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医学概论》课程授课教案(讲稿)康复评定 肌张力、平衡与协调、发育反射评定 感觉评定、高级脑功能评定

河北联合大学教案教学部护理学与康复学院门:教研室;康复基础学科吴庆文教师姓名:教授专业技术职称:课程名称:康复医学概论授课学期:2013~2014学年秋季学期
河北联合大学 教 案 教 学 部 门 : 护理学与康复学院 教研室 : 康复基础学科 教 师 姓 名 : 吴庆文 专业技术职称 : 教授 课 程 名 称 : 康复医学概论 授 课 学 期 :2013 ~ 2014 学年秋季学期

教案首页中文康复医学概论课程名称英文The Introduction of Rehabilitation Medicine授课对象2012级康复治疗学专业本科层次课时2学时授课周节上课教室西三202教室第三教学周周二第7-8大节康复评定肌张力、平衡与协调、发育反射评定授课章节感觉评定、高级脑功能评定教学目标:(一)熟悉评定方法教学目标(二)了解康复评定内容与要求教学要求:复习肌力的评定教学重点:评定内容的概念教学重点教学难点:高级脑功能的评定与难点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启发式、互动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与手段教材:康复医学概论王宁华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第一版教材与教具:课件、多媒体教具专业词汇失认agnosis、感觉sensation、知觉perception、联合反应associated reactions引言部分:5分钟基本部分:15分钟第一节关节活动度20分钟第二节肌力、肌张力的评定第三节平衡与协调评定15分钟教学内容第四节发育反射的评定20分钟与第五节高级脑功能评定20分钟时间分配结束部分:5分钟2
2 教 案 首 页 课程名称 中 文 康复医学概论 英 文 The Introduction of Rehabilitation Medicine 授课对象 20 12 级 康复治疗学 专业 本科 层次 课 时 2 学时 授课周节 第 三 教学周 周 二 第 7-8 大节 上课教室 西三 202 教室 授课章节 康复评定 肌张力、平衡与协调、发育反射评定 感觉评定、高级脑功能评定 教学目标 与要求 教学目标:(一)熟悉评定方法 (二)了解康复评定内容 教学要求:复习肌力的评定 教学重点 与难点 教学重点:评定内容的概念 教学难点:高级脑功能的评定 教学方法 与手段 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启发式、互动式 教学手段: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材与 教具 教材:康复医学概论 王宁华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 年第一版 教具:课件、多媒体 专业词汇 失认 agnosis、感觉 sensation、知觉 perception、联合反应 associated reactions 教学内容 与 时间分配 引言部分: 5 分钟 基本部分: 第一节 关节活动度 15 分钟 第二节 肌力、肌张力的评定 20 分钟 第三节 平衡与协调评定 15 分钟 第四节 发育反射的评定 20 分钟 第五节 高级脑功能评定 20 分钟 结束部分: 5 分钟

教案正文(讲授概要与教学过程设计)目的注解授课内容教法时间总结上讲授5min以屈肘不能导致的引言部分:次课内功能障碍引出关节容,导活动度评定的概念入本次内容基本部分:讲解人讲授提问学生人体解剖10min第一节关节活动度体测量学姿势,并讲解人的面与体测量的面与轴,轴以及与关节活动度的关系以肘关节,肩关节讲解关讲授、5min节活动互动等为例,介绍关节度的基活动度的测量本步骤第二节肌力、肌张力的评定一、肌力的评定1、肌肉的收缩分类讲解肌讲授、提问学生肌肉的收5min向心收缩:当肌肉的张力足以克服肢体的阻力时,肌肉缩短肉的收互动、缩类型,依据回答,并产生关节运动缩分类启发讲解离心收缩:当肌肉的张力小于外负荷是,肌肉逐渐延长而不是缩短。其目的是使关节运动减速。等速收缩:肌肉在动态做功时关节运动的速度是恒定的。肌肉根据关节运动的不同方向作向心和离心收缩。等张收缩:在关节活动范围内肌肉收缩的产生的张力是恒定的。等长收缩:肌肉收缩时的不直接产生关节运动。可以起抑制或控制作用。2、肌力的分级
3 教 案 正 文(讲授概要与教学过程设计) 授 课 内 容 目的 教法 时间 注解 引言部分: 基本部分: 第一节 关节活动度 第二节 肌力、肌张力的评定 一、肌力的评定 1、肌肉的收缩分类 向心收缩:当肌肉的张力足以克服肢体的阻力时,肌肉缩短 并产生关节运动 离心收缩:当肌肉的张力小于外负荷是,肌肉逐渐延长而不 是缩短。其目的是使关节运动减速。 等速收缩:肌肉在动态做功时关节运动的速度是恒定的。肌 肉根据关节运动的不同方向作向心和离心收缩。 等张收缩:在关节活动范围内肌肉收缩的产生的张力是恒定 的。 等长收缩:肌肉收缩时的不直接产生关节运动。可以起抑制 或控制作用。 2、肌力的分级 总结上 次课内 容 , 导 入本次 内容 讲解人 体测量 的面与 轴 讲解关 节活动 度的基 本步骤 讲解肌 肉的收 缩分类 讲授 讲授 讲授、 互动 讲授、 互动、 启发 5min 10min 5min 5min 以屈肘不能导致的 功能障碍引出关节 活动度评定的概念 提问学生人体解剖 学姿势,并讲解人 体测量的面与轴, 以及与关节活动度 的关系 以肘关节,肩关节 等为例,介绍关节 活动度的测量 提问学生肌肉的收 缩类型,依据回答, 讲解

讲解肌讲授、以肽二头肌为例:5minLovett分级法评定标准互动、力测量讲解肌力测量分启发名称评级标准级无收缩未触及肌肉收缩(zero)微弱可触及肌肉收缩,但不能引起关节活动trace)建解除重力影响,能完成全关节活动范围的运动(poor)能抗重力完成全关节活动范围的运动,但不能尚可(fair)抗阻力良好能抗重力及轻度阻力,完成全关节活动范的运与(good)正常能抗重力及最大阻力,完成全关节活动范围的运动(anrmal)二、肌张力的评定1、正常肌张力分类讲授、讲解肌10min张力的互动、■静止性肌张力:在肢体静息状态下,通过观察外观、启发评定触摸硬度、被动牵伸运动时肢体活动受限的程度及其阻力来判断。■姿势性肌张力:在变换各种姿势过程中,观察肌肉的阻力和肌肉的调整状态。■运动性肌张力:在完成某一动作的过程中,检查相应关节的被动运动阻力。2、异常肌张力分类■肌张力过强(hypertonia,肌张力高于正常静息水平)■肌张力过低(hypotonia,肌张力低于正常静息水平)■肌张力障碍(dystonia,肌张力损害或障碍)。3、肌张力评价改良Ashworth分级法评定标准级别评定标准0级无肌张力的增加肌张力略微增加:受累部分被动屈伸时,在关1级韦之末时呈现景小的阻力或出现突然卡住和释放肌张力轻度增加:在关节活动范围后50%范围内出现突然卡住,然后在关节活动范围的后50%均呈现最小的阻+级力肌张力较明显地增加:通过关节活动范围的大部分时,2级肌张力均较明显地增加,但受累部分仍能较易地被移动3级肌张力严重增高:被动运动困难4级僵直:受累部分被动压伸时呈现僵直状态,不能活动第三节平衡与协调评定讲解平讲授、提问学生维持平衡15min一、平衡的评定互动、衡与协的条件,依据回答,1、平衡的分类调评定启发讲解■静态平衡■自动态平衡■他动态平衡2、三个环节的参与■感觉输入:人体站立时身体所处位置与地球引力及周围环4
4 二、肌张力的评定 1、正常肌张力分类 ◼静止性肌张力:在肢体静息状态下,通过 观察外观、 触摸硬度、被动牵伸运动时肢体活动受限的程度及其阻力来 判断。 ◼姿势性肌张力:在变换各种姿势过程中,观察肌肉的阻力 和肌肉的调整状态。 ◼运动性肌张力:在完成某一动作的过程中,检查相应关节 的被动运动阻力。 2、异常肌张力分类 ◼肌张力过强(hypertonia,肌张力高于正常静息水平) ◼肌张力过低(hypotonia,肌张力低于正常静息水平) ◼肌张力障碍(dystonia,肌张力损害或障碍)。 3、肌张力评价 第三节 平衡与协调评定 一、平衡的评定 1、平衡的分类 ◼静态平衡 ◼自动态平衡 ◼他动态平衡 2、三个环节的参与 ◼感觉输入:人体站立时身体所处位置与地球引力及周围环 讲解肌 力测量 讲解肌 张力的 评定 讲解平 衡与协 调评定 讲授、 互动、 启发 讲授、 互动、 启发 讲授、 互动、 启发 5min 10min 15min 以肱二头肌为例. 讲解肌力测量 提问学生维持平衡 的条件,依据回答, 讲解

境的关系通过视觉、驱体感觉、前庭觉的传入而被感知■中枢整合:感觉信息在多级平衡觉神经中枢中进行整合加工,并形成运动的方案■运动控制:中枢神经系统在对多种感觉信息进行分析整合后下达运动指令,运动系统以不同的协同运动模式控制姿势变化,将身体质心调整到原来的范围内或重新建立新的平衡3、感觉系统驱体感觉系统视觉系统前庭系统4、中枢整合三种感觉信息在包括脊髓、前庭核、内侧纵束、脑干网状结构、小脑及大脑皮层等多级中枢进行整合加工,并形成运动的方案。5、运动控制中枢神经系统在对多种感觉信息进行分析整合后下达运动指令,运动系统以踝调节机制、髋调节机制及跨步调节机制或姿势性协同运动模式来保持新的平衡。二、协调:是指产生平滑、准确、控制良好的运动的能力,所完成运动的质量应包括按照一定的方向和节奏,采用适当的力量和速度,达到准确的目标。协调功能障碍又称共济失调。人体平衡的维持需要第四节发育反射的评定屈肌收缩反射和伸肌伸张反射讲解发讲授、15min图例讲解发育反射屈肌收缩反射(flexorwithdrawal)育反射互动、的评定的评定启发维科粗反放体位:仰卧位,头部中立位,双下肢伸展方法:刺激一侧足底反应:受刺激侧下肢出现失去控制的屈曲反应,足趾伸展、踝关节背屈出现时间:妊娠28周消失时间:出生后1-2个月F
5 境的关系通过视觉、躯体感觉、前庭觉的传入而被感知 ◼中枢整合:感觉信息在多级平衡觉神经中枢中进行整合加 工,并形成运动的方案 ◼运动控制 :中枢神经系统在对多种感觉信息进行分析整 合后下达运动指令,运动系统以不同的协同运动模式控制姿 势变化,将身体质心调整到原来的范围内或重新建立新的平 衡 3、 感觉系统 躯体感觉系统 视觉系统 前庭系统 4、中枢整合 三种感觉信息在包括脊髓、前庭核、内侧纵束、脑干网 状结构、小脑及大脑皮层等多级中枢进行整合加工,并 形成运动的方案。 5、运动控制 中枢神经系统在对多种感觉信息进行分析整合后下达运 动指令,运动系统以踝调节机制、髋调节机制及跨步调节机 制或姿势性协同运动模式来保持新的平衡。 二、协调: 是指产生平滑、准确、控制良好的运动的能力,所完成 运动的质量应包括按照一定的方向和节奏,采用适当的力量 和速度,达到准确的目标。协调功能障碍又称共济失调。 人体平衡的维持需要 第四节 发育反射的评定 一、 屈肌收缩反射和伸肌伸张反射 体位:仰卧位,头部 中立位,双下肢伸展 方法:刺激一侧足底 反应:受刺激侧下肢出现失去控制的屈曲反应,足趾伸展、 踝关节背屈 出现时间:妊娠 28 周 消失时间:出生后 1-2 个月 讲解发 育反射 的评定 讲授、 互动、 启发 15min 图例讲解发育反射 的评定

伸肌伸张反射(extensorthrust)性反店用性系体位:仰卧位、头中立位、一侧下肢伸展、另一侧屈曲。方法:刺激屈曲位的足底反应:被刺激下肢失去控制地呈伸展位出现时间:妊娠28周消失时间:出生后2个月二、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三、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质性反图5-6第一种对种性紧系性强反点体位:膝手卧位或趴在检查者腿上方法:使被检者头部尽量前屈反应:上肢屈曲或届肌张力增高,下肢伸展或伸肌张力增高。出现时间:生后4-6个月
6 体位:仰卧位、头中立位、一侧下肢伸展、另一侧屈 曲。 方法:刺激屈曲位的足底 反应:被刺激下肢失去控制地呈伸展位 出现时间:妊娠 28 周 消失时间:出生后 2 个月 二、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 三、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 体位:膝手卧位或趴在检查者腿上 方法:使被检者头部尽量前屈 反应:上肢屈曲或屈肌张力增高,下肢伸展或伸肌张力增高。 出现时间:生后 4-6 个月

消失时剪性反店阳丝反息图5-7,第二种对林性紧张性颈反身体位:膝手卧位或趴在检查者腿上方法:使被检者头部尽量后伸反应:上肢伸展或伸肌张力增高,下肢屈曲或屈肌张力增高。出现时间:生后4-6个月消失时间:8-12月联合反应(associatedreactions)联合反应(associatedreactions)酮性反应体位:仰卧位方法:身体任何部位的抗阻力随意运动反应:对侧肢体出现同样的动作或身体其它部位肌张力明显增高出现时间:出生时-3个月消失时间:8-9岁偏瘫患者控挛早期阶段也可诱发出联合反应。第四节感觉评定讲解感讲授、20min1、感觉(sensation):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受器的客观事觉评定互动、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个别属性有大小、形状、颜色、坚实度、启发湿度、味道、气味、声音等2、知觉(perception):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它的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反映3、感觉分类特殊感觉:包括视、听、嗅、味等。一般感觉(躯体感觉):浅感觉:痛觉、温度觉、触压觉,是皮肤和粘膜的感觉。深感觉:关节觉、振动觉,是肌腱、肌肉、骨膜和关节
7 消失时间:8-12 月 体位:膝手卧位或趴在检查者腿上 方法:使被检者头部尽量后伸 反应:上肢伸展或伸肌张力增高,下肢屈曲或屈肌张力增高。 出现时间:生后 4-6 个月 消失时间:8-12 月 联合反应(associated reactions) 体位:仰卧位 方法:身体任何部位的抗阻力随意运动 反应:对侧肢体出现同样的动作或身体其它部位肌张力 明显增高 出现时间:出生时-3 个月 消失时间:8-9 岁 偏瘫患者痉挛早期阶段也可诱发出联合反应。 第四节 感觉评定 1、感觉(sensation):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受器的客观事 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个别属性有大小、形状、颜色、坚实度、 湿度、味道、气味、声音等 2、知觉(perception):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它的客观事物的 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反映 3、感觉分类 特殊感觉:包括视、听、嗅、味等。 一般感觉(躯体感觉): 浅感觉:痛觉、温度觉、触压觉,是皮肤和粘膜的感觉。 深感觉:关节觉、振动觉,是肌腱、肌肉、骨膜和关节 讲解感 觉评定 讲授、 互动、 启发 20min

的感觉。复合感觉:实体觉、两点辨别觉、定位觉、图形觉、重量觉等,是皮质的感觉。第五节高级脑功能评定讲解高讲授、精神障碍检查、注意障碍、记忆障碍、痴呆评价、意识20min级脑功互动、障碍类型能评定启发1、失认(agnosis)失认就是认识障碍,是记述一种通过感觉系统却不能知觉物体现象的术语2、失用症(Apraxia)是后天习得的运用功能的障碍。是指在没有运动、感觉及协调性障碍的情况下,由于脑损害而不能按指令完成有目的的或以往熟练的动作。临床上,失用症少有孤立出现,常为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类型并存。失用症分类一意念性失用、意念运动性失用。意念性失用是意念或概念形成障碍,是动作的构思过程受到破坏而导致的复杂动作的概念性组织障碍。患者不能根据目的要求将组成一套动作的分解动作按照一定顺序排列组合并串联在一起而成为连贯、协调的功能活动。临床表现:动作的逻辑顺序出现混乱,或某一个动作被省略、被重复。可以正确地完成每一个分解动作,但不能成为连贯、协调的功能活动。意念运动性失用是运动记忆的计划和编排障碍。意念运动性失用的患者能够理解一项具体动作的概念,但却不能按指令模仿或执行一项有目的的、以往已习得的动作。由于保留了肌肉等的运动感觉记忆,患者仍然能够在相应的时间与地点自发地完成一些从前熟练操作的技巧动作。3、认知障碍的评定指中枢神经系统加工信息所用的方法,包括注意、组织、吸收和利用信息。注意:一段时间内,精神活动指向某一事物称注意。注意分为主动注意(有意)和被动注意(无意)。被动注意是没有自觉的目的和不加任何努力而不自主地、自然地注意;主动注意是自觉地、有预定目的的,使注意指向一定的对象,而且为了实现这一目的,在必要时还须做一定的努力。注意是一个多维度认知过程,包括注意范围、注意紧张度、注意维持、注意选择、注意转移、注意分配等。总结思考题总结课讲授5min1、康复评定的目的2、评定的内容程内容8
8 的感觉。 复合感觉:实体觉、两点辨别觉、定位觉、图形觉、重 量觉等,是皮质的感觉。 第五节 高级脑功能评定 精神障碍检查、注意障碍、记忆障碍、痴呆评价、意识 障碍类型 1、失认(agnosis) 失认就是认识障碍,是记述一种通过感觉系统却不能知 觉物体现象的术语. 2、失用症(Apraxia)是后天习得的运用功能的障碍。是指 在没有运动、感觉及协调性障碍的情况下,由于脑损害而不 能按指令完成有目的的或以往熟练的动作。临床上,失用症 少有孤立出现,常为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类型并存。 失用症分类 — 意念性失用、意念运动性失用。 意念性失用是意念或概念形成障碍,是动作的构思过程 受到破坏而导致的复杂动作的概念性组织障碍。患者不能根 据目的要求将组成一套动作的分解动作按照一定顺序排列组 合并串联在一起而成为连贯、协调的功能活动。 临床表现:动作的逻辑顺序出现混乱,或某一个动作被 省略、被重复。 可以正确地完成每一个分解动作 , 但不能 成为连贯、协调的功能活动。 意念运动性失用是运动记忆的计划和编排障碍。意念运 动性失用的患者能够理解一项具体动作的概念,但却不能按 指令模仿或执行一项有目的的、以往已习得的动作。由于保 留了肌肉等的运动感觉记忆,患者仍然能够在相应的时间与 地点自发地完成一些从前熟练操作的技巧动作。 3、认知障碍的评定 指中枢神经系统加工信息所用的方法,包括注意、组织、 吸收和利用信息。 注 意:一段时间内,精神活动指向某一事物称注意。 注意分为主动注意(有意)和被动注意(无意)。被动注意 是没有自觉的目的和不加任何努力而不自主地、自然地注意; 主动注意是自觉地、有预定目的的,使注意指向一定的对象, 而且为了实现这一目的,在必要时还须做一定的努力。 注意 是一个多维度认知过程,包括注意范围、注意紧张度、注意 维持、注意选择、注意转移、注意分配等。 总结 思考题 1、康复评定的目的 2、评定的内容 讲解高 级脑功 能评定 总结课 程内容 讲授、 互动、 启发 讲授 20min 5min

教案附页教师参考:1缪鸿石,《康复医学理论与实践》: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年2卓大宏,《中国康复医学》华夏出版社,2003年第二版学生参考:专业书籍:康复医学导论华夏出版社专业期刊:《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中国康复医学杂志》、《中国临床康复》、,《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教学有关网址:参考资料1国际物理医学与康复医学学会www.isprm2美国康复医学会www.acrm.org3美国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学会www.aapmr.org4国际作业治疗师联盟www.wfot.org.au5中国康复医学会www.carm.org.cn6中华医学会物理医学与康复分会www.capmr.org7中国康复研究中心www.crrc.com.cn思考题:1、康复评定的目的2、评定的内容作业:预习下部分思考题与作业其它说明教学效果与课后分析9
9 教 案 附 页 。 教学 参考资料 教师参考: 1 缪鸿石,《康复医学理论与实践》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年 2 卓大宏,《中国康复医学》 华夏出版社,2003 年第二版 学生参考: 专业书籍:康复医学导论 华夏出版社 专业期刊:《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中国康复医学杂志》、《中国临床康复》、,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有关网址: 1 国际物理医学与康复医学学会 www.isprm 2 美国康复医学会 www.acrm.org 3 美国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学会 www.aapmr.org 4 国际作业治疗师联盟 www.wfot.org.au 5 中国康复医学会 www.carm.org.cn 6 中华医学会物理医学与康复分会 www.capmr.org 7 中国康复研究中心 www.crrc.com.cn 思考题与 作业 思考题:1、康复评定的目的 2、评定的内容 作 业: 预习下部分 其它说明 教 学 效 果 与 课 后 分 析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康复医学概论》课程授课教案(讲稿)康复评定 物理疗法定 神经生理学疗法.doc
- 《康复医学概论》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一章 概述 第一节 机构康复 第二节 社区康复 第三节 康复医学的工作方法 第四节 康复医学的工作流程 第五节 康复结局.doc
- 《康复医学概论》课程授课教案(讲稿)康复伦理 康复伦理的历史与发展,康复临床实践的伦理关系,康复治疗学的专业职责.doc
- 《康复医学概论》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六章 康复医学科学研究 第七章 康复医学科的设置和常用设备 第八章 康复医学科诊疗工作常规.doc
- 《康复医学概论》课程授课教案(讲稿)作业疗法的历史沿革 作业疗法的领域 作业治疗的主要分科.doc
- 《康复医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The lntroduction of Rehabilitation Medicine.pdf
- 《神经疾病概要》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五章 神经系统疾病的辅助检查 第一节 腰椎穿刺及脑脊液检查 第二节影像学检查 第三节电生理检查 第四节 TCD 第六节 神经肌肉活检.doc
- 《神经疾病概要》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八章 脑血管疾病 第四节 蛛网膜下腔出血 第五节 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 第七章 头痛.doc
- 《神经疾病概要》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三章 神经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 第一节 意识障、第二节 认知障碍 第四节 痫性发作、第五节 眩晕与听觉障碍 第十节 共济、步态、不自主运动.doc
- 《神经疾病概要》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八章 脑血管疾病 第一节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第二节 脑梗死 第三节 脑出血.doc
- 《神经疾病概要》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九章 神经系统变性疾病 第一节 运动神经元病 第二节 阿尔茨海默病 第十章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doc
- 《神经疾病概要》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十四章 脊髓疾病 概述 第一节 急性脊髓炎 第三节 脊髓空洞症 第二节 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doc
- 《神经疾病概要》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十五章 周围神经疾病 概述 第一节 脑神经疾病 第二节 脊神经疾病 第十七章 重症肌无力.doc
- 《神经疾病概要》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十二章 运动障碍性疾病 概述 第一节 帕金森病 第二节 小舞蹈病 第三节 肝豆状核变性 第十三章 癫痫 概述 第一节 癫痫的分类 第二节 癫痫的诊断 第三节 癫痫的治疗.doc
- 《神经疾病概要》课程教学大纲 Summary of Neurology.pdf
- 《精神病学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一章 绪论 psychiatry(主讲:彭焱).ppt
- 《精神病学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二章 精神活动的神经科学基础(脑结构与精神活动).ppt
- 《精神病学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四章 精神障碍的神经生物学基础(神经电生理学基础).ppt
- 《精神病学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三章 精神障碍的流行病学.ppt
- 《精神病学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四章 精神障碍的神经生物学基础(神经影像学基础).ppt
- 《康复医学概论》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样卷及标准答案.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