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教学资源 》 大学文库

石河子大学:《动物营养与饲料学》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营养2001-2004试卷A1B1A2B2(答案合集)

文档信息
资源类别:文库
文档格式:DOC
文档页数:41
文件大小:166KB
团购合买:点击进入团购
内容简介
石河子大学:《动物营养与饲料学》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营养2001-2004试卷A1B1A2B2(答案合集)
刷新页面文档预览

「子大学石河2000一2001第一学期(动医97班)《家畜饲养学》试题(A卷)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过瘤胃蛋白质:经过瘤胃未经微生物降解的饲料蛋白质直,称之为过瘤胃蛋白质2.粗纤维:植物的细胞壁成分,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和果胶等。3.能量浓度:每千克饲粮所含能值。4.必需氨基酸:家畜体内不能合成,或能合成而合成的速度及数量不能满足正常生长需要,必须由饲料供给的氨基酸5.蛋白能量比:指每1000千卡代谢能的饲粮所含蛋白质的克数,即粗蛋白质(克)/1000千卡代谢能。6.代谢体重:自然体重的0.75次方。7.粗饲料:饲料DM中CF大于或等于18%,以风干物为饲喂形式的饲料。8.维持需要:动物在既不生产产品又不从事劳役情况下,为保持体况正常和体重不变所需要的营养物质量。9.饲粮:这种按日粮饲料的百分比例数配得的大量混合饲料。10.NND:奶牛能量单位,我国规定750千卡产奶净能为一个奶牛能量单位。二·填空题(1) 18.75%(2)18碳二烯酸、18碳三烯酸(3)脂肪、粗纤维(4)添加剂预混料、全价配合饲料(5)体重、生产水平、环境温度(6)胆碱(7)适宜的水分、一定的含糖量、适宜的温度、厌氧条件(8)脂肪、不饱和脂肪酸(9)氟(10)2/3、1/4

石 河 子 大 学 2000— 2001 第一学期(动医 97 班 ) 《家畜饲养学》试题( A 卷)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过瘤胃蛋白质:经过瘤胃未经微生物降解的饲料蛋白质直,称之为过瘤胃蛋白质 2.粗纤维:植物的细胞壁成分,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和果胶等。 3.能量浓度:每千克饲粮所含能值。 4.必需氨基酸:家畜体内不能合成,或能合成而合成的速度及数量不能满足正常生 长需要,必须由饲料供给的氨基酸。 5.蛋白能量比:指每 1000 千卡代谢能的饲粮所含蛋白质的克数,即粗蛋白质(克) /1000 千卡代谢能。 6.代谢体重:自然体重的 0.75 次方。 7.粗饲料:饲料 DM 中 CF 大于或等于 18%,以风干物为饲喂形式的饲料。 8.维持需要:动物在既不生产产品又不从事劳役情况下,为保持体况正常和体重不 变所需要的营养物质量。 9.饲粮:这种按日粮饲料的百分比例数配得的大量混合饲料。 10.NND:奶牛能量单位,我国规定 750 千卡产奶净能为一个奶牛能量单位。 二·填空题 (1)18.75% (2)18 碳二烯酸、18 碳三烯酸 (3)脂肪、粗纤维 (4)添加剂预混料、全价配合饲料 (5)体重、生产水平、环境温度 (6)胆碱 (7)适宜的水分、一定的含糖量、适宜的温度、厌氧条件 (8)脂肪、不饱和脂肪酸 (9)氟 (10)2/3、1/4

三·是非题(1)(2)(3) (4) X(5) × (6) (7) × (8) ×四·选择题(1) D(2) C(3) D(4) A(5) D(6) C(7) B(8) A(9) D(10)A(11) D (12) A五·计算题1.玉米:77.4%,蛋白质补充料:22.6%2.维持需要:84W0.75=8882.16千卡产奶需要:25×750千卡=18750千卡合计:27632.16千卡六.问答题1.饲料在动物体内转化过程饲料总能(GE)→粪能1.未消化饲料2.肠道微生物及其产物3.进入肠道分泌物4.消化道脱落细胞消化能(DE)+尿能消化过程产生气体 (甲烷等)代谢能(ME)→体增热(营养物质代谢产热)发酵热(产生于瘤胃、盲肠和大结肠)能(NE)净2维持净能生产净能2维生素 E与硒对机体的代谢与抗氧化作用有相似之处。在一定条件下,维生素 E可替代部分硒的作用,但硒不能代替维生素E。饲粮中维生素E不足时易出现却硒症状,只有硒存在时,维生素E才能在体内起作用

三·是非题 (1)√ (2)√ (3)√ (4)×(5)×(6)√(7)×(8)× 四·选择题 (1)D (2)C (3)D (4)A (5)D (6)C (7)B (8)A (9) D (10)A (11)D (12)A 五·计算题 1.玉米:77.4%,蛋白质补充料:22.6% 2.维持需要:84W0.75 =8882.16 千卡 产奶需要:25 × 750 千卡 =18750 千卡 合计:27632.16 千卡 六.问答题 1. 饲料在动物体内转化过程 饲料总能(GE) →粪 能 1.未消化饲料 2.肠道微生物及其产物 3.进入肠道分泌物 4.消化道脱落细胞 消 化 能(DE) →尿 能 消化过程产生气体(甲烷等) 代 谢 能(ME) →体增热(营养物质代谢产热) 发酵热(产生于瘤胃、盲肠和大结肠) 净 能(NE) 维持净能 生产净能 2. 维生素 E 与硒对机体的代谢与抗氧化作用有相似之处。在一定条件下,维生素 E 可替代部分硒的作用,但硒不能代替维生素 E。饲粮中维生素 E 不足时易出现却硒症 状,只有硒存在时,维生素 E 才能在体内起作用

其作用主要是为了完善日粮的全价性,提高饲料利用效率,促进动物生长和防治动物疾病,减少饲料贮存期间营养物质的损失以及改进畜产品品质。包括营养物质添加剂(维生素、微量元素、氨基酸)、非营养性添加剂(抗生素、驱虫剂、饲料保存剂和其它添加剂等)A(1)提高动物生产水平(2)保持动物健康状况良好(3)缩短饲养周期。(4)减少自由活动量(5)控制适宜的环境温度。5.能量饲料是指在干物质中粗纤维含量低于18%,粗蛋白质含量低于20%的谷实类、糠麸类、草籽树实类及块根块茎瓜类等饲料。一般每千克消化能在10MI以上,高于12.55MI消化能者属于高能量饲料。(1)优点:富含无氮浸出物,约占干物质的70—80%,(燕麦例外为66%),而且其中主要是淀粉,占82一90%,故其消化率很高。高能量的特性是这类饲料突出的优点。(2)缺点:蛋白质和必需氨基酸的含量不足:粗蛋白质含量约占8一13%。赖氨酸含量为0.31—0.69%蛋氨酸含量为0.16—0.23%缺钙:钙含量低于0.1%,磷的含量可达0.31—0.45%,钙磷比例失调。缺乏维生素A和维生素 D6.(1)必须参考各类动物的营养需要量表或饲养标准表。在这个基础上,再根据饲养实践中动物生长与生产性能的反映情况而予以灵活应用。如发现日粮的营养水平偏高,可酌量降低;反之,则可适当的予以提高。(2)须注意日粮的适口性,应尽可能配合一个适口性好的日粮。(3)所选择的饲料,应考虑经济的原则,尽量选用营养丰富而价格低廉的饲料进行配合。以降低动物饲料费用,提高动物生产效率。因此,须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选用饲料。(4)饲料配合时须考虑动物对象的消化生理特点,选用适宜的饲料。如牛、羊为反台动物,可大量利用粗饲料;而猪、鸡为单胃动物,消化粗纤维的能力较差。因此,为猪、鸡配料切忌多用粗料,尤其对生长快、生产性能高的,更应注意。否则,在生产上将蒙受损失。7.根据动物的不同种类、性别、年龄、体重、生产目的与水平:以生产实践中积累的经验,结合能量与物质代谢试验和饲养试验的结果,科学地规定动物每天应该给予

3. 其作用主要是为了完善日粮的全价性,提高饲料利用效率,促进动物生长和防 治动物疾病,减少饲料贮存期间营养物质的损失以及改进畜产品品质。 包括营养物质添加剂(维生素、微量元素、氨基酸)、非营养性添加剂(抗生 素、驱虫剂、饲料保存剂和其它添加剂等) 4. (1) 提高动物生产水平 (2) 保持动物健康状况良好 (3) 缩短饲养周期。 (4) 减少自由活动量。 (5) 控制适宜的环境温度。 5. 能量饲料是指在干物质中粗纤维含量低于 18%,粗蛋白质含量低于 20%的谷实 类、糠麸类、草籽树实类及块根块茎瓜类等饲料。一般每千克消化能在 10MJ 以上, 高于 12.55MJ 消化能者属于高能量饲料。 (1)优点:富含无氮浸出物,约占干物质的 70—80%,(燕麦例外为 66%),而 且其中主要是淀粉,占 82—90% ,故其消化率很高。高能量的特性是这类饲料突出 的优点。 (2)缺点:蛋白质和必需氨基酸的含量不足:粗蛋白质含量约占 8—13% 。赖 氨酸含量为 0.31—0.69%;蛋氨酸含量为 0.16—0.23% 。 缺钙:钙含量 低于 0.1% , 磷的含量可达 0.31—0.45%,钙磷比例失调。 缺乏维生素 A 和维生素 D 6. (1)必须参考各类动物的营养需要量表或饲养标准表。在这个基础上,再根据饲 养实践中动物生长与生产性能的反映情况而予以灵活应用。如发现日粮的营养水平偏 高,可酌量降低;反之,则可适当的予以提高。 (2)须注意日粮的适口性,应尽可能配合一个适口性好的日粮。 (3)所选择的饲料,应考虑经济的原则,尽量选用营养丰富而价格低廉的饲料进 行配合。以降低动物饲料费用,提高动物生产效率。因此,须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 选用饲料。 (4)饲料配合时须考虑动物对象的消化生理特点,选用适宜的饲料。如牛、羊为 反刍动物,可大量利用粗饲料;而猪、鸡为单胃动物,消化粗纤维的能力较差。因此, 为猪、鸡配料切忌多用粗料,尤其对生长快、生产性能高的,更应注意。否则,在生 产上将蒙受损失。 7. 根据动物的不同种类、性别、年龄、体重、生产目的与水平;以生产实践中积累 的经验,结合能量与物质代谢试验和饲养试验的结果,科学地规定动物每天应该给予

的能量和各种营养物质数量。这种规定的标准,称为饲养标准。饲养标准在动物饲养实践中起重要作用,但这种标准往往适应于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畜牧生产的水平。按照饲养标准规定对动物进行饲养,可以避免实际饲养中的盲目性,做到心中有数。实践证明,饲养不足或过度,均不利于动物健康与生产性能的发挥。特别是种用家畜,后果更为显著。不合理的饲养会严重影响种公畜的配种能力与种母畜的受胎率。饲养标准的作用还在于它是是一个技术标准。作为畜牧场制定全年饲料生产与供应计划不可缺少的依据。8.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考虑:1)物理处理(2)化学处理(3)微生物处理另外,还应当包括应用粗饲料时的补饲技术,选择适宜的补充料和补充量

的能量和各种营养物质数量。这种规定的标准,称为饲养标准。 饲养标准在动物饲养实践中起重要作用,但这种标准往往适应于不同国家、不同 地区畜牧生产的水平。按照饲养标准规定对动物进行饲养,可以避免实际饲养中的盲 目性,做到心中有数。实践证明,饲养不足或过度,均不利于动物健康与生产性能的 发挥。特别是种用家畜,后果更为显著。不合理的饲养会严重影响种公畜的配种能力 与种母畜的受胎率。 饲养标准的作用还在于它是一个技术标准。作为畜牧场制定全年饲料生产与供应 计划不可缺少的依据。 8. 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物理处理 (2)化学处理 (3)微生物处理 另外,还应当包括应用粗饲料时的补饲技术,选择适宜的补充料和补充量

石河子大学2000一2001第一学期(动医97班)《家畜饲养学》试题(B卷)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粗蛋白质:饲料样品中含氮化合物的总称,包括纯蛋白质和非蛋白氮。2.无氮浸出物:=100%一(水分%+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纤维%+粗灰分%)3.能量浓度:每千克饲粮所含能值。4.限制性氨基酸:在饲料和日粮蛋白质中按照动物有机体的需要及比例,其相对不足的必需氨基酸称为限制性氨基酸。5.能量蛋白比:指每千克饲粮所含的代谢能(千卡)与粗蛋白质(%)之比。6.基础代谢:基础代谢是指体况良好的动物在理想条件下维持自身生存所必要的最低限度的能量代谢。7.配合饲料:是根据动物营养需要及饲料资源等状况,把若干种饲料按一定配比均匀混合的饲料产品。8.维持需要:动物在既不生产产品又不从事劳役情况下,为保持体况正常和体重不变所需要的营养物质量。9.日粮:一昼夜动物家畜所采食的饲料量。10.RND:肉牛能量单位,我国规定1千克中等玉米含8.08兆焦综合净能为一个RND。二·填空题(1) 82%(2)18碳二烯酸、18碳三烯酸(3)半纤维素、木质素(4)添加剂预混料、全价配合饲料(5)原料、生长阶段、加工技术(6)镁一定的含糖量、适宜的温度、厌氧条件(7)适宜的水分、(8)脂肪、不饱和脂肪酸(9) 140

石 河 子 大 学 2000— 2001 第一学期(动医 97 班 ) 《家畜饲养学》试题 ( B 卷)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粗蛋白质:饲料样品中含氮化合物的总称,包括纯蛋白质和非蛋白氮。 2.无氮浸出物:=100%—(水分%+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纤维%+粗灰分%) 3.能量浓度:每千克饲粮所含能值。 4.限制性氨基酸:在饲料和日粮蛋白质中按照动物有机体的需要及比例,其相对不 足的必需氨基酸称为限制性氨基酸。 5.能量蛋白比:指每千克饲粮所含的代谢能(千卡)与粗蛋白质(%)之比。 6.基础代谢:基础代谢是指体况良好的动物在理想条件下维持自身生存所必要的最 低限度的能量代谢。 7.配合饲料:是根据动物营养需要及饲料资源等状况,把若干种饲料按一定配比均 匀混合的饲料产品。 8.维持需要:动物在既不生产产品又不从事劳役情况下,为保持体况正常和体重不 变所需要的营养物质量。 9.日粮:一昼夜动物家畜所采食的饲料量。 10.RND:肉牛能量单位,我国规定 1 千克中等玉米含 8.08 兆焦综合净能为一个 RND。 二·填空题 (1)82% (2)18 碳二烯酸、18 碳三烯酸 (3)半纤维素、木质素 (4)添加剂预混料、全价配合饲料 (5)原料、生长阶段、加工技术 (6)镁 (7)适宜的水分、一定的含糖量、适宜的温度、厌氧条件 (8)脂肪、不饱和脂肪酸 (9)140

(10)2/3、1/4三·是非题(1)/(2)(3)× (4) ×(5) × (6) ×(7) (8) 四·选择题(1) D(2) A(3) c(4) D(5) c(6) D(9) B(7) D(8) A(10) B(11) A(12) D五·计算题3。玉米:77.4%,蛋白质补充料:22.6%4:维持需要:84W0.75=8882.16千卡产奶需要:FCM=0.4M+15F=0.4X20+15×0.6=17千克17×750千卡=12750千卡合计:21632.16千卡六。问答题1.(一)动物的种类、品种、年龄和个体1.动物种类:由于消化器官的结构和机能的不同,各种动物对于同一种饲料的消化率不同。不同种类动物的胃肠道适于消化不同性质的饲料。如牛、羊对粗糙的、大容积饲料消化较好,猪、禽类的消化器官适于消化浓厚的谷实类饲料。2.品种:用不同培育方法所形成的各种品种,在外形、体质和消化器官发育方面有所差别,可能使不同品种在消化能力方面也有所不同。3.年龄:动物对饲料的消化能力,依年龄的大小亦不一致。幼龄动物的消化器官尚未发育完全,因此不能象成年动物那样很好地更多利用粗料。衰老动物,由于牙齿不好,消化力亦低。4.个体:同一品种和年龄相同的动物,消化率常有很大的差别。对粗饲料消化的差别最大(可达14%)。生长期间的饲养,显然会影响到消化器官的发育与机能。(二)饲料日粮的组成1.饲料日粮的成分:饲料养分中以粗蛋白质和粗纤维对消化率的影响最大。饲料中粗纤维越多,则所有养分的消化率越低。由于饲料化学成分不同,不同饲料中同名称的养分消化率也不同。2.蛋白质水平:足量的粗蛋白质可以防止饲料日粮消化率的降低。反之,粗蛋白质不足,碳水化合物增多,则可使消化率下降。3.维生素:维生素B族、维生素A和维生素C缺乏时,可导致消化不良(如发生

(10)2/3、1/4 三·是非题 (1)√ (2)√ (3)× (4)×(5)×(6)×(7)√(8)√ 四·选择题 (1)D (2)A (3)C (4)D (5)C (6)D (7)D (8)A (9)B (10)B (11)A (12)D 五·计算题 3.玉米:77.4%,蛋白质补充料:22.6% 4.维持需要:84W0.75 =8882.16 千卡 产奶需要:FCM=0.4M + 15F =0.4×20 + 15 × 0.6=17 千克 17 × 750 千卡 =12750 千卡 合计:21632.16 千卡 六.问答题 1. (一)动物的种类、品种、年龄和个体 1.动物种类:由于消化器官的结构和机能的不同,各种动物对于同一种饲料的消 化率不同。不同种类动物的胃肠道适于消化不同性质的饲料。如牛、羊对粗糙的、大 容积饲料消化较好,猪、禽类的消化器官适于消化浓厚的谷实类饲料。 2.品种:用不同培育方法所形成的各种品种,在外形、体质和消化器官发育方面 有所差别,可能使不同品种在消化能力方面也有所不同。 3.年龄:动物对饲料的消化能力,依年龄的大小亦不一致。幼龄动物的消化器官 尚未发育完全,因此不能象成年动物那样很好地更多利用粗料。衰老动物,由于牙齿 不好,消化力亦低。 4.个体:同一品种和年龄相同的动物,消化率常有很大的差别。对粗饲料消化的 差别最大(可达 14%)。生长期间的饲养,显然会影响到消化器官的发育与机能。 (二)饲料日粮的组成 1.饲料日粮的成分:饲料养分中以粗蛋白质和粗纤维对消化率的影响最大。饲料 中粗纤维越多,则所有养分的消化率越低。由于饲料化学成分不同,不同饲料中同一 名称的养分消化率也不同。 2.蛋白质水平:足量的粗蛋白质可以防止饲料日粮消化率的降低。反之,粗蛋白 质不足,碳水化合物增多,则可使消化率下降。 3.维生素:维生素 B 族、维生素 A 和维生素 C 缺乏时,可导致消化不良(如发生

便秘、下、呕吐、胃炎、食欲减退等症状),以致可使消化道的动和分泌机能遭到破坏。4.饲料给量:饲料给量的多少对饲料的消化率有很大的影响。维生素E能促进维生素A、D的吸收,以及维生素A在动物肝脏中的贮存,并保护其免遭氧化。同时,维生素E对胡萝卜素转化为维生素A也有促进作用。其作用主要是为了完善日粮的全价性,提高饲料利用效率,促进动物生长和防治动物疾病,减少饲料贮存期间营养物质的损失以及改进畜产品品质。包括营养物质添加剂(维生素、微量元素、氨基酸)、非营养性添加剂(抗生素、驱虫剂、饲料保存剂和其它添加剂等)4.a)提高动物生产水平b)保持动物健康状况良好c)缩短饲养周期。d)减少自由活动量。e)控制适宜的环境温度。5.一)含水量高:陆生植物的水分含量约在75一90%,而水生植物约在95%左右。因此,每单位重量中所含养分相对较少,陆生植物饲料每千克鲜重的消化能在300—600千卡之间。二)蛋白质含量较高:一般禾本科牧草和蔬菜类饲料的粗蛋白质含量在1.5%—3%之间,豆科青饲料在3.2%4.4%之间,按干物质计算前者为13%—15%,后者可达18%24%。含赖氨酸较多,所含氨化物中游离氨基酸占60%—70%三)粗纤维含量较低:青饲料含粗纤维较少,干物质中粗纤维不超过30%,木质素低,无氮浸出物较高。(四)钙、磷比例适宜:豆科植物的钙含量要高于其它科的植物。(五)维生素含量丰富:特别是胡萝卜素的含量较高。每千克饲料中含50—80毫克,此外,维生素B族、E、C、K含量也较多。6.其作用机制如下:1.刺激有益微生物群体的优先繁殖,同时抑制对动物机体有害的微生物,减少它们和寄主对营养物质的竞争,并降低如幼畜下痢等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病率。2.由于肠壁变薄,肠壁血液更加充分供应而促进了营养物质的吸收。3.动物补饲抗菌素后,采食量增加4.当日粮中脂溶性维生素和矿物质不足时,抗菌素能提高其利用率

便秘、下痢、呕吐、胃炎、食欲减退等症状),以致可使消化道的蠕动和分泌机能遭 到破坏。 4.饲料给量:饲料给量的多少对饲料的消化率有很大的影响。 2. 维生素 E 能促进维生素 A、D 的吸收,以及维生素 A 在动物肝脏中的贮存,并保 护其免遭氧化。同时,维生素 E 对胡萝卜素转化为维生素 A 也有促进作用。 3. 其作用主要是为了完善日粮的全价性,提高饲料利用效率,促进动物生长和防治 动物疾病,减少饲料贮存期间营养物质的损失以及改进畜产品品质。 包括营养物质添加剂(维生素、微量元素、氨基酸)、非营养性添加剂(抗生 素、驱虫剂、饲料保存剂和其它添加剂等) 4. a) 提高动物生产水平 b) 保持动物健康状况良好 c) 缩短饲养周期。 d) 减少自由活动量。 e) 控制适宜的环境温度。 5. (一)含水量高:陆生植物的水分含量约在 75—90%,而水生植物约在 95%左右。 因此,每单位重量中所含养分相对较少,陆生植物饲料每千克鲜重的消化能在 300—600 千卡之间。 (二)蛋白质含量较高:一般禾本科牧草和蔬菜类饲料的粗蛋白质含量在 1.5%—3% 之间,豆科青饲料在 3.2%—4.4% 之间,按干物质计算前者为 13%—15%,后者可达 18%—24% 。含赖氨酸较多,所含氨化物中游离氨基酸占 60%—70% 。 (三)粗纤维含量较低:青饲料含粗纤维较少,干物质中粗纤维不超过 30% ,木质 素低,无氮浸出物较高。 (四)钙、磷比例适宜:豆科植物的钙含量要高于其它科的植物。 (五)维生素含量丰富:特别是胡萝卜素的含量较高。每千克饲料中含 50—80 毫克, 此外,维生素 B 族、E、C、K 含量也较多。 6. 其作用机制如下: 1.刺激有益微生物群体的优先繁殖,同时抑制对动物机体有害的微生物,减少 它们和寄主对营养物质的竞争,并降低如幼畜下痢等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病率。 2.由于肠壁变薄,肠壁血液更加充分供应而促进了营养物质的吸收。 3.动物补饲抗菌素后,采食量增加。 4.当日粮中脂溶性维生素和矿物质不足时,抗菌素能提高其利用率

7.根据动物的不同种类、性别、年龄、体重、生产目的与水平;以生产实践中积累的经验,结合能量与物质代谢试验和饲养试验的结果,科学地规定动物每天应该给予的能量和各种营养物质数量。这种规定的标准,称为饲养标准。饲养标准在动物饲养实践中起重要作用,但这种标准往往适应于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畜牧生产的水平。按照饲养标准规定对动物进行饲养,可以避免实际饲养中的盲目性,做到心中有数。实践证明,饲养不足或过度,均不利于动物健康与生产性能的发挥。特别是种用家畜,后果更为显著。不合理的饲养会严重影响种公畜的配种能力与种母畜的受胎率。饲养标准的作用还在于它是是一个技术标准。作为畜牧场制定全年饲料生产与供应计划不可缺少的依据。8.饲料蛋白质在瘤胃被微生物降解生成氨,除被细菌合成菌体蛋白质外,多余的氨则被瘤胃壁吸收,随血液循环进入肝脏用于合成尿素。所合成尿素的去路:一部分进入肾脏随尿排出体外,另一部分通过瘤胃壁的血液扩散又回到瘤胃,再一部分进入唾液腺随唾液返回瘤胃。后两种方式返回瘤胃的尿素均可再次被细菌利用合成菌体蛋白。由于这一过程反复不断循环,故也称为瘤胃一肝脏的氮素循环。氮素循环既可减少食入饲料蛋白质的浪费,又可使食入蛋白质更多地转化为菌体蛋白质

7. 根据动物的不同种类、性别、年龄、体重、生产目的与水平;以生产实践中积累 的经验,结合能量与物质代谢试验和饲养试验的结果,科学地规定动物每天应该给予 的能量和各种营养物质数量。这种规定的标准,称为饲养标准。 饲养标准在动物饲养实践中起重要作用,但这种标准往往适应于不同国家、不同 地区畜牧生产的水平。按照饲养标准规定对动物进行饲养,可以避免实际饲养中的盲 目性,做到心中有数。实践证明,饲养不足或过度,均不利于动物健康与生产性能的 发挥。特别是种用家畜,后果更为显著。不合理的饲养会严重影响种公畜的配种能力 与种母畜的受胎率。 饲养标准的作用还在于它是一个技术标准。作为畜牧场制定全年饲料生产与供应 计划不可缺少的依据。 8. 饲料蛋白质在瘤胃被微生物降解生成氨,除被细菌合成菌体蛋白质外,多余的氨 则被瘤胃壁吸收,随血液循环进入肝脏用于合成尿素。所合成尿素的去路:一部分进 入肾脏随尿排出体外,另一部分通过瘤胃壁的血液扩散又回到瘤胃,再一部分进入唾 液腺随唾液返回瘤胃。后两种方式返回瘤胃的尿素均可再次被细菌利用合成菌体蛋 白。由于这一过程反复不断循环,故也称为瘤胃—肝脏的氮素循环。氮素循环既可减 少食入饲料蛋白质的浪费,又可使食入蛋白质更多地转化为菌体蛋白质

石河子大学动科院2000—2001学年第二学期(动科99)《动物营养学》(A)试卷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过瘤胃蛋白质:经过瘤胃未经微生物降解的饲料蛋白质直,称之为过瘤胃蛋白质2.酸性洗涤纤维:用中性洗涤剂处理,把饲料分成两个部分:可溶部分、不溶部分。不溶部分用酸性洗涤剂处理,又分成两个部分:可容部分为半纤维素,不溶部分为酸性洗涤纤维3.能量浓度:每千克饲粮所含能值。4.微量元素:动物体内含量小于0.01%的矿物元素。5.母体效应:指母畜对仔畜生长发育的影响。综合法:即笼统计量为一目的或数目的某一营养物质的总需要量,而不剖析构成6.此需要量的组分。7.青干草:是指青草(或其它青绿饲料作物)在未结子实之前,刘割后干制而成的饲料。由于在干制后仍能保留一定的青绿颜色,故又称为青干草。8.氮平衡:通过测定氮食入量与排出量之差,从而测知氮的需要量与利用效率,其中包括氮的正平衡、负平衡和等平衡。9.饲料添加剂:饲料添加剂是指配合饲料中加入的各种微量成分,包括氨基酸、维生素制剂、微量元素、抗菌素、酶制剂、激素、抗氧化物质、驱虫药物、防霉剂及着色剂等。10.蛋白质净利用率:指存留氮与进食氮之比,亦即PBV与消化率的乘积。二·填空题(1)18碳二烯酸(2)赖氨酸、苏氨酸(3)无氮浸出物、水分(4)能量饲料、维生素饲料

石 河 子 大 学 动 科 院 2000—2001 学年第二学期(动科 99) 《动物营养学》(A)试卷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过瘤胃蛋白质:经过瘤胃未经微生物降解的饲料蛋白质直,称之为过瘤胃蛋白质。 2.酸性洗涤纤维:用中性洗涤剂处理,把饲料分成两个部分:可溶部分、不溶部分。 不溶部分用酸性洗涤剂处理,又分成两个部分:可容部分为半纤维素,不溶部分 为酸性洗涤纤维 3.能量浓度:每千克饲粮所含能值。 4.微量元素:动物体内含量小于 0.01%的矿物元素。 5.母体效应:指母畜对仔畜生长发育的影响。 6.综合法:即笼统计量为一目的或数目的某一营养物质的总需要量,而不剖析构成 此需要量的组分。 7.青干草:是指青草(或其它青绿饲料作物)在未结子实之前,刈割后干制而成的 饲料。由于在干制后仍能保留一定的青绿颜色,故又称为青干草。 8.氮平衡:通过测定氮食入量与排出量之差,从而测知氮的需要量与利用效率,其 中包括氮的正平衡、负平衡和等平衡。 9.饲料添加剂:饲料添加剂是指配合饲料中加入的各种微量成分,包括氨基酸、维 生素制剂、微量元素、抗菌素、酶制剂、激素、抗氧化物质、驱虫药物、防霉剂 及着色剂等。 10.蛋白质净利用率:指存留氮与进食氮之比,亦即 PBV 与消化率的乘积。 二·填空题 (1)18 碳二烯酸 (2)赖氨酸、苏氨酸 (3)无氮浸出物、水分 (4)能量饲料、维生素饲料

(5)原料、生长阶段、加工技术(6)胆碱(7)适宜的水分、一定的含糖量、适宜的温度、厌氧条件(8)脂肪、不饱和脂肪酸(9)氟(10)动物不产生、能与被标记物在消化道内同步运行三·是非题(1) × (2) ×(3) (4) × (5) (6) (7) × (8) 四·选择题(1) D(2) B(3) A(4) A(5) D (6) A(7) B(8) A(9) B(10)A(11) A (12) C五·计算题1 3%×6.25=18.75%2FCM=0.4M+15F=0.4×20+15×0.6=17千克六。问答题1饲料在动物体内转化过程饲料总能(GE)→粪能1.未消化饲料2.肠道微生物及其产物3.进入肠道分泌物4.消化道脱落细胞消化能(DE)尿能消化过程产生气体(甲烷等)代谢能(ME)→体增热(营养物质代谢产热)发酵热(产生于瘤胃、盲肠和大结肠)能(NE)净7立维持净能生产净能2

(5)原料、生长阶段、加工技术 (6)胆碱 (7)适宜的水分、一定的含糖量、适宜的温度、厌氧条件 (8)脂肪、不饱和脂肪酸 (9)氟 (10)动物不产生、能与被标记物在消化道内同步运行 三·是非题 (1)×(2)×(3)√(4)×(5)√(6)√(7)×(8)√ 四·选择题 (1)D (2)B (3)A (4)A (5)D (6)A (7)B (8)A (9)B (10)A (11)A(12)C 五·计算题 1 3%×6.25=18.75% 2 FCM=0.4M + 15F =0.4×20 + 15 × 0.6=17 千克 六.问答题 1. 饲料在动物体内转化过程 饲料总能(GE) →粪 能 1.未消化饲料 2.肠道微生物及其产物 3.进入肠道分泌物 4.消化道脱落细胞 消 化 能(DE) →尿 能 消化过程产生气体(甲烷等) 代 谢 能(ME) →体增热(营养物质代谢产热) 发酵热(产生于瘤胃、盲肠和大结肠) 净 能(NE) 维持净能 生产净能 2.

刷新页面下载完整文档
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