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分几何》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二章 曲面论 2.6 曲面上的测地线

第六节曲面上的测地线平面上的直线(1)任一点的切向量平行::(2)曲率为0:(3)直线段是连接点与点之间的最短线段。曲面上的测地线相当于平面上的直线6.1曲面上曲线的测地曲率一、测地曲率的定义给定曲面S:=r(u,u2),(c)是曲面上的一曲线:u=u~(s)在曲线上一点P有:#.n=kβ.n=cosO=,令n×α=ε,则n,α,ε是两两正交的单位向量且成右手系,n,β,,都在P点的法面上
第六节 曲面上的测地线 平面上的直线(1)任一点的切向量平行;(2)曲率为0; (3)直线段是连接点与点之间的最短线段。 曲面上的测地线相当于平面上的直线。 6.1 曲面上曲线的测地曲率 一、测地曲率的定义 给定曲面S: (c)是曲面上的一曲线: 在曲线上一点 P 有: 令 ,则 是两两正交的单位向量且成右手系, 都在 P 点的法面上。 ( , ), 1 2 r r u u = u u (s) = n n n r = = cos = n = n, , n, ,

定义:曲线(c)在P点的曲率向量=k在上的投影(即在S上P点的切平面上的投影)k.=.=kβ.称为曲线在P点的测地曲率。(C*)厅
定义:曲线(c)在 P 点的曲率向量 上的投影(即在 S上P点的切平面上的投影) 称为曲线在 P 点的测地曲率。 r = k 在 k = r = k g

二、性质命题1:k2=k+kz证明: k, =kβ.ε=kβ.(nxa)=k(β,n,a)=k(a,β,n)= k(αxβ).n= ky.nk.=kcos(90°±の)=±ksin 0于是k, +k =k? cos?+? sin?=k?注意:n,β,, 都在P点的法面上
二、性质 命题1: 2 2 2 g n k = k + k 证明: cos(90 ) sin ( ) ( ) ( , , ) ( , , ) 0 k k k k n k n k k k n k n k n g g = = = = = = = = 2 2 2 2 2 2 2 k k k cos k sin k 于是 n + g = + = 注意: n, , , 都在 P 点的法面上

测地曲率的几何意义:曲面S上的曲线(C),它在P点的测地曲率绝对值等于(C)在P点的切平面上的正投影曲线(c)的曲率。证明:过(C)的每一点作曲面S在P点的切平面的垂线,于是得到一柱面,这个柱面和S在P点的交线是(c),(C)和(c)都是柱面上的曲线。在这个柱面上用梅尼埃定理。取ε为柱面上P点的法向量,由于柱面垂(c)直于切平面,所以柱面上任一点的法向量平行于切平面,又P在切平面上,所以柱面在P8α的法向量ε应在切平面上,而(C)点的切C向量α也在切平面上,所以柱面在P的法截面就是切向量α与法向量ε所确定的平面,法截面与柱面的交线就是法截线(c*),因此柱面在α方向的法曲率k,=±k*,|k,|=k*(k*为(c")在P点的曲率),由于K,=kcosθ,其中k为(C)在P点的曲率,θ为(C)的主法向量和柱面在P点的法向量之间的角,即K,=kcoso=kβ.=k.g
测地曲率的几何意义:曲面 S上的曲线(C),它在 P 点的测地 曲率绝对值等于(C)在P点的切平面上的正投影曲线 (c * ) 的曲率。 证明:过(C)的每一点作曲面S在P点的切平面的垂线,于是得 到一柱面,这个柱面和S在P点的交线是 ,(C)和 都是 柱面上的曲线。在这个柱面上用梅尼埃定理。 ( ) * ( ) c * c 取 为柱面上P点的法向量,由于柱面垂 直于切平面,所以柱面上任一点的法向量平 行于切平面,又P在切平面上,所以柱面在P 的法向量 应在切平面上,而(C)点的切 向量 也在切平面上,所以柱面在P的法截 面就是切向量 与法向量 所确定的平面, cos . n g = k = k = k 法截面与柱面的交线就是法截线 ,因此柱面在 方向的法 曲率 由于 ,其中k为(C)在P点的曲率, 为(C)的主 法向量和柱面在P点的法向量 之间的角,即 ( ) * c , ( ( ) ), kn = k * kn = k * k * 为 c * 在P点的曲率 n = k cos ( ) * c (c)

推论:曲面上的直线的测地曲率为0。这是因为曲面上的直线在任一点的切平面上的投影还是直线,所以曲率为0。习题3
推论:曲面上的直线的测地曲率为0。 这是因为曲面上的直线在任一点的切平面上的投影还 是直线,所以曲率为0。 习题3

(, =Zrr +Ln)三、测地曲率的计算公式Kk。=k(α,β,n) =(α,kβ,n)=(r,r,n)du?duldu'dvdudu7-ZZ一rY+r2r+dsdsdsdsdsdsik22duidujdujdu'd0uu=2ZWf+1+ii订2dsdsdsdsdsdsjikii,jAdujduduiduiauZZnX+2dsdsdsdsdski,jAdujduidududuiauZiZk公k+S+n,n)2kids?gdsdsdsdsdsK1i,ji,jdujdudui2uZ)2,n)r+i2dsdsdsdsi.jdu??uldujduiZ)i,n)中2ids?dsdsdsi,j
三、测地曲率的计算公式 k k( , ,n) ( ,k ,n) (r,r,n) g = = = = + = + = = i i i i i u v i r ds du ds du r ds du r ds du r ds dv r ds du r r 2 2 1 1 n ds du ds du r L ds du ds du ds d u r ds d u r ds du ds du r ds d u r ds du ds du r i j i j k i j k k i j j i j k i k k k i j j i j i i i i i i j j i j = + + = + = + , , 2 2 2 2 , 2 2 ( ) = + k k ij k (rij ijr L n) ( ,( ) , ) ( ,( ) , ) ( , ( ) , ) 1 , 1 2 2 1 2 2 2 , 2 2 2 2 1 1 , , 2 2 r n ds du ds du ds d u r ds du r n ds du ds du ds d u r ds du n n ds du ds du r L ds du ds du ds d u r ds du k i j i j i j i j i j i j i j i j k i j k k i j j i j k i i i i g + + = + = + +

22dududuiu2Z+)r,n)ids200dsdsdsi,jdu?duiduj2Zn7dsdsdsdsi.duduiduu>k11ds2gdsdsdsij22dudududuZ)(i,r,n)dsdsdsdsi,j1rxr(2.2-(.2))(r,r,n)=(×VgVg(EG-F2)=/gvg'u?duiduLydudududu'0Z1k.++Y5jds?ds2dsdsdsdsdsdsi,ji,j
(( ) , , ) ( ,( ) , ) 2 2 1 , 1 2 2 1 2 , 2 2 2 2 1 1 r n ds du r ds du ds du ds d u r n ds du ds du ds d u r ds du k i j i j i j i j i j g i j − + = + ( ( )]( , , ) [( ( ) 1 2 , 1 2 2 2 1 , 2 2 1 2 2 r r n ds du ds du ds d u ds du ds du ds du ds d u ds du k i j i j i j i j i j g i j − + = + [( ( ) ( ( )] , 1 2 2 2 1 , 2 2 1 2 2 ds du ds du ds d u ds du ds du ds du ds d u ds du k g i j i j i j i j i j g = +i j − + EG F g g r r r r g g r r r r n r r = − = = − = ( ) 1 ( ( ) ) 1 ( , , ) ( ) 2 2 1 2 2 2 2 1 1 2 1 2 1 2

!'u?dujduid'uduidududud2ZIZI1/g[k.=1+十i2ds?ds?dsdsdsdsdsdsi,ji,j这就是测地曲率的一般计算公式。特别地,当曲面上的坐标网为正交网时,F=0,代入上式并整理得dv d'uEdu dyGdyduduXdsds ds?ds ds?2GGdsdsEudvE,CG.dudududvdya1dsE2G ds2Eds2Edsdsdsds
特别地,当曲面上的坐标网为正交网时,F=0,代入上式并 整理得 ( ) ] 2 ( ) ( ) 2 ( ) 2 ( ) ( ) 2 [ 2 2 2 3 3 2 2 2 2 2 ds dv E G ds dv ds du E E ds dv ds du E E ds dv ds du G G ds dv ds du G G ds du G E ds d u ds dv ds d v ds du k g v u v u v u g + − − + = − − + [( ( ) ( ( )] , 1 2 2 2 1 , 2 2 1 2 2 ds du ds du ds d u ds du ds du ds du ds d u ds du k g i j i j i j i j i j g = +i j − + 这就是测地曲率的一般计算公式

下面给出一个简单一点的形式。设曲线的切方向与u-线所成的rTdudvdr角为θ,则αsneCOSHVGdsdsVEds11dudvsin 0.cosaVGdsVEdscosOcosacos 0ddd2udedvduEEEds?dsdedsdudsdyv3311sin dedudv2EEEE+cose+cos6VEdsds2ds2sin 0 deE, cos duE, cosO dvVEdsds2EVEds2EVEd2uE, cos? sin 0 deE. sin 0cos0ds?2E2VEds2EVEG
下面给出一个简单一点的形式。设曲线的切方向与u-线所成的 角为 ,则 ds dv r ds du r G r E r ds dr u v u v = = cos + sin = + sin , 1 cos , 1 ds G dv ds E du = = ds dv E E E ds du E E E ds d E ds dv E E ds du E E ds d E ds dv dv E d ds du du E d ds d d E d ds d u u v u v 2 cos 2 sin cos ) 2 1 ) cos ( 2 1 cos ( sin ) cos ) ( cos ) ( cos ( 2 3 2 3 2 2 = − − − = − + − + − = + + − − E EG E E E ds d ds E d u u v 2 sin cos 2 sin cos 2 2 2 2 = − − −

d?yG, sin ? cos deG, sin 0cos0同理ds?2G2VGds2GVEG代入前面的k。的计算公式可得E,Gdeksin 0cOsAgds2EVG2GVEde11aln EalnGcos-sin ,2VGOv2VEdsou这个公式称为刘维尔(liouville)公式。也可写为dek.+k。 cos0+k.sin0ds其中kgu,kg、分别为u线和v线的测地曲率。事实上,对于u线和v线来说,分别有θ=0知00。,代入测地曲率的计算公式有anE1 1 alnGk.=k.2/GOv812/EOu
同理 2 2 2 2 2 sin 2 cos sin cos G G G EG G ds d ds G d v u v = − − 代入前面的 kg 的计算公式可得 sin , ln 2 1 cos ln 2 1 sin 2 cos 2 u G v E E ds G d G E G E G E ds d k v u g + = − = − + 这个公式称为刘维尔(liouville)公式。也可写为 cos sin , g gu gv k k ds d k = + + 其中 分别为 u 线和 v 线的测地曲率。事实上,对于u 线和 v 线来说,分别有 ,代入测地曲率的计算公式 有 gu gv k , k 0 = 0和90 . ln 2 1 u G E kgv , = ln 2 1 v E G kgu = −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微分几何》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二章 曲面论 2.5 曲面论的基本定理.ppt
- 《微分几何》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二章 曲面论 2.4 直纹面与可展曲面.ppt
- 《微分几何》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二章 曲面论 2.3 曲面的第二基本形式.ppt
- 《微分几何》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二章 曲面论 2.2 曲面的第一基本形式.ppt
- 《微分几何》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一章 曲线论 1.3 空间曲线.ppt
- 《微分几何》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一章 曲线论 1.2 曲线的概念.ppt
- 《微分几何》课程教学资源(书籍文献)数学丛书[几何拓扑].[微分几何习题集]PDF电子版.pdf
- 《微分几何》课程教学资源(书籍文献)数学丛书[几何拓扑].[微分几何理论与习题]PDF电子版.pdf
- 《微分几何》课程教学大纲.doc
- 《微积分》课程教学课件(Calculus)11. Parametric Equation and Polar Coordinates.pdf
- 《微积分》课程教学课件(Calculus)10. Infinite Sequences and Series.pdf
- 《微积分》课程教学课件(Calculus)09. First-Order Differential Equations.pdf
- 《微积分》课程教学课件(Calculus)08. Techniques of Integration.pdf
- 《微积分》课程教学课件(Calculus)07. Integrals and transcendental functions.pdf
- 《微积分》课程教学课件(Calculus)06. Applications of Definite Integrals.pdf
- 《微积分》课程教学课件(Calculus)05. Integration.pdf
- 《微积分》课程教学课件(Calculus)04. Applications of Derivatives.pdf
- 《微积分》课程教学课件(Calculus)03. Derivatives.pdf
- 《微积分》课程教学课件(Calculus)02. Limits and Continunity.pdf
- 《微积分》课程教学课件(Calculus)01. Preliminaries.pdf
- 《微分几何》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二章 曲面论 2.7 常高斯曲率的曲面.ppt
- 《微分几何》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一章 曲线论 1.1 向量函数.ppt
- 《微分几何》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二章 曲面论 2.1 曲面的概念.ppt
- 华北理工大学:《运筹学》课程教学大纲 Operational Research.pdf
- 华北理工大学:《运筹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共八章).pdf
- 华北理工大学:《运筹学》课程教学实验指导(上机指导).pdf
- 《运筹学》课程教学资源(作业习题)运筹学同步辅导及习题全解(共七章).pdf
- 华北理工大学:《运筹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6章 动态规划(Dynamic programming).pdf
- 华北理工大学:《运筹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4章 目标规划.pdf
- 华北理工大学:《运筹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7章 图与网络分析(Graph Theory and Network Analysis).pdf
- 华北理工大学:《运筹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5章 整数规划(Integer Programming).pdf
- 华北理工大学:《运筹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3章 运输问题.pdf
- 华北理工大学:《运筹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2章 对偶理论与灵敏度分析.pdf
- 华北理工大学:《运筹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1章 线性规划与单纯形法(任课教师:杨艳梅).pdf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数学分析》课程教学资源(讲义)习题课讲义 Recitation of Mathematical Analysis(B1,宗语轩、余启帆).pdf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高中数学》课程教学资源(讲义)高中数学基本观念.pdf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概率论》课程教学资源(知识点讲解)Probability Full Note.pdf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微分方程引论》课程教学资源(讲义)Lec1 Note of Introduction to Differential Equation.pdf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微分方程引论》课程教学资源(讲义)Lec2 Note of Introduction to Differential Equation.pdf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微分方程引论》课程教学资源(讲义)Lec3 Note of Introduction to Differential Equation.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