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教学资源 》 大学文库

《流行病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17 突发事件流行病学

文档信息
资源类别:文库
文档格式:DOC
文档页数:11
文件大小:935KB
团购合买:点击进入团购
内容简介
《流行病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17 突发事件流行病学
刷新页面文档预览

讲稿流行病学课程名称:课程编号:y100615授课学期:2012-2013秋季学期授课班级:08预防徐应军任课教师:学院河北联合大学公共卫生

讲 稿 课程名称: 流行病学 课程编号: y100615 授课学期:2012-2013 秋季学期 授课班级: 08 预防 任课教师: 徐应军 河北联合大学 公共卫生 学院

第12周,第1讲次课程名称:《流行病学》摘要第十四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第一节概述授课题目(章、节)第二节流行病学调查方法第三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反应机制本讲目的要求及重点难点:【目的要求】通过本讲课程的学习,掌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概念和特征:熟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调查方法:了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分类、分级和应急反应机制。【重点】流行病学调查方法,重点是暴发调查。【难点】假设形成及其检验。内容【本讲课程的引入】无数突起的灾害和事故不仅导致了大量死亡,还引起了社会动荡,传染病暴发和饥荒,既影响着人类的健康,又影响着人类的幸福。多种多样的突发事件,概括起来,不外乎疾病暴发、自然在灾害和人为事故等。这些事件不仅发生频数较多,而且相当一部分完全有可能避免。随着全球人口的不断增长和资源的逐渐耗竭,突发事件的危害日益突出。当前,许多国家已将突发事件列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本讲课程的内容】第一节概述(50分)(一)定义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一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二)突发事件的主要特征1.时间分布各异2.地点分布各异3.影响各个人群4.造成心灵创伤5.影响多个方面1

1 课程名称:《流行病学》 第 12 周,第 1 讲次 摘 要 授课题目(章、节) 第十四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流行病学调查方法 第三节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反应机制 本讲目的要求及重点难点: 【目的要求】通过本讲课程的学习,掌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概念和特征;熟悉突发公共卫生事 件的流行病学调查方法;了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分类、分级和应急反应机制。 【重 点】流行病学调查方法,重点是暴发调查。 【难 点】假设形成及其检验。 内 容 【本讲课程的引入】无数突起的灾害和事故不仅导致了大量死亡,还引起了社会动荡, 传染病暴发和饥荒,既影响着人类的健康,又影响着人类的幸福。多种多样的突发事件, 概括起来,不外乎疾病暴发、自然在灾害和人为事故等。这些事件不仅发生频数较多,而 且相当一部分完全有可能避免。随着全球人口的不断增长和资源的逐渐耗竭,突发事件的 危害日益突出。当前,许多国家已将突发事件列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本讲课程的内容】 第一节 概 述(50 分) (一)定义 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 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突 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二)突发事件的主要特征 1.时间分布各异 2.地点分布各异 3.影响各个人群 4.造成心灵创伤 5.影响多个方面

6.存在后期效应7.发生难以预测8.具有相对性基本特征:1.突发性:突然发生不易预测,但具有一定的规律2.公共属性:危及的对象不是特定的人,而是不特定的社会群体:3.危害的严重性:可对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社会经济发展、生态环境等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4.对公众健康的影响表现为直接危害和间接危害。卫生应急工作手册(王陇德主编)(三)突发事件的分期间期:指突发事件发生前的平常期。此期应积极制定预案,建立健全各种突发事件的预防策略和措施,防止可避免的事件发生;建立与维护预警系统和紧急处理系统,训练救援人员,为应对突发事件做好充分的准备。前期:指事件的酝酿期和前兆期。此期应立刻采取紧急应变措施,将可能受到影响的居民疏散到安全地方,保护即将受波及的设施,动员紧急救援人员待命,并实施发布预警消息,协助群众作好应对准备。打击期:指事件的作用和危害期。不同性质的突发事件,其打击期长短不一,如地震和建筑物爆炸可能只有数秒,旋风和球场暴乱最长会持续几个小时,而传染病爆发和洪涝灾害则能连续达数月之久。处理期:指灾害救援或爆发控制期。此期的主要任务包括:救治伤病人员,展开紧急公共卫生监测,预防或处理次生灾害;封锁疫源地,对可能被污染的物品和场所进行消毒,紧急展开疫苗接种和个人防护;调查事故原因,终止危害的扩大,清除环境中残存的隐患,稳定社会情绪等等。恢复期:指事件平息期。这个时期的工作重点是尽快让事发或受灾地区恢复正常秩序,包括搞好受害人群躯体伤害的康复工作,评估受害人群的心理健康状况;针对可能产生的“创伤后应激障碍"进行预防和处理;修建和复原卫生设施,提供正常的卫生医疗服务。(四)突发事件的分类1.自然灾害(naturaldisaster)气象灾害:暴风、暴雨、暴雪、雷电干旱、热浪和寒潮等2

2 6.存在后期效应 7.发生难以预测 8.具有相对性 基本特征: 1.突发性:突然发生不易预测,但具有一定的规律; 2.公共属性:危及的对象不是特定的人,而是不特定的社会群体; 3.危害的严重性:可对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社会经济发展、生态环境等造 成不同程度的危害。 4.对公众健康的影响表现为直接危害和间接危害。 ——卫生应急工作手册(王陇德主编) (三)突发事件的分期 间期:指突发事件发生前的平常期。此期应积极制定预案,建立健全各种突发事件的 预防策略和措施,防止可避免的事件发生;建立与维护预警系统和紧急处理系统,训练救 援人员,为应对突发事件做好充分的准备。 前期:指事件的酝酿期和前兆期。此期应立刻采取紧急应变措施,将可能受到影响的 居民疏散到安全地方,保护即将受波及的设施,动员紧急救援人员待命,并实施发布预警 消息,协助群众作好应对准备。 打击期:指事件的作用和危害期。不同性质的突发事件,其打击期长短不一,如地震 和建筑物爆炸可能只有数秒,旋风和球场暴乱最长会持续几个小时,而传染病爆发和洪涝 灾害则能连续达数月之久。 处理期:指灾害救援或爆发控制期。此期的主要任务包括:救治伤病人员,展开紧急 公共卫生监测,预防或处理次生灾害;封锁疫源地,对可能被污染的物品和场所进行消毒, 紧急展开疫苗接种和个人防护;调查事故原因,终止危害的扩大,清除环境中残存的隐患, 稳定社会情绪等等。 恢复期:指事件平息期。这个时期的工作重点是尽快让事发或受灾地区恢复正常秩序, 包括搞好受害人群躯体伤害的康复工作,评估受害人群的心理健康状况;针对可能产生的 “创伤后应激障碍”进行预防和处理;修建和复原卫生设施,提供正常的卫生医疗服务。 (四)突发事件的分类 1. 自然灾害(natural disaster) 气象灾害:暴风、暴雨、暴雪、雷电干旱、热浪和寒潮等

海洋灾害:风暴潮、海啸、赤潮、海冰和海水回灌等。洪水灾害:洪涝灾害、江河泛滥等。地质灾害:火山、滑坡、崩塌、地裂缝、泥石流等。地震灾害:天然地震和人工地震。农业生物灾害:农业虫害、农田杂草和农田鼠害等。森林灾害:森林火灾、树木病虫害和乱砍滥伐。宇宙灾害:陨石撞击、强紫外线、黑子和强烈的潮汐等。2.人为事故(accident)战争和暴力:大规模战争、小规模武装冲突和群体斗殴。恐怖活动:核恐怖、化学恐怖和生物恐怖。重大交通事故:列车相撞或出轨、机动车连续追尾、海难、飞机失事、断桥和道路塌陷等。人为火灾:住宅区火灾、厂房火灾、公共场所火灾、校园火灾和人为造成的森林火灾等。意外爆炸:压力容器爆炸、瓦斯爆炸、厂房爆炸等。群体中毒:食物中毒、职业中毒、药物中毒、有毒气体中毒、有机溶剂中毒等。化学事故:毒气露、毒液溢出和毒物散失等。放射事故:放射物质丢失和核电站事故等。其他:群体工伤、军事事故、医药事故、探险遇难等。3.疾病爆发(outbreak)肠道传染病如霍乱、甲型肝炎、戊型肝炎、细菌性痢疾、伤寒和感染性腹泻(指除霍乱、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由病毒、细菌和寄生虫等病原体引起的一组以腹泻为主要症状的疾病)。呼吸道传染病如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腮腺炎、麻疹、白喉、猩红热和肺结核等。虫媒传染病如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疟疾、急性血吸虫病等。自然疫源性疾病如鼠疫、肾综合征出血热、炭疽和钩端螺旋体病等。性传播疾病是一组主要由性接触或类似性行为接触为主要传播途径的传播性疾病,主要包括艾滋病、梅毒、淋病、尖锐湿疣和生殖器疱疹等。en

3 海洋灾害:风暴潮、海啸、赤潮、海冰和海水回灌等。 洪水灾害:洪涝灾害、江河泛滥等。 地质灾害:火山、滑坡、崩塌、地裂缝、泥石流等。 地震灾害:天然地震和人工地震。 农业生物灾害:农业虫害、农田杂草和农田鼠害等。 森林灾害:森林火灾、树木病虫害和乱砍滥伐。 宇宙灾害:陨石撞击、强紫外线、黑子和强烈的潮汐等。 2.人为事故(accident) 战争和暴力:大规模战争、小规模武装冲突和群体斗殴。 恐怖活动:核恐怖、化学恐怖和生物恐怖。 重大交通事故:列车相撞或出轨、机动车连续追尾、海难、飞机失事、断桥和道路塌 陷等。 人为火灾:住宅区火灾、厂房火灾、公共场所火灾、校园火灾和人为造成的森林火灾 等。 意外爆炸:压力容器爆炸、瓦斯爆炸、厂房爆炸等。 群体中毒:食物中毒、职业中毒、药物中毒、有毒气体中毒、有机溶剂中毒等。 化学事故:毒气泄露、毒液溢出和毒物散失等。 放射事故:放射物质丢失和核电站事故等。 其他:群体工伤、军事事故、医药事故、探险遇难等。 3.疾病爆发(outbreak) 肠道传染病 如霍乱、甲型肝炎、戊型肝炎、细菌性痢疾、伤寒和感染性腹泻(指除 霍乱、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由病毒、细菌和寄生虫等病原体引起的一组以腹泻为主 要症状的疾病)。 呼吸道传染病 如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腮腺炎、麻疹、白喉、猩 红热和肺结核等。 虫媒传染病 如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疟疾、急性血吸虫病等。 自然疫源性疾病 如鼠疫、肾综合征出血热、炭疽和钩端螺旋体病等。 性传播疾病 是一组主要由性接触或类似性行为接触为主要传播途径的传播性疾病, 主要包括艾滋病、梅毒、淋病、尖锐湿疣和生殖器疱疹等

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四川某地人群不明原因死亡。群体性预防接种反应和群体性药物反应江苏某地接种事件:山东某地含碘保健品事件。(五)突发事件的分级1级: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有下列情形之一:》肺鼠疫、肺炭疽在大、中城市发生并有扩散趋势:或疫情波及2个以上的省份,并有进一步扩散趋势。》发生SARS、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并有扩散趋势。涉及多个省份的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并有扩散趋势。》发生新传染病或我国尚未发现的传染病发生或传入,并有扩散趋势;或发现我国已消灭的传染病重新流行。》、发生烈性病菌株、毒株、致病因子丢失事件。》周边以及与我国通航的国家和地区发生特大传染病疫情,并出现输入性病例,严重危害我国公共安全的事件。》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特别重大突发事件。2级:重大突发事件,有下列情形之一:》肺鼠疫、肺炭疽在一个县内、一个平均潜伏期内(6天)发生5例以上;或疫情波及2个以上的县(市)。》发生SARS、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腺鼠疫发生流行,在一个市(地)内、一个平均潜伏期内多点发病20例以上;或流行范围波及2个以上市。》霍乱在一个市(地)内流行,1周发病30例以上,或波及2个以上市,有扩散趋势。>Z乙类、丙类传染病波及2个以上县,1周内发病水平超过前5年同期平均发病水平2倍以上。》我国尚未发现的传染病发生或传入,尚未造成扩散。发生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扩散到县以外的地区。》发生重大医源性感染事件。》预防接种或群体预防性服药出现人员死亡。》一次食物中毒人数超过100人并出现死亡病例;或出现10例以上死亡病例。4

4 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 四川某地人群不明原因死亡。 群体性预防接种反应和群体性药物反应 江苏某地接种事件;山东某地含碘保健品事 件。 (五)突发事件的分级 1 级: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有下列情形之一: ➢ 肺鼠疫、肺炭疽在大、中城市发生并有扩散趋势;或疫情波及 2 个以上 的省份,并有进一步扩散趋势。 ➢ 发生 SARS、人感染髙致病性禽流感病例,并有扩散趋势。 ➢ 涉及多个省份的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并有扩散趋势。 ➢ 发生新传染病或我国尚未发现的传染病发生或传入,并有扩散趋势;或发现我国 已消灭的传染病重新流行。 ➢ 发生烈性病菌株、毒株、致病因子丢失事件。 ➢ 周边以及与我国通航的国家和地区发生特大传染病疫情,并出现输入性病例,严重 危害我国公共安全的事件。 ➢ 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特别重大突发事件。2 级:重大突发事件,有下 列情形之一: ➢ 肺鼠疫、肺炭疽在一个县内、一个平均潜伏期内(6 天)发生 5 例以上;或疫情 波及 2 个以上的县(市)。 ➢ 发生 SARS、人感染髙致病性禽流感病例。 ➢ 腺鼠疫发生流行,在一个市(地)内、一个平均潜伏期内多点发病 20 例以上;或流 行范围波及 2 个以上市。 ➢ 霍乱在一个市(地)内流行,1 周发病 30 例以上,或波及 2 个以上市,有扩散趋势。 ➢ 乙类、丙类传染病波及 2 个以上县,1 周内发病水平超过前 5 年同期平均发病水 平 2 倍以上。 ➢ 我国尚未发现的传染病发生或传入,尚未造成扩散。发生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 扩散到县以外的地区。 ➢ 发生重大医源性感染事件。 ➢ 预防接种或群体预防性服药出现人员死亡。 ➢ 一次食物中毒人数超过 100 人并出现死亡病例;或出现 10 例以上死亡病例

>一次急性职业中毒50人以上;或死亡5人以上。》境内外隐匿运输、邮寄烈性生物病原体、生物毒素造成我境内人员感染或死亡的。》: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3级: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肺鼠疫、肺炭疽病例,一个平均潜伏期内病例数不超过5例,流行范围在1个县内。腺鼠疫发生流行,在一个县(市)内、一个平均潜伏期内多点发病10例以》上;或流行范围波及2个以上县。》霍乱在一个县(市)内流行,1周发病10一29例;或波及2个以上县。>1周内在1个县内,乙类、丙类传染病发病水平超过前5年同期平均发病水平1倍以上。》在1个县内发现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一次食物中毒人数超过100人;或出现死亡病例。》预防接种或群体预防性服药出现群体心因性反应或不良反应。>一次急性职业中毒10一49人;或死亡4人以下。》市地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4级: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腺鼠疫在一个县(市)内发生,一个平均潜伏期内病例数不超过10例。》霍乱在一个县(市)内流行,1周发病9例以下。》一次食物中毒人数30-99人,未出现死亡病例。》一次急性职业中毒9人以下,未出现死亡病例。》: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六)突发事件流行病学研究的意义和重要性1.突发事件的危害大量的人员伤亡社会多方面影响*特殊人群的伤害*经济的影响*心理伤害环境的危害2.流行病学方法研究突发事件的意义和重要性1:有助于全面了解我国各类突发事件发生状况,评价我国突发事件的流行形势,深入认识突发事件的危害性。5

5 ➢ 一次急性职业中毒 50 人以上;或死亡 5 人以上。 ➢ 境内外隐匿运输、邮寄烈性生物病原体、生物毒素造成我境内人员感染或死亡的。 ➢ 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3 级: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 发生肺鼠疫、肺炭疽病例,一个平均潜伏期内病例数不超过 5 例,流行范围在 1 个县内。 腺鼠疫发生流行,在一个县(市)内、一个平均潜伏期内多点发病 10 例以 ➢ 上;或流行范围波及 2 个以上县。 ➢ 霍乱在一个县(市)内流行,1 周发病 10-29 例;或波及 2 个以上县。 ➢ 1 周内在 1 个县内,乙类、丙类传染病发病水平超过前 5 年同期平均发病水平 1 倍以上。 ➢ 在 1 个县内发现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 ➢ 一次食物中毒人数超过 100 人;或出现死亡病例。 ➢ 预防接种或群体预防性服药出现群体心因性反应或不良反应。 ➢ 一次急性职业中毒 10-49 人;或死亡 4 人以下。 ➢ 市地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4 级:一 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 腺鼠疫在一个县(市)内发生,一个平均潜伏期内病例数不超过 10 例。 ➢ 霍乱在一个县(市)内流行,1 周发病 9 例以下。 ➢ 一次食物中毒人数 30-99 人,未出现死亡病例。 ➢ 一次急性职业中毒 9 人以下,未出现死亡病例。 ➢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六)突发事 件流行病学研究的意义和重要性 1.突发事件的危害 ❖大量的人员伤亡 ❖社会多方面影响 ❖特殊人群的伤害 ❖经济的影响 ❖心理伤害 ❖环境的危害 2.流行病学方法研究突发事件的意义和重要性 1.有助于全面了解我国 各类突发事件发生状况,评价我国突发事件的流行形势,深入认识突发事件的危害性

2.有助于从宏观的角度来把握突发事件在我国的流行特征,为突发事件的预防和应对提供科学依据。3.有助于各地区根据自身特点和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预防策略、援救措施和应对预案,提高突发事件的预防和处理能力。4.有助于动态观察各个地区突发事件的发生频率和处理情况,评价各个地区突发事件的防治水平。1.核实诊断爆发的核实2.确认爆发1.人员安排准备和组织2.物资筹备1.病例发现2.病原体检测1.隔离救治病人3.个案调查2.保护易感人群现场调查4.三间分布调查3.采取紧急控制措施5.环境和物种变化调查1.描述疾病过程2.描述三间分布资料整理完善控制措施1.3.分析传染源和传播途径2.促进病人的康复4.评价干预效果5.证实病因假设确认爆发终止工作总结第二节突发事件流行病学调查方法(50分)调查是突发事件流行病学研究的起点,也是处理好某一具体突发事件的关键一步,决定着后继工作的成败与否。(一)爆发调查疾病爆发通常起初原因不明且发展迅速,欲对其进行有效的控制需要获得及时、真实和足够的资料。全面、深入的爆发调查是整个工作的关键。一般程序和步骤爆发的核实防疫工作者接到爆发信息后,必须仔细核查信息的真实性,排除疫情被人为地夸大和缩小。此时可从三方面入手:·尽快从多个渠道收集信息,将不同来源的信息进行比较。·及时向发病单位的卫勤领导、医生和卫生员等详细了解有关情况,·经验丰富的公共卫生医师进行快速的现场访问,根据临床特征,结合实验室证据判断爆发信息的确凿性。准备和组织区域的确定和划分

6 2.有助于从宏观的角度来把握突发事件在我国的流行特征,为突发事件的预防和应对 提供科学依据。 3.有助于各地区根据自身特点和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预防策略、援救措施和应对预 案,提高突发事件的预防和处理能力。 4.有助于动态观察各个地区突发事件的发生频率和处理情况,评价各个地区突发事件 的防治水平。 第二节 突发事件流行病学调查方法(50 分)调查是突发事件流行病学研究的起点, 也是处理好某一具体突发事件的关键一步,决定着后继工作的成败与否。(一)爆发调查 疾 病爆发通常起初原因不明且发展迅速,欲对其进行有效的控制需要获得及时、真实和足够 的资料。全面、深入的爆发调查是整个工作的关键 。一般程序和步骤 爆发的核实 防疫 工作者接到爆发信息后,必须仔细核查信息的真实性,排除疫情被人为地夸大和缩小。此 时可从三方面入手:•尽快从多个渠道收集信息,将不同来源的信息进行比较。 •及时向发病单位的卫勤领导、医生和卫生员等详细了解有关情况。 •经验丰富的公共卫生医师进行快速的现场访问,根据临床特征,结合实验室证据判断 爆发信息的确凿性。 准备和组织 ➢区域的确定和划分

>人员的选择>统一领导指令>物资筹备与后勤供应>实验室支持现场调查>安全预防>病例发现采集标本》个案(例)调查>探索传染源和传播途径资料整理>描述疾病过程,计算疾病症状、体征的频率,计算疾病轻重型的比例,计算后遗症发生率和死亡率:>计算各种罹患率,描述三间分布,绘制发病曲线>计算人群感染率,计算隐性感染和显性感染所占的比重,评价危险人群的免疫水平。确认爆发终止人与人直接传播的疾病病原携带者全部治愈,度过一个最长潜伏期后,没有新病例发生,就可宣告爆发终止;>共同来源的疾病污染源得到有效控制,病例不再增多,则认为爆发终止;>节肢动物传播的疾病经过昆虫媒介的潜伏期和人类潜伏期总和后,无病例发生,表明爆发终止。文字总结调查结束后,不应忘了总结经验,吸取教训。调查者应尽快将调查过程整理成书面材料,记录好爆发经过,调查步骤和所采取的控制措施及其效果,并分析此次调查的得失。最后将材料报上级机关存档备案,或著文发表供后人借鉴。爆发调查应注意的几个问题:√爆发调查的自始至终必须同步进行爆发控制:√爆发调查既应运用法律武器,获得法律支持,又应接受法律的制约和限制√爆发调查应讲究工作方法,争取各个部门的协作,获得群众的支持:√在爆发调查进行过程中,还应不断向上级卫生行政和业务部门汇报疫情,以便集思广益,统一指挥或调整调查策略和控制措施。(二)灾害和事故调查方法以灾害和事故为主的突发事件的调查方法与爆发调查有相似之处,但也略有不同,主要表现在灾害和事故的调查重点不是去寻找原因,而是及时、准确地评估事件的危害和卫生需求。快速侦察接到突发事件的消息后,卫生工作者第一步工作是对事发地区进行快速的侦察,以核实突发事件的真实性,并立即获得事件和事发地区的初步印象,做出第一个判断和决定。快速侦察的方式有:侦察卫星发回图像、架机飞临事发地区的领空、驱车或步行进入事发现场等。卫生需求评估主要目的确定受害人群的多少7

7 ➢人员的选择 ➢统一领导指令 ➢物资筹备与后勤供应 ➢实验室支持 现场调查 ➢安全预防 ➢病例发现 ➢采集标本 ➢个案(例)调查 ➢探索传染源和传播途径 资料整理 ➢描述疾病过程,计算疾病症状、体征的频率, 计算疾病轻重型的比例,计算后遗症发生率和死亡率; ➢计算各种罹患率,描述三间分布,绘制发病曲线; ➢计算人群感染率,计算隐性感染和显性感染所占的比重,评价危险人群的免疫水平。 确认爆发终止 ➢人与人直接传播的疾病 病原携带者全部治愈,度过一个最长潜伏期 后,没有新病例发生,就可宣告爆发终止; ➢共同来源的疾病 污染源得到有效控制,病例不再增多,则认为爆发终止; ➢节肢动物传播的疾病 经过昆虫媒介的潜伏期和人类潜伏期总和后,无病例发生,表 明爆发终止。 文字总结 调查结束后,不应忘了总结经验,吸取教训。调查者应尽快将调 查过程整理成书面材料,记录好爆发经过,调查步骤和所采取的控制措施及其效果,并分 析此次调查的得失。最后将材料报上级机关存档备案,或著文发表供后人借鉴。 爆发调查 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爆发调查的自始至终必须同步进行爆发控制; ✓爆发调查既应运用法律武器,获得法律支持,又应接受法律的制约和限制; ✓爆发调查应讲究工作方法,争取各个部门的协作,获得群众的支持; ✓在爆发调查进行过程中,还应不断向上级卫生行政和业务部门汇报疫情,以便集思广 益,统一指挥或调整调查策略和控制措施。 (二)灾害和事故调查方法 以灾害和事故 为主的突发事件的调查方法与爆发调查有相似之处,但也略有不同,主要表现在灾害和事 故的调查重点不是去寻找原因,而是及时、准确地评估事件的危害和卫生需求。 快速侦 察 接到突发事件的消息后,卫生工作者第一步工作是对事发地区进行快速的侦察,以核实 突发事件的真实性,并立即获得事件和事发地区的初步印象,做出第一个判断和决定。 快速侦察的方式有:侦察卫星发回图像、架机飞临事发地区的领空、驱车或步行进入 事发现场等。 卫生需求评估 主要目的➢确定受害人群的多少;

>预计所需投入人力财力的数量;>考察可能存在的继发性危险和次生灾害:>向外部救援力量和国际救援组织提供有关事件的实际情况,从而使他们能够做出适当的反应;>为国内外宣传媒体提供客观事实,避免因不切合实际的报道而引起公众的不必要恐慌。调查内容(1)事件信息>事发地区的面积,估计受影响的人口数及所处的位置;>交通及通讯系统的受损情况;>饮用水,储存食品、环境卫生设施及宿营设施等生活必需品的备用情况;>死亡和失踪人数,需要急诊治疗的人数:事发地区医院及其它卫生设施遭受损害的情况,它们能够提供医疗卫生服务的能力及对药品设备及工作人员的具体需求人口是否有流动和迁徒,迁徙人口的数量、目的地;>社会影响和反应,公众的情绪和要求;>是否存在传染病(及食物中毒)的流行或是否有传染病流行的危险。(2)背景信息>事发地区的行政区划分,人口的构成特点:>主要的交通路线、现用机场、车站和港口的位置,以及地形情况;>卫生设施的分布情况及所提供的卫生服务:>关键机构如:银行、国库、药房、自来水厂和政府办公楼等的位置;>气候和自然环境特点。计算机地理信息系统是存储和提取这些信息的一个有力工具。信息收集途径空中观察*营救工作者报告*宣传媒体的报道*常设监测机构的报道心实地考察3.深入调查评价事件的影响和控制工作的得失。》全面调查事发地区的卫生设施及机关公共设施的损害情况。调查结果将指导卫生部门的援助计划和行政部门的重建计划8

8 ➢预计所需投入人力财力的数量; ➢考察可能存在的继发性危险和次生灾害; ➢向外部救援力量和国际救援组织提供有关事件的实际情况,从而使他们能够做出适当 的反应; ➢为国内外宣传媒体提供客观事实,避免因不切合实际的报道而引起公众的不必要恐 慌。 调查内容 (1)事件信息 ➢事发地区的面积,估计受影响的人口数及所处的位置; ➢交通及通讯系统的受损情况; ➢饮用水,储存食品、环境卫生设施及宿营设施等生活必需品的备用情况; ➢死亡和失踪人数,需要急诊治疗的人数;➢事发地区医院及其它卫生设施遭受损害的 情况,它们能够提供医疗卫生服务的能力及对药品设备及工作人员的具体需求; ➢人口是否有流动和迁徙,迁徙人口的数量、目的地; ➢社会影响和反应,公众的情绪和要求; ➢是否存在传染病(及食物中毒)的流行或是否有传染病流行的危险。 (2)背景信息 ➢事发地区的行政区划分,人口的构成特点; ➢主要的交通路线、现用机场、车站和港口的位置,以及地形情况; ➢卫生设施的分布情况及所提供的卫生服务; ➢关键机构如:银行、国库、药房、自来水厂和政府办公楼等的位置; ➢气候和自然环境特点。计算机地理信息系统是存储和提取这些信息的一个有力工具。 信息收集途径❖空中观察 ❖营救工作者报告 ❖宣传媒体的报道 ❖常设监测机构的报道 ❖实地考察 3.深入调查 评价事件的影响和控制工作的得失。 ➢ 全面调查事发地区的卫生设施及机关公共设施的损害情况。调查结果将指导卫生 部门的援助计划和行政部门的重建计划

》建立长期的流行病学调查项目,调查事件的远期效应,为今后的干预措施提供宝贵资料。》对于人为造成的事故,应由卫生部门协助公安等部门查明事件原因,追究责任;对于自然灾害,应由气象学家、地质学家等专家分析成灾机制。第三节突发事件的应急反应机制(50分)近年来,我国突发事件发生的频率和危害程度日益增加,政府已意识到加快建设和完善突发事件应急反应机制的重要意义。建立突发事件应急反应机制应遵循的四条原则:中央统一指挥,地方分级负责;·依法规范管理,保证快速反应;·完善监测体系,提高预警能力:·改善基础条件,保障持续运行。(二)突发事件的应急准备一个长期发展活动的计划,其目的是增强国家和地区的抵抗力、接受力和恢复能力,用以有效地预防、处理各种突发事件,便于受害地区从突发事件中得到有序地过渡,恢复到持续发展。6.教育培训工作内容1.制定政策2.畅通信息7.机构建设3.科学预警8.制定预案4.危险评估9.加强研究5.物资储备10.严格监督(三)突发事件的处理措施1.处置病员>严重的突发事件会造成大量传染病患者或伤员,医务工作者最紧迫的任务就是进行及时的诊断和救治。>对于传染性疾病爆发,应组织专门的救护力量,设置定点医院对病人进行隔离治疗。>值得一提的是,在处理病因未明疾病爆发时,要充分注意对医护人员的安全防护。公共卫生管理如果出现重大传染病疫情,应采取一些特殊措施,来切断传播途径,防止传染源扩散和保护高危人群。√临时放假√关闭公共场所√暂停公共活动√控制人员流动√加强出入境检疫封锁疫区

9 ➢ 建立长期的流行病学调查项目,调查事件的远期效应,为今后的干预措施提供宝 贵资料。 ➢ 对于人为造成的事故,应由卫生部门协助公安等部门查明事件原因,追究责任; 对于自然灾害,应由气象学家、地质学家等专家分析成灾机制。 第三节 突发事件的应急反应机制(50 分) 近年来,我国突发事件发生的频率和危害程度日益增加,政府已意识到加快建设和完 善突发事件应急反应机制的重要意义。 建立突发事件应急反应机制应遵循的四条原则: • 中央统一指挥,地方分级负责; •依法规范管理,保证快速反应; •完善监测体系,提高预警能力; •改善基础条件,保障持续运行。(二)突发事件的应急准备 一个长期发展活动的计划, 其目的是增强国家和地区的抵抗力、接受力和恢复能力,用以有效地预防、处理各种突发 事件,便于受害地区从突发事件中得到有序地过渡,恢复到持续发展。 工作内容 1.制定政策 6.教育培训 2.畅通信息 7.机构建设 3.科学预警 8.制定预案 4.危险评估 9.加强研究 5.物资储备 10.严格监督(三)突发事件的处理措施 1.处置病员 ➢严重的突发事件会造成大量传染病患者或伤员,医务工作者最紧迫的任务就是进行及 时的诊断和救治。 ➢对于传染性疾病爆发,应组织专门的救护力量,设置定点医院对病人进行隔离治疗。 ➢值得一提的是,在处理病因未明疾病爆发时,要充分注意对医护人员的安全防护。公 共卫生管理 如果出现重大传染病疫情,应采取一些特殊措施,来切断传播途径,防止传染源扩散 和保护高危人群。✓临时放假 ✓关闭公共场所 ✓暂停公共活动 ✓控制人员流动✓加强出入境检疫 ✓封锁疫区

共11页,试读已结束,阅读完整版请下载
刷新页面下载完整文档
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