及 pH=pHa2的含义(见 P118 页图,结合 P169 页习题 15 理解)。 各型体分布分数计算公式的规律是分母都是相同的,分子对应的是分母中的各项,如型体中含 有两个质子,分子对应的就是含有[H+ ] 2 的那一项。 P119 页 溶液中 H+浓度的计算,重点还是一元弱酸,一个最简式以及两个近似式的应用条件 P121 页例 8 至例 11(例 11 推广到一元的弱碱),P123 页二元弱酸碱 H+浓度的计算等同于一 元弱酸碱;另外要明确:酸的浓度与酸度的区别,见 P120。 P126 页两性物质 pH 值的求算,参见课本 P127 页例 16。 P135 页缓冲溶液 pH 计算的最简式(5-28)-如 P169 页习题的 18 和 23;P138 页有效 的缓冲范围 pKa±1;何时缓冲容量最大(即 pH 改变最小)?c 越大越好,两组份比例越接近 1:1 时缓冲容量最大;P140 页酸碱指示剂的作用原理?(即酸式及其共轭碱式颜色不同);P140 页理论变色范围 pH=pKa±1 和理论变色点 pH=pKa;P141 页指示剂用量不是越多越好? P143 页 NaOH 滴定 HCl计量点 pH=?,计量点前后突跃范围的 pH=?(即反应 99.9%至 100.1% 时或加入滴定剂的体积为 19.98 至 20.02 mL)P142 页指示剂如何选择?(最好是在计量点变 色,即终点要与计量点重合)。P145 页滴定突跃的大小与浓度有关,浓度增大 10 倍,突跃如 何变化?(看课本以及课件的例子) P145 页 NaOH 滴定 HAc 计量点 pH=?(特别是计量点时浓度的处理?);滴定前的 pH=?(与 P119 页 溶液中 H+浓度的计算,重点还是一元弱酸溶液中 H+浓度的计算联系起来复习);计量 点前后突跃范围的 pH=?(即反应 99.9%至 100.1%时或加入滴定剂的体积为 19.98 至 20.02 mL

(与P135页缓冲溶液pH计算简式5-28联系起来)。P147页影响弱酸滴定突跃范围的影响因 素除了浓度外,还有K,见课本分别是如何影响的?对多元弱酸会计算每个计量点时的pH值, 如课本上举的磷酸的例子(与前面5.3节中两性物质p值的求算结合起来复习,注意每一计 量点浓度的处理)。 P148页判断弱酸能否准确滴定的条件为cK>108(给你一个弱酸会判断,如果给的是共轭碱 的Kb,会根据共轭酸碱对的k与k的关系求出K,再利用cK>108进行判断,可结合P152 页例28理解) P156页双指示剂法,递见课件公式:会根据V1及V2的大小判断混合碱的组成,V1>V2由哪 种组分组成?V1<V2由哪种组分组成?并会进行每种组分百分含量的求算。注意V2不是总体 积(即会区分又和共这两个字)参见课件的例题。会自行设计具体的实验方案(包括原理、反 应方程式、标准溶液、指示剂、计算百分含量的简式等)一-一重点 P166页思考题3、4:P167页习题2、3中涉及到一元弱酸以及两性物质的、9、15、17、18、 19、23

3 (与 P135 页缓冲溶液 pH 计算简式 5-28 联系起来)。P147 页影响弱酸滴定突跃范围的影响因 素除了浓度外,还有 Ka,见课本分别是如何影响的?对多元弱酸会计算每个计量点时的 pH 值, 如课本上举的磷酸的例子(与前面 5.3 节中两性物质 pH 值的求算结合起来复习,注意每一计 量点浓度的处理)。 P148 页判断弱酸能否准确滴定的条件为 cKa>10-8(给你一个弱酸会判断,如果给的是共轭碱 的 Kb,会根据共轭酸碱对的 ka 与 kb 的关系求出 Ka,再利用 cKa>10-8 进行判断,可结合 P152 页例 28 理解) P156 页双指示剂法,详见课件公式:会根据 V1 及 V2 的大小判断混合碱的组成, V1>V2 由哪 种组分组成?V1<V2 由哪种组分组成?并会进行每种组分百分含量的求算。注意 V2 不是总体 积(即会区分又和共这两个字)参见课件的例题。会自行设计具体的实验方案(包括原理、反 应方程式、标准溶液、指示剂、计算百分含量的简式等)-重点 P166 页 思考题 3、4;P167 页习题 2、3 中涉及到一元弱酸以及两性物质的、9、15、17、18、 19、23

已到末页,全文结束
刷新页面下载完整文档
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