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分几何》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一章 曲线论 1.1 向量函数

第一章曲线论1、向量函数向量函数的极限、连续、微商、积分内容提要2、曲线的概念曲线、光滑曲线、曲线的切线和法面、自然参数3、空间曲线3、1空间曲线的密切平面空间曲线的基本三棱形3、2空间曲线的曲率、挠率和伏雷内公式3.33、空间曲线在一点邻近的结构+空间曲线的基本定理3、53、6一般螺线
第 一 章 曲 线 论 1、向量函数 向量函数的极限、连续、微商、积分 2、曲线的概念 曲线、光滑曲线、曲线的切线和法面、自然参数。 3、空间曲线 3、1 空间曲线的密切平面 3、2 空间曲线的基本三棱形 3、3 空间曲线的曲率、挠率和伏雷内公式 3、4 空间曲线在一点邻近的结构 3、5 空间曲线的基本定理 3、6 一般螺线 内 容 提 要

引言曲线与曲面的微分几何包括两个方面,其中一方面是随微积分的出现而开始的,这部分可以称为经典的微分几何,粗略地说,经典微分几何是研究曲线与曲面的局部性质的,即仅取决于曲线与曲面在一点邻近的行为的哪些性质。另一方面是整体微分几何,这部分研究局部性质对整个曲线和曲面的行为的影响。经典微分几何最有趣和最有代表性的部分是曲面的研究,然而在研究曲面时,自然会出现曲线的某些局部性质,因此我们将在第一章先介绍曲线以及曲线的性质,再在第二章研究曲面。研究方法:向量分析,张量分析,活动标架法
引 言 曲线与曲面的微分几何包括两个方面,其中一方面是随 微积分的出现而开始的,这部分可以称为经典的微分几何, 粗略地说,经典微分几何是研究曲线与曲面的局部性质的,即 仅取决于曲线与曲面在一点邻近的行为的哪些性质。 另一方面是整体微分几何,这部分研究局部性质对整个 曲线和曲面的行为的影响。 经典微分几何最有趣和最有代表性的部分是曲面的研究, 然而在研究曲面时,自然会出现曲线的某些局部性质,因此 我们将在第一章先介绍曲线以及曲线的性质,再在第二章研 究曲面。 研究方法:向量分析,张量分析,活动标架法

向量代数复习一、向量的概念1、向量的定义。2、向量的表示3、特殊向量(自由向量、单位向量、零向量、逆向量)4、向量的坐标二、向量的运算(几何意义)1、加减法:a±b=(x±x2,±y2,z±z2)2、数乘: a=(2x, 2y, 2z)3、内积 : a.b =[acos(a,b)= xix2 + yiy2 +zi24、外积:axb=lasin(a,b),a,b6与axb垂直,成右手系eie2e3xiyiLZxyaxb=Zxiyi[y2X2X2Z2Y2Z2X2Y2Z2
向量代数复习 一、向量的概念 1、向量的定义。 2、向量的表示 3、特殊向量(自由向量、单位向量、零向量、逆向量) 4、向量的坐标。 { , , } 2 2 1 1 2 2 1 1 2 2 1 1 2 2 2 1 1 1 1 2 3 x y x y z x z x y z y z x y z x y z e e e a b = = { , , } 1 2 1 2 1 2 a b = x x y y z z a ={x,y,z} 1 2 1 2 1 2 a b = a b cos(a,b) = x x + y y + z z a b a b sin( a,b), a,b与a b垂直,成右手系 = 二、向量的运算 (几何意义) 1、加减法: 2、数乘: 3、内积: 4、外积:

xiyi1 z15、混合积:a·(b×℃)=(a×b)·=x22y2Z2X3y3 z36、二重向量积:(axb)xc=(a.℃).b-(b.).aadac7、Lagrange恒等式(axb).(cxd)三bab8、模:[a=/×2+y+z2方向余弦:cosα,cosβ,cos三、几种运算的几何意义四、运算规律、 几个充要条件1、 alba.b=02、allbaxb=03、a,b,c洪面台(axb).=0
5、混合积: 6、二重向量积: 7、Lagrange恒等式 8、模: 方向余弦: 3 3 3 2 2 2 1 1 1 ( ) ( ) x y z x y z x y z a b c = a b c = a b c a c b b c a ( ) = ( ) − ( ) 2 2 2 a = x + y + z cos,cos ,cos bc bd ac ad a b c d ( )( ) = a ⊥b a b = 0 // 0 a b ab = a,b,c (a b)c = 0 共面 四、运算规律、几个充要条件 1、 2、 3、 三、几种运算的几何意义

第一节向量函数向量函数的概念:给出一点集G,如果对于G中的每一个点x,有一个确定的向量和它对应,则说在G上给定了一个向=r(x),xG, 例如量函数,记作设G是实数轴上一区间[fo,t],则得一元向量函数π=r(t).设G是一平面域,(u,v)EG,则得二元向量函数r=r(u,v)设G是空间一区域(x,,z)G,得三元向量函数=r(x,,z)1、1向量函数的极限1、定义设r(t)是所给的一元函数,a是常向量,如果对任给的>0,都存在数>0,使得当0<t-t< 时,有r(t)-a<ε成立,则说当t→to时,向量函数r(t)趋向于极限a ,记作 lim (t)=at→to
第一节 向量函数 向量函数的概念:给出一点集G ,如果对于G 中的每一个 点 ,有一 个确定的向量 和它对应,则说在 G上给定了一个向 量函数,记作 例如 设G是实数轴上一区间 ,则得一元向量函数 设G是一平面域, ,则得二元向量函数 设G是空间一区域, ,得三元向量函数 r = r(x), xG, r x [ , ] 0 t t r r(t). = (u,v)G r r(u,v). = (x, y,z)G r r(x, y,z) = a r(t) 0 0 0 t −t 0 r t −a ( ) 0 t →t r(t) a r t a t t = → lim ( ) 0 1、定义 设 是所给的一元函数, 是常向量,如果对任给 的 ,都存在数 ,使得当 时,有 成立,则说当 时,向量函数 趋向于极 限 ,记作 1、1 向量函数的极限

2、 向量函数的性质如果r(t)和s(t)是两个一元函数,2(t)是一个实函数,并且当t→t 时,有r(t) →a,s(t)→b,a(t)→m则有(1)两向量之和(差)的极限等于极限之和(差)。r(t)±s(t)→a±b(2)数乘向量的极限等于极限的乘积。a(t)r(t)→ma(3)数量积的极限等于极限的数量积。r(t)·s(t)→a·b.(4)向量积的极限等于极限的向量积。(t)×s(t)→a×b证明 (2) 由 a(t)r(t)-ma= a(t)(r(t)-a)+(a(t)-m)a得[a(t)r(t)-ma ≤|a(t)|(t)-a +|a(t)-ma| →0(4)r(t)xs(t)-axb =(r(t)-a)xs(t)+ax(s(t)-b)×≤-a+as-→0a×b≤|ab注意
2、向量函数的性质 如果 和 是两个一元函数, 是一个实函数,并且 当 时,有 则有 r(t) s(t) (t) 0 t →t r(t) → a,s(t) → b,(t) → m t r t ma t r t a t m a ( ) ( ) − = ( )( ( ) − ) + (( ) − ) (t)r(t) −ma (t) r(t) −a + (t) −m a →0 r(t) s(t) a b (r(t) a) s(t) a (s(t) b) − = − + − r s r − a s + a s −b → 0 a b a b 证明(2)由 得 (4) 注意 r(t) s(t) a b. → (t)r(t) ma. → r(t) s(t) a b. → r(t) s(t) a b. → (1)两向量之和(差)的极限等于极限之和(差)。 (2)数乘向量的极限等于极限的乘积。 (3)数量积的极限等于极限的数量积。 (4)向量积的极限等于极限的向量积

1、2.向量函数的连续性1、给出一元向量函数(t),当t+to时,若向量函数r(t)→(t),则称向量函数r(t)在to点是连续的。也有 lim r(t)=r(to)t-→to2、如果r(t)在闭区间[ti,t)]的每一点都连续,则称 r(t)在区间[t,t均]上是连续的。3、命题2 如果r(t)和s(t)是在点t连续的向量函数,而a(t是点t,连续的实函数,则向量函数 (t)±s(t), (t)r(t),(t)×s(t)和实数(0)·2()也都有在to点连续(把命题中的点to改为区间[t,tol时命题材也成立)
1、2 向量函数的连续性 lim ( ) ( ). 0 0 r t r t t t = → 1、 给出一元向量函数 ,当t t0 时,若向量函数 , 则称向量函数 在 t0 点是连续的。 也有 r(t) ( ) 0 r t r(t) r(t) (t) r(t) s(t), (t)r(t),r(t) s(t) r(t) s(t) r(t) s(t) 3、命题2 如果 和 是在点t0连续的向量函数,而 是点 t0连续的实函数,则向量函数 和实 数 也都有在t0点连续(把命题中的点t0改为区间[t,t0 ]时, 命题材也成立)。 r(t) r(t) 2、如果 在闭区间[t1 ,t2 ]的每一点都连续,则称 在区间 [t1 ,t2 ]上是连续的

1、3向量函数的微商1、设r(t)是定义在区间[t,t]上的向量函数,设toE(ti,t,),如(t。+Al)-r(。) 存在,则称(t)在t点是可微分的,果极限lim△tAt->0或r'(t)这个极限称为r(t)在to点的微商(或导矢)。记为(即 Cdrr(to + △t)-r(to)= r'(to) = limt△t→0d如果r(t)在某个开区间的每一点都有微商存在,则说r(t)在此区间内是可微的或简称向量函数r(t)是可微的,它的微商记为r'(t)
1、3 向量函数的微商 ( , ) 0 1 2 t t t t r t t r t t + − → ( ) ( ) lim 0 0 0 r(t) ( ) ( ). 0 r t dt t dr 或 r(t) r(t) 1、设 是定义在区间[t1 ,t2 ]上的向量函数,设 ,如 果极限 存在,则称 在t0点是可微分的, 这个极限称为 在 t0 点的微商(或导矢)。 记为 即 如果 在某个开区间的每一点都有微商存在,则说 在此 区间内是可微的或简称向量函数 是可微的,它的微商记为 t r t t r t r t dt dr t t + − = = → ( ) ( ) ( ) lim 0 0 0 0 0 r (t) r(t) r(t) r(t)

2、命题3 设 r(t),s(t),i(t)分别是可微的向量函数,(t)是可微的实函数,则(t)r(t), r(t)±s(t), (t)×s(t), (t)·s(t),(r(t),s(t),i(t) 都是可微函数,并且(ar)=ar+ar,(r±s)='±s,(r×s)=r'xs+r×s,(r.s)'=r'.s+r.s',(r,s,u)'=(r',s,u)+(r,s,u)+(r,s,u)r(t + △t)× s(t + △t) -r(t)×s(t)法则3证明(r×s)= lim△t△t>0[r(t + △t) -r(t)]×s(t + △t) + r(t)×[3(t + At) -s(t)]= lim△t△tAt-→>0=r'(t)×s(t)+r(t)×$'(t)3、向量函数r(t)的微商r(t)仍为t的一个向量函数,如果函数r'(t)也是连续和可微的,则r(t)的微商"(t)称为r(t)的二阶微商四阶微商。如(t)",(n)(t)类似可定义三阶、口
2、命题3 设 分别是可微的向量函数, 是可微 的实函数,则 都是可微函数,并且 r(t) s(t), r(t) s(t), r(t) s(t), (r(t),s(t),u(t)) r(t),s(t),u(t) (t) (t)r(t), ( ) , ( ) ,( ) , r s r s r s r r r r s r s = + = + = (r s) = r s + r s ,(r,s,u) = (r ,s,u) + (r,s ,u) + (r,s,u ) ( ). ( ) r t n r(t) , r(t) r (t) r (t) r (t) r (t) r(t) 3、向量函数 的微商 仍为 t 的一个向量函数,如果函数 也是连续和可微的,则 的微商 称为 的二阶微商。 类似可定义三阶、四阶微商。如 t r t t s t t r t s t r s t + + − = → ( ) ( ) ( ) ( ) ( ) lim 0 } [ ( ) ( )] ( ) ( ) [ ( ) ( )] lim { 0 t r t s t t s t t r t t r t s t t t + − + + − + = → = r (t) s(t) + r(t) s (t) 法则3证明

4、在区间[ti,t,]上有直到k阶连续微商的函数称为这区间上的k次可微函数或Ck类函数,连续函数也称为Co类函数,无限可微的函数记为C类函数。解析函数记为C类函数。5、 任一向量函数(t)与三个实函数 x(t),y(t),z(t) 一一对应 ,即有 r(t) = x(t)e, + y(t)e, + z(t)e,命题4如果向量函数r(t)在[ti,t,上是Ck类函数,则向量函数所对的三个实函数x(t),(t),z(t)在[ti,t2]上是Ck 类函数。证明将 r(t)= x(t)é, + y(t)é, +z(t)é,两边点乘 é得x(t)=r(t)·é由于é,是常向量,而r(t)是ck类的,所以x(t)是类函数同理,y(t),z(t) 是ck 类函数。r = (x(t), y(t),z(t)) =r'={x'(t), y(t), z(t)),
5、 任一向量函数 与三个实函数 一一对应,即 有 r(t) x(t), y(t),z(t) 1 2 3 r(t) x(t)e y(t)e z(t)e = + + 1 x(t) r(t) e = 1 2 3 r(t) x(t)e y(t)e z(t)e = + + 1 e k C k e1 C r(t) y(t),z(t) k C 证明 将 两边点乘 得 由于 是常向量,而 是 类的,所以x(t)是 类函数 同理, 是 类函数。 k C k r(t) C [ , ] 1 2 t t [ , ] 1 2 t t x(t), y(t),z(t) 命题4 如果向量函数 在 上是 类函数,则向量函数 所对的三个实函数 在 上是 类函数。 4、在区间 [t1 ,t2 ]上有直到 k 阶连续微商的函数称为这区间上的 k次 可微函数或 类函数,连续函数也称为 类函数,无限可微的 函数记为 C 类函数。解析函数记为 C 类函数。 0 C k C r ={x(t), y(t),z(t)} r ={x (t), y (t),z (t)}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微分几何》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二章 曲面论 2.7 常高斯曲率的曲面.ppt
- 《微分几何》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二章 曲面论 2.6 曲面上的测地线.ppt
- 《微分几何》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二章 曲面论 2.5 曲面论的基本定理.ppt
- 《微分几何》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二章 曲面论 2.4 直纹面与可展曲面.ppt
- 《微分几何》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二章 曲面论 2.3 曲面的第二基本形式.ppt
- 《微分几何》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二章 曲面论 2.2 曲面的第一基本形式.ppt
- 《微分几何》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一章 曲线论 1.3 空间曲线.ppt
- 《微分几何》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一章 曲线论 1.2 曲线的概念.ppt
- 《微分几何》课程教学资源(书籍文献)数学丛书[几何拓扑].[微分几何习题集]PDF电子版.pdf
- 《微分几何》课程教学资源(书籍文献)数学丛书[几何拓扑].[微分几何理论与习题]PDF电子版.pdf
- 《微分几何》课程教学大纲.doc
- 《微积分》课程教学课件(Calculus)11. Parametric Equation and Polar Coordinates.pdf
- 《微积分》课程教学课件(Calculus)10. Infinite Sequences and Series.pdf
- 《微积分》课程教学课件(Calculus)09. First-Order Differential Equations.pdf
- 《微积分》课程教学课件(Calculus)08. Techniques of Integration.pdf
- 《微积分》课程教学课件(Calculus)07. Integrals and transcendental functions.pdf
- 《微积分》课程教学课件(Calculus)06. Applications of Definite Integrals.pdf
- 《微积分》课程教学课件(Calculus)05. Integration.pdf
- 《微积分》课程教学课件(Calculus)04. Applications of Derivatives.pdf
- 《微积分》课程教学课件(Calculus)03. Derivatives.pdf
- 《微分几何》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二章 曲面论 2.1 曲面的概念.ppt
- 华北理工大学:《运筹学》课程教学大纲 Operational Research.pdf
- 华北理工大学:《运筹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共八章).pdf
- 华北理工大学:《运筹学》课程教学实验指导(上机指导).pdf
- 《运筹学》课程教学资源(作业习题)运筹学同步辅导及习题全解(共七章).pdf
- 华北理工大学:《运筹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6章 动态规划(Dynamic programming).pdf
- 华北理工大学:《运筹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4章 目标规划.pdf
- 华北理工大学:《运筹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7章 图与网络分析(Graph Theory and Network Analysis).pdf
- 华北理工大学:《运筹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5章 整数规划(Integer Programming).pdf
- 华北理工大学:《运筹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3章 运输问题.pdf
- 华北理工大学:《运筹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2章 对偶理论与灵敏度分析.pdf
- 华北理工大学:《运筹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1章 线性规划与单纯形法(任课教师:杨艳梅).pdf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数学分析》课程教学资源(讲义)习题课讲义 Recitation of Mathematical Analysis(B1,宗语轩、余启帆).pdf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高中数学》课程教学资源(讲义)高中数学基本观念.pdf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概率论》课程教学资源(知识点讲解)Probability Full Note.pdf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微分方程引论》课程教学资源(讲义)Lec1 Note of Introduction to Differential Equation.pdf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微分方程引论》课程教学资源(讲义)Lec2 Note of Introduction to Differential Equation.pdf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微分方程引论》课程教学资源(讲义)Lec3 Note of Introduction to Differential Equation.pdf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微分方程引论》课程教学资源(讲义)Lec4 Note of Introduction to Differential Equation.pdf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数学分析》课程教学资源(讲义)1 度量空间.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