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教学资源 》 大学文库

《管理学》课程教学资源(案例)第十章 管理伦理

文档信息
资源类别:文库
文档格式:PDF
文档页数:3
文件大小:27.47KB
团购合买:点击进入团购
内容简介
《管理学》课程教学资源(案例)第十章 管理伦理
刷新页面文档预览

第十章管理与伦理 第十章案例 案例1侧 一家较大的汽车公司有一位设计工程师收到两份报告,报告该公司生产的大众节能汽车的发动 机在热天燃烧和爆炸的事。当这种发动机批准投产时,这位工程师曾劝告厂方说,他认为汽化器利 汽油管构造不当,高温下可能漏油。当时,这位工程师主张加以修改,但这会使每台发动机的成本 大约增加五十美元,这一建议被拒绝了。他继续为修改发动机和专门试验进行辩护,但在对汽车的 标准测试中没有发现危险,于是这位工程师被告知不要考虑这个问题。然而收到这两份报告之后, 他再次坚持在高温条件下做专门试验,并力劝公司向公众发出危险警告,立即收回所有这种汽车。 然而,这时公司如收回汽车,大概要损失五十万至一百万美元。这位工程师被再次告知别多管闲事 否则将被解雇。与此同时,从美国西南部沙漠地区又传来四份关于发动机燃烧的报告。于是,这位 工程师深信自己是正确的。他应当怎么办?他在这家公司工作了十五年,曾被多次提升,他应该如 何忠诚于这家公司呢 又有多大的责任让公 了解事情真相 要他负责此事 那他对 目已 的情 故出反 不闻不问?考虑到这家公司可能损失一百万美元,公司 有什么义务呢?你认为公司处理上述全部问题的方式如何? 案例2 米拉今年三十岁 是一家对外联和广告大商行的积极进取的总经理 并且很快又要被提升了 她的老板指派她为案例1中提到的大众节能汽车大做广告活动。她的任务是努力挽回那家汽车公司 由于六起发动机爆炸事故而招致的坏名声。她由于消息灵通,所以了解这些燥炸事故。她告诉老板, 她认为他们商行不应该做这种广告:除非那家汽车公司把汽车搞安全了,否则,她无论如何不能问 心无愧地做这种广告。老板认为,这是他们商行迄今所有的唯一最大的广告业务,汽车制造商做什 么或不做什么不是他们的责任,他们工作只是做广告、宣传产品与劳务。老板还告诉她,如果她拒 绝做这项广告,她行将到手的晋升就会落到别人手里:他还暗示,米拉可能因此而失业。米拉应该 怎么办?为什么?你认为老板对自己商行责任的说明正确不正确?为什么?因为米拉拒绝做这种广 告,老板就不提升和《或)解她,你认为他这样做对吗?为什么?在这个例子里,米拉应该忠于 谁?应该忠 于公众、所在商行及其主顾, 她自己?请解释你的答案 案例3 巨人集团的创始人史玉柱,1989年(当时27岁)从4000元资本起步 年成为亿 一年成为百万富翁 富 巨人集团发展到在 柳传 鲁 等人被评为“十大革草风云 房地产 等许多行业、从业员工边 到2000多人,在技术创新、产品开发、市场开拓、营销策略等方面创造了许多令人瞠目的辉煌业绩。 但由于在企业发展战略决策、资本运营、财务监控、组织设置、用人制度、激励办法等方面的失误 缺陷、混乱和不足,最终导致1995年的债务危机,至1997年,巨人集团濒临破产,欠香港和内地 百姓债务共计1.5亿元。当时他就放出话去:老百姓的钱我一定要还。后来在接受电视台采访时他 还公开做了承诺。 四年以后,即2001年1月4日,史玉柱在《珠海特区报》刊出公告说,将以分期支付或一次 性支付两种方式供选择,以当年“契约”编号为序,从1月29日到2月15日,返还当年建巨人大 厦时面向社会的借款。为了偿还欠款,史玉柱新注册了一个“士安公司”,并说“还完钱以后,这个 一1

第十章 管理与伦理 — 1 — 第十章 案例 案例 1[60] 一家较大的汽车公司有一位设计工程师收到两份报告,报告该公司生产的大众节能汽车的发动 机在热天燃烧和爆炸的事。当这种发动机批准投产时,这位工程师曾劝告厂方说,他认为汽化器和 汽油管构造不当,高温下可能漏油。当时,这位工程师主张加以修改,但这会使每台发动机的成本 大约增加五十美元,这一建议被拒绝了。他继续为修改发动机和专门试验进行辩护,但在对汽车的 标准测试中没有发现危险,于是这位工程师被告知不要考虑这个问题。然而收到这两份报告之后, 他再次坚持在高温条件下做专门试验,并力劝公司向公众发出危险警告,立即收回所有这种汽车。 然而,这时公司如收回汽车,大概要损失五十万至一百万美元。这位工程师被再次告知别多管闲事, 否则将被解雇。与此同时,从美国西南部沙漠地区又传来四份关于发动机燃烧的报告。于是,这位 工程师深信自己是正确的。他应当怎么办?他在这家公司工作了十五年,曾被多次提升,他应该如 何忠诚于这家公司呢?他又有多大的责任让公众了解事情真相?既然公司不要他负责此事,那他对 自己知道的情况应当做出反应呢,还是应当不闻不问?考虑到这家公司可能损失一百万美元,公司 有什么义务呢?你认为公司处理上述全部问题的方式如何? 案例 2[60] 米拉今年三十岁,是一家对外联络和广告大商行的积极进取的总经理,并且很快又要被提升了。 她的老板指派她为案例 1 中提到的大众节能汽车大做广告活动。她的任务是努力挽回那家汽车公司 由于六起发动机爆炸事故而招致的坏名声。她由于消息灵通,所以了解这些爆炸事故。她告诉老板, 她认为他们商行不应该做这种广告;除非那家汽车公司把汽车搞安全了,否则,她无论如何不能问 心无愧地做这种广告。老板认为,这是他们商行迄今所有的唯一最大的广告业务,汽车制造商做什 么或不做什么不是他们的责任,他们工作只是做广告、宣传产品与劳务。老板还告诉她,如果她拒 绝做这项广告,她行将到手的晋升就会落到别人手里;他还暗示,米拉可能因此而失业。米拉应该 怎么办?为什么?你认为老板对自己商行责任的说明正确不正确?为什么?因为米拉拒绝做这种广 告,老板就不提升和(或)解雇她,你认为他这样做对吗?为什么?在这个例子里,米拉应该忠于 谁?应该忠于公众、所在商行及其主顾,还是她自己?请解释你的答案。 案例 3 巨人集团的创始人史玉柱,1989 年(当时 27 岁)从 4000 元资本起步,一年成为百万富翁,三 年成为亿万富翁。1994 年,他与柳传志、鲁冠球、姜伟等人被评为“十大改革风云人物”;1995 年 巨人集团发展到在全国拥有 228 个子公司,涉足电脑、生物工程、房地产等许多行业、从业员工达 到 2000 多人,在技术创新、产品开发、市场开拓、营销策略等方面创造了许多令人瞠目的辉煌业绩。 但由于在企业发展战略决策、资本运营、财务监控、组织设置、用人制度、激励办法等方面的失误、 缺陷、混乱和不足,最终导致 1995 年的债务危机,至 1997 年,巨人集团濒临破产,欠香港和内地 百姓债务共计 1.5 亿元。当时他就放出话去:老百姓的钱我一定要还。后来在接受电视台采访时他 还公开做了承诺。 四年以后,即 2001 年 1 月 4 日,史玉柱在《珠海特区报》刊出公告说,将以分期支付或一次 性支付两种方式供选择,以当年“契约”编号为序,从 1 月 29 日到 2 月 15 日,返还当年建巨人大 厦时面向社会的借款。为了偿还欠款,史玉柱新注册了一个“士安公司”,并说“还完钱以后,这个

第十章管理与伦理 公司的历史使命就完成了。”用来偿还1.5亿元债务的钱据说是史玉柱以个人名义借的,其中4000 万元来自上海像谷集团,1.1亿元来自上海健特公司做脑白金的利润。对这1亿多的借款,史玉柱说 他将来还得还给上海健特。 法律界人士认为,从法律上进,还钱的应该是石人集闭这个法人,而不是史玉柱个人。作为百 人的股东,如果注册资金足额到位,而且没有挪用过资金,史玉柱个人不需要还钱。事实上,史玉 柱是在替巨人集团还债,这是一种个人行为。 有人曾劝他不要还钱」 则会还出麻 他自己也 清楚,从法律的角度, 他 人不需要还钱。但是,他 我是出于个人感情 巨人倒下”时 我就下了这个决心,赚到了钱首先要还老百姓。这四年来,我的心头一直像 块大石头压着,这两 千多个老百姓的钱都是血汗钱,不还给他们,会报应的。实现了这个目标,我有一种解放感。 2001年2月15日,《中华工商时报》发表了总编辑备忘录:股市也需要史玉柱。文章把史玉柱 还钱这一事实,和目前股市中存在的造假、操纵等现象对比后,提醒人们对正在恶化的社会信用进 行关注。不过,文章最后也对史玉柱坚持信用的做法在进入股市之后能否行得通,表示了担忧。你 对此问题有何看法? 案例4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柠檬酸生产国和出口国。2000年,国内柠檬酸年产量约25万吨,其中70% 出口。然而我国的发酵行业为轻工业中仅次于造纸业的第二污染大户,据有关资料显示,仅柠檬酸 行业每年排放的COD(化学需氧量)约8万吨,BOD(生物化学需氧量)约6万吨,硫酸钙60多 吨随者我国环保法律、法规的完善,治理环境污染已成为整个发酵行业授为关注、刻不 治理柠檬酸生产中的 三废”所需费用约占生产成本的三分之 企业要投入资金治理“三废 就要加大生 成本 这势必影响企业的效益和发展。面对这两难的境地,能否劈出一条让企业经济 发展和环境保 “双赢”的新路呢?安微丰原集团有限公司(原安敏省蚌埠柠檬酸)经过六年的 奋斗拼搏,实现了这一点。 几年前的蚌埠柠檬酸厂,是一个资产不足5000万元、负债达6000多万元、连续六年亏损、又 因技术落后、污染严重,被列入淮河流域治污重点关停的浙临倒闭的企业。当时企业连工资都发不 出,哪还顾得上治污环保?面对限期治理污染的“最后通碟”,刚上任的厂长认识到,企业要起死回 生,击先发展后治污的路子,显然行不通:先治污再救厂,自身又力不从心,唯一的出路是从治耳 污染中寻找“变废为宝”的发展机会 。他和技术人员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针对以山于为原 电生之酸丝限结论,使我行根政双水子 收然密低 大胆构思并积 持完成 玉米粉 了新的飞跃 ,并城起 柠檬酸技术的改革旋风 由玉米粉直接发酵生产柠檬酸技术在生产中的应用,与山芋干工艺相比,不仅多项指标得到代 化,成本大幅度降低,产品质量显著提高,大大增强了产品的竞争力:同时,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 废水呈淡黄色,C0D降为10000mg1左右,大大降低了治理的难度,为实现柠檬酸乃至整个发酵工 业的清洁生产创造了有利的条件。该项技术先后获得了“中国专利金奖”、“国家科技成果证书”、“国 家发明专利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等荣誉。美国《化学文摘》将此项发明刊载后,在国际生物化学 界产生了很大的霉动 技术革新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强大的动力。1995年,企业扭亏为盈,实现利税1084万元,创 汇960万美元:到2000年定 原集团销售收入12亿元。 实现利税近2亿元 1d 万吨 口创 元, 营出口和全国 行业出 犬 平和 产品质量步入发达国家先进同行之列,成为我国及亚太地区乃至世界上最大的柠檬酸生产企业 另外,由于玉米粉直接发酵生产柠檬酸新工艺的应用,几年来使生产过程中的“三废”污染得到 较好的治理,企业也实现了资源的综合利用。丰原集团投资7000多万元,先后完成了一期和二期柠 檬酸废水综合治理工程,采用国际先进的UA$B厌氧生物处理深吸附技术,经处理的废水中COD -2-

第十章 管理与伦理 — 2 — 公司的历史使命就完成了。” 用来偿还 1.5 亿元债务的钱据说是史玉柱以个人名义借的,其中 4000 万元来自上海像谷集团,1.1 亿元来自上海健特公司做脑白金的利润。对这 1 亿多的借款,史玉柱说 他将来还得还给上海健特。 法律界人士认为,从法律上讲,还钱的应该是巨人集团这个法人,而不是史玉柱个人。作为巨 人的股东,如果注册资金足额到位,而且没有挪用过资金,史玉柱个人不需要还钱。事实上,史玉 柱是在替巨人集团还债,这是一种个人行为。有人曾劝他不要还钱,否则会还出麻烦。他自己也很 清楚,从法律的角度,他个人不需要还钱。但是,他说:我是出于个人感情。当年“巨人倒下”时, 我就下了这个决心,赚到了钱首先要还老百姓。这四年来,我的心头一直像一块大石头压着,这两 千多个老百姓的钱都是血汗钱,不还给他们,会报应的。实现了这个目标,我有一种解放感。 2001 年 2 月 15 日,《中华工商时报》发表了总编辑备忘录:股市也需要史玉柱。文章把史玉柱 还钱这一事实,和目前股市中存在的造假、操纵等现象对比后,提醒人们对正在恶化的社会信用进 行关注。不过,文章最后也对史玉柱坚持信用的做法在进入股市之后能否行得通,表示了担忧。你 对此问题有何看法? 案例 4[80]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柠檬酸生产国和出口国。2000 年,国内柠檬酸年产量约 25 万吨,其中 70% 出口。然而我国的发酵行业为轻工业中仅次于造纸业的第二污染大户,据有关资料显示,仅柠檬酸 行业每年排放的 COD(化学需氧量)约 8 万吨,BOD(生物化学需氧量)约 6 万吨,硫酸钙 60 多 万吨。随着我国环保法律、法规的完善,治理环境污染已成为整个发酵行业极为关注、刻不容缓的 问题。 治理柠檬酸生产中的“三废”所需费用约占生产成本的三分之一。企业要投入资金治理“三废”, 就要加大生产成本,这势必影响企业的效益和发展。面对这两难的境地,能否劈出一条让企业经济 发展和环境保护“双赢”的新路呢?安徽丰原集团有限公司(原安徽省蚌埠柠檬酸厂)经过六年的 奋斗拼搏,实现了这一点。 几年前的蚌埠柠檬酸厂,是一个资产不足 5000 万元、负债达 6000 多万元、连续六年亏损、又 因技术落后、污染严重,被列入淮河流域治污重点关停的濒临倒闭的企业。当时企业连工资都发不 出,哪还顾得上治污环保?面对限期治理污染的“最后通牒”,刚上任的厂长认识到,企业要起死回 生,走先发展后治污的路子,显然行不通;先治污再救厂,自身又力不从心,唯一的出路是从治理 污染中寻找“变废为宝”的发展机会。他和技术人员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针对以山芋干为原 料生产柠檬酸传统工艺存在着内耗高、收益率低、污染重、治理难度大等弊端,大胆构思并积极主 持完成了用玉米粉直接发酵生产柠檬酸的结论,使我国柠檬酸发酵水平实现了新的飞跃,并掀起了 柠檬酸技术的改革旋风。 由玉米粉直接发酵生产柠檬酸技术在生产中的应用,与山芋干工艺相比,不仅多项指标得到优 化,成本大幅度降低,产品质量显著提高,大大增强了产品的竞争力;同时,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 废水呈淡黄色,COD 降为 10000mg/l 左右,大大降低了治理的难度,为实现柠檬酸乃至整个发酵工 业的清洁生产创造了有利的条件。该项技术先后获得了“中国专利金奖”、“国家科技成果证书”、“国 家发明专利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等荣誉。美国《化学文摘》将此项发明刊载后,在国际生物化学 界产生了很大的震动。 技术革新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强大的动力。1995 年,企业扭亏为盈,实现利税 1084 万元,创 汇 960 万美元;到 2000 年底,丰原集团销售收入 12 亿元,实现利税近 2 亿元,出口柠檬酸突破 10 万吨,出口创汇 8000 多万美元,居安徽省企业自营出口和全国同行业出口第一位。企业技术水平和 产品质量步入发达国家先进同行之列,成为我国及亚太地区乃至世界上最大的柠檬酸生产企业之一。 另外,由于玉米粉直接发酵生产柠檬酸新工艺的应用,几年来使生产过程中的“三废”污染得到了 较好的治理,企业也实现了资源的综合利用。丰原集团投资 7000 多万元,先后完成了一期和二期柠 檬酸废水综合治理工程,采用国际先进的 UASB 厌氧生物处理深吸附技术,经处理的废水中 COD

第十章管理与伦理 含量由10000mg1降至100mg1以下,完全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而且,在废水处理中产生的沼 气可作为生活燃料,每年为企业增加利润600万元:废水中的污泥可作为料出售,每年为企业增 加收益210万元:玉米废渣还可提取玉米蛋白饲料,使企业每年增加纯利润2000多万元。 一个几年前闻名江淮的污染大户,依靠技术创新,闯出了一条减污增效、超常规发展的新路 ,而且成为我国生物化学 领域技术领先、 管理领先、 效益领先的大型骨干企业。正 其董事长所说:“随着治污技术的日益 化,企业生产越米越洁净,产品质量越来越有保证,我们确实尝到了环保治污的甜头,它使我们赢 得了更多客户的信任和企业发展的机会。” 讨论题 1、在权衡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矛盾时,丰原的发展给我们提供了何种启示? -3

第十章 管理与伦理 — 3 — 含量由 10000mg/l 降至 100mg/l 以下,完全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而且,在废水处理中产生的沼 气可作为生活燃料,每年为企业增加利润 600 万元;废水中的污泥可作为肥料出售,每年为企业增 加收益 210 万元;玉米废渣还可提取玉米蛋白饲料,使企业每年增加纯利润 2000 多万元。 一个几年前闻名江淮的污染大户,依靠技术创新,闯出了一条减污增效、超常规发展的新路。 它不仅是“淮河流域污染治理先进单位”、国家部级“化工清洁闻名工厂”,而且成为我国生物化学 领域技术领先、管理领先、效益领先的大型骨干企业。正如其董事长所说:“随着治污技术的日益深 化,企业生产越来越洁净,产品质量越来越有保证,我们确实尝到了环保治污的甜头,它使我们赢 得了更多客户的信任和企业发展的机会。” 讨论题 1、在权衡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矛盾时,丰原的发展给我们提供了何种启示?

已到末页,全文结束
刷新页面下载完整文档
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