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教学资源 》 大学文库

《流行病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16 疾病预防策略与措施

文档信息
资源类别:文库
文档格式:DOC
文档页数:5
文件大小:69.5KB
团购合买:点击进入团购
内容简介
《流行病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16 疾病预防策略与措施
刷新页面文档预览

讲稿流行病学课程名称:课程编号:y100615授课学期:2012-2013秋季学期授课班级:08预防范红敏任课教师:学院河北联合大学公共卫生

讲 稿 课程名称: 流行病学 课程编号: y100615 授课学期:2012-2013 秋季学期 授课班级: 08 预防 任课教师: 范红敏 河北联合大学 公共卫生 学院

课程名称:《流行病学》第9周,第2讲次摘要第十一章疾病预防策略与措施第一节疾病预防策略与措施第二节我国公共卫生领域面临的形势授课题目(章、节)第三节全球卫生策略和初级卫生保健第四节疾病的三级预防第五节疾病监测本讲目的要求及重点难点:【目的要求】掌握疾病三级预防的基本内容;熟悉疾病监测的概念及意义;了解我国公共卫生领域面临的形势,初级卫生保健。【重点】如何在易感期阻止疾病的发生,在潜伏期阻止或延缓疾病的发展,在临床期减少疾病的危害。【难点】普遍预防和对高危人群的重点预防相结合的双向策略。内容【本讲课程的引入】疾病预防不仅研究疾病未发生前减少危险因素的方法,而且还研究在疾病发生后,如何阻止病情进一步发展和尽量减少疾病带来的严重后果所采取的一系列策略和措施。【本讲课程的内容】第一节疾病预防策略的策略和措施防制策略是指导全局的总体方针,防制措施是开展工作的具体技术手段。策略和措施犹如军事上的战略和战术,密切相关。只有在正确、合理的策略指导下,采取有效、可行的措施,才能以最少的投入取得最大的防制疾病的效果。一、在宏观水平制订预防控制的策略疾病的防制策略应根据以下情况综合分析后制订:①该病的流行病学特点(分布和自然史):②该病对人群健康和社会经济的危害程度;③该病有无特效的防治方法:④当地对预防控制该病的支持程度(政策、资源、社会参与)。疾病的防制策略是在充分了解疾病特点和当地背景的情况下,对如何执行具体措施作出的一种宏观决策。因此在制订防制策略时要考虑政府的卫生工作方针、社会大卫生观念、现代医学模式、影响健康的因素、社区诊断等方面的问题。第二节我国公共卫生领域面临的形势1.人类健康面临着多方面的威胁2.全球化对公共卫生领域的挑战3.把伤害纳入疾病控制刻不容缓4.食品安全不容忽视5.生物恐怖及其应对6.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其应对

1 课程名称:《流行病学》 第 9 周,第 2 讲次 摘 要 授课题目(章、节) 第十一章 疾病预防策略与措施 第一节 疾病预防策略与措施 第二节 我国公共卫生领域面临的形势 第三节 全球卫生策略和初级卫生保健 第四节 疾病的三级预防 第五节 疾病监测 本讲目的要求及重点难点: 【目的要求】掌握疾病三级预防的基本内容;熟悉疾病监测的概念及意义;了解我国公共卫生 领域面临的形势,初级卫生保健。 【重 点】如何在易感期阻止疾病的发生,在潜伏期阻止或延缓疾病的发展,在临床期减少疾病 的危害。 【难 点】普遍预防和对高危人群的重点预防相结合的双向策略。 内 容 【本讲课程的引入】疾病预防不仅研究疾病未发生前减少危险因素的方法,而 且还研究在疾病发生后,如何阻止病情进一步发展和尽量减少疾病带来的严重后果 所采取的一系列策略和措施。 【本讲课程的内容】 第一节 疾病预防策略的策略和措施 防制策略是指导全局的总体方针,防制措施是开展工作的具体技术手段。策 略和措施犹如军事上的战略和战术,密切相关。只有在正确、合理的策略指导下, 采取有效、可行的措施,才能以最少的投入取得最大的防制疾病的效果。 一、在宏观水平制订预防控制的策略 疾病的防制策略应根据以下情况综合 分析后制订:①该病的流行病学特点(分布和自然史);②该病对人群健康和社会经 济的危害程度;③该病有无特效的防治方法;④当地对预防控制该病的支持程度(政 策、资源、社会参与)。疾病的防制策略是在充分了解疾病特点和当地背景的情况 下,对如何执行具体措施作出的一种宏观决策。因此在制订防制策略时要考虑政府 的卫生工作方针、社会大卫生观念、现代医学模式、影响健康的因素、社区诊断等 方面的问题。 第二节 我国公共卫生领域面临的形势 1. 人类健康面临着多方面的威胁 2. 全球化对公共卫生领域的挑战 3. 把伤害纳入疾病控制刻不容缓 4. 食品安全不容忽视 5. 生物恐怖及其应对 6.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其应对

7. 新世纪青春期卫生面临的挑战8.老龄化9.艾滋病与结核病第三节全球卫生策略和初级卫生保健一、卫生保健策略二、初级卫生保健与社区卫生三、新公共卫生运动第四节疾病的三级预防疾病的三级预防疾病的预防不仅仅是指阻止疾病的发生,还包括疾病发生后阻止其发展或延缓其发展,最大限度地减少疾病造成的危害。因此,预防工作可以根据疾病自然史的不同阶段,相应地采取不同的措施,这就是疾病的三级预防。1.一级预防一级预防义称病因预防,是在疾病尚未发生时针对病因采取的措施,也是预防、控制和消灭疾病的根本措施。它主要包括健康促进和健康保护两方面内容。前者是通过创造促进健康的环境使人群避免或减少机体对病因的暴露,改变机体的易感性,保护健康人免于发病,降低发病率。后者则是对易感人群实行特殊保护措施,以避免疾病发生。这就是开展一级预防时常采取的双向策略,即把对整个人群的普遍预防和对高危人群的重点预防结合起来,二者相互补充可以提高效率。2.二级预防二级预防是在疾病的潜伏期(又称亚临床期)为了阻止或减缓疾病的发展而采取的措施。二级预防的措施包括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故二级预防又称三早“预防。3.三级预防三级预防又称临床预防,是在疾病的临床期(又称发病期)为了减少疾病的危害而采取的措施。三级预防可以防止伤残和促进功能恢复,提高生存质量,延长寿命,降低病死率。三、全球卫生策略和初级卫生保健全球卫生策略的目标是"到2000年世界上所有的人都达到在社会上、经济上使生活富有成效的那种健康水平”,简要通俗的说法就是“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为了实施全球卫生策略、监督和评价各国的进展,1981年第31届世界卫生大会通过了12项供全球使用的最低限度指标。第五节疾病监测一、疾病监测的定义疾病监测是长期、连续、系统地收集疾病及其影响因素的资料,经过分析将信息及时反馈,以便采取干预措施并评价其效果。二、疾病监测的几个概念1.被动监测与主动监测下级单位按照常规上报监测资料,而上级单位被动接受,称为被动监测。根据特殊需要上级单位专门调查或要求下级单位严格按照规定收集资料,称为主动监测。2.常规报告与哨点监测常规报告是指诸如我国的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要求报告的病种多,报告的范围覆盖全国,而且主要由基层卫生人员来开展工作,漏报率高和监测质量低是不可避免的。采用耗费低、效率好的哨点监测也同样能达到监测的主要目的。3.监测疾病与实际疾病由于疾病与健康往往缺乏一个明显的界限,会发生一定数量的漏诊和误诊。在大规模的监测工作中宁可忽视单个病人的准确性也要保证一个统一的、可操作性强的临床诊断标准。用这个标准确诊的病例称为监测病例。4.直接指标与间接指标监测得到的发病数、死亡数以及经过分析后得到的2

2 7. 新世纪青春期卫生面临的挑战 8. 老龄化 9. 艾滋病与结核病 第三节 全球卫生策略和初级卫生保健 一、卫生保健策略 二、初级卫生保健与社区卫生 三、新公共卫生运动 第四节 疾病的三级预防 疾病的三级预防 疾病的预防不仅仅是指阻止疾病的发生,还包括疾病发生 后阻止其发展或延缓其发展,最大限度地减少疾病造成的危害。因此,预防工作可 以根据疾病自然史的不同阶段,相应地采取不同的措施,这就是疾病的三级预防。 1.一级预防 一级预防又称病因预防,是在疾病尚未发生时针对病因采取的 措施,也是预防、控制和消灭疾病的根本措施。它主要包括健康促进和健康保护两 方面内容。前者是通过创造促进健康的环境使人群避免或减少机体对病因的暴露, 改变机体的易感性,保护健康人免于发病,降低发病率。后者则是对易感人群实行 特殊保护措施,以避免疾病发生。这就是开展一级预防时常采取的双向策略,即把 对整个人群的普遍预防和对高危人群的重点预防结合起来,二者相互补充可以提高 效率。 2.二级预防 二级预防是在疾病的潜伏期(又称亚临床期)为了阻止或减缓疾 病的发展而采取的措施。二级预防的措施包括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故 二级预防又称“三早”预防。 3.三级预防 三级预防又称临床预防,是在疾病的临床期(又称发病期)为了 减少疾病的危害而采取的措施。三级预防可以防止伤残和促进功能恢复,提高生存 质量,延长寿命,降低病死率。 三、全球卫生策略和初级卫生保健 全球卫生策略的目标是“到 2000 年世界 上所有的人都达到在社会上、经济上使生活富有成效的那种健康水平”,简要通俗 的说法就是“2000 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为了实施全球卫生策略、监督和评价各 国的进展,1981 年第 31 届世界卫生大会通过了 12 项供全球使用的最低限度指 标。 第五节 疾病监测 一、疾病监测的定义 疾病监测是长期、连续、系统地收集疾病及其影响因 素的资料,经过分析将信息及时反馈,以便采取干预措施并评价其效果。 二、疾病监测的几个概念 1.被动监测与主动监测 下级单位按照常规上报监测资料,而上级单位被动 接受,称为被动监测。根据特殊需要上级单位专门调查或要求下级单位严格按照规 定收集资料,称为主动监测。 2.常规报告与哨点监测 常规报告是指诸如我国的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要 求报告的病种多,报告的范围覆盖全国,而且主要由基层卫生人员来开展工作,漏 报率高和监测质量低是不可避免的。采用耗费低、效率好的哨点监测也同样能达到 监测的主要目的。 3.监测疾病与实际疾病 由于疾病与健康往往缺乏一个明显的界限,会发生 一定数量的漏诊和误诊。在大规模的监测工作中宁可忽视单个病人的准确性也要保 证一个统一的、可操作性强的临床诊断标准。用这个标准确诊的病例称为监测病例。 4.直接指标与间接指标 监测得到的发病数、死亡数以及经过分析后得到的

发病率、死亡率等,称为监测的直接指标。有时监测的直接指标不易获得,例如要对每个流行性感冒病例都作出诊断会非常困难,即使仅仅对流行性感冒死亡作出诊断,也会因为涉及死因分类等问题而很难区分病人甲流行性感冒还是因肺炎死亡。这时可以用"流行性感冒和肺炎死亡数”作为监测的间接指标,同样可以达到监测流行性感冒疫情的目的。5.静态人群与动态人群监侧过程中观察人群如果没有迁出、迁入,或有少量迁出迁入称为静态人群。如果有频繁迁出、迁入,则称为动态人群。三、疾病监测的种类1.传染病监测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国际监测传染病为流行性感冒、脊髓灰质炎、疟疾、流行性斑疹伤寒和回归热。我国要求报告的传染病为甲、乙、丙三类共35种。2.非传染病监测随着疾病谱的改变,疾病监测的范围扩大到非传染病,病种很多。国内外目前涉及到的非传染病有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病、糖尿病、职业病、肝硬化与酒精中毒、出生缺陷等。3.其他公共卫生监测包括环境监测、营养监测、婴儿与孕产妇死亡监测、药物不良反应监测、计划生育监测等。为了达到特定的公共卫生自标,可以开展各种内容的监测工作。四、疾病监测的工作过程疾病监测工作包括4个基本环节。1.收集资料监测资料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人口学资料。②疾病发病或死亡的资料。③实验室检测资料(如抗体测定、水质检验等)。④危险因素调查资料(如吸烟、职业暴露等)。③干预措施记录(如疫苗发放、食盐加碘等)。专题调查报告(如爆发调查、漏报调查等)。其它有关资料。2.分析资料就是把原始资料加工成有价值的信息的过程,它包括以下步骤:①将收集到的原始资料认真核对、整理;②利用统计学技术把各种数据转变为有关的指标:③解释这些指标究竞说明了什么问题3.反馈信息信息的反馈分为纵向和横向两个方向。纵向包括向上反馈给卫生行政部门及其领导,向下反馈给下级监测机构及其工作人员;横向包括反馈给有关的医疗卫生机构及其专家,以及社区及其居民。反馈时应视对象不同而提供相应的信息。4.利用信息监测获得的信息可以用来了解疾病分布特征、预测流行、评价干预效果、确定主要卫生问题等,为制订预防控制疾病的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五、监测组织和监测系统根据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需要,为了达到特定目标而对某种疾病或某个公共卫生问题开展有组织、有计划的监测时,就形成了一个监测系统。监测系统可以分为以下三个:①以人群为基础的监测系统;②以实验室为基础的监测系统:③以医院为基础的监测系统【本讲课程的小结】今天我们主要讲了疾病预防策略和措施制定的依据、三级预防的概念及疾病监测的方法和用途。3

3 发病率、死亡率等,称为监测的直接指标。有时监测的直接指标不易获得,例如要 对每个流行性感冒病例都作出诊断会非常困难,即使仅仅对流行性感冒死亡作出诊 断,也会因为涉及死因分类等问题而很难区分病人甲流行性感冒还是因肺炎死亡。 这时可以用“流行性感冒和肺炎死亡数”作为监测的间接指标,同样可以达到监测流 行性感冒疫情的目的。 5.静态人群与动态人群 监侧过程中观察人群如果没有迁出、迁入,或有少 量迁出迁入称为静态人群。如果有频繁迁出、迁入,则称为动态人群。 三、疾病监测的种类 1.传染病监测 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国际监测传染病为流行性感冒、脊髓灰 质炎、疟疾、流行性斑疹伤寒和回归热。我国要求报告的传染病为甲、乙、丙三类 共 35 种。 2.非传染病监测 随着疾病谱的改变,疾病监测的范围扩大到非传染病,病 种很多。国内外目前涉及到的非传染病有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病、糖尿病、职业病、 肝硬化与酒精中毒、出生缺陷等。 3.其他公共卫生监测 包括环境监测、营养监测、婴儿与孕产妇死亡监测、 药物不良反应监测、计划生育监测等。为了达到特定的公共卫生目标,可以开展各 种内容的监测工作。 四、疾病监测的工作过程 疾病监测工作包括 4 个基本环节。 1.收集资料 监测资料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人口学资料。②疾病发病 或死亡的资料。③实验室检测资料(如抗体测定、水质检验等)。④危险因素调查资 料(如吸烟、职业暴露等)。⑤干预措施记录(如疫苗发放、食盐加碘等)。⑥专题调 查报告(如爆发调查、漏报调查等)。⑦其它有关资料。 2.分析资料 就是把原始资料加工成有价值的信息的过程,它包括以下步骤: ①将收集到的原始资料认真核对、整理;②利用统计学技术把各种数据转变为有关 的指标;③解释这些指标究竟说明了什么问题。 3.反馈信息 信息的反馈分为纵向和横向两个方向。纵向包括向上反馈给卫 生行政部门及其领导,向下反馈给下级监测机构及其工作人员;横向包括反馈给有 关的医疗卫生机构及其专家,以及社区及其居民。反馈时应视对象不同而提供相应 的信息。 4.利用信息 监测获得的信息可以用来了解疾病分布特征、预测流行、评价 干预效果、确定主要卫生问题等,为制订预防控制疾病的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 五、监测组织和监测系统 根据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需要,为了达到特定目 标而对某种疾病或某个公共卫生问题开展有组织、有计划的监测时,就形成了一个 监测系统。监测系统可以分为以下三个:①以人群为基础的监测系统;②以实验室 为基础的监测系统;③以医院为基础的监测系统 【本讲课程的小结】 今天我们主要讲了疾病预防策略和措施制定的依据、三级预防的概念及疾病监 测的方法和用途

【本讲课程的作业】1.简述制定疾病预防策略和措施的依据。2.Pleaseexplaintheconceptionofprimaryprevention,secondarypreventionandtertiaryprevention.3.健康促进涉及的研究领域有哪些?4.疾病监测的方法和用途有哪些?4

4 【本讲课程的作业】 1. 简述制定疾病预防策略和措施的依据。 2. Please explain the conception of primary prevention, secondary prevention and tertiary prevention. 3. 健康促进涉及的研究领域有哪些? 4. 疾病监测的方法和用途有哪些?

已到末页,全文结束
刷新页面下载完整文档
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