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疾病概要》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八章 脑血管疾病 第一节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第二节 脑梗死 第三节 脑出血

河北联合大学教案教学部护理康复学院门教研室;康复基础吴庆文教师姓名教授专业技术职称:神经病学课程名称:授课学期:2012~2013学年春季学期
1 河北联合大学 教 案 教 学 部 门 : 护理康复学院 教研室 : 康复基础 教 师 姓 名 : 吴庆文 专业技术职称 : 教授 课 程 名 称 : 神经病学 授 课 学 期 :20 12~ 20 13 学年春季学期

教案首页神经病学中文课程名称Neurology英文授课对象20 11级及康复治疗学专业本科层次2 学时课时授课周节上课教室第7教学周西三202教室周二第 3-4大节第八章 脑血管疾病第一节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授课章节第二节脑梗死第三节脑出血教学目标:了解脑血管病的种类和名称。教学目标熟悉脑部的解剖和生理;与要求掌握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梗死、脑出血的临床表现;教学要求:注意回忆系统解剖学的知识,把解剖知识与临床症状联系起来。教学重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梗塞、脑出血的临床表现。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脑部不同部位损伤的临床表现与难点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启发式、案例式、互动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举例说明,结合神经系统解部,多用图片制作PowerPoint课件,采用计算机辅与手段助教学(CAI)、多媒体教学教材与教材:贾建平主编神经病学第6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5月教具教具:多媒体课件脑血管疾病CerebralVascularDisease、脑卒中Stroke、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专业词汇ischemicattack,TIA、脑梗死Cerebralinfarction5分钟引言部分:复习总论中相应的神经解剖知识基本部分:第八章脑血管疾病10分钟概述及血管分布15分钟第一节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第二节脑梗死教学内容概述10分钟与脑血栓形成15分钟时间分配颈内动脉系统10分钟椎基底动脉系统脑栓塞15分钟第三节脑出血15分钟结束部分:5分钟2
2 教 案 首 页 课程名称 中 文 神经病学 英 文 Neurology 授课对象 20 11 级 康复治疗学 专业 本科 层次 课 时 2 学时 授课周节 第 7 教学周 周 二 第 3-4 大节 上课教室 西三 202 教室 授课章节 第八章 脑血管疾病 第一节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第二节 脑梗死 第三节 脑出血 教学目标 与要求 教学目标:了解脑血管病的种类和名称。 熟悉脑部的解剖和生理; 掌握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梗死、脑出血的临床表现; 教学要求:注意回忆系统解剖学的知识,把解剖知识与临床症状联系起来。 教学重点 与难点 教学重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梗塞、脑出血的临床表现。 教学难点:脑部不同部位损伤的临床表现 教学方法 与手段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启发式、案例式、互动式 教学手段:举例说明,结合神经系统解剖,多用图片制作 PowerPoint 课件,采用计算机辅 助教学(CAI)、多媒体教学 教材与 教具 教材:贾建平主编 神经病学 第 6 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 年 5 月 教具:多媒体课件 专业词汇 脑血管疾病 Cerebral Vascular Disease、脑卒中 Stroke、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TIA、脑梗死 Cerebral infarction 教学内容 与 时间分配 引言部分: 复习总论中相应的神经解剖知识 5 分钟 基本部分: 第八章 脑血管疾病 概述及血管分布 10 分钟 第一节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15 分钟 第二节 脑梗死 概述 10 分钟 脑血栓形成 颈内动脉系统 15 分钟 椎基底动脉系统 10 分钟 脑栓塞 15 分钟 第三节 脑出血 15 分钟 结束部分: 5 分钟

教案正文(讲授概要与教学过程设计)目的时间注解授课内容教法PowerPoint使学生5m举例说明使引信言部分:对脑血课件、讲授学生对脑血复习总论相应解部学知识管病有法管病有个全基本部分:个全面面了解,以及第八章脑血管疾病(CerebralVascularDisease)了解与康复专业一、概念:概念:脑血管病是各种病因使脑血管发的关系生病变引起脑部疾病的总称脑血管病与心脏病,恶性肿瘤构成了三大致死疾病使学生50%~70%的存活者遗留瘫痪、失语等严重残疾,给了解脑讲授法社会、家庭带来沉重负担血管病5m提问学生,了互动式、二、流行病学脑血管病与心脏病,恶性肿瘤构成了三解对脑血管的概况大致死疾病。发病率约为120~180/10万,死亡率约为60病知识的认~120/10万。知情况发病率与环境\饮食习惯\气候(纬度)等因素有关,总体分布呈北高南低\西高东低的特征。纬度每增高5°脑卒中发病率增加64.0/10万\死亡率增加6.6/10万。三、脑血管疾病分类脑血管疾病根据功能缺损持续时间或病理性质的不同,有多种分类方法,我国1995年将CVD分为10类。三、 脑部的血液供应以顶枕沟为界。前2/3和部分间脑由颈内动脉分支供血后1/3和部分间脑、小脑、脑干由椎基底动脉供血。两个供血系统,每个系统分为皮质支和中央支使学生1、颈内动脉系统了解脑讲授法、讨!5m幻灯片.-眼动脉:眼部论法、的血液-脉络膜前动脉:纹状体、海马、外膝、大脑脚、乳头供应系体和灰结节3
3 教 案 正 文(讲授概要与教学过程设计) 授 课 内 容 目的 教法 时间 注解 引言部分: 复习总论相应解剖学知识 基本部分: 第八章 脑血管疾病(Cerebral Vascular Disease) 一、概念 : 概念 : 脑血管病是各种病因使脑血管 发 生病变引起脑部疾病的总称脑血管病与心脏病,恶性肿 瘤构成了三大致死疾病。 50%~70%的存活者遗留瘫痪、失语等严重残疾,给 社会、家庭带来沉重负担 二、流行病学: 脑血管病与心脏病,恶性肿瘤构成了三 大致死疾病。发病率约为 120 ~180/10 万,死亡率约为 60 ~ 120/10 万。 发病率与环境\饮食习惯\气候(纬度)等因素有关,总体分 布呈北高南低\西高东低的特征。纬度每增高 5°脑卒中发 病率增加 64.0/10 万\死亡率增加 6.6/10 万。 三、脑血管疾病分类 脑血管疾病根据功能缺损持续时间或病理性质的不同, 有多种分类方法,我国 1995 年将 CVD 分为 10 类。 三、脑部的血液供应 以顶枕沟为界。前 2/3 和部分间脑由颈内动脉分支供血 后 1/3 和部分间脑、小脑、脑干由椎基底动脉供血。两个 供血系统,每个系统分为皮质支和中央支。 1、颈内动脉系统 -眼动脉:眼部 -脉络膜前动脉:纹状体、海马、外膝、大脑脚、乳头 体和灰结节 使学生 对 脑 血 管 病 有 个全面 了解 使学生 了 解 脑 血管病 的概况 使学生 了 解 脑 的血液 供 应 系 PowerPoint 课件、讲授 法 讲授法 互动式、 讲授法、讨 论法、 5m 5m 5m 举例说明使 学生对 脑 血 管 病 有个全 面了解,以及 与康复专业 的关系 提问学生,了 解 对 脑血管 病 知识的认 知情况 幻灯片

统-后交通动脉---大脑前动脉:颈内动脉终支--大脑中动脉:颈内动脉延续供应眼部及大脑半球前3/5部分即额叶、颢叶、顶叶及基底节的血液2、椎-基底动脉系统---小脑后下动脉---小脑前下动脉脑桥支.内听动脉---小脑上动脉-大脑后动脉供应大脑半球后2/5部分即枕叶及叶的基底面,枕叶的内侧及丘脑等。3、脑静脉(1)浅静脉:上矢状窦---大脑上静脉---大脑中静脉海绵窦--大脑下静脉海绵窦和大脑大静脉(2)深静脉:---大脑大静脉(Galen静脉)---基底静脉四、病因1、血管壁病变---动脉硬化:动脉粥样硬化和高血压---动脉炎:结核性梅毒、结缔组织疾病、钩端螺旋体---先天异常:动脉瘤、血管畸形、先天性血管狭窄幻灯片---血管损伤:外伤、颅脑手术、导管插入以及药物、毒物、肿瘤造成的血管损伤2、心脏病和血液动力学改变:高血压、低血压、心功能障碍、心房纤颤等。3、血液成分改变和血液流变学改变:高粘血症、凝血机制异常4、其他:空气、脂肪、癌细胞和寄生虫栓子第二节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ischemicattack,TIA )一、概念使学生讲授法、讨1、TIA是指因脑血管病变引起的的短暂性、局限性脑功能掌握短缺失或视网膜功能障碍,临床症状一般持续10-20分钟,论法、互动3m式多在1小时内缓解,最长不超过24小时,不遗留神经功暂性脑能缺损,CT\MRI大多正常。凡临床症状持续超过1小时缺血发且遗留神经影像学检查有明确病灶者,不宜称为TIA。TIA作概念、是脑卒中的高危因素。机制及临床表2、病因及发病机制4
4 -后交通动脉 -大脑前动脉:颈内动脉终支 -大脑中动脉:颈内动脉延续 供应眼部及大脑半球前 3/5 部分即额叶、颞叶、顶 叶 及基底节的血液 2、椎-基底动脉系统 -小脑后下动脉 -小脑前下动脉 - 脑桥支 - 内听动脉 -小脑上动脉 -大脑后动脉 供应大脑 半球后 2/5 部分即枕叶及颞叶的基底面,枕 叶的内侧及丘脑等。 3、脑静脉 ⑴浅静脉: -大脑上静脉 上矢状窦 -大脑中静脉 海绵窦 -大脑下静脉 海绵窦和大脑大静脉 ⑵深静脉: -大脑大静脉(Galen 静脉) -基底静脉 四、病因 1、血管壁病变 -动脉硬化:动脉粥样硬化和高血压 -动脉炎:结核性梅毒、结缔组织疾病、钩端螺旋体。 -先天异常:动脉瘤、血管畸形、先天性血管狭窄 -血管损伤:外伤、颅脑手术、导管插入以及药物、 毒物、肿瘤造成的血管损伤。 2、心脏病和血液动力学改变:高血压、低血压、心功 能障碍、心房纤颤等。 3、血液成分改变和血液流变学改变:高粘血症、凝血 机制异常 4、其他:空气、脂肪、癌细胞和寄生虫栓子。 第二节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TIA) 一、概念 1、TIA 是指因脑血管病变引起的的短暂性、局限性脑功能 缺失或视网膜功能障碍,临床症状一般持续 10-20 分钟, 多在 1 小时内缓解,最长不超过 24 小时,不遗留神经功 能缺损, CT\MRI 大多正常。凡临床症状持续超过 1 小时 且遗留神经影像学检查有明确病灶者,不宜称为 TIA。TIA 是脑卒中的高危因素。 2、病因及发病机制 统 使学生 掌 握 短 暂性脑 缺血发 作概念、 机制及 临床表 讲授法、讨 论法、互动 式 3m 幻灯片

目前有多种学说:现和治微栓塞疗方法血管痉挛血液成分改变血液动力学改变颈椎病导致椎动脉受压其它-盗血二、临床表现1、TIA 基本临床特征--发作性;---短暂性,症状24小时内完全缓解;--可逆性,症状可完全恢复,一般不留神经功能缺损;---反复性,每次发作出现的局灶症状符合一定的血管供应区。--年龄多在50岁以上;2、颈动脉系统TIA5m(1)常见症状:对侧单肢无力(上肢多见)或轻偏瘫,可伴有面部轻瘫。(2)特征性症状:--眼动脉交叉瘫:病变侧单眼一过性黑朦或失明,对侧偏瘫。---Horner征交叉瘫:病变侧Horner征,对侧偏瘫。-主侧半球受累可出现失语症。(3)可能出现的症状:对侧偏身麻木、感觉减退、对侧同向性偏盲。3、椎-基底动脉系统TIA(1)常见症状:眩晕、平衡失调,多不伴有耳鸣。(2)特征性症状--跌倒发作(dropattack)--双眼视力障碍---短暂性全面性遗忘症(3)可能出现的症状:咽障碍、构音不清、共济失调、复视、意识障碍伴或不伴瞳孔缩小。三、诊断主要依靠病史在诊断TIA之前,医生需对下面6个问题作出肯定的回答:①发作的临床特点应是局灶性的神经功能损害而非弥漫性的(如体位性低血压,心律失常等);②已除外局灶性癫痫或偏头痛;③神经损害的症状及体征持续时间应小于24小时;③其他脑和眼的结构性损伤已除外,如脑肿瘤、血管瘤、巨动脉瘤、硬膜下血肿等。这些病变均可导致短暂局灶性神经功能障碍发作。而单眼视力丧失,要考虑除外青5
5 目前有多种学说: 微栓塞 血管痉挛 血液成分改变 血液动力学改变 颈椎病导致椎动脉受压 其它-盗血 二、临床表现 1、TIA 基本临床特征 -发作性; -短暂性,症状 24 小时内完全缓解; -可逆性,症状可完全恢复,一般不留神经功能缺损; -反复性,每次发作出现的局灶症状符合一定的血管 供应区。 -年龄多在 50 岁以上; 2、颈动脉系统 TIA ⑴常见症状:对侧单肢无力(上肢多见)或轻偏瘫,可伴有 面部轻瘫。 ⑵特征性症状: -眼动脉交叉瘫:病变侧单眼一过性黑朦或失明,对侧 偏瘫。 -Horner 征交叉瘫:病变侧 Horner 征,对侧偏瘫。 -主侧半球受累可出现失语症。 ⑶可能出现的症状:对侧偏身麻木、感觉减退、 对侧同向性偏盲。 3、椎-基底动脉系统 TIA ⑴ 常见症状:眩晕、平衡失调,多不伴有耳 鸣。 ⑵特征性症状 -跌倒发作(drop attack) -双眼视力障碍 -短暂性全面性遗忘症 ⑶可能出现的症状:咽障碍、构音不清、 共济失调、复 视、意识障碍伴或不伴瞳孔缩小。 三、诊断主要依靠病史 在诊断 TIA 之前,医生需对下面 6 个问题作出肯定的 回答:①发作的临床特点应是局灶性的神经功能损害而非 弥漫性的(如体位性低血压,心律失常等); ②已除外局灶性癫痫或偏头痛; ③神经损害的症状及体征持续时间应小于 24 小时; ④其他脑和眼的结构性损伤已除外,如脑肿瘤、血管 瘤、巨动脉瘤、硬膜下血肿等。这些病变均可导致短暂局 灶性神经功能障碍发作。而单眼视力丧失,要考虑除外青 现和治 疗方法 5m

光眼、视网膜出血等;③非血管性的短暂神经功能障碍发作,应除外低血糖、高血液粘稠度、高钙血症、低钠血症、肾衰、肝功能衰竭等;③非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病变应明确,如感染性动脉病变、外伤、梅毒、夹层动脉瘤、肌纤维发育不良等。四、鉴别诊断:局限性癫痫、可逆性缺血性神经功能缺损、偏头痛、美尼耳氏病。五、治疗及预后1、病因治疗:控制卒中危险因素,消除微栓子来源和血液动力学障碍,戒除烟酒,坚持体育锻炼。2、药物治疗:血管扩张剂及扩容剂、抗血小板聚集剂、、抗凝治疗、钙洁抗剂、中医治疗。3、手术治疗:血管造影证实为中度或重度狭窄病变可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或血管成形术和血管内支架植入术。4、预后未经治疗者1/3以后发展为脑梗塞使学生讲授法、图10m幻灯片第三节脑梗塞(cerebralinfarction)掌握脑示法概念:是指各种原因所致的脑部血液供应障碍导致脑缺血栓形血、缺氧性坏死,出现相应功能的缺失。包括: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腔隙性脑梗死。成的病一、脑血栓形成(cerebralthrombosis)因、病1、脑血栓形成的病因理、临床动脉粥样硬化:最常见表现动脉炎:结缔组织病、细菌、病毒其他:药源性,血液系统疾病等好发部位:大脑中动脉、颈动脉虹吸部及起始部、椎动脉及基底动脉中下段2、病理脑梗死在颈内动脉80%,椎基底动脉20%好发依次为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大脑后动脉>大脑前动脉>椎基底动脉病理分期:超早期(1-6H)部分血管内皮、神经细胞、星形胶质细胞粒体肿胀空化急性期(6-24H)缺血脑组织苍白、轻度肿胀坏死期(24-28H):神经细胞消失,胶质细胞坏变,巨噬细胞浸润,脑组织水肿软化期(3d-3w)病变区液化变软恢复期(3-4wW后):坏死脑组织清除,脑组织萎缩,小病灶一瘢痕,大病灶→中风囊脑血流中断30S发生代谢变化,1分钟后神经元功能活动停止,超过5分钟,造成脑梗死,缺血最重的中心部位发生软化,周围形成半暗带,脑缺血的治疗时间窗为6小6
6 光眼、视网膜出血等; ⑤非血管性的短暂神经功能障碍发作,应除外低血 糖、高血液粘稠度、高钙血症、低钠血症、肾衰、肝功能 衰竭等; ⑥非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病变应明确,如感染性动脉 病变、外伤、梅毒、夹层动脉瘤、肌纤维发育不良等。 四、鉴别诊断:局限性癫痫、可逆性缺血性神经功能缺损、 偏头痛、 美尼耳氏病。 五、治疗及预后 1、病因治疗:控制卒中危险因素,消除微栓子来源和 血液动力学障碍,戒除烟酒,坚持体育锻炼。 2、药物治疗:血管扩张剂及扩容剂、抗血小板聚集剂、 抗凝治疗、钙拮抗剂、中医治疗。 3、手术治疗:血管造影证实为中度或重度狭窄病变, 可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或血管成形术和血管内支架植入 术。 4、预后 未经治疗者 1/3 以后发展为脑梗塞 第三节 脑梗塞(cerebral infarction) 概念:是指各种原因所致的脑部血液供应障碍导致脑缺 血、缺氧性坏死,出现相应功能的缺失。包括:脑血栓 形成、脑栓塞、腔隙性脑梗死。 一、脑血栓形成(cerebral thrombosis) 1、脑血栓形成的病因 动脉粥样硬化:最常见 动脉炎:结缔组织病、细菌、病毒 其他:药源性,血液系统疾病等 好发部位:大脑中动脉、颈动脉虹吸部及起始部、椎动 脉及基底动脉中下段 2、病理 脑梗死在颈内动脉 80%,椎基底动脉 20% 好发依次为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大脑后动脉>大脑 前动脉>椎基底动脉 病理分期: 超早期(1-6H):部分血管内皮、神经细胞、星形胶质 细胞粒体肿胀空化 急性期(6-24H):缺血脑组织苍白、轻度肿胀 坏死期(24-28H):神经细胞消失, 胶质细胞坏变, 巨噬 细胞浸润, 脑组织水肿 软化期(3d-3w):病变区液化变软 恢复期 (3-4w后):坏死脑组织清除, 脑组织萎缩, 小病 灶→瘢痕,大病灶→中风囊 脑血流中断 30S 发生代谢变化,1 分钟后神经元功能活 动停止,超过 5 分钟,造成脑梗死,缺血最重的中心部位 发生软化,周围形成半暗带,脑缺血的治疗时间窗为 6 小 使学生 掌 握 脑 血栓形 成 的 病 因、病 理、临床 表现 讲授法、图 示法 10m 幻灯片

时以内。再灌注时间窗(timewindow):脑梗死区血流再通后脑组织损伤可恢复的有效时间3、临床表现多见于有动脉硬化的老年人,常伴有高血压、冠心病或糖尿病;多于安静状态下发病,数小时或1-2天达到高峰;通常意识清楚,大面积梗塞时也可出现脑疝,甚至死亡有神经系统定位体征。三、不同动脉闭塞的临床表现(30°)1、颈内动脉-无症状、症状性闭塞出现单眼一过性黑朦,偶见永久性失明。使学生掌握颈15m幻灯片-眼动脉交叉瘫或霍纳征交叉瘫。讲授法、案-只表现大脑前、中或后动脉闭塞症状。内动脉例法2、大脑前动脉梗塞的(1)主干闭塞:临床表-中枢性面舌瘫、偏瘫下肢重于上肢;伴轻度感觉障现举例内囊损碍;-尿便障碍或尿急(旁中央小叶受损);伤病人。精神症状(极与眠体受累),常可见强握、吸反射(额叶病变)。(2)皮层支闭塞:对侧偏瘫,下肢重于上肢。(3)深穿支闭塞:面、舌、肩瘫。3、大脑中动脉(1)主干闭塞:三偏症状;一失语症、体象障碍;-意识障碍、颅内压增高、脑疝可导致死亡。(2)皮层支闭塞-中枢性面舌瘫和偏瘫,偏瘫上肢重于下肢;-伴感觉障碍,主要是皮质感觉障碍;-失语、体象障碍。(3)深穿支闭塞:对侧偏瘫、一般无感觉障碍及偏盲、可讲授法15m幻灯片有失语。了解椎基地动4、大脑后动脉(1)主干闭塞:对侧偏盲、偏瘫及偏身感觉障碍(较轻)、脉系统的梗塞丘脑综合症,主侧半球病变可有失读症表现(2)皮层支闭塞:-对侧同向性偏盲、象限盲、皮质盲。-主侧下动脉闭塞时可见视觉性失认症、精神性失明和对颜色失认。-主侧半球顶枕动脉闭塞可有失语。(3)深穿支闭塞:丘脑动脉闭塞:丘脑综合征;-中脑分支闭塞:Weber综合征
7 时以内。 再灌注时间窗(time window):脑梗死区血流再通后脑 组织损伤可恢复的有效时间 3、临床表现 多见于有动脉硬化的老年人,常伴有高血压、冠心病或 糖尿病; 多于安静状态下发病,数小时或 1-2 天达到高峰; 通常意识清楚,大面积梗塞时也可出现脑疝,甚至死亡 有神经系统定位体征。 三、不同动脉闭塞的临床表现(30’) 1、颈内动脉 -无症状、症状性闭塞出现单眼一过性黑朦,偶见永 久性失明。 -眼动脉交叉瘫或霍纳征交叉瘫。 -只表现大脑前、中或后动脉闭塞症状。 2、大脑前动脉 ⑴主干闭塞: -中枢性面舌瘫、偏瘫下肢重于上肢;伴轻度感觉障 碍; -尿便障碍或尿急(旁中央小叶受损); - 精神症状(颞极与胼胝体受累),常可见强握、吸吮 反射(额叶病变)。 ⑵皮层支闭塞:对侧偏瘫,下肢重于上肢。 ⑶深穿支闭塞:面、舌、肩瘫。 3、大脑中动脉 ⑴主干闭塞: - 三偏症状; -失语症、体象障碍; -意识障碍、颅内压增高、脑疝可导致死亡。 ⑵皮层支闭塞 -中枢性面舌瘫和偏瘫,偏瘫上肢重于下肢; -伴感觉障碍,主要是皮质感觉障碍; - 失语、体象障碍。 ⑶深穿支闭塞:对侧偏瘫、一般无感觉障碍及偏盲、可 有失语。 4、大脑后动脉 ⑴主干闭塞:对侧偏盲、偏瘫及偏身感觉障碍(较轻)、 丘脑综合症,主侧半球病变可有失读症。 ⑵皮层支闭塞: -对侧同向性偏盲、象限盲、皮质盲。 -主侧颞下动脉闭塞时可见视觉性失认症、精神性失 明和对颜色失认。 -主侧半球顶枕动脉闭塞可有失语。 ⑶深穿支闭塞: - 丘脑动脉闭塞:丘脑综合征; -中脑分支闭塞:Weber 综合征。 使学生 掌 握 颈 内动脉 梗 塞 的 临床表 现 了 解 椎 基地动 脉系统 的梗塞 表现 讲授法、案 例法 讲授法 15m 15m 幻灯片 举例内囊损 伤病人 幻灯片

5、椎动脉闭塞小脑后下动脉闭塞,也称延髓背外侧综合症(Wallenberg综合症):表现为眩晕、恶心、呕吐;眼球震颤:交叉性感觉障碍;球麻痹;病灶侧Horner征;病灶侧小脑性共济失调。6、基底动脉闭塞(1)分支闭塞-桥脑旁正中动脉闭塞:Foville综合征-桥脑支(短旋动脉)闭塞:Millard-Gubler综合征(2)小脑前下动脉闭塞:桥脑下部外侧综合征。(3)小脑上动脉闭塞:桥脑上部外侧综合征。(4)内听动脉闭塞:耳鸣、听力减退或突发性耳聋,眩晕、呕吐及眼球震颤。(s)基底动脉分支双侧闭塞:闭锁综合征。(6)基底动脉主于闭塞:深昏迷、四肢瘫、针尖样瞳孔、中枢性高热、中枢性呼吸困难、延髓麻痹,多数不久死亡。7、特殊类型的脑梗死大面积脑梗死;分水岭脑梗死;出血性脑梗死;多发性脑梗死。四、辅助检查1、常规检查:查血糖、血脂、血液流变学、心电图。2、CT检查:发病当天多正常,24~48小时后梗塞区出现低密度灶。3、MRI检查:较CT显示病灶早,脑干梗塞应做MRI检查4、脑血管造影5、经颅多普勒超声(TCD五、诊断要点发病年龄多较高;多有动脉硬化及高血压病史:病前可有TIA;多在安静状态下发病;症状多在几小时或更长时间内逐渐加重;意识清楚但神经系统局灶体征明显;CT早期多正常,24~48小时后出现低密度灶。鉴别诊断一脑出血、脑栓塞、颅内占位性病变。六、治疗1治疗原则■超早期治疗■个体化治疗■整体化治疗2、治疗方法一般治疗血压:除非收缩压>220mmHg,舒张压>120mmHg,平均动脉压>130mmHg吸氧和通气支持-血糖:>11.1mmol/L立即处理脑水肿8
8 5、椎动脉闭塞 小脑后下动脉闭塞,也称延髓背外侧综合症 (Wallenberg 综合症 ):表现为眩晕、恶心、呕吐;眼球震 颤;交叉性感觉障碍;球麻痹;病灶侧 Horner 征; 病灶 侧小脑性共济失调。 6、基底动脉闭塞 ⑴分支闭塞 -桥脑旁正中动脉闭塞:Foville 综合征。 -桥脑支 (短旋动脉 )闭塞:Millard -Gubler 综合征。 ⑵小脑前下动脉闭塞:桥脑下部外侧综合征。 ⑶小脑上动脉闭塞:桥脑上部外侧综合征。 ⑷内听动脉闭塞:耳鸣、听力减退或突发性耳聋,眩晕、 呕吐及眼球震颤。 ⑸ 基底动脉分支双侧闭塞:闭锁综合征。 ⑹基底动脉主干闭塞:深昏迷、四肢瘫、针尖样瞳孔、 中枢性高热、中枢性呼吸困难、延髓麻痹,多数不久死亡。 7、特殊类型的脑梗死 大面积脑梗死;分水岭脑梗死;出血性脑梗死;多发性 脑梗死。 四、辅助检查 1、常规检查:查血糖、血脂、血液流变学、心电图。 2、CT 检查: 发病当天多正常 ,24~48 小时后 梗塞区出现低密度灶。 3 、 MRI 检查 : 较 CT 显示 病 灶 早, 脑 干梗 塞 应做 MRI 检查 4、脑血管造影 5、经颅多普勒超声(TCD 五、诊断要点 发病年龄多较高;多有动脉硬化及高血压病史;病 前可有 TIA;多在安静状态下发病;症状多在几小时或更 长时间内逐渐加重;意识清楚但神经系统局灶体征明显; CT 早期多正常,24~48 小时后出现低密度灶。 鉴别诊断 —脑出血、脑栓塞、颅内占位性病变。 六、治疗 1 治疗原则 ◼超早期治疗 ◼个体化治疗 ◼整体化治疗 2、治疗方法 ◼一般治疗 ◼血压:除非收缩压>220mmHg,舒张压>120mmHg,平 均动脉压>130mmHg ◼吸氧和通气支持 ◼血糖:>11.1mmol/L 立即处理 ◼脑水肿

·感染上消化道出血发热-深静脉血栓形成水电介质平衡紊乱心脏损伤癫痫3、特殊治疗静脉溶栓动脉溶栓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抗凝治疗脑保护剂治疗血管内治疗4、外科治疗5、其他药物治疗6、康复治疗溶栓适应症年龄18-80岁无意识障碍CT排除出血且无低密度病灶血压低于200/120mmHg近期无脑出血、蛛网膜下腔无出血、大手术史非出血体质7、预后及预防预后:急性期死亡率约5%-15%,其中有2/3死于并发症40%以上复发预防:主要是针对脑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进行治疗使学生讲授法15m幻灯片第四节脑栓塞(cerebralembolism)掌握脑一、概念:脑栓塞指各种栓子随血流进入颅内动脉使血管栓塞的腔急性闭塞,引起相应供血区脑组织缺血坏死及功能障临床表现碍,约占15-20%二、病因一心源性、非心源性、来源不明三、 病理和病理生理■多见于颈内动脉系统,尤其是大脑中动脉,病理上与脑血栓形成基本相同。■病理生理栓子突然堵塞动脉,侧支循环不能迅速建立,供血区急性缺血,同时常伴有血管痉挛,故起病时脑缺血范围较广,症状较严重,当痉挛缓解,栓子碎裂、溶解,侧支循环建立时,症状可有所缓解。四、临床表现发病急骤,症状在数秒或数分钟内达高峰,是血管病中9
9 ◼感染 ◼上消化道出血 ◼发热 ◼深静脉血栓形成 ◼水电介质平衡紊乱 ◼心脏损伤 ◼癫痫 3、特殊治疗 ◼静脉溶栓 ◼动脉溶栓 ◼抗血小板聚集治疗 ◼抗凝治疗脑保护剂治疗 ◼血管内治疗 4、外科治疗 5、其他药物治疗 6、康复治疗 溶栓适应症 年龄 18-80 岁 无意识障碍 CT 排除出血且无低密度病灶 血压低于 200/120mmHg 近期无脑出血、蛛网膜下腔 无出血、大手术史 非出血体质 7、预后及预防 预后:急性期死亡率约 5%-15%,其中有 2/3 死于并发 症 40%以上复发 预防:主要是针对脑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进行治疗 第四节 脑栓塞(cerebral embolism) 一、概念:脑栓塞指各种栓子随血流进入颅内动脉使血管 腔急性闭塞,引起相应供血区脑组织缺血坏死及功能障 碍,约占 15-20%。 二、病因—心源性、非心源性、来源不明 三、病理和病理生理 ◼多见于颈内动脉系统,尤其是大脑中动脉,病理上 与脑血栓形成基本相同。 ◼病理生理 栓子突然堵塞动脉,侧支循环不能迅速建立,供血区 急性缺血,同时常伴有血管痉挛,故起病时脑缺血范围较 广,症状较严重,当痉挛缓解,栓子碎裂、溶解,侧支循 环建立时,症状可有所缓解。 四、临床表现 发病急骤,症状在数秒或数分钟内达高峰,是血管病中 使学生 掌 握 脑 栓 塞 的 临床表 现 讲授法 15m 幻灯片

最快的多属完全性中风,栓塞部位继发血栓时病情可逐渐进展可有头痛、局灶性癫痫和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神经系统定位体征原发病的症状和体征易发生梗塞后出血四、辅助检查头部CT有低密度病灶,低密度区中有高密度影提示为出血性梗塞腰穿可正常,有脑水肿时压可升高,出血性梗塞可有红细胞;感染性可有细菌数增加心电图可见心律失常、心肌梗塞等五、诊断及鉴别诊断诊断:急骤起病,有定位体征,有栓子来源鉴别诊断:与脑出血、脑血栓鉴别有局限性癫痫者应与其它引起癫痫的疾病鉴别六、治疗及预后■治疗:包括针对脑部病变的治疗及引起栓塞的原发病的治疗。脑部病变的治疗与血栓形成相似。主要目的为改善脑循环,减少梗塞范围。排除出血性梗塞后可用抗凝治疗。■预后:死亡率为5-15%,存活者50-60%可复发。使学生掌握脑讲授法5m预防:防治各种原发病。1出血的第五节脑出血(intracerebral概念、病hemorrhage)因及机一、概念:制临床原发性非外伤性脑实质出血,发病率60-80/10万。急性表现期病死率30-40%。我国占全部脑卒中的10%-30%。二、病因:高血压--最常见先天畸形--动脉瘤、动静脉畸形动脉粥样硬化血液病脑淀粉样血管病变抗凝或溶栓治疗三、 发病机制脑动脉壁薄弱,具有中层肌肌细胞,外层结缔组织较少,缺乏外弹力层的特点;长期高血压导致深穿支动脉微小动脉瘤;讲授法、互5m豆纹动脉和旁正中动脉自大脑中动脉和脑底部动脉呈掌握脑直角分出,承受高压血流冲击,易致血管破裂出血,又称出血的动式为出血动脉。临床表现的特四、临床表现10
10 最快的 多属完全性中风,栓塞部位继发血栓时病情可逐渐进展 可有头痛、局灶性癫痫和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 神经系统定位体征 原发病的症状和体征 易发生梗塞后出血 四、辅助检查 头部 CT 有低密度病灶,低密度区中有高密度影提示 为出血性梗塞 腰穿可正常,有脑水肿时颅压可升高,出血性梗塞可 有红细胞;感染性可有细菌数增加 心电图可见心律失常、心肌梗塞等 五、诊断及鉴别诊断 诊断:急骤起病,有定位体征,有栓子来源 鉴别诊断:与脑出血、脑血栓鉴别 有局限性癫痫者应与其它引起癫痫的疾病鉴 别 六、治疗及预后 ◼治疗:包括针对脑部病变的治疗及引起 栓塞的原 发病的治疗。脑部病变的治疗与血栓形成相似。主要目的 为改善脑循环,减少梗塞范围。排除出血性梗塞后可用抗 凝治疗。 ◼预后:死亡率为 5-15%,存活者 50-60%可复发。 ◼预防:防治各种原发病。 第五节 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一、概念: 原发性非外伤性脑实质出血,发病率 60-80/10 万。急性 期病死率 30-40%。我国占全部脑卒中的 10%-30%。 二、病因: 高血压-最常见 先天畸形-动脉瘤、动静脉畸形 动脉粥样硬化 血液病 脑淀粉样血管病变 抗凝或溶栓治疗 三、发病机制 脑动脉壁薄弱, 具有中层肌肌细胞,外层结缔组织较 少, 缺乏外弹力层的特点; 长期高血压导致深穿支动脉微小动脉瘤; 豆纹动脉和旁正中动脉自大脑中动脉和脑底部动脉呈 直角分出,承受高压血流冲击,易致血管破裂出血,又称 为出血动脉。 四、临床表现 使学生 掌 握 脑 出 血 的 概念、病 因及机 制 临 床 表现 掌握脑 出血的 临床表 现 的 特 讲授法 讲授法、互 动式 5m 5m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神经疾病概要》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九章 神经系统变性疾病 第一节 运动神经元病 第二节 阿尔茨海默病 第十章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doc
- 《神经疾病概要》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十四章 脊髓疾病 概述 第一节 急性脊髓炎 第三节 脊髓空洞症 第二节 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doc
- 《神经疾病概要》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十五章 周围神经疾病 概述 第一节 脑神经疾病 第二节 脊神经疾病 第十七章 重症肌无力.doc
- 《神经疾病概要》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十二章 运动障碍性疾病 概述 第一节 帕金森病 第二节 小舞蹈病 第三节 肝豆状核变性 第十三章 癫痫 概述 第一节 癫痫的分类 第二节 癫痫的诊断 第三节 癫痫的治疗.doc
- 《神经疾病概要》课程教学大纲 Summary of Neurology.pdf
- 《精神病学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一章 绪论 psychiatry(主讲:彭焱).ppt
- 《精神病学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二章 精神活动的神经科学基础(脑结构与精神活动).ppt
- 《精神病学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四章 精神障碍的神经生物学基础(神经电生理学基础).ppt
- 《精神病学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三章 精神障碍的流行病学.ppt
- 《精神病学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四章 精神障碍的神经生物学基础(神经影像学基础).ppt
- 《精神病学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四章 精神障碍的神经生物学基础(遗传学基础).ppt
- 《精神病学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五章 精神障碍的症状学.ppt
- 《精神病学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八章 精神障碍的诊断与分类.ppt
- 《精神病学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七章 精神障碍的诊断.ppt
- 《精神病学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六章 精神障碍的检查.ppt
- 《精神病学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精神障碍的治疗原则(2012年).ppt
- 《精神病学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抗焦虑药.ppt
- 《精神病学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抗抑郁药.ppt
- 《精神病学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情绪稳定剂.ppt
- 《精神病学基础》课程实践项目设计与实践指导书.pdf
- 《神经疾病概要》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三章 神经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 第一节 意识障、第二节 认知障碍 第四节 痫性发作、第五节 眩晕与听觉障碍 第十节 共济、步态、不自主运动.doc
- 《神经疾病概要》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八章 脑血管疾病 第四节 蛛网膜下腔出血 第五节 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 第七章 头痛.doc
- 《神经疾病概要》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五章 神经系统疾病的辅助检查 第一节 腰椎穿刺及脑脊液检查 第二节影像学检查 第三节电生理检查 第四节 TCD 第六节 神经肌肉活检.doc
- 《康复医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The lntroduction of Rehabilitation Medicine.pdf
- 《康复医学概论》课程授课教案(讲稿)作业疗法的历史沿革 作业疗法的领域 作业治疗的主要分科.doc
- 《康复医学概论》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六章 康复医学科学研究 第七章 康复医学科的设置和常用设备 第八章 康复医学科诊疗工作常规.doc
- 《康复医学概论》课程授课教案(讲稿)康复伦理 康复伦理的历史与发展,康复临床实践的伦理关系,康复治疗学的专业职责.doc
- 《康复医学概论》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一章 概述 第一节 机构康复 第二节 社区康复 第三节 康复医学的工作方法 第四节 康复医学的工作流程 第五节 康复结局.doc
- 《康复医学概论》课程授课教案(讲稿)康复评定 物理疗法定 神经生理学疗法.doc
- 《康复医学概论》课程授课教案(讲稿)康复评定 肌张力、平衡与协调、发育反射评定 感觉评定、高级脑功能评定.doc
- 《康复医学概论》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样卷及标准答案.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