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教学资源 》 大学文库

《流行病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14 偏倚及其控制

文档信息
资源类别:文库
文档格式:DOC
文档页数:5
文件大小:61KB
团购合买:点击进入团购
内容简介
《流行病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14 偏倚及其控制
刷新页面文档预览

讲稿流行病学课程名称:课程编号:y100615授课学期:2012-2013秋季学期授课班级:08预防范红敏任课教师:学院河北联合大学公共卫生

讲 稿 课程名称: 流行病学 课程编号: y100615 授课学期:2012-2013 秋季学期 授课班级: 08 预防 任课教师: 范红敏 河北联合大学 公共卫生 学院

第8周,第2讲次课程名称:《流行病学》摘要第九章偏倚及其控制第一节研究结果的变异性授课题目(章、节)第二节研究结果的真实性第三节研究的偏倚本讲目的要求及重点难点:【目的要求】通过本讲课程的学习,掌握选择偏倚、信息偏倚和混杂偏倚的概念:熟悉研究的真实性:了解三类偏倚中常见偏倚的种类和控制方法。【重点】各类研究方法中常见的偏倚类型及控制方法。【难点】偏倚大小的估计。内容【本讲课程的引入】流行病学的研究结果的真实性是极其重要的问题,研究的真实性直接关系到能否得出正确的结论。真实性的反面是误差,这包括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减少误差就意味着提高真实性。【本讲课程的内容】第九章偏倚及其控制第一节研究结果的变异性一、概述第1 学时二、个体水平的变异掌握随机误差和三、群体水平的变异系统误差定义、控制方法及两者四、样本水平的变异区别第二节误差与研究的真实性一、随机误差由于非研究因素影响而造成的一类不恒定的、随机变化的误差。是不能完全避免而应该尽量减少的误差。是由抽样而产生的误差,一般可通过统计学方法予以估计或评价,可通过扩大样本含量使其减小,但不可能完全排除。减少随机误差的措施:多次重复和/或增加研究的样本量。③改善测量方法和工具。1

1 课程名称:《流行病学》 第 8 周,第 2 讲次 摘 要 授课题目(章、节) 第九章 偏倚及其控制 第一节 研究结果的变异性 第二节 研究结果的真实性 第三节 研究的偏倚 本讲目的要求及重点难点: 【目的要求】通过本讲课程的学习,掌握选择偏倚、信息偏倚和混杂偏倚的概念;熟悉研究的真实 性;了解三类偏倚中常见偏倚的种类和控制方法。 【重 点】各类研究方法中常见的偏倚类型及控制方法。 【难 点】偏倚大小的估计。 内 容 【本讲课程的引入】流行病学的研究结果的真实性是极其重要的问题,研究的 真实性直接关系到能否得出正确的结论。真实性的反面是误差,这包括随机误差和 系统误差,减少误差就意味着提高真实性。 【本讲课程的内容】 第九章 偏倚及其控制 第一节 研究结果的变异性 一、概述 二、个体水平的变异 三、群体水平的变异 四、样本水平的变异 第二节 误差与研究的真实性 一、随机误差 由于非研究因素影响而造成的一类不恒定的、随机变化的误差。是不能完全避 免而应该尽量减少的误差。 是由抽样而产生的误差,一般可通过统计学方法予以估计或评价,可通过扩大 样本含量使其减小,但不可能完全排除。 减少随机误差的措施: © 多次重复和/或增加研究的样本量。 © 改善测量方法和工具。 第 1 学时 掌握随机误差和 系统误差定义、 控制方法及两者 区别

③统一调查的时间和/或被调查者的生理状态。③改善研究设计和抽样方案二、系统误差人为造成的错误,是由于研究设计、实施和分析不正确造成的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偏倚可以发生于研究设计、实施和分析的各个阶段√偏倚可以克服,也可以测量:如在研究中能够被识别和纠正,可消除√多次重复测量和增加样本含量不能减少系统误差。随机误差与系统误差区别:系统误差称为偏倚来自于对象选取、测量和统计分析等的方法学缺陷有固定方向和固定大小的误差。随机误差用统计学方法来估计,增大样本含量可减少,没有固定方向和固定大小,一般呈正态分布。三、真实性内部真实性外部真实性内部真实性好,外部真实性不一定好:但无内部真实性,一定无外部真实性第三节偏倚一、选择偏倚定义:在流行病学研究中,由于研究对象的确定、诊断、选择等方法不正确,使被选入的研究对象与目标人群的重要特征具有系统的差异,或对比组之间的研究对象不均衡而产生偏倚。第2学时启发学具体类型:生学习偏倚目的是在科研中识别入院率偏倚:又称伯克森偏倚(Berkson‘sbias),是指利用医院就诊或住院病人并进行控制,强作为研究对象时,由于入院率或就诊机会不同而导致的偏倚。调科研中的质量现患病例-新发病例偏倚:病例对照或现况研究中的病例为现患病例或存活病控制例,现患病例与新病例的构成不同,新发病例可以包括某种疾病的各种类型的病例,包括病情较轻可能很快就痊愈者以及病情较重可能很快就死亡者,而现患病例把已痊愈的轻型病例和由于病重已死亡者排除在外。由于存活病例与死2

2 © 统一调查的时间和/或被调查者的生理状态。 © 改善研究设计和抽样方案 二、系统误差 人为造成的错误,是由于研究设计、实施和分析不正确造成的测量值与真实值 之间的差异。 ✓偏倚可以发生于研究设计、实施和分析的各个阶段 ✓偏倚可以克服,也可以测量:如在研究中能够被识别和纠正,可消除 ✓多次重复测量和增加样本含量不能减少系统误差。 随机误差与系统误差区别: 系统误差称为偏倚 来自于对象选取、测量和统计分析等的方法学缺陷, 有固定方向和固定大小的误差 。 随机误差 用统计学方法来估计,增大样本含量可减少,没有固定方向 和固定大小,一般呈正态分布。 三、真实性 内部真实性 外部真实性 内部真实性好,外部真实性不一定好;但无内部真实性,一定无外部真实性 第三节 偏倚 一、选择偏倚 定义:在流行病学研究中,由于研究对象的确定、诊断、选择等方法不正确, 使被选入的研究对象与目标人群的重要特征具有系统的差异,或对比组之间的 研究对象不均衡而产生偏倚。 具体类型: 入院率偏倚:又称伯克森偏倚(Berkson’s bias),是指利用医院就诊或住院病人 作为研究对象时,由于入院率或就诊机会不同而导致的偏倚。 现患病例-新发病例偏倚:病例对照或现况研究中的病例为现患病例或存活病 例,现患病例与新病例的构成不同,新发病例可以包括某种疾病的各种类型的 病例,包括病情较轻可能很快就痊愈者以及病情较重可能很快就死亡者,而现 患病例把已痊愈的轻型病例和由于病重已死亡者排除在外。由于存活病例与死 第 2 学时启发学 生学习偏倚目的 是在科研中识别 并进行控制,强 调科研中的质量 控制

亡病例、轻型病例和重型病例在一些特征上存在差异,因此只研究现患病例将导致的偏倚。无应答偏倚和志愿者偏倚失访偏倚:无应答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在长期随访的研究由于观察时间较长研究对象中有人因种种原因(如搬迁、死亡、药物治疗无效或因药物的副作用而停止治疗等)退出研究队列,到研究终止时,纳入结果分析的人数远远少于研究设计时确定的观察人数,从而影响了结果的真实性,由此产生的偏倚称为失访偏倚。检出征候偏倚易感性偏倚:健康工人效应二、信息偏倚定义:又称测量偏倚或观察偏倚,是来自于测量或资料收集方法的问题,使得获取的资料存在系统误差。常见类型:回忆偏倚:由于研究对象不能准确、完整地回忆以往发生的事情和经历时所产生的差异。·报告偏倚(说谎偏倚):由于研究对象有意扩大或缩小某些信息造成的偏倚·诊断怀疑偏倚·暴露怀疑偏倚测量偏倚三、混杂偏倚定义:在研究某因素与某疾病关联时,由于受某个既与疾病有关系,又与所研究的因素有联系的外来因素的影响,掩盖或扩大了所研究的因素与疾病的联系,这种现象或影响叫混杂(confounding),其所带来的偏倚叫混杂偏倚(confoundingbias),外来因素叫混杂因素(confoundingfactor)。混杂因素具备的条件:1)是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2)与所研究的暴露因素有关系3)不应是暴露因素与疾病因果链中的一个环节3

3 亡病例、轻型病例和重型病例在一些特征上存在差异,因此只研究现患病例将 导致的偏倚。 无应答偏倚和志愿者偏倚 失访偏倚:无应答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在长期随访的研究由于观察时间较长, 研究对象中有人因种种原因(如搬迁、死亡、药物治疗无效或因药物的副作用而 停止治疗等)退出研究队列,到研究终止时,纳入结果分析的人数远远少于研究 设计时确定的观察人数,从而影响了结果的真实性,由此产生的偏倚称为失访 偏倚。 检出征候偏倚 易感性偏倚:健康工人效应 二、信息偏倚 定义:又称测量偏倚或观察偏倚,是来自于测量或资料收集方法的问题,使得 获取的资料存在系统误差。 常见类型:  回忆偏倚:由于研究对象不能准确、完整地回忆以往发生的事情和经历时所 产生的差异。  报告偏倚(说谎偏倚):由于研究对象有意扩大或缩小某些信息造成的偏倚  诊断怀疑偏倚  暴露怀疑偏倚  测量偏倚 三、混杂偏倚 定义:在研究某因素与某疾病关联时,由于受某个既与疾病有关系,又与所研 究的因素有联系的外来因素的影响,掩盖或扩大了所研究的因素与疾病的联 系,这种现象或影响叫混杂(confounding),其所带来的偏倚叫混杂偏倚 (confounding bias),外来因素叫混杂因素(confounding factor) 。 混杂因素具备的条件: 1)是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2)与所研究的暴露因素有关系 3)不应是暴露因素与疾病因果链中的一个环节

或中间变量混杂偏倚的控制(1)设计阶段①限制:针对某一或某些可能的混杂因素,在研究设计时限制研究对象的入选条件,得到同质研究对象,可防止某些混杂偏倚。②匹配:是指在为指示研究对象选择对照时,使其针对一个或多个潜在的混杂因素与指示研究对象相同或接近,从而消除混杂因素对研究结果的影响。匹配的方法在实验和非实验研究中均可应用。③随机化:常用于实验流行病学研究,使研究对象以同等的概率分配到各处理组中,从而使潜在的混杂因素也在各组中均匀分配。(2)分析阶段:分层分析、多因素分析、标准化【本讲课程的小结】今天我们主要讲了偏倚的定义、特点、分类、测量及其控制。【本讲课程的作业】1.如何判断某因素是混杂因素?如何判断该混杂因素起到混杂作用?2.如何控制偏倚?如何控制选择偏倚?如何控制信息偏倚?如何控制混杂偏倚?3.试举例说明无应答偏倚及其处理方法?4.如何对混杂偏倚进行测量?5.试述队列研究中常见的偏倚?4

4 或中间变量 混杂偏倚的控制 (1)设计阶段 ①限制:针对某一或某些可能的混杂因素,在研究设计时限制研究对象的入选 条件,得到同质研究对象,可防止某些混杂偏倚。 ②匹配:是指在为指示研究对象选择对照时,使其针对一个或多个潜在的混杂 因素与指示研究对象相同或接近,从而消除混杂因素对研究结果的影响。匹配 的方法在实验和非实验研究中均可应用。 ③随机化:常用于实验流行病学研究,使研究对象以同等的概率分配到各处理 组中,从而使潜在的混杂因素也在各组中均匀分配。 (2)分析阶段:分层分析、多因素分析、标准化 【本讲课程的小结】 今天我们主要讲了偏倚的定义、特点、分类、测量及其控制。 【本讲课程的作业】 1.如何判断某因素是混杂因素?如何判断该混杂因素起到混杂作用? 2.如何控制偏倚?如何控制选择偏倚?如何控制信息偏倚?如何控制混杂偏 倚? 3.试举例说明无应答偏倚及其处理方法? 4.如何对混杂偏倚进行测量? 5.试述队列研究中常见的偏倚?

已到末页,全文结束
刷新页面下载完整文档
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