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营养与饲料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动物营养学教学大纲 Animal Nutrition

动物营养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码:Z102021课程名称:动物营养学Animal Nutrition总学时/总学分:48/3理论学时/理论学分:48/3适用专业:动物科学开课单位:动物科技学院一、课程性质及目的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动物科学专业的普通教育必修课2、课程目的:本课程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也是学习饲料学、饲料加工及动物生产学等后续课程的一门必要基础课。在生理、生化学习的基础上,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正确认识动物营养的基本原理;掌握动物营养需要的研究方法及需要特点,为学习动物生产学等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二、课程内容及要求2 学时绪论教学内容:动物营养学的概念与任务;动物营养学在现代动物生产中的重要作用:动物营养学的历史、现状和未来;动物营养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教学要求:要求学生掌握有关动物营养学的概念与主要任务,理解动物营养学在现代动物生产中的重要作用及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了解动物营养学的历史、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采用课堂讲授形式讲述,最后介绍课外阅读资料及学习要求等。营养原理(34学时)第一篇第一章 动物与饲料的化学组成2 学时教学内容:动物与饲料;动物总体及其组织的化学组成:植物总体及其产品的化学组成;动物对饲料的消化吸收;动物的消化力与饲料的可消化性;教学要求:要求学生掌握动物与饲料在化学组成上的差别、饲料营养成分分析方案,理解动物的消化力与饲料的可消化性的关系与综合评价,了解不同动物的消化方式的特点及影响饲料消化率的主要因素。第二章蛋白质的营养6 学时教学内容:蛋白质的生理意义;蛋白质的基本概念、分类、性质;蛋白质的消化吸收与代谢;氨基酸营养:简单含氮化合物的利用:提高蛋白质营养价值的方法;蛋白质缺乏或过剩对动物的影
动物营养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动物营养学 Animal Nutrition 课程编码:Z102021 总学时/总学分:48/3 理论学时/理论学分:48/3 适用专业:动物科学 开课单位:动物科技学院 一、课程性质及目的 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动物科学专业的普通教育必修课 2、课程目的:本课程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也是学习饲料学、饲料加工及动物生产学等后 续课程的一门必要基础课。在生理、生化学习的基础上,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正确认识动物 营养的基本原理;掌握动物营养需要的研究方法及需要特点,为学习动物生产学等课程打下坚实的 基础。 二、课程内容及要求 绪论 2 学时 教学内容:动物营养学的概念与任务;动物营养学在现代动物生产中的重要作用;动物营养学 的历史、现状和未来;动物营养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教学要求:要求学生掌握有关动物营养学的概念与主要任务,理解动物营养学在现代动物生产 中的重要作用及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了解动物营养学的历史、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采用课堂讲授 形式讲述,最后介绍课外阅读资料及学习要求等。 第一篇 营养原理 (34 学时) 第一章 动物与饲料的化学组成 2 学时 教学内容:动物与饲料;动物总体及其组织的化学组成;植物总体及其产品的化学组成;动物 对饲料的消化吸收;动物的消化力与饲料的可消化性; 教学要求:要求学生掌握动物与饲料在化学组成上的差别、饲料营养成分分析方案,理解动物 的消化力与饲料的可消化性的关系与综合评价, 了解不同动物的消化方式的特点及影响饲料消化率 的主要因素。 第二章 蛋白质的营养 6 学时 教学内容:蛋白质的生理意义;蛋白质的基本概念、分类、性质;蛋白质的消化吸收与代谢; 氨基酸营养;简单含氮化合物的利用;提高蛋白质营养价值的方法;蛋白质缺乏或过剩对动物的影

响。教学要求:掌握单胃动物和反台动物的蛋白质营养特点及氨基酸营养理论及平衡方法,简单含氮化合物利用的基本原理及注意事项等。理解提高蛋白质营养价值的原理及方法,蛋白质缺乏或过剩对动物的影响,了解与动物蛋白质营养相关的蛋白质的基本概念、分类、性质等。第三章 碳水化合物的营养 4 学时教学内容:碳水化合物的生理意义;碳水化合物的基本概念、组成;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与代谢;碳水化合物的抗营养作用。教学要求:掌握单胃动物和反乌动物对碳水化合物消化吸收的特点,水溶性非淀粉多糖的抗营养作用及消除方法:理解碳水化合物对单胃动物和反台动物不同的生理意义,了解碳水化合物的基本概念及组成等。2 学时第四章β 脂肪的营养教学内容:脂肪的生理意义;脂肪的基本概念、组成及性质;脂肪的消化吸收与代谢;必需脂肪酸。教学要求:掌握单胃动物与反台动物对饲料脂肪的消化吸收的异同,必需脂肪酸的概念、生理功能及缺乏症;理解脂肪的生理意义,了解脂肪的基本概念、组成及相关性质。第五章能量与动物营养2学时教学内容:能量的来源和衡量:饲料能量在动物体内的转化:能量体系:能量与畜牧生产教学要求:掌握饲料能量在动物体内的转化过程及评定方法;理解不同动物的能量评定体系及优缺点;了解能量的来源和衡量,能量与畜牧生产的关系等。第六章矿物质的营养6 学时教学内容:矿物质的概述:常量元素的营养与缺乏症:微量元素的营养与缺乏症。教学要求:掌握动物易缺乏元素营养作用及缺乏症,矿物元素的饲料来源及补充方法,理解矿物元素在动物体内的吸收代谢利用及排泄途径等,了解动物的矿物元素的需要量及耐受量等。4 学时第七章维生素的营养教学内容:维生素的概述;脂溶性维生素营养功能及缺乏症;水溶性维生素营养功能及缺乏症。教学要求:掌握各种维生素的生物学功能及各种动物的典型缺乏症,饲料来源及补充方法,理解维生素在动物体内的吸收代谢利用及排泄途径等,了解动物的维生素的需要量及耐受量等。第八章水与动物营养2学时教学内容:水在动物体内的含量与分布;水的作用:动物体的水平衡;畜禽的需水量及其影响因素
响。 教学要求:掌握单胃动物和反刍动物的蛋白质营养特点及氨基酸营养理论及平衡方法,简单含 氮化合物利用的基本原理及注意事项等。理解提高蛋白质营养价值的原理及方法,蛋白质缺乏或过 剩对动物的影响,了解与动物蛋白质营养相关的蛋白质的基本概念、分类、性质等。 第三章 碳水化合物的营养 4 学时 教学内容:碳水化合物的生理意义;碳水化合物的基本概念、组成;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 与代谢;碳水化合物的抗营养作用。 教学要求:掌握单胃动物和反刍动物对碳水化合物消化吸收的特点,水溶性非淀粉多糖的抗营 养作用及消除方法;理解碳水化合物对单胃动物和反刍动物不同的生理意义,了解碳水化合物的基 本概念及组成等。 第四章 脂肪的营养 2 学时 教学内容:脂肪的生理意义;脂肪的基本概念、组成及性质;脂肪的消化吸收与代谢;必需脂 肪酸。 教学要求:掌握单胃动物与反刍动物对饲料脂肪的消化吸收的异同,必需脂肪酸的概念、生理 功能及缺乏症;理解脂肪的生理意义,了解脂肪的基本概念、组成及相关性质。 第五章 能量与动物营养 2 学时 教学内容:能量的来源和衡量;饲料能量在动物体内的转化;能量体系;能量与畜牧生产。 教学要求:掌握饲料能量在动物体内的转化过程及评定方法;理解不同动物的能量评定体系及 优缺点;了解能量的来源和衡量,能量与畜牧生产的关系等。 第六章 矿物质的营养 6 学时 教学内容:矿物质的概述;常量元素的营养与缺乏症;微量元素的营养与缺乏症。 教学要求:掌握动物易缺乏元素营养作用及缺乏症,矿物元素的饲料来源及补充方法,理解矿 物元素在动物体内的吸收代谢利用及排泄途径等,了解动物的矿物元素的需要量及耐受量等。 第七章 维生素的营养 4 学时 教学内容:维生素的概述;脂溶性维生素营养功能及缺乏症;水溶性维生素营养功能及缺乏症。 教学要求:掌握各种维生素的生物学功能及各种动物的典型缺乏症,饲料来源及补充方法,理 解维生素在动物体内的吸收代谢利用及排泄途径等,了解动物的维生素的需要量及耐受量等。 第八章 水与动物营养 2 学时 教学内容:水在动物体内的含量与分布;水的作用;动物体的水平衡;畜禽的需水量及其影响 因素

教学要求:掌握水在营养中的重要作用及影响需水量的主要因素,理解水的相关理化性质与其生理营养作用的关系,了解水在动物体内的含量与分布及动物体内水的平衡等。第九章养分间的关系2学时教学内容:三大有机物间的相互关系;三大有机物与维生素间的相互关系;蛋白质与氨基酸间的相互关系:矿物质与维生素间的相互关系;教学要求:重点掌握三大有机物与能量的相互关系、矿物质与维生素的相互关系,理解蛋白质与氨基酸间的相互关系,了解三大有机物与维生素间的相互关系。第十章动物的采食量 2 学时教学内容:采食量的概念;采食调控;采食量的预测及其影响采食量的因素。教学要求:掌握采食量的概念与重要意义、评定方法及影响采食量的因素;理解短期采食调控的主要方式,了解采食调控机理的研究进展情况第二篇营养需要(14学时)第十一章营养需要的标志与研究方法2 学时教学内容:营养需要量标识及需要量表示方法:需要量的研究方法;确定营养需要量的方法。教学要求:掌握营养需要及营养需要量的基本概念、常用的标识及需要量的表示方法,理解营养需要量的研究方法及相互间的关系,了解确定营养需要量的统计方法。第十二章 动物的维持需要2学时教学内容:维持营养需要的概念和意义;动物的维持营养需要量;影响维持营养需要的因素。教学要求:掌握动物的维持状态、维持营养需要的基本概念、维持营养需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理解动物维持营养需要量的估算方法,了解影响动物维持营养需要量的因素。第十三章 繁殖动物的营养需要2 学时教学内容:配种前母畜营养需要的特点;妊娠母畜的营养需要;种公畜的营养需要。教学要求:掌握青年母畜和经产妊娠母畜营养需要的特点,理解妊娠母畜营养需要的组成及估算方法,了解种公畜的营养需要组成及特点第十四章 泌乳动物的营养需要3 学时教学内容:概述;乳的成分和形成;泌乳母畜的营养需要。教学要求:掌握析因法估测奶牛的营养需要量的方法原理及计算;理解乳成分组成及校正公式的运用:了解乳的形成过程及不同动物泌乳期、泌乳量及组成成分特点
教学要求:掌握水在营养中的重要作用及影响需水量的主要因素,理解水的相关理化性质与其 生理营养作用的关系,了解水在动物体内的含量与分布及动物体内水的平衡等。 第九章 养分间的关系 2 学时 教学内容:三大有机物间的相互关系;三大有机物与维生素间的相互关系;蛋白质与氨基酸间 的相互关系;矿物质与维生素间的相互关系; 教学要求:重点掌握三大有机物与能量的相互关系、矿物质与维生素的相互关系,理解蛋白质 与氨基酸间的相互关系,了解三大有机物与维生素间的相互关系。 第十章 动物的采食量 2 学时 教学内容:采食量的概念;采食调控;采食量的预测及其影响采食量的因素。 教学要求:掌握采食量的概念与重要意义、评定方法及影响采食量的因素;理解短期采食调控 的主要方式,了解采食调控机理的研究进展情况。 第二篇 营养需要 (14 学时) 第十一章 营养需要的标志与研究方法 2 学时 教学内容:营养需要量标识及需要量表示方法;需要量的研究方法;确定营养需要量的方法。 教学要求:掌握营养需要及营养需要量的基本概念、常用的标识及需要量的表示方法,理解营 养需要量的研究方法及相互间的关系,了解确定营养需要量的统计方法。 第十二章 动物的维持需要 2 学时 教学内容:维持营养需要的概念和意义;动物的维持营养需要量;影响维持营养需要的因素。 教学要求:掌握动物的维持状态、维持营养需要的基本概念、维持营养需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理解动物维持营养需要量的估算方法,了解影响动物维持营养需要量的因素。 第十三章 繁殖动物的营养需要 2 学时 教学内容:配种前母畜营养需要的特点;妊娠母畜的营养需要;种公畜的营养需要。 教学要求:掌握青年母畜和经产妊娠母畜营养需要的特点,理解妊娠母畜营养需要的组成及估 算方法,了解种公畜的营养需要组成及特点。 第十四章 泌乳动物的营养需要 3 学时 教学内容:概述;乳的成分和形成;泌乳母畜的营养需要。 教学要求:掌握析因法估测奶牛的营养需要量的方法原理及计算;理解乳成分组成及校正公式 的运用;了解乳的形成过程及不同动物泌乳期、泌乳量及组成成分特点

2 学时第十五章生长肥育动物的营养需要教学内容:生长的生理基础;生长肥育的营养需要;生长肥育的饲料利用效率。教学要求:掌握动物生长肥育的概念、营养需要的特点;理解生长肥育的生理基础,了解生长肥育的饲料利用效率。第十六章产蛋动物的营养需要2 学时教学内容:家禽的营养生理特点;产蛋的营养需要。教学要求:掌握产蛋家禽营养需要特点,理解产蛋家禽营养需要量的估算方法,了解家禽的营养生理特点。第十七章产毛动物的营养需要2 学时教学内容:羊毛的化学成分与毛的生长发育;产毛的营养需要。教学要求:掌握产毛动物营养需要特点,理解产毛动物营养需要量的估算方法,了解羊毛的化学成分与毛的生长发育。三、参考教材《动物营养学》杨风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年版陈代文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 年版《动物营养与饲料学》《饲料与饲养学》韩友文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年版《动物饲养学》胡坚主编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年版1986年版《动物营养学》吴晋强主编安徽科技出版社四、学习要求要求学生在学习本门课程的过程中,课堂上应认真听讲,记笔记,课后应结合课堂所讲内容多阅读参考书籍,在掌握重点内容的基础上扩充知识面。五、成绩评定方式本门课程成绩采用百分制计分,笔试,闭卷成绩构成:平时成绩30%,笔试70%。平时成绩构成及要求:1、考勤10%2、课堂讨论10%3、平时作业10%大纲制定者:高巍大纲审定者:高巍制定时间:2010-9-27
第十五章 生长肥育动物的营养需要 2 学时 教学内容:生长的生理基础;生长肥育的营养需要;生长肥育的饲料利用效率。 教学要求:掌握动物生长肥育的概念、营养需要的特点;理解生长肥育的生理基础,了解生长 肥育的饲料利用效率。 第十六章 产蛋动物的营养需要 2 学时 教学内容:家禽的营养生理特点;产蛋的营养需要。 教学要求:掌握产蛋家禽营养需要特点,理解产蛋家禽营养需要量的估算方法,了解家禽的营 养生理特点。 第十七章 产毛动物的营养需要 2 学时 教学内容:羊毛的化学成分与毛的生长发育;产毛的营养需要。 教学要求:掌握产毛动物营养需要特点,理解产毛动物营养需要量的估算方法,了解羊毛的化 学成分与毛的生长发育。 三、参考教材 《动物营养学》 杨 风主编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1 年版 《动物营养与饲料学》 陈代文主编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5 年版 《饲料与饲养学》 韩友文主编 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6 年版 《动物饲养学》 胡 坚主编 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6 年版 《动物营养学》 吴晋强主编 安徽科技出版社 1986 年版 四、学习要求 要求学生在学习本门课程的过程中,课堂上应认真听讲,记笔记,课后应结合课堂所讲内容多 阅读参考书籍,在掌握重点内容的基础上扩充知识面。 五、成绩评定方式 本门课程成绩采用百分制计分,笔试,闭卷 成绩构成:平时成绩 30% ,笔试 70%。 平时成绩构成及要求:1、考勤 10% 2、课堂讨论 10% 3、平时作业 10% 大纲制定者:高巍 大纲审定者:高巍 制定时间: 2010-9-27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动物营养与饲料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饲料学教学大纲 Feed Science.doc
- 《动物营养与饲料学》课程实验教学大纲.doc
- 《动物营养与饲料学》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动物营养学术语.doc
- 《动物营养与饲料学》课程料学大纲 Animal nutrition and feedstuff.doc
- 四川农业大学:《动物营养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动物营养学讲稿(共二十一章,主讲教师:陈代文).pdf
- 《动物营养与饲料学》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动物营养试题库.doc
- 《动物营养与饲料学》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动物营养学资料.doc
- 龙岩学院:《组织胚胎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pptx
- 龙岩学院:《组织胚胎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组织胚胎实验二.ppt
- 龙岩学院:《组织胚胎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上皮组织、固有结缔组织、软骨和骨.pptx
- 《动物生物化学》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氨基酸的分离鉴定——纸层析法.doc
- 《动物生物化学》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动物肝脏中DNA的制备.doc
- 《动物生物化学》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蒽酮比色定糖法测定可溶性糖含量.doc
- 《动物生物化学》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酪蛋白的制备.doc
- 《动物生物化学》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唾液淀粉酶的活性观察.doc
- 《动物生物化学》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血清蛋白醋酸纤维薄膜电泳.doc
- 西昌学院:《水产动物养殖及疾病防治》实验课程教学指导(共六个实验).doc
- 西昌学院:《家禽生产学》课程实验教学大纲.docx
- 西昌学院:《饲草生产学》实训课程教学大纲.docx
- 中国农业大学:《动物育种学》课程教学实验指导(共七个实验).doc
- 《动物营养与饲料学》课程教学试题库(含参考答案).doc
- 石河子大学:《动物营养与饲料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动物营养学教学大纲 Animal Nutriology.doc
- 《动物营养与饲料学》课程教学实验指导(共三部分).doc
- 《动物营养与饲料学》课程各章习题集(无答案).doc
- 石河子大学:《动物营养与饲料学》课程考试大纲.doc
- 石河子大学:《动物营养与饲料学》课程教学大纲 Animal nutrition and feedstuff(动物医学用).doc
- 石河子大学:《动物营养与饲料学》课程教学大纲 Animal nutrition and feedstuff(动物科学专业).doc
- 石河子大学:《动物营养与饲料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动科学专业,共三十章).doc
- 石河子大学:《动物营养与饲料学》课程授课教案(任课教师:张文举).doc
- 石河子大学:《动物营养与饲料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猪鸡配合饲料加工技术.ppt
- 石河子大学:《动物营养与饲料学》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营养2002-2003试卷B2(试题).doc
- 石河子大学:《动物营养与饲料学》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营养2003-2004试卷B1(试题).doc
- 石河子大学:《动物营养与饲料学》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营养2003-2004试卷A1(试题).doc
- 石河子大学:《动物营养与饲料学》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营养2001-2004试卷A1B1A2B2(答案合集).doc
- 石河子大学:《动物营养与饲料学》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营养2001-2002试卷B1(试题).doc
- 石河子大学:《动物营养与饲料学》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营养2002-2003试卷B1(试题).doc
- 石河子大学:《动物营养与饲料学》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营养2002-2003试卷A1(试题).doc
- 石河子大学:《动物营养与饲料学》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营养2002-2003试卷A2(试题).doc
- 石河子大学:《动物营养与饲料学》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营养2000-2001试卷B2(试题).doc
- 石河子大学:《动物营养与饲料学》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营养2000-2001试卷B1(试题).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