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建模与数学实验》教学教学资源(PPT课件)第6讲 非线性规划

数学建模与数学实验 非线性规划
数学建模与数学实验 非线性规划

实验目的 1.直观了解非线性规划的基本内容. 2.掌握用数学软件求解优化问题. 实验内容 1.非线性规划的基本理论. 2.用数学软件求解非线性规划. 3.钢管订购及运输优化模型. 4.实验作业
实验目的 实验内容 2. 掌握用数学软件求解优化问题. 1. 直观了解非线性规划的基本内容. 1.非线性规划的基本理论. 4.实验作业. 2. 用数学软件求解非线性规划. 3. 钢管订购及运输优化模型.

非线性规划 非线性规划的基本概念 *非线性规划的基本解法 返回
*非线性规划的基本解法 非线性规划的基本概念 非线性规划 返回

非现性规划的基本概念 定义如果目标函数或约束条件中至少有一个是非线性函数, 则最优化问题就叫做非线性规划问题: 一般形式: min f(X) [g(X))20i=1,2,m sth,x)=0j=12.1 (1)》 其中X=(,2,",xnY∈R,千,8,h,是定义在Rn上的实值函 数,简记:f:R→R,g:R→R,h:R→R 其它情况:求目标函数的最大值,或约束条件小于等于零 两种情况,都可通过取其相反数化为上述一般形式
定义 如果目标函数或约束条件中至少有一个是非线性函数, 则最优化问题就叫做非线性规划问题. 非现性规划的基本概念 一般形式: (1) 其中 , 是定义在 R n 上的实值函 数,简记: min f (X ) gi hj f , , 其它情况: 求目标函数的最大值,或约束条件小于等于零 两种情况,都可通过取其相反数化为上述一般形式. n 1 j n 1 i n 1 f : R → R , g : R → R , h : R → R ( ) T n X = x1 , x2 ,L, xn R ( ) ( ) = = = 0 1,2,., . 0 1,2,., m; . . h X j l g X i st j i

定义1 把满足问题(1)中条件的解X(∈R”)称为可行解(或可行 点),所有可行点的集合称为可行集(或可行域)·记为D.即 D=X1g,X)≥0,h,K)=0,X∈R”问题(1)可简记为mmf(x 定义2对于问题(1),设X*∈D,若存在δ>0,使得对一切 X∈D,且x-x<6,都有fx)sfx),则称是f0在D上的 局部极小值点(同部最优解)·特别地,当X≠X*时,若 fx)<f(X),则称X*是fX)在D上的严格局部极小值点(严格局部最 优解). 定义3对于间题(1),设XeD,若对任意的x∈D,都有f()sf) 则称X*是)在D上的全局极小值点(全局最优解) .特别地,当 X≠X时,若x)<fX),则称X*是fX)在D上的严格全局极小值 点(严格全局最优解). 返回
定义1 把满足问题(1)中条件的解 称为可行解(或可行 点),所有可行点的集合称为可行集(或可行域).记为D.即 问题(1)可简记为 f (X ). XD min 定义2 对于问题(1),设 ,若存在 ,使得对一切 ,且 ,都有 ,则称X *是f(X)在D上的 局部极小值点(局部最优解).特别地,当 时,若 ,则称X *是f(X)在D上的严格局部极小值点(严格局部最 优解). X D * 0 X D − * X X * X X f(X ) f (X ) * f(X ) f (X ) * 定义3 对于问题(1),设 ,若对任意的 ,都有 则称X *是f(X)在D上的全局极小值点(全局最优解).特别地,当 时,若 ,则称X *是f(X)在D上的严格全局极小值 点(严格全局最优解). X D * X D * X X f(X ) f (X ) * 返回 ( ) n X R D = {X| gi (X ) 0, hj (X )= 0, X R n} ( ) (X ), f X f *

非线性规划的基本解法 SUTM外点法 1.罚函数法 SUTM内点法(障碍罚函数法) 2。近似规划法 返回
非线性规划的基本解法 SUTM外点法 SUTM内点法(障碍罚函数法) 1. 罚函数法 2. 近似规划法 返回

罚函数法 罚函数法基本思想是通过构造罚函数把 约束问题转化为一系列无约束最优化问题, 进而用无约束最优化方法去求解.这类方法 称为序列无约束最小化方法.简称为SUMT 法. 其一为SUMT外点法,其二为SUMT内点 法
罚函数法 罚函数法基本思想是通过构造罚函数把 约束问题转化为一系列无约束最优化问题, 进而用无约束最优化方法去求解.这类方法 称为序列无约束最小化方法.简称为SUMT 法. 其一为SUMT外点法,其二为SUMT内点 法.

SUTM外点法 对一般的非线性规划: minf(X) 8,(X)≥0 i=1,2,m; S.t. h(X))=0j=1,2,1 (1) 可设:7x,M)=fx)+M∑Imm0,g(x+M∑b,(x 2(2) 将问题①)转化为无约束问题:minT(X,M) (3) X∈Rn 其中T(X,M0称为罚函数,M称为罚因子,带M的项称为罚项, 这里的罚函数只对不满足约束条件的点实行惩罚:X∈D时,满足 各g(X)≥0,h,(X)=0,故罚项为0,不受惩罚.当X廷D时,必 有约束条件g(X)<0或h,(X)≠0,故罚项大于0,要受惩罚
( , ) ( ) min (0, ( )) ( ) (2) 1 2 1 2 = = = + + l j j m i 可设:T X M f X M gi X M h X ( ) R 1 min , (3) n X T X M 将问题()转化为无约束问题: 其中T(X,M)称为罚函数,M称为罚因子,带M的项称为罚项, 这里的罚函数只对不满足约束条件的点实行惩罚:当 时,满足 各 ,故罚项为0,不受惩罚.当 时,必 有约束条件 ,故罚项大于0,要受惩罚. X D gi (X) 0,hi (X) = 0 X D gi (X ) 0或hi (X ) 0 SUTM外点法 ( ) ( ) ( ) min 0 1,2,., ; s.t. (1) 0 1,2,., . i j f X g X i m h X j l = = = 对一般的非线性规划:

SUTM外点法(罚函数法)的迭代步骤 1.任意给定初始点心,取M>1,给定允许误差ε>0,令=1: 2.求无约束极值问题minT(X,M)的最优解,设X=X(M),即 minT(X,M)=T(): 3.若存在0sism,使-8r)小6,则取MMM1=Ma=1o), 令k=k+1返回(2),否则,停止迭代.得最优解X≈Xk· 计算时也可将收敛性判别准则-gx)s改为M [min0,g,(x)P≤0。 罚函数法的缺点:每个近似最优解往往不是容许解,而 只能近似满足约束,在实际问题中这种结果可能不能使用;在 解一系列无约束问题中,计算量太大,特别是随着M的增大, 可能导致错误
罚函数法的缺点:每个近似最优解X k往往不是容许解,而 只能近似满足约束,在实际问题中这种结果可能不能使用;在 解一系列无约束问题中,计算量太大,特别是随着Mk的增大, 可能导致错误. 1.任意给定初始点 X 0,取M1>1,给定允许误差 ,令k=1; 2.求无约束极值问题 的最优解,设X k=X(Mk),即 ; 3.若存在 ,使 ,则取Mk>M( ), 令k=k+1返回(2),否则,停止迭代.得最优解 . 计算时也可将收敛性判别准则 改为 . 0 ( ) R min , n X T X M ( ) R min , ( , ) n k k X T X M T X M = i(1 i m) − ( ) k gi X Mk+1 = M, =10 min(0, ( )) 0 1 2 = m i M gi X k X X * − ( ) k gi X SUTM外点法(罚函数法)的迭代步骤

SUTM内点法(障碍函数法) minf(X) 考虑问题: (1) st.g,(X)≥0i=1,2,m 设集合D°={X|g,(X)>0,i=1,2.,m}≠,D°是 可行域中所有严格内点的集合: 构造障碍函数 (x,).x,)fx)+21ng,(x)或1x,=fx)+r2, g,) 共称芝如)意名切为。内你因子 这样问题(1)就转化为求一系列极值问题: min1(X,r)得X(r)
( ) ( ) min (1) s.t. 0 1, 2,., i f X g X i m = 考虑问题: { ( ) } 0 0 | 0, 1, 2, , D X g X i m D i 设集合 = = , 是 可行域中所有严格内点的集合. ( ) 0 1 min , k k k X D I X r X r 这样问题()就转化为求一系列极值问题: 得 ( ). SUTM内点法(障碍函数法) ( ) ( ) ( ) ( ) ( ) ( ) ( ) 其中称 或 为障碍项, 为障碍因子. : 或 构造障碍函数 r g X r g X r g X I X r I X r f X r g X I X r f X r m i i m i i m i i m i i = = = = = + = + 1 1 1 1 1 ln 1 , , ln ( , ) ( )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数学建模与数学实验》教学教学资源(PPT课件)第5讲 无约束优化.ppt
- 《数学建模与数学实验》教学教学资源(PPT课件)第11讲 计算机模拟.ppt
- 《数学建模与数学实验》教学教学资源(PPT课件)第12讲 插值.ppt
- 《数学建模与数学实验》教学教学资源(PPT课件)第10讲 回归分析.ppt
- 《数学建模与数学实验》教学教学资源(PPT课件)第13讲 拟合.ppt
- 《数学建模与数学实验》教学教学资源(案例)椅子能在不平的地面上放稳吗.doc
- 《数学建模与数学实验》教学教学资源(案例)最优截断切割问题.doc
- 《数学建模与数学实验》教学教学资源(案例)双层玻璃的功效.doc
- 《数学建模与数学实验》教学教学资源(案例)配方问题.doc
- 《数学建模与数学实验》教学教学资源(案例)管道运输与订购优化模型(CAI).doc
- 《数学建模与数学实验》教学教学资源(案例)建模案例:最佳灾情巡视路线.doc
- 《数学建模与数学实验》教学教学资源(案例)例6 财政收入预测问题.doc
- 《数学建模与数学实验》教学教学资源(案例)人口预报问题.doc
- 《数学建模与数学实验》教学教学资源(案例)交通网络流量分析问题.doc
- 《数学建模与数学实验》教学教学资源(案例)DNA序列分类(2000年竞赛题).doc
- 《数学建模与数学实验》教学教学资源(案例)鸭子过河.pdf
- 《数学建模与数学实验》教学教学资源(案例)投入产出问题.doc
- 《数学建模与数学实验》教学教学资源(案例)平板的稳态温度分布问题.doc
- 《数学建模与数学实验》教学教学资源(案例)CT图像的代数重建问题.doc
- 《数学建模与数学实验》课程试题库.doc
- 《数学建模与数学实验》教学教学资源(PPT课件)第7讲 微分方程.ppt
- 《数学建模与数学实验》教学教学资源(PPT课件)第8讲 最短路问题.ppt
- 《数学建模与数学实验》教学教学资源(PPT课件)第9讲 数据的统计分析与描述.ppt
- 《数学建模与数学实验》教学教学资源(PPT课件)第1讲 数学建模简介.ppt
- 《数学建模与数学实验》教学教学资源(PPT课件)第2讲 MATLAB入门.ppt
- 《数学建模与数学实验》教学教学资源(PPT课件)第3讲 MATLAB作图.ppt
- 《数学建模与数学实验》教学教学资源(PPT课件)第4讲 线性规划.ppt
-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教学资源(课程的教学重点及难点).doc
-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教学资源(书籍文献)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第二版)习题解答.pdf
-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教学资源(书籍文献》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习题答案(盛骤,浙江大学第四版).pdf
-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教材课件(PPT讲稿,浙大版)第六章 样本及抽样分布 6.3 抽样分布.ppt
-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教材课件(PPT讲稿,浙大版)第六章 样本及抽样分布 6.1 随机样本——基本概念.ppt
-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教材课件(PPT讲稿,浙大版)第五章 大数定律及中心极限定理 5.2 中心极限定理.ppt
-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教材课件(PPT讲稿,浙大版)第五章 大数定律及中心极限定理 5.1 大数定律.ppt
-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教材课件(PPT讲稿,浙大版)第四章 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 4.4 矩与协方差矩阵.ppt
-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教材课件(PPT讲稿,浙大版)第四章 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 4.3 协方差及相关系数.ppt
-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教材课件(PPT讲稿,浙大版)第四章 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 4.2 方差(Variance).ppt
-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教材课件(PPT讲稿,浙大版)第四章 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 4.1 数学期望(Expectation).ppt
-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教材课件(PPT讲稿,浙大版)第三章 多维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3.5 两个随机变量函数的分布.ppt
-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教材课件(PPT讲稿,浙大版)第三章 多维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3.4 相互独立的随机变量.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