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与药物合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书籍文献)邢其毅《基础有机化学》书籍PDF电子版(共二十六章)

目 录 第一章绪论. .1 第三章立体化学 .8 1.1有机化学的发展. 3.1分子的形象.84 1.2 有机化学与生活的关系及其任务.2 3.2分子的刚柔性.84 1.3研究有机化合物的过程.3 3.3对称性及对称因素 .86 1.4结构概念与结构理论.9 3.4 手性分子与非手性分子.89 1.5结构的测定。 .12 3.5对映体和光活性 .90 1.6有机分子的几何形象.13 含不对称碳原子的分子的立体化学.92 1.7路易斯电子结构式 共价键的概念.14 3.6含一个不对称碳原子的分子.93 1.8价键理论. 404.40n4n8.,15 3.7 构型的表示方法. .94 1.9分子轨道理论. .20 3.8 光活性结构式的表示方法一费歇 1.10有机化合物的分类.23 尔投影式.95 1.11 有机反应的类型.26 39绝对构型的测定. .96 1.12酸碱的概念. .27 3.10 含两个不同的不对称碳原子的分子.97 1.13有机反应中的热力学与动力学.30 3.11 含三个不同的不对称碳原子的分子.99 参考书. .35 3.12含有相同的不对称碳原子的分子.100 第二章烷烃和环烷烃.36 3.13含假不对称碳原子的分子.102 (一)烷烃. .36 不含不对称碳原子的光活异构体.103 2.1】烧烃的命名.36 3.14具有丙二烯结构的分子.103 2.2 烷烃的结构. 0404#440404444*0.041 3.15 具有联紫类结构的化合物 *.104 2.3烷烃的构象. .43 3.16 具有螺旋型结构的化合物 .106 2.4烷经的物理性质.48 3.17含有其它不对称原子的光活性分子106 2.5烷烃的来源. 50 3.18 环状化合物的光活性异构体 .107 烷烃的反应. .51 3.19 儿何异物体。 sw,110 2.6烷烃的燃烧热与生成热. 4**4*#▣51 3.20 外消旋化与差向异构化.112 2.7键离解能平均健能和自由基.54 3.21反应中的立体化学.113 2.8烷烃与肉素的反应.57 参考书. .120 2.9烷烃的热裂. .62 第四章 卤代烷与有机金属化合物.121 2.10烷经的自动氧化.64 (一)卤代烷.121 2.11烷烃的硝化. 444”1”94444440*44+6 4.1卤代烷的命名.121 2.12烷烃的磺化及氯磺化 .65 4.2 卤代烧的结构 44*4#4e4*0444+n4t4g122 (二)环烷泾.66 4.3 卤代烷的构象.】23 2.13环烷烃的异构及命名.66 4.4电负性、偶极矩及诱导效应.124 2.14环烷烃的物理性质 4.5喷代烷的物理性质.126 2.15环烷经的化学性质.69 4.6碳正离子. .127 2.16拜尔张力学说一 卤代烷的反应.130 2.17环烧烃的构象. .71 4.7 亲核取代反应. .130 2.18环烷经的合成.81 4.8成环的Sw2反应及幽代环烷烃的Sx2 参考书. 反应.小46 。1

4.9岗代统的消除反 148 6.8 快经的加成反应. 齿代烧的还原 经的氧化 卤代荒的制法 (二) 共轭双 4.11 元卤代烷的制法. 53 6.10 双希经的定义和分类 4.12 多凶代烧的制法 .15 6.11 多烯经的命名和异构现象 4.13肉代的工业生产 *154 6,12 共希经的特性.+.231 4.14氟代烷的制法 4155 5.13 分子轨道处理法“ (二)有机金属化合物: ,156 6.14 价键法和共振论的处即 4.15有机金尾化合物的命名 .156 秋尔斯-阿尔德反应. .245 1.16 有机金化合物的结 .157 6.16 1,3 二烯和异戌二烯的合 合 4.17 有机金化合物的物理性质 .158 成橡胶. .18有合最化人做的到社 ,15 6.17 1,3-了二烯的来源.4.4.252 4.19 有机金属化合的反应 ,159 象来书 第七 苯和芳香烃 256 第五查 ,+,165 71芳香经的来 250 61 稀经的构 7.2装行生物的异构命名 257 的 12 7.3芳香经的物理性质 .261 53 烯经的 7.4 紫的结构及表达方式 +.262 7.5 装的家性和加成反应 .265 经 亲电加成反应 7.6 苯及共同系物的氧化 266 7.7 共振论和分子轨道理论对苯芳香性 的目 基加成反应 的 的氧 调烷的加心 7.8 苯及共同系物的伯奇还原 经与氢的 能化氢化 装环上的亲电题代反应, 269 59 与卡 的反应 7.9 确化反应 10 210 的聚 的位梦 11 经氢的化 211 1 手构体的转化 20 烯烃的实险室制法. 12 204 克反 714 5.13 醇失水. 204 立与加特曼科赫 715 5.14 肉代烧失卤化氨 207 联电取代的经验规科 邻二卤代烷失卤素 210 多环芳 296 参考书 214 多苯代脂经. 297 第六章 炔轻和共短双烯 ,215 联苯 298 (一)块经 915 . 稠环芳经 +299 6.1 体话的结的, 216 19 足球烯 -308 62h这5念是 01 .20 致癌芳烃 .309 6.3 块杨的物理 非苯芳香体系· 染的制 7,21非装芳香体系和休克尔规则., .310 参考书. 代烷制盆 .21 第八章核磁共振和红外光谱 代乙炔制备 炔授的反 222 枝磁共板的基本原 乙与共一元取代物的酸性及共鉴定222 2●

8.2化学位移 .326 (二).407 8.3 特征质子的化学位移.33 9.19能的命名. 44#++407 8.4 偶合常数.: 9.20醚的物球性质及光静特征, +409 8.5 积分曲线和峰面积 球的制法 8.6 H的一级谐和高级诗 9.21成度森合成法 ,41d 8.7 H-NMR谱图的制断 346 9.22 醇分千间失水 成诸,. ,348 9.23 烯经的烷氧汞化 去表法,415 8.8C-NMR谐的去偶处理 .348 醚的反应, 8.91CNMR路的占, +,351 9.24 0 醚的自动氧化 41 8.10 1C的化学位移 .353 8.11 CNMR谐的周合常数. .353 08 氯键断 8.1215C.NMR游的应用. .353 027 物的开环反应. 4 (一)红外光谱· ,354 9.28 重要的 42 8.13红外光谦的北太5副. ,35 9.29 相转移催化作用及其原理 42 红外图, 参考 430 14 15 第十章 醛和酮 431 81 特征频率的 10. 36 黑基、基化合物的类别及醛的 8.17 卤代经的 重要性 .431 10.2 醛酮的命名. 432 考书 37 0 醛的结构。 434 醛明的物阻性质 435 第九章醇和醚 37 10. 轻第的光错特征 435 盛阴的制法. 10.6 用醇氧化 43 02 10.7 用芳香经氧化 03 醇的光谱特征 10.8 用羧酸衍生物还原 39 10.9 用不的知经加成 10.10醛刷的工业生产 醇羟基中氢的反应 379 醛码的反应: 碳氧健断裂 羟基被置换 380 10.11 醛反应的类型 氢氧键断裂与酯的形成· 38 10.12 醇的氧化 和含碳亲核试剂的加皮 386 101 和含氧亲核试剂 醉的脱 +391 1014 18 醇的鉴别 392 10.15 加成 醇的工业 买验至制法 392 基化 9.11 醇的工业生产 .302 0.1 用格氏试剂与要基等化合物合成 的自身加成 醛的聚合 9.12 .395 10.18 的 470 9.18 烯经的羟天化 .399 10.19 和还原 酸性及与其它氢 9.14 卤代皖的水解 .400 .47 多元醇 400 的比 10.20 480 9.15重要的多元 400 10.21 9.16多元醇的反应 10.22 487 整铜的图化 +488 9.17 邻二醇用高碘酸或四酷酸铅氧化 整铜的氧化 *490 9.18邻二醇的重排反应 频萄排 .405 参考书 .*496

第十一章紫外光谱和质谱. 97 12,5诱导效应、场效应和共轭效应对酸 (一紫外光豫. 497 性的影响· 53 11.】紫外光谱的基本原理. .497 羧酸的制法. *·539 紫外光谱图.499 12.6由醇.醛及芳烃侧链氧化.539 11.2紫外光谱图的表示. .499 12.7 由有视金属化合物制备.539 11.3多举化合数的由子跃汗,. .500 12.8 由脖化物的水解及独酸c烷基化.539 11.4 影响紫外光谱的因素. .505 12.9拔酸的工业生产+.54 11.5方:与化学结构的关系. ,.509 羧酸的反应. (二)盾谱。 511 12.10羧基中氢的反应. 11.6质讲分析的基本原理和质谱仪 ,51 12.11地融a封的反应, ,44.544 质谁图 =10 12.12 羧拨基的反应 1 质谱图的表示 12.13脱羧反应. .549 118 、形成及其应用 12.14 二元羧酸的存在及其受热后的变 11.9 影响离子形成的因素 .553 取代酸 第十 羧酸 ·52 卤代 55 羧酸的命名. :52 羟基尾 12.2 羧酸的物理性质 羧酸在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举例 12.3 羧酸的光谱等征. 530 参考书 12,4羧酸的结构及共酸性 .532 都分习题的参考答案或提示

目 录 第十三章羧酸衍生物: 款老书63 13.】羧酸斩生物的命名.577第十四章胺 635 13,2骏酸衍生物的物理性质 .5R0 14,1胺的分类和命名 635 13.3 骏酸行生物的光语特征 582 14,2胺的结构. .637 13.4我酸行生物结构的比较.586 14.3胺的物理性质 13.5酸羧衍生物中主要反应基闭性能 14.4胺的光谱特征 639 的比较. .57 14.5 胺的碱性 .641 羧酸衍生物的制法 .590 胺的制法, +,645 13.6 酰卤的制法.590 14.6氨或按的棕其化 ,645 13.7酸酐的削法 .591 14.7盖布瑞尔合成法 13.8酯的制法 用醇制备 13.9酰胶的制法 14.9硝共化合物还原 .648 13.10的制法 14.10腈,酰胺,肟的还原 .650 羧酸衍生物的反应 14.11用醛,酮还原氨(胺)化 13.!发酸生物的水解 形成酸. 14.12 骏酸及其衍生物制胺. 652 13.12 羧酸衍生物的醇解 一形赋宿 胺的反应 13.13 羧酸行生物的氨(胺)解一 14.13胺与酸成盐. 形成酰胺 03 14.14 四级铵盐及其相转移催化作用 655 13.14 羧酸衍生物与有机金 四级铵藏及霍夫曼消除反应. .651 化合物反应 14.16胺的酰化. 662 13.15 按酸行生物的还原. .69 14.17胺的氧化. ++.663 13.16酰底的a氢南化 614 14.18胺与亚硝酸反应. .66 13.17搭配. .61E 14.19 重甲烷 13.18-卤代酸酯与醛反应 瑞 参考书 .676 橘马斯抹反应 616 第十五章缩合反应.677 13.19 在强眼作用下酯的a位与醛, 151 胺甲基化反应 酮、酰卤和卤代烷的反应. 4617 13.20 15.2 麦克尔反应和鲁宾逊增环反应.·680 酯的高温热解(酯热消除反应).61 15.3酯的鞋焦化反应. 13.21克举控货合反应 15.4酮的酰化反应, 13.22 油脂 13.23 15.5酮的烷基化反应 .694 626 15.6 1.3 基化合物的烷基化、酰 碳酸及原碳酸的衍生物. 626 基化及其应用. 44695 13.24 碳酸的酰金 62 15.71,3-二换基化合物的Y-烷基化 13.25 碳酸的酰胶., .627 及y-酰基化 13,26碳酸原酸的衍生物. 630 15,8通过烯胺进行酰基化 .70 。1

15.9通过瑶胺进行烷基化.703 17.12苯酚与甲醛的缩合一酚醛树脂.781 15.10魏梯息反应及魏悌息-蛋纳尔反应.705 17.13三氯化铁试验 .783 15.11普尔金反应和脑文格反应 .700 酚的取代反应 .783 15.12 达参反应 .71 17.14 布赫尔反应. +785 15.13 安息香缩合反应和安息香酸重排 17.15泰酚的碳化 ,784 参者书, 多元酚 .785 第十六章含氨芳香化合物 .72 7.16 二元酚 78 (一)芳香硝基化合物.720 17.17 16.1芳香硝燕化合物的结构. .720 (二)醌 .71 16.2 芳香硝基化合物的物理性质及用 17.18 醒的结构和名称 17.19醌的制备 792 163芳香硝基化合物的重要化学性 对苯感的反应 .795 质 .72 17.20对米醌及共衍生物的加成反立 .795 (二)芳泰胺, 17.21 苯胺的物塑性质和制备 对米根的还 72 17.22 酸的取代反应 16.5 芳香胺的特性 72 参考书. 16.6联苯胺重排 .732 第十八章光化学和周环反应 .807 16.7面何化反 .73 (一)光化学. .807 (三)重氮盐在合成上的应用 735 18.1光的吸收和电子的藏发 ,807 16.8桑德迈耳反应和加特量反应 .736 18.2发态的能量释放 .809 16.9重氯盐的水解. .737 18.3 光量子产率 16.10席曼反应 ,.738 光化学反应 813 16.11 芳香化合物的芳基化 73 18.4Z、B异构化反应 ,813 16.12 重氯盐的还原“ 18.5基的光化学反应 816 16.13 同联反应.*.。 74 18.6芳香族化合物的光化学反应 16,14米块与芳香亲核取代反应机制 819 .748 柒料*4444*: .822 参考书. 18.7分子结构与颠色的关系. ,822 第十七章酚和醒. .757 18.8热色的 论和分类 (一)酚 75 18.9直楼染料 82 1.1 酚的结构 757 18.10 媒染料. -828 17.2酚的命名。 7 18.11徐染料 .828 17.3酚的物性质及光征.75 18.12活性染料 17.4酚的制备 76d 18.13后生地卡 酚及其行生物的反应.762 18.14花青染料 17.5酸性, 76 18.15彩色显影剂. 832 17.6成胖反应和克莱森重排 765 (二)周环反应. 4.833 177 成酯反应和弗里斯重排 76 18.16周环反应和分子轨道对称守恒 .83 17.8 酚芳环上的一般亲电取代反应 770 前线轨道理论*. +836 17,9瑞穆尔-悌曼反应 77 18.17电环化反应· +836 17,10何尔伯-施密特反应. ,778 18.18环加成反应. 17.11芳香醚的伯奇还原 ,779 18.191,3-偶极环加成反应 850 2

18.20g迁移反应 .853 21.5单糖在生产上及不对称合成上的 18.21 能量相关理论 .98 18.22 芳香过渡态论 863 21.6 糖苷 .go 款考书. *.868 (二)家城·*4**4.991 第十九章 杂环化合物 86g 21.7双抛 .991 19.1含有一个杂原了的五元杂环体系 21.8棉子糖 呋哺、嚓吩,吡咯环系. 44,869 21.9 环状糊 99 19.2含有两个杂值子的五元杂环体系 .996 异唑,异噻唑,比唑,噁唾,吐 21.10纤维素. .q96 味唑环系 883 21.11淀粉 998 19.3含有一个杂原子的六元杂环体系 21.12 糖原 1000 卧啶。出嫩环系 -893 21.13葡聚糖.100 19.4含有两个和三个氮原子的六元杂环 21.14半纤组素 .1001 体系 二嗪(哒嗪,啼啶,吡)和 21.15糖类的代谢举例 4.1002 三环系 参考书 .1006 19.5 含有一·个杂原子的五元杂环紫并 第二十二童 氨基酸、多肽,蛋白质 系 装并呋喃、苯并噻吩、引哚 醢和核酸, 1007 环系, 1 19.6含有一个杂原子的六元杂环米并休 .1007 琳、异空琳,苯并吡环 22. 氨基酸的结构、名称及其物理 性质.4.444.1007 .919 22.2氨共酸的性质 19.7嘧啶和咪唑或比嗪的并环体系 22.3氢基酸的生产及合成 。.1012 项盼。壁定环系 929 19.8三元、四元、七元杂环体系.933 (二)多肽 1015 参考书. 22.4多肽的结构与命名. .1013 .944 22.5多肽合成,. 41017 第二十章有机合成 22.6多肚结构的别定,1023 20.1 合成的日的和耍术 94 (三)蛋白质 102 合成的步球, 946 22.7蛋自质的分子形快, .1027 20.2碳梨的分析 20.3 官能团的转 22.8 酶的简介 1030 20. 官能团的保 22.9 在酶催化下的蛋白质分解及氨其 20.5天然有机化合物合成的方法论 958 酸代谢. ,.1033 20.6有机合成的具体操作. .964 (五)按酸.1035 参考书. 96 22.10 核酸的组分和结构· 1038 第二十一章单糖、寡糖和多糖 22.11DNA的合成和遗传的关系.1041 (一)兼镀 参考书. *1042 21.】单辅的命名及其表示方法. 96 第二十三章萜类化合物、留族化合 21.2单糖的结构 物和生物碱 .1043 21.3 单糖的反应: 980 (一)酷类化合物. +年年年103 21.4 一些重委的单糖 984 23.1萜类化合物和异戊二烯规则.1043 ·3

23.2能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 1045|第二十五章有机硫、有机碑、有机隔 23.3重要的茜类化合物 .1047 和有机硅化合物 .109 (二)倒族化合物4,1050 (一)有机硫化合物.1091 23.4 笛族化合物 .105 25.1有机硫化合物中疏原子的成 23.5 胆周醇的结构 健特征 ,.1091 236笛族性谶素. *1054 25.2 常见有机硫化合物的分类及命名.1092 23.7老角固醇及维生素D.。 .1056 25,3 晓醇和跳酚+ 23.8共它具有生理作用的甾族化合物.1056 25.4酰建m tne4s+,1099 (三)生物破 25.5亚砜和砜 441102 23.9生物酸 ++enns+,1057 25.6锍盐的结构和性质.1107 23.10紫乙胺体系生物碱. 4.1059 ***1109 23.11四氢吡略及六氢吡定环系 (二)有机磷化合物. 25.7有机陵化合物的结构牌点和命名1109 生物碱 1056 25.8感。亚破酸酯和陵酸酯的制备+,.1113 23.12引噪环系生物碱.106 25.9有机化合物的反应 23.13隆啉,异喹琳环系生物碱.1066 .1119 23.14嘌呤环系生物碱. 1071 25.10有毒的含化合物. (三)有机硼化合物. 年**甲车000+0::。1120 参考书 107 25.11理位,. 第二十四章有机过速金属化合物在 2512经基硼烧 .1123 有机合成中的作用.107 (四)有机硅化合物.1125 24.】过渡元素结构的特征. .1073 25.13有机硅化合物的结构特点和 24,2过渡金属配位化合物中过渡金属 命名 .1125 的电了构型. .107 25.14卤硅烧 *.112 24.3有机过渡金属化合物反应机 25.15有机硅化合物在合成中的应用.1128 所涉及的几种基元反应· 107 参考书*+4*4 e1131 有机过渡金属化合物在有机合成中 第二十六章有机化学文献简介及查 的应用,。 1078 阅方法.1132 24.4 基合成反应 *.1079 26.1期f刊. 24.5醛和酮的还原. 1080 26.2 书籍 113 24.6瑞普反应. .1081 26.3 Beilstein Handbuch der Organischen 24.7魏克尔据经氢化反应 1081 24.8烯的氢氯化反应 Chemie(贝尔斯坦有机化学大全).l137 108 文摘索引期刊。11衫 24.9 脱反 4+1083 26.4 全国报刊素引(自然科学技术版) .1142 24.10 孟山都乙酸合成法 .1084 26.5 Chemical Abstracts(美因化学 24.11偶联反应,. .108 文摘,简称CA)+ 1143 24.12成环反应. -08E 参老书. 参孝书 .1152 090 部分习题的参考答案或提示.1153 索引. 41167 。4

第一章绪论 1,1有机化学的发展 有机化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科学,它和人类生活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人体本身的变化沈 是一连串非常复杂,彼此制约、彼此协调的有机物质的变化过程,人们对有机物的认识递渐由浅 人深,把它变成一门重要的科学。最初,有机物是指由动植物有机体得到的物质,例如糖、染料、 酒酷筝。据我国◆周礼>记栽,当时已设专官管理染色、制酒和制酷工作;周王时代已知用胶;汉 朝时代发明遣纸,在《神农本卓经》中载有儿百种重要药物,其中大部分是植物,这是世界上最早 的一部药书。人类使川有凯物质虽已有很长的历史,但这些物质都是不纯的,对纯物质的认识 取得是比较近代的容。在1769~1785年间,取得了许多有机酸,如从葡萄汁内取得酒石酸,从? 檬汁内取得柠檬酸,由尿内取得尿酸,从酸牛奶内取得乳酸。1773年由尿内析离了尿素,1805年 由鸦片中取得第一个生的碱一吗啡。 虽然人们制得了不少纯的有机物质,但关于它们的内部组成及结构分析问题,却长期没有得 到解决。这是由于一种错误的燃素学说统治了当时化学界的思想,认为燃烧的起因是由于物质 中含有一种不可捉摸的燃素引起的。拉瓦锡(Lavoisier,A.)首次弄清了燃烧的服念(1772~ 1777),认识到燃烧时,物质和空气中的一种物质一氧结合。他继而研究了分析有机物的方法, 将有机物放在一个用水银密封的装有氧或空气的玻璃钟罩内进行燃烧,发现所有的有机物质燃 烧后,都给出二氧化碳和水,它们必然都含有碳及氢;有些有机物在没有空气的情况下,也可进行 燃烧,而产物也是水和二氧化碳,因此这些有机物含有碳,氢、氧;有些有机物燃烧时还产生氯,所 以那时认为大部分有机物的组分是碳,氢,氧、氮等。 有机物和无机物除在组成上有区别外,在性质上也有很大差别。例如,有机物比较不稳定, 加热后即行分解,这与矿物和动植物的区别相象。因此化学家把有机物与无机物绝然地划分开 享有盛名的化学家柏则里(Berzelius,.J.)首先引用了有机化学这个名字(1806),以区别于其它矿 物质的化学一无机化学。当时把这两门化学分开的另一原因是那时已知的有机物都是从生物 体内分离出来的,尚未能从实验室内合成,因此柏则里认为有机物只能在生物的细胞中受一种特 殊力量一生活力一的作用才会产生出来,人工合成是不可能的。这种思想曾一度牢固地统 治着有机化学界,阻碍了有机化学的发展。1828年魏勒(Wǒh1e,F.)发现无机物瓠酸铵很容易 转变为尿素,他把这重要的发现告诉了柏则里:“我应当告诉您,我制造出尿素并不求助于肾或动 物一一无论是人或犬。”这个重要发现,并未马上得到柏则里及其他化学家的承认,甚至包括魏勒 本人,因为氰酸铵尚未能从无机物制备。直到更多的有机物被合成,如1845年何尔伯(Kob© H.)合成了醋酸,1854年柏赛罗(Berthelot,M.)合成了油脂等,“生话力"学说彻底被否定了。 1

从此有凯化学进人了合成的时代,1850~1900年,成千上万的药品,染斜是用煤焦油中得到的化 合为原料进行合成的。有机合成的迅速发展,使人们清楚知道,在有机物与无机物之间,并没 有一个明确的界线,但在组成及性质上确实存在者某些不同之处。从组成上讲,元素周期表中所 有元素都能互相结合,形成无机物,而在有机物中,只发现为数有限的几种元茶,所有的有机物都 含碳,多数含氢,其次含氧、氮、肉素、硫、磷醉,因此葛美林(Gm©i,L,)于1848年对有机化学的 定义是研究碳的化学,即有机化学仅是化学中的一章。那米为什么有机化学要与无机化学分为 两个学科来研究呢? 一个原因是有机物数目非常庞大,据目前统计有1000万种以上,这个效目 还在不断增长,而共它100多种元素形成的无机物只有几万种,把这样庞大的一章作为一个独 的学科来研究是完全必要的;另一个原因是碳原子的结构特征使有机物具有与无机物不同的生 能:如()分子组成复杂;()容易燃烧;()熔点低,一般在400℃以下;(v)难溶于水;(v)反应 速率比较慢;()副反应较多等等。由于以上理由,有机化学就独立成为一门学科。 1,2有机化学与生活的关系及其任务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向自然界索取原料,并不断地改进加工手段,使生活水平随之提高。自 从有机化学成为一门科学以后,人们了解了分子的结构、性能,合成出各种各样有用的东西,这种 根据一定的结构建立有机分子的手段,称为有机合成。人们今天的物质生活中,几乎离不开有机 物了,在学习这门学科以前,了解这一点,对于提高学习兴趣是很有帮助的。例如100多年前,染 料来自动植物,自从发现煤焦油后,在很短时间内合成出千百种鲜艳的产品代替了天然染料;目 前新兴的石油工业是把来源丰富的石油转化成众多的化工材料及产品;绝大多数西药是通过各 种途径合成的有机物;我国资源丰富的中草药,长期以来用于治疗各种疾病,有机化学工作者通 过提取,分离,搞清楚其有效成分,以便达到更有效的利用或合成的目的;农业上使用的肥料、植 物生长激素、除草剂、杀虫剂、昆虫信息敬素等,大量是合成的有机物;军事工业上所用的炸药、毒 气等大多数是有机物;香料工业中很多合成香料已代替天然香料,还合成了很多新型香料;感光 材料如彩色胶卷中所用的染料;液品显示的材料均是有机物;等等。本世纪40年代新兴的从简 单有机物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技术,使人类开始进人了征服材料的时代,目前世界上合成的高分 子化合物如合成纤维已经超过了天然生产的棉、毛、丝,麻,合成橡胶已超过天然橡胶,塑料制品 到处可见 人类重要的食物如蛋白质,淀粉是一类天然的生物高分子,对这类物质的合成目前尚无能为 力。我国在1965年合成了一个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蛋白质一胰岛素,在人类认识生命的过程 中,起着很大的作用,因为人体内有多种蛋白质和其它生物高分子控制着生命的现象,如遗传、代 谢等,胰岛素的合成意珠着人类对生命探索的长途上迈了一小步。有机化学与生物学,物理学等 学科密切配合,预计将来在征服疾病如峦症,精神病,控制遗传,延长人类的寿命等方面起巨大 作用 以上看到,合成有机化学显示了无比的威力,但是合成的物质有些是有毒的,在合成的同时 使江,湖、河、海和空气也遭到严重的污染。因此有机化学又面临另一个迫切的问题,即能否把有 。2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有机与药物合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书籍文献)有机化合物中文命名原则(PDF电子书,2017,科学出版社).pdf
- 《有机与药物合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书籍文献)有机化学反应方程式总结.doc
- 《有机与药物合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书籍文献)化学方法鉴别化合物.pdf
- 《有机与药物合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书籍文献)读书笔记.pdf
- 中国海洋大学:《有机与药物合成化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09 卤代烃.pdf
- 中国海洋大学:《有机与药物合成化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08 立体化学.pdf
- 中国海洋大学:《有机与药物合成化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07 多环芳烃及非苯芳烃.pdf
- 中国海洋大学:《有机与药物合成化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06 单环芳烃.pdf
- 中国海洋大学:《有机与药物合成化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05 脂环烃.ppt
- 中国海洋大学:《有机与药物合成化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04 炔烃和二烯烃.ppt
- 中国海洋大学:《有机与药物合成化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03 烯烃(alkenes).pdf
- 中国海洋大学:《有机与药物合成化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02 烷烃.ppt
- 中国海洋大学:《有机与药物合成化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12 醛和酮.ppt
- 中国海洋大学:《有机与药物合成化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11 酚醌.pdf
- 中国海洋大学:《有机与药物合成化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10 醇、酚、醚.pdf
- 中国海洋大学:《有机与药物合成化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01 绪论 Organic Chemistry(主讲:苏荣国).ppt
- 《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各章知识点)第一章 概论、第三章 误差及数据处理、第五章 酸碱滴定法.doc
- 《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各章知识点)第六章 配位滴定法、第七章 氧化还原滴定法、第八章 沉淀滴定法.doc
- 《分析化学》课程各章 思考题(含答案)第十章.doc
- 《分析化学》课程各章 思考题(含答案)第八章.doc
- 重庆医科大学:《分析化学》课程理论教学大纲 Analytic Chemistry.doc
- 重庆医科大学:《分析化学》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Analytic Chemistry Experiments.doc
- 重庆医科大学:《分析化学》课程理论授课教案(讲义).doc
- 《分析化学》课程实验授课教案(讲义).doc
- 重庆医科大学:《分析化学》课程教学实验指导 Analytic Chemistry Experiments.doc
- 《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一章 绪论 Analytical Chemistry.ppt
- 《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三章 滴定分析法概论.ppt
- 《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四章 酸碱滴定法 acid-base titration.ppt
- 《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七章 沉淀滴定法和重量分析法.ppt
- 《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六章 氧化还原滴定法.ppt
- 《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九章 电位法和永停滴定法.ppt
- 《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六章 配位滴定法(compleximetry).ppt
- 《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章 光谱分析法概论(optical analysis).ppt
- 《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九章 光谱分析法概论(optical analysis).ppt
- 《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二章 荧光分析法 fluorescence analysis.ppt
- 《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六章 质谱(Mass Spectrum, MS).ppt
- 《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九章 气相色谱分析法(gas chromatographic analysis ,GC).ppt
- 《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八章 平面色谱法 plane chromatography.ppt
- 《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二十一章 高效毛细管电泳(High performance 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HPCE).ppt
- 《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二十章 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HPLC).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