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03 疾病分布(2/2)

讲稿流行病学课程名称:课程编号:y100615授课学期:2012-2013秋季学期授课班级:08预防范红敏任课教师:学院河北联合大学公共卫生
讲 稿 课程名称: 流行病学 课程编号: y100615 授课学期:2012-2013 秋季学期 授课班级: 08 预防 任课教师: 范红敏 河北联合大学 公共卫生 学院

课程名称:《流行病学》第2周,第1讲次摘要第二章疾病的分布授课题目(章、节)第一节疾病分布的形式本讲目的要求及重点难点:【目的要求】通过本讲课程的学习,掌握疾病人群、时间、地区分布的描述;熟悉年龄分析的横断面分析与出生队列分析,移民流行病学的概念:了解移民流行病学的结果判断。[重点】疾病分布的定义,疾病三间分布的特征及影响因素,疾病三间分布的综合描述。【难点】横断面分析和出生队列分析的区别。内容【本讲课程的引入】疾病的分布(distributionofdisease)是指通过观察疾病在人群的中发生、发展和消退,描述疾病不同时间、不同地区和不同人群中的频率与分布的现象。是流行病学研究的起点和基础。是一个变化的动态过程。【本讲课程的内容】第二章疾病的分布Distributionof Disease人群分布时间分布地区分布疾病的人群、地区、时间分布的综合描述第1学时疾病分布概念:研究疾病(或健康状态)的分布,就是要不断地或经常地收集资料,强调为发病率分析描述这种连续的动态过程,即不同地区,不同人群和不同时间中发生的姿态(或的分母。态势)。何地发病(死亡)率高/低?何时发病(死亡)率高/低?何人群发病(死亡)率高/低?一、人群分布1年龄:A年龄与疾病之间的关联比其他因素的作用都强B随着年龄的增长,几乎大部分疾病的发生频率都显著变化研究疾病年龄分布的目的:(1)分析疾病不同年龄分布的差异,有助于深入探索致病因素,为病因研究提供线索。(2)研究疾病的不同年龄分布,可帮助提出重点保护对象及发现高危人群,为今后有针对性地开展防制工作提供依据(3)有助于观察人群自然免疫状况和规律,确定计划免疫和预防接种对象。年龄分布出现差异的原因:a传染病中不同年龄的人群暴露导致疾病年龄分布差异1
1 课程名称:《流行病学》 第 2 周,第 1 讲次 摘 要 授课题目(章、节) 第二章 疾病的分布 第一节 疾病分布的形式 本讲目的要求及重点难点: 【目的要求】通过本讲课程的学习,掌握疾病人群、时间、地区分布的描述;熟悉年龄分析的横断 面分析与出生队列分析,移民流行病学的概念;了解移民流行病学的结果判断。 【重 点】疾病分布的定义,疾病三间分布的特征及影响因素,疾病三间分布的综合描述。 【难 点】横断面分析和出生队列分析的区别。 内 容 【本讲课程的引入】疾病的分布(distribution of disease)是指通过观察 疾病在人群的中发生、发展和消退,描述疾病不同时间、不同地区和不同人群中的 频率与分布的现象。是流行病学研究的起点和基础。是一个变化的动态过程。 【本讲课程的内容】 第二章 疾病的分布 Distribution of Disease 人群分布 时间分布 地区分布 疾病的人群、地区、时间分布的综合描述 疾病分布概念:研究疾病(或健康状态)的分布,就是要不断地或经常地收集资料, 分析描述这种连续的动态过程,即不同地区,不同人群和不同时间中发生的姿态(或 态势)。 何地发病(死亡)率高/低? 何时发病(死亡)率高/低? 何人群发病(死亡)率高/低? 一、人群分布 1 年龄: A 年龄与疾病之间的关联比其他因素的作用都强 B 随着年龄的增长,几乎大部分疾病的发生频率都显著变化 研究疾病年龄分布的目的: (1)分析疾病不同年龄分布的差异,有助于深入探索致病因素,为病因研究提供线 索。 (2)研究疾病的不同年龄分布,可帮助提出重点保护对象及发现高危人群,为今 后有针对性地开展防制工作提供依据. (3)有助于观察人群自然免疫状况和规律,确定计划免疫和预防接种对象。 年龄分布出现差异的原因: a 传染病中不同年龄的人群暴露导致疾病年龄分布差异 第 1 学时 强调为发病率 的分母

b免疫水平c有效的预防接种可改变某些疾病固有的发病特征疾病年龄分布的分析方法强调年龄分布横断面分析:主要分析同一年代(断面)或不同年代(断面)不同年龄组的发的横断面分析病率和死亡率等的不同或变化和出生队列分用途发病率、死亡率等没有明显长期变动趋势的疾病析缺点不能正确显示慢性病的致病因子年龄关系分析年龄期间队列分析同一时期出生的人为出生队列(birthcohort)a分析年龄、所处时代及队列暴露经历b呈现致病因子与年龄的关系c评价疾病的年龄分布长期变化趋势及提供病因线索d出生队列分析优点e评价疾病年龄长期变化趋势及提供病因线索f阐明致病因子与年龄关系A横断面分析1880~1930各年代同一年龄段的死亡率均呈下降趋势,至1930年的各年龄组死亡率比任何年份均低。死亡率峰值年龄可见,第一个死亡率高峰均在1~4岁,很快降至5~9岁的最低点,青少年时开始上升至第二个高峰。但不同年代第二个高峰年龄逐渐后移,1880年高峰在20~29岁,1910年在30~39岁,1930年在50~59岁年龄组。B出生队列分析各队列间同一年龄的死亡率迅速下降,但患结核而死亡者的年龄分布型相同,死亡高峰年龄没有改变,均为0~4岁和20~29岁。1930年50~60岁组死亡率高峰是由于成年人结核病死亡(及患病)可能是生命早期感染的再活化,而不是新感染或再感染所致。横断面分析的结果是个表面的假象1930年时的50~60岁者在他们的生命早期1880年0~9岁时死亡率就高于1890年及之后各年代的同龄人(如表2-2的0~4一行的数据所示)。这一出生队列在1890年10~19岁时,1900及以后各个年代直至1930年50~59岁,死亡率均较高(表2-2划线的数据)。因此从横断面分析得出的1880~1930年各年代死亡高峰年龄后移的现象,实质是1880年0~9岁高死亡队列随着年龄的增长均表现出高死亡率的结果。2性别:a疾病的死亡率存在明显性别差异b各年龄别死亡率男性均高于女性c不同地区或不同疾病有所不同d男女发病率存在明显差别疾病分布出现性别差异的原因a男女暴露或接触致病因素的机会不同b疾病的性别分布差异与两性的解剖、生理特点及内分泌代谢等生物性差异有关c两性生活方式、嗜好不同导致疾病的性别分布差异3职业:不同的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及职业精神紧张,均可导致疾病分布不同。研究职业与疾病的关系时应考虑:2
2 b 免疫水平 c 有效的预防接种可改变某些疾病固有的发病特征 疾病年龄分布的分析方法: 横断面分析:主要分析同一年代(断面)或不同年代(断面)不同年龄组的发 病率和死亡率等的不同或变化 用途 发病率、死亡率等没有明显长期变动趋势的疾病 缺点 不能正确显示慢性病的致病因子年龄关系分析 年龄期间队列分析同一时期出生的人为出生队列(birth cohort) a 分析年龄、所处时代及队列暴露经历 b 呈现致病因子与年龄的关系 c 评价疾病的年龄分布长期变化趋势及提供病因线索 d 出生队列分析优点 e 评价疾病年龄长期变化趋势及提供病因线索 f 阐明致病因子与年龄关系 A 横断面分析 1880~1930 各年代同一年龄段的死亡率均呈下降趋势,至 1930 年的各年龄组 死亡率比任何年份均低。 死亡率峰值年龄可见,第一个死亡率高峰均在 1~4 岁,很快降至 5~9 岁的最 低点,青少年时开始上升至第二个高峰。但不同年代第二个高峰年龄逐渐后移,1880 年高峰在 20~29 岁,1910 年在 30~39 岁,1930 年在 50~59 岁年龄组。 B 出生队列分析 各队列间同一年龄的死亡率迅速下降,但患结核而死亡者的年龄分布型相同, 死亡高峰年龄没有改变,均为 0~4 岁和 20~29 岁。 1930 年 50~60 岁组死亡率高峰是由于成年人结核病死亡(及患病)可能是生 命早期感染的再活化,而不是新感染或再感染所致 。 横断面分析的结果是个表面的假象 1930 年时的 50~60 岁者在他们的生命早期 1880 年 0~9 岁时死亡率就高于 1890 年及之后各年代的同龄人(如表 2-2 的 0~4 一行的数据所示)。 这一出生队列在 1890 年 10~19 岁时,1900 及以后各个年代直至 1930 年 50~ 59 岁,死亡率均较高(表 2-2 划线的数据)。 因此从横断面分析得出的 1880~1930 年各年代死亡高峰年龄后移的现象,实 质是 1880 年 0~9 岁高死亡队列随着年龄的增长均表现出高死亡率的结果。 2 性别: a 疾病的死亡率存在明显性别差异 b 各年龄别死亡率男性均高于女性 c 不同地区或不同疾病有所不同 d 男女发病率存在明显差别 疾病分布出现性别差异的原因 a 男女暴露或接触致病因素的机会不同 b 疾病的性别分布差异与两性的解剖、生理特点及内分泌代谢等生物性差异有关 c 两性生活方式、嗜好不同导致疾病的性别分布差异 3 职业:不同的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及职业精神紧张,均可导致疾病分 布不同。 研究职业与疾病的关系时应考虑: 强调年龄分布 的横断面分析 和出生队列分 析

a职业分布不同导致感染或暴露于致病因素的机会不同b暴露机会与劳动环境有关C职业反映劳动者所处的社会经济地位和卫生文化水平d各职业体力劳动强度和精神紧张程度不同4民族和种族:遗传因素、风俗、生活和饮食习惯、社会经济状况、医疗保健水平、定居点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不同5宗教:犹太人男性阴茎癌发病甚少,女性宫颈癌发病率亦低。伊斯兰教信徒不食猪肉,所以免除了患猪终虫病的危险。6婚姻与家庭:a对健康的影响b女性健康的影响:性生活、妊娠、分娩、哺乳等C近亲婚配:先天畸形、遗传性疾病d家庭聚集性:遗传因素+共同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7流动人口:a传染病暴发流行的高危人群b疫区与非疫区间传染病传播纽带c对传播性传播疾病起不可忽视作用d给儿童计划免疫的落实增加难度二、时间分布1短期波动(时点流行):在一个地区或一个集体的人群中,短期内某病的病例数明显增多的现象。短期波动用于较大区域和较多数量的人群。以日、周、月计数的短期观察数据短期波动的含义与暴发相近。暴发少量人群区别短期波动较大数量人群·传染病:食用污染食物引起的甲型肝炎暴发?非传染性疾病:1972年7~10月间上海市毛虫皮炎的暴发、1952年12月上旬伦敦大雾仅一周,支气管炎的死亡人数就较前一周超出9.3倍,全部死亡高出2.6倍·自然灾害及人为造成的环境污染2季节性:指疾病每年在一定季节内呈现发病率升高的现象严格的季节性:虫媒传播疾病,如乙脑季节性升高:呼吸道、肠道传染病季节性升高原因:a病原体的生长繁殖受气候影响b媒介昆虫季节消长均受到温度、湿度、雨量的影响C与野生动物的生活习性及家畜的生长繁殖等有关d受人们的生活方式、生产、劳动条件及医疗卫生水平变化等影响e与人们暴露病原因子的机会及人群易感性有关3周期性:指疾病发生频率经过一个相当规律的时间间隔,呈现规律性变动的状况。通常每隔1、2年或几年后发生一次流行。有效的预防措施可以改变疾病的周期性规律。流行间隔时间取决:①前一次流行后的易感者人数:3
3 a 职业分布不同导致感染或暴露于致病因素的机会不同 b 暴露机会与劳动环境有关 c 职业反映劳动者所处的社会经济地位和卫生文化水平 d 各职业体力劳动强度和精神紧张程度不同 4 民族和种族:遗传因素、风俗、生活和饮食习惯、社会经济状况、医疗保健水平、 定居点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不同 5 宗教:犹太人男性阴茎癌发病甚少,女性宫颈癌发病率亦低。 伊斯兰教信徒不食猪肉,所以免除了患猪绦虫病的危险。 6 婚姻与家庭: a 对健康的影响 b 女性健康的影响:性生活、妊娠、分娩、哺乳等 c 近亲婚配:先天畸形、遗传性疾病 d 家庭聚集性:遗传因素+共同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 7 流动人口: a 传染病暴发流行的高危人群 b 疫区与非疫区间传染病传播纽带 c 对传播性传播疾病起不可忽视作用 d 给儿童计划免疫的落实增加难度 二、时间分布 1 短期波动(时点流行):在一个地区或一个集体的人群中,短期内某病的病例数 明显增多的现象。短期波动用于较大区域和较多数量的人群。 以日、周、月计数的短期观察数据短期波动的含义与暴发相近。 暴发 少量人群 区别 短期波动 较大数量人群 •传染病:食用污染食物引起的甲型肝炎暴发 •非传染性疾病:1972 年 7~10 月间上海市桑毛虫皮炎的暴发、1952 年 12 月上旬 伦敦大雾仅一周,支气管炎的死亡人数就较前一周超出 9.3 倍,全部死亡高出 2.6 倍 •自然灾害及人为造成的环境污染 2 季节性:指疾病每年在一定季节内呈现发病率升高的现象 严格的季节性:虫媒传播疾病,如乙脑 季节性升高:呼吸道、肠道传染病 季节性升高原因: a 病原体的生长繁殖受气候影响 b 媒介昆虫季节消长均受到温度、湿度、雨量的影响 c 与野生动物的生活习性及家畜的生长繁殖等有关 d 受人们的生活方式、生产、劳动条件及医疗卫生水平变化等影响 e 与人们暴露病原因子的机会及人群易感性有关 3 周期性:指疾病发生频率经过一个相当规律的时间间隔,呈现规律性变动的状况。 通常每隔 1、2 年或几年后发生一次流行。 有效的预防措施可以改变疾病的周期性规律。 流行间隔时间取决: ①前一次流行后的易感者人数 ;

②新易感者补充积累的速度:③人群免疫持续时间的长短。4长期趋势(长期变异):对疾病动态的连续数年乃至数十年的观察,在这个长时间内观察探讨疾病的病原体、临床表现、发病率、死亡率等的变化或它们同时发生的变化情况。长期趋势出现原因:①病因或致病因素发生变化;②病原体毒力、致病力变异和机体免疫状况改变;③诊断技术方法的改变和提高:④防疫措施采取;③登记报告制度、疾病诊断标准、分类发生改变;③人口学资料及诊断标准、报告标准发生变化。三、地区分布1疾病在不同国家间的分布第2学时,强调不同国家间疾病分布的差别:①有些疾病只发生于世界某些地区;地方病的判定②有些疾病虽在全世界均可发生,但其分布不一,且各有其特点;依据③有些非传染病世界各地可见,但发病和死亡情况不一。2疾病在同一国家内的不同地区分布血吸虫病:仅限于南方一些省份HIV感染者:云南鼻咽癌:广东,故有“广东瘤”之称食管癌:河南林县肝癌:江苏启东原发性高血压:北方>南方3疾病的城乡分布4疾病的地区案集性:疾病频率高于周围地区的情况。意义:提示一个感染因子的作用,提示局部环境污染的存在。5地方性疾病(简称地方病):指局限于某些特定地区内相对稳定并经常发生的疾病。在我国地方病指与当地水土因素、生物学因素有密切关系的疾病,其病因存在于发病地区的水、主壤、粮食中。判断依据:a该地区的各类居民、任何民族的发病率上升b在其他地区居住的相似的人群中该病的发病频率下降甚至不发病C迁入该地区的人经一段时间后,其发病率和当地居民一致人群迁出该地区后,发病率下降或患病症状减轻或自愈d当地的易感动物也可发生同样的疾病移民流行病学:在疾病流行病学研究实践中,常常需要综合地描述和分析疾病在人群、地区和时间上的分布情况,只有这样才能全面获取有关病因线索和流行因素的资料。移民流行病学是进行这种综合描述的一个典型。·移民:由原居住地区迁移到其他地区移居国外、移居国内不同地区·移民流行病学:对移民人群的疾病分布进行研究,以探讨病因。它是通过观察疾4
4 ②新易感者补充积累的速度; ③人群免疫持续时间的长短。 4 长期趋势(长期变异):对疾病动态的连续数年乃至数十年的观察,在这个长时 间内观察探讨疾病的病原体、临床表现、发病率、死亡率等的变化或它们同时发生 的变化情况。 长期趋势出现原因: ①病因或致病因素发生变化; ②病原体毒力、致病力变异和机体免疫状况改变; ③诊断技术方法的改变和提高; ④防疫措施采取; ⑤登记报告制度、疾病诊断标准、分类发生改变; ⑥人口学资料及诊断标准、报告标准发生变化。 三、地区分布 1 疾病在不同国家间的分布 不同国家间疾病分布的差别: ①有些疾病只发生于世界某些地区; ②有些疾病虽在全世界均可发生,但其分布不一,且各有其特点; ③有些非传染病世界各地可见,但发病和死亡情况不一。 2 疾病在同一国家内的不同地区分布 血吸虫病:仅限于南方一些省份 HIV 感染者:云南 鼻咽癌:广东,故有“广东瘤”之称 食管癌:河南林县 肝癌:江苏启东 原发性高血压:北方>南方 3 疾病的城乡分布 4 疾病的地区聚集性:疾病频率高于周围地区的情况。 意义:提示一个感染因子的作用,提示局部环境污染的存在。 5 地方性疾病(简称地方病):指局限于某些特定地区内相对稳定并经常发生的疾 病。在我国地方病指与当地水土因素、生物学因素有密切关系的疾病,其病因存在 于发病地区的水、土壤、粮食中 。 判断依据: a 该地区的各类居民、任何民族的发病率上升 b 在其他地区居住的相似的人群中该病的发病频率下降甚至不发病 c 迁入该地区的人经一段时间后,其发病率和当地居民一致人群迁出该地区后,发 病率下降或患病症状减轻或自愈 d 当地的易感动物也可发生同样的疾病 移民流行病学: 在疾病流行病学研究实践中,常常需要综合地描述和分析疾病在人群、地区和 时间上的分布情况,只有这样才能全面获取有关病因线索和流行因素的资料。移民 流行病学是进行这种综合描述的一个典型。 •移民:由原居住地区迁移到其他地区 移居国外、移居国内不同地区 •移民流行病学:对移民人群的疾病分布进行研究,以探讨病因。它是通过观察疾 第 2 学时,强调 地方病的判定 依据

病在移民、移民移入国当地居民及原居地人群间的发病率、死亡率的差异,从其差异中探讨病因线索,区分遗传因素或环境因素作用的大小。强调区分遗传原则:因素或环境因素作用的大小·若环境因素是主要原因移民原居地人群发病率或死亡率移民=移居地当地居民·若遗传因素是主要原因移民=原居地人群发病率或死亡率移民+移居地当地居民分析结果注意:移民移居他地的原因及移民本身的人口学特征。如:年龄、职业、文化水平、社会经济状况、种族和其他人口学因素及其工作条件、生活环境的变化是否和非移民相同。【本讲课程的小结】今天我们主要讲了疾病分布的意义,疾病的三间分布形式及三间分布的综合性分析。【本讲课程的作业】1.疾病年龄分布的分析方法有儿种,有何区别?2.疾病分布存在年龄差别的原因有哪些?3.简述疾病分布出现性别差异的原因有哪些?4.简述疾病周期性分布的常见原因有哪些?5.简述疾病季节性分布的常见原因有哪些?6.简述疾病的长期变异的出现,其主要原因有哪些?7.如何判断某一种疾病是否属于地方疾病?5
5 病在移民、移民移入国当地居民及原居地人群间的发病率、死亡率的差异,从其差 异中探讨病因线索,区分遗传因素或环境因素作用的大小。 原则: • 若环境因素是主要原因 发病率或死亡率 • 若遗传因素是主要原因 发病率或死亡率 分析结果注意: 移民移居他地的原因及移民本身的人口学特征。如:年龄、职业、文化水平、 社会经济状况、种族和其他人口学因素及其工作条件、生活环境的变化是否和非移 民相同。 强调区分遗传 因素或环境因 素作用的大小 【本讲课程的小结】 今天我们主要讲了疾病分布的意义,疾病的三间分布形式及三间分布的综合性 分析。 【本讲课程的作业】 1.疾病年龄分布的分析方法有几种,有何区别? 2.疾病分布存在年龄差别的原因有哪些? 3.简述疾病分布出现性别差异的原因有哪些? 4.简述疾病周期性分布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5.简述疾病季节性分布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6.简述疾病的长期变异的出现,其主要原因有哪些? 7.如何判断某一种疾病是否属于地方疾病? 移民 移居地当地居民 移民 原居地人群 = 移民 移居地当地居民 移民 原居地人群 =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流行病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05 描述性研究(1/2).doc
- 《流行病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06 描述性研究(2/2).doc
- 《流行病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07 队列研究(1/2).doc
- 《流行病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09 病例对照研究(1/3).doc
- 《流行病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08 队列研究(2/2).doc
- 《流行病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10 病例对照研究(2/3).doc
- 《流行病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13 实验流行病学(2/2).doc
- 《流行病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12 实验流行病学(1/2).doc
- 《流行病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11 病例对照研究(3/3).doc
- 《流行病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14 偏倚及其控制.doc
- 《流行病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17 突发事件流行病学.doc
- 《流行病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15 病因与因果推断.doc
- 《流行病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18 传染病流行病学(1/4).doc
- 《流行病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16 疾病预防策略与措施.doc
- 《流行病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19 传染病流行病学(2/4).doc
- 《流行病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22 职业流行病学.doc
- 《流行病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21 传染病流行病学(4/4).doc
- 《流行病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20 传染病流行病学(3/4).doc
- 《流行病学》课程教学大纲 Epidemiology(二).pdf
- 《流行病学》课程教学大纲 Epidemiology(一).pdf
- 《流行病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04 筛检.doc
- 《流行病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01 绪论(华北理工大学:袁聚祥).doc
- 《流行病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02 疾病分布(1/2).doc
- 《流行病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糖尿病流行病学.ppt
- 《流行病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心血管疾病流行病学.ppt
- 《流行病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恶性肿瘤流行病学.ppt
- 《流行病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职业流行病学.ppt
- 《流行病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传染病流行病学——流行性感冒.ppt
- 《流行病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传染病流行病学——流行病毒性肝炎.ppt
- 《流行病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传染病流行病学——性传播疾病.ppt
- 《流行病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分子流行病学.ppt
- 《流行病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传染病流行病学.ppt
- 《流行病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循证医学专题.ppt
- 《流行病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ppt
- 《流行病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病因及因果推断.ppt
- 《流行病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疾病预防策略与措施.ppt
- 《流行病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偏倚及其控制.ppt
- 《流行病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实验性研究.ppt
- 《流行病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病例对照研究.ppt
- 《流行病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队列研究.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