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栽培学》课程教学大纲 Crop Cultivation Science

《作物栽培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作物裁培学课程编码:Z101004CropCultivationScience总学时/总学分:64/4理论学时/理论学分:52/3实验学时/实验学分:12/1适用专业:农学专业开课单位:农学院一、课程性质及目的1、课程性质:农学类专业必修课,2、课程目的:作物栽培学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它综合运用农业、生物学中许多学科的理论和技术、研究农作物生育规律和产量形成机理,研究获得作物高产、稳产、优质、高效的综合栽培技术措施体系和单项技术及其原理,它在作物生产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农学专业的主要专业课之一。通过作物裁培学的教学,应使学生能了解各种农作物的经济价值和发展前景,掌握其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环境条件和要求以及栽培技术措施的基本原理,重点掌握作物裁培试验研究必要的基本技能,能在实际生产上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作物生产中的具体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二、课程内容及要求第一章概论(8学时)第一节作物栽培学的性质、任务和学习方法第二节作物栽培学的历史和现状第三节农作物的起源与分类第四节作物栽培学的发展方向第五节我国作物区划和新疆农作物生产特点第六节作物的产量、品质与效益第七节作物的生长发育及群体调控实验一作物标本地、试验地参观调查(2学时)(1)参观作物标本地作物的种类和类型(2)了解试验地主要开展的科学研究的情况和研究内容及主要研究人员(3)观察一些作物品种的形态特征、生长发育特点(4)初步了解一些栽培管理技术教学要求:阐明本学科的性质、任务、研究方法、研究内容、教学目的及学科发展趋势。了解
《作物栽培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作物栽培学 Crop Cultivation Science 课程编码:Z101004 总学时/总学分:64/ 4 理论学时/理论学分: 52/3 实验学时/实验学分:12/1 适用专业:农学专业 开课单位:农学院 一、课程性质及目的 1、课程性质:农学类专业必修课。 2、课程目的: 作物栽培学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它综合运用农业、生物学中许多学科的理 论和技术、研究农作物生育规律和产量形成机理,研究获得作物高产、稳产、优质、高效的综合栽 培技术措施体系和单项技术及其原理,它在作物生产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农学专业的主要专 业课之一。 通过作物栽培学的教学,应使学生能了解各种农作物的经济价值和发展前景,掌握其生长发育 的基本规律、环境条件和要求以及栽培技术措施的基本原理,重点掌握作物栽培试验研究必要的基 本技能,能在实际生产上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作物生产中的具体问题,寻求解 决问题的途径。 二、课程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 概论(8 学时) 第一节 作物栽培学的性质、任务和学习方法 第二节 作物栽培学的历史和现状 第三节 农作物的起源与分类 第四节 作物栽培学的发展方向 第五节 我国作物区划和新疆农作物生产特点 第六节 作物的产量、品质与效益 第七节 作物的生长发育及群体调控 实验一 作物标本地、试验地参观调查(2 学时) (1)参观作物标本地作物的种类和类型 (2)了解试验地主要开展的科学研究的情况和研究内容及主要研究人员 (3)观察一些作物品种的形态特征、生长发育特点 (4)初步了解一些栽培管理技术 教学要求:阐明本学科的性质、任务、研究方法、研究内容、教学目的及学科发展趋势。了解

作物生产的实质和特点,了解我国作物生产概况和农业发展的方向、目标。了解农作物起源、分类方法和我国农作物种植业的区划,掌握作物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了解作物产量构成因素及其相互关系,明确提高作物产量和改进品质的途径和方法。了解精准农业的概念、内涵及新疆实施精准农业的条件和必要性:采用多媒体课件讲授与实验课教学试验田的参观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第二章小麦 (8学时)第一节概述第二节小麦栽培的生物学基础第三节小麦生产的土、肥、水条件第四节冬小麦栽培技术第五节春小麦栽培技术第六节大麦栽培实验二小麦幼穗分化的观察(2学时)(1)观察小麦幼穗分化各个时期特点(2)比较小麦穗分化时期与植株外部叶片形态、叶龄的关系教学要求:主要讲授小麦栽培的生物学基础,包括小麦的阶段发育理论、种子萌发及其内外条件,根、叶、茎、分、穗等发育及其影响因素和提高及发育的主要裁培措施。了解冬、春小麦生产概况,掌握小麦产量形成的特点及冬、春麦的栽培原理和技术要点。了解大麦生长发育特点及主要栽培技术;采用多媒体课件讲授与实验课教学试验田的参观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第三章玉米(6学时)第一节概述第二节玉米栽培的生物学基础第三节玉米栽培技术第四节特用玉米及其裁培技术实验三玉米形态特征及类型的识别(2学时)(1)了解玉米的植物学形态特征(2)识别玉米的主要类型教学要求:主要讲授玉米生产的重要意义、玉米的类型及分布、玉米栽培的生物学基础及与环境条件的关系,掌握玉米栽培的主要技术,包括地膜玉米栽培技术要点、玉米复种及套种技术、特用玉米裁培要点等;采用多媒体课件讲授与实验课教学试验田的参观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第四章水稻(6学时)第一节概述
作物生产的实质和特点,了解我国作物生产概况和农业发展的方向、目标。了解农作物起源、分类 方法和我国农作物种植业的区划,掌握作物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了解作物产量构成因素及其相互 关系,明确提高作物产量和改进品质的途径和方法。了解精准农业的概念、内涵及新疆实施精准农业 的条件和必要性;采用多媒体课件讲授与实验课教学试验田的参观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第二章 小麦(8 学时)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小麦栽培的生物学基础 第三节 小麦生产的土、肥、水条件 第四节 冬小麦栽培技术 第五节 春小麦栽培技术 第六节 大麦栽培 实验二 小麦幼穗分化的观察(2 学时) (1)观察小麦幼穗分化各个时期特点 (2)比较小麦穗分化时期与植株外部叶片形态、叶龄的关系 教学要求:主要讲授小麦栽培的生物学基础,包括小麦的阶段发育理论、种子萌发及其内外条 件,根、叶、茎、分蘖、穗等发育及其影响因素和提高及发育的主要栽培措施。了解冬、春小麦生 产概况,掌握小麦产量形成的特点及冬、春麦的栽培原理和技术要点。了解大麦生长发育特点及主 要栽培技术;采用多媒体课件讲授与实验课教学试验田的参观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第三章 玉米(6 学时)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玉米栽培的生物学基础 第三节 玉米栽培技术 第四节 特用玉米及其栽培技术 实验三 玉米形态特征及类型的识别(2 学时) (1)了解玉米的植物学形态特征 (2)识别玉米的主要类型 教学要求:主要讲授玉米生产的重要意义、玉米的类型及分布、玉米栽培的生物学基础及与环 境条件的关系,掌握玉米栽培的主要技术,包括地膜玉米栽培技术要点、玉米复种及套种技术、特 用玉米栽培要点等;采用多媒体课件讲授与实验课教学试验田的参观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第四章 水稻(6 学时)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水稻的品种类型第三节水稻的生长发育第四节种稻的土、肥、水条件第五节直播水稻的裁培技术第六节杂交水稻教学要求:主要讲授水稻生产概况、品种类型、起源及其特点,掌握水稻器官建成特点及对环境条件的要求,了解稻田水分管理的特点和技术,了解水稻育秧要点及类型,本田期的管理技术;掌握直播水稻稻田规划、耕作、播种、管理等主要栽培技术:采用多媒体课件讲授。第五章棉花(10学时)第一节概述第二节棉花栽培的生物学基础第三节棉花膜下滴灌栽培技术第四节新疆长绒棉生产及栽培技术实验四棉花的形态观察及测产(2学时)(1)棉花的一般形态特征观察(2)学习棉花测产的基本方法(3)不同密度、不同长势棉田产量结构调查教学要求:主要讲授棉花生产的重要意义,棉花栽培的生物学特性,突出花、铃、纤维发育特点与产量和品质形成的关系。讲授覆膜棉田生态因子变化特点及棉花地膜覆盖栽培技术体系,棉花覆膜栽培大田管理。介绍新疆长绒棉生产及栽培技术要点。讲授棉花栽培技术体系发展动态,包括棉花膜下滴灌技术、宽膜植棉技术、棉花高密度裁培技术和机采棉技术等:采用多媒体课件讲授与实验课教学试验田的参观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第六章甜菜(4学时)第一节概述第二节甜菜栽培的生物学基础第三节甜菜的栽培技术第四节甜菜的采种栽培实验五甜菜形态结构的观察及块根含糖量的测定(2学时)(1)甜菜的形态特征的观察(2)块根内三生维管束环数的增长与叶龄间的关系(3)块根中糖分的分布及糖分的测定
第二节 水稻的品种类型 第三节 水稻的生长发育 第四节 种稻的土、肥、水条件 第五节 直播水稻的栽培技术 第六节 杂交水稻 教学要求:主要讲授水稻生产概况、品种类型、起源及其特点,掌握水稻器官建成特点及对环 境条件的要求,了解稻田水分管理的特点和技术,了解水稻育秧要点及类型,本田期的管理技术; 掌握直播水稻稻田规划、耕作、播种、管理等主要栽培技术;采用多媒体课件讲授。 第五章 棉花(10 学时)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棉花栽培的生物学基础 第三节 棉花膜下滴灌栽培技术 第四节 新疆长绒棉生产及栽培技术 实验四 棉花的形态观察及测产(2 学时) (1)棉花的一般形态特征观察 (2)学习棉花测产的基本方法 (3)不同密度、不同长势棉田产量结构调查 教学要求:主要讲授棉花生产的重要意义,棉花栽培的生物学特性,突出花、铃、纤维发育特 点与产量和品质形成的关系。讲授覆膜棉田生态因子变化特点及棉花地膜覆盖栽培技术体系,棉花 覆膜栽培大田管理。介绍新疆长绒棉生产及栽培技术要点。讲授棉花栽培技术体系发展动态,包括 棉花膜下滴灌技术、宽膜植棉技术、棉花高密度栽培技术和机采棉技术等;采用多媒体课件讲授与 实验课教学试验田的参观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第六章 甜菜(4 学时)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甜菜栽培的生物学基础 第三节 甜菜的栽培技术 第四节 甜菜的采种栽培 实验五 甜菜形态结构的观察及块根含糖量的测定(2 学时) (1)甜菜的形态特征的观察 (2)块根内三生维管束环数的增长与叶龄间的关系 (3)块根中糖分的分布及糖分的测定

教学要求:主要讲述甜菜生产概况、甜菜裁培的生物学基础及提高甜菜产量和含糖率的途径了解甜菜母根的生长发育特点及与环境条件的关系,讲授甜菜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及采种技术等:采用多媒体课件讲授与实验课教学试验田的参观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第七章加工番茄(4学时)第一节概述第二节加工番茄栽培的生物学基础第三节加工番茄的栽培技术实验六加工番茄的形态观察及测产(2学时)(1)加工番茄的一般形态特征观察(2)学习加工番茄测产的基本方法教学要求:主要讲授加工番茄生产的重要意义、类型及分布、栽培的生物学基础及与环境条件的关系,掌握加工番茄栽培的主要技术,包括直播番茄栽培技术要点和育苗移栽番茄技术要点等;:采用多媒体课件讲授与实验课教学试验田的参观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第八章油料作物(4学时)第一节油料作物概述第二节油菜栽培的生物学基础第三节油菜的栽培技术教学要求:主要讲授油料作物的生产概况和种类、重点介绍油菜、向日葵等油料作物的类型及分布、器官的形态特征及发育过程,以及与环境条件的关系。讲授油菜、向日葵等高产、优质栽培的主要技术要点:采用多媒体课件讲授,第九章豆类(2学时)第一节豆类作物概述第二节大豆的器官建成规律及其与产量的关系第三节大豆丰产栽培技术教学要求:主要讲述豆类作物经济意义及其主要特征特性,以大豆为重点讲授其基本生物学特性,根、茎、叶、枝、英、粒的形态特征及与环境条件的关系,豆类作物的产量形成规律及栽培技术要点。了解豆类作物在作物改制、提高复种指数等方面的重要作用;采用多媒体课件讲授。本课程要将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理论教学与学生亲自种植实践教学田、农业生产实习相结合。讲课过程中通过观看录象带、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增强学生感性认识,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理论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参考教材
教学要求:主要讲述甜菜生产概况、甜菜栽培的生物学基础及提高甜菜产量和含糖率的途径, 了解甜菜母根的生长发育特点及与环境条件的关系,讲授甜菜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及采种技术等;采 用多媒体课件讲授与实验课教学试验田的参观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第七章 加工番茄(4 学时)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加工番茄栽培的生物学基础 第三节 加工番茄的栽培技术 实验六 加工番茄的形态观察及测产(2 学时) (1)加工番茄的一般形态特征观察 (2)学习加工番茄测产的基本方法 教学要求:主要讲授加工番茄生产的重要意义、类型及分布、栽培的生物学基础及与环境条件 的关系,掌握加工番茄栽培的主要技术,包括直播番茄栽培技术要点和育苗移栽番茄技术要点等;; 采用多媒体课件讲授与实验课教学试验田的参观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第八章 油料作物(4 学时) 第一节 油料作物概述 第二节 油菜栽培的生物学基础 第三节 油菜的栽培技术 教学要求:主要讲授油料作物的生产概况和种类、重点介绍油菜、向日葵等油料作物的类型及 分布、器官的形态特征及发育过程,以及与环境条件的关系。讲授油菜、向日葵等高产、优质栽培 的主要技术要点;采用多媒体课件讲授。 第九章 豆类(2 学时) 第一节 豆类作物概述 第二节 大豆的器官建成规律及其与产量的关系 第三节 大豆丰产栽培技术 教学要求:主要讲述豆类作物经济意义及其主要特征特性,以大豆为重点讲授其基本生物学特 性,根、茎、叶、枝、荚、粒的形态特征及与环境条件的关系,豆类作物的产量形成规律及栽培技 术要点。了解豆类作物在作物改制、提高复种指数等方面的重要作用;采用多媒体课件讲授。 本课程要将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理论教学与学生亲自种植实践教学田、农业生产实习 相结合。讲课过程中通过观看录象带、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增强学生感性认识,全面提高学生的基 本理论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参考教材

[1]王荣栋,尹经章主编《作物栽培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6。[2]王荣栋主编《作物栽培学实验指导》。乌鲁木齐:新疆大学出版社.1998.7。[3]余松烈主编《作物栽培学》,重庆出版社2001年出版。[4]于振文主编《作物裁培学各论》,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年出版。[5]】董树亭、万勇善主编《作物优质高产高效栽培》,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年出版。[6]金善宝《中国小麦学》.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6。[7]】马富裕,严以绥主编《棉花膜下滴灌技术理论与实践》.乌鲁木齐:新疆大学出版社,2002.6。四、学习要求作物栽培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应注意加强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重视农学实践课及生产实习的管理。结合课堂教学,课外由学生自学阅读推荐的教材并在网上查阅资料。五、成绩评定方式本门课程成绩采用百分制计分,笔试,闭卷。成绩构成:平时成绩40%、笔试60%。平时成绩构成及要求:考勤40%,课程论文10%、课堂讨论20%和实验30%
[1] 王荣栋,尹经章主编《作物栽培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6。 [2] 王荣栋主编 《作物栽培学实验指导》. 乌鲁木齐:新疆大学出版社.1998.7。 [3] 余松烈主编《作物栽培学》,重庆出版社 2001 年出版。 [4] 于振文主编《作物栽培学各论》,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3 年出版。 [5] 董树亭、万勇善主编《作物优质高产高效栽培》,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0 年出版。 [6] 金善宝 《中国小麦学》.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6。 [7] 马富裕,严以绥主编 《棉花膜下滴灌技术理论与实践》.乌鲁木齐:新疆大学出版社,2002.6。 四、学习要求 作物栽培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应注意加强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重视农学实践课及 生产实习的管理。结合课堂教学,课外由学生自学阅读推荐的教材并在网上查阅资料。 五、成绩评定方式 本门课程成绩采用百分制计分,笔试,闭卷。 成绩构成:平时成绩 40%、笔试 60%。 平时成绩构成及要求:考勤 40%,课程论文 10%、课堂讨论 20%和实验 30%

附:实验大纲(指理论含实验课中的实验部分内容)主要仪器每组学时实验序号实验内容实验项目名称分配类型/设备人数(1)参观作物标本地作物的种类投影仪、和类型。数码摄像(2)了解试验地主要开展的科学基本作物标本地、试验地参机、手持研究的情况和研究内容及主要研12操作4扩大镜、观调查究人员。训练(3)观察一些作物品种的形态特卷尺、手铲征、生长发育特点。(4)初步了解一些栽培管理技术。投影仪、(1)观察小麦幼穗分化各个时期特点。综合显微镜、2性实小麦幼穗分化的观察(2)比较小麦穗分化时期与植株2解镜、4.验扩大镜、外部叶片形态、叶龄的关系。解剖针投影仪、验证玉米形态特征及类型的(1)了解玉米的植物学形态特征。扩大镜、32性实4识别解剖刀、(2)识别玉米的主要类型。验数码相机投影仪、计算器、(1)棉花的形态特征观察。验证扎花机、(2)棉花测产的基本方法。棉花的形态观察及测产4性实电子天24(3)不同密度、不同长势棉田产验平、计数量结构调查。器、测绳、卷尺投影仪、(1)甜菜的形态特征的观察。手持糖量验证(2)块根内三生维管束环数的增计、打孔甜菜形态结构的观察及52性实4器、取样块根含糖量的测定长与叶龄间的关系。验扦、压榨(3)块根中糖分分布及糖分测定。钳数码相验证机、电子加工番茄的形态观察及(1)加工番茄的形态特征观察。62性实天平、计4测产(2)加工番茄测产的基本方法。验数器、测绳、卷尺大纲制定者:罗宏海张旺锋大纲审定者:郑重制定时间:2010年7月
附:实验大纲(指理论含实验课中的实验部分内容) 序号 实验项目名称 实验内容 学时 分配 实验 类型 主要仪器 /设备 每组 人数 1 作物标本地、试验地参 观调查 (1)参观作物标本地作物的种类 和类型。 (2)了解试验地主要开展的科学 研究的情况和研究内容及主要研 究人员。 (3)观察一些作物品种的形态特 征、生长发育特点。 (4)初步了解一些栽培管理技术。 2 基本 操作 训练 投影仪、 数码摄像 机、手持 扩大镜、 卷尺、手 铲 4 2 小麦幼穗分化的观察 (1)观察小麦幼穗分化各个时期 特点。 (2)比较小麦穗分化时期与植株 外部叶片形态、叶龄的关系。 2 综合 性实 验 投影仪、 显微镜、 解剖镜、 扩大镜、 解剖针 4 3 玉米形态特征及类型的 识别 (1)了解玉米的植物学形态特征。 (2)识别玉米的主要类型。 2 验证 性实 验 投影仪、 扩大镜、 解剖刀、 数码相机 4 4 棉花的形态观察及测产 (1)棉花的形态特征观察。 (2)棉花测产的基本方法。 (3)不同密度、不同长势棉田产 量结构调查。 2 验证 性实 验 投影仪、 计算器、 扎花机、 电子天 平、计数 器、测绳、 卷尺 4 5 甜菜形态结构的观察及 块根含糖量的测定 (1)甜菜的形态特征的观察。 (2)块根内三生维管束环数的增 长与叶龄间的关系。 (3)块根中糖分分布及糖分测定。 2 验证 性实 验 投影仪、 手持糖量 计、打孔 器、取样 扦、压榨 钳 4 6 加工番茄的形态观察及 测产 (1)加工番茄的形态特征观察。 (2)加工番茄测产的基本方法。 2 验证 性实 验 数码相 机、电子 天平、计 数器、测 绳、卷尺 4 大纲制定者:罗宏海 张旺锋 大纲审定者:郑重 制定时间:2010 年 7 月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作物栽培学》课程学教学大纲(植保、资环).doc
- 《作物栽培学》课程教学大纲(农学).doc
- 《耕作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一章 绪论(石河子大学:刘建国).ppt
- 《耕作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三章 作物布局.ppt
- 《耕作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二章 资源辩识与耕作制度.ppt
- 《耕作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五章 间、混、套作.ppt
- 《耕作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章 双语教学 The Evolvemental history, present state and Perspective of Farming system.ppt
- 《耕作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四章 复种.ppt
- 《耕作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七章 农牧结合的种植制度.ppt
- 《耕作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六章 轮作与连作.ppt
- 《耕作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八章 农田养护 Conservation of crop land.ppt
- 《耕作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九章 土壤耕作 Soil Tillage.ppt
- 《耕作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一章 信息技术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ppt
- 《耕作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章 耕作制度发展与趋势展望.ppt
- 《耕作学》课程课程习题集(含参考答案).doc
- 《耕作学》课程授课教案(石河子大学:刘建国).doc
- 《耕作学》课程考试大纲 Testing Principle Farming System.pdf
- 《耕作学》课程教学大纲 Farming System(农学专业).docx
- 《农业气象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七章 气候与农业气候.ppt
- 《农业气象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一章 大气.ppt
- 《作物栽培学》课程教学资源(授课教案)作物高产生理学教案(一).doc
- 《作物栽培学》课程教学资源(授课教案)作物高产生理学教案(二).doc
- 《作物栽培学》课程教学资源(授课教案)作物栽培学通论教案(一).doc
- 《作物栽培学》课程教学资源(授课教案)作物栽培学教案(五).doc
- 《作物栽培学》课程教学资源(授课教案)作物高产生理学教案(三).doc
- 《作物栽培学》课程教学资源(授课教案)作物栽培学通论教案(二).doc
- 《作物栽培学》课程教学资源(授课教案)作物栽培学教案(四).doc
- 《作物栽培学》课程教学资源(授课教案)作物栽培学概论教案.doc
- 《作物栽培学》课程教学资源(授课教案)作物栽培学教案(一).doc
- 《作物栽培学》课程教学资源(授课教案)作物栽培学教案(二).doc
- 《作物栽培学》课程教学资源(授课教案)作物栽培学教案(三).doc
- 《作物栽培学》课程教学资源(授课教案)作物栽培学经济作物教案.doc
- 《作物栽培学》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LI-3100C台式叶面积仪.pdf
- 《作物栽培学》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FMS-2便携式调制荧光仪.pdf
- 《作物栽培学》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恒态气孔计.pdf
- 《作物栽培学》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LI-6400 XT便携式光合仪.pdf
- 《作物栽培学》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土壤-植物水势速测仪.pdf
- 《作物栽培学》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数字植物冠层分析系统(Sunscan).pdf
- 《作物栽培学》课程实验指导(PPT讲稿)实验十 稻米外观品质测定.ppt
- 《作物栽培学》课程实验指导(PPT讲稿)实验七 棉花测产.ppt