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教学资源 》 大学文库

《作物栽培学》课程教学资源(授课教案)作物栽培学通论教案(一)

文档信息
资源类别:文库
文档格式:DOC
文档页数:27
文件大小:299.5KB
团购合买:点击进入团购
内容简介
《作物栽培学》课程教学资源(授课教案)作物栽培学通论教案(一)
刷新页面文档预览

石河子大学教案课程名称:作物栽培学通论任课班级:资环07-1,2任课教师:罗宏海石河子大学农学院农科系作物栽培教研室二00九一一二0一0年第一学期

石 河 子 大 学 教 案 课程名称: 作物栽培学通论 任课班级: 资环 07-1,2 任课教师: 罗宏海 石河子大学农学院 农科系作物栽培教研室 二00九——二0一0年第一学期

姓名罗宏海职称副教授总学时46教材参考新疆版《作物栽培学》、《作物学通论》和《作物栽培学总论》为使学生提高作物栽培专业理论,增加种植业生产知识和技术水平,课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拓宽农作物产业化领域范围,加强产前、产中、程产后课程的全程学习。着重讲授作物栽培学概论、小麦、水稻、玉米及重要教经济作物棉花等几大主要的大作物,以此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扩展思路,学为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做好准备。目的学时章名章次6作物栽培学通论概论18小麦26玉米34水稻412 棉花5学2甜菜6时油料47分4豆类8配94610111213一

1 学 时 分 配 章 次 章 名 学 时 1 作物栽培学通论概论 6 2 小麦 8 3 玉米 6 4 水稻 4 5 棉花 12 6 甜菜 2 7 油料 4 8 豆类 4 9 46 10 11 12 13 姓名 罗宏海 职称 副教授 总 学 时 46 参 考 教 材 新疆版《作物栽培学》、《作物学通论》和《作物栽培学总论》 课 程 教 学 目 的 为使学生提高作物栽培专业理论,增加种植业生产知识和技术水平, 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拓宽农作物产业化领域范围,加强产前、产中、 产后课程的全程学习。着重讲授作物栽培学概论、小麦、水稻、玉米及重要 经济作物棉花等几大主要的大作物,以此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扩展思路, 为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做好准备

2009年月日使学生:1、掌握作物栽培学的概念、地位和特点教学目的2、了解作物栽培学的历史和现状作物裁培学概论第一节作物栽培学的性质、任务和特点教一、农业、种植业与作物的概念二作物栽培学的概念、性质和任务学三、作物栽培学的特点四、作物裁培学的研究方法内容第二节作物栽培学的历史和现状二、作物栽培学的建立一、作物裁培是我国古代农业的主要内容三、作物栽培学的发展与成就本节课的重点:1.作物栽培学的性质、任务和研究方法。2.广义作物与狭义作物的区分教学重点难点及教通过第一堂课的讲授使学生明白作物裁培与作物栽培学、作物生产与农业生产、学方法农业、种植业与作物的区别。教学方法主要采用多媒体教学。作业、思考1.简述作物栽培学的性质和任务。题(讨论2:简述作物生产(农业生产、作物栽培)的特点。3.广义作物与狭义作物的区分。题)、阅读材料课后记2

2 2009 年 月 日 教 学 目 的 使学生:1、掌握作物栽培学的概念、地位和特点 2、了解作物栽培学的历史和现状 教 学 内 容 作物栽培学概论 第一节 作物栽培学的性质、任务和特点 一、农业、种植业与作物的概念 二作物栽培学的概念、性质和任务 三、作物栽培学的特点 四、作物栽培学的研究方法 第二节 作物栽培学的历史和现状 一、作物栽培是我国古代农业的主要内容 二、作物栽培学的建立 三、作物栽培学的发展与成就 教学重点 难点及教 学 方法 本节课的重点: 1.作物栽培学的性质、任务和研究方法。 2.广义作物与狭义作物的区分 通过第一堂课的讲授使学生明白作物栽培与作物栽培学、作物生产与农业生产、 农业、种植业与作物的区别。 教学方法主要采用多媒体教学。 作业、思考 题(讨论 题)、阅读 材料 1.简述作物栽培学的性质和任务。 2.简述作物生产(农业生产、作物栽培)的特点。 3.广义作物与狭义作物的区分。 课 后 记

2009年月日使学生:1、了解农作物的起源和掌握农作物的分类教学目的2、了解作物栽培学的发展方向第三节农作物的起源和分类二、农作物的分类一、农作物的起源(自学)教第四节作物栽培学的发展方向学一、优质高产裁培二、省工、省力、节本持续高产栽培内容三、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四、设施栽培五、规范化、标准化栽培技术体系六、信息化裁培本节课的重点是农作物的分类,即如何按用途和植物学系统、生物学特性划分农作物通过教学试验田的参观,掌握四大部门九大类别作物的典型特征。教学重点难点及教学方法教学方法:课堂多媒体讲授作业、思考哪些农作物起源于中国?哪些农作物在世界上分布较广?1.题(讨论2.作物常用的分类方法有哪几种?请具体说明。题)、阅读材料课后记3

3 2009 年 月 日 教 学 目 的 使学生:1、了解农作物的起源和掌握农作物的分类 2、了解作物栽培学的发展方向 教 学 内 容 第三节 农作物的起源和分类 一、农作物的起源(自学) 二、农作物的分类 第四节 作物栽培学的发展方向 一、优质高产栽培 二、省工、省力、节本持续高产栽培 三、无公害农产品生产 四、设施栽培 五、规范化、标准化栽培技术体系 六、信息化栽培 教学重点 难点及教 学 方法 本节课的重点是农作物的分类,即如何按用途和植物学系统、生物学特性划分农作物, 通过教学试验田的参观,掌握四大部门九大类别作物的典型特征。 教学方法:课堂多媒体讲授 作业、思考 题(讨论 题)、阅读 材料 1.哪些农作物起源于中国?哪些农作物在世界上分布较广? 2.作物常用的分类方法有哪几种?请具体说明。 课 后 记

使学生:1、掌握作物产量及构成因素的相互关系和提高作物产量的途径了解教学目的2、了解作物作物[品质的概念、分类和提高作物生产效益的途径第五作物产量、品质和效益一、作物的产量及产量的形成二、作物的增产潜力及提高作物产量的途径教学三、作物的品质内容四、作物的生产效益本节课的重点:1.生物学产量、经济产量与经济系数之间的相互关系。2.四大部门作物产量构成因素的相互关系及补偿作用。教学重点3.源库理论的原理及在作物产量形成中的作用。难点及教4.作物产量的潜力及增产的途径。学方法教学方法主要采用多媒体教学。1.么叫作物的生物产量、经济产量、经济系数?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作业、思考2.述作物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间的关系。题(讨论3.述作物产量潜力及提高产量的途径。题)、阅读4.述影响作物品质的因素及其提高途径。5.何提高作物生产效益?材料课后记4

4 教 学 目 的 使学生:1、掌握作物产量及构成因素的相互关系和提高作物产量的途径了解 2、了解作物作物[品质的概念、分类和提高作物生产效益的途径 教 学 内 容 第五 作物产量、品质和效益 一、作物的产量及产量的形成 二、作物的增产潜力及提高作物产量的途径 三、作物的品质 四、作物的生产效益 教学重点 难点及教 学 方法 本节课的重点: 1.生物学产量、经济产量与经济系数之间的相互关系。 2.四大部门作物产量构成因素的相互关系及补偿作用。 3.源库理论的原理及在作物产量形成中的作用。 4.作物产量的潜力及增产的途径。 教学方法主要采用多媒体教学。 作业、思考 题(讨论 题)、阅读 材料 1.么叫作物的生物产量、经济产量、经济系数?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 2.述作物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间的关系。 3.述作物产量潜力及提高产量的途径。 4.述影响作物品质的因素及其提高途径。 5.何提高作物生产效益? 课 后 记

2009年月日使学生:1、了解农作物生长发育的特点和掌握作物生长的相关关系教学目的2、掌握作物群体结构及群体自动调节和作物群体质量指标第六节作物的生长发育及群体调控一、作物的生长发育特点教学二、作物生长的一些相关关系三、作物的生育规律及其调控内容四、作物群体结构与群体质量本节课的重点是在作物高产裁培中如何通过养器官和生殖器官的调控来协调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地下部与地上部生长、个体与群体的关系,从而创造合理的群体结构,教学重点获取作物的高产、优质和高效。难点及教学方法教学方法:课堂多媒体讲授。作业、思考以任一作物为例,说明作物高产栽培中如何协调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地上部与题(讨论地下部生长、个体与群体的关系。题)、阅读材料课后记5

5 2009 年 月 日 教 学 目 的 使学生:1、了解农作物生长发育的特点和掌握作物生长的相关关系 2、掌握作物群体结构及群体自动调节和作物群体质量指标 教 学 内 容 第六节 作物的生长发育及群体调控 一、作物的生长发育特点 二、作物生长的一些相关关系 三、作物的生育规律及其调控 四、作物群体结构与群体质量 教学重点 难点及教 学 方法 本节课的重点是在作物高产栽培中如何通过养器官和生殖器官的调控来协调营养生长 与生殖生长、地下部与地上部生长、个体与群体的关系,从而创造合理的群体结构, 获取作物的高产、优质和高效。 教学方法:课堂多媒体讲授。 作业、思考 题(讨论 题)、阅读 材料 以任一作物为例,说明作物高产栽培中如何协调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地上部与 地下部生长、个体与群体的关系。 课 后 记

2009年月日使学生:1、了解发展棉花生产的意义和生产状况教学目的2、了解新疆棉花的生产特点和棉区的划分棉花栽培学第一节概述教一、棉花生产的意义学二、棉花的生产概况内容三、我国及新疆棉花种植区划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1.如何理解棉花是新疆的重要和优势资源。教学重点2.中国和新疆棉区的划分。难点及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作业、思考1、发展棉花生产的意义。题(讨论2、新疆棉花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题)、阅读3、中国和新疆棉区的划分。材料课后记6

6 2009 年 月 日 教 学 目 的 使学生:1、了解发展棉花生产的意义和生产状况 2、了解新疆棉花的生产特点和棉区的划分 教 学 内 容 棉花栽培学 第一节 概述 一、棉花生产的意义 二、棉花的生产概况 三、我国及新疆棉花种植区划 教学重点 难点及教 学 方法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 1.如何理解棉花是新疆的重要和优势资源。 2.中国和新疆棉区的划分。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 作业、思考 题(讨论 题)、阅读 材料 1、发展棉花生产的意义。 2、新疆棉花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3、中国和新疆棉区的划分。 课 后 记

2009年月日使学生:1、了解棉花栽培的生物学基础教学目的2、棉花生长对环境条件的要求棉花栽培学第二节棉花栽培的生物学基础棉花的栽培种、棉花的主要生育习性、棉花的生育期、棉花的器官建成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1、棉花的几个关键生育时期,2、棉花现蕾开花的规律。其中现蕾开花规律也是教学的难点,使学生掌握棉花相邻果枝同一节们和同一果枝相邻节教学重点位蕾铃分化的间隔时间,理解生产中“宁要果枝,不要果节”的含义及其实际意义。难点及教在教学中采用启发示教学,与学生一起推算棉花某一果枝的现蕾、开花和吐絮时学方法间,确定其是伏前桃、伏桃还是秋桃,在推算中使学生逐步认识到新疆棉花生产中“适期早播”的实际意义和蕾铃分化规律。作业、思考1、棉花果枝分哪三种类型?题(讨论2、棉铃发育分哪三个阶段?题)、阅读3、棉株上蕾铃发育规律是什么?材料4、棉花的主要生育特性。课后记7

7 2009 年 月 日 教 学 目 的 使学生:1、了解棉花栽培的生物学基础 2、棉花生长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教 学 内 容 棉花栽培学 第二节 棉花栽培的生物学基础 棉花的栽培种、棉花的主要生育习性、棉花的生育期、棉花的器官建成 教学重点 难点及教 学 方法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1、棉花的几个关键生育时期,2、棉花现蕾开花的规律。其中 现蕾开花规律也是教学的难点,使学生掌握棉花相邻果枝同一节们和同一果枝相邻节 位蕾铃分化的间隔时间 ,理解生产中“宁要果枝,不要果节”的含义及其实际意义。 在教学中采用启发示教学,与学生一起推算棉花某一果枝的现蕾、开花和吐絮时 间,确定其是伏前桃、伏桃还是秋桃,在推算中使学生逐步认识到新疆棉花生产中“适 期早播”的实际意义和蕾铃分化规律。 作业、思考 题(讨论 题)、阅读 材料 1、棉花果枝分哪三种类型? 2、棉铃发育分哪三个阶段? 3、棉株上蕾铃发育规律是什么? 4、棉花的主要生育特性。 课 后 记

2009年月日使学生:1、掌握棉花的产量构成因素及其相互关系和蕾铃脱落规律教学目的2、了解棉花的纤维品质指标棉花栽培学第二节棉花栽培的生物学基础教棉花产量构成因子及其相互关系学棉纤维品质内容棉花的蕾铃脱落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1.如何理解密度与产量的关系。教学重点2.新疆棉花品质现状及提高棉花品质的途径。难点及教3.棉花蕾铃脱落的规律及防止蕾铃脱落的途径学方法教学方法:多媒体课件作业、思考题(讨论1、棉花纤维的内在品质包括哪些?2、棉花蕾铃脱落的生物学规律?题)、阅读3、棉花蕾铃脱落的原因有哪些?材料课后记o0

8 2009 年 月 日 教 学 目 的 使学生:1、掌握棉花的产量构成因素及其相互关系和蕾铃脱落规律 2、了解棉花的纤维品质指标 教 学 内 容 棉花栽培学 第二节 棉花栽培的生物学基础 棉花产量构成因子及其相互关系 棉纤维品质 棉花的蕾铃脱落 教学重点 难点及教 学 方法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 1.如何理解密度与产量的关系。 2. 新疆棉花品质现状及提高棉花品质的途径。 3.棉花蕾铃脱落的规律及防止蕾铃脱落的途径。 教学方法:多媒体课件 作业、思考 题(讨论 题)、阅读 材料 1、棉花纤维的内在品质包括哪些? 2、棉花蕾铃脱落的生物学规律? 3、棉花蕾铃脱落的原因有哪些? 课 后 记

2009年月日使学生:1、了解地膜覆盖的生态意义教学目的2、新疆覆膜棉花栽培技术体系棉花栽培学第三节棉花地膜覆盖栽培技术覆膜棉田生态因子的变化,覆膜棉花生长发育的特点,新疆棉花高产栽培技术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1、覆膜棉花生育特点,2、新疆栽培技术体系。特别是新疆棉花栽培技术体系中“早、密、矮、膜”的特点和实际意义。3、棉花的系统调控。教学重点在教学中,采用分析法,结合新疆的气候特点、棉铃正常发育所需的温光条件,分析难点及教学方法密度与单株结铃数、铃重及衣分的关系,理解棉花单株生产和群体生产的关系,体会“早密矮膜”的相互联系,领会新疆植棉的精神实质是“早、密”。1、棉花主茎增长速度最快的时期是在哪个时期?作业、思考2、棉花产量构成因素中,人为因素影响最大的是,人为影响最小的是和题(讨论3、地膜覆盖对棉田生态因子的影响如何?题)、阅读4、新疆棉花栽培技术体系的简述与评价?材料课后记9

9 2009 年 月 日 教 学 目 的 使学生:1、了解地膜覆盖的生态意义 2、新疆覆膜棉花栽培技术体系 教 学 内 容 棉花栽培学 第三节 棉花地膜覆盖栽培技术 覆膜棉田生态因子的变化,覆膜棉花生长发育的特点,新疆棉花高产栽培技术 教学重点 难点及教 学 方法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1、覆膜棉花生育特点,2、新疆栽培技术体系。特别是新疆棉 花栽培技术体系中“早、密、矮、膜”的特点和实际意义。3、棉花的系统调控。 在教学中,采用分析法,结合新疆的气候特点、棉铃正常发育所需的温光条件,分析 密度与单株结铃数、铃重及衣分的关系,理解棉花单株生产和群体生产的关系,体会 “早密矮膜”的相互联系,领会新疆植棉的精神实质是“早、密”。 作业、思考 题(讨论 题)、阅读 材料 1、棉花主茎增长速度最快的时期是在哪个时期? 2、棉花产量构成因素中,人为因素影响最大的是 ,人为影响最小的是 和 。 3、地膜覆盖对棉田生态因子的影响如何? 4、新疆棉花栽培技术体系的简述与评价? 课 后 记

共27页,试读已结束,阅读完整版请下载
刷新页面下载完整文档
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