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微分方程引论》课程教学资源(讲义)Lec3 Note of Introduction to Differential Equation

Lec3 Note of Introduction to Differential EquationXuxuayame日期:2022年9月5日例2.1.讨论形如dy= f(ar + by +cdrmr+ny+i的方程的求解方法,这里a,b,c,m,n,l为常数。解。·若c=l=0,则为齐次方程。·若c,l不同时为零,令=+α,y=n+β,α,β为常数。则原方程变为=(α+taa+bB)(*)dem+nn+ma+nβ+iaa+bβ+c=0若an-bm+o,3a,βs.t.ma+nβ+l=0则(*)为齐次方程。b若设比值为入,则原方程变为,mn.dyX(mr +ny) +drmr+ny+l令u=ma+ny,则方程变为dudyAu+m+nm+drdru+l为可分离变量的方程。口2、Bernoulli方程考虑以下方程:+p(n)y=(a),n1da·y=0是方程的解。1 dy1+p(c)= q(α)yn-iyn dr1 dyl-n+p(r)yl-n =q(r)1-ndr1
Lec3 Note of Introduction to Differential Equation Xuxuayame 日期:2022 年 9 月 5 日 例 2.1. 讨论形如 dy dx = f( ax + by + c mx + ny + l ) 的方程的求解方法,这里 a, b, c, m, n, l 为常数。 解. • 若 c = l = 0,则为齐次方程。 • 若 c, l 不同时为零,令 x = ξ + α, y = η + β,α, β 为常数。 则原方程变为 dη dξ = f( aξ + bη + aα + bβ + c mξ + nη + mα + nβ + l ) (∗) 若 an − bm ̸= 0,∃ α, β s.t. aα + bβ + c = 0 mα + nβ + l = 0 则 (∗) 为齐次方程。 若 a m = b n ,设比值为 λ,则原方程变为 dy dx = f( λ(mx + ny) + c mx + ny + l ) 令 u = mx + ny,则方程变为 du dx = m + n dy dx = m + nf( λu + c u + l ) 为可分离变量的方程。 2、Bernoulli 方程 考虑以下方程: dy dx + p(x)y = q(x)y n , n ̸= 1 • y ≡ 0 是方程的解。 • 1 y n dy dx + p(x) 1 y n−1 = q(x) ⇒ 1 1 − n dy 1−n dx + p(x)y 1−n = q(x) 1

令z=yl-n,则dz2 +(1 -n)p(r)z= (1- n)q(r)dr为一阶线性方程。3、Riccati方程考虑以下方程dy(1)=p(r)y? +q(z)y+r(r)dr这里p,9,r在I上连续,p(α)在I上不恒为零。但事实上这个方程我们无法直接求解的,我们必须借助它的某个特解来求通解。设它的一个特解为(),那么设y()=(r)+u(),则dudydpdrdrdr=[p(+)?+q(+)+r] -[pp?+q+r]=pu?+2ppu+qudu即 =pu?+(2pp+q)u,为Bernoulli方程。da例2.2.求解dy+ay2=br-2dr这里a,b为常数。解·y=0不是解。·两边同时乘可得1 dy1十01y? dr2ydl+a=b-drr2(U1dzb则令之为齐次方程。a222dxydu则u+a=a-bu2,为可分离变量的方程。令z=ur,d口4、Gronwall不等式定理2.1.令K是非负常数,f(r),g()是区间α≤≤β上的连续非负函数,且满足不等式f(r)≤K+f(s)g(s)ds,Vα≤≤β则 f(r)<Kelg(a)ds, Vα≤r≤β。2
令 z = y 1−n,则 dz dx + (1 − n)p(x)z = (1 − n)q(x) 为一阶线性方程。 3、Riccati 方程 考虑以下方程 dy dx = p(x)y 2 + q(x)y + r(x) (1) 这里 p, q, r 在 I 上连续,p(x) 在 I 上不恒为零。 但事实上这个方程我们无法直接求解的,我们必须借助它的某个特解来求通解。 设它的一个特解为 φ(x),那么设 y(x) = φ(x) + u(x),则 du dx = dy dx − dφ dx =[p(φ + u) 2 + q(φ + u) + r] − [pφ2 + qφ + r] =pu2 + 2pφu + qu 即 du dx = pu2 + (2pφ + q)u,为 Bernoulli 方程。 例 2.2. 求解 dy dx + ay2 = bx−2 这里 a, b 为常数。 解. • y ≡ 0 不是解。 • 两边同时乘 1 y 2,可得 1 y 2 dy dx + a = b 1 x 2y 2 ⇒ − d 1 y dx + a = b 1 x 2 ( 1 y ) 2 令 z = 1 y ,则 dz dx − a = − b x 2 z 2,为齐次方程。 令 z = ux,则 u + x du dx = a − bu2,为可分离变量的方程。 4、Gronwall 不等式 定理 2.1. 令 K 是非负常数,f(x), g(x) 是区间 α ≤ x ≤ β 上的连续非负函数,且满足不 等式 f(x) ≤ K + ∫ x α f(s)g(s) d s, ∀ α ≤ x ≤ β 则 f(x) ≤ Ke ∫ x α g(s) d s , ∀ α ≤ x ≤ β。 2

证明.令A(c)=K+f(s)g(s)ds, 则A(r) = f(r)g(r) ≤ g(r)A(r)于是(A(a)e-J. g(a)ds) = (A(a) - g(r)A(r)e-9(s)ds ≤0→A(r)e-Jg(a)ds ≤A(α) = K=f(a)<≤A(r)≤ Kelag()ds, Vα≤r≤β口df定理2.2.(Gronwall,微分形式)冷f ECi([a,B))非负,且满足≤g(r)f(r), Vr Edr[α,β],其中g(r)在[α,β]上连续非负,则有f(r) ≤f(a)el. g(s)ds, Vre [a, B]证明。由于(f(r)e- Ja g(s)ds) = (f' - gf)e-J g(a)ds ≤0故f(a)e-I.g(0)ds ≤f(a), Vre[a,β]口82.5一阶隐式方程考虑一般的一阶方程dyF(r,y,(2)dr1、微分法dy设从(2)可以解出y=f(,p)p:dr则两边关于求导,可得dy af,fdpP=dr=arpdr即afafdp=0p)dr+(3)Orp若(3)有通解p=u(r,C),则y=f(r,u(a,C))是原方程的通解。若(3)有特解p=u(α),则原方程的特解为y=f(r,u(r))。r = w(p, C)·若(3)有通解r=w(p,C),则原方程的通解为y = f(w(p, C),p)3
证明. 令 A(x) = K + ∫ x α f(s)g(s) d s,则 A ′ (x) = f(x)g(x) ≤ g(x)A(x) 于是 (A(x)e − ∫ x α g(s) d s ) ′ = (A ′ (x) − g(x)A(x))e − ∫ x α g(s) d s ≤ 0 ⇒A(x)e − ∫ x α g(s) d s ≤ A(α) = K ⇒f(x) ≤ A(x) ≤ Ke ∫ x α g(s) d s , ∀ α ≤ x ≤ β 定理 2.2. (Gronwall,微分形式)令 f ∈ C 1 ([α, β]) 非负,且满足 df dx ≤ g(x)f(x), ∀ x ∈ [α, β],其中 g(x) 在 [α, β] 上连续非负,则有 f(x) ≤ f(α)e ∫ x α g(s) d s , ∀ x ∈ [α, β] 证明. 由于 (f(x)e − ∫ x α g(s) d s ) ′ = (f ′ − gf)e − ∫ x α g(s) d s ≤ 0 故 f(x)e − ∫ x α g(s) d s ≤ f(α), ∀ x ∈ [α, β] §2.5 一阶隐式方程 考虑一般的一阶方程 F(x, y, dy dx ) = 0 (2) 1、微分法 设从 (2) 可以解出 y = f(x, p), p = dy dx 。 则两边关于 x 求导,可得 p = dy dx = ∂f ∂x + ∂f ∂p dp dx 即 ( ∂f ∂x − p)dx + ∂f ∂p dp = 0 (3) • 若 (3) 有通解 p = u(x, C),则 y = f(x, u(x, C)) 是原方程的通解。 • 若 (3) 有特解 p = v(x),则原方程的特解为 y = f(x, v(x))。 • 若 (3) 有通解 x = ω(p, C),则原方程的通解为 x = ω(p, C) y = f(ω(p, C), p) 3

例2.3.求解克莱罗方程dyy=p+f(p),p=dr其中"(p)≠0解。对求导,可得dp+f()dpp=p+rdrdrdp→(r + f'(p)=0drdpP=0→p=C→通解为y=Ca+f(C)。drr=-f'(p).r+f'(p)=0,特解为y=-pf(p) + f(p)口C2=&p若f(p)=,通解为=Ca-,特解为→y=r?y=p2+(-1p2)=1p2注意到这里特解并不是通解中的一条线。而事实上对于一般情形也是如此,特解并非通解中的一条线。对特解a=一f(p),由于f"(p)≠0,由隐函数定理,可以解出p=w(α),且r=一f(w(r)),于是1=一f"(w(r)).w'(α):因此w(r)≠0,即p=w(r)不是常数。评论.这个特解又称为微分方程的奇解,或一族通解的包络。不是我们这里要讨论的。4
例 2.3. 求解克莱罗方程 y = xp + f(p), p = dy dx 其中 f ′′(p) ̸= 0 解. 对 x 求导,可得 p = p + x dp dx + f ′ (p) dp dx ⇒(x + f ′ (p))dp dx = 0 • dp dx = 0 ⇒ p = C ⇒ 通解为 y = Cx + f(C)。 • x + f ′ (p) = 0,特解为 x = −f ′ (p) y = −pf′ (p) + f(p) 。 若 f(p) = − 1 4 p 2,通解为 y = Cx − C 2 4 ,特解为 x = 1 2 p y = 1 2 p 2 + (− 1 4 p 2 ) = 1 4 p 2 ⇒ y = x 2。 注意到这里特解并不是通解中的一条线。而事实上对于一般情形也是如此,特解并非通 解中的一条线。 对特解 x = −f ′ (p),由于 f ′′(p) ̸= 0,由隐函数定理,可以解出 p = ω(x),且 x = −f ′ (ω(x)),于是 1 = −f ′′(ω(x)) · ω ′ (x),因此 ω ′ (x) ̸= 0,即 p = ω(x) 不是常数。 评论. 这个特解又称为微分方程的奇解,或一族通解的包络。不是我们这里要讨论的。 4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微分方程引论》课程教学资源(讲义)Lec2 Note of Introduction to Differential Equation.pdf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微分方程引论》课程教学资源(讲义)Lec1 Note of Introduction to Differential Equation.pdf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概率论》课程教学资源(知识点讲解)Probability Full Note.pdf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高中数学》课程教学资源(讲义)高中数学基本观念.pdf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数学分析》课程教学资源(讲义)习题课讲义 Recitation of Mathematical Analysis(B1,宗语轩、余启帆).pdf
- 华北理工大学:《运筹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1章 线性规划与单纯形法(任课教师:杨艳梅).pdf
- 华北理工大学:《运筹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2章 对偶理论与灵敏度分析.pdf
- 华北理工大学:《运筹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3章 运输问题.pdf
- 华北理工大学:《运筹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5章 整数规划(Integer Programming).pdf
- 华北理工大学:《运筹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7章 图与网络分析(Graph Theory and Network Analysis).pdf
- 华北理工大学:《运筹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4章 目标规划.pdf
- 华北理工大学:《运筹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6章 动态规划(Dynamic programming).pdf
- 《运筹学》课程教学资源(作业习题)运筹学同步辅导及习题全解(共七章).pdf
- 华北理工大学:《运筹学》课程教学实验指导(上机指导).pdf
- 华北理工大学:《运筹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共八章).pdf
- 华北理工大学:《运筹学》课程教学大纲 Operational Research.pdf
- 《微分几何》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二章 曲面论 2.1 曲面的概念.ppt
- 《微分几何》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一章 曲线论 1.1 向量函数.ppt
- 《微分几何》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二章 曲面论 2.7 常高斯曲率的曲面.ppt
- 《微分几何》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二章 曲面论 2.6 曲面上的测地线.ppt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微分方程引论》课程教学资源(讲义)Lec4 Note of Introduction to Differential Equation.pdf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数学分析》课程教学资源(讲义)1 度量空间.pdf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数学分析》课程教学资源(讲义)Lec2 Note of Mathematical Analysis B3.pdf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数学分析》课程教学资源(讲义)2 拓扑空间.pdf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数学分析》课程教学资源(讲义)3 开集、闭集、聚点、极限点和闭包.pdf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数学分析》课程教学资源(讲义)4 连续映射和同胚映射.pdf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数学分析》课程教学资源(讲义)5 可数性和分离性.pdf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数学分析》课程教学资源(讲义)6 连通性.pdf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数学分析》课程教学资源(讲义)7 列紧和紧致(覆紧).pdf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概率论》课程教学资源(讲义)习题课讲义 Recitation of Probability(试用版).pdf
-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7、单正态总体的假设检验.doc
-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9、回归分析.doc
-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6、单正态总体的区间估计.doc
-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8、单因素方差分析模型.doc
-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4、样本统计量的计算.doc
-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2、随机变量的分布特征.doc
-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3、计算数学期望与方差.doc
-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1、古典概型的计算.doc
-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5、统计量三大分布图形描绘.doc
- 《线性代数》课程教学课件(讲稿)初等变换求逆、解矩阵方程.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